縣經濟運行分析材料
時間:2022-02-18 12:20:00
導語:縣經濟運行分析材料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20*年,全縣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精神,愛崗敬業,努力勞作,取得了經濟持續增長、社會進一步發展的良好業績。基本實現了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預期目標。
一、綜合
經濟有所增長。20*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GDP)共完成為89199萬元,按可比價格較上年增1.9%。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36653萬元,同比增3.9%;第二產業增加值為25993萬元,同比減1.3%;第三產業增加值為26553萬元,同比增了3.4%。在第三產業中,金融保險業減少了3.1%,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增了5.5%。
就業結構有新變化。年末鄉村從業人員為94959人,比上年增了892人,增長了9.4%。其中外出從業人員2860人,比上年減少1065人,減少了27%。國有、集體和其它經濟單位年末從業人員為11855人,比上年增了772人,增了8.5%。其中,國有經濟單位為9373人,比上年增了311人,增了3.4%;集體經濟單位為1521人,比上年增459人,增了43.2%。城鎮登記失業人員為123人,比上年減少了73%。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是:農產品價格下降,農民增收難度加大;工業新項目開工容易開產難,投資盲目擴大的沖動較強;城鄉教育失衡,教育問題仍未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居民收入懸殊擴大的趨勢存在,部分人生活仍較困難。
二、農業
農作物播種面積擴大。20*年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為49580公頃,比上年增了200公頃。其中,糧食作物播種面積為37400公頃,增了5140公頃,增長了15.9%;油料播種面積為5720公頃,減少了2730公頃,減了32.3%;蔬菜播種面積為3590公頃,減了570公頃,減少了13.7%;青飼料播種面積為1170公頃,減了1280公頃,減少了52%。
種植業喜獲豐收,糧食產量創新高。20*年,糧食總產量達185738噸,比上年增了42068噸,增長了29.3%。油料產量為7*6噸,減少了39.0%。糖料產量為22933噸,減少了34.7%。蔬菜產量為108557噸,減少了21.3%。
畜牧業生產進一步發展。年末大牲畜總量達98017頭,比上年增了3.6%。其中,牛存欄為74708頭,比上年增5.9%;奶牛年末存欄17820頭,比上年增了7.2%。豬、羊和家禽年末存欄分別達56029頭、190696只和475199只,其中豬和家禽的年末存欄數分別比上年增13.1%和4.2%,羊的年末存欄數比上年減5.5%。全年牛奶總產量為29107噸,比上年增長18.6%;肉類總產量7826噸,增長3.3%;禽蛋產量3217噸,基本與上年持平。全年畜牧業完成現價產值23338萬元,占農林牧漁業現價總產值的36.3%,按可比價比上年增了5.9%。
農業投入和生產條件進一步加大和改善。20*年,農業化肥使用量(折純)為18224噸,比上年增加了0.2%;農藥使用量177噸,比上年增了4.7%;地膜使用量為822噸,比上年增15.0%。農村用電量為3679萬千瓦時,比上年增了0.4%;農業機械總動力達26.5萬千瓦,增加了0.8%。全年農村水利工程總投資2432萬元。其中,投資1107萬元完成總控面積4.5萬畝的兩個高效節水示范園區建設;投資290萬元完成了42個村莊2.4萬人的飲水解困工程。新增機井55眼。有效灌溉面積為35.88千公頃,與上年持平。
三、工業和交通運輸業
工業生產平穩增長。全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現價產值46742萬元,同比增長3%;完成工業增加值13485萬元,同比增2.8%;完成產品銷售收入37440萬元,同比增17.4%;產品銷售率為90%;實現利稅5597萬元,同比增1%。
20*年全縣主要工業產品產量
*
