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計劃單范文

時間:2023-04-06 04:42:37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生產計劃單,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2.每月對全體人員召開安全教育大會不少于1次,對新入場員工三級安全教育考核通過后上崗、監督各項目做好日常安全教育、安全生產隱患排查及整改、特種作業人員持證上崗、揚塵治理及安全文明施工等工作。

3.每周園區各項目巡視檢查不少6次,組織相關部門聯合檢查每月不少于1次,對存在的安全隱患下發整改通知單限期整改,并督促落實復查整改到位。消除各項目安全生產隱患,減少輕微傷發生率,杜絕重傷以上事故發生。

4.檢查管理人員及作業人員安全防護用品穿戴、專職安全管理人員及特種作業人員持有效資格證上崗、安全設施投入、人員配備、突發事件應急措施、加強重大危險源監督管理,參與大中型機械設備聯合驗收。

篇2

直到有一次,為一個底座的設計百思不解,與幾位石友就此話題聊天時,才打開了我心中那扇真正的“靈璧石文化”的大門。困惑我多日的底座構思難題,在石友們你一言我一語的建議中,輪廓逐漸清晰。石友們有的即興賦詩,有的鋪紙揮毫,一擅長木刻的石友欣然承諾,待底座初成,刻此雅事于座底為記。遂豁然開朗:靈璧石,是完全可以將多個文化藝術元素融入一身的,而融合后的靈璧石更具藝術價值。于是,一個組合諸多文化藝術形式,將靈璧石推向藝術殿堂的想法也油然而生,這就是成立靈璧石文化藝術產業聯盟的初衷。

隨后,大家群策群力,從底座開始,邀請了專業設計師、藝術家成為我們的盟友,又聯合了東陽木雕師、南通木工技師加盟。為了達到最佳的油漆成效,又邀請了紅木家具廠的油漆師傅們參與進來。石友們集思廣益,各顯神通,合作范圍不斷地擴大,而這些,僅僅是聯盟的起始。

石頭是立體欣賞的藝術品,再好的平面圖片也無法全方位地展示全貌,它需要一個更高要求的展示平臺,徐州觀象靈璧石博物館有關人士得知我們的需求后,欣然提供上千平方米展廳助陣,這使得“靈璧石文化藝術產業聯盟”有了一個得以生存和發展的基地。

在整體市場低迷的大背景下,我們與國外園林機構合作,同時還有拍賣公司介入,尤其文交所靈璧石上市的先例,更為靈璧石的交流開拓了新的渠道,而這些機構也成為靈璧石文化藝術產業聯盟的合作單位。

篇3

關鍵詞:海水淡化 風能發電 海鹽生產 清潔生產技術

1序言

就全球經濟發展戰略而言,21世紀是可持續發展戰略行將貫徹落實的時代。中國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水的可持續利用問題日益突出。換句話說,水已經成為制約我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水的問題引起了政府部門、社會各界的高度重視。各行各業圍繞水的發展戰略、管理體制、技術路線、市場開發等已開始全方位深入研究。

世紀之初,中國行將實施的新水價機制正向著市場經濟方向邁進,說明水經濟時代將在21世紀的中國成為熱點。這意味著水經濟的背后蘊藏著水管理體制的巨大改革和對一些技術應用限制的突破。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本文結合可持續發展中全球普遍倡導的生態經濟特點,提出一種將水業、能源、鹽業三個業已成熟的行業有機結合而形成的一種三位一體的清潔生產技術構想。技術擬應用的范圍主要涉及沿海與海島區域,同時也適用于苦咸水地區。

2三位一體的清潔生產技術構想

到2025年,全世界將有近1/3的人口面臨缺水問題,波及的國家和地區多達40多個。目前我國617個城市中,有300個城市缺水,其中110個城市嚴重缺水。沿海地區也不例外,水已經成為這些地區經濟發展的瓶頸。按國際慣例,一個國家用水量達到水資源可利用量的20%便會產生水危機,而到本世紀中葉,我國總用水量將增至8000多億m3,占我國可利用水資源的28%。因此,對我國來說,淡水資源問題的確是到了迫在眉睫、非解決不可的地步。

我國海岸線的總長為32 647公里,當屬海洋大國,向海洋要水,開發利用海水資源,進行海水淡化不失為一種解決沿海地區與海島區域淡水緊缺的有效戰略途徑。當今,發展海水淡化技術,向大海要淡水業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共識。

海水淡化,亦稱海水脫鹽,一般是通過反滲透或蒸餾法除去海水中鹽分并獲得淡水的工藝過程。無論是反滲透還是蒸餾法最主要的運行管理費用表現為電耗。化石燃料(如,煤)發電所提供的能量非清潔能源,即使再便宜也存在著發電過程排放CO2,從而污染大氣的問題。事實上,沿海和海島區域蘊藏著豐富的風力資源,風力發電無疑是一種被全球普遍看好的可持續清潔能源。所以,就近利用風電進行海水淡化不失一種理想的技術組合。海水淡化以目前使用較多的反滲透技術而言,淡水產水率約為處理海水量的2/3,而余下的1/3則形成含鹽量極高的所謂“濃縮液”。一般而言,濃縮液通常被作為副產品或“廢棄物”而排回大海。如果濃縮液被當作海鹽生產的原料,這無形中等于減少了2/3的海水蒸發量,即,縮短了2/3的曬鹽時間進程。因此,將風能發電、海水淡化、海鹽生產這三個業已成熟的技術有機結合則可能會產生一個完全沒有廢棄物與污染物、且完全符合生態經濟學原理的新興產業。這種三位一體的清潔生產技術構想可用圖1來表述。

3海水淡化現狀與未來

海水淡化技術主要有蒸發法,膜法(反滲透、電滲析)和冷凍法。與蒸發相比,膜法淡化海水具有投資省、能耗低(7 kW×h/m3,而蒸發法為65 kW×h/m3)[1],占地少、建設周期短、操作簡便、易于自控、啟動迅速等優點。膜法主要指反滲透(RO)技術,它利用半透膜,在壓力下允許水透過而使鹽分和雜質被截留的技術。因此,膜法,特別是以反滲透(RO)技術為主的膜技術,自30年前進入海水淡化技術市場以來,其工程應用一直呈上升趨勢。以亞洲地區的日本為例,目前全日本已安裝的海水淡化裝置總生產能力為1.09′106 m3淡水/日,其中,反滲透裝置生產能力便占了90%。近年來,日本每年平均以新建一座生產能力為50,000-60,000 m3淡水/日的速度發展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2]。日本現有187座用于海島飲用水的反滲透海水淡化裝置,總生產能力為123 ,000 m3淡水/日。到目前為止,于1996-1997年間建成的一座最大的反滲透海水淡化工廠處理能力為40 000 m3淡水/日。預計到2005年底,一座正在建設中有著更大生產能力(50,000 m3淡水/日)的反滲透海水淡化工廠將投入運行。

海水淡化是當今世界競相研究與應用的高新技術,除上述提及的亞洲日本外,北美的美國,歐洲的英國、西班牙、法國等國,以及中東的以色列等國的反滲透技術也已經相當發達,并且相繼形成了海水淡化產業。目前,英國的反滲透技術正以8-10%的年增長速度快速發展[3]。在英國,因為膜技術在水處理行業的廣泛應用,已出現許多專門從事膜清洗的專業性公司。英國一家膜清洗公司從他們飛速發展的業務中預測,再經過50年的時間,今后人類所有的飲用水恐怕都要經過膜處理后才能飲用[3]。這不僅僅是因為膜能夠截留像鹽分這樣的化學物質,而且它也能截留病原菌與病毒。

相形之下,我國的海水淡化技術雖研究始于上世紀的50年代,經過近半個世紀的發展也有了長足進展和一些經驗,但由于國人對反滲透等淡化技術應用的認識僅停留在過高的生產成本上,所以,目前以反滲透為主的海水淡化技術在國內還沒有形成大規模應用的局面。

能耗是決定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生產成本的關鍵。然而,反滲透的能量消耗已比傳統蒸發法低若干倍(如上所述)。如果考慮將反滲透膜料液側排出的高濃縮液中的能量回收,如帶動水輪機、多級離心泵等,則可回收其中80-90%的能量,從而使反滲透脫鹽的能量消耗節省35%左右。雖然反滲透海水淡化的綜合成本估計為5--10元/m3淡水[4],但與專家目前估計的“南水北調”5-20元/m3的綜合成本相比較,反滲透海水淡化技術的優勢在經濟上初露端倪。況且,此處述及的反滲透海水淡化是與風能、產鹽綜合為一體的生態經濟或清潔生產技術。事實上,美國有資料認為,遠程調水超過40公里,成本將超過海水淡化[4]。

綜上所述,可以看到海水淡化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我們還應該看到,在海水淡化綜合成本逐漸下降的同時也應注意到海水淡化所需的動力消耗主要來源于化石燃料,如,煤,石油。換句話說,傳統海水淡化技術正在用一種不可再生的非清潔能源來換取另一種資源的使用。顯然,現在的工業化經濟模式已不能維持經濟的進步。當我們目光短淺的為保持現行經濟模式而努力的時候,我們正在耗盡地球的有限資源,同時也污染著生存的環境。可以說,目前經濟繁榮的同時也暗示著現行經濟發展模式的長遠前景是生態赤字[5]。因此,伴隨著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問題解決,反滲透海水淡化不失為解決我國沿海與海島區域水資源匱乏的一項行之有效的技術措施。

