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管理系統的維護范文
時間:2023-09-25 18:15:1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人事管理系統的維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關鍵詞】 疼痛管理; 疼痛干預; 人工膝關節置換
【Abstract】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effects of implementation of pain management on pain control knowledge and attitude for nursing staff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preoperative period.Method:25 nurses who participated i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nursing were selected as research objects.Pain management procedure was performed during preoperative period,the pain knowledge and attitude regarding pain of the nurse were evaluated and analyzed.Result:B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pain management,the totally 64% of the orthopedic nurses had learned about knowledge of pain but not systematically,64% and 32% of nurses in Department of orthopedics thought it necessary and very necessary to study.Only 8% of the nurses obtained knowledge of pain from academic journals before the pain management.The score of knowledge regarding pain of the nurses after the pain management was (16.08±4.12)scores,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9.68±3.87)scores of before the pain management,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Pain management; Pain intervention;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First-author’s address:Qingdao Municipal Hospital,Qingdao 266000,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6.02.023
人工膝關節置換(TKA)作為一種治療終末期膝關節疾患的手段,取得了良好臨床效果。然而,作為一種創傷性治療手段,手術本身也帶來了嚴重的圍手術期疼痛問題。膝關節置換術后患者會出現中度到重度的疼痛,引起身體一系列生理反應,疼痛時間會持續數天甚至數周,劇烈的疼痛可以產生應激反應,交感神經興奮引起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呼吸急促,對一些合并心血管基礎疾病的患者帶來嚴重的威脅,甚至會導致患者休克[1-2]。如何減輕患者術后疼痛已成為護理工作中的重要內容。
為了有效地控制疼痛,1936年,美國麻醉學教授EA Rovenstine在紐約創辦“Pain Clinic”;1973年,國際疼痛研究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IASP)成立;自2004年開始,每年10月11日為國際鎮痛日。隨著對疼痛研究的進展,自控鎮痛、局部神經阻滯、膝關節腔內注藥、超前鎮痛以及多模式鎮痛等多種鎮痛方式不斷問世[3],但國外文獻[4]報道仍有50%~70%的患者術后疼痛得不到最有效的緩解。有調查結果表明,受慢性疼痛困擾人口的比例在發達國家中占總人口的30%,在美國有1/2以上中至重度慢性疼痛的患者,一直沒有得到充分的鎮痛措施[5-6]。趙繼軍[7]對5000多例門診患者進行疼痛現狀調查,結果發現40%的患者有疼痛癥狀,其中50%以上以疼痛為主要癥狀,雖然相當數量的患者采取了一些鎮痛措施,但仍有50%以上的患者承受著疼痛造成的生理和心理困擾,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在對268例住院患者的調查中還發現,80%的患者疼痛知識缺乏,88%的患者遭受著疼痛的折磨。Rawal等[8]認為,要解決這種鎮痛效果不良的問題,關鍵在于建立一個有效的疼痛管理體系,而不僅僅是發展鎮痛技術本身,要從以醫生和麻醉師為主體的疼痛控制,轉變為以護理為基礎,以醫生和麻醉師為督導的疼痛管理。有調查表明,由于部分護理人員對疼痛控制認識不足,致使疼痛控制效果不佳。通過實施疼痛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護理人員對疼痛控制的認知和治療態度。
為此,本科自2014年在人工全膝關節置換(TKA)圍手術期對護理人員實施了疼痛控制的組織管理,收到滿意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4年3月12日-2014年8月30日就職于本院骨科的護理人員25名,參與疼痛控制管理實施,護理人員資料統計于2014年3月。護理人員年齡18~41歲,平均(24.00±7.23)歲;年齡:≤20歲4名,21~30歲13名,31~40歲6名,≥41歲2名;學歷:中專10名,大專6名,本科以上學歷9名;職稱:護士13名,護師7名,主管護師以上5名;護齡:≤5年11名,6~10年8名,11~15年3名,≥16年3名。
1.2 組織管理及實施
1.2.1 組織形式 成立以骨科醫生、麻醉醫師、護士、康復治療師及患者共同參與的疼痛控制小組,制訂針對人工膝關節置換術的疼痛管理計劃。
1.2.2 培訓內容 針對不同層次護理人員能力及需求的不同,確定培訓內容,制定培訓方案,主要內容包括:疼痛的概念、常見原因、影響因素、病理生理、術后疼痛對患者的影響、圍手術期鎮痛新觀念;疼痛的評估方法;手術前疼痛宣教內容;規范的疼痛記錄;常用鎮痛藥阿片類藥物及非甾體類藥物的適應證、禁忌證、拮抗反應、用藥劑量及用藥途徑等。還選派護士長或高年資護士到國外或上級醫院參加疼痛管理的培訓學習;責任護士按時參加護理部疼痛護理學組定期組織的疼痛控制的交流學習。
在病房大廳張貼疼痛知識相關宣傳資料,發放疼痛教育手冊和疼痛教育溫馨提示卡。在入院8 h內完成首次疼痛教育,責任護士了解患者及對疼痛、止痛藥的認識、疼痛體驗經歷及需求,并進行相應的疼痛宣教。主要的宣教內容包括:疼痛的危害及鎮痛的必要性;超前鎮痛、規律鎮痛、保護性鎮痛等新的疼痛治療理念;疼痛藥物的使用等,以期使患者及家屬能夠更好地配合甚至主動參與疼痛管理。
1.2.3 實施流程 患者入院后,首先由醫生及護理人員按照患者的病情制定相應的圍手術期鎮痛方案,其次,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基本評估,測評患者及家屬對于疼痛的認知程度,由護理人員針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相應的疼痛教育,使其了解鎮痛方案、各種疼痛知識,并基本掌握疼痛評估的方法,能夠主動地配合疼痛管理過程;然后,按照職責分工要求,在患者圍手術期進行相應的疼痛干預,骨科醫師及麻醉醫師共同完成圍手術期按時鎮痛。護士在患者康復治療前半小時口服常規鎮痛藥,降低患者康復訓練時的疼痛,提高其康復訓練的依從性。圍手術期疼痛情況由護士指導患者自行評估,確定疼痛程度。疼痛評估貫穿于整個治療過程,評估-處置-再評估;不僅評估患者靜息時的疼痛,還要評估活動時、功能鍛煉后的疼痛。護士參照VAS評分量表酌情處理患者疼痛情況,當疼痛評分≥5分時,報告醫生并遵醫囑使用有效的鎮痛藥物,在評分≤4分時,則可根據患者的需要運用一些非藥物的方法緩解患者的疼痛,如冷敷、改變、按摩、活動肢體、分散注意力、音樂療法、理療等。
在疼痛干預后,及時觀察患者的依從性,評價鎮痛干預措施實施后的疼痛控制情況,根據患者的疼痛控制情況調整或者增加疼痛控制措施,并進行詳細的記錄。
1.3 評價指標 本院自2014年3月13日起實行人工全膝關節置換圍手術期疼痛管理,以本科25名護理人員作為調查對象,發放調查問卷25份,回收25分,回收率為100%。護理人員于3月12日首次填寫Abdalrahim等[9]設計的“護士疼痛知識和態度調查問卷”,作為疼痛管理實施前護士疼痛知識和態度的基線調查;2014年8月30日再次填寫調查問卷,作為疼痛管理實施后對護士疼痛知識和態度調查。該項問卷內含21項問題,主要對疼痛認定、疼痛控制、鎮痛藥相關信息進行調查。通過對問卷答題正確率的統計,量化護理人員對疼痛知識與疼痛控制態度的把握。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3.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用(x±s)表示,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比較采用 字2檢驗,以P
2 結果
2.1 護理人員疼痛知識需求情況 本組64%骨科護理人員學習過疼痛知識,但不全面;64%和32%的骨科護理人員認為有必要和很有必要學習,只有8%經常從學術期刊上獲取疼痛相關知識,見表1。
2.2 護理人員實施疼痛管理前后疼痛認知情況比較 實施疼痛管理后,護士對于疼痛認知程度測評得分為(16.08±4.12)分,明顯高于實施疼痛管理前的(9.68±3.87)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3 討論
調查發現,相當一部分的護士主要通過臨床工作實踐獲取疼痛知識,其次為學校學習、參加繼續教育學習班或自學等途徑。一方面,通過臨床工作或自學疼痛知識有一定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目前我國護士在學校教育中獲取的疼痛知識非常有限,工作后參加系統的疼痛知識繼續教育機會又不多,因此護理人員疼痛知識比較匱乏。本研究顯示:64%骨科護理人員學習過疼痛知識,但不全面;64%和32%的骨科護理人員認為有必要和很有必要學習,只有8%經常從學術期刊上獲取疼痛相關知識。進行系統的疼痛管理,可有效提高護理人員對于疼痛的認知情況,提高其對超前鎮痛與定時給藥問題的理解以及對患者鎮痛藥物依賴性的認識,使其良好地把握鎮痛藥物劑量,并能進行適當的疼痛評估與選擇合適的疼痛控制方法。
疼痛管理制度作為國外骨科的常規制度已施行多年,并且收到了良好的效果。van Valen等[10]的研究指出,通過進行疼痛的相關教育能有效提高護理人員疼痛管理的知識、改善護理人員對待疼痛的態度,從而有效地幫助患者進行疼痛控制。Hanley[11]則指出護理人員具有的疼痛相關知識和疼痛管理態度直接影響著其進行疼痛管理的質量。我國疼痛管理制度起步晚,發展較慢。目前國內大多數護理人員尚未完全掌握足夠的理念和知識,使疼痛管理制度不能有效發揮其作用,李漓等[12]采用Margo McCaffery設計的《疼痛知識與態度調查表》對374名不同層次的護理人員進行調查研究證實,國內護理人員的疼痛知識相當缺乏,平均答對率僅38.9%,明顯低于McCaffery等[13-14]報道的72%的標準。喻惠丹等[15]采用Rod Sloman設計的《老年人疼痛知識調查量表》對621名護理人員的研究也證實,疼痛知識問卷平均分僅為41.17分,遠遠低于80%的合格率。
以科主任、護士長為團隊的主導,加強了整個組織管理的權威性,一方面保證了各個方案的實施,另一方面,增加患者對于疼痛干預的信心;由骨科醫師、護士、患者及其家屬組成的團隊共同參與,使疼痛管理的模式向醫生-護士-病患模式轉變,在該模式中護理人員成為疼痛控制的主體,這與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充當醫生與患者橋梁的作用相適應:(1)護理人員有更多的時間與患者進行溝通,對患者進行教育并實施疼痛干預,確保了對患者教育的落實及鎮痛干預措施的及時執行;(2)護理人員能更及時地對疼痛干預后的效果進行評估、記錄及觀察[16];(3)護理人員能夠更及時地將疼痛干預的情況向醫生反饋,以便更好地調整和更改干預措施;在管理方面,護理人員內部分層次管理,各司其職,形成一個一體化、系統化和標準化的管理制度和流程,這不僅保證了疼痛干預的順利進行,還有助于進行持續的質量控制;動態評估及評估-干預-再評估的模式,使得疼痛評估成為一個連續的變化過程,這一方面保證了評估的準確性和及時性,有利于護理人員掌握整個疼痛變化,另一方面也保證了疼痛干預措施的及時調整,提高了疼痛管理的效果,縮短了疼痛管理過程。經本研究證實,通過在人工膝關節置換圍手術期疼痛管理,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疼痛控制的質量及患者對于疼痛控制的滿意度。
總之,通過在人工膝關節置換圍手術期實施合理而有效的鎮痛管理,有效提高護理人員對于疼痛知識的掌握及正確的態度認識。該疼痛管理模式可以作為建立“疼痛管理護理工作模式”的基礎,值得進一步在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周丘,劉英,許方榮.不同麻醉和鎮痛方法對老年患者非心臟手術術后早期認知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5):10-12.
