鎮黨委工作情況小結

時間:2022-07-11 09:32:00

導語:鎮黨委工作情況小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鎮黨委工作情況小結

五年來我依照區委的戰略安排,十一五”時期是鎮歷史上極不平凡的時期。堅持科學發展,構建和諧,狠抓災后重建、基礎設施建設、現代農業發展、機關效能建設、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等重點工作,鎮城鄉面貌顯著改善,工業化、城鎮化水平不時提高,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重大突破,社會事業全面發展,人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取得決定性勝利。

全鎮實現本級工商稅收收入71.97萬元,十一五”期末的2010年。完成全年目標的171.37%實現地區生產總值37220萬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1.08%全鎮農民人均收入達到7005元,比上年增加520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0%

一、災后重建取得決定性勝利

省汶川發生8.0級特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鎮境內震感強烈,人民生命財富遭受嚴重損失,90%以上房屋嚴重受損,全鎮直接經濟損失達21.4988億元。汶川特大地震三年來,區委的堅強領導下,社會各界的傾力支持下,鎮經歷七日搶險救人、百日安排攻堅和千日重建奮戰,發明了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的人間奇跡,書寫了從悲壯走向豪邁的恢弘篇章。災后重建既是原地起立的過程,更應是發展起跳的過程。立足時代和實際,積極創新重建方式,正確處置恢復與發展的關系,著眼發展抓重建,抓好重建促發展,變恢復性重建為發展性重建,使災后重建過程成為轉變發展方式,提升科學發展能力,奠定久遠基礎的歷史進程,實現了三年重建任務,兩年基本完成”宏偉目標,災后重建取得決定性勝利。轄區內災后重建項目已全部開工,累積完成投資近7億元,已建成鄉鎮一流的教育園區,已建成全區數量最多的農村聚居點,將建成全區鄉鎮規模最大的敬老院,將建成全區一流的農村農貿綜合市場,將建成覆蓋全鎮的人飲管道網絡。

堅持規劃先行、優化布局、監管到位,住房條件顯著改善。把城鄉住房重建與新農村建設、統籌城鄉、產業發展和環境改善緊密結合起來。城鄉居住條件大為改善。建成設施完善、特色鮮明的新型農村聚居點53處,農村災后重建戶數達6594戶,面積達61.30萬平方米,并全部投入使用;城鄉災后重建戶數達508戶,面積達6.4萬平方米,現已全部竣工。全鎮維修加固工程全面完成,保證性住房建設取得突破,新建廉租住房160套,已竣工80套,剩余80套已完成前期準備工作,即將開工建設。

夯實發展基礎。目前,公共設施提升檔次。把重建與發展相結合。鎮教育園區、衛生院、獸防站、派出所、村級陣地、鄉鎮政權等基礎設施布局優化,公共服務能力得到顯著提升。迎賓路延伸段災后重建工程全面竣工;鎮政府綜合辦公大樓重建完成并投入使用;場鎮體系6個建設工程全面開展,其中4個工程已交付使用;成綿高速復線、蘭城石油管道鋪設、人飲工程等重點工程順利推進。

今日大地處處涌動感恩黨、感恩祖國、感恩人民子弟兵、感恩全國人民的濃濃深情。群眾把感恩之情鑲嵌在重建住房、學校、醫院的名字中,精神家園根深葉茂。把“打造強勢政府、塑造感恩”與災后重建緊密結合起來。鐫刻在所有人的心坎上。滴水之恩涌泉相報,玉樹地震,人民感同身受,全鎮人民捐款達18.1萬元。感恩奮進、知恩報恩,已深深融入人民的血脈之中。與抗震救災和災后重建相伴生的人民精神的生長和品格的再造,不只重建了一個物質家園,更是重建了一個意義深遠的精神家園。

二、綜合經濟實力穩步提升

營造良好的經濟發展環境,工業經濟順利推進。加強指導和服務。全鎮17家中小企業產能總體恢復,2010年全鎮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實現3.22億元,完成目標任務的116.2%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4599萬元,銷售收入完成27703.2萬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5%利潤完成115萬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5.5%利稅完成680萬元,完成全年目標任務的104%

科學編撰了灘地漁業生態養殖和優質水稻種植規劃,農業經濟穩步發展。產業結構得到調整。制種基地初步形成。全鎮農業產值實現23990萬元,比上年增加520元。2010年來共引進新品種12個,推廣水稻拋秧5500畝,旱育秧13000畝,良種推廣普及率達95%以上,其中:優質水稻推廣面積20900畝,占水稻總面積的80%以上。養殖業規模不時擴大,生豬年出欄達49369頭,肉牛年出欄達340頭,肉羊年出欄達497頭,小家禽出欄2184578只,禽蛋年產量達1729噸。植樹造林深入開展,2010年植樹4.3萬株。機耕機播面積穩步提升,推廣農業機械357臺,享受資金補助211萬元。水務工作成效明顯,2010年修淘支渠5條,民堰26道,整治支干渠23600米,完成1654人受益的飲水平安工程。