4風能——潛在的清潔能源

上述分析得知,未來我們將需要海水淡化,我們更需要為海水淡化提供清潔能源。那么,在沿海與海島區域蘊藏著巨大的風能便是一種潛在的清潔能源。

4.1世界風力發電的現狀

現代風能工業于20世紀80年代初在加利福尼亞誕生。到了90年代對環境保護的要求日益嚴格,特別是要兌現減少排放CO2等溫室氣體的承諾,風電的發展進一步受到鼓勵。1999年10月5日,歐洲風能協會的一項國際能源研究報告指出,到2020年,風能可提供世界電力需求的10%,并為此創造170萬個就業機會,同時在全球范圍減少100多億噸CO2廢氣排放[5]。風電技術經過20年的開發日臻成熟,商業化風電價格已經下降了80%,風電成本已從20美分/kW×h持續下降到3美分/kW×h[6]。

全球風電發展在近十年有極快速的進展,每年以近40%的速度增長。根據歐洲風能協會的統計,2002年全球新增風電裝機容量為686.8萬kW,從而使世界累計風電裝機容量超過3100萬kW[7]。其中以德國與丹麥最為突出。丹麥是開發風電最早的國家且在風電機組技術和生產方面仍處于領先地位;德國風電裝機總量8753 Mw[8],居世界第一。歐盟風電發展規劃目標是2010年要達到40 Gw,2020年達到100 Gw,屆時風電的比例將超過10%[6]。亞洲的風電到2002年初,裝機總容量已達到2220 Mw,占世界風電裝機總容量的9.1%。

4.2我國風力資源

圖2 日本新近研發的垂直軸風車

我國幅員遼闊,風能資源較為豐富。根據全國氣象臺部分風能資料的統計和計算,中國風能分區及占全國面積的百分比見表1[6]。

據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估算,全國風功率密度為100 W/m2,風能資源總儲量約3226 Gw,可開發和利用的陸地上風能儲量有253 Gw (依據陸地上離地10 m高度資料計算);每年風速在3 m/s以上的時間近4000 h左右,一些地區年平均風速可達7 m/s以上,具有很大的開發利用價值[6]。

據最新科技報道[9],日本已開發出垂直軸風車,(見圖2)。該風車最大特點是可以利用各個方向的風,在風速達到3 m/s時即可發電。這樣一來,風速需達≥6 m/s時才適合經濟發電的傳統認識便受到挑戰。換句話說,這種新型風力發電機的問世會使得我國可利用的風力發電資源至少增加1倍。該風電機組由于采用靜音設計,所以也適合于住宅密集區。可見,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類利用風能的能力將不斷加強。

表1 中國風能分區及占全國面積的百分比

4.3我國風電發遠景規劃

我國并網型風力發電機組逐漸發展起來,到2001年底裝機容量為399.9 Mw。 “十五”期間,風力發電發展重點是:一是新建設100 Mw風電場約3~5座(包括海上風電場),并取得規模效益;二是鼓勵有風能資源但還未建設一座風電場地區的電力企業或非電力企業開發風電項目[10]。預計21世紀將是我國風能大發展時期,風力發電總裝機目標:2005年達到全國電力工業總裝機容量的0.5%,即1500 Mw左右。2010年爭取達到3000 Mw。有些部門預測以2000 Mw為目標值,按現在1.05萬元/kW的設備價值計算,風力發電新的設備產值將是210億人民幣[11]。

4.4有關風電的政策扶持

我國政府近年來對風力發電事業,提供的一系列優惠政策,為中國的風力發電發展提供著的新動力。如國家計委于1996年提出“乘風計劃”。支持風電立項,協調各方關系,并積極著手制訂風電發展優惠政策,力圖解決風電并網、風電電價、設備進口關稅和增值稅問題;國家計委和科技部于1999年1月以“計基礎[1999]44號”文發出《關于進一步支持可再生能源發展有關問題的通知》。文件規定對于銀行安排基本建設貸款的項目給予2%的財政貼息 [6];國家經貿委與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協調后,2002年經國務院批準,決定給予風力發電減半征收增值稅的優惠(即由17%降至8.5%)(2002年4月29日《北京日報》)。

4.5對于風電產業可持續發展的一些思索

一種新能源的出現能否打破原有的能源框架的束縛,這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該種能源的市場競爭能力,即生產成本。據統計,“我國目前風力發電的成本為0.42~0.72元/kW×h[11],在沒有優惠政策及補貼的前提下,尚無法與火力發電競爭。”但這里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我們在計算一種能源的綜合成本時主要運用的是經濟方法而忽略了它在生態方面的價值。如將風力發電和燃煤發電加以比較。風力發電的成本,反映了渦輪機的制造、安裝和維修以及向用戶的電力輸送。燃燒煤炭發電的成本,包括建造發電廠、開采煤炭、運輸煤炭到發電廠和向用戶輸送電力。這里沒有包括的成本是,燃燒煤炭所排放的CO2對氣候的破壞——無論是破壞性更大的風暴、冰蓋的融化、海平面的上升,或者是創紀錄的熱浪。這個成本計算也沒有酸雨對淡水湖和森林的破壞,或者由于空氣污染引起呼吸系統疾病的醫療費用。因此,燃煤發電廠的市場價格,大大低估了它們的成本。

另外我國能源分布狀況和能源使用狀況的特點是:能源和電力資源多分布在中西部,而能源消耗和使用多分布在東南沿海和中部,這樣就造成了大量的電力輸送和電力輸送設備的建設投資和運行,而東南沿海豐富的風力資源卻沒有很好的利用來進行風力發電。我國廣大的沿海地區儲有極其豐富的風能,其穩定性和風速遠高于陸地。在海洋環境中,風更穩定,更少紊流,也更少剪切力的風,因而可設計安裝較便宜而壽命更長的風力滑輪發電機組[12]。使用風力發電不但可以解決能源短缺的問題,既可以節省大量的輸送設備,又可以實現能源生產的本地產業化。

5曬鹽——傳統海鹽生產方式

食鹽是人的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質。目前制鹽的技術主要有鹽田法,蒸餾法、電滲析法或冷凍法制鹽,還有真空法制鹽。就其本質來說制鹽的關鍵就是要去除過多的水分,使其濃縮。海水制鹽在各種鹽業資源中是最具優勢的生產方式。首先,海鹽的原料是海水,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而井、礦、湖鹽資源都是有限資源。其次,中國沿海有廣闊的適合建立鹽場的灘涂,目前共有500多萬畝鹽田。由于鹽田法節約燃料、工藝簡單,加之我國有廣闊的海岸線,所以我國是海水曬鹽產量最多的國家,也是鹽田面積最大的國家,年產海鹽1500萬噸左右,約占全國原鹽產量的70%,占世界原鹽總量30%(目前海鹽的世界總年產量約5000萬噸)[13]。

海鹽生產為節約能源而通常靠日曬蒸發水分。這樣一來便導致用原海水曬鹽生產周期長、效率低下的缺陷。如果應用反滲透技術淡化海水,一方面能產生我們所需要的主產品——淡水,另一方面還會產生曬鹽所希望的海水濃縮液。以海水淡化后的淡水回收率為60~70%計算,其濃縮液如果被用于曬鹽便相當于已蒸發掉60~70%的水分,也就等于縮短海鹽生產約2/3的生產周期,或提高約70%的生產效率。這樣以來,也可極大地緩解海水曬鹽場用地的供需矛盾。事實上,膜法正是現代海鹽生產的一種高效方式,只不過所強調的主體有所不同而已。

除此之外,借助于反滲透海水淡化產生濃縮液的同時,還可以積極開展對海水中化學物質的提取。海水中化學物質提取是有無限前景的新興產業,溶解于海水的3.5%的礦物質是自然界給人類的巨大財富。不少發達國家已在這方面獲取了很大利益。我國對海水化學元素的提取,目前形成規模的有鉀、鎂、溴、氯、鈉、硫酸鹽等[14]。在某種程度上,也有助于海水淡化成本的進一步降低。

綜上所述我們提出的風能發電、海水淡化與淡化后濃縮液曬鹽這種三位一體的生態經濟或清潔生產技術構想應該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參考文獻

[1]許振良編著(2003),膜法水處理技術。化學工業出版社,環境科學與工程出版中心.北京

[2]T. Uemura and Y. Kondou (2003), Membrane technology progress in Japan. Water 21, August 2003,37-39, IWA.

[3]L. Stedman (2003), Cleaning: a must for membranes. Water 21, August 2003,25-26, IWA.

[4]戴廣華,淺談淡水危機的解決方法。工業水處理網絡版. iwt.ac.cn/pages/wangluoban/6.htm

[5]L. R. Brown (2002),Eco-Economy Building an Economy for the Earth. Earth Policy Institute.

