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廠企業(yè)文化小故事(5則)
時間:2022-02-07 02:37:00
導語:機械廠企業(yè)文化小故事(5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爸爸,請你理解我”
2003年初春,時任機械制造公司換熱設備廠黨支部書記闞成恩,這幾天下班都很晚,廠長宋玉臣帶領隊伍去蘭州施工已經快20多天了,廠里的許多事情都需要他來處理。今天,他回到家中已經是晚上10點,洗漱完畢就倒在床上睡著了。
“叮呤呤……”,電話鈴聲在夜里顯得格外響亮。“闞書記嗎?”,電話是公司黨委辦公室主任打來的,“宋廠長的父親去世了,他是否回來還難說,請你們幫忙處理好喪葬事宜”。
“好的”,闞成恩回答,“我馬上就給宋廠長打電話”。
蘭州的夜晚結束了一天的喧囂,路燈靜靜地立著,黃暈的燈光把宋玉臣的身影拉得很長,他一個人在街上已經徘徊了兩個小時,父親的笑容透過模糊的淚水仿佛就在眼前。下午,愛人已經把這個不幸的消息告訴了他,并希望他回來。按常理,他應該回來為父親送葬,何況他在兄弟姐妹中最小,父親最寵最愛的就是他呀!然而,三旋安裝需要他指揮,怎么辦。他極力控制著自己悲痛的心情,從休息處出來時,他只對工人們講去工地上看看,沒有向任何人提起親人離去的消息。
此時,闞成恩的電話打了過來。
“闞書記,我考慮過了”,宋玉臣語氣低沉,但十分堅強地說,“施工準備已經完成,明天大規(guī)模的安裝就要開始了,我是項目經理,掌握全面情況,現在還不能離開,拜托你替我送父親一程”。說到這里,宋玉臣再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緒,眼淚奪眶而出。
“你放心吧,我們一定會把老人送好”。闞成恩的聲音也有一些激動。
兩天后,闞成恩向宋玉臣打電話告知:“安葬老爺子那天,機械制造公司的領導、公司各部門的領導和換熱設備制造廠的領導參加了葬禮”。此時,宋玉臣再一次流下了淚水。這淚水,既有對父親的悼念,又有對領導和同志們的感激。
半年后,宋玉臣帶著凱旋的消息來到了父親的墓前,這次施工,換熱設備制造廠創(chuàng)造了400多萬元的產值。回顧在外地施工那艱苦作業(yè)的日日夜夜,回憶父親生前的音容笑貌,他泣不成聲:“爸爸,請您……請您理解我”。
“百寶箱”
在機械制造公司容器制造廠,喻榮文師傅有一個工具箱,里面裝的都是一些螺絲、螺帽和廢舊的零部件,就是這樣一個箱子,被大家親切地稱為“百寶箱”。
別看箱子里都是些不起眼的舊東西,收藏到現在可花費了喻師傅不少工夫,有時為了一個失落的小螺絲,他會趴在地上找半天,看到他這個樣子,工友們都笑著對他說:“喻師傅,又揀上了,有那么重要嗎?別費事了”。他抬起頭,抹了一把額頭的汗水,也笑著說:“以后會用得著”。
2003年,備受關注的總廠復合肥裝置破土興建,其中核心設備4臺轉鼓的制造任務落到了容器制造廠的肩上。在板材的機械加工中,人們遇到了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每張鋼板厚45毫米,長4米,寬1.8米,重量9噸,在銑邊機推料臺上移動非常困難,幾個人往往累得汗流浹背,工件也很難進入合適的加工位置,一天下來只能加工出一張鋼板。喻榮文見到這個情況后想:這個干法,太費時、費力了。經過一番琢磨后,他在“白寶箱”里翻出了幾根短鋼管,動手制作了一套簡單的機具,通過試驗改進后投入生產,結果證明,這套機具非常適用,大大加快了進度,工效比以前提高了3倍。
這以后,生產上再遇到難題,大家總會先想到喻師傅,到他的“百寶箱”里尋尋寶,每次都會得到令人高興的收獲。時間一長,許多工友都學著喻師傅養(yǎng)成了愛收集習慣,見到小螺絲、小零件,有的告訴喻師傅一聲,有的親自揀起來,放到他的“百寶箱”里。
幸福的生日
在機械制造公司工藝配件廠,張軍永遠都記得曾經過這樣一個幸福的生日。
那是2002年7月,正是機械制造公司一年中最忙碌的季節(jié),生產白天晚上連軸轉,二十四小時人停車不停。那個時侯,為了爭時間、搶進度,工人們連晚飯都得在車間吃。
