在“三嚴三實”專題黨課上的發言

時間:2022-12-16 10:29:13

導語:在“三嚴三實”專題黨課上的發言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在“三嚴三實”專題黨課上的發言

一、“三嚴三實”提出的背景和內容概述

2014年3月9日下午,在十二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安徽代表團參加審議時,關于推進作風建設的講話時說:作風建設永遠在路上,各級領導干部都要既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又謀事要實、創業要實、做人要實,這就是著名的“三嚴三實”。接著對“三嚴三實”的內涵予以了高度概括:嚴以修身,就是要加強黨性修養,堅定理想信念,提升道德境界,追求高尚情操,自覺遠離低級趣味,自覺抵制歪風邪氣;嚴以用權,就是要堅持用權為民,按規則、按制度行使權力,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任何時候都不搞特權、不以權謀私;嚴以律己,就是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獨慎微、勤于自省,遵守黨紀國法,做到為政清廉;謀事要實,就是要從實際出發謀劃事業和工作,使點子、政策、方案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符合科學精神,不好高騖遠,不脫離實際;創業要實,就是要腳踏實地、真抓實干,敢于擔當責任,勇于直面矛盾,善于解決問題,努力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歷史檢驗的實績;做人要實,就是要對黨、對組織、對人民、對同志忠誠老實,做老實人、說老實話、干老實事,襟懷坦白,公道正派。要發揚釘釘子精神,保持力度、保持韌勁,善始善終、善作善成,不斷取得作風建設新成效。

二、“三嚴三實”提出的重大意義

“三嚴三實”的要求。抓住了黨員干部做人從政的根本,明確了干部創業的準則,劃定了為官律己的紅線。是中央對黨員干部作風建設提出的新要求,為干部加強修養、改進作風、健康成長指出了方向。

提出的“三嚴三實”是對作風建設的進一步升華,簡明扼要、切中要害。

長期以來,我們看到,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享樂主義和奢靡之風,在一些地方和領導干部身上根深蒂固,理想信念動搖、宗旨意識淡薄、貪圖名利、弄虛作假、脫離群眾、不負責任、鋪張浪費、奢靡享樂等普遍存在,群眾反感,事業受損。盡管是少數,盡管是老問題,如果不點出來、不觸到痛處、不傷筋動骨,是很難根除的。

同時,當政以來提出了“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和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一項全面系統、偉大的執政使命。另外,我國面臨的新形勢依然錯綜復雜,經濟建設和增長正處于結構調整的陣痛期、換擋期,到了爬坡過坎的緊要關口,改革險灘等著去涉、“硬骨頭”等著去啃,這些都必須通過黨員干部的良好作風來實踐,必須以“三嚴三實”的標準來對照。正自身、揚清風,從上到下、從內到外,形成集體意志,集聚共同力量。

嚴以修身,嚴在理想信念。做官先做人,做人必修身。儒家學說認為:人首先要“修身”,然后才能“齊家、治國、平天下”。修身要做到立身、慎獨、正心。立身就是指人要一身正氣而立于天地間。慎獨指在獨自居處、無人監督的情況下,自覺遵循法度,做到言行一致。正心就是使自己的內心世界變得堂堂正正、純凈而光明。

嚴以用權,嚴在規范規矩。堅持權力是人民給的、權力屬于人民、用權造福人民。權力是責任、是信任、也是委托。只有出于公心、秉公用權,為人民謀福祉、為百姓解憂難,才能保證權力行使的正確方向。千萬不要有權就任性、有權就飄飄然、有權就看不起人,高高在上。權力是把雙刃劍,用得好造福百姓,用得不好身敗名裂。死于貧寒的官員沒幾個,死于貪欲的官員大有人在,靈車上沒有多余的行李架。一個人,尤其是有權力的人,內心要有怕,有怕是好事紀曉嵐說:人的一生不能離開“怕”字,怕天命、怕父母、怕圣人之言。小時候怕父母、上學怕老師、工作怕領導、當了領導怕群眾,千萬不要從指點江山到被人指點。