[6]武健 孟慶和 董茜,清潔能源 綠色風電-國內外及華北地區風力發電基本情況調研報告nckm.com/fengb

[7]通用電氣公司 ge-china.com/pressroom/read.asp?newsid=534

[8]歐洲風能協會 ewea.org/src/europe.htm

[9]日經新聞網210.5.4.91/gate/big5/china.nikkeibp.co.jp/china/news/index.html

[10]曉冰. 我國確定“十五”風力發電目標.電工技術雜志.2001.3

[11]中國新能源網 newenergy.org.cn/product/windmil/liyou.htm

[12]丁翔高. 海上風力發電與環保.世界環境.2000.2

[13]TOM科普頻道 scitom.com.cn/museums/ocean/resource/res102_01.html

篇4

關鍵詞:生姜末;雞蛋清;靜脈炎

【中圖分類號】R714.24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2-3783(2012)06-0419-01

靜脈炎(phlebitis)屬于祖國醫學的“脈痹”、“胸痹”等范圍,中醫認為靜脈炎屬于藥物攻伐,血脈受傷,瘀阻脈道,褻毒內蘊傷及肌膚所致[1],“不通則痛”,氣血運行不暢,津液輸布受阻導致脹痛,瘀血內蘊,蘊久化熱,則局部發熱;脈絡損傷,血溢肌膚或血熱內蘊則局部發紅[2]。其病機在于血瘀氣滯,由于濕熱蘊結,淤血留滯脈絡致“脈中血流不暢,則血脈凝結而痛”。

靜脈炎是靜脈輸液治療中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其表現為局部紅、腫、熱、痛,沿靜脈走向呈條索狀硬結[3]。靜脈炎給患者帶來較大痛苦,靜脈損害使得后續靜脈治療難以進行[4]。近年來,喜遼妥,硫酸鎂,馬鈴薯、蘆薈等一些價格便宜,經濟實用的藥物經常被用做外敷的材料[5],但效果都不太理想。為了減輕患者的痛苦;為了提高患者住院期間的護理質量;為了使整個治療過程順利進行;為了使患者更好的配合療程,本研究想通過一個簡便、經濟、實惠、有效、可行的方法,來改善患者的痛苦。

1 研究對象

選擇2011年1月至2012年2月間在上海公共衛生中心中醫科住院患者50名,其穿刺部位均為前臂較粗較好的靜脈。將他們隨機分成兩組,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兩組性別、平均年齡及靜脈情況均有可比性。

2 研究方法

將生姜(25g)切成末與雞蛋清(15ml)分別放置在兩個藥碗內(用時配制)。在進行靜脈輸液時要求嚴格執行無菌操作的原則,盡量選擇彈性好、直,血管內徑較粗的血管[6],一次穿刺成功,避免反復穿刺[7]。穿刺成功后,取適量生姜末與雞蛋清混合,用無菌棉棒攪拌均勻。

觀察組:在穿刺成功后開始滴注華蟾素時將事先準備好的生姜末加雞蛋清沿靜脈走向敷于穿刺點上方的皮膚上,離進針部位約5cm,大小為10*5cm,姜末的厚度約為0.5 ~ 1cm,然后用保鮮膜包好,至華蟾素液體全部滴完、拔針后2小時方可停止外敷。

對照組:滴注華蟾素時不采取任何預防靜脈炎的措施。

療效評價標準:有效:用藥7d后局部皮膚無紅、腫脹、疼痛、沿靜脈走向無條索狀紅線;無效:治療7d后皮膚局部出現紅腫、疼痛、沿靜脈走向有條索狀線[8]。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P

3 結果

患者預防靜脈炎有效率的比較,見表1。

兩組使用華蟾素治療的患者共50例,觀察組和對照組各25例,分別采用兩種不同的預防靜脈炎的護理方法后,觀察組有15例未發生靜脈炎,預防靜脈炎發生的有效率為60%;對照組只有7例未發生靜脈炎,預防的有效率則為28%。由此可見,用生姜末加雞蛋清的混合物來預防華蟾素致靜脈炎的發生療效明顯高于未采取任何措施的患者,兩組間比較的差異有顯著性(P

4 討論

在臨床上運用華蟾素治療較多見,靜脈輸液是臨床常用的給藥途徑之一[9],但華蟾素在采用靜脈給藥時,可致靜脈管壁痙攣收縮,管腔變窄,血流減漫,從而易引起靜脈炎。本研究,就是要通過具有清熱、消炎、消腫、散瘀、止痛、活血化瘀等功效的中草藥,來更好的預防華蟾素靜脈給藥引起的靜脈炎,保證治療按計劃順利進行,減輕患者痛苦。

生姜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10]。味辛、性溫[11],歸于肺、脾二經,逐風濕痹,腸辟下痢[12],有行血化瘀之功能,疏通經絡,調和氣血,扶正祛邪,平衡陰陽[13],利于消腫。生姜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姜酚,姜酚抗氧化、抗凝血、調節血管舒縮功能的作用能改善缺血組織代謝和缺氧狀況[14],且又有鎮靜、鎮痛作用[15];蛋清又名雞子白[16],性甘、微寒,促進損傷組織細胞的修復,從而使局部紅、腫、痛癥狀消失,促進局部炎癥的吸收[17]。現代藥理學研究證明:生姜和雞蛋清具有消炎止痛、擴張血管、清熱解毒、舒經活血等作用,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加速炎性滲出液的吸收,改善毛細血管通透性,提高細胞的新陳代謝速度。

觀察組患者在華蟾素治療過程中用生姜末與雞蛋清的混合物外敷,減輕了華蟾素對局部組織的刺激。生姜中的揮發成分可使血管擴張、血運旺盛、改善體表的血液循環,雞蛋清的收斂生肌、消炎止痛的作用,也為預防靜脈炎的發生起到了很好的療效。兩者聯合使用,可以軟化血管、修復損傷、消炎止痛、延長血管的使用壽命、減輕病人的痛苦。相較與觀察組,對照組未采用任何措施預防靜脈炎,研究結果表明,其發生靜脈炎的可能要高于觀察組。

現代護理講求的是整體護理,良好的護理操作技術雖然可以避免患者承受很大的痛苦,但是僅僅如此是不夠的。對于患者來說,不僅要擔心治療的療效、病情的愈后,往往還需要考慮經濟等各方面因素。如果在治療過程中發生靜脈炎,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增加了護理人員靜脈穿刺的難度[18],更延長了患者住院時間,增加住院費用。生姜與雞蛋清屬于藥食兩用品,其毒副作用都很小,在價格上經濟實惠,在取材上方便易取,既不受環境限制,也沒有季節性的限制,一年四季皆可獲得。生姜末加雞蛋清預防華蟾素致靜脈炎的護理在臨床研究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該項護理措施操作方便、簡單易行,在護理人員的指導下,患者可以獨立進行該項操作。該項措施療效迅速、操作簡便、取材方便、患者樂于接受,具有一定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參考文獻

[1] 趙雨晴,張春梅.預防長春瑞濱致靜脈炎的護理[J].天津護理,2011,19(6):355-356

[2] 任娟.中藥外敷對化療性靜脈炎的療效觀察及護理[J].中國醫學創新,2011,8(11):90-91

[3] 陳廣瓊,倪彩霞.中藥外敷治療靜脈的療效觀察與護理[J].內蒙古中醫藥,2011,23(1):126-127

[4] 茅梅華.奧沙利鉑所致靜脈炎的護理措施和療效觀察[J].醫學信息,2011,24(10):279

[5] 蔡宇莉.藥物外敷防治化療性靜脈炎的護理進展[J].中國健康月刊,2011,30(5):207-208

[6] 鄔琴.化療藥物所致靜脈炎的預防和護理[J].中外醫學研究,2012,10(1):111-112

[7] 李靜,王荃,吳利群.硫酸鎂外敷防治化療性靜脈炎的時機探討[J].護士進修雜志,2011,26(17):1627

[8] 蔣玲琳.馬鈴薯外敷預防尼莫地平所致靜脈炎的療效觀察[J].現代臨床護理,2010,9(4):35-36

[9] 廖拾零,黃麗燕,劉艷.生馬鈴薯片外敷治療常見護理治療并發癥的觀察[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1,32(5):813-814

[10] 楚敏,張志東,王瑋,等.生姜內生菌多樣性及微生物拮抗作用的初步研究[J].新疆農業科學,2011,48(11):2061-2066

[11] 于潔,云彩虹,高志娟,等.生姜提取物的抑菌性能研究[J].天然產物研究與開發,2009,21:459-461

[12] 呂慶昌.生姜與大棗的治療與保健作用[J].中國當代醫藥,2011,18(27):99-100

[13] 陸海燕,楊玚,孟志強等.姜末穴位外敷預防含鉑化療藥物介入治療肝癌及轉移性肝癌后惡心嘔吐的研究[J].介入放射學雜志,2010,19(8):664-668

[14] 楊喜平,田正芬.野煙生姜與蔥白聯合外敷治療產后乳汁淤積[J].護理學雜志,2010,25(8):47~48

[15] Sirirat A,Sawinee R,Budsaba W.Effectiveness of ginger for prevention of nausea and vomiting after gynecological laparoscopy[J].J Med Assoc Thai,2006,89:2003

