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傳祥范文

時間:2023-03-27 17:08:08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時傳祥,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篇2

向士璧字君玉,常州人。負才氣,精悍甚自好,紹定五年進士,累通判平江府,以臣僚言罷。起為淮西制置司參議官,又以監察卿史胡泓言罷。起知高郵軍,制置使丘崇又論罷。起知安慶府、知黃州,遷淮西提點刑獄兼知黃州。合州告急制置使馬光祖命士璧赴援數立奇功帝亦語群臣曰士璧不待朝命進師歸州且捐家貲百萬以供軍費其志足嘉。進秘閣修撰、樞密副都承旨,仍舊職。

開慶元年,涪州危,又命士璧往援,北兵夫江為營,長數十里,阻舟師不能進至浮橋。時朝廷自揚州移賈似道以樞密使宣撫六路,進駐峽州,檄士璧以軍事付呂文德