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虎的吉祥語范文

時間:2023-03-16 10:08:1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關于虎的吉祥語,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關于虎的吉祥語

篇1

1VAP相關因素

①機體免疫功能低下,病情危重,高齡或嬰幼兒;②介入操作多,機械通氣時間過長,機械通氣方式、模式設置不妥;③不正確的,插管引起的局部抗感染能力下降,抗菌藥物的不合理應用,醫護人員的手及物體表面被污染,血制品、藥品污染,醫用材料被污染;④口咽部及胃腸道自身菌群的定植與移位;⑤人工氣道的患者管理不善,無菌技術操作不嚴導致污染;⑥誤吸(與氣管導管、腸內營養有關)。

2預防措施

2.1加強營養支持,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加強危重患者的營養支持(包括管管飼和靜脈營養),積極維持內環境的平衡。給予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流質,合理應用糖皮質激素、多細胞毒藥物,免疫調節劑等有助于機體免疫功能的恢復和提高。

2.2正確使用機械通氣

依呼吸機與患者連接界面的不同,機械通氣可分為無創機械通氣(NIMV)有創機械通氣(IMV)。后者具有高效性和可靠性,但往往也意味著有發生并發癥的危險。在合理篩選患者的基礎,正確使用可避免與VAP相關不利影響,減少并發癥,降低死亡率。

呼吸機參數及功能的監測。檢查呼吸機通氣及報警參數與醫囑要求設定值是否一致,至少每班檢查一次。報警器是否處于開啟狀態,及時分析報警的原因并進行及時有效的處理。

2.3采取合適

采取半臥位或床頭抬高≥30°~35°,可避免胃內容物逆流引起的吸入、嗆咳、嘔吐等情況的發生。

2.4合理應用抗生素

多采用霧化形式吸入呼吸道,或使用胃腸道不吸收的抗菌素消除口咽部和消化道中可能的致病菌以達到預防VAP的目的。

2.5切斷外源性傳播途徑

2.5.1加強病室管理

保證空氣凈化,每日用紫外線或電子滅菌燈消毒房間,儀器設備定期消毒。醫護人員進入房間時應衣帽穿戴整潔嚴格控制探視,必要時家屬穿隔離衣,戴口罩、帽子,換拖鞋,避免交叉感染。

2.5.2 洗手

醫護人員手是傳播VAP病原菌的重要途徑。嚴格強調執行消毒隔離及無菌操作,醫護人員進行檢查、治療、護理前后洗手。洗手時間不應少于10秒鐘,另外,吸痰過程應按無菌技術要求,如經手指接觸污染的導管不可插入下呼吸道等,特別是處理完呼吸機通氣管道的冷凝集水后均應嚴格洗手。

2.5.3機械的消毒滅菌

呼吸器設備專人管理,定期對濕化瓶、簡易呼吸器、面罩等到進行滅菌;定時更換和消毒呼吸機氣路導管,氣道通路中的冷凝水應及時清除,防止倒流及誤吸;同時,盡量縮短機械通氣時間,就有效的控制和減少VAP的發生。

2.6減少或消除口咽間及胃腔病原菌的定植與轉移

2.6.1加強口腔護理

減少咽喉和聲門以下分泌物滲漏,在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前用0.02%呋喃西林漱口或擦洗2次;氣管插管后口腔內導管周圍用呋喃西林紗布堵塞,4小時更換一次;氣管切開處及時換藥,每日口腔護理2次。

2.6.2加強管飼飲食的護理,進行管飼前先吸凈痰液

可用小號胃管少量持續勻速泵入,避免胃內容物過多,并定期觀察胃內殘余食物量;喂養過程中盡量減少誤吸。進食半小時內,盡量不吸痰,以免造成返流和誤吸;

2.7加強人工氣道管理

2.7.1掌握吸痰指征

即翻身前聽診患者咽喉部有痰鳴音,肺部有濕羅音,咳嗽時有痰鳴音,呼吸機導管壓力升高,血氧飽和度比原來下降2%左右。

2.7.2吸痰時注意事項

動作要輕、穩、準、快。一次吸痰時間不超過15秒。吸痰間隔要在三分鐘以上; 吸痰管須在無負壓情況下輕輕插入,切莫邊插管邊吸引;吸引壓力一般不超過3.33kpa,以免損傷氣道粘膜;應在進食30分鐘后進行,以免胃內容物返流。

氣管內吸痰完畢應注意清除患者口腔及氣管切開管氣囊上方的分泌物,不能將吸引口腔、鼻咽部分泌物的導管同時用于吸引氣管導管內分泌物。

吸痰前后給予高濃度氧氣短時吸入,以改善因吸痰造成的缺氧。

2.7.3加強氣道濕化

篇2

關鍵詞: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機械通氣;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護理對策

在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NICU), 有創機械通氣成為治療各種原因所致呼吸停止及呼吸衰竭不可缺少的一種手段。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機械通氣治療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也是機械通氣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1]。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4月在本院行機械通氣67例患兒資料,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的高危因素,制定預防性護理措施,以預防和減少VAP的發生,取得了顯著效果,現將臨床經驗總結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本組病例中,完整VAP病例共12例,其中早產兒 9例,足月兒 3 例,胎齡(36.2±3.5)周,出生體重(2250±720)g;疾病分布:新生兒肺透明膜病 6例,胎糞吸入綜合征2例,重度窒息2例,重癥濕肺 1 例,重癥肺炎合并呼吸衰竭 1例,機械通氣時間最短3天,最長16d,均符合VAP診斷標準。

1.2 護理方法

機械通氣治療時,患兒常規經鼻留置胃管來保證營養攝入。根據鼻飼管材質定時更換,標識明顯。每次喂養前后評估胃管深度和固定情況。每4-6h檢查胃內潴留情況,采用重力喂養或微量泵控制泵入奶液速度,避免胃內容物反流與誤吸,并在患兒病情允許的條件下盡早拔出鼻飼管,以減少胃部細菌定植,降低肺部感染的發生率。應加強口腔護理,每4-6小時進行一次,用生理鹽水或1%碳酸氫鈉液棉簽輕輕擦拭口腔、牙齦、上腭及舌面,同時觀察口腔黏膜完整性,減少口腔及上呼吸道細菌定植,是預防VAP發生極其重要的護理措施。 采用密閉式吸痰系統(OSS)吸痰,整個吸痰過程在密閉環境中進行,避免與外界接觸以及患兒痰多時噴出污染醫護人員的手、面部、衣服及床單,減少了污染過程,降低VAP及院內交叉感染的發生【2】。