[16] 王葉娟.蒲公英調蛋清外敷治療流行性腮腺炎168例的療效觀察[J].中國農村醫學雜志,2011,9(2):18-19

篇5

關鍵詞: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單位 預算管理 資產管理

一、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和資產管理的關系

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和資產管理是相互聯系相互統一的,兩者互為基礎和前提。一方面,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單位資產的形成需要以財政預算作為渠道,同時單位日常價值補償和資產運轉又需要通過預算安排來達到。另一方面,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單位資產存量以及資產管理分類等是對單位預算進行核定的基礎,也就是說,單位資產管理的水平高低對預算分配的有效性和實用性有著直接的影響。從單位收支方面來講,單位資產管理關系著單位的財政支出。單位財政支出一般包括資本性支出和日常性支出,資本性支出部分形成單位的資產。資產在單位實際運營過程中資產會產生一定的收益,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單位的主要收益有避孕節育手術、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孕情環情監測等,所有的這些收入都依托著單位的資產,構成了財政收入重要的組成部分。所以說計劃生育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和資產管理時相互聯系不能分割的。

二、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和資產管理相結合中存在的問題

1、單位存在輕資產、重資金的觀念。有些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單位缺乏一定的科學配置規范,對單位預算安排缺少一定的約束性,并且具有隨意性,導致預算單位和財政部門的信息不對應,這就給預算公平和科學造成了困難,促使單位管理不協調。

2、單位機制和制度不夠健全。對單位資產的配置管理不夠,沒有建立規范化、標準化的管理體系。一些地方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單位預算不健全,導致單位預算的審核不全面,不能合理運轉,不利于預算管理和資產管理相結合。

3、單位基礎資產管理不扎實。為了加強人口和計劃生育服務機構的裝備建設,各級財政部門為人口和計劃生育部門配備了流動服務車,醫療器械和宣傳裝備等,改善了基層計劃生育部門的工作條件。但是有些計生服務機構存在對這些設備私自挪用、租借他人、調出轉移、贈送、出賣、改裝或改變用途等現象。在記賬方面不健全,只是對固定資產進行部分記賬或者是不記賬,資產管理部門和財務管理部門沒有進行財務賬和資產賬的核對,導致賬賬不符、賬實不符,使單位預算管理和資產管理結合不力。

4、對資產收益管理較薄弱。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單位資產收益主要是依托著國有資產產生的,是單位財政預算的一部分。但是因為單位監管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等導致單位資產處置不合理,對資產出借、低價出租、違反規則轉讓等現象不斷發生。還有一些單位對資產的處置收入和出借的收入不進行財政管理記錄,就造成資產流失,形成個人“小金庫”,不利于單位財政預算和資產管理相結合。

三、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和資產管理相結合的建議

1、建立健全單位資產配置體系,為預算管理和資產管理相結合提供依據。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單位應當按照科事業發展需要的原則合理配置資產,要編制合理的資產配置標準,合理規范單位資產管理,這是單位財務部門核算經費申編經費的重要條件,同時也是單位申報資產需求的基礎。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單位要根據單位資產存量狀況、人員編制和有關資產配置標準,編制資產購置計劃,達到優化配置、有效控制規模、提高使用效率,保障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健康發展。

2、實施規范化控制,注重預算管理。第一,要對單位預算進行精細化編制。對單位預算進行規范化編制是對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單位預算管理及資產管理相結合管理的基礎性環節。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單位要根據事業發展需要與財力可能測算編制支出預算,要認真分析資產信息,通過標準的資產配置明確單位需求數量和內容。同時還要合理編制預算項目,對單位資產的去向以及來源進行明確。通過對資產綜合和分項的預算解決單位資產管理模糊的問題。第二,對單位的預算要嚴格執行。通過對資產合理的配置和轉移,促進單位預算目標的實現,這是對單位預算管理和資產管理相結合的關鍵。

3、對資產日常運行進行程序化管理。對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單位資產進行程序化管理是保證單位預算管理和資產管理相結合的重要步驟。在資產配置方面,要嚴格根據程序審核報批,在年初進行資產計劃的配置,并合理納入預算部門。對于那些因為特殊情況需要調配的資產,要填寫審批表,根據審批表進行調配,并且要嚴格把控資金,標注資金來源。然后通過單位資產查詢系統查詢資產存量,標準填寫資產配置的意見交領導進行簽字,之后再進行辦理。對于國有資產的殘值收入和處置收入,都是政府非稅收入,要全額交給上級財政國庫,進行預算管理。

4、對單位實施績效評估考核制度。對單位實施績效評估是對工作成績進行評價的重要指標,也是對責任進行落實的依據。對指標的設計要有高效性、安全性、完整性,并且評價的方法要準確、客觀、科學。要求人口和計生服務事業單位合理利用現有的資產向社會公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使服務更加務實、高效。

四、結束語

對人口和計劃生育事業單位進行預算管理和資產管理相結合,不僅有利于資產配置的效率與公平,也可以把單位的行政成本降低,是建立節約型單位的重要方法。實行兩者相結合,按照規范標準配置資產并進行進行相關運營費用的安排,不僅能適應單位發展的需要,也可以提高單位資金使用效率。所以要實施改進單位管理促進預算管理和資產管理的結合。

參考文獻:

[1]趙桂云.淺談預算管理與資產管理相結合的必然性[J].現代管理,2007年

篇6

關鍵詞:單形重心設計;大棚番茄;尿素混配;優化方案

中圖分類號:O242.1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3-6997(2012)23-0046-03

近年來,由于混料試驗在生產實際中有非常廣泛的應用,而日益受到人們的重視。混料試驗,有別于其他類型的試驗,在分量混料系統中,響應是各分量比例,是研究各因子在混料中的比例,而不涉及混料的總量[1],是試驗中各因子的取值按所占百分比計,且其總和等于1(100 %)[2]。每個分量的貢獻都要表示成混料或合成的比例,每個分量的比例必須是非負的,而且它們的總和必須是1,這就決定了混料設計是一種受特殊束的回歸設計問題。用Y表示試驗指標,X1、X2、……、Xn表示混料系統中n種成分各占的百分約比,混料設計就是要在混料條件Xi≥0(i=1,2,……,n),X1+X2+……+Xn=1,或者除混料條件之外再加上其他條件的約束下,合理地安排試驗,得出關于Y的回歸方程,使得分析容易、準確,便于計算和推測最佳混料比。

混料試驗就關于混料試驗的設計方法,自1958年Scheffe[3]提出了單形格子與單形重心設計后,發展至今天,已有多種設計方法[4]。這些方法主要應用于冶金、化工等領域[5]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農業領域遇到的不少問題也可用混料設計方法處理。近幾年來,該方法在農業應用開展了一些研究工作,如國內外一些學者都利用單形格子設計研究了作物不同生長期肥料的分配問題[6,7];Schrevens等[8]探討了應用混料設計研究水培營養配方的效果;周劍忠采用混料設計研究了發酵劑中5種菌種的不同組合對發酵奶風味成分的影響[8];綠豆優化施肥對產量的影響研究,探討氮、磷、鉀肥和鉬、鋅、硼微肥的高產施用量[9,10]。國內研究局限在三因子的混配試驗,做了產量尋優探討,涉及四因子研究較少,本研究通過將產量模型轉化為效益模型,進一步探討最佳方案;在控釋肥料方面的混料試驗只在土壤模擬試驗條件下研究控釋肥料的釋放特性[2],對控釋尿素混料設計在作物上的田間試驗目前未見報道。在番茄生產中,施肥的單一性和盲目性導致養分比例嚴重失調從而影響了番茄的產量和品質,致使生產成本加大、經濟效益降低,特別是控釋尿素如何合理施用才能提高番茄的產量和品質,針對這一突出問題,本研究于2004~2005年進行了番茄配方施肥田間試驗,以探索番茄不同控釋尿素與普通尿素的最佳配比,為番茄的優質、高產、高效施肥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土壤與基礎肥力

試驗在黃土高原腹地的慶陽市西峰區董志鄉進行。供試土壤為地帶性黑壚土,試驗地基礎肥力為:有機質18.36 g/kg,全氮0.847 mg/kg,堿解氮52.80 mg/kg,速效磷8.30 mg/kg,速效鉀201.80 mg/kg,pH值8.4。

1.2 供試肥料

包膜控釋尿素由北京斯格利復合肥制造有限公司生產,北京農林科學院植物營養研究所提供;控釋尿素U 90(控釋期90 d),控釋尿素U 60(控釋期60 d),控釋尿素U 30(控釋期30 d)含氮量≥42 %;尿素(N≥46 %);過磷酸鈣(P2O5≥12 %);硫酸鉀(K2O≥33 %)。

1.3 供試番茄品種

寶冠3號

1.4 試驗方案設計

該試驗采用不同氮肥配比{4,3}單形重心設計,即將4頂點的正規單純形用進行3等分,獲得4因素3階格子點集{4,3}。所得到的各點就是4因素3階混料回歸的試驗點。

首先將各因素編碼,編碼后變量用x1,x2,x3,x4表示,二者對應關系為xi=■Zi(i=1,2,3,4)對于{4,3}單純形格子設計,試驗點個數為15個,各點按1/4的整數倍取值,各點(xi)取值為0,1/4,2/4,3/4,1。試驗計劃見表1。方案設置U,U 30,U 60,U 90,U-U 30,U-U 60,U-U 90,U 30-U 60,U 30-U 90,U 60-U 90,U-U 30-U 60,U-U 30-U 90,U-U 60-U 90,U 30-U 60-U 90,U-U 30-U 60-U 90,CK共16個處理,CK不施肥。

