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科技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4-30 15:48:4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電子科技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電子科技論文:電子科技企業的環境發展概述
本文作者:藺坤哲工作單位:哈爾濱市東聯電子技術開發有限公司
創業資金是創業成功的保證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需要很多的投資,資金的投資成為了科技型企業創業不可避免的直接支撐元素,新技術的研究與發展需要不斷加強電子科技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的道路,就必須給予充分的資金保障作為后續支援,電子科技企業的生存與發展依靠良好的資金基礎,尤其是電子科技企業的初期發展階段。創業者的綜合能力強傳統企業的經營與管理只是要求企業經營者具備管理能力與管理經驗,然而科技企業的創業需要管理者具備管理、經驗、技術、知識等多種能力,這些能力必須集合于一身,可以融會貫通,不僅僅要在技術上擁有指導能力,還要在企業的發展運營角度上具備戰略指導的能力。員工要具有較高的文化程度和素質電子科技企業所需要的人才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因為電子科技企業涉及到許多科學知識的運用,綜合性強,因此需要知識復合型的人才。與一般企業相比,電子科技企業中的人員素質要求較高,不僅要求具有較高的文化水平,而且還需要具有較強的創新精神、風險意識和學習能力。在電子科技企業中最重要的是人才,創建電子科技企業可以沒有十分雄厚的資金,但必須擁有人才,有人才才能創造技術,并可用知識換錢來發展企業,所以說沒有一家成功的電子科技企業不重視人才的。
任何企業的創業都是一個復雜的創造性過程,就企業與環境的相互作用而言,電子科技企業所處外界環境的復雜多變尤其是技術進步迅速使得企業創業總是處于不可控制、難于把握、不斷變動的環境之中,深圳電子科技企業的創業可以歸結為創業者與環境間交互作用的結果。主要體現在企業與其外部環境在資源的需求與供給的有效匹配上,我們電子科技企業創業環境構成的三個子環境構建電子科技企業的創業環境體系并重點就技術,資金,人才,政策法規,社會文化等對深圳電子科技企業創業影響較大的方面進行論述。技術環境。技術環境主體主要是企業構成的技術研發環境和作為技術轉移和擴散主體的技術市場。電子成果的生產能力要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還有賴于技術轉移與擴散,它決定了電子成果轉化的速度和效率。融資環境。上文中提到科技企業的發展主要依靠資本的支持,資本的支持對科技企業的發展帶來了全新的發展動力,資本對于科技企業的創業來說是較為有效的支撐,對企業的運營帶來了強有力的發展動力。人才環境。科技企業的創業需要知識型人才、技術型人才、管理型人才、經驗型人才的綜合體,這些人才對于科技型企業所能帶來的作用是很大的,而且可以有效的推動科技型企業的創業發展,讓科技型企業從無到有的走可持續發展道路。政策性與法規環境。科技型創業企業發展會面臨許多法律法規問題,在這方面需要依賴于地方性的法律事務機構以及法律委托機構,可以全權委托律師事務所去辦理相關法律性的問題,可以建立與地方政府的良好關系,幫助企業良好發展與運營,提高在政策性上的了解,方便于企業可以詳細規劃下一步的發展計劃與戰略規劃。
科技型企業的創業環境中必須要與政府建立良好的關系,以確保政策的頒布與執行可以第一時間獲得,而且可以向政府及時有效的反饋企業發展信息。文化環境。良好的社會文化氛圍是創業企業的靈魂。營造深入人心,因勢利導的文化環境可極大地促進人們對創業的激情。對于企業創業來說,文化環境主要是創業文化,即指社會對創業行為和價值所持的認同和倡導的態度以及由此形成的鼓勵、推崇創業的氛圍。制度環境其實與政策環境的注意事項不同,制度環境指的是企業本身的發展需要建立健全的制度,而政策發展指的是企業外部需要注意政府做出的哪些政策要求與發展規劃,政府在支持科技型企業的發展過程中會特別注意科技型企業本身的制度是否完善,這也是政府做出政策性要求和頒布措施中的一個重要參考依據,因此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必須要加強自身的制度發展,不斷改善制度發展的不足和缺點,完善制度中的漏洞,科技型企業管理者要主動了解企業內部存在的不足,認真分析企業的發展動力和內部員工的發展認識能力,積極的了解企業經營管理本身存在的問題和缺點,將技術人員的管理與經驗型員工的管理分開,并且保證企業內部的勞動力資源處于充沛階段,而且對于開發市場也要有一定的深入了解,可以把握市場的發展規律。