2. 結果

通過護理,67例患者中發生VAP12例,感染率為18%;其中好轉或治愈9例,死亡3例。

3.結論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的高危因素為:①自身因素:新生兒,尤其是早產兒免疫功能低下,機械通氣時易發生VAP,且出生體重越低,胎齡越小,發病率越高。②環境因素:NICU科室的病原菌具有毒力強、數量多、廣泛耐藥性等特點,容易通過管插管直接進入下呼吸道 。③醫務人員因素:醫務人員未嚴格執行無菌操作,手衛生依從性差,未按操作規程吸痰,濕化氣道不充分,氣道分泌物未吸凈,呼吸機管道護理不到位等均可能成為感染源,易發生交叉感染。④機械通氣治療:經口氣管插管使呼吸道的自身防御機能受損,破壞了上呼吸道正常的濕化、加溫、濾過功能,使咽喉部定植菌和分泌物沿導管周圍進入氣管,是細菌進入下呼吸道的主要途徑;呼吸機管路未及時更換或頻繁更換,呼吸機管路中冷凝水反流至濕化罐,使濕化的細菌氣體經吸氣回路直接進入下呼吸道,均易導致VAP發生;機械通氣時間延長使呼吸機管路及其冷凝水內細菌污染加重,細菌定植率及濃度增加數倍;反復氣管插管加重呼吸道黏膜損傷,增加細菌定制和移位的發生,同時過度頻繁吸痰可增加VAP的發生。⑤患兒:機械通氣患兒仰臥位時不能吞咽唾液,從而使咽喉部清除胃內容物反流的能力受到影響,容易誤吸至下呼吸道,誘發VAP發生。⑥胃食管反流吸入:機械通氣治療時,患兒常規經鼻留置胃管來提供營養、藥物,解除胃內氣體、潴留等,但同時減弱食管下端括約肌功能,使口咽部分泌物淤積,增加了胃食管反流的機會,從而提高了VAP的發生。⑦抗生素的不合理應用:機械通氣患兒常規應用抗生素以及抗生素種類長期不變,易致菌群失調并使臨床細菌產生耐藥性,長期應用抗生素易使定植于口咽部細菌大量繁殖并下移導致肺部感染【3】。

新生兒VAP發病期間,延長患兒住院時間、造成呼吸機依賴、增加醫療費用,嚴重的后果導致患兒死亡。因此,認真分析VAP發生的原因,制定最佳護理方案,并執行相應的預防護理措施,對預防VAP的發生,降低病死率,減少住院時間和費用有重要的臨床意義。綜上所述,呼吸機相關性肺炎是機械通氣治療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也是機械通氣治療失敗的主要原因之一【4】。一旦發生,會導致患兒撤機困難、延長治療和住院時間、增加醫療費用,嚴重的后果導致患兒死亡。因此,應提高NICU醫護人員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認識,認真分析發生VAP的高危因素,并采取有針對性的預防護理措施,從根本上減少VAP的發生,提高了危重新生兒的搶救成功率。

參考文獻:

[1] 史源.中國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臨床現狀與研究進展[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25(22):1691-1693.

[2] 張蘭芳,朱秀華,張玲.適時吸痰對機械通氣相關性肺炎的影響[J].護理學雜志,2005,20(11):12-13.

篇3

1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發病機制

VAP的發病機制包括宿主防御機制受損和病原侵襲機會增多兩個方面。病院侵襲下呼吸道有兩個主要途徑,內源性途徑是指口咽部定植菌和胃腸反流內容物的吸入;外源性途徑是指外界污染物和細菌生物被膜脫落碎片的吸入[1]。呼吸機回路管道式細菌定植的一個重要部位,通過連續同步多部位細菌培養及分型證實,回路管道的污染源主要來自機械通氣病人呼吸道定植菌的逆行擴散,頻繁的更換呼吸管道(24h~48h)增加了污染的機會,目前認為每7d更換1次為宜。消毒不嚴格的病房空氣、呼吸機及氣路管道、濕化器、和吸痰管等均為致病菌的來源,可通過氣溶膠吸入或直接進入并定植于下呼吸道。呼吸機氣路管道的冷凝液是高污染物質,收集瓶中的冷凝液反流進入濕化器儲水罐或直接流入下呼吸道,也是重要的致病菌侵襲途徑。

2呼吸機相關肺炎的護理干預

2.1 ICU的環境管理 ICU的病人進行侵入性的操作較多。應保持室內空氣清新、濕潤,有條件的地方可實行層流凈化,室溫保持在22℃左右,相對濕度50%~60%。每月進行細菌學檢測,ICU空氣菌落

2.2 提高醫護人員的防范意識,加強無菌操作 ICU應嚴格限制人員流動,實行無陪護制度。進入ICU人員應更衣換鞋,戴口罩和工作帽,嚴格遵守操作規程。洗手是預防VAP最簡單、最有效的措施,必須強化醫護人員在各項檢查和操作前后采用“六部洗手法”認真洗手,減少手的帶菌率,防止病人間的交叉感染。

2.3 呼吸道管理

2.3.1 氣管導管套囊的管理 導管氣囊充氣是為了使人工氣道放置牢固,同時達到合理密閉。而合理的密閉可以防止呼吸道或胃內容物反流入氣管,減少VAP的發生并保證機械通氣時不漏氣。套囊內氣量一般注入5ml左右,以輔助或控制呼吸時不漏氣,氣囊內壓力一般為2.7 kPa~ 4.0kPa。漏氣或充氣不夠均可致通氣不足,若套囊過度充氣,時間過長,氣管黏膜會出現缺血壞死,繼發感染。氣管插管病人口咽部的分泌物能沿著氣管插管的外壁通過聲門,到達氣管插管的上方,并聚集成一糊狀物,稱為“黏液糊”[3],是病原菌較好的繁殖地。可先充分吸引口咽部分泌物,減少經氣囊旁側流入肺部,再用聲門下吸引導管直接吸出氣囊上的分泌物,阻止“黏液糊”的產生,減少誤吸,從而減少VAP的發生。

2.3.2 呼吸機管路的管理 呼吸機管路是細菌寄居的重要部位。呼吸機管路內的冷凝水為污染物,使用中冷凝水集液瓶應置于管路最低位置,應及時清除。在離斷管道、變換及處理冷凝水原液之前應戴手套,之后更換手套并消毒手。有研究表明,呼吸機管路7d更換1次,能有效降低VAP的發生率[4],降低醫療費用。濕化罐、霧化器內裝液體應每24h全部傾倒更換滅菌用水,用后終末消毒。

2.3.3 呼吸道濕化 加強呼吸道濕化是保證呼吸道通暢、預防呼吸道感染的重要措施之一。濕化可使痰液稀釋,易于咳出,氣道濕化不足易形成痰栓堵塞氣道,肺部感染也隨著氣道濕化的降低而增高[5]。良好的氣道濕化能有效保持呼吸道水分,維持支氣管上皮細胞的生理功能,促進正常的纖毛運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預防肺部感染的作用。

2.4 呼吸道的管理 吸痰是機械通氣時保持呼吸道通暢極其重要的措施,吸痰應該做到既通過保持呼吸道通暢,又盡量減輕因吸痰過程本身所致的病人暫時性的缺氧。吸痰時保持呼吸道通暢,掌握吸痰的時機是保持通氣的前提。聽診有痰鳴音或呼吸音減弱時吸痰;血氧飽和度數值比原來下降;氣道壓力增高比病人正常氣道壓力高5kPa;病人頻頻咳嗽不緩解;改變前后及時吸痰;鼻飼前吸痰;氣道霧化吸入后吸痰。同時,應注意正確的吸痰方法。

2.5 護理 護理是臨床工作中一個重要組成部分。為有效預防VAP的發生,可將床頭抬高30度~40度。在實際臨床護理工作中根據病人病情盡可能采取半臥位,以增加病人舒適度;有利于食物靠動力作用通過幽門進入小腸,減少胃內容物潴留;有利于胃內容物排空和食物消化,可有效減少或避免反流與誤吸。