[2]王麗娜,段嫦麗,尹保民.腰硬聯合麻醉分娩鎮痛對產后抑郁癥的影響[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22):54-56.
[3]劉振宇.骨科術后疼痛處理綜述[J].中國醫學創新,2014,11(12):141-143.
[4] Howington J U,Hanel R A,Harrigan M R,et al.The Neuroform stent,the first microcatheter-delivered stent for use in the intracranial circulation[J].Neurosurgery,2004,54(1):2-5.
[5]王春雪,王擁軍.建立慢性疼痛的組織化醫療模式[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09,15(7):601-602.
[6] Merboth M K,Barnason S.Managing pain:the fifth vital sign[J].Nursing Clinics of North Americ,2000,35(2):375-383.
[7]趙繼軍.疼痛臨床管理[J].醫學研究雜志,2007,36(9):61.
[8] Rawal N,Berggren anization of acute pain services:a low-cost model[J].Pain,1994,57(2):117-123.
[9] Abdalrahim M S,Majali S A,Stomberg M W,et al.The effect of postoperative pain management program on improving nurses' knowledge and attitudes toward pain[J].Nurse Educ Pract,2011,11(4):250-255.
[10] van Valen R,van Vuuren H,van Domburg R T,et al.Pain management after cardiac surgery:experience with a nurse-driven pain protocol[J].European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12,11(1):62-69.
[11] Hanley J.Effective management of peristomal pyoderma gangrenosum[J].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2011,20(7):S12,S14-S17.
[12]李漓,劉雪琴.護士疼痛知識掌握情況的調查[J].護理研究,2003,17(11):633-635.
[13] McCaffery M,Robinson E S.Your patient is in pain―here’s how you respond[J].Nursing,2002,32(10):36-45,quiz 45-37.
[14] McCaffery M,Ferrell B R.Nurses’ knowledge of pain assessment and management:how much progress have we made[J].Journal of Pain and Symptom Management,1997,14(3):175-188.
[15]喻惠丹,Petrini M,劉義蘭.護士對老年病人疼痛知識掌握的現狀調查及對策[J].中華護理雜志,2006,41(8):695-698.
篇2
關鍵詞:高校人事管理;管理系統;
引言:高校人事管理系統作為高校管理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處理繁雜數據信息的能力,人事管理的信息化可以提高人事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節省辦公開支,促進高校人事管理的規范化、科學化,人事管理人員及時地、動態地完成數據信息的錄入、查詢、統計等相關工作,實現信息資源共享,為學校領導的有關決策提供有效支持。
一、人事管理研究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高校在設計人事管理系統過程中,存在如下問題: (1)部分高校仍停留在手工管理階段,沒有適應信息技術的發展,實現科學化、自動化管理;(2)高校人事管理系統功能過于單一,管理模式基于低層次的數據處理,應用范圍狹小,缺乏高校人事管理特色功能;(3)高校各部門數據標準不一致問題的出現,會造成數據冗余和數據雜亂,為數據庫管理人員的維護工作帶來困難;(4)高校人事系統采用基于C/S單機版開發模式,這種開發模式不利于系統功能的擴展,隨著數字化校園建設的發展進程,其局限性也顯露出來提高分析的實時性,以便于及時進行響應。
人事管理信息化能夠促進高校科學化、規范化管理,管理人員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數據的統計工作,滿足教職工對信息服務的要求,輔助領導決策,實現校園管理平臺的資源共享。因此,開發一套基于.NET的高校人事管理系統是十分必要的。
二、高校人事管理系統的必要性
我國各大高校領導層對人事管理重視程度不高,導致人事管理系統的數字化進程緩慢,現有的高校人事管理系統大多集中在工資管理及檔案管理較片面的功能上,各管理模塊之間耦合性較低,很難實現自動化、協同化辦公的需要。人事管理需要處理海量數據信息,但現有的高校人事管理系統在處理數據信息的速度上、精確性上很難達到人事管理人員的要求。數據的存儲存在冗余性且在數據維護方面需要依靠的人力和物力遠超出了其能帶來的社會價值。企業績效考核作為人事管理的重要內容,然而實際各大高校人事管理系統中績效考核需要參照的指標有很多,但現有的系統所羅列的指標遠不能實現對教職工工作質量合理準確的評估,只是給出優良中差的評估結果,不能很好的反應實際問題且說服力不強。
三、高校人事管理系統的設計
系統采用基于.NET的數據庫設計模式,后臺數據庫是SQL Server 2008,完成數據的存儲和管理,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編程采用主流的C#語言,前臺業務邏輯層為技術。
高校人事管理系統是針對高校人事部門業務處理而開發的軟件,根據高校人事部門的特點,本系統從功能上主要分為九個模塊,分別是用戶管理、部門管理、人員管理、合同管理、工資管理、考勤管理、績效考核管理、培訓管理及系統設置。高校人事管理系統功能模塊如圖1所示。
圖1 高校人事管理系統功能模塊圖
三、系統的安全性
(一)應用系統安全。(1)加強權限管理:本系統通過設置嚴格的、管理權限。用戶需要輸入注冊的用戶名和用戶密碼才可登入系統。根據注冊用戶的不同職責,分別分配相應的管理權限,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可靠性。(2)日志管理:對記錄的數據進行分類管理,采用日志跟蹤的手段,查詢非法到訪問系統的用戶的訪問時間等信息,為系統的恢復提供有力證據。(3)系統備份及恢復機制:系統定時對數據庫,數據中的表進行自動備份功能,保障系統安全、可靠運行。
(二)數據庫安全。系統在數據庫的參數配置方面也做到通過優化參數配置提高數據庫的安全性。用戶注冊將其訪問系統的用戶名和密碼記錄到數據庫中。用戶登錄時,數據庫管理系統通過驗證其登錄用戶名和密碼,判斷用戶是否具有訪問權限。不同職責的用戶,一般擁有不同的訪問權限數據庫的最低權限是對數據的瀏覽功能,因此,數據庫只允許超級管理員來完成該高級別的操作。備份的日志也可作為實時跟蹤器,實時的監控,是否有非法的用戶訪問。雙管齊下保障數據庫的安全。
結束語:人事管理的信息化是高校信息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后的工作和研究中將進一步深入探討研究,采用先進、適用的軟件開發模式和軟件開發過程推進系統的改進,使系統更全面、更完善、更適用,真正實現人事管理的信息化。
參考文獻:
篇3
人事管理系統代替傳統人力資源行政人員的手工管理的工作,包括人事信息、部門信息和職能信息的管理工作及部分企業業務工作流程。根據使用權限不同,人事管理系統分為普通用戶和管理員,兩類權限用戶使用的系統的功能。采用面向對象需求分析方法,管理員用例圖如圖1所示。
2總體設計
根據數據分析和數據庫設計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其主要結構分為員工基本信息管理、人動管理、部門管理和人事薪資管理。軟件結構圖如圖2所示。
3詳細設計
結合總體設計的模塊劃分,詳細設計對模塊進行設計,部分模塊系設計如下:
3.1密碼修改
用戶登錄系統之后可以選擇“修改密碼”進入密碼修改界面,錄入用戶名、原密碼、新密碼,系統驗證密碼正確后,修改密碼并提示用戶“密碼修改成功”,同時發送郵件通知用戶。新密碼在用戶下次登錄時生效。
3.2找回密碼
用戶登錄系統之后可以選擇“找回密碼”進入密碼找回界面,錄入用戶名及相關確認信息(如,郵箱地址、身份證號碼等),系統驗證正確后,將原密碼發送郵件告知用戶。用戶需要在其注冊的安全郵箱收郵件找回原密碼。
3.3增加部門
在增加部門界面,點擊左上方的添加部門信息,則頁面就會鏈接到添加部門界面。在添加部門界面中,可以添加新的部門信息。在必填項處一定要填相應的內容,否則系統會提示相應的錯誤。
4數據庫設計
如前需求分析,經過概念設計、邏輯設計后,得到數據庫的表結構如圖3所示。
5結論
人事管理系統軟件將員工管理、部門管理、工資管理、信息查詢、用戶管理等功能提供給人事管理人員,提高了人事管理的效率和準確性,是信息化推廣在企業、公司的應用。
作者:楊威 單位:沈陽城市建設學院信息與控制工程系
參考文獻
[1]張計龍.基于改進MVC的高校人事管理系統[J].計算機工程,2004(08).