智能化教學綜合管理平臺建設研究
摘要:新工科建設的深度推進必將對高校教學環境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電子科技大學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成電方案”,構建了面向新工科的智能化教學綜合管理平臺,在原有教學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升級改造,建設智慧教室互動教學平臺、“成電學堂”在線學習平臺、云桌面實驗教學平臺、開放實驗室信息管理平臺、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智能管理系統、“互聯網+”實習實訓智能管理系統,畢業設計(論文)智能管理系統、競賽智能管理系統等多個子系統,實現了教學全過程的智能化管理。
關鍵詞:新工科建設;教學綜合管理平臺;智能管理系統
隨著新工科建設的深度推進,各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為加速推動新工科課堂革命實現教學改革,教學環境的升級改造勢在必行。電子科技大學作為一所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學[1],積極推進新工科“成電方案”建設,以學生為中心,以“喚起好奇,激發潛能”為核心,以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為導向,構建智能化的教學綜合管理平臺,打造優勢集聚的人才培養新環境[2]。
1新時代高等教育的新工科建設背景要求
教育部近年來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簡稱“新時代高教40條”),“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等文件,部署加快“四新”建設、“新工科”建設便首當其沖。“新時代高教40條”第24條指出:“重塑教育教學形態。加快形成多元協同、內容豐富、應用廣泛、服務及時的高等教育云服務體系,打造適應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服務需求的智慧課堂、智慧實驗室、智慧校園。”[3]第28條指出:“加強實踐育人平臺建設。綜合運用校內外資源,建設滿足實踐教學需要的實驗實習實訓平臺。加強校內實驗教學資源建設,構建功能集約、資源共享、開放充分、運作高效的實驗教學平臺。”[3]關于新工科研究與實踐,教育部組織多次專題研討會,形成了“復旦共識”[4],“天大行動”[5],“北京指南”[6]等指導性文件。新工科建設要建立工程教育的新范式,是一個全面的系統工程,將“更加注重模式創新”,應“探索工程教育信息化教學改革,推進信息技術與工程教育深度融合,創新“互聯網+”環境下工程教育教學方法,提升工程教育效率,提高教學效果。”[6]由此可見,為有力推動新工科建設,高校應積極作為,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改造升級教學平臺建設[7−9],為多樣化的研究型課程工程教育方式方法提供現代化智能化的教學環境;拓展實習實訓平臺資源,搭建協同育人新機制。
2電子科技大學智能化教學綜合管理平臺建設
智能化教學綜合管理平臺建設探究
摘要:新工科建設的深度推進必將對高校教學環境提出更新更高的要求。電子科技大學積極推進新工科建設“成電方案”,構建了面向新工科的智能化教學綜合管理平臺,在原有教學管理系統的基礎上升級改造,建設智慧教室互動教學平臺、“成電學堂”在線學習平臺、云桌面實驗教學平臺、開放實驗室信息管理平臺、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智能管理系統、“互聯網+”實習實訓智能管理系統,畢業設計(論文)智能管理系統、競賽智能管理系統等多個子系統,實現了教學全過程的智能化管理。