3 結語

呼吸機相關肺炎是一類嚴重的醫院感染,關系到危重病人的搶救成功率。護理工作中的呼吸道管理工作極為重要,而這其中除了強調的進行有效的體療、吸痰外,嚴格消毒措施,及時檢查并保持呼吸機管道及接水瓶的清潔無菌是預防VAP的一種重要的環節。因此,做好病房和人工呼吸機相關物件的消毒管理,掌握正確的吸痰方法,重視呼吸道和消化道的管理,嚴格無菌操作時預防呼吸機相關肺炎發生的關鍵。

參考文獻:

[1]王吉耀,內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5:167

[2]吳麗,潘霞,姚瑞芳,預防ICU 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護理研究進展[J].現代醫院雜志,2011,2

篇4

【關鍵詞】 口腔護理;呼吸機相關肺炎;機械通氣

呼吸機相關肺炎(ventilator associated pneumonia, VAP)是指機械通氣(mechanical ventilation, MV)48h出現的肺實質感染,是一種嚴重的院內感染,發病率為18%~60%,病死率為30%~70%[2]。隨著應用機械通氣的患者逐年增加,VAP發生的病例也在增加,在重癥監護病房(ICU)內存在上呼吸道內定植菌的患者有23%發生醫院呼吸道感染。口腔護理可以減少口咽部定植的革蘭氏陰性菌,對VAP的預防有顯著的效果。現將研究過程與結論報告如下。

1 材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取我院2010年9月~2011年5月重癥監護室收治的氣管插管術后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的患者80例,其中男45例,女35例;平均年齡(60.25±13.45)歲。所有患者均作經口氣管插管,24h內口腔狀況良好未行口腔護理。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體征方面均無差異,具有可比性。

1.2 方 法 對照組:按照常規氣管插管口腔護理操作護理,使用洗必泰漱口液行口咽部擦拭,擦洗牙齒內外側、峽部、舌面、硬腭及舌下,每天2次,早晚各一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護理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強口腔護理,及時清除口咽部分泌物,減少細菌寄生繁殖;用洗必泰漱口液清洗口咽部,清潔殺滅口腔中的革蘭氏陰性菌;增加護理次數,每天4次[1]。

1.3 觀察指標[3] 觀察對比兩組VAP的發生例數及VAP發生的時間。診斷標準為醫院獲得性肺炎的標準:肺炎發生在MV48h后;MV期間出現以下2項以上,發熱,體溫>38℃;白細胞計數≥10.0×109/L;與同氣前胸部X片檢查比較,肺內出現炎性病變表現為浸潤性陰影。

1.4 統計學分析 本臨床研究的所有數據采用SPSS13.0軟件進行分析,對計數資料采用χ2分析,對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檢驗水準設定為a=0.05,當p

2 結 果

觀察組9例發生VAP,發生率為22.5%;對照組17例發生VAP,發生率為42.5%。觀察組VAP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VAP發生晚于對照組,兩組患者VAP發生例數及發生時間對比有顯著性差異(P

表1 兩組患者VAP發生例數及發生時間對比

3 討 論

患者經口腔氣管插管后,其唾液分泌、吞咽功能受影響,內環境發生改變,防御功能降低,定植于患者口咽部的細菌迅速繁殖衍生,沿呼吸道入肺,引起口腔和肺部感染。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病原菌以革蘭氏陰性菌為主,其中最常見的為銅綠假單胞菌,長時間的通氣給予這些病原菌通過空氣、儀器、呼吸機感染患者的機會,嚴重損害了患者呼吸系統的正常功能,增加了發生肺炎的危險性。因此,做好氣管插管患者的口腔護理能有效防止或減輕VAP的發生,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口腔護理被視為標準的護理措施,是臨床護理中的基礎環節。但一些護理人員對其重要性認識不足,往往采取快速擦洗的做法,極大地影響了口腔護理的結果,增加了患者VAP的患病風險。患者完成氣管插管后,隨著呼吸和改變,分泌物沿著氣囊邊流入下呼吸道,如不及時清理極易造成氣管造口污染。進行氣管插管的患者大多病情危重,口咽部的分泌物增加而自我清潔能力低下,這給細菌的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口咽部細菌下移也就成了引起肺部感染的直接原因之一。

針對這些問題,在為氣管插管患者做口腔護理時需要注意:①提高對口咽部護理的認識:護理人員進行操作時要重視口腔護理的作用,不能迅速擦洗,加強對口腔護理的系統培訓。②及時清除口咽部及氣囊上分泌物:臨床護理人員在進行口腔護理時要及時吸出分泌物,加強口咽部吸痰,保持口咽部清潔,從而減少口咽部細菌定植。對于危重和昏迷患者加強基礎護理,增加口腔護理次數。③加強口咽部清潔:將洗必泰作為口腔護理溶液,在進行口腔抗菌的同時藥物可直接殺滅牙齒、口腔及咽部的細菌,有效減少細菌數量,對預防VAP發生的有重要意義。護理人員操作時需要對口咽部全面反復沖洗,直到吸出的沖洗液澄清為止,對危重昏迷患者增加清潔次數[4]。

本次研究顯示,對氣管插管患者進行口腔護理,能有效降低呼吸機相關肺炎的產生率和發生時間,對于患者的早日康復具有重要意義,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君歆,李然偉,高嵐,等.強化口腔清潔措施對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作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6,21(2):166-168.

[2] 黃蝶卿.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預防與護理進展[J].護理學雜志, 2006,21(3):78-80.

篇5

【關鍵詞】基礎護理;質量;措施

【中圖分類號】R425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0515(2011)06-0093-01

隨著社會對護理服務水平要求的日趨增高,加強基礎護理質量建設已成為醫院護理管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作為臨床科室,是患者護理的第一線,基礎護理質量的好壞,直接關系到每一位患者的治療、護理的效果。為了滿足患者對護理質量的需求,我們堅持以全程質控為措施,以全員參與為目的,以嚴格管理為手段,狠抓基礎護理質量的建設。現介紹如下:

1 方法

1.1 成立質量控制小組 我科基礎護理質量控制小組主要由護士長、責任組長及責任心強,工作經驗豐富的護理骨干組成。護士長實行不定時的抽查,責任組長隨時查,并記錄在“護理問題缺陷本”中。科室基礎護理質量控制的重點是進行過程質量控制,護士是質量控制的基礎,要求每個人認真履行職責,嚴格落實崗位責任制,形成人人參與、個個盡責的工作局面。體現全員參與的目的。

1.2以身作則加強基礎護理質量管理:

1.2.1嚴格遵循醫院基礎護理質量標準的執行,基礎護理質量標準是護理質量控制與評價護理質量的基礎,是護理質量控制工作的目標,因此必須嚴格執行。

1.2.2認真落實各項規章制度,如分級護理制度、醫囑執行制度、查對制度、交接班制度、消毒隔離制度、陪伴探視制度、護理病歷書寫標準、急救車的管理等等,均組織全體護士認真學習,并嚴格執行,這樣才能有章可循、有制可查。