篇4
關鍵詞:人事管理系統;;SQL SERVER 2005
1 人事管理系統開發的目標及意義
基于的人事管理系統的主要目的是通過B/S結構(Browser/Server結構),方便企業管理者來對企業的人事檔案和企業各個部門進行管理,工資和獎金的核算,人員的管理和培訓計劃,員工信息的查詢,使整套系統具有高安全性、高可靠性等優點,能夠應用于中小型企業的人事管理部分。
為了做成一個完整的人事管理系統,而且被大家所能夠接受,人事管理系統從以下幾個方面重點考慮:⑴信息的搜集、存儲、傳遞、分類、統計和檢索等功能的計算機化,確保其準確性、及時性、完整性和相關性。⑵分權操作和數據共享,保證系統的有序運行。數據入口唯一、編碼存儲、明碼輸出、所有在用數據和歷史數據都可共享查詢。⑶實用性強,操作簡便,容錯與隨機幫助有機結合,便于用戶使用及擴充使一般員工不用培訓就能上機操作。本文所開發的企業人事管理系統的總體任務是實現企業員工人事管理的系統化和自動化。人事管理為企業單位和個人提供信息咨詢、檔案檢索、人員檔案存取、為企業單位和個人提供檔案的收集、整理、保管服務。
2 需求分析
通過調查研究,確定了本系統的需求如下:
⑴基本功能需求。能夠管理職工的基本信息,并提供對這些信息的查詢、修改、添加和刪除功能;系統能對單位的人動、獎懲、考勤、工資、培訓、績效、成果、合同等信息進行記錄并對其進行查詢;系統能提供對職工添加、修改、刪除用戶帳號的功能,并能分配權限。
⑵用戶界面需求。以Web頁面的形式顯示信息,界面操作簡單易懂、頁面美觀,不需培訓可以直接使用,人事管理人員能完成員工的添加、刪除、修改員工等的操作,普通職工能完成考勤信息等的上報,領導能對員工的考勤信息等進行審批操作。
⑶性能需求。系統具有靈活性的操作性,可擴展性強,安全級別高,具有和外部程序接口的功能,可以與本企業的其他管理系統進行聯網使用。
3 系統的設計
本系統的軟件設計是基于網絡運行的三層應用模式和瀏覽器/服務器模式相結合的形式,其中,一層為客戶端程序;二層為Web應用服務器,三層為數據庫服務器(SQL server 2005);客戶端程序(標準瀏覽器)通過HTTP協議與Web應用服務器進行連接,Web服務器通過標準數據庫接口與數據庫進行連接,SQL Server2005數據庫服務器接受Web服務器對數據庫的操縱請求,執行相應的數據操縱,并將處理結果返回給Web服務器。系統使用、HTML、SQL Server數據庫和C#編程等技術和開發工具。整個系統主要由一系列相互關聯的動態頁面組成。該系統按功能可分為六大模塊,如下所示:⑴登錄界面:設置使用人事管理系統的用戶及其使用權限;⑵主界面:該模塊提供管理系統的主界面,是主系統的唯一入口和出口,該界面提供用戶選擇并調用各子模塊;⑶瀏覽模塊:該模塊提供全部人事檔案的界面;⑷查詢模塊:對檔案卡片的查詢功能,包括精確條件查詢和模糊條件查詢;⑸統計模塊:按規定的要求進行的統計,它可以較詳細直觀的統計出要求的結果,統計可以詳細的按職務、按職稱、按部門、按學歷以數字的形式或者以表的形式顯示出來;⑹編輯模塊:只有管理員才擁有數據修改及刪除的權利,該模塊里詳細的記錄了所有單位員工的資料。
4 系統的實現
本系統開發的主要工具是和SQL SERVER2005。首先,開發這個系統所需要的工具簡單,易于維護,安全性也能得到可靠的保障,開發費用也比較低。項目投入使用之后也能節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因此開發這個系統對于企業來說是可行的,也是必須的。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計算機應用已經遍布整個社會的每個角落。利用計算機實現企業人事管理勢在必行。對于大中型企業來說。應用管理信息系統是適應現代化企業制度要求,推動企業勞動人事管理走向科學化、規范化的必要條件,使得本系統的開發得到了實現。
5 系統測試
基于Web的系統測試與傳統的軟件測試不同,它不但需要檢查和驗證是否按照設計的要求運行,而且還要測試系統在不同用戶的瀏覽器端的顯示是否合適。因此,我們對于測試用戶登陸是否成功、測試其他用戶是否能夠登錄、用戶注銷的測試、測試密碼更改、測試編輯功能是否成功、測試查詢功能是否成功、測試用戶權限等方面進行了測試,均取得滿意的結果。
6 結束語
本論文是從現代企業管理中的人事管理現狀出發,針對人事管理的復雜程序,經過詳細的系統調查,開發出的操作簡單而且方便實用的企業人事管理系統。實現了企業員工人事管理的信息化、系統化、規范化。本文所設計的數據庫管理系統具有添加、查詢、修改、更新等強大的功能。本系統涵蓋了人事管理、工資管理、相關查詢統計等與員工個人相關的信息,并以一種相容的、一致的、共享的、易防問和易檢索的方式儲存到集中的數據庫中,從而將員工的信息統一地管理起來,及時準確地生成各種報表,為人事信息管理提供了一個現代化的管理手段,保持了各種數據的完整性、及時性和正確性,提高了企業人事管理水平。
[參考文獻]
篇5
關鍵詞:人事管理;系統設計;高校
1研究意義
隨著信息社會的發展,信息的處理與使用變得越來越重要,使用計算機進行人事管理,給使用者帶來極大的方便,數據存儲在后臺的數據庫中,存儲信息量大、保密性強、使用周期長,使用者使用人事管理系統方便地進行人事數據的維護和信息的檢索,并且人事管理系統從使用者角度出發,在有了基礎人事數據的前提下進一步設計功能,使用戶快速得到各種統計數據和打印相關報表。使用人事管理系統是人事管理科學化、信息化的必然之路。目前高校使用人事管理系統已經非常普及,國內外已經開發了很多成熟的通用人事管理軟件,但由于每個學校的內部管理都有所不同,通用認識管理軟件不能滿足需求,所以需要針對某個高校開發符合自身特點的人事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是校園辦公自動化系統的子系統,開發和使用此人事管理系統有它的現實意義:
(1)人事數據存儲在數據庫中,減少數據的冗余和差錯。
(2)大幅度提高管理人員的工作效率,使得人事管理人員從瑣碎的人事工作中解脫出來,數據維護和檢索變得更加簡單、快捷,統計和打印報表更加容易。
(3)實現人事數據的多用戶使用。作為校園辦公自動化系統的子系統,不僅人事管理人員可以使用,其他的教學、科研等管理部門也可以使用其查詢人事數據,教職工也可以在系統中查詢自己的人事數據。各部門使用同一數據庫,使得信息管理工作規范化、一致化、高效化,同時各部門自助使用人事管理子系統,使得人事管理人員可以更加專心做本職工作。
(4)為不同使用人員分配不同的權限,權限不同可以使用系統的不同功能,實現在保障人事數據機密性的前提下使人事數據使用最大化。
2工具選取
系統采用客戶機/服務器體系結構,選用作為開發工具,選用MicrosoftSQLServer數據庫存儲數據。通過C/S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兩端硬件環境的優勢,將任務合理分配到客戶端和服務器端,降低系統的通訊開銷。是基于.NET的開發工具,屬于VB6的升級版本,功能更加強大,實現更加方便。MicrosoftSQLServer是一個分布式的關系型數據庫管理系統,具有客戶機/服務器體系結構,采用了sql語言可以方便地在客戶機與服務器間傳遞客戶機的請求與服務器的處理結果,進行數據的增、刪、改、查、并發控制等。
3數據庫設計
數據庫由教師基本情況表,性別表、民族表、政治面貌表、學位表、學歷表、職稱表、職務表、部門表、教研室表、從事專業表等多個數據表組成。其中主表是教師基本情況表,其他數據表是從表,主表和從表之間是一對多的關系,主表中涉及的民族、職稱、職務、部門、教研室、從事專業等信息存儲的是對應編號,副表中存儲的信息是對應的編號、名稱。
4功能設計
系統總體功能分為用戶登錄、用戶管理、教職工基本情況管理、繼續教育情況統計、報表管理、系統維護等幾個模塊。其中登錄成功后才可以使用其他模塊功能。
(1)用戶權限設計。系統有管理員用戶、部門用戶、普通用戶3種。管理員擁有所有權限,部門用戶具有查詢、排序、統計教職工基本數據的權限,部門用戶和普通用戶具有打印本人繼續教育統計結果、打印教師個人基本情況表權限。
(2)用戶登錄。系統運行后顯示用戶登錄界面,用戶輸入正確的用戶名和密碼后進入系統,如果輸入不正確則清空輸入信息,提示用戶重新輸入,也可以關閉用戶登錄界面退出系統。當用戶登錄成功后,系統根據登錄用戶的權限控制菜單上的指定菜單項功能是否可用。
(3)用戶管理。登錄用戶選擇“密碼維護”子菜單項,在彈出的修改密碼框內輸入舊密碼、新密碼、確認新密碼后實現修改密碼,也可以選擇“退出系統”關閉當前窗口關閉系統。管理員用戶可以選擇“設置權限”,在彈出窗口中選定用戶并為其設置權限,例如:當部門用戶發生變動時,可以為舊用戶設置普通用戶權限,為新用戶設置部門用戶權限。