采用隨機區組排列,3次重復;以磷鉀為肥底,純N用量300 kg/hm2,P2O5 225 kg/hm2,K2O 225 kg/hm2,有機肥75 t/hm2。混料中各種形態尿素按相同比例N素配合。控釋尿素在定植前一次施入,尿素1/2做基肥,1/2做追肥在需肥關鍵期施入;磷鉀肥做基肥一次施入。于4月16日扦插,定植密度45 000株/hm2,分期采收,分期計產,以總產量進行統計分析,定期觀察記載,其他管理同于大田。

2 結果分析

2.1 產量模擬數學模型的建立

將表2試驗產量結果代入(Ⅰ)bi=yi,(Ⅱ)bij=4yij-2

(yi+yj),(Ⅲ)bijk=27yijk+3(yi+yj+yk)-12(yij+yik+yjk)

配置得編碼值回歸方程為:

Y=74.1 x1+83.3 x2+86.5 x3+95.2 x4+5.0 x1x2+76.92 x2x3+16.8 x1x4+17. x1x3+35.72 x2x4+19.12 x3x4-298.2 x1x2x3-157.5 x1x2x4+275.1 x1x3x4-592.8 x2x3x4

回歸方程F1=15.23>F0.05=1.99,差異達到顯出水平。F2=0.12

測定說明:近地莖粗、株高為最后一次采果時測定10株均值;平均單果重為五次采收期分別測定10個果實重,共50個單果重均值;每株果數為10株均值。

2.2 混施不同氮素肥料高產配方

根據模型,采用頻數分析法[7],將因子按一定間隔變化,將滿足∑xi=1的模型組合模擬出來,并按高產量要求,對高于某產量的配合方案進行頻數分析,大于90kg/hm2組合30個,因子出現頻次較高的范圍為:x1=0.5~0.6,x2=0.1~0.2,x3=0.1~0.2,x4=0.1~0.3。其中當x1=0.6,x2=0.1,x3=0.2,x4=0.1,即每公頃純氮實際用量為:x1(U)=180 kg,x2(U 30)=30 kg,x3(U 60)=60 kg,x4(U 90)=30 kg的四種肥料配合方案,預測產量最高,可達103.07 t/hm2。

2.3 混施最佳效益尋優

根據產量數學模型,利用Ci=Pybi-Pi,Cij=Pybij可以建立收益模型[9]。式中Py=產品單價=0.3萬元/t;Pi為各種尿素的單價,其中P1=0.78萬元/t,P2=1.40萬元/t,P3=1.50萬元/t,P4=1.63萬元/t。

CM=25.2 x1+45.2 x2+51.6 x3+60.4 x4+1.8 x1x2+

27.9 x2x3+5.9 x1x4+6.1x1x3+12.5 x2x4+6.7 x3x4-

104.4 x1x2x3-55.2 x1x2x4+96.3 x1x3x4-207.5 x2x3x4

根據模型,采用頻數分析法[7],將因子按一定間隔變化,將滿足∑xi=1的模型組合模擬出來,并按高產量要求,對高于某產量的配合方案進行頻數分析,大于50萬元/hm2組合10個,因子出現頻次較高的范圍為:x1=0.1,出現幾率為90 %;x2=0.1~0.2,出現幾率為95 %;x3=0.2~0.3,出現機率為85 %;x4=0.5~0.7,出現幾率為56.5 %。其中當x1=0.1,x2=0.1,x3=0.1,x4=0.7,即每公頃純氮實際用量為:x1(U)=30 kg,x2(U 30)=30 kg,x3(U 60)=30 kg,x4(U 90)=210 kg的四種肥料配合,預測收益最高,可達54.78萬元/hm2。

3 討論

3.1 單純形格子設計法采用單純形格子點安排試驗,這種設計具有以下特點

每個設計所要做的試驗次數恰好等于響應函數中系數的個數,即單純形格子設計是飽和設計;代表試驗的點對稱地排列在單純形上,每個點的p個坐標代表p個因素的成分值,它們之和等于1;試驗點的成分與數學模型的階數U有關,我們約定每一成分取值為1/U的倍數。所以可以減少試驗小區數,降低混配研究工作量,特別是因子數越多越突出。

3.2 控釋尿素具有延緩氮素釋放的功能,減少氮素養分損失,減輕對環境的污染,可提高氮素的當季利用率

混合類型除U-U 30-U 60低于U、U 30-U 60-U 90、U-U 30利用率和U接近外,其他均比尿素高。其中,UU 30-U 60、U-U 60-U 90、U 30-U 90、U 60-U 90等也高于單質控釋肥。為了提高養分利用率,應合理混合施用不同釋放特性尿素。

利用單形重心設計可以減少試驗處理,本研究通過數學模擬,大棚番茄施用不同控釋特性尿素,最高產量混配方案為:x1(U)=180 kg,x2(U 30)=30 kg,x3(U 60)=60 kg,x4(U 90)=30 kg,預測最高產量可達103.07 t/hm2。

3.3 雖然普通尿素比控釋尿素便宜,但是施用控釋肥只有一次基肥,免去追肥或追肥次數,和尿素相比可以減少用工量,加之增產作用,經濟效益比較明顯

對最優混配方案采用產量模型結果建立效益模型,該方法在單形重心設計研究中未見應用。最高收益54.78萬元/hm2優化方案:每公頃純氮實際用量為:x1(U)=30 kg,x2(U 30)=30 kg,x3(U 60)=30 kg,x4(U 90)=210 kg。

對于混配模型轉化為經濟效益模型在回歸方程中應用較多,但是對于單純性設計分析中的應用,有待在生產中進一步檢驗。

參考文獻:

[1]張國禎,孫秉寅,黃占斌,等.混料設計在花椒培肥試驗研究中的應用[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3,(6):135-138.

[2]王小利,周建斌,鄭險峰,等.控釋氮肥養分控釋效果及合理施用研究[J].植物營養與肥料研究,2003,(4):390-395.

[3]ScheffeH.Experiment swith mixtures[J].JRoyStatSocB,1958,(20):344-360.

[4]白厚義,肖俊璋主編.試驗研究及統計分析[M].西安:世界圖書出版公司,1998.

[5]劉春光,周建斌,董竹君.混料設計在肥料配比研究中的應用[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2001,29(1):59-62.

[6]UuUaGG.Useofsimplex-latticeUesigntecheterniquestoUmineop

timumUistributionoffertilizersbetweentimesoftheirapplication

[J].FertilizerResearch,1992,(31):193-207.

[7]李隆.肥料試驗中應用的單形格子設計及其統計分析[J].土壤通報,1992,23(6):275-276.

[8]周劍忠,黃開紅等.混料設計在藏靈菇奶純培養發酵劑配方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農業科學,2008,(03):45-47.

[9]范富,張慶國等.旱作綠豆優化施肥對產量及生物性狀的影響[J].中國農學通報,2003,19(05):24-28.

篇7

【關鍵詞】精益造船 準時生產(JIT) 拉動式生產 推動式生產

隨著經濟全球化,我國造船業也隨之迅速發展,造船能力和水平不斷提高,現在的造船產量已躍居世界第三位,僅位居韓國、日本之后。為了適應這種競爭形勢,除了在技術方面上要提高以外,還必須在生產計劃方面有所改進,因此,我們研究了推拉結合式生產計劃。拉動式生產是一個很有效的生產方式,它在我國許多企業得到了的應用,使企業降低了成本,提高了經濟效益。在造船業,國外的Jeffery和Philip等人發表了精益造船的有關論文,論述了推動式生產計劃和拉動式生產計劃等理論。然而,推拉結合式生產計劃在我國造船業還沒有得到采用。基于這種情況,本文提出了推拉結合式生產計劃在我國造船業的應用研究,使其能在造船業得到推廣,并最終實現拉動式生產。

1 改革造船業推動式生產計劃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造船業一直是采用推動式計劃體系,其特點是由管理部門制定生產計劃,然后層層下達,由下面制定具體的實施計劃。這種生產模式,容易發生生產過剩,也難免發生停工待料現象,庫存積壓,形成浪費,以致成本增高。要改變造船業這種情況,有必要采用拉動式計劃管理模式,當然,根據我國造船業的現狀,就必須先采用推拉結合式生產計劃。

2 拉動式計劃體系特點

拉動式計劃體系特點是計劃部門只制定主生產計劃(最終產品計劃),其它工序由后道工序向前道工序提出訂貨計劃,前道工序嚴格按后道工序的交貨要求,不提前,也不拖后地安排生產。用于這種上下連接生產的管理方法就是看板管理。

3 造船中推拉結合式生產計劃應用舉例研究

精益造船JIT的單船生產計劃就是按照交船期和總體生產安排的要求,制定分段搭載計劃和分段制造計劃。然后從分段搭載計劃和分段制造計劃出發,按平面分段和曲面分段、涂裝和預舾裝、板材和型材、管子加工等等,按照拉動原理從后向前一級一級地由作業者(系或者工段)制定各自的作業計劃、物料計劃和勞動力計劃。然后由生產主管部門進行綜合平衡,做到作業計劃和物料計劃的統一,作業計劃與勞動力計劃的統一,最后匯總成全公司的年度、季度和月度生產計劃。