1.2.3建立檢查考核制度,強化質量控制做到抽查與全面檢查、隨機與定期檢查相結合,全方位考核護理質量。認真做好每月一次科室護理質量自查,對科室護理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及薄弱環節提出整改措施;按要求做好護士的定期考核,不定時深入病房控制幾個關鍵環節,認真落實護理工作各個環節。對存在的問題的相關人員進行指導,改進工作中的不足,并逐漸完善。

1.3充分運用激勵機制,提高護士積極性 在管理工作中,對人的管理是第一位的。合理有效的組織管理,可以充分調動人的積極性,發揮人的內在潛能,使每名護士在有限的工作時間內完成高質量高效率的護理。由于護士分管床位相對固定,也就便于護士長的監督考核。每日晨病房交班時護士長對病人的基礎護理落實情況及護理工作進行隨機抽查,并每周考評科室護理工作,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立即整改。對工作出色的護士及時表揚鼓勵。建立獎懲制度,對工作突出或行為不當的護士進行精神和物質的鼓勵或獎懲,充分體現激勵和改革相結合。如:我們對在護理崗位技能大賽中取得優異成績的護士進行物質及榮譽獎勵,對病人滿意的護士給予表揚和獎勵。通過激勵,使護士學技術、學業務,熱情為病人服務,充分體現護士自我價值,從而調動她們工作積極性,努力營造一種溫馨、富有人情味、具有激勵作用的管理體系。

1.4提高護理人員的綜合素質,要求全體護士積極參加醫院的繼續教育活動以及醫院組織的各種競賽活動;鼓勵自學成才;強化專科培訓,請科室的專家、教授、老總等講解專科知識,并組織全體護士輪流準備,進行知識講座,每2周安排1次業務學習,在學習中認真總結經驗,相互取長補短,共同進步,共同提高。同時,在護理人員數量許可的情況下,選送我科護士到重癥監護室學習,以此提高在職護士業務素質,從而提高科室整體護理質量。

協調人際關系,營造和諧寬松的工作環境 和諧寬松的工作環境,可激發護士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使護士無負擔、無精神壓力愉快工作。現在護理工作繁忙,要求內容多,護士工作既要掌握專業理論知識、技術、人文、心理等知識,還要有健壯的身體應對體力勞動,所以護士工作忙、壓力大,在管理過程中,護理管理者與護士崗位不同,但在人格上是平等的。管理者應注意人性化舉措,護士偶爾出現工作失誤,應選擇適當的場合給予嚴肅批評指正并耐心幫助,對業務技術不全面的護士倡導人文關愛,動員和要求業務技術好的護士熱情幫助,正確分析和處理護士之間的矛盾沖突,及時消除和緩解各種摩擦和矛盾。倡導護士間互相尊重、互相愛護,工作互相幫助,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時時關心護士。如鼓勵和支持護理人員參加本科繼續學習,合理排班。當護士生病時給予看望、問候和安慰,為懷孕期間的護士訂做孕婦工作衣,為她們創造一個和諧愉悅的工作環境,使護士切實感受到人性化的關愛。

1.5改善服務態度,提倡主動服務,樹立“以病人為中心”的護理理念,應該認識到只有加強服務,才能滿足患者的健康需求,與患者交流要靈活應用文明禮貌用語,要換位思考,尤其是在出現服務瑕疵時,更應禮貌服務,這樣可彌補不足,取得諒解。并實行“首問負責制”,及時回答病人提出的問題,如遇到不可解決的問題應及時向上級反映及時解決,不可推委或拒絕。

1.6建立質量信息反饋制度:如建立意見簿或定期在為患者做健康教育時,向患者發放征詢意見表及護理質量考評表,以此反饋護理工作情況,接受患者監督,從而改善服務質量。

1.7合理排班,以人為本,充分調動起護理人員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工作崗位的安排上做到新老結合,相互協作,適當考慮人員素質和技術水平高低的合理分配。促成護理人員關系的協調性,發揮互補性,提高護理群體質量。

2 護理管理者應加強素養修養

充分發揮表率作用[2] 護理管理者是護理工作的組織者和領導者,其言行舉止直接影響護士。護士長應把提高自身素質放在首位,要平等待人,做到公正、公平,起到榜樣作用。管理者應注重自身的品德、才能、知識和情感等影響力,潛移默化地在護理隊伍中形成向心力、凝聚力,以發揮群體作用。管理者應精通專業知識、技術水平過硬,在專業知識、技術操作技能方面取得護士的認可和尊重。

3 小結

質量是醫院管理的永恒主題,美國著名企業家克勞斯說:“質量就是符合要求標準”,故標準的選擇是影響質量管理成效的首位原因。基礎護理質量的建設與提高也是一個永恒的主題,科室及護士的質量意識在一次次的檢查、講評中不斷強化。努力達標的過程,就是一個提高護理質量的過程,也是一個使管理水平在循環中不斷上升的過程,堅實的基礎促進了各項護理質量指標的落實,也促進了基礎護理質量不斷的提高。因此,我科高度重視該項工作,經過一年的努力我科的護理質量達標率由去年的90.4%上升到97.5%。

參考文獻

[1] 吳惠芬.臨床科室建立質量控制系統的探討.中國實用醫藥,2008;3(24)

篇6

關鍵詞:體育;經濟;相互關系;發展

在計劃經濟時期,體育與經濟基本沒有聯系。自從我國經濟水平得到迅速發展之后,體育與經濟才開始逐漸結合。體育的發展需要一定的經濟基礎,經濟發展的水平又促進了體育事業的發展。體育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人們為了增強體質、增加體力,選擇鍛煉身體來實現這個目標;其次是指專業的體育運動,就是游泳、跑步、體操、足球等體育項目。無論是為了加強身體素質的體育鍛煉還是專業的體育活動,都與經濟發展有著密切的關系。

一、經濟發展水平是體育發展的基礎

(一)經濟水平決定了體育的發展水平和規模

隨著科學技術和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我國的經濟實力和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有了顯著提升,國家和社會有能力為體育事業的發展提供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擴大體育的發展規模。

國家向體育行業提供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體育發展的規模也會相應擴大。國家利用各種方法籌集社會資金,將它們用來建設社區體育基礎設施,加快了體育在群眾中的發展速度,直接擴大了全國參加體育鍛煉的人口規模。目前,我們還處于社會主義發展的初級階段,人均生產總值還趕不上發達國家的實力,為體育事業所投入的人力和財力也被制約,限制了體育的發展規模。當國家經濟得到快速發展以后,就增大對體育事業的投入,我國體育規模很快就能擴大。

(二)經濟制約了競技運動的水平,以及體育運動的運行機制

影響國家競技運動水準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社會發展因素外,主要就是國家經濟水平的影響。現代科技水平越來越高,運動訓練的物質技術水平和科學訓練水平對競技比賽的成績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在良好的經濟基礎上,才會有科技水平的發展,然后將這些先進的科技成果運用到運動訓練和比賽中去,于是有了運動水平的提高。每一場體育賽事也是科學水平的競爭,國家為了在體育比賽中領先也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

