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保局法治建設工作總結

時間:2022-12-25 11:42:00

導語:勞保局法治建設工作總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勞保局法治建設工作總結

一、主要目標完成情況

今年以來,全區共新增就業崗位13650個,完成目標任務的109%,實現城鄉勞動力就業9292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3%,失地人員就業4120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03%,農村勞動力轉移4100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17%。開展各類職業技能培訓6896人,完成目標任務的138%,其中,技能等級培訓1916人。全區新培育創業典型43個,培育自主創業454人,創業帶動就業3473人,分別完成目標任務的172%、109%、124%。靖安、龍潭2個街道創建成為市小額擔保貸款“信用街道”,全區發放小額擔保貸款779萬元。實現養老保險凈增3865人,完成全年目標的143%;征收社會保險基金3.72億元,完成全年目標的120%;新增城鎮醫療保險參保5880人,完成全年目標的109%;納入社區管理的企業退休人員免費體檢3萬人,完成全年目標的185%。

受理各類勞動爭議案件515件,涉及職工583人,涉及經濟標的共556萬余元。日常巡查用人單位315家,受理勞動者舉報投訴案件1236件,立案查處358件,符合立案條件的案件立案率為100%,追發勞動者工資等待遇涉及金額137萬元。各項勞動保障指標均完成年初制定的目標任務。

二、主要做法

(一)以配建創業園為重點,以區域聯動為抓手,全力推進就業工作

今年是全市的“創業年”。我區也進一步把創業作為推動就業的重要途徑。區委、區政府先后出臺了《關于進一步鼓勵創業促進就業的實施意見》、《關于在經濟適用房社區周邊配建創業園的實施意見》等重要文件,并將創業園配建工作列為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四個常委調研課題之一。我們進一步建立和完善創業平臺。目前,仙林農貿市場、龍潭江畔創業一條街、堯化創業平臺、邁皋橋經五路創業園4個創業園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另2個創業園也將于年底前投入使用,實現帶動就業1200多人。在我區在金港科創中心建立了500多平方米的大學生創業平臺,用于大學生創業。積極引進創業項目。如在燕子磯、堯化街道開辦十字繡培訓班,參培人員達到近250人,經過培訓,已有70多人走上了工作崗位。有效扶持創業。今年共發放小額擔保貸款50多筆,放貸金額779萬元。此外,我們在區內“一報兩臺”等媒體設置創業典型宣傳專欄,營造創業的良好氛圍。

在抓創業的同時,我們積極服務新港開發區、仙林大學城的企業和高校,爭取適合我區群眾的崗位。3月份,在得知開發區XX瀚宇彩欣科技有限公司急需招聘一批技術工人這一信息后,我們主動為該企業組織各類招聘20多場,其中僅專場招聘就達3次,實際錄用409人。5月6日,XX街道與XX大學后勤集團簽訂了《勞務派遣協議書》,該校兩年內將為我區提供1500多個就業崗位,目前已有近200人上崗就業,大大緩解就業壓力。在金鷹國際入駐仙林后,我們組織專場招聘活動,目前已有278人已通過面試,經過企業培訓后,即將于12月份上崗就業。

(二)以技能等級培訓為重點,突出技能崗位對接,不斷創新培訓工作

經過幾年努力,全區目前已形成“街道委培、學校代培、企業自培”的培訓新模式。區委、區政府每年投入200萬元用于農村勞動力培訓,不僅如此,區委、區政府對技能培訓工作也極為重視,加大資金投入,建立三區技能培訓資金300萬元。今年以來,我們進一步提高技能培訓的比重,尤其加大了等級培訓力度,提高群眾的就業質量。共開展技能培訓6896人。我們結合轄區實際,重點開展“定向式”和“訂單式”培訓。如XX街道開展的危險品保安員培訓,學員取得特殊工種上崗證后,很快找到了工作。八卦洲、靖安街道開展的電焊工培訓和苗木花卉工培訓,龍潭街道開展的廠內機動車駕駛培訓,馬群街道開展的超市理貨員培訓等,群眾培訓完就能就近實現本土就業。在培訓地點選擇上,我們將培訓班辦到街道、社區(村),辦到群眾家門口,大大方便了群眾參加。除此之外,我們還積極同相關部門合作,加大對殘疾人、退役士兵和大學畢業生等特殊群體的培訓力度,提高各類人員的職業技能。