推拉結合式生產計劃就是各個船廠可以根據自己的特點,把某種中間產品看作最后一道工序(以后稱之為“主中間產品”),船廠生產計劃部門對主中間產品作計劃,對主中間產品的前一道工序發送“看板”,然后前道工序根據“看板”和后工序的訂單自己制定生產計劃、進行生產或提品(在制品),利用“看板”對生產進行拉動式控制。而主中間產品到交船之間的計劃采用推動式控制,不同船廠其主中間產品的選擇也不同,這要根據船廠各部門、車間的計劃能力,中間產品可以是大小節點、分段、托盤等,見圖1。

這樣,船臺大合攏計劃就成為JIT生產計劃的主生產計劃。下面就以某一具體船廠為背景,闡述制定主生產計劃過程,即船臺使用計劃。

3.1船臺使用計劃(主生產計劃)

該船廠有8個船臺,東區4個,西區4個,還有橫移區分為4段(橫移區在東西船臺中間,主要作用是把各船臺合攏結束的船下水所用,3號、4號橫移區除了下水用以外,還可以做合攏場地用)。船臺使用計劃(即主生產計劃)主要包括船臺使用三年滾動計劃,和各單船船臺合攏計劃。

3.1.1船臺使用的三年滾動計劃

船臺使用的三年滾動計劃是由生產計劃部門和生產部門結合歷史數據共同制定的,即推進式計劃管理。該船廠船臺使用三年滾動計劃中1100TEU-28集裝箱船開工時間06.11.30;完工時間07.04.19。

3.1.2單船船臺吊裝計劃

單船吊裝計劃是由生產計劃部門制定的(屬于推進式計劃管理范疇),本文就以1100TEU-28集裝箱船的船臺吊裝計劃為例。

(1)1100TEU-28的分段劃分

要了解單船船臺吊裝計劃,首先必須熟悉單船是如何進行分段的。下面就以南京金陵船廠1100TEU-28的分段劃分為例如圖2:

根據計劃,1100TEU-28是在東區船臺2進行合攏,這也是由生產計劃部門制定的計劃,如表1。

在表1中,吊裝日期是指分段吊上船臺的時間,完工日期是指兩個分段合攏完工的時間,如HB05和HB04合攏需要10天時間,即從06.12.01到06.12.10,分段建造時間含義是該分段在合攏工序之前建造所用時間,例如,HB05在分段建造工序需要建造30天,HT11需要建造50天。

3.2船臺中日程計劃制定

這里所說船臺中期計劃是指造船的主生產計劃,也就是季度計劃以及月度計劃。主生產計劃的制定步驟有以下三步:

(1)接受訂單

精益造船JIT中“接受訂單”的含義就是下水工序把

各船的下水時間以《計劃生產通知單》或《訂貨單》的形式通知船臺車間,船臺車間以及生產計劃部門根據各船的下水時間一起制定船臺使用計劃(主生產計劃)。例如,1100TEU-28下水時間是2007.4.24,那么1100TEU-28上船臺時間經過倒推應在2006.11.30,這是由船臺車間以及生產計劃部門商討決定的,即推動式計劃體系。

(2)主生產計劃的制定

船臺計劃是根據下水計劃制定的,這也是由生產計劃部門制定的。計劃部門根據各船的下水時間,制定船廠第N季度(針對分段等生產周期比較長的中間產品)以及第M月(針對某些物料、舾裝件或管子等生產周期較短的中間產品)船臺大合攏(即第二章所提到的最終產品)生產計劃。船臺車間參與主生產計劃制定的項目就是評價在未來2個季度或2個月里,生產能力是否富余,材料供應能否對應、人員是否富余或不足、能否完成計劃等,以調整船臺使用計劃。當然船臺使用計劃不能輕易改變,要根據實際情況,向生產計劃部門提出申請,生產計劃部門根據要求的合理性做出恰當合理的決定。

(3)主生產計劃的執行

其他相關部門在收到主生產計劃后,對N季度以及M月主生產計劃必須執行,大合攏以外的部門要著手做自己部門的生產指令。當向前道工序(即供應商)訂貨時,為了讓前道工序有準備時間,大合攏以外的生產車間及采購部門,需要制定出N季度以及M月各物料需求總量,并制定出前道工序首批交貨量及交貨期,提示前道工序后幾批的交貨量與交貨期。對前道工序首批交貨量及交貨期為正式訂單,而提示前道工序后幾批的交貨量與交貨期,不發行正式訂單,僅僅是一張表格來提示,待短期計劃真正需要時,提前數天發行正式訂單,例如某些舾裝件,至于分段,由于建造周期比較長(一般在1個月到2個月),所以要提前1個季度或2個月發行正式訂單,再根據看板,按取貨指令要求的時間送需要的量。

3.3造船中的拉動式生產計劃

要實現精益造船JIT生產必須要把原來命令式的生產計劃管理改變成各個作業單位自主式的生產計劃管理,將原來由“前道工序向后到工序提品”的推動式計劃管理,改變成為由“后道工序向前道工序提出物料訂貨清單”的拉動式計劃管理。就是說要多少,生產多少;什么時候要,什么時候生產出來。就是計劃倒排,分解到天,落實到人,由后道工序來拉動前道工序。

在本文的例子中,每個分段送往船臺的時間是由船臺合攏工序發送取貨看板到分段建造工序,提取分段進行合攏,例如,HB05必須在2006.11.30上船臺,船臺合攏工序就必須在11.29或在11.29之前送取貨看板到HB05分段建造工序(船二車間)領取HB05分段到“東區船臺的船臺2”,而HB05分段建造工序最遲建造時間應該在30天之前,即在2006.10.30。在發送取貨看板之前3個月船臺車間已經送訂貨單到分段建造車間(如船二車間),所以分段建造車間應該有時間完成訂單所要求的任務。分段建造車間可以根據表1中的分段建造時間來安排各分段的建造計劃,根據取貨看板的要求,運送分段到分段合攏場地,這就是所謂的拉動式計劃體系。

4 結論

通過研究認為,在造船業推行推拉結合式計劃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能夠優化造船業的生產管理,減少企業中的浪費現象,降低成本,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參考文獻:

[1]楊新昆.造船總體化體現高效率.國際船艇,2005,3:20-21.

[2]Jeffrey K..Liker, Thomas Lamb. What is Lean Ship Construction and Repair[J]. Journal of Ship Production. 2002, 18 (3):121.

[3]Philip C..Koenig, Hitoshi Narita, Koichi Baba. Lean Production in the Japanese Shipbuilding Industry?Journal of ship production. 2002, 18 (3): 167-174.

篇8

關鍵詞:生產管理;生產特點;一站式;數據共享;過程控制

中圖分類號:F273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0-8772(2013)09-0103-02

一、現行生產管理存在的問題

1 計劃下達過程中的問題

(1)計劃依據太多。計劃的主要依據是路線分工表,但是目前飛機改型特別多,且要滿足不同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因此,技術單、小票等滿天飛,而路線分工表不處理技術單,小票等設計臨時文件,要搞清楚一架飛機的裝機清單,必須綜合路線分工表、技術單、小票、拒收單等多份文件,而且出于這些文件經常表達的不規范,需要生產管理人員從這些工程信息中過濾出來生產計劃信息,這樣計劃完整性的保證必然難度很大,管理人員需付出的勞動太多。

(2)下達計劃的部門太多。公司運營部雖然是公司主管生產計劃的職能部門,但西飛的現實是將大修計劃委托飛機維修工程分公司下達;外場計劃由備件訂貨室下達;圖紙更改單引起的零星計劃由使用單位申請,雖然運營部要對其統一管理,但由于業務分工,職能劃分等原因,很難做到真正校對、協調,且環節多,反應速度慢。

2 生產調度過程中的問題

(1)缺件管理難以準確及時。生產系統的一項非常重要的日常工作就是抓缺件,保配套。多年來一直由裝配車間提缺件,生產系統各級管理人員層層落實,協調,其中零件上崗會是一個重要的保證手段,相關人員工作非常辛苦。有些零件雖然批次已交付,但由于更改、廢補、調交、串批等原因,可能造成實際缺件,在手工管理的條件下,這些信息不能及時綜合匯總,造成缺件管理難以準確及時。每個月計劃員都要查詢各種版本的缺件,調度員反復核對信息,做許多重復工作。

(2)生產信息流不暢通。目前判斷產品是否交付、關聯交易、工時結算等的最終依據那是產品移交單,物料配送廠移交單通常是一式5份,生產室計劃組1份、經管室2份、使用廠1份,西飛國際項目控制室1份。每份移交單都需各自上賬,一方面發生了大量的重復勞動,另一方面由于各個部門信息傳遞延誤遲緩,統計方法和內容不規范,匯集信息的時間不一致,造成數據經常互相矛盾。

二、物料配送廠有關產品、生產的特點

1,產品特點

(1)產品項目多。例如H6機每架飛機物科配送中心需生產近26 000項零件,新舟系列機每架飛機物料配送中心需生產近15000項零件,Y20機每架飛機物料配送中心需生產零件15000多項。物料配送中心承擔著西飛公司80%以上的材料配送及部分子板零件交付。