在召開以后,我國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做了有效地調整,這對我國體育事業的發展產生了不小的影響。首先,體育事業從計劃經濟開始轉變為市場經濟,一些市場機制慢慢被引入體育發展中來,市場會為消費者提供各種需要的體育服務。其次,一些擁有較多觀眾、影響力大的體育項目,比如說自主經營的企業型的職業運動俱樂部等,開始變成一種體育產業。最后,是以盈利為目標的健身娛樂企業和俱樂部開始流行,還有為群眾普及體育知識,鼓勵更多人參與體育鍛煉的非盈利性的民間組織也在逐漸興辦。

(三)經濟水平直接影響到社會對體育的需求和娛樂形式

社會對體育的需求越大,體育就能發展的越好,但社會的經濟水平決定了社會對體育的需求力度。社會經濟水平較高,人們愿意將多余的金線和時間花費在體育健身和娛樂上。人們樂于參加各種各樣的體育鍛煉活動,讓自己的心情保持愉快,同時讓身體更加健康,這已經成為時尚生活的潮流。

體育在人們生活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的同時,也使體育運動形式不斷發生變化。社會上的人們通過各種方法參與體育運動,從集體休閑化的廣播體操和廣場舞到豐富多彩的健身娛樂活動。人們參加體育活動,不僅是為了鍛煉身體,每個人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選擇有趣的健身活動。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娛樂健身的活動也越多樣化,健美操、舞蹈、游泳、保齡球、滑雪和攀巖等活動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

二、體育對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

體育運動的最終目標是增強人的體制,讓人的身體更健康。只要勞動者擁有強健的身體和充沛的精力,就會在工作中表現的更好。勞動者的身體越健康,身體的體抗力和適應力越強,就能盡快適應各種艱苦的自然環境,工作的同時還能抵抗職業病的入侵,減少了勞動力的流失。勞動者的身體素質有了整體提高外,他們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逐漸培養了良好的心理素質,與困難做斗爭的意志力也越來越強。當他們面對艱苦的工作環境時,還是會保持樂觀的心態堅持完成工作任務。通過參加體育運動,還有利于培養人的團隊意識和合作精神,這讓人們在日常工作中的配合更加默契,順利完成各種勞動任務。

體育產業的經營和開發也為市場經濟發展增添了新的活力,它是一種新型產業。體育產業為人們提供各種體育服務,人們在消費的同時增強了自己的身體素質,還滿足了人們的娛樂需要。開發全新的體育產業進一步加快了市場經濟的繁榮,帶動了國內的消費熱潮,促進了資金的流動和GDP的增長速度。體育產業的發展越來越好,所需要的工作人員也越來越多,為更多的勞動者提供勞動崗位。

三、我國體育經濟的發展前景

為了促進體育事業的穩定和快速發展,我們要加大對體育事業的改革力度。目前我國體育的發展方向,就是根據市場經濟的發展規律來改革自身的體制限制,按照市場規則來發展體育經濟。

首先要建立科學有效的體育產業管理制度。當前我國的體育產業發展現狀還不能滿足市場的需求,所以要對體育競賽、表演的市場秩序進行規范化,還要提高體育產品的質量,吸引更多的社會資金。為了使體育產業能盡快走出發展的低谷,國家應該制定相應的優惠政策對其進行幫助和鼓勵,同時帶動更多的社會資本投入,加大對體育資源的開發力度,擴大有形資產和無形資產所帶來的消費規模,增加內需,通過產業的提升來調整我國體育產業的結構。此外,要制定專門的體育投資法規來監督和規范財務運作,保證體育投資者的經濟效益,還要規范體育產業經營的稅收制度。為了體育經濟的綜合開發,也要鼓勵和幫助分散的體育場所。

結束語

進入21世紀以后,隨著科技和經濟方面的迅速發展,人們的物質水平得到了明顯提高,我國社會消費模式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們對生活品質的要求越來越高,與健康有關的體育服務的需求也不斷加大,所以體育消費行業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它作為新型的綜合產業,已經站在經濟發展的前沿,滿足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健身娛樂需求。體育與經濟的關系也越來越密切,體育和經濟可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通過市場運行體制在體育產業發展中的引入,建立相應的管理體系,從而促進了體育和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體育事業也會發展得更好。(作者單位:九江學院體育學院)

參考文獻

[1]彭忠華.從IMC到整合營銷的分析及發展邏輯[J].商業研究.2005年24期.

[2]孫曉強.體育贊助營銷七忌[J].吉林體育學院學報.2004年01期.

篇7

Abstract: Continuous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is continuous progress for technology, while the technology is the most important means of adjustment of economic structure. In this paper, starting from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effects of economic restructuring, the corresponding cited the instance of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on the economic structural adjustment and economic growth, in—depth study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nomic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technology in order to demonstrate the economic structural adjustment is inseparable from technologies,and technology transfer, adaptation and innovation should more meet the needs of economic restructuring.

關鍵詞: 經濟結構;調整;經濟增長;技術選擇

Key words: economic structure;adjustment;economic growth;choice of technology

中圖分類號:F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2)27—0179—02

0 引言

縱觀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不斷引進國外的先進技術,并加以消化、吸收和再創新,使得經濟增長速度超然,我國GDP總量雖穩步增長,但同時這些技術也使我們付出了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代價。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經濟結構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產業結構失衡、投資消費比重嚴重失衡、內外部需求比例失衡、國民收入分配結構扭曲等。而如何運用技術手段有效的調整經濟結構失衡的各個方面呢?我們知道,技術對經濟發展的影響至關重要,而整個經濟增長的過程就是結構不斷調整的過程,也就是技術不斷進步的過程。技術作為經濟結構調整的最重要手段,技術發展能夠推動經濟的發展,相反,技術停滯不前則將阻礙經濟的發展。因此,眼下討論經濟結構調整時,應重點關注技術對其作用的正負兩方面。

1 技術對經濟結構調整的重要促進作用

技術在經濟結構調整中處于核心地位,對于經濟結構的調整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從歷史上來看,從發達國家(美國、日本)到發展中國家,無一例外地借助于技術引進來實現經濟快速增長,起初都經歷了一個大量充分引進消化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階段[1],下面通過對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的技術引進、技術趕超和技術創新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來印證。

1.1 美國曾借助技術改造、技術創新有效調整了經濟結構 從80年代開始,美國經濟經歷了二戰后以來最深刻的結構性調整,加強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僅使美國占據了21世紀產業國際競爭的制高點,而且促進了汽車、鋼鐵等傳統工業的技術改造[2],也促使了美國部分高技術產業的改進及勞動生產率的提高。

美國通過不斷地技術改造對經濟結構進行調整,90 年代美國經濟的持續增長主要來自高技術工業的強大支撐。1993年高技術產品的出口額占美國制造業出口總額的37.7%,1994年高技術工業的增加值占制造業增加值的24.2%[3]。率先走出90年代初的周期性衰退,而且徹底扭轉了困擾美國經濟多年的頹勢,重新確立了在全球經濟中的領導地位。

經過上述的技術發展,在1992—1995年間,美國實際國內生產總值從62444億美元增加到67390億美元,年均增長2.6%;勞動生產率增長速度大大超過其他發達國家,制造業生產率年均增長4%;通貨膨脹率連續4年低于3%,這是自60年代以來的第一次;失業率從7.5%下降到5.6%;商品出口年均增長10%;國內私人投資年均增長9%[2]。