然而,這天的夜餐與往常有些不一樣,桌子上除了盒飯,還擺了一個大大的生日蛋糕,而且還破天荒地放了3個大瓶可樂。快開飯了,人們都在等著主角的到來。
標準件班班長張軍最后一個走進了休息室,一進屋,看到桌上的蛋糕,高興地說:“呵!今天有口福了,誰過生日呀?”看到他那傻乎乎的樣子,大家都禁不住大笑說:“誰過生日?你過生日!”張軍一本正經地說:“別開玩笑了,我的生日還沒到呢!”同在一個車間的妻子忍著笑說:“你真是忙傻了,今天確實是你30歲的生日”。
原來,幾天沒回家的張軍,早就把自己的生日忘到后腦勺去了。細心的妻子快到中午下班的時候才突然想起來今天是什么日子,于是匆匆忙忙定做了一個生日蛋糕。妻子想,既然今天的生日不能在家里過了,那就在單位和大家一起過吧。
望著那搖曳的燭光,聽著同事們那真誠的祝福,張軍的臉上寫滿了感激,他激動地吹滅了三十支生日蠟燭,對大家說:“這是我過的最有意義的生日,我永遠不能忘記,謝謝領導和同志們”。
說完,他給每個的杯中倒?jié)M了可樂。
一盤素菜
班組為了搶制石化公司的一批設備,已經連續(xù)2個多月沒有休息過一天了。
青工小劉來機械制造公司參加工作時間不長,這是他第一次經歷這樣的制造會戰(zhàn)。他雖然跟著師傅干活,但也是從早到晚忙得團團轉。說心里話,累到他不怕,沒到工廠上班以前,他在部隊當了2年兵,體力活也經常干,累了一天睡上一覺,第二天照樣生龍活虎。可是唯一讓他覺得遺憾的是,他還沒有真正了解身邊的這些師傅們,他們每天除了工作就是工作。
時間一天一天的過去,活一點一點的看到了完工的希望。這天下午,班長告訴大家:“今天加把勁,爭取全部清項,到時候一起喝酒慶祝”。
晚上7點鐘,大家聚到了一家干凈整潔小飯館。班長看了看桌子上的酒菜,又看了看手中菜譜,嘴里念叨著:“還少一盤最重要的”。
“還有什么特色菜沒點?”。小劉好奇地看著班長。
“給這位師傅來盤素菜”,許多工友一起指著馮師傅,異口同聲地對服務員說道。
一盤素菜很快端到了馮師傅的眼前。
這時,班長招呼大家一起端起酒杯,說道:“大伙辛苦了,喝酒!”
吃完飯已經快9點了,人人出來時臉上都掛著高興,相互道別后各回各家。
第二天,小劉問自己的師傅:“昨天,為什么給馮師傅單獨點了盤素菜?”
師傅一邊修理著扳手,一邊說:“他腸胃不好,吃不了油膩的東西。”
“哦”,小劉點了點頭。
又是一次班組會餐,大家剛剛落座,小劉第一個對服務員說:“來盤素菜”。
媽媽,你早點回來!
早晨6點,小王看了一眼睡夢中的孩子,輕輕的鎖上了家門。
小王是機械制造公司橋吊車間閥門班的一名職工,在檢修大忙時節(jié),她每天最早一個來到單位,把工作中的所須工具準備齊全,以免影響工作進度。閥門修復、試壓工作需要耐心細致,有時一個閥門需要三至五遍的研磨試壓,要在研磨臺上搬上搬下10幾次。
今天是大檢修的第10天,施工進入了高峰期,是班組生產最緊張的時候,整個一上午,她除了喝了幾口水,一直都在工作臺周圍忙碌。
“小王,你的電話”,她急忙跑過去。
“媽媽,我的頭疼,你能回來嗎”?電話里傳來稚嫩的聲音。
“媽媽現在有活,你挺一挺好嗎?自己先吃點藥”。小王對孩子說。
懂事的孩子放下了電話。就這樣,一連三天,小王都讓孩子吃點藥,挺一挺。第四天,學校老師打來了電話,孩子上課時嘔吐不止,必須馬上去醫(yī)院。小王這才放下手中的活,帶著孩子去了醫(yī)院。經醫(yī)生診斷,孩子得了急性額竇炎,如果治療不及時,病情會發(fā)展得很嚴重。
孩子的病確診了,打完針疼痛減輕了許多,可她的心仍然沒有放下,單位還有大量的生產急活等著她,工友們每天的連續(xù)工作時間都在11個小時以上,他們太累了。
看看有病的孩子,小王和孩子商量說:“媽媽明天把你送到姥姥家,等媽媽把單位的活干完了馬上就來接你好嗎?”。孩子疑惑地看著媽媽,勉強地點了點頭。當她走到門口時,聽見孩子在喊:“媽媽,你早點回來!”
小王不敢看孩子期盼得眼睛,頭也不回地趕到了單位。
“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