(4)教職工基本情況管理。①用戶選擇“添加數據”子菜單項,在彈出的窗口中輸入新用戶信息。例如當有新職工調入時向系統添加該職工數據。②用戶選擇“修改數據”,在彈出窗口中輸入或選擇教師id或姓名調出該教職工數據進行修改。例如當有職工晉升專業技術職務時修改該職工專業技術職務信息。③用戶選擇“刪除數據”,在彈出的窗口中輸入或選擇教師id或姓名邏輯刪除其信息。例如當有職工調離或退休時刪除職工信息,此時做的刪除并不是將此人信息從數據庫中刪除,而是在數據表中做一個刪除標記,以后不會在系統中顯示出來。④用戶選擇“查詢數據”,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一個或者多個條件進行查詢并顯示查詢結果。例如可以查詢計算機專業的所有副教授的信息。查詢窗口應設計成通用形式。⑤用戶選擇“數據排序”,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一個或者多個條件進行排序并顯示排序結果。例如可以將所有教職工按照專業和專業技術職務進行升序排列。排序窗口應設計成通用形式。⑥用戶選擇“統計數據”,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一個或者多個條件進行統計并顯示統計結果。例如當需要統計計算機專業各專業技術職務人員數量。統計窗口硬設計成通用形式。
(5)繼續教育情況統計。①用戶選擇“打印本人繼續教育統計結果”子菜單項,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年度后預覽和打印本人該年度的繼續教育統計結果。②管理員用戶選擇“打印教職工繼續教育統計結果”子菜單項,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年度后和表格類型后預覽和打印全體教職工該年度的繼續教育統計表格,也可選擇年度、教師id或姓名后預覽和打印某教職工該年度的繼續教育統計結果。
(6)報表管理。①用戶選擇“打印教師個人基本情況表”子菜單項,在彈出的窗口中預覽和打印個人基本信息。②管理員用戶選擇“打印上報統計報表”子菜單項,在彈出的窗口中選擇報表類別后預覽和打印選定報表。例如打印“專業技術人才基本情況報表”。
(7)系統維護。管理員用戶選擇“系統維護”,在彈出窗口中選擇要維護的數據表,對選擇的數據表信息進行添加、修改、刪除操作。例如維護專業技術職務表、部門表、教研室表等。
5注意事項
(1)由于系統用戶有3種,不同類用戶具有不同的權限,要在程序中做好用戶權限控制。權限可以通過程序代碼來控制,根據登錄用戶的權限不同設置相應菜單項是否可用。
(2)采用模塊化設計方法進行程序設計。把功能進行細化歸類,將一些功能封裝到類中,作為類的一些方法,一方面使代碼簡潔、便于修改,一方面提高代碼的重用率。
(3)在程序代碼中要有錯誤處理機制,當有不合理輸入時系統要能給出恰當的響應。例如在添加、修改數據時身份證號的位數、身份證號中的年月日輸入不合理時系統應不予接受,在修改密碼時如果密碼輸入錯誤、新密碼和確認新密碼輸入不一致時系統均應給予提示。
6結語
本文討論了開發人事管理子系統的意義,設計了符合自身要求的人事管理子系統,并提出程序設計過程中的幾點注意事項,完善、合理的系統設計是系統實現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何澤恒,張慶華.數據庫原理與應用.科學出版社,2011.6.
[2]張海藩.軟件工程.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7.
篇6
【關鍵詞】計算機;人事管理;桌面系統設計
引言
在所有企事業單位、公司以及工廠中,人事管理都是必要存在的,其主要工作內容含有人事檔案的打印輸出、更新、查詢以及統等。在當前的現代企事業單位中,企業人事管理系統是管理日常考勤、工資以及人員的主要系統之一,具有工資管理、日常考勤管理、打印輸出人事信息、員工離職、員工調動,同時還可以查詢、修改、刪除以及增加人事信息等作用。
1計算機人事管理桌面系統分析
1.1分析計算機人事管理桌面系統的功能性需求
在計算機人事管理桌面系統中,任何一個系統都存在其獨有的功能。在當前社會的發展過程中,人事管理系統可以提供一套高效以及便捷的工作平臺給人事管理工作人員,這個工作平臺就是人事管理系統。人事管理系統重點是管理企業的人事,主要含有人事信息統計、工資管理、考勤管理、員工管理、部門管理以及系統管理等作用。系統具有完成文件導出、報表、修改、刪除、添加、查詢以及瀏覽企業各種勞動人事信息等功能。
1.2分析計算機人事管理桌面系統的可行性研究和分析
計算機人事管理桌面系統的可行性,主要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通過最小的代價,來確認是否可以妥善地處理問題,其主要目的不是單純地處理問題,而是確認此問題是否值得解決以及能否被解決。分析計算機人事管理桌面系統的可行性,主要是分析項目開發的必要性以及可能性,規避盲目投資。由此可知,系統開發具有操作可行性、經濟可行性以及技術可行性的要求。只有在時間以及規模方面,對計算機人事管理桌面系統的可行性進行考慮,可以將項目的風險降低。主要從以下三個主要方面來考慮以及分析計算機人事管理桌面系統的可行性:①技術可行性。②操作的可行性,相關人員利用人事管理系統,可以很好地處理實際工作中所出現的問題。但系統的使用者以及管理者必須要具備一定的計算機基礎,同時也已熟練掌握計算機的操作技術。③經濟可行性,開發本系統需要投入的成本比較少,運行開發的系統后,能夠實現計算機人事管理,可以節約更多的物力以及人力,減少出現的人工登記或查找錯誤等,可以節約時間成本,提高管理的效率。
2計算機人事管理桌面系統的設計
2.1設計人事管理桌面的公共模板
在設計計算機人事管理桌面系統的時候,設計人員需要將那些被重復使用的功能,設置成函數或編寫為通用的過程,之后將其放入標準的模板中,這個標準的模板是設計的公共模板,可以方便日后進行維護,也能夠將代碼量減少。
2.1.1數據庫連接函數
數據庫連接函數主要有以下兩種:①數據庫連接函數Cn-Str,其實質上就是將數據庫中的字符串連接起來的一種函數。②數據庫連接函數Cnn,其實質上就是用于連接兩個數據庫的函數。
2.1.2部分公用變量
部分公用變量主要有以下兩種:①布爾型公用變量,其主要作用是判斷是修改狀態,還是添加狀態:blnAddGCQJ是對請假記錄進行修改或添加的標記、blnAddBM是對部門信息進行修改或添加的標記、blnAddRS是對員工信息進行修改或添加的標記。②字符型公用變量:sql1的主要作用是對SQL語句進行傳遞,tb1的主要作用是對數據表名進行傳遞。
2.2設計人事管理桌面系統的功能
結構人事管理桌面系統的功能結構模板主要有以下幾種:①人事信息統計模塊,主要用于根據統計需求,從而全面地統計人事信息;②工資管理模塊,主要用于對工資信息的管理,根據工資的月份,導出相應的工資數據;③考勤管理模塊,主要包含了設置修改或添加請假、出勤的記錄功能;④系統管理模塊,主要用于維護以及管理系統,包含了數據恢復、數據備份、修改密碼以及添加用戶等;⑤人事管理模塊,用于查詢、修改以及添加員工的檔案信息,設計員工離職以及人事調動等;⑥部門管理模塊,主要用于修改或添加部門的信息。
3結語
綜上所述,在一定程度上,設計好計算機人事管理的桌面系統,可以將人事管理的效率提高,良好的計算機人事管理的桌面系統也是企業正規化以及科學化管理的標志。同時,設計良好的計算機人事管理桌面系統,還可以全面提高數據管理、查詢以及錄入等工作的效率,要可以發揮其備份存檔的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周波,彭東洪.分析計算機桌面安全防護系統設計和管理[J].科技風,2014,23(19):199.
[2]程靜.計算機桌面安全防護系統設計和管理[J].西安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16(14):246~249.
篇7
關鍵詞:人事管理系統;C/S體系結構;數據庫
中圖分類號:TP31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9-3044(2008)31-0774-02
The Design and Realization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C/S System Structure
FANG Jie
(Department of Mathematical Science and Computing Technology, Fuqing Branch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qing 350300,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method and process of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PMS),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and maintenance of the backstage database and the application procedure development of the front end. Comparing with the other systems, the PMS is efficient, reliable, and simple.