篇8

【關鍵詞】小兒呼吸機相關肺炎;預防措施;護理體會

隨著醫療技術的飛速發展,使用呼吸機進行機械通氣在搶救呼吸衰竭患者中取得了顯著療效[1],但是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AP)也隨之出現,而且嚴重威脅患者的康復,特別是對于兒童。

1一般資料

抽取的56例小兒呼吸機相關肺炎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7例;年齡1-10歲,平均年齡4歲;肺炎合并呼吸衰竭者11例,細菌性痢疾合并呼吸衰竭者9例,腦炎者8例,哮喘急性發作者7例,吸入性肺炎者5例,顱內出血者4例,急性氣道梗阻者4例,創傷性濕肺者2例,先天性心臟病者2例,麻醉意外者2例,CO中毒者1例,酒精中毒者1例。使用呼吸機時間為48-360小時,平均240小時,患兒分別于機械通氣后的72-240小時后出現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癥狀。

2檢查及治療結果

對56例小兒呼吸機相關肺炎患者采取氣道分泌物細菌培養及藥物敏感試驗進行分析,其主要病原菌為革蘭陰性菌,其中以肺炎克雷伯桿菌、大腸埃希菌、銅綠假單胞菌為主,其次為革蘭陽性菌,主要為表皮葡萄球菌、草綠色鏈球菌、肺炎雙球菌等。除自動放棄治療的11例患兒外,其余患兒均根據藥敏實驗選擇給予適當的抗生素及全身支持治療,并加強對患兒的呼吸道管理,結果:治愈26例,占46.4%。死亡19例,占33.9%。

3討論

3.1呼吸機相關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是指患者在接受機械通氣治療48小時以后,或停用機械通氣拔除人工氣道48小時內所發生的肺部感染[2],屬于院內感染,病情嚴重。小兒呼吸機相關肺炎是不僅嚴重影響著小兒搶救的成功率,也是導致患兒住院時間延長,治療費用增加及院內感染死亡的主要原因[3-4]。據有關資料統計,我國新生兒的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率可達20.8%-60.O%[5-6]。

3.2呼吸機相關性肺炎診斷標準[7]①機械通氣時間不少于48小時;②胸部X片檢查發現新的肺部炎癥病灶;③氣管內吸引物細菌培養呈陽性或者雖然細菌培養陰性,但是患者出現了以下癥狀(至少一項):發熱、氣管內有膿性分泌物、肺部可聞及濕啰音、WBC>12×109/L并排除肺水腫;④能夠排除肺出血、肺不張、非感染性肺間質疾病等。

3.3小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的預防及護理措施①保持良好的病房環境:要注意病房空氣的流通,每天至少通風兩次,每次至少十五分鐘,使病房保持在溫度為22-24oC、濕度為60%-70%狀態。②嚴格消毒隔離、無菌操作技術的執行及規范管理,是預防交叉感染最有效的措施[8]。醫護人員必須在嚴格按標準洗手、戴手套及口罩后才能與患兒接觸,對所用醫療器械必須做到定期滅菌和更換。③患兒的:一般保持頭部高于30°-45°可以避免誤吸。④掌握正確的導管吸引技術和鼻飼技術。⑤保護患兒的氣道:對于輕度咳嗽的患兒,扣背及時吸痰即可[9],扣背時動作要輕柔,吸痰時要注意避免損傷患兒的呼吸道粘膜。⑥增強患兒的免疫防御力:給予合理的抗生素預防感染,還可采取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幫助患兒提高免疫力[10]。⑦氣管切開后:要注意氣管切開處敷料的更換及套管口的清潔干燥,敷料要每天換2次,內套管要嚴格進行高壓滅菌,每8小時更換1次進行。⑧口腔護理:防止口咽部產生的定植細菌引發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選用合理的口腔護理液對患兒進行口腔清潔護理。

總之,小兒呼吸機相關肺炎的致病因素多,發病機制復雜,病情重,嚴重影響著治療效果,只有醫護人員嚴格采取綜合預防及護理措施,才能有效地降低其發病率及死亡率。

參考文獻

[1]貴艷玲,秦紅英.呼吸機依賴患者18例脫機的護理體會[J].中國民康醫學,2006,18(7):530.

[2]連素娜.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發生的相關因素及非藥物性預防護理的研究進展[J].護理研究,2008,22(1A):20-23.

[3]Foglia E,Meier M D,Elward A.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Neonatal and Pediatric Intensive Carie Unit Patients[J].Clin Micmbiol Rev,2007,20(3):409-425.

[4]卞文霞.36例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病因分析及護理對策[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06,2(1):16-18.

[5]游楚明,傅萬海,張志鋼.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高危因素及病原學分析[J].中國新生兒科雜志,2008,23(5):296-297.

[6]陳勝蓮,譚育華,葉晴.新生兒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的危險因素分析與對策[J].護理學報,2009,16(8B):45-47.

[7]Elward AM,Warren DK,Fraser VJ.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 in 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atients:Risk factors and outcomes[J].Pediatrics,2002,(109):758-765.

[8]粱志科,劉朝暉.呼吸機相關性肺炎預防研究進展[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08,18(1):148.

篇9

關鍵詞:國際貿易;技術創新;關系;分析

中圖分類號:F74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2)22-0158-02

引言

經濟全球化的時代,中國技術創新既依賴于本國技術研發,同時也受到國際貿易的深刻影響。而國際貿易對促進中國技術創新愈加重要。通過國際貿易途徑獲取相應外部技術,帶動中國技術創新,從而不斷的促進產業結構升級并增強企業與國家競爭力。歐美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技術創新是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量,技術創新對國際貿易影響的基礎在于技術創新對經濟發展的決定性作用。

學術界對于國際貿易和技術創新的關系研究,目前大多數研究聚焦于國際貿易的技術溢出對東道國技術創新的影響,如Grossman和Helpman(1991)研究認為通過國際貿易引入高質量多種類的國外產品或中間產品能夠提高本國產品的技術含量,有利于加快技術創新步伐。一些文獻也從技術創新對國際貿易的作用方面進行了諸多探討,如Narula(2004)研究表明技術創新活動對國際貿易產生積極影響。然而,對于國際貿易與技術創新相互關系的研究成果很是缺乏,本研究基于相關文獻,從國際貿易對技術創新以及技術創新對國際貿易兩個角度深入探討它們之間的密切關系,希望能夠為中國加快國際貿易、提高技術創新能力提供參考價值。

一、國際貿易對技術創新的積極影響

Kruger、Corbo、Kuznets等通過研究表明國家的開放程度和該國的經濟增長之間存在正相關關系。Syrquin和Chenery實證研究揭示實行實行外向型政策的國家要比實行內向型政策的國家每年平均全要素生產率要高出6‰,而平均年產出增長率要高出1%。因此,國家的經濟增長與國際貿易關系密切,國際貿易能夠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加快轉變經濟結構,促進技術創新。實踐表明,改革開放促進了中國經濟規模的不斷發展壯大,加快了中國對外貿易的發展,也放開了對內貿易的諸多限制,貿易往來有力地貢獻了中國經濟增長的效果。全球一體化,國際貿易的商品規模和范圍日益擴大,在國與國之間知識快速傳播,降低了閉門鎖國的科研成本,大幅度增加了知識存量,由此帶來新產品開發成本大幅下降,世界范圍內技術創新率呈現上升趨勢。不可否認,中國的商業研發投入與發達國家存在較大的差距,然而,中國大量的技術創新大多數來自于對國外技術的模仿和改進,日本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