嚴以律己,嚴在慎欲慎行。人生道路很長,但關鍵時刻往往就是幾步。放松自律、一時糊涂,就會鑄成遺恨終身之錯。嚴于律己的核心是自重、自警、自醒。要時刻記住“頭上三尺有神明”,頭上有天,天上有眼。

謀事要實,實在于思想路線。其根本就是從實踐出發,謀事要符合實際情況、符合客觀規律,千萬不能好大喜功、急于求成、喊口號。

創業要實,實在于干部作風。要真抓實干,敢于擔當。鄧小平同志說過:馬克思主義千言萬語就是一個字“干”,不干,半點馬克思主義也沒有。實干興邦,空談誤國。

做人要實,實在于道德品行。老實做人、做老實人,既是共產黨員先進性的內在要求,也是領導干部“官德”的外在表現。做人要是的本質是忠誠老實、言行一致,作為黨員干部要襟懷坦蕩、光明磊落,忠于黨、忠于人民、忠于祖國。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作為老百姓,要與人為善、不害人、不搬弄是非、不損人利己。

三、鄉村干部如何實踐三嚴三實

鄉村干部在踐行“三嚴三實”中必須做到“知”“行”“功”三位一體。“知”為前提,解決認識的問題。思想認識上的提升,才能化為行動上的自覺。“行”為關鍵,解決主觀能動性的問題。光懂道理和認識,沒有行動,即是“空道理”“假道理”。“功”為目的,解決效果檢驗的問題。有認識、有行動,不成功,失敗了是不行的。

鄉村兩級干部處在群眾第一線,直接面對群眾,做群眾工作,既要說服群眾,又要打動群眾。要說服群眾,必須得懂大政方針,懂道理、明事理、識大體、顧大局,半桶水是不行的。共產黨執政以來,好的政策一個接一個,鄉村兩級干部也都為群眾做了大量的工作,為什么很少有群眾心懷感謝,心滿意足呢?我想,除了大環境的影響以外,都與我們不善于做群眾的思想工作有關,都與我們沒有深刻理解大政方針有關,最終掉進了塔西佗陷阱。

鄉村兩級干部既要做到“三嚴三實”的解釋者,更要做“三嚴三實”的實踐者。要照鏡子、找差距,要外塑形象、內強素質,要讓群眾看到亮點、看到希望、看到差別、看到學習的榜樣和標桿,要一日三省吾身,“與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不信乎?傳不習乎?”意思是: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幫人家辦事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心?傳授的學業是否不曾復習?古人尚且如此,何況今人呢。謀事、做人、創業都要三省吾身,一個人不管有多聰明、多能干、背景條件有多好,如果不懂得如何去做事、做人,那么他最終的結局都將是失敗的。做人做事是一門藝術,更是一門學問,很多人之所以一輩子都碌碌無為,那是因為他活了一輩子都沒有弄明白該怎樣去做人做事。李嘉誠掛在辦公室的對聯就是做人做事的成功寫照:發上等愿,結中等緣,享下等福;擇高處立,就平處坐,向寬處行。意思就是:一個人要胸懷遠大抱負,只求中等緣分,過普通人生活。看問題要高瞻遠矚、做人應低調處世、做事要留有余地,現在的工作環境,作為鄉村兩級干部,任勞就不容易,要做到任怨更難,任怨比任勞具有更高一層的思想境界。

通過“深知”“篤行”最終達到“功成”,這既是目的,也是更高的追求。特別是黨員干部,尤其是鄉黨員干部一定要有所變化。第一是思想認識和理論水平要有新提高,村支部書記都要求上一堂黨課,要能講出道道來。第二是身體力行,謀事創業,為人上要有新作為,要結合基層工作,上接天線,下接地氣,開創工作新局面。今年的工作已經安排部署到位,現在已經是半年了,應搶抓機遇,謀事在先,以時不我待的激情,抓好工作落實,努力向黨委政府交一份滿意的答卷,最終達到“自己提升、組織認可、群眾滿意”的功成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