Key words: Personnel Management System; C/S System Structure; Data Base
1 引言
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傳統的人事管理方法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其工作效率已經不能適應新發展的需要,無法完成當今的人事管理工作。人事管理系統就是把分散的企事業單位的職工信息實行統一、集中、規范的收集管理,建立分類編號管理、電腦存儲查詢以及防火、防潮、防蛀、防盜等現代化、專業化的管理系統,為企事業單位和職工解除后顧之憂[1]。使用計算機對人事信息進行管理, 具有檢索迅速、可靠性高、存儲量大、保密性好等優點,能夠極大地提高人事管理的效率。
本系統使用的開發語言是Visual C++,采用的數據庫是ACCESS 2003,應用MFC ODBC數據庫訪問技術,其主要功能是對企事業單位的人事進行管理。該系統屬于管理信息系統,主要包括以下五個模塊:員工檔案模塊、系統查詢和統計模塊、系統安全性維護模塊、報表輸出模塊、幫助模塊。本系統具有友好的人機交互界面,操作簡單且處理效率較高。
2 系統的設計
2.1 需求分析
在調查有關企業人事信息需求的基礎上,本論文對所開發的人事管理系統的功能進行了認真的分析,根據用戶需求,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 員工檔案模塊
員工檔案模塊包括員工基本信息的錄入、查詢、刪除、修改及打印輸出等功能模塊。員工基本信息主要是員工ID、姓名、性別、出生年月、政治面貌、籍貫、專業、職稱、學歷等內容。
2) 系統查詢和統計模塊
系統查詢模塊包括員工調動管理、員工考勤管理、員工培訓管理、員工職稱管理、員工工資管理。員工調動管理包括員工ID、原部門、原職務、新部門、新職務以及調動的日期,管理員可以對這些信息進行錄入、查詢、刪除、編輯以及打印相關報表等操作;員工考勤管理包括員工ID、考勤卡ID、遲到或早退的次數、公休天數、請假次數、加班次數;員工培訓管理用來員工上學、進修等參加培訓的通知,員工可以在線報名;員工職稱管理對員工的晉升或降職等情況進行添加、編輯、刪除等操作,詳細記錄評職的時間及員工的現任職稱;員工工資的登統和計發是人事部門和財務部門根據相關數據得出的,主要針對員工的基本工資、薪級工資、職務工資、補貼、醫療費用等進行綜合的匯總,形成實發工資,還可以對某些人員的工資進行查詢和調整,這需要兩位負責人的相關審核以確保信息的安全。
3) 系統安全性維護模塊
本系統為不同用戶確立相應的權限信息,記錄每個用戶對系統及數據進行的每個操作,可以防止他人進入本系統和越權操作。管理員需要定期備份數據,有添加、刪除、修改信息和審批其他用戶信息的權限,普通用戶有查詢和部分內容錄入的權限。
4) 報表輸出模塊
本模塊的功能是輸出數據庫中的數據信息,即按照用戶需求打印各種報表,如員工檔案表、考勤記錄表、員工工資等。
5) 幫助模塊
為了使用戶快速了解并準確使用本系統的各項功能,減少誤操作,本系統在開發的過程中加入了幫助模塊,用戶可以通過點擊該模塊提供的鏈接,迅速熟悉相關的模塊功能。
2.2 系統的設計思想及工作流程
為了實現人事管理的高效性和科學性,本系統采用了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便于系統功能的各種組合和修改及技術維護人員對數據的補充、維護,支持代碼重用技術,具備數據庫維護功能,能夠及時根據用戶需求進行數據的添加、刪除、編輯、備份等操作。
人事管理系統需要完成如下功能:員工各種信息的輸入、人動的詳細記錄、按照某種條件查詢員工的相關信息、員工考勤記錄、打印輸出結果等。系統的工作流程如圖1所示。
2.3 數據庫分析
人事管理系統是一個數據庫應用系統,員工的所有信息都保存在數據庫中。數據庫結構設計是本系統開發過程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環節,好的數據庫結構設計會減少數據冗余度,維護數據的完整性,系統具有較快的響應速度,簡化基于此數據庫的應用程序的實現等等。
ACCESS 2003中文版是Microsoft公司于2003年推出的辦公自動化軟件包Office 2003中文版的重要組件,是目前市場上功能較強大數據庫管理系統之一。ACCESS可以利用各種來源的數據,包括運行于PC上的數據庫(Xbase系列、Parabox等)和運行于服務器、小型機、大型機上的SQL數據庫中的數據[2]。
數據庫結構設計是總體設計階段非常重要的環節,好的數據庫結構可以簡化開發過程,使系統功能更加清晰明確。因為數據庫結構的變化會造成編碼的改動,所以必須認真設計數據庫結構后再進行編碼,從而避免無謂的重復工作[3]。人事管理系統E-R圖如圖2所示。
3 系統實現
3.1 創建ODBC數據源
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vity)全稱是開放數據庫連接,它是由Microsoft公司隨操作系統提供的,現在它已成為數據庫訪問的標準接口[4]。ODBC為使用不同的關系數據庫提供了一個統一的接口程序,實現應用軟件開發與數據庫公共接口。若實現這一統一的接口,就必須有一個標準ODBC接口程序(函數)調用相應的關系數據庫,將這個接口程序稱為ODBC驅動程序[5]。在Windows環境下,利用“Microsoft Access Driver (*. mdb)”作為安裝數據源的驅動程序,如圖3所示。
在編寫MFC ODBC數據庫應用程序之前,要事先創建一個名為“人事管理數據庫”的數據庫文件,并且將它注冊為數據源。即在ODBC數據管理器中出現“人事管理數據庫”的數據源后,應用程序就可以通過ODBC驅動程序訪問數據庫了,如圖4所示。
3.2 網絡結構體系
系統采用C/S體系結構,將一個數據庫應用系統分解為前臺的客戶、應用程序和后臺的服務器部分。Client(客戶端) 要安裝專用的客戶端軟件用來訪問數據庫服務器;Server(服務器端)安裝了服務器程序和數據庫,用于提供數據服務。
4 系統的部分界面
4.1 登錄窗口的設計
登錄窗口的設計,包括密碼輸入、登錄和退出,使用者需要選擇相應的權限,這是啟動本系統時首次出現的,它是進入系統的“大門”,如圖5所示。
4.2 員工基本資料的查看窗口
員工檔案模塊主要包括對員工基本信息的添加、保存、刪除和查找等功能,用于在窗口中瀏覽員工的基本信息,如圖6所示。
5 結束語
本系統采用面向對象的程序設計方法和數據庫的概念結構設計方法,在Windows環境下,以Access 2003為后臺數據庫,由Visual C++開發完成前臺界面。實踐證明,本系統提供了簡單、可行的數據采集方式,減輕了工作人員的勞動強度,增強了系統的集成度,通過角色的權限設置提高了系統的安全性,使管理更加方便、科學。
參考文獻
[1] 劉萌, 周學明, 郭安源. Visual Basic企業辦公系統開發實例導航[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3.
[2] 陳維默. 數據庫及其應用[M]. 北京:中國電力出版社,2005.
[3] 李敏業, 王穎. Visual Basic+Access數據庫應用實例完全解析[M]. 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6.