投入資金20余萬元,第三產業漸顯活力。高度重視轄區商貿物流業發展。啟動熙海農貿綜合市場建設,原禽畜市場和舊農貿市場環境大為改觀。繼續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村商業網點不時完善,個體工商戶新增35戶。

簽約總投資1.2億元,改革開放不時深入。2010年共引進項目12個。引進省外資金5300萬元;完成外貿入口額5295萬元,實現外派勞務8人。

三、社會事業協調發展

發放最低生活保證金78.54萬元。實施困難戶大病二次救助198人、18.56萬元。實施五保集中供養203人,民生工程深入推進。2010年共實施最低生活保證736戶、940人。分散供養89人。全鎮參與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人數達23140人,占農村總人數的91.2%全鎮參與新型農村養老平安人數達15594人,完成目標任務數的110%順利實施災后用地農轉非社保安排工作,對南桂村8910組,青進村123組共計484人進行社保安頓。2010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55‰,計生率為89.47%落實計劃生育“三結合”幫扶任務46戶,獨生子女父母獎勵扶助和特別扶助金全部足額兌現。

勝利創建市教育示范鎮。學校教育質量繼續領先,各項事業全面發展。順利通過專家評估。初中升學率高居鄉鎮初中之首。衛生事業全面進步,率先完成鄉鎮衛生院規范化、村衛生站規范化建設。認真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積極組織參與區職工運動會。勝利舉辦“華晨杯”迎春運動會,全鎮13支隊伍450余名運動員參與了競賽,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氣。夯實農村宣傳陣地,實現了農村廣播數字化播出,2010年發展1300戶數字電視用戶,居全區之首。樹立形象,強化對外宣傳,新華網、四川日報、日報多次正面宣傳報道。群眾性精神文明建設取得實質突破,打造強勢政府、塑造感恩深得群眾認可,社會風氣繼續好轉。

強化人員、經費、機制、宣傳、考核“五到位”突出“五亂”治理和清掃保潔等常態化管理。勝利運行村收集、鎮集中、區處理的長效機制,城鄉環境明顯改善。為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于實施城鄉環境綜合治理的重大決策安排。使全鎮城鄉環境出現“清潔化、優美化、常態化、制度化”良好局面。水域環境治理、垃圾池、中轉站基礎設施、市環境優美示范村建設、羅綿路風貌治理等一系列環境綜合治理建設項目效果顯著,為建設全鎮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統籌城鄉發展起到積極而深遠的帶動作用。

進一步完善綜治、信訪、維穩、防邪工作的十項制度以及“三級調解”和“三級聯動”機制,社會堅持穩定。加大經費投入。嚴格執行社會維穩工作“一崗雙責”和“一票否決”制度,嚴格都逗硬獎懲。2010年,全鎮共排查和化解矛盾糾紛140余件,調解率達到98%共接待群眾信訪事件6件,較去年同期下降3%無到省、進京越級上訪事件發生。全鎮無新增練習者,社會治安繼續好轉,人民群眾的平安感和幸福感進一步增強。深入開展平安生產年工作,平安生產總體形勢穩定。

重建家園、加快發展的征途上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過去的五年。取得的效果令人鼓舞。但我更應清醒的認識到發展的道路上任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需要我高度重視,進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今后發展中認真加以解決。

2011年主要工作

也是新一輪西部大開發實施旌陽跨越發展的突破之年,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開局之年。做好2011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2011年的工作總體思路是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精神,進一步解放思想,以抓發展、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保穩定為主線。推動全鎮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實現“十二五”良好開局。2011年全鎮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比去年增加13%本級工商稅收收入增長11%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加700元以上,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1.5‰以內,為此,將切實做好以下工作。

一、促進工業經濟恢復性增長,強化工業運行服務。

盤活存量資產,盡快指導利豐絲織完成破產清算。尋找新的產業增長點。促進興盛至軒、同晟氨基酸、花炮廠、熙海酒業等企業迅速完成技改擴模。以市場需求為指向,指導企業進行產品結構、產業結構調整,促使企業產品適銷對路,競爭力增強。

