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傳部的工作總結
時間:2022-07-08 06:50:00
導語:宣傳部的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今年以來,我市宣傳思想文化戰線,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學習宣傳貫徹黨的十七大精神,推進思想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理論工作、新聞和外宣工作、文化建設、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生態文明村建設、自身隊伍建設都上了新臺階,圓滿完成了市委、市政府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
一、黨員干部群眾踐行科學發展觀的自覺性、堅定性進一步增強,理論工作上了新臺階。
黨委中心組理論學習質量及學習秘書服務水平得到了新提高。全市各級黨委中心組堅持突出深入學習科學發展觀這條主線,圍繞黨的十七大的主題,結合國際國內發展形勢的變化趨勢,結合省、市黨代會確定的奮斗目標,結合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結合黨員領導干部的思想和工作實際,加強對黨的十七大及省、市黨代會精神、國內改革開放先進地區經驗和成就、事關珠海改革與發展重大問題的學習,其中市、區(處)中心組成員圍繞黨的十七大精神進行了11次專題學習。
理論下基層工作亮點分呈。市、區宣講團成員深入機關、企業、社區、農村基層宣講黨的十七大和省、市黨代會精神近百場(次),受眾近8萬人次。由“珠海文化大講堂”(年內舉辦9期,預計直接現場聽眾近萬人次,間接聽眾(觀眾、讀者)預計十多萬人次)、“珠海電視講壇”、社科普及周、中國移動“全球通VIP講堂”、大學園區高校講座、社區論壇構成的多層次、寬領域學習平臺推動了珠海學習型城市建設。
社科理論研究取得了新成效。與暨南大學合作成立香山文化研究所、華人留學文化研究所取得了階段性研究成果。舉辦了“粵澳關系研討會暨珠澳合作論壇”,推動了珠澳文化交流。
二、輿論導向正確有力,新聞與外宣工作上了新臺階。
主題宣傳重點突出、成效顯著。,加強對城市建設規劃“135行動計劃”、港口經濟、工業園區開發、自主創新、重大交通基礎設施等中心工作和重大活動的宣傳,推動了全市各項工作的開展。“兩報”新聞作品在廣東新聞獎評選中,獲一等獎1個,二等獎2個,三等獎3個。1-9月,廣播電視新聞作品和節目近80件作品獲國家、省、市獎勵。
外宣及新聞工作亮點分呈。新聞工作規范有序,應對突發事件的機制逐步完善,突發事件應對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截止11月,中央、省、兄弟市及港澳駐珠媒體刊發珠海消息(圖片、內參)11500多條(篇、幅)。
文化外宣展示了珠海城市新形象。參加愛丁堡大學在北京舉辦的中國留學生畢業典禮,向愛丁堡大學贈送最早留學歐洲的中國留學生黃寬銅像,展開中國留學文化調研考察,拓展了珠海留學文化研究平臺,推動了珠海留學生城建設,奠定了珠海作為近代中國留學發源地的地位。《縱橫中國•珠海篇》、《珠海特區》節目(欄目)展示了珠海的發展活力和城市魅力。
三、人民群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得到較好實現,“文化珠海”建設上了新臺階。
城市文化品位有了新提升。成功承辦舉辦了尼泊爾“第三屆中國節·和諧廣東魅力珠海”活動及中馬建交35周年文化交流活動、第二屆廣東詩歌節、鄺金鼻作品研討會、“紀念著名粵劇編劇家唐滌生誕辰九十周年”活動。本市文藝家創作各類文學藝術作品1800余部(篇、幅),獲國際、全國獎項30多個,省級獎項80余個。
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有新進展。古元美術館已進入工程收尾和開館前期籌備階段。市博物館新館、拱北影劇院、珠海大劇院、音樂廳、珠海現代藝術館、容閎故居和珠海市購書中心等項目正抓緊立項及制定可行性研究。4個鎮級省特級文化站建設項目正積極推進。
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有了新加強。唐家灣鎮成功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鎮。沙田民歌等9個項目列入珠海市第一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咸水歌、三灶鶴舞鶴歌、斗門乾務飄色、斗門水上婚嫁等四個項目被列入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迎新春·鬧元宵—珠海市首屆民間藝術大巡游”展示了珠海豐富多彩的民俗風情和移民城市的多元文化魅力。
文化產業發展躍上了新臺階。在第三屆“文博會”簽約4.26億元。有線電視數字化轉換工程已完成20萬城區用戶。珠海特區報社預計總收入將達到2億元。
規范文化市場秩序取得新進步。堅持開展“掃黃打非”,檢查各類文化經營單位7541家(次),收繳非法音像制品、書報刊、電子出版物進155萬張(冊),凈化了文化市場。
文化體制改革取得新進展。制定并通過了《中共珠海市委、珠海市人民政府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產業發展的決定》、《珠海市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若干配套政策》,深化了珠海特區報社、珠海廣播電視臺的內部勞動、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四、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和生態文明村建設成效明顯,城市精神文明建設上了新臺階。
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取得了新進展。制定了《珠海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實施意見》和《珠海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責任分解表》,形成了以創建文明城市為龍頭,以創建文明村鎮、文明社區、文明單位、文明窗口以及青年文明號、巾幗文明示范崗、生態文明村等為主要內容,以提高人的現代文明素質、促進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為目標的共建文明、共促繁榮的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新局面,順利通過省文明城市復查,獲得“中國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榮譽。
公民道德教育扎實推進。組織市直黨政機關及人民團體廣泛開展公民道德宣傳教育活動,展開社會大討論,宣傳大學生劉旭英勇救人等典型事跡,弘揚了新時期珠海經濟特區精神,倡導了熱心公益、和睦相處、健康文明的社會風尚,展示了珠海充滿親情,充滿關愛的城市形象。
生態文明村創建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召開全市建設生態文明村建設現場會,組織鎮村干部到成都市考察,組織市直單位開展結對共建,安排1530萬元作為創建專項資金,首批17個村容整潔、綠化、亮化、凈化的生態文明村示范點已考核驗收。
五、強化內部管理,宣傳思想文化戰線自身建設上了新臺階
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珠海特區報、市文聯、市新華書店領導班子得到充實加強,市直宣傳線干部交流選拔力度加大,一批優秀中輕年干部脫穎而出。市直宣傳系統各單位領導班子加強民主集中制建設,開好民主生活會,扎實開展紀律教育學習月活動,規范了重大事項決策機制,提高了領導班子團結共事、民主決策、拒腐防變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