篇8
[關鍵詞]高職;人事;信息管理;網絡化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15.16.131
[中圖分類號]TP311.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0194(2015)16-0-01
人事管理是高職院校教育管理的重要內容,在信息化時代,學校領導要重視人事信息化管理系統的應用,實現人事管理的信息化、網絡化發展,促進人事管理工作高效發展,提高人事管理水平。
1 高職院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統的網絡化構建設計
對高職院校而言,人事信息化管理系統的網絡化構建需要根據學校人事管理的需要進行設計;對教職員工較多的學校而言,需要組織部門考勤、薪資、獎勵等方面內容進行信息化管理。另外,一些學校規模較大,需要對教職工的招聘、培訓績效考核等內容進行信息化管理,每個學校都要根據自己人事管理工作需要,進行信息化、網絡化的人事管理設計,使網絡化人事管理系統構建具有較好的擴展性,能根據學校需求有效開發相應功能。
高職院校在人事管理網絡化構建中,若依舊采用傳統設計方式,在面對新需求時,必須重新修改設計方案,導致資源浪費。若采用信息化構建技術,則可以根據新需求,不斷提高系統開發速度,根據系統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進行體系系統升級,這對有效促進人事信息化、網絡化管理有重要作用。針對這種需要,高職院校認識信息管理系統的網絡化構建的關鍵點在于:利用現有技術和軟件構建信息化平臺,以滿足未來工作需求。構件框架的應用開發模式需要營造框架需要的運行環境,按照框架要求進行系統框架搭建,并在此基礎上快速開發Web應用,這種系統開發要具有較好的擴展性,能根據未來工作需要對系統進行升級,為新任務開發提供新的接口,而對暫時不需要的系統功能,可以暫時不用;若需要,系統可以實現即插入即用的功能,有效滿足學校人事管理工作創新發展需要。
2 高職院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統網絡化的實現
2.1 對人事資料進行模塊劃分和管理
在高職院校人事信息管理系統網絡化創建中,要對信息系統的信息管理領域進行分析,按照不同領域進行信息網絡化系統建設。一般而言,按照高職人事管理的不同方面,信息管理內容可分為以下七個模塊:人事資料管理、組織管理、獎懲管理、考勤管理、社保管理、績效管理、薪酬管理。這七大模塊包含的內容決定信息化、網絡化系統建設的框架設置,信息化、網絡化系統框架的業務功能要與這七大模塊對應。在這七大功能模塊中,人事資料管理模式是人事信息化、網絡化系統的重要內容,以人事資料管理模塊為例,對高職院校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統的網絡化實踐途徑進行研究。
人事資料管理模塊主要包括對崗位描述、教職工聘用合同、教職工個人基本信息、薪級工資、績效工資等的網絡化進行管理設計,進行網絡化建設,要記錄相關基本信息,并能存儲在幾種數據庫中,實現對教職工基本信息的統一管理。這種信息化、網絡化管理數據更全面,信息更完整,同時網絡系統局域強大而靈活的數據分析和報表生成功能,能為學校進行人力資源決策提供依據,能有效提高人力資源管理工作效率,把相關管理人員從繁瑣工作中解脫出來,實現人力資源優化配置。人事資料信息化系統的網絡化有利于建立和查看每一位教職員工資料,通過設置多樣化的自定義檔案信息,實現對人事資料的有效查詢和管理。
2.2 建立具有抗毀性的網絡體系
實現人事資料管理網絡化發展,需要建立一個具有抗毀性的網絡體系,在任意一對節點間設立多條傳輸路徑,若一個傳輸路徑出現問題,通過節點間的其他傳輸路徑實現信息資料有效傳播。學校在信息系統網絡化建設中,要能設置足夠的帶寬容納額外流量,以實現信息的有效傳播。
2.3 優化路由策略設計
在人事信息管理系統網絡化實現過程中,要對路由策略進行優化設計,有效的路由策略是維護網絡穩定的基礎,是網絡持續發揮作用的重要保障。事實上,很多網絡問題的產生都是由于路由策略不當。因此,優化路由策略,對人事信息管理系統的網絡化實現有重大作用。
一般而言,根據傳輸路徑切換方式不同,路由策略分為靜態路由策略和動態路由策略兩種形式。如果采用靜態路由策略,當網絡出現故障時,故障部分的兩端節點會把通過故障部分的傳輸數據切換到另一條傳輸路徑上,保證數據正常傳播。在進行這種路由策略設計時,計算復雜,技術難度大,取得最優鏈路寬帶的難度大,需要經過大量仿真實驗才能保證求解CFA問題的有效性及解的高質量性,才能攻克技術難題。
而采用動態路由技術,如果網絡出現問題,傳輸業務的源端就會根據網絡的拓撲結構及鏈路上的備份寬帶,在網絡上另選一條能到達終端的傳輸路徑,保證信息順利傳播。此種手段不需要預留帶寬,利用網絡空余傳輸能力,就可以實現信息準確傳播。其缺點是必須保障網絡足夠的備份帶寬,同時,要求路由選擇時間要合適。學校要能根據不同需要對路由策略進行優化設計,這是保障人事信息管理系統網絡化發展的基礎。
3 結 語
在信息化時代,高職院校人事管理實現信息化管理是當務之急。學校要能通過人事信息化管理系統中的網絡化管理手段,提升人事管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最大限度減少人力投入,保障工作有效開展。
主要參考文獻
篇9
[實習目的]
通過理論聯系實際,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設計專題的主要內容,為畢業設計的順利進行做好充分的準備,并為自己能順利與社會環境接軌做準備。
[實習任務]
對計算機在人事管理方面的應用進行歸納總結,并查閱資料為畢業設計作準備.
[實習內容]
計算機在人事管理中的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作為信息載體的計算機日益顯露出其舉足輕重的地位。當今社會已步入了信息社會,知識經濟將成為新世紀的主導產業。伴隨計算機的逐步推廣和使用,計算機已在科研、生產、商業、服務等許多方面創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徑,與此同時,單位技術成本也逐年有了明顯的下降,然而辦公室里的人事費用卻不斷增加。在國外,花費在專業、管理和行政人員上的成本占了辦公室總成本的2/3—4/5,這一現象使人們對辦公室自動化的要求與日俱增。我們必須在進行機構改革的同時,盡快使用現代化管理設備、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計算機在人事部門的廣泛使用,改進了統計手段,改革了統計方法,提高了統計工計算機在人事部門的廣泛應用,將為我國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并將為開創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創造條件。版權所有!
目前,計算機在我國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來進行報表處理,檔案管理,文書編輯,信息查詢,綜合分析。干部統計作為人事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通過對干部情況的調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隊伍的發展趨勢,為各級領導機關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針,政策,加強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準確數字的依據。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況統計之外,還包括干部的工資統計,干部編制情況統計,干部獎懲情況統計,干部安置情況統計,老干部情況統計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廣,數據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進行干部的統計工作,大致要經過干部統計調查,干部統計資料的整理,干部統計分析三個過程,但這種手工統計過程,存在著幾個明顯的問題,比如說統計資料缺乏準確性,及時性,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現出來的種種劣勢,使人們慢慢意識到管理現代化已成為當代社會發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現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現代化也勢在必行。實現人事管理現代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采取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先進的科技手段。科學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數學方法、系統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論方法、社會學方法、心理學方法等科學方法,而先進的科技手段主要是運用當代最新科學技術之一的電子計算機來為人事管理現代化服務。
電子計算機作為數據處理系統,已逐漸成為人事管理現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國,已經開始運用電子計算機進行人員工資管理、人事統計和查詢、干部考評和人事檔案管理以及人才預測和規劃等。
管理現代化是漢代社會發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幾十年來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綜合性越來越強,生產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行業有部門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組織管理日趨復雜;而現代化科學技術也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不斷分化,不斷綜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體的微觀、宏觀方向進軍。這些,要求管理工作對實際問題的反映和決策必須迅速及時,對信息系統的完善程度越來越高,傳統的手工業式的管理理論、方法、體制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和四化建設的需要。改革、創新,實現管理現代化勢在必行。
現代化管理的內容很多,關系很復雜,它包括人、資金、物質、信息和時間等諸要素,其中起關鍵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處于雙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動性。可見人是現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個復雜的管理大系統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牽一發而動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為其他管理的優化得到根本的保證。
管理改革必須配套進行,現代化管理的實施也需要協調發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統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現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現代化也需同步進行,才能使現代化管理在社會化大生產和當代科學技術發展中起到放大和增產的作用。總而言之,人事管理現代化是管理現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它是把現代化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手段運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達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適應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實現人事管理現代化,使從事管理工作由原來憑個人或少數人的經驗作決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內在規律的科學高度辦事,做到物質與精神相結合,抽象與具體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結合,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現狀和未來相結合,個體與群體相結合。至于先進的科技手段,除科學地運用原有的生物、化學、物理、機械等手段外主要是運用當代最新科學技術之一的電子計算機來為人事管理現代化服務。概括地說,人事管理現代化的內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現代化、人事管理、組織的現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現代化。通過這四個方面的現代化來實現人事管理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的現代化和從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現代化。
人事來之不易系統化,是人事管理現代化的一個重點。研究人事管理,必須研究這個系統所處的環境,即研究政治系統,經濟系統,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統,人物系統和大管理系統對人事管理系統的影響以及人事管理系統的反影響。離開周圍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現代化,是注定要失敗的。
所謂系統,就是在一定條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寫功能的有機整體。從一般意義上講,系統由輸入、處理、輸出、控制與反饋的四個基本部分組成。
在系統理論中,系統分析是指對系統性能的理解。系統最佳化是系統設計成綜合的內容。系統工程即用教學方法進行系統分析或優化,把傳統的組織管理工作總結成技術并使之數值化。用系統工程來分析系統問題是比較科學的,利用系統工程這門學科的概念和原則,來進行人事組織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實現人事管理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統內有多種元素,如:管理人員、管理機構、辦公設備、規章制度、各業務環節,各種管理技術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間的聯系是否有序,聯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優,直接影響著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條件下,起主導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統化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圍繞著責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進”、“管”、“出”制度。實現系統化,除了要解決制度問題外,還有一個掌握系統方法的問題,即學會應用系統工程和系統分析法,這對搞好人事管理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意義。版權所有!