1.國際貿易能夠積極為技術創新提供技術信息。國際貿易離不開國與國之間的貿易往來和信息傳遞,擴大了國與國之間溝通和交流的渠道,增進了彼此的文化及習慣的了解,進一步深入了解產品的技術含量,有關技術指標,為研發適合本國的產品技術奠定了基礎和條件。

2.國際貿易能夠加快產品的技術創新。國際貿易的商品中,既有成品,也有中間產品,某些中間產品在中國是很難生產出來的,因此,通過國際貿易引進來中間產品的技術,通過研究,可以形成本土化的技術,加快了技術創新的步伐。另外,難于生產的中間產品用于生產終端產品,可以大幅度地提高生產效率和改善產品質量。中間產品成為貿易商品,有利于終端產品的生產廠家提高生產能力,改善產品質量,減低產品成本,提升技術創新能力。

3.國際貿易有利于收集用戶對技術創新的建議或意見。用戶使用國際貿易中的商品后,通過暢通的營銷渠道會積極提出使用產品的技術創新方面的建議或意見。實踐證明,貿易量與建議的數量成正相關的關系。

4.國際貿易集聚效應能夠加速技術創新。國際貿易集聚效應能夠體現在增量貿易的區域選擇方面,受到特定區域國際貿易存量的影響,也就是說當區域國際貿易量增多,貿易交流發生在此區域機會更多,因而會帶來一定的知識與技術擴散,從而促進該區域的技術創新。一般情況下,國際貿易集聚的區域會吸引更多的外商直接來進行投資,中國就是很好的例證,比如北京的中關村。

二、技術創新對國際貿易的積極影響

篇10

關鍵詞:產婦;產后抑郁癥;相關因素;基礎和心理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49(2013)04-0-02

1 產后抑郁癥的概念及臨床特征

產后抑郁癥是指產褥期發生的抑郁癥。它是一種持久的心境低落為特征的神經癥,常伴有焦慮軀體不適感和睡眠障等。它的病史特點是它的發生與許多危險因素有關,涉及生理,心理及社會因素。特別是妊娠期的抑郁焦慮情緒與產后抑郁的發生有密切的聯系。它的臨床表現主要是產后2星期內發病,產后4~6周逐漸加重,有25~50%患者可以持續產后六個月甚至更長通常有失眠,焦慮,煩躁,情緒低落,不明原因的哭泣,易怒,對生活失去信心,自我評價下降,與家人、丈夫關系不協調等心理社會功能下降的表現。還可伴有惡心,頭暈頭痛,胃部燒灼,呼吸心率加快,泌乳減少等軀體癥狀,嚴重者甚至傷害嬰兒及有自殺傾向。

2 產后抑郁的相關因素

內分泌的變化在妊娠和分娩的過程中,尤其是產后24小時內,體內激素水平發生劇烈變化。分娩后雌孕激素含量迅速下降或比例失調,或因胎盤類固醇分泌量突然減少是抑郁發生的生理基礎。

缺乏產前指導和孕期保健導致對待身體變化的不適應行為以及相應的心理情緒矛盾的激化,最后導致胎兒的不正常發育。由于妊娠,孕婦的生理發生變化,出現惡心、嘔吐等妊娠反應,她們情緒開始緊張害怕,不節制的性生活,造成早期陰道流血,孕囊剝脫等不良后果,加上孕婦對周圍環境事物感知敏銳,反應強烈,情緒不穩定,對妊娠又驚又喜,既有做母親的喜悅,又有對體態的變化、胎兒是否發育正常、是否健康聰明的憂慮,少數孕婦還有重男輕女的偏見,甚至還有難產的恐懼感,如此復雜的心理相互夾雜,通過彼此相關的神經生理,神經內分泌,神經免疫中介機制來制約全身系統,各器官的功能,直接影響孕婦的身心健康,甚至表現為胎兒內生活環境發生變化而嚴重干擾胎兒的生長、發育,導致新生兒的畸形。

缺乏對分娩過程的認識和心理準備,醫護人員太過激動的行為或不文明的言語會刺激到產婦,會延長產程或導致難產。進入分娩期的婦女,一般都有不同程度的緊張,恐懼心理。有時甚至有行為的變態。與平時的意識不大一致。比如(1)期待性心理:在分娩前心情緊張,難以平靜,失眠,煩躁,注意力減退,直到分娩結束才消失。(2)恐懼性心理:有些初產婦提心吊膽,一方面來到人地兩生的待產室,對環境不熟悉,醫護人員都是陌生的面孔,往往產生恐懼緊張心理,看到其它產婦宮縮陣痛,擔心自己過不了這關,對疼痛不能忍受,擔心難產。(3)憂慮性心理:面對重男輕女的觀念,害怕生下女嬰受到歧視,家庭不和睦,或因孕期患病用藥,擔心生下畸形對能否順利分娩新生兒,是否健康考慮甚多。這些情緒夾雜在一起,嚴重影響了產婦的認知功能,加速了產婦的身心負擔,能量消耗,當醫務人員指導其動作時,亦不能很好完成其要求,醫護矛盾產生。醫務人員的大聲指令又會加重產婦的緊張,由此惡性循環產生,延長了產程或最后導致難產。

身心的疲憊,角色轉換不良,嬰兒的身體狀況等都會增加產婦的心理負擔。經歷過陣痛分娩,體力消耗大,不能勝任母親的角色,比如喂奶,不能正確看待新生兒的正常生理變化等都是消極信號不斷刺激孕婦,加重其情緒的不穩定。

性格特征:性格外向者易于心理平衡,抑郁程度輕,或時間短暫,性格內向者遇到不良刺激容易發生精神抑郁。

經濟狀況的不穩定:經濟狀況良好不會為新生兒出生后的一系列費用擔心,而經濟狀況相對較弱的就會擔憂嬰兒出生后一系列的開銷,擔心因為經濟的原因影響到孩子的生長發育,教育問題等。

家庭支持系統的不完善,婚姻生活的不如意是產后抑郁的重要影響因素。產婦在孕期和產后均會有暫時的心理退化,即她們的行為變得更原始或更孩子氣,情感脆弱,依賴性強。如果父母對產婦態度冷淡,對小孩不冷不熱,丈夫對產婦不能體貼對待,不能分憂小孩帶來的生活節奏變化,不能從心靈上給予產婦支持,相反有些時候還責罵產婦的依賴心理,這些會極大刺激產婦,把她推向抑郁的深淵。

醫護人員和家庭成員不能及時識別產婦的抑郁情緒,沒能及時采取措施加以防范,導致產婦走向抑郁癥。對于產婦所表現的與郁郁寡歡,對任何事情沒有興趣,失眠,焦慮,煩躁易怒等不重視就會影響到抑郁癥的識別,導致抑郁的發生。