(三)以建立完善基層維權平臺為重點,以幫扶企業為核心,構建和諧穩定的用工環境

勞動保障監察、仲裁承擔著維護職工權益的重要職能。在案件量激增、審理時限縮短、辦案人員少的情況下,我們在做好“規定動作”的同時,主動尋求創新,積極探索辦案新模式,多策并舉緩解維權壓力。一是積極推行維權職能下移。在全區各街道建立勞動爭議調解中心,發揮街道勞動爭議調解中心離當事人近、對企業情況明、就地解決問題快的特點,及時就近妥善處理勞動糾紛。目前全區9個街道已全部開始推行。同時,逐步推行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管理,在各街道、社區(村)安排1-2名兼職勞動保障監察員,形成覆蓋全區用人單位的勞動保障監察管理網格體系。二是設立法律咨詢接待窗口。在區勞動保障政務大廳設立專門的法律咨詢接待窗口,由專業律師接受勞動者的咨詢,開辟法律綠色通道,為當事人及時提供法律援助。三是建立并完善預防機制。對企業開展主動巡查,今年以來共巡查315315家,及時糾正企業的違法、違規行為。同時邀請企業經營者參加勞動爭議仲裁案件的庭審活動,對部分存在嚴重用工問題的用人單位發出仲裁建議書,做好勞動糾紛的提前預防。四是積極幫扶中小企業渡難關。在全區范圍開展百名干部深入千家企業的“百人千企”活動,主動深入企業,了解經營現狀。認真落實今年市政府22號文件,對轄區內的困難企業給予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緩繳社會保險費等優惠政策,及時對企業給與幫扶,幫助企業提振信心、度過難關。今年,共為轄區內8家企業發放社保、崗位補貼共計449.26萬元。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進一步采取有效手段促進就業。進一步貫徹落實好市、區幫扶中小企業的各項優惠政策,采取有效手段,穩定就業崗位。加大公益性崗位開發力度,全面落實各項扶持政策,提高就業穩定性,通過優惠扶持政策引導,鼓勵困難人員就業創業。同時加大崗位開發力度,繼續保持和新港開發區的緊密聯系,聯合大學城的十多所高校,籌劃組建“XX地區高校勞動就業聯盟”,在把服務對象延伸到高校畢業生的同時,爭取仙林大學城崗位,推薦失地人員就業。

二是進一步加大技能培訓的力度。進一步加大技能培訓,尤其是技能等級培訓的考核力度,以技能培訓為抓手,進一步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使更多的群眾學到一技之長,從而提高就業的競爭力。

三是進

一步創業工作力度。充分發揮XX區創業園的平臺優勢,在區委、區政府的領導下,協助街道和園區,尋找勞動密集型企業入園,吸納一部分失地困難人員就業。同時,進一步加大社區小加工項目的引進力度,穩定一部分外出就業困難的群體實現社區就業。

四是進一步做實街道勞動爭議調解平臺。加強對街道勞動爭議調解中心的業務指導,協助其完善工作程序和檔案制度,做實做強基層平臺,并由其處理區勞動爭議仲裁委員會分流、指派的勞動爭議案件,降低勞動者的維權成本。同時,對基層平臺運行的各項流程和制度進行研究和論證,提高勞動爭議調解員的積極性,確保勞動爭議調解質量。

五是進一步加大監察維權力度。提高投訴舉報處理效率,加大勞動保障書面審查力度。配合市局,積極做好勞動保障誠信單位的申報認定工作。加快推進勞動保障監察網格化管理,依托網格化體系支撐勞動保障證書面審查工作,進一步完善覆蓋全區用人單位的勞動保障監察管理網格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