人事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目前尚無統一的說法。根據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現有材料和工作特點分析來說,人事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我們認為有如下幾方面:
1.確定人事管理的方針政策
2.確定人事管理體制、編制人事規劃
3.編制人事計劃,設置人事管理機構和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條例辦法;
5.教職員工的業務培訓;
6.人才選拔、使用、交流(流動);
7.考核、獎懲、任免;
8.工資、福利與保險
9.離休、退休、退職。
作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員),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員的才能?這是人事管理學研究的根本任務。對這個問題進行個體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夠的。因為個體寓于群體之中,群體對人員才能發揮之影響作用,可利用系統原理去指示。通過群體研究來尋求合理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專業結構、來取得令人滿意的配合效果等。
過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滯后,傳遞慢、“馬后炮”,人事管理數據加工不及時。比如:干部考核、人員的工資計算、人事的統計、人事檔案的填寫,貯存等等。這些人事工作繁瑣、耗時費力,準確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難以適應形勢的發展的要求。為此,我們應該努力學習有關人事管理現代化的有關理論資料,提高對管理現代化重要性的認識,嘗試去利用計算機來實現人事管理的現代化。比如現在有些學校和單位在人事管理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從事計算機工作人員的技術指導和從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的幫助,他們:
首先,開發了“中華職專職工檔案管理”軟件系統。
其次,將學校或單位人員的檔案內容的所需數據,存儲在計算機的磁盤里,需要時可以通過計算機方便地進行查詢、檢索、維護,還可以將有關數據打印出來。
第三,還用計算機進行了日常辦公現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時收集、加工、整理、存貯、檢索新的變化數據。
使其單位人事管理初步實行計算機化,讓計算機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應用。使人事管理者總是根據準確、及時的人事信息來進行決策,實現管理。只有計算機才能將現代化社會中,成倍增長的人事信息量,進行及時收集、加工、整理、貯存、檢索、傳遞、反饋給決策者。發揮其特有的功能。
即:(1)對輸入的人事數據,進行數值運算和邏輯運算,求解各種問題。
(2)對人事信息進行加工來解決各種數據處理問題,為人事決策者在決策時提供依據。
(3)對人事管理的各種資料數據和計算機順序,具有記憶存貯的能力。
實踐證明,當管理的信息量和復雜程度達到某一限度時,即管理人員的勞動強度超過其承受能力時,就必須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計算機技術信息的收集、加工、傳遞和存貯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礎信息,高效、合理、恰當地管理。這樣,人事信息系統隨著計算機的應用、發展而不斷完善,計算機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為如此,實現人事管理現代化,要有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先進的技術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現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來越大,保密性越來越強,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斷提高,靠傳統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經無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計算機作為數據處理系統,已逐漸成為人事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計算機在人事信息系統中的作用有:
(1)計算機能夠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價值的人事數據;
(2)計算機能夠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數據;
(3)計算機能夠比人提供更加準確的人事數據;
(4)計算機能夠比人處理更多的人事數據等等。
正因為如此,我們利用計算機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人事信息系統,即計算機人事信息系統,其主要功能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處理、存貯人事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的工作質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時掌握整個人事管理系統的全面情況,提供系統的準確的人事信息,可以促進人事工作的規范化及各項管理制度與指標體系的建立和健全,從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種加工處理了的人事信息,以滿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適應新形勢對教職工隊伍提出的新要求,幫助選擇方案,實現優化決策。
當前,不少單位的人事部門對于計算機的應用還僅限于簡單的單機應用,隨著時間的推移、任務的復雜、用戶的需求,其應用還會
總之,計算機的廣泛應用,計算機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適應了社會經濟發的客觀要求,是人事管理現代化的一大進步。今天我們運用計算機進行了學校人事檔案管理的初步現代化的開發和使用,它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它把人事干部從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脫出來,用更多精力從事創造性的管理活動和其它教育教學的活動中去;它能使決策、計劃和其它管理活動更加科學、精確、靈活。因此,建立計算機人事管理信息系統是一種客觀發展必然趨勢。盡管在人事管理方面還不可能普遍使用計算機,但從長遠來說,人事管理現代化和計算機是不分割的。輕視或者拒絕利用計算機技術,就不可能真正地、全面地實現人事管理現代化。隨著我國經濟、科技的發的,人才開發管理的加強,我們一定要努力創造條件,促進使用計算機的人事管理現代化。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努力奮斗。
篇10
[實習目的]
通過理論聯系實際,鞏固所學的知識,提高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了解設計專題的主要內容,為畢業設計的順利進行做好充分的準備,并為自己能順利與社會環境接軌做準備。
[實習任務]
對計算機在人事管理方面的應用進行歸納總結,并查閱資料為畢業設計作準備.
[實習內容]
計算機在人事管理中的應用
隨著社會的發展,科技的進步,作為信息載體的計算機日益顯露出其舉足輕重的地位。當今社會已步入了信息社會,知識經濟將成為新世紀的主導產業。伴隨計算機的逐步推廣和使用,計算機已在科研、生產、商業、服務等許多方面創造了提高效率的途徑,與此同時,單位技術成本也逐年有了明顯的下降,然而辦公室里的人事費用卻不斷增加。在國外,花費在專業、管理和行政人員上的成本占了辦公室總成本的2/3—4/5,這一現象使人們對辦公室自動化的要求與日俱增。我們必須在進行機構改革的同時,盡快使用現代化管理設備、管理手段、管理方法。
計算機在人事部門的廣泛使用,改進了統計手段,改革了統計方法,提高了統計工計算機在人事部門的廣泛應用,將為我國的人事管理工作,提供現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科學的管理方法,并將為開創人事管理工作的新局面創造條件。
目前,計算機在我國的人事管理工作中,主要可用來進行報表處理,檔案管理,文書編輯,信息查詢,綜合分析。干部統計作為人事管理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通過對干部情況的調查,整理和分析,了解干部隊伍的發展趨勢,為各級領導機關制定干部工作的方針,政策,加強干部管理,改革干部制度提供準確數字的依據。其工作除涉及到干部的基本情況統計之外,還包括干部的工資統計,干部編制情況統計,干部獎懲情況統計,軍轉干部安置情況統計,老干部情況統計等方面,其涉及的面之廣,數據量之大可想而知,若利用手工進行干部的統計工作,大致要經過干部統計調查,干部統計資料的整理,干部統計分析三個過程,但這種手工統計過程,存在著幾個明顯的問題,比如說統計資料缺乏準確性,及時性,需要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等。
手工方法所表現出來的種種劣勢,使人們慢慢意識到管理現代化已成為當代社會發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在管理現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現代化也勢在必行。實現人事管理現代化是一個復雜的系統工程,需要采取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先進的科技手段。科學的管理方法在管理中一般是指數學方法、系統方法、信息方法、控制論方法、社會學方法、心理學方法等科學方法,而先進的科技手段主要是運用當代最新科學技術之一的電子計算機來為人事管理現代化服務。
電子計算機作為數據處理系統,已逐漸成為人事管理現代化的重要工具,在人事管理中正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在我國,已經開始運用電子計算機進行人員工資管理、人事統計和查詢、干部考評和人事檔案管理以及人才預測和規劃等。
管理現代化是漢代社會發展的一股不可抗拒的洪流。近幾十年來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規模越來越大,綜合性越來越強,生產專業化分工越來越細,行業有部門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更不密切。組織管理日趨復雜;而現代化科學技術也正以史無前例的速度不斷分化,不斷綜合,全方位地向高又立體的微觀、宏觀方向進軍。這些,要求管理工作對實際問題的反映和決策必須迅速及時,對信息系統的完善程度越來越高,傳統的手工業式的管理理論、方法、體制已遠遠不能適應當代社會的發展和四化建設的需要。改革、創新,實現管理現代化勢在必行。
現代化管理的內容很多,關系很復雜,它包括人、資金、物質、信息和時間等諸要素,其中起關鍵作用的要素是人。人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在管理中處于雙重地位,且具有巨大的能動性。可見人是現代管理中最重要的因素。因此,管理人力資源開發與利用的人事管理在整個復雜的管理大系統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牽一發而動全身,抓好了人事管理就為其他管理的優化得到根本的保證。