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發展農村經濟。

積極引導扶持其擴大規模,大力發展現代農業。現有73戶小家禽養殖戶的基礎上。爭取有10戶達到年出欄5萬只的規模。積極支持中國鶩鴨、天府肉鵝培育基地建設,力爭年內建成合作社4個。建設萬畝優質稻基地,促使訂單農業面積不時擴大。力促集特色養殖、觀光、休閑于一體的千畝“水韻隆興”項目規劃完成,招商勝利,建設啟動。力爭在大面積蔬菜種植業上尋求突破。

現有2個市城鄉環境示范村建設的基礎上,積極推進新農村建設。依照“發展特色產業、完善基礎設施、健全公共服務、美化人居環境、建設新興村落”目標。探索推廣德新柏木泉新村聚居點建設管理模式,打造具有特色的規范化示范聚居點。以農田水利建設為重點,完成現代化灌區基本建設任務。完成2010年32支渠改造工程,完成松柏、向陽農業綜合開發項目,實施松柏、果元土地整理項目和黑風泉治理建設項目。支持果元、青進、清和三個1號水站建設,推進人飲工程建設使用管理規范化。繼續爭取資金加快通組道路建設,推行鄉村道路管養新機制。積極探索土地流轉新模式,基本完成農村集體土地所有權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確權工作。

及時足額兌現各項補貼。規模化經營,促進農民穩定增收。全面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區域化布局上下功夫,促使農民在現代種養業生產經營中增收。大力發展勞務經濟,完成農村技能培訓2000人次,勞務輸出1000人次,實現外出務工6059人。

力爭盡快投入使用。利用城鎮已征用的閑置土地盡快招商,激發第三產業活力。培育發展商貿流通業加快建成熙海市場。促進城鄉規模擴大。穩步擴大餐飲、商貿等傳統消費,著力培育社區服務、教育培訓、體育健身、文化娛樂,金融,通信等新興消費熱點。扎實開展“家電、汽車、摩托車下鄉”等活動,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

四、打造對外開放新平臺,堅持項目帶動。

倒排工期,全面完成重建任務。全面清理未完工項目。明確責任,落實措施,盡早竣工交付使用。做好項目的審計決算、竣工驗收等工作,同時管好用好建成項目,努力發揮項目最大效益。

主動加強與上級部門的銜接、溝通,突出抓好項目管理。一方面搞好“水韻隆興”項目、黑風泉治理項目、教育園區拆墻透綠項目的籌劃、論證、規劃設計工作。為加快發展爭取更大的支持;另一方面配合上級搞好成綿復線建設、蘭成輸油管道建設、油氣井開發,助推鎮域經濟發展。

立足產業基礎,積極開展招商引資。依托自身資源。圍繞商貿物流的構建,強化招商統籌,整合招商資源,加強信息溝通和項目協調。靈活招商方式,積極開展園區招商、節會招商、上門招商、以商招商活動,增強招商實效。

五、推動社會事業新發展,加強統籌兼顧。

提高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關愛協助“五保戶”殘疾人、殘疾兒童等弱勢群體,高度重視民計民生。積極解決城鎮零就業家庭和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問題。做好城鄉低保和城鎮居民養老、醫療等社會平安擴面工作。加強社會救濟援助,讓更多群眾享受實惠。加快建設廉租房,嚴格政策,確保符合政策的無房低收入家庭盡早入住新居。

建議自力更生、老實守信、尊老愛幼、勤勞致富,大力發展社會事業。教育、衛生、文化、廣播、人口與計劃生育、武裝民兵、婦女兒童、老齡、民宗、檔案、移民、失密、食品平安等工作力爭再上新臺階。要樹立典型。弘揚感恩新風,努力提升群眾素質。

打造強勢政府,全力維護社會穩定。進一步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證人民群眾生命財富平安。積極開展“五五”普法工作,繼續完善大調節工作體制,落實維穩責任制,規范信訪秩序,有效排查化解各類矛盾糾紛。強化平安生產監管,杜絕重特大事故發生。

六、提高為民執政水平,轉變政府職能。

堅持重大決策集體研究制度,堅持依法行政。要求全體干部要依法議事、依序辦事、廣泛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完善決策順序,加強決策監督,規范決策環節。嚴格依照法定權限和順序行使權利、履行職責。

建議真抓實干作風,堅持高效行政。要弘揚求真務實精神。集中精力干實事。要嚴格執行便民服務制度,確保高效。要嚴格目標管理、績效管理,加強督查落實,獎優罰劣。

認真執行廉潔自律規定,堅持廉潔行政。要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對工程招標、土地出讓、政府推銷等領域的監督,嚴防違法違紀行為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