關鍵詞:新工科建設;教學綜合管理平臺;智能管理系統
隨著新工科建設的深度推進,各高校工程教育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為加速推動新工科課堂革命實現教學改革,教學環境的升級改造勢在必行。電子科技大學作為一所以電子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多科性研究型大學[1],積極推進新工科“成電方案”建設,以學生為中心,以“喚起好奇,激發潛能”為核心,以科技創新能力培養為導向,構建智能化的教學綜合管理平臺,打造優勢集聚的人才培養新環境[2]。
1新時代高等教育的新工科建設背景要求
教育部近年來先后出臺了《關于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簡稱“新時代高教40條”),“六卓越一拔尖”計劃2.0等文件,部署加快“四新”建設、“新工科”建設便首當其沖。“新時代高教40條”第24條指出:“重塑教育教學形態。加快形成多元協同、內容豐富、應用廣泛、服務及時的高等教育云服務體系,打造適應學生自主學習、自主管理、自主服務需求的智慧課堂、智慧實驗室、智慧校園。”[3]第28條指出:“加強實踐育人平臺建設。綜合運用校內外資源,建設滿足實踐教學需要的實驗實習實訓平臺。加強校內實驗教學資源建設,構建功能集約、資源共享、開放充分、運作高效的實驗教學平臺。”[3]關于新工科研究與實踐,教育部組織多次專題研討會,形成了“復旦共識”[4],“天大行動”[5],“北京指南”[6]等指導性文件。新工科建設要建立工程教育的新范式,是一個全面的系統工程,將“更加注重模式創新”,應“探索工程教育信息化教學改革,推進信息技術與工程教育深度融合,創新“互聯網+”環境下工程教育教學方法,提升工程教育效率,提高教學效果。”[6]由此可見,為有力推動新工科建設,高校應積極作為,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改造升級教學平臺建設[7−9],為多樣化的研究型課程工程教育方式方法提供現代化智能化的教學環境;拓展實習實訓平臺資源,搭建協同育人新機制。
2電子科技大學智能化教學綜合管理平臺建設
科技期刊影響力提升探討
一、引言
為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出版強國,我國科技期刊的高質量發展既是大勢所趨,也是科技期刊工作者肩負的使命與責任[1]。電氣、電子工程是現代科技領域中的核心學科之一,更是當今高新技術領域中不可或缺的關鍵學科[2]。科學引文索引擴展版(SCIE)是世界范圍內公認的最權威的科學技術文獻數據庫,2016年至2020年SCIE收錄的電氣、電子工程領域論文高達391016篇。其中2020年的記錄有101764條,在254個學科分類中,繼材料科學多學科、環境科學和化學多學科之后排名第4。電氣和電子工程囊括了幾乎所有的世界前沿研究,是現代科技領域的核心部分,近年來在世界范圍內備受青睞。在高速發展的學科背景下,實現電氣、電子領域科技期刊國際化,提升國際話語權,增強我國科技軟實力是我國電氣、電子領域期刊發展的當務之急。文章利用SCIE數據庫的統計數據,定量描述電氣、電子工程領域的中國論文產出,分析我國電氣、電子領域的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旨在為我國此領域期刊整體水平的提高提供建議和參考。
二、我國電氣、電子工程領域論文發表現狀