管理改革必須配套進行,現代化管理的實施也需要協調發展,人事管理既然在管理系統中占有如此突出的重要地位,在管理現代化的浪潮中,人事管理現代化也需同步進行,才能使現代化管理在社會化大生產和當代科學技術發展中起到放大和增產的作用。總而言之,人事管理現代化是管理現代化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它是把現代化管理的理論、方法和手段運用到人事工作中,使人事管理達到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以適應社會和科學技術的發展。實現人事管理現代化,使從事管理工作由原來憑個人或少數人的經驗作決策,逐步上升到按事物的內在規律的科學高度辦事,做到物質與精神相結合,抽象與具體相結合,定性與定量結合,靜態與動態相結合,現狀和未來相結合,個體與群體相結合。至于先進的科技手段,除科學地運用原有的生物、化學、物理、機械等手段外主要是運用當代最新科學技術之一的電子計算機來為人事管理現代化服務。概括地說,人事管理現代化的內容是包括人事管理思想的現代化、人事管理、組織的現代化、人事管理手段的現代化。通過這四個方面的現代化來實現人事管理的計劃、組織、指揮、協調、控制的現代化和從事人事管理工作者自身的現代化。
人事來之不易系統化,是人事管理現代化的一個重點。研究人事管理,必須研究這個系統所處的環境,即研究政治系統,經濟系統,法律、科技和文教系統,人物系統和大管理系統對人事管理系統的影響以及人事管理系統的反影響。離開周圍的事物,去研究人事管理現代化,是注定要失敗的。
所謂系統,就是在一定條件下,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賴的若干組成部分結合而成的,并具有特寫功能的有機整體。從一般意義上講,系統由輸入、處理、輸出、控制與反饋的四個基本部分組成。
在系統理論中,系統分析是指對系統性能的理解。系統最佳化是系統設計成綜合的內容。系統工程即用教學方法進行系統分析或優化,把傳統的組織管理工作總結成技術并使之數值化。用系統工程來分析系統問題是比較科學的,利用系統工程這門學科的概念和原則,來進行人事組織管理方面的工作,是實現人事管理現代化的重要途徑和有效手段。
人事管理系統內有多種元素,如:管理人員、管理機構、辦公設備、規章制度、各業務環節,各種管理技術和方法等,都可以看作它的“元素”。各元素之間的聯系是否有序,聯系的方式和效果是否最優,直接影響著人事管理的水平。在不同條件下,起主導作用的元素是不相同的。人事管理系統化的一個重要目標,是圍繞著責任制和考核制,逐步建立起完整配套的干部“進”、“管”、“出”制度。實現系統化,除了要解決制度問題外,還有一個掌握系統方法的問題,即學會應用系統工程和系統分析法,這對搞好人事管理現代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人事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目前尚無統一的說法。根據我校人事管理的工作的現有材料和工作特點分析來說,人事管理系統的基本功能,我們認為有如下幾方面:
1.確定人事管理的方針政策
2.確定人事管理體制、編制人事規劃
3.編制人事計劃,設置人事管理機構和崗位
4.制定人事管理的條例辦法;
5.教職員工的業務培訓;
6.人才選拔、使用、交流(流動);
7.考核、獎懲、任免;
8.工資、福利與保險
9.離休、退休、退職。
作為人事干部(人事管理人員),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人員的才能?這是人事管理學研究的根本任務。對這個問題進行個體研究方面,目前是做得不夠的。因為個體寓于群體之中,群體對人員才能發揮之影響作用,可利用系統原理去指示。通過群體研究來尋求合理的年齡結構、知識結構、專業結構、來取得令人滿意的配合效果等。
過去,在人事管理工作中,人事工作信息滯后,傳遞慢、“馬后炮”,人事管理數據加工不及時。比如:干部考核、人員的工資計算、人事的統計、人事檔案的填寫,貯存等等。這些人事工作繁瑣、耗時費力,準確性差、效率低、手工操作已難以適應形勢的發展的要求。為此,我們應該努力學習有關人事管理現代化的有關理論資料,提高對管理現代化重要性的認識,嘗試去利用計算機來實現人事管理的現代化。比如現在有些學校和單位在人事管理這方面所作的努力,由于從事計算機工作人員的技術指導和從事多年人事工作的老同志的幫助,他們:
首先,開發了“中華職專職工檔案管理”軟件系統。
其次,將學校或單位人員的檔案內容的所需數據,存儲在計算機的磁盤里,需要時可以通過計算機方便地進行查詢、檢索、維護,還可以將有關數據打印出來。
第三,還用計算機進行了日常辦公現代化的管理工作的使用。
第四,及時收集、加工、整理、存貯、檢索新的變化數據。
使其單位人事管理初步實行計算機化,讓計算機在人事管理中得到初步應用。使人事管理者總是根據準確、及時的人事信息來進行決策,實現管理。只有計算機才能將現代化社會中,成倍增長的人事信息量,進行及時收集、加工、整理、貯存、檢索、傳遞、反饋給決策者。發揮其特有的功能。
即:(1)對輸入的人事數據,進行數值運算和邏輯運算,求解各種問題。
(2)對人事信息進行加工來解決各種數據處理問題,為人事決策者在決策時提供依據。
(3)對人事管理的各種資料數據和計算機順序,具有記憶存貯的能力。
實踐證明,當管理的信息量和復雜程度達到某一限度時,即管理人員的勞動強度超過其承受能力時,就必須采用新的管理手段,即用計算機技術信息的收集、加工、傳遞和存貯等,可以使用人事基礎信息,高效、合理、恰當地管理。這樣,人事信息系統隨著計算機的應用、發展而不斷完善,計算機在人事信息管理中的地位也就是益重要。
正因為如此,實現人事管理現代化,要有科學的管理方法和先進的技術手段,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人事管理工作效率。現代人事工作的信息量越來越大,保密性越來越強,而且信息的密度不斷提高,靠傳統的管理方法和人工操作手段已經無法搞好人事管理工作。而計算機作為數據處理系統,已逐漸成為人事管理現代化的重要手段,在人事管理中正在發揮著重要的作用。一般來說,計算機在人事信息系統中的作用有:
(1)計算機能夠比人更快地提供有信息價值的人事數據;
(2)計算機能夠比人提供更新的人事數據;
(3)計算機能夠比人提供更加準確的人事數據;
(4)計算機能夠比人處理更多的人事數據等等。
正因為如此,我們利用計算機替代手工操作建立的人事信息系統,即計算機人事信息系統,其主要功能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
一是可以高效能、大容量地收集、處理、存貯人事信息,大幅度地提高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的工作質量和效率。
二是可以及時掌握整個人事管理系統的全面情況,提供系統的準確的人事信息,可以促進人事工作的規范化及各項管理制度與指標體系的建立和健全,從而提高行政管理水平。
三是可以提供各種加工處理了的人事信息,以滿足人事管理的特殊要求,適應新形勢對教職工隊伍提出的新要求,幫助選擇方案,實現優化決策。
當前,不少單位的人事部門對于計算機的應用還僅限于簡單的單機應用,隨著時間的推移、任務的復雜、用戶的需求,其應用還會
總之,計算機的廣泛應用,計算機人事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適應了社會經濟發的客觀要求,是人事管理現代化的一大進步。今天我們運用計算機進行了學校人事檔案管理的初步現代化的開發和使用,它大大提高了人事管理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它把人事干部從繁重的手工操作中解脫出來,用更多精力從事創造性的管理活動和其它教育教學的活動中去;它能使決策、計劃和其它管理活動更加科學、精確、靈活。因此,建立計算機人事管理信息系統是一種客觀發展必然趨勢。盡管在人事管理方面還不可能普遍使用計算機,但從長遠來說,人事管理現代化和計算機是不分割的。輕視或者拒絕利用計算機技術,就不可能真正地、全面地實現人事管理現代化。隨著我國經濟、科技的發的,人才開發管理的加強,我們一定要努力創造條件,促進使用計算機的人事管理現代化。為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而努力奮斗。
[實習體會]
四年的大學生活,讓我對計算機理論知識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實踐出真知,唯有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能更好地為社會服務.為期兩周的上機實習,我上網查閱了一些計算應用知識并對畢業論文所需的資料進行了粗淺的了解,為接下來的六周畢業設計作準備,提高了我的動手能力,同時也讓我了解到了自己的不足,我會繼續努力,完善自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貢獻.對于學校的精心安排和指導老師的用心輔導非常感謝.
初踏社會,心情激動、緊張、難過。激動的是我終于可以長大了,可以開始我真正的人生,緊張的是不知自己是否能適應這個社會,戰勝這新環境,難過的是從此我就要告別那純真的學生時代了,心里矛盾腦子里翻天覆地。
我現在的工作是為公司擔任網絡管理職務。剛進來公司的時候
經理就和我聊了很多,問我網絡方面會不會,組裝和維護計算機有過嗎?我當時真是出了一把冷汗,不過還好平日在學校都有這方面的動手,自己的電腦被我也折騰過一段時間,還是游刃有余的回答了經理的“逼問”。到現在我工作有兩個月了,還記得實習開始的那一天,我是在無聊中度過的,整日無所事事,幾乎在辦公桌前一坐就是一天,空閑得讓我要打瞌睡了,真希望可以有人叫我幫忙做點事情啊!現在可不是這樣了,五月一日勞動節是我們搬遷新公司的日子,所有的東西都是新的,我進公司的那天起我就知道,我最大挑戰的時刻才剛剛開始,五一全公司員工都有四天假期,我可是天天在加班的哦,因為我就是要趁著假期把新公司的網絡弄好——組建局域網。這其實就是我的工作。我當然全力以赴,盡心盡力做到最好。而且時間很緊,對于剛剛出來工作的我覺得壓力挺大的,經理還給了我好幾點要求,要所建的局域網能夠做到:
1.網絡類型為:服務器/工作站型;
2.各工作站之間可以互相訪問,共享某些目錄,就是所謂的資源共享;
3.服務器同時作為郵件服務器,可以在收發互聯網的同時使得公司內部員工可以局域網內部自由收
發郵件,統一內部郵箱地址如:xxx@photar.com.而且這個郵箱可以用outlook 等郵件軟件自由收發。
4.電腦收發傳真。
5.公司最終實現一個無紙辦公化的辦公場所。
我大學三年里老師好象沒教我這上面幾點.但這沒關系的,我有信心,我相信自己的能力,不懂就多動手多請教應該很快領悟過來的!勞動節第一天我就開始動手實干了。布線、接水晶頭、裝機、搞網絡和調試;其實除了我,還有一個比較有經驗的師傅一起做的,我一邊做還可以一邊學,他也會在一邊指導,很快我對一些一直沒接觸過的事物了解過來!就這么一搞假期一下子就過去了,每天都是早上忙到晚上,很累,從未那么累!
新的辦公樓正式開工了,到最后并沒有按時間完成任務,但也不妨礙同事們辦公!還好沒有被罵。那時的局域網算是勉強通過,那位師傅也就離開了,因為他并不是我們公司的員工,只是一起協助把公司網絡弄好。以后的事情都要我一個人去解決了,處理公司的電腦,打印機的故障,不知道是否能夠順利解決,而當真正將故障排除后,心里頭有種說不出的高興,我知道我的能力十分有限,但我始終沒怕過,讓我自己去摸索自己去解決,就算遇到實在不行的話,我會求助同學和朋友,給我做技術支持。我不怕問題的到來,因為問題總是可以得到解決的!通過這樣我學習了許多,成長了不少。
每天的工作的確很累,拖著疲憊的身子回宿舍,但是后面也漸漸就習慣了。不斷有新的知識學到,心里有一種充實感。經理除了讓我維護網絡和計算機之外,我還要維護公司一百多部電話(硬件故障維護與電話軟件系統控制),以及維護公司的網站。網頁制作可是我大學期間最喜歡的一個科目,現在竟然可以讓我在工作中實踐,我真的很開心。在這兩個月里我真的學到了很多,也鞏固了以往許多知識.現在工作的每一天幾乎都會有大的或小的問題,這樣其實我很開心,我也有信心把現在的工作做好!因為我有我的信念:我不怕問題的到來,因為問題總是可以得到解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