其它因素的影響:高齡產婦,學歷低下,單親家庭,遺傳因素,身體形象改變、職業因素等都會影響產婦情緒,從而導致抑郁的發生。

3 產后抑郁癥的護理措施

3.1 產前健康教育和孕期的定時檢查

妊娠期階段,產科的護理重點是在于提供教育和咨詢服務,為孕婦講解臨床分娩知識、胎兒自我監護方法、營養衛生、母乳喂養等知識,并針對病情進行個體化教育。如對妊高征的患者講解左側臥位、間歇吸氧,降低血壓、自數胎動的意義和方法。讓孕婦了解宮縮規律陣痛的性質及規律,增加自然分娩的積極主動性,為迎接寶寶的出生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家庭成員要為孕婦創造一個舒適清靜的休息環境和和諧愉悅的家庭氛圍,滿足孕婦的合理要求,講解身邊親戚朋友的成功例子,不斷鼓舞孕婦,讓孕婦對自己充滿信心。

3.2 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

孕婦入院后,由護士安排好床位,穩定孕婦的情緒,介紹醫院環境,、陪伴制度、作息制度、床位的醫生和主管護士,消除產婦的陌生感和恐懼感,營造一個輕松、舒適的環境。

3.3 分娩過程中的心理輔導和積極暗示

產程進展過程中,為消除產婦緊張情緒,護士可以通過撫摸產婦額頭或者握住產婦的雙手等肢體語言,以及和產婦談論即將出生的嬰兒,使產婦得到心理支持,增加安全感,分散其對陣痛的注意力。有些產婦待產時間長,體力消耗大,護士應陪伴左右,利用宮縮間歇時間,鼓勵產婦進食或休息,以保證足夠的精力和體力來迎接即將來臨的分娩,順利渡過人生最重要的時刻。在整個分娩過程中可以根據產婦要求放一些音樂。現在比較推崇導樂陪伴分娩,可以減輕產痛,以愉快的心情完成分娩,有利于母親產后康復,減少抑郁癥的發生。

3.4 產后患者的整體護理

(1)當胎兒娩出斷臍后,應盡快告知產婦胎兒性別,讓其撫摸胎兒,享受做母親的喜悅。

(2)產婦回病房后,保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產婦由于分娩的疲勞,會陰且口的疼痛,剖宮產術后傷口的疼痛及子宮收縮痛等,都需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過度的疲勞會直接影響到產婦的情緒。家人盡量給產婦創造安靜、舒適的環境,減少不必要的探視。產后是產婦情緒最不穩定的時期,各種精神刺激都易于激怒,尤其是敏感話題,如:產婦的身材恢復,嬰兒的性別及經濟問題等,都應該被避免。作為護士,我們應加強護理工作效率,治療和護理時間要盡量集中進行,減少不必要的打擾。

(3)創造良好的家庭氣氛,一個良好的家庭氣氛使產婦不感到孤獨,每個家庭成員都在支持鼓勵她,使產婦處于一個溫暖的家庭中。家庭成員除了在生活上關心體貼產婦外,還要傾聽產婦的傾訴。幫助產婦從心理上樹立信心,及時調整好孕婦的一些不良心態,消除心里的煩悶。不能對生男生女有任何的抱怨。讓產婦覺得自己和孩子在家人心目中占有同樣的地位。盡量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幫助,使產婦正確認識社會并提高生活處理難處的信心,創造一個良好、和諧的家庭環境。

(4)幫助產婦認同母親角色,做好母乳喂養指導:主動與產婦交流,關心她們,傾聽他們的想法與感受,并指導產婦盡快適應母親角色,介紹有關母乳喂養和育嬰的常識,教會她們護理孩子的一般知識和技能,幫助照料新生兒。宣傳新生兒護理知識和有關新生兒發生理現象知識,如新生兒黃疸等。同時讓產婦得到休息的同時對其自我能力的訓練指導,內容包括生活調、會陰護理、及產后自我護理。如有哺乳障礙的產婦,要進行心理分析,宣傳母乳喂養的好處,根據其癥狀逐步解決。指導產婦飲食和營養搭配,保證產婦的營養和能量。

(5)鼓勵建立自己的朋友圈子:比如參加產后瘦身協會或者是育兒協會。多與人群進行交流,抒發自己內心的不愉快。現在有一種產后抑郁癥患者團體人際心理療法,在某種程度上有幫助患者走出內心的陰影。

3.5 及時識別產婦在瀕臨抑郁癥邊緣的抑郁焦慮癥狀,以便及時進行心理疏導或藥物治療

可能由于上述各種措施沒能盡善盡美,最終孕婦抑郁癥的前驅癥狀產生:失眠,頭痛,對孩子不理不睬等,尤以睡眠形態紊亂最為嚴重。作為護理人員,要不斷提高自己的整體業務水平,了解更多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以便及時觀察到患者的心理動態。

可以利用中國傳統的民風民俗來關心產婦的各種身心變化。中國傳統的“做月子”就可以以親戚聚會的形式把大家的關心聚集在一起來溫暖產婦的心靈。

對于擔心自己身材的產婦可以鼓勵其循序漸進的進行一些鍛煉;對于產婦擔心自己生完小孩后不能勝任工作的可以在休息期間自我充電,同事也可以適當提供訊息,幫助其在業務上的提高,同時家人要給與百分百的肯定和支持。

4 小結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社會壓力的增加,特別是對育齡知識女性尤為明顯。近年來產后抑郁癥的發生率呈上升趨勢,主要是生理內分泌的改變、心理的恐懼、孤獨、憂慮、挫敗感等消極因素的刺激和家庭社會支持系統的不完善不健全等造成的。多數產后抑郁患者通過心理治療,家庭支持或藥物治療可能完全康復,但少數病人可變成慢性狀態或再次分娩時可復發。這要求家庭要做好孕育孩子的準備(包括身體的健康準備、心理狀態的準備、經濟狀況的準備和家庭支持系統的完善)這要求我們護理人員必須做好孕產婦產前、產時、產后的健康教育工作,必須熟悉產后抑郁癥的臨床表現,能及時的識別產后抑郁的情緒,同時還要求護理人員具有高度的責任心和愛心,從生理、心理上多關心和體貼產婦,使產婦順利的渡過從懷孕、分娩到成為合格母親的生理、心理的關鍵時期!

參考文獻

[1] 李榮萍,閆琦,魯揚.產后抑郁與嬰兒氣質的關系.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7.

[2] 許世琴,朱邦莉.產褥期抑郁癥發心理護理,現代醫藥衛生.2006.

[3] 顏秀英.產科抑郁癥的診斷與護理.中外健康文摘,2006.

[4] 劉文穎.產后抑郁癥的臨床調查及護理.當代護士,2006.

[5] 王桂蘭.心理護理對孕產婦早期及分娩期的影響.中華現代婦產科學雜志,2006.

[6] 荊秀英.圍產期的心理護理.中國現代婦產科學雜志,2004.

[7] 杜艷鴻,袁秀珍.產后抑郁的誘發因素及護理措施.現代護理,2006.

[8] 馬琳,郭麗.產后抑郁社會心理影響因素研究現狀.中國實用婦科與產科雜志,2007.

[9] 羅巧星.女性抑郁癥病人的心理特征及心理護理.中華醫學研究雜志,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