文章所用數據來自科學引文索引核心合集中的SCIE數據庫,數據下載時間為2021年8月27日。2016年至2020年SCIE收錄的電氣、電子工程領域論文有391016篇,其中中國作者發文151538篇,占38.75%,位居世界第1。且中國作者論文的產出呈現明顯的增長趨勢,年均增長率為23%。截至2020年6月,電氣、電子工程領域共有3602篇論文被引用的次數已足以將其歸入其學術領域中最優秀的1%之列,即高被引論文。近五年作者來自中國的高被引論文共1964篇,是排名第二的美國(784篇)的2.5倍,以絕對優勢位居國際首位。2016年至2020年我國與130個國家/地區合作發表電氣、電子工程領域論文45751篇,國際合作論文占比30.19%。近五年中外機構合作發文數量每年增加1500余篇,與我國合作發文最多的前10個國家分別為美國(占中國全部SCIE論文的10.42%)、英國(4.23%)、澳大利亞(3.31%)、加拿大(2.94%)、新加坡(2.22%)、日本(1.34%)、韓國(1.1%)、法國(0.96%)、德國(0.83%)和沙特阿拉伯(0.71%)。除美國外,中國與其他九國的國際合作日益密切,與美國合作的論文數量在2020年下跌,這可能與2019年之后中美貿易摩擦及美國對中國的科技封鎖和打壓有關。豐碩的科研成果表明我國電氣、電子學科發展迅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國科研水平已處于國際領先地位。SCIE收錄我國2020年電氣、電子工程論文42479篇,而2020年SCIE收錄的8本中國電氣、電子工程期刊當年發文量僅為1010篇。但進一步分析發現,2020年SCIE收錄的8本刊有5本為近五年新收錄,且《電子與信息學報》《激光與光電子學進展》等中文期刊被“SCI預備隊”ESCI數據庫的收錄,意味著接下來更多的中文刊可能被SCI檢索。雖然與領先的研究水平相比,該領域的中國科技期刊國際競爭力仍不足,尚有很大提升空間,但值得一提的是,隨著國家層面對科技期刊的重視及一系列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支持政策的推出,大環境在不斷改善,我國的中英文期刊均呈現出欣欣向榮之勢,逐漸在國際上嶄露頭角。
(一)發表中國論文的主要期刊
2016年至2020年SCIE共收錄我國電氣、電子工程領域論文151538篇,分布在277種期刊上,按發表數量從高到低排序,排名前5的期刊分別是IEEEAccess(2020年影響因子3.367,中國作者發文26705篇,占該刊發文量的62.29%)、Sensors(2020年影響因子3.576,中國作者發文8675篇,占該刊發文量的38.68%)、JournalofMaterialsScience-MaterialsinElectronics(2020年影響因子3.478,中國作者發文4866篇,占該刊發文量的44.30%)、MultimediaToolsandApplications(2020年影響因子2.757,中國作者發文3204篇,占該刊發文量的43.05%)、IEEETransactionsonVehicularTechnology(2020年影響因子5.978,中國作者發文2793篇,占該刊發文量的51.19%)。中國作者發表論文時首選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出版的期刊IEEEAccess。IEEE是全球公認的專業學會,并且是國際上最大的非營利性學會,IEEE制定了很多電氣電子行業的標準規范,同時也檢索、出版很多專業的期刊、會議文獻。IEEE期刊在電氣、電子工程領域具有較大的影響力,這可能是我國很多作者選擇IEEEAccess投稿的原因。該刊近幾年發文量呈指數上漲也是促成此現象的重要因素,5年間IEEEAccess發文量從811篇增長至17833篇,增長了21倍。另外,該刊4~6周給出審稿結果,超快的審稿速度也是吸引作者的關鍵因素之一。我國作者在以上5本期刊上的發文占比都很高,且五年間在其中4本期刊上的發文量上升非常迅速。5種期刊的影響因子均高于2020年SCIE電氣、電子工程類期刊的中位影響因子2.484,可見我國作者在發表電氣、電子工程領域論文時,傾向于選擇體量大、審稿速度快、質量在平均水平以上的期刊。
青少年電子創客活動設計實踐探索
[摘要]經初步調查,滁州市青少年科普教育還停留在學校教學、科普參觀和青少年科技比賽上,而“電子科普創客課堂”公益項目致力于為滁州市青少年提供一個科普教育實踐機會,在借助政府機構(科技館)、學校等傳統資源實現物質幫扶的同時,巧妙地依托滁州學院大學生電子協會,將電子科普融入公益項目,將電子科技知識傳播給滁州市中小學生,不僅引導和培養青少年科學素質和創新意識、學習科學知識的濃厚興趣,還使項目能夠獲得學校以及科技館的長期支持以及足夠的運作資金,實現長期運轉。
[關鍵詞]電子創客;公益科普;創客教育;科技活動