公路建設繼續加強,營運能力平穩提高。20*年,公路建設投入資金7400多萬元,重點完成了縣城至下馬峪20公里、縣城至義井18公里鄉公路改造工程;完成了康杏線和其它路段油面補修工程;完成了長征路3公里、左沙路5.4公里一級路改造工程和26.6公里大石線水毀改造工程;完成了40個村101公里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到年底,全縣公路通車里程達1274公里,比上年增了8.6%。全年共實現公路客運量216萬人,旅客周轉量8640萬人次,分別比上年增0.5%和0.3%;實現公路貨運量482萬噸,貨物周轉量19280萬噸公里,分別比上年增了1.9%和6.5%。
四、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筑業
固定資產投資減少。20*年全縣限額以上固定資產完成了13150萬元,比上年減少了42.7%。其中,基本建設投資1210萬元,比上年減少了71.0%;更新改造投資完成5410萬元,比上年減少57.5%。
建筑業有較大發展。資質以上建筑企業由2003年的兩家增加到三家。他們全年實現增加值1491萬元,比上年增加了103.6%;房屋建筑施工面積60163平方米,比上年增加了57.0%;年末竣工面積60163平方米。
五、郵政、電信、旅游和國內貿易
郵政、電信事業繼續發展。20*年,郵政業務總量為527萬元,比上年增34.8%。年末郵政儲蓄存款余額達20812萬元,比上年增了51.4%。全年電信業務總量為4512萬元,比上年增22.9%。年末固定電話用戶3.22萬戶,比上年降了7.8%。其中城內固定電話1.48萬戶,占總量的46.0%。年末移動電話約為4.5萬戶,比上年增了20.5%。全縣已有264個村通電話,占行政村數的82.2%。
旅游業升溫。全年旅游部門共接待國內外游客10萬人次,比上年增了122.2%,旅游收入227.5萬元,比上年增了51.7%。
消費品市場穩中趨旺。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5558萬元,比上年增8.4%。其中,縣的零售額33094萬元,占總額的59.6%。規模以上批發貿易業完成銷售額5364萬元,比上年增11.7%。
六、財政、金融和保險
財政收支嚴重失衡:一是財政收入較差。20*年全縣財政總收入完成7069萬元,完成計劃的87.3%,同比下降了7.6%,減收589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3629萬元,完成計劃的91.9%,同比下降了10.7%,減收435萬元。從收入結構上看,工商稅收完成4720萬元,占總收入的66.8%;企業收入完成559萬元,占總收入的7.9%;農業四稅完成824萬元,占總收入的11.6%;非稅收入966萬元,占總收入的13.7%。二是財政支出較大。20*年全縣一般預算支出18171萬元,增支3628萬元,同比增長24.9%。其中,地方財政撥款支出13507萬元,同比增12.1%,增支1459萬元。人員工資性支出10*0萬元,占地方財力支出的74.3%,同比增長4.5%,增支429萬元。農業支出1213萬元。林業支出2563萬元。教育、科學支出3969萬元。
金融業業績良好。一是銀行吸收存款較多。20*年末全縣金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款余額149074萬元,同比增25.0%。其中,居民儲蓄存款余額124764萬元,同比增16.3%;企業存款16733萬元,同比增64.7%。二是資金周轉量較大,回收率較高。全年累計現金收入624831萬元,同比增35.6%。全年累計現金支出639541萬元,同比增33.2%。現金回收率均為98%,同比增2%。收支相低,年末累計凈投放現金14710萬元,同比減23.6%。
保險業務量增大。20*年保費收入共2177萬元,同比增39.8%。其中,財產保險收入630萬元,同比增110%;人壽保險收入1420萬元,同比增25.4%;健康保險收入56萬元,同比增1.8%;意外險收入71萬元,同比增1.4%。全年已決賠款和給付443萬元,同比增40.2%。其中財產保險已決賠款380萬元,同比增57.6%。
七、科學技術和教育
科技工作有聲有色。一是大力搞好科技星火培訓。年內,科技部門積極開展科技培訓進百村活動,培訓人員達36000人次,發放科技資料6萬份。二是大力推廣科技成果。科技部門采取農村技術承包的形式共推廣了平衡施肥、化除化控、秸桿處理、病蟲草害防治、科學養殖等20項新技術。其中,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獲省農村技術承包二等獎。三是積極鼓勵企業大上科技項目、申報科技項目、創名優名牌產品。目前,已申報省級科技項目1個,科技攻關項目1個,科技星火項目3個;市級科技推廣項目1個,科技星火項目1個。