(2)簡單零件較多,加工難度大的零件較少。

2 生產特點

(1)零件項目多、周轉快,大多數零件所處的工位及加t狀態變化很快,因此管理難度較大。

(2)原材料、工裝、數據及設備等外部因素制約生產。

針對物料配送廠零件項目多、周轉快、管理難度大等現狀,以及現行管理中基層管理人員面對的諸多困難,特自主開發了網絡化計算機管理系統,設想的初衷是所有與生產有關聯的信息可一次性在同一系統操作與查詢,簡稱生產計劃“一站式”管理系統。

三、生產計劃“一站式”管理系統在物料配送廠的實施

1 可行性分析

生產室計劃組計劃員私用業余時間開發,成本低,且由于熟悉生產特點,程序更為實用,隨時可改進。

2 總體設計

客戶端部分由草案計劃管理、打印管理、生產計劃管理、交接單據管理、工時管理及工藝信息管理模塊組成。

(1)草案計劃管理模塊。該模塊包括生產計劃的逐項添加和批量導入功能,并且在導入的同時添加工藝信息的功能;自動生成批發放表的功能;導造出標準格式工段計劃的功能,將數據上傳至網絡數據庫的功能,草案計劃庫中采用了勾選下達的力式。

(2)打印管理模塊。該模塊包括將草案計劃表中項目的工作卡片預覽及打印的功能。

(3)生產計劃管理模塊。該模塊包括對網絡數據庫中信息的查詢及排序的功能,按條件將網絡數據庫中的信息導出標準格式的電子表格的功能,對網絡數據庫中的信息進行編輯修改的功能。

(4)交接單據管理模塊。該模塊包括對網絡數據庫中的項目錄入移交、調交的功能。

(5)工時管理模塊。將工時信息導入本地工時表中的功能,編輯本地工時表的功能。

(6)工藝信息管理模塊。將工藝信息導入本地工時表中的功能,編輯不地工藝信息表的功能。

網站部分由查詢功能、導出Excel表格功能、逐項編輯生產情況和詳細情況的功能、批量修改生產情況信息的功能。

3 使用效果

物料配送中心塵產計劃“一站式”管理系統2011年正式全面投入使用,至今已近一年,對生產計劃管理及零件生產過程控制起到了明顯的推進作用。

(1)計劃下達更為迅捷;(2)取消內部計劃對口會,節省人力,節約時間;(3)查詢信息方便,以往多人查詢一條信息,現在一人查詢多條信息,且直接可查到工位;(4)計劃格式統一,便于工段使用及內部工作調整;(5)相關的使用賬戶分配到了工藝組、優化組、工具組及倉儲室等相關單位,相關部門按有關人員所填信息按圖索驥,及時解決問題,對生產任務的完成起到了拉動作用;(6)可根據用戶需求(例如交付庫房不同,在移交單上做出標注,大大提高了零件交付速度;(7)移交單全部打印,并且可查詢;(8)可隨時快速導出剩余項,查詢更為方便。

4 物料配送廠生產計劃“一站式”管理系統應用對比分析

生產計劃“一站式”管理系統實施情況簡單對比如下:

篇9

[關鍵詞] 數據采集;動態調度;過程管理控制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03. 083

[中D分類號] TP31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3 - 0194(2017)03- 0148- 04

1 引 言

車間生產環境充滿了不確定性,加工工序繁多,需要在不同的工序間運轉,經常會遇到緊急插單。生產交付節點嚴格,生產流程關系復雜,往往因為部分區域發生故障,造成生產無法正常運行。在面對生產過程不可預測的外部變化和內部變動時如何合理的進行計劃調度,如何控制好產品的生產流程,使得各個生產環節達到均衡負荷,最大限度地縮短生產周期,按相關部門要求的交貨期完成生產任務,是本文研究目的所在。

2 MES 環境下作業車間計劃調度需求描述

制造執行系統(Manufacturing Execution System,MES)為車間調度提供了實時的信息環境。MES環境下的計劃、調度任務是對整個車間的制造過程進行優化,其基本計劃調度流程是在靜態調度的基礎上通過基于實時生產數據采集和對生產中不確定性因素(動態擾動)的分析,采取科學計劃和排產解決動態調度問題。

作為MES系統中的核心模塊,車間計劃調度過程設計必須滿足以下幾個要求:

(1)優化生產計劃,提高排產能力,解決生產計劃預期時間短,加工周期長等問題。

(2)實現與生產有關數據的實時采集。

(3)生產信息可動態掌控,利于指導實際生產。

(4)積累歷史數據,及時總結生產經驗,減少重復性勞動,避免造成資源浪費。

3 生產作業描述

3.1 車間生產信息流程

車間業務流程是以任務計劃為源頭,對生產任務進行優化分解、排產計劃,通過系統對任務執行情況進行監控;按工藝規程為路線,完成各工序的分發操作;以檢驗為關鍵點,采集在制產品的質量及加工信息。做到各個環節的信息共享,減少傳統的紙張傳遞過程,并及時追溯產品制造過程信息,將生產管理最大化的透明,實現車間任務及時完工、及時反饋,具體流程見圖1。

3.2 車間業務角色

車間的現場生產管理涉及的角色有很多,每個角色在生產流程中產生相關信息,同時也根據其他角色產生的信息進行業務判斷,具體說明見表1。

4 生產管理計劃方法

4.1 生產計劃

生產計劃是根據需求,考慮車間現有生產能力和資源供應條件,對未來一定時期內的生產作業活動和各項資源的使用作出統籌安排。它把生產計劃規定的任務一項一項地具體分配到每一生產單位及每個操作班組,規定他們在具體時間范圍內每一單元中的工作任務。

4.2 制定作業計劃的方法

編制車間生產作業計劃時,首先考慮的是保證產品的交付期。其次考慮單元加工任務的均衡,還要考慮車間內生產資源合理、充分、高效的利用,并據此把車間的任務分解成各單元作業計劃和資源需求計劃。以此為基礎,制定單元或班組作業計劃(簡稱單元計劃)。單元計劃屬于屬于工序級作業計劃,不僅要決定每個單元要完成的零件工序數量,而且還要決定零件進入各單元的先后順序、每個零件的加工路徑及所需的設備、刀具、量具、夾具等。制定該計劃,突出的問題是在編制零件交付期的前提下,如何更好的優化使用單元內資源。

對于優先級高的零部件生產計劃,建議采用正排的方法,即從當前時間開始往后排,如果排產的結果超過零部件的計劃完工時間,無法按時交貨的只能延遲交貨。

對于優先級低的零部件計劃,采用倒排的方法,從零部件的計劃完工時間開始往前排,如果排產的結果(第一道工序開工時間)早于當前時間,按照當前的能力,無法按時交貨,只能延遲交貨,否則計劃不可執行。

在編制多品種小批量生產作業計劃時,由于每一種產品的產量很小,重復生產的可能性很小,無周轉用在制品,在安排計劃時,主要考慮期限上的銜接、負荷與生產能力的均衡。

在確定生產周期時首先要根據生產流程,確定產品(或零件)在各個工藝階段上的生產周期;其次在此基礎上確定產品的生產周期。

制定產品生產周期需注意以下問題:

(1)先找出最初的零件加工,到部件組裝,最后到總裝的最長時間加工順序路線,它決定了產品生產周期的最大長度。

(2)其余零部件的工藝加工階段,是與關鍵路線上零部件加工平行進行,安排方法是從最后工序開始,逆向反推零件的加工順序,這樣安排,可使總停放時間最少。

(3)考慮各種設備的最大負荷限制,錯開某些零件的加工時間,使設備負荷盡量均衡。

(4)為了避免生產脫節,在前后銜接的工藝階段之間應留有必要的安全時間。

4.3 制定作業計劃的過程設計與應用

在MES系統中計劃人員依據以往的生產實踐經驗以及上級下達的生產計劃,對加工產品和工件工藝特征進行分析,然后靈活確定生產任務匹配的加工計劃需求(如選擇是否編制工藝及準備材料)。

加工計劃需求準備完畢后再將對應的生產任務分批,分批的主要原因是單元內加工資源的約束,如機床、刀具、夾具等。具體方法是在一個生產周期(一般為一周)里,考慮加工全部工件所需的批量數最少和全部機器的平均利用率最高兩方面,對工件加工任務進行類型與數量的分批。分批后應考慮的問題是在完成每批的生產任務中,應當優化利用系統內的各項資源。分批的主要目的在于均勻地、有效地利用單元內各項資源,如:某類零件的生產數量較多,即使全部機床都來加工,也不能一次性加工完成,此時零件就必須分批。而分批的主要依據是產品的批量及生產間隔期。

在任務分批后,針對每個批次進行作業計劃排產,結合生產實際情況和經驗,可相應調整工序順序或增加減少工序,最終形成一個可實際操作的計劃。

5 生產管理調度方法

5.1 生產調度

生產調度是生產計的執行者,對車間日常生產活動進行控制與調節。它需要根據車間實際生產能力和狀態,接收生產計劃下達的制造信息,包括零件類型、數量、交貨日期等;需要根據車間生產實際狀態和制造信息,為計劃資源作優化調度,制定具體加工計劃,進行生產作業排序;需要及時處理生產過程中出現的異常情況,對生產任務進行重調度。生產調度應和生產控制相符,即調度結果能確實符合車間實際的生產活動。