隨著我國城鎮化發展的不斷推進、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青少年中小學生群體的課外素質拓展教育日益受到全社會的廣泛關注。隨著社會的進步,應試教育以分數論高低的模式弊端逐漸顯露,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都極為匱乏。這也就是中國學生在學習能力上十分出眾,但在科技發展及創新上無法取得太多杰出突出成果的重要原因。因此,學校以及家長已經開始對學生的科普教育加強重視,但受制于學校科普教育資源以及科普教師的缺乏,相應的科普活動難以舉辦,學生的科普教育無法得到滿足。“電子科普創客課堂”公益項目就很好地解決了一般科普教育活動受限的問題。大學生志愿者們發揚志愿服務的公益精神,以電子科普活動為主要載體,結合電子協會的電子實驗器材和電子創客的實驗配件以及電子協會志愿者們充足的電子知識儲備。將電子知識、電路原理通過多樣的電子科普活動傳播給青少年,激發其從小學科學、愛科學、講科學、用科學的熱情,感受電子科普的魅力,收獲最初的專業啟蒙。
一、“一體三翼”持續共建電子科普創客課堂公益項目
(一)“一體”為核心,實現自供血項目的“一體”核心為項目的正常化運營、長久化運作提供了保障。而這“一體”核心工程可以成功地依靠團隊打造的“電子科普創客課堂”項目來維持。在這個“電子科普創客課堂”服務項目內,團隊為社區留守兒童和學校學生為主的滁州市青少年提供豐富多彩、創新趣味的電子科普服務,并通過這一科普服務外包吸引科技館對項目的資金投入。(二)“三翼全方位”,公益全升級在充分利用“一體”核心實現項目自供血、開展“電子科普創客”公益服務的基礎上,項目還利用對“三翼全方位”的打造很好地實現了項目運作平臺的公益性升級。項目通過與科技館、中小學校、社區聯合開展“電子科普創客課堂”公益項目這種合作共建途徑進一步將“政府力量”“高校力量”和“社會力量”這“三翼”資源的優勢成功地匯聚到青少年群體的身上。借助“三翼”的宣傳效力將“電子科普創客課堂”公益項目宣傳推廣出去,吸引更多的單位關注并加入我們的公益科普項目,并引導更多的青少年參加我們的電子創客活動,更好地為滁州市青少年提供一個科普教育實踐機會。
二、“電子科普創客課堂”公益項目活動內容
本科機械畢業論文
1機械專業畢業設計現狀及原因分析
1.1機械專業畢業設計現狀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機械專業近三年的畢業設計成績分布情況如表1所示。通過將近三年的成績對比,發現以下現象。(1)由表1中可看出,最終總評成績獲得優秀的比例均低于5%,與學校要求的優秀率達到15%的目標相差甚遠。(2)畢業設計的平均分有下滑趨勢。(3)2012年與2013年相比,雖然平均分相同,但2013年的優良率低于2012年。通過參加畢業設計小組答辯,發現還存在三點問題:一是部分同學的工程表達能力較差,無法用圖紙完全描述出自己所完成的工作;二是部分同學的圖紙沒有按照機械制圖相關標準進行繪制和標注,圖紙不規范;此外,還有小部分同學的文檔編輯能力較差,導致論文格式不規范。
1.2原因分析
上述數據表明,機械專業畢業設計質量總體出現下滑現象,結合畢業設計的各個環節,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選題前期準備工作不充分
全國核心期刊投稿要求
一、提供200字左右的內容摘要、3~8個關鍵詞、中圖分類號、論文英文題目、作者單位名稱及專業技術職稱。若文章為省部級或國家級課題,請您注明課題名稱及項目號。
二、參考文獻與注釋分別排列。參考文獻是作者寫作論文時參考并實際引用文獻的目錄,除在正文中標注外,應按在正文中出現的先后次序集中列表于文后,序號用方括號標注。注釋是對文章篇名、作者及正文中某一特定內容的進一步解釋或補充說明,排在該頁地腳,序號用數字加圓圈標注(如①、②??)。
以下是各類參考文獻條目的編排格式及示例
1.專著、論文集、學位論文、報告[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文獻類型標識].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頁碼(任選).
[1]劉國鈞,陳紹業,王鳳翥.圖書館目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期刊文章[序號]主要責任者.文獻題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頁碼.