教育改革和發展穩步推進。一是農村辦學條件繼續改善。年內投資511萬元進行農村中小學危房改造,其中已竣工20所,在建8所。二是進行了教育管理體制改革,加強了教師隊伍管理。首先,公開招聘了縣直小學校長和聯校校長。其次,整頓了教育秩序,全縣108名借故不上班和外出打工教師返回了工作崗位,127名擅自流動的教師回歸本職。三是義務教育穩步前進。“普九”人口覆蓋率為100%,小學入學率達99.8%,初中入學率達81%。到20*年底,全縣267所小學共招生5803人,畢業生6937人,在校生33474人,專任教師1706人;全縣28所普通中學共招生75*人,畢業生6862人,在校生22165人,專任教師1*1人。
八、衛生和體育
衛生部門硬件強化,軟件精減。一年來,衛生部門狠抓基礎設施建設和設備更新。投資260萬元的縣疾控大樓已投入使用,投資16.3萬元更新了電腦和骨、心血管等科的設備。衛生機構和技術人員減少。年末,全縣有衛生機構24個,同比減了4個。其中,縣及縣以上醫院2個,防疫站1個,婦幼站1個,均與上年相同;中心衛生院5個,同比增了1個;鄉鎮衛生院15個,同比減了5個。全縣共有床位數381張。其中,縣及縣以上有床位210張。全縣共有衛生技術人員459人,同比減了224人。其中,中醫師76人,同比減了6人;西醫師262人,同比減了54人;護師43人,同比減了60人。
體育成績可喜,體育工作量較大。20*年我縣在全市的體育比賽成績較好,獲足球賽季軍(六區縣第一名),獲藍球賽第八名(六縣區排第三名)。年內,文體部門按照全國第五次體育場地普查要求,對全縣城鄉的體育場地進行了實地丈量登記和分類匯總,做了大量細致的普查工作。本次普查結果顯示,全縣共有體育場地89個。其中,標準體育場地43個,場地面積合計289*0平方米。
九、城市建設與環境保護
城市基礎建設持續推進,人居環境進一步改善。20*年的縣城建設在啟動縣域城鎮體策規劃、縣城總體規劃和舊城改造修建性詳細規劃編制工作的基礎上,完成投資240萬元,重點進行了大同南路硬化改造、舊城12條街巷的路燈改造及塔林公園設施配套。同時完成了污水處理廠建設前期工作和垃圾處理項目申報立項。
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進展。一年來,我縣環保部門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堅決貫徹省市環保工作會議精神,不斷加大環保檢查執法力度,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總量,有效地保護了環境。在改善方面,環境部門一是積極配合(北京中安通公司)推廣天然氣使用,一是強行讓38家街頭巷口燃煤爐灶改用了液化氣。在控制排污方面,環境部門一是加大執法力度,依法取締了6家土小企業;一是督促企業限期治理,穩定達標。一年內,共現場檢查排污企業328次,檢查面達100%。到年末,已有6家企業通過了達標明驗收,有6家企業遞交了達標驗收申請,有8家企業正在積極治理,爭取早日達標。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人口保持低增長。年末全縣總人口為271361人。全年全縣出生人口4085人,出生率為15.*‰,死亡人口1192人,死亡率為4.39‰,全年凈增人口2893人,自然增長率為10.66‰。
城鄉居民生活繼續改善。20*年全縣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4611元,同比增了2.35%;人均消費支出3555元,同比增了5.55%。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2760元,同比增了6.07%;農民人均消費支出1524元,增1.74%。
社會保障得到加強。年末全縣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職工人數為4507人;參加基醫療保險的職工人數是7670人,同比增873人;參加失業保人數為124人;參加農村養老保險人數是4200人;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數為9872人;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是4500人。
- 上一篇:縣發展經濟問題思考
- 下一篇:縣經濟運行分析材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