5.2 生產調度方法

生產調度方法是:①對于加工部件級別從高到低進行安排加工;②如果加工部件的加工級別相同,可以通過加工部件加工所需時間最短的先加工;③如果加工部件的加工級別和加工所需時間也相同的情況下可以根據加工設備零部件的緊缺程度進行安排,加工設備資源緊張的可以先進行加工。通過這種調度方式可以加快加工件的加工完成速度,保質保量的完成加工任務。

5.3 生產調度過程設計功能

生產調度是對生產計劃的補充和完善,它的主要功能是根據下達的各項生產任務計劃,對其所對應的工藝規程等相關信息進行車間資源與制造能力檢查,同時根據生產任務中的工件信息進行車間內的單元重組。由于車間內外部的不確定因素存在,使得生產調度必須在生產運行過程中隨時做出各種決策,可能會出現不合理的結果,或者不可能正常地執行,此時要求車間調度能及時調整原計劃方案,對車間作業計劃進行調整、修改,保證原計劃和新計劃之間合理地銜接,把對生產過程的影響降到最低。

在車間生產管理過程中,調度根據系統采集的相關生產信息,了解任務目前完成情況,結合生產實際要求,在生產過程中隨時掌握產品狀態信息,并進行相應計劃更改或調整,實現調度的動態管理。

6 生產現場過程管理控制的設計與應用

上級部門的生產指令計劃主要依靠生產任務通知單下達到車間,而車間的生產計劃信息在生產現場主要是以派工單的形式傳遞,在生產現場中產生的完工信息、質量信息、工序轉換等信息采集錄入系統的同時,也可體現在派工單上。科學有效的派工單設計應該滿足以下要求:

(1)經過相關人員交互操作,進行派工單的完形填空,最終才可以派工;

(2)一項任務可以多次或者重復派工;

(3)可以派工指定到班組;

(4)一張派工單可以有多個工序,每個工序有相應生產信息;

(5)可根據派工單快速定位查找相關信息。

而派工單的生成過程則設計如下:計調員通過車間生產管理系統接收上級部門下發的生產任務,根據任務通知單組織生產計劃,按相應的時間節點下發到工藝,工藝員再按照圖樣進行工藝編制,完成后提交給計調員,計調員按工藝規程中涉及的班組進行生產任務排產。定額員參照圖樣和工藝規程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各工序的工時定額。相關人員在各自的界面上交互操作,進行派工單的完形填空,最后打印派工單并隨著工藝規程及圖紙一起下發到生產現場,生產任務準備流程完成。

7 結 語

通過對作業車間生產計劃與調度過程設計與應用的研究,結合車間生產中實際情況,考慮了緊急插單、加工延時、機器停工等影響排產的擾動因素,利用MES環境實現對生產過程中動態擾動因素的有效處理,縮短了調度計劃作業的編制時間和實際生產過程中的非作業等待時間,有利于提高生產效率、降低能源與原材料消耗,取得顯著經濟效益。

主要參考文獻

篇10

1.1產品結構分析

從宏觀上該核產品結構可分為管、單元和臺三大部分,其中每部分又包含若干部件和相應的零部件。通過對產品的詳細分析,得出產品原材料種類,零部件的種類,焊縫數量,零部件及焊縫的編號和標識。為了方便對產品的管理和對零部件查詢,制定了產品結構樹,體現了零部件、原材料、設計圖號之間的邏輯對應關系,為產品質量信息的查詢功能的實現奠定一定的基礎,為質量信息的查詢提供可行的結構樹查詢方式。

1.2制造工序分析

對產品制造工藝和工序進行了充分解和分析,掌握的內容和分析情況如下。(1)產品涉及的制造工藝主要包括:機械加工、酸洗、干燥、組裝、焊接、尺寸檢驗。每個制造工藝又可細分為若干個詳細工藝分支。(2)產品制造主要工序包括:原材料復驗、零部件加工、組裝焊接和檢驗、焊縫理化檢驗等。(3)產品生產和制造具體業務工作以工序傳遞卡和工作任務單的形式驅動開展。每張工序傳遞卡包含若干個制造工序,任務傳遞單主要針對檢測任務。

1.3制造過程業務流程分析與規劃

對生產品產工作業務組成之間的內在關系進行了深入的分析,繪制出產品制造過程業務全局流程圖,展示了生產線的各個工作組成和內在關系,完整直觀地展現出了產品制造的總體業務。

2生產質量管理系統質量信息數據規劃

對制造過程質量數據信息進行了分類整理,通過對質量信息的整理和系統所要實現功能的分析和業務數據模型建立,為軟件的詳細設計和編程的快速實現和調試奠定了基礎。

2.1制造過程質量信息收集與整理制造過程質量信息是產品生產過程中質量監控的載體,是質量跟蹤與管理系統的數據處理對象。根據產品工藝和工序流程,對產品制造過程的記錄和報告進行收集、整理和分類,對每類記錄報告的數量進行了統計,對同類報告進行了統一管理。

2.2業務流程數據規劃業務流程數據規劃是對制造業務過程的質量信息單據和數據進行總體規劃和邏輯設計,為軟件編制過程的數據邏輯關系和數據流設計的提供輸入。結合產品業務信息單據進行分類規劃,建立了系統的數據模型總體框架和綱要性的數據關聯關系圖。

3生產質量管理系統設計

3.1系統總體功能設計與規劃

根據對產品結構、制造工藝、業務過程流程和質量信息需求分析,結合產品制造過程全局業務和綱要性數據關聯關系,在與客戶進行詳細溝通交流基礎上完成了系統需求分析,制定了十大系統總體功能模塊。

3.2系統功能說明

(1)物料出入庫管理庫房管理包含物料出入庫信息記錄和庫存物料情況查詢。業務工作由原材料首次入庫、復驗后原材料入庫、原材料放行、原材料外協加工出庫、傳遞卡或者任務單領取原材料出庫、焊絲領用、零件入庫、傳遞卡或者任務單領取零件出庫和中間產品出入庫組成。(2)生產計劃管理提供生產計劃管理功能,輔助用戶編制和查詢各種生產計劃。業務工作包含制定季度生產大綱、制定月生產計劃、制定周生產計劃、將周生產計劃下發到具體生產部門、接收生產日報、接收生產周報、變更生產計劃、下達臨時生產任務和考核生產計劃執行率。(3)任務單工作任務單工作包括:原材料材料和零部件復驗。管理人員通過系統制定任務單,工作人員通過系統獲取工位的任務單完成任務單工作信息。完成之后,用戶記錄任務單的完成情況,系統將任務單保存。(4)傳遞卡工作傳遞卡工作為生產的核心業務,工序人員通過傳遞卡流程完成部件及整臺的全部生產任務。在工作傳遞卡的單個環節中,用戶通過系統記錄下工作開展信息,單個工作環節中所產生的信息包含有清洗記錄、烘干記錄、檢驗記錄、組裝記錄等。(5)不合格品控制通過不合格信息提示,系統能夠輔助防止生產過程中不合格品流入到下一步工序。在某個傳遞卡工作環節或任務單工作中,如果質量信息不合格,系統將提示用戶,用戶根據提示信息查詢產品信息狀態。(6)生產信息查詢生產查詢任務包含:產品的生產信息查詢、生產記錄查詢、生產報告查詢、任務單查詢和零件合格信息查詢。通過輸入某一產品臺的編號可以查詢到該產品的所有生產信息。(7)生產數據統計分析系統能夠實現各種生產關鍵參數的數據統計分析,自動形成工藝人員定制的各種統計分析結果。關鍵參數包括制造成品率、焊縫合格率、檢測數據分析等。統計分析項目包括:百分比統計,平均值,極限偏差等,分析結果以圖表的形式給出。(8)工裝檢具管理系統能夠實現各類工裝檢具和計量設備的電子臺帳管理,輔助人員隨時了解設備及檢具的工作狀態,并提前實現檢具設備的送檢提醒,實現設備管理人員對設備使用狀態的在線管理,對過期未送檢的檢具進行報警提示。(9)文檔管理對各種文檔進行管理,提供文檔錄入功能、文檔維護功能和文檔查詢功能。文檔包括:管理程序文件、生產質量文件、操作規程、檢驗規程以及其他各種技術文件。管理用戶的基礎信息和用戶在系統中所具有的各種權限,對現有用戶進行維護。用戶權限分為系統菜單權限、工序傳遞卡的對應權限,可以給用戶添加和修改權限。

4生產質量管理系統軟硬件結構

系統采用服務端為核心的思想實現,所有的軟件功能將在服務端實現,用戶通過客戶端連接至服務端使用軟件,服務端驅動客戶端從而向用戶提供各種功能服務并且響應用戶的各種操作。軟件結構采用瀏覽器/服務器方式,軟件功能部署在web服務器上。通過網絡連接,服務端向用戶提供基于IE6的軟件功能,從而實現了以服務端為核心的軟件產品。軟件產品開發實現涉及技術和工具主要包括:數據庫服務器,SqlServer2005;Web服務器,Tomcat6;客戶端瀏覽器,IE6。軟件實現技術為java/servlet/xml/javascript。硬件結構運行平臺滿足基于網絡的桌面工作站和服務器框架結構,工作站的數量根據具體用戶工位數量確定。

5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