“微電子工藝學”課程設計研究
微電子工藝學課程學時較少,內容豐富,技術一日千里,對師生提出較高要求。有限的課時下,教師應突出重點,讓學生掌握大綱規定的教學內容。對重點內容、難點內容講深講透;布置作業引導學生進行創新性研究,讓學生把課堂理論轉化為具體電路、版圖設計,提高動手能力。“微電子工藝學”課程共有32學時,主要為理論教學。理論教學模式和實踐教學仍處于摸索階段,教學效果有待提高。本文對其課程設計進行相關研究與探索。將教師的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結合,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培養動手能力,提高教學效果;建立完善的試題庫體系;利用已有的實驗條件和仿真平臺開展工藝實驗和工藝流程仿真,建立一套完善的工藝設計實驗教學體系;完善已有的專業見習和專業綜合訓練實踐教學,讓學生在見習和綜合訓練中得到鍛煉,增加動手能力;進行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網絡平臺形成良好的師生互動。本文擬解決的問題是制定面向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微電子工藝學”理論教學、實踐教學、網絡教學、題庫建設、課程考核以及實施標準等課程設計。
一、國內外研究現狀分析
2006年,電子科技大學羅小蓉老師強調將教師的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與學生的自主學習相結合的教學方式,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動手能力,提高教學效果。電子科技大學中山學院陳卉2016年提出“微電子器件”實驗教學改革與探索。2012年,哈爾濱工業大學王蔚提出從課堂教學與實踐教學整合角度出發,將“微電子工藝”課程的教學模式、內容、教材等將課堂、實驗、實習3種不同教學形式作為一個課程模塊穿插講授,理論與實踐彼此相互促進,編寫教材,進行初步實施及評價,獲得學生和微電子課程群其他課程主講教師的肯定,評教結果為“A+”。2010年,華南理工大學廖榮提出微電子工藝實習教學改革探索。加快發展我國微電子產業成為刻不容緩的大事。高校必須為民族微電子產業做出貢獻,讓學生在校期間熟悉雙極型和MOS集成電路的制造工藝流程,了解集成電路的新工藝和新技術,為學生畢業后從事相關專業打下堅實基礎。
二、具體實施方案
1.課堂理論教學及學生學習效果實施標準建設。根據“微電子工藝學”知識點較多且抽象、工藝流程復雜等特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與學生的互動,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將講解為主體改變為講解——學習雙主體。方法如下:首先,精簡講授時間,增加課堂討論環節,給出課堂討論結果的評價標準。對于“微電子工藝學”難度較大、實踐性較強的專業核心課,學生獨立思考尤其重要。增加課堂討論環節是讓學生獨立思考的最好方法,但會減少理論課的時間,需要建立以下實施方案:①每堂課都要仔細設計該課主題,明確重難點,精簡講授時間;②合理設計和安排思考題和討論題的內容以及實施方法;③合理設計和安排討論效果的評價標準,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其次,增加教學專題的seminar,采用案例教學方法,使學生不僅能理解基本理論,同時能結合應用,學會基本、常用的微電子器件工藝制造方法。2.習題試題庫建設及理論考核標準。課堂練習題和思考題題庫建設。根據該門課的特點,合理設計和安排本課主題下的思考題和練習題,使課堂教學有條不紊地進行。調動學生積極性,循序漸進地接受知識,提出問題、分析問題。目前,我校沒有完善的“微電子工藝學”考試試題庫。本項目擬根據國內外研究成果,結合我校實際和教學大綱編寫試題庫,使具有不同題型、不重復題目的試卷達10套以上。具體理論考核標準:測試項目一:課堂表現考核、考核內容、課堂表現情況;考核形式:以第一次形成性考核的條件及學生在課堂的表現為基礎進行,主要內容為課堂回答問題、專題討論、口試等。考核時期:課程結束為周期。測試項目二:作業考核,包括平時作業考核和登錄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學習的考核兩部分;登錄網絡教學平臺進行學習的考核。測試項目三:課堂卷面考核內容:課程大綱要求掌握的內容;考核形式:抽取題庫中的試題進行卷面考試;考核時期:課程教學的最后兩節課。3.實踐教學實施標準與實驗教學改革。本項目擬對實驗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制定實施和測試標準。進一步調整實驗課程方案,安排一次對新工藝和新技術的調查研究和一周的器件工藝流程仿真的課程設計。根據實驗課程設置目標,編制“微電子工藝學課程設計指導書”,制定具體的實施方案和評價方案。擬設置的工藝設計的具體內容:利用器件仿真軟件Medici和工藝仿真軟件Tsuprem4,完成LDMOS和IGBT新結構的器件和工藝仿真設計,以匯報、答辯且最終以論文的形式提交。實驗目的:學會利用模擬工具觀察新結構的基本特性;通過實驗設計掌握器件的工藝流程;在設計過程中體會設計器件結構的各個參數的折中關系和流程的煩瑣性,初步建立工藝設計的思維。實踐教學內容需要在教學的實際工作中不斷更新,根據學生情況增減內容和調整教學大綱。實驗教學測試標準:測試項目一:集成電路的新工藝和新技術前沿調研報告。考核內容:對集成電路的新工藝和新技術前沿的調研。考核形式:按時提交集成電路的新工藝和新技術前沿調研報告,字數不少于2000字。考核時期:課程結束2周內完成。測試項目二:工藝仿真設計和小論文撰寫考核內容:結合工藝仿真軟件Tsuprem4,完成LDMOS和IGBT系列新結構的設計論文。考核形式:以報告形式答辯,最終提交LDMOS和IGBT新結構的設計論文,字數不少于2000字。考核時期:課程結束1周內完成。4.專業見習。學生一方面可以利用學校學院籌建中的實驗平臺完成工藝相關實驗,如微電子工藝實驗室。主要功能是使學生初步掌握微電子器件的工作原理、工藝參數的控制方法。器件特性參數的測試分析方法、信息功能材料的制備和結構性能測試方法。內容涵蓋CMOS工藝,半導體材料和器件制備工藝、LTCC材料制備和封裝工藝、多芯片組件技術,MEMS傳感技術及微系統構建工藝等,如微系統封裝與測試實驗室。該實驗平臺功能用于微系統封裝與測試。實驗內容包括各種可用于微系統封裝的基板材料及其封裝技術研究,系統級封裝三維復雜結構的電磁場、熱場分析建模、電特性、熱特性快速仿真、復雜混合信號完整性分析、電磁兼容、熱效應問題的認識和優化處理,封裝工藝、可靠性與測試技術研究。集成電路設計實驗室:集成電路(IntegratedCircuit,IC)通過一系列特定加工工藝,將晶體管、二極管等有源器件和電阻、電容等無源器件按照一定電路互連集成在一塊半導體單晶片(如硅或砷化鎵)上,封裝在一個外殼內,用以執行特定電路或系統功能的電子器件。該實驗室平臺主要用于集成電路設計。5.完善網絡教學平臺建設。充分利用學校已有的網絡資源,在網絡教學平臺上完成課程創建和內容填充、作業功能、互動功能、閱讀資源等內容;學生可以在課下參加討論與交流、提交與查閱作業,還可以進行一對一的答疑解惑等。本文結合微電子工藝學的理論教學、實驗教學與學生的自主學習,從課堂設計、課程考核標準、題庫建設、實驗環境建設、見習實習和網絡平臺建設等多方面進行課程設計。具體來說:①在課堂理論教學中,參考借鑒國內外著名高校的實施方法,制定學生課堂表現的考核標準,給出如增加課堂討論、專題seminar、學生項目PPT展示的環節的具體實施建議,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熱情;②期末考核中,參考借鑒國內外著名高校的教學大綱和教學重點,編寫一套能極大指導學生學習的試題庫和習題庫,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③根據微電子行業的發展和我校實際,建立一整套合理的實驗內容和實驗體系,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掌握微電子工藝學的核心技術和方法;④利用仿真軟件模擬實際工藝流程,完成CMOS以及BCD工藝設計;⑤利用網絡教學平臺以幫助學生鞏固已學知識,解決難題,實現師生互動,讓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的學生通過這門重要專業課學習,在掌握微電子基本理論和技術的基礎上具備自主學習,獨立研究,勇于創新的能力,成為有一技之長的當代微電人。
作者:吳麗娟 宋月 張銀艷 雷冰 唐俊龍 謝海情 劉斯 單位:長沙理工大學
低密度校驗碼研究論文
一、LDPC碼簡述
低密度校驗(LDPC)碼又稱為哥拉格(Gallager)碼,它是哥拉格于1962年提出的一種性能接近香農(Shan2non)限的好碼。在很長的一段時間里,LDPC碼并未受到人們的重視。直到1993年,Berrou等提出了Tur2bo碼后,人們研究發現Turbo碼其實就是一種LDPC碼,LDPC碼又重新引起了人們的研究興趣。1996年,MacK2ay的研究,使LDPC碼的研究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最近幾年的研表明,在非規則圖上構造的基于GF(q)域上的LDPC碼性能要好于Trubo碼,它的性能非常接近香農限。LDPC碼是根據稀疏隨機圖來構造的,因而它的碼子之間具有很好的碼距離。LDPC碼屬于線性糾錯碼,它的校驗矩陣是一個稀疏校驗陣:每個碼子滿足一定數目的線性約束,而約束的數目通常是非常小的是約束數目為3的校驗矩陣)。同時由于LDPC碼的約束是由一個稀疏圖定義的,因而使得它的譯碼變得較為容易。目前,LDPC碼已經成為編碼領域的一個新的研究熱點。
二、LDPC碼的性能分析
LDPC碼的譯碼性能分析方法主要可以歸納為三類:1)密度進化(DensityEvolution)理論。2)高斯近似(GaussianApproximation);3)EXIT表(ExtrinsicInformationTransformChart)。
1.密度進化
LDPC碼的和積譯碼算法或BP算法中,信息在變量節點和校驗節點之間不斷迭代傳遞的,每次迭代傳遞的信息是隨機變量。在這種迭代譯碼中,存在一種閾值現象,即在信道噪聲水平低于某個閾值時,隨著碼長趨向于無窮大時,碼的BER可以任意逼近零,否則錯誤概率將大于一個正常數。最早由Gallager利用組合數學和概率理論對和積譯碼算法下碼的誤碼率進行了理論分析并觀察了二進制對稱信道(BSC)的閾值現象,提出跟蹤LDPC碼迭代傳遞的外信息的概率分布來分析譯碼器的收斂行為,即對于每次迭代計算節點的輸出誤比特率,輸出誤比特率是本次迭代輸入誤比特率的函數,每次迭代的平均誤比特率可以通過變量節點和校驗節點之間傳遞的信息的概率密度函數得到。Lubyetal將這種分析思想應用到LDPC碼的硬判決譯碼中,在二進制刪除信道(BEC)中譯碼過程同樣存在這種閾值現象,利用隨機構造的非規則LDPC碼可以改進閾值,非規則LDPC碼的性能優于規則LDPC碼。Richardson和Urbanke在Gallager和Luby的工作基礎上將對LDPC碼的譯碼算法的分析方法擴展到更一般的信道模型。在給定的信道模型下,假設基于二分圖的LDPC是無環的,或在設定的迭代次數和校驗矩陣足夠大的情況下,信息節點在深度為2的鄰域內為樹狀結構,那么在節點之間迭代的信息是獨立同分布的隨機變量。Richardson等人分析了這些傳遞信息的概率密度的進化情況,發現在和積譯碼算法的每次迭代信息傳遞中出現錯誤信息的部分可以遞歸地表示成LDPC碼的度分布序列和信道參數的函數。迭代計算節點間傳遞信息的概率密度函數的方法就稱為密度進化。Richardson等在進一步的研究中表明描述節點間傳遞的錯誤信息的概率是一種稱為Martingale的隨機過程,在和積譯碼算法下信息的平均錯誤概率集中在它的期望值周圍,當碼長趨向于無窮時,基于有環二分圖的LDPC碼的譯碼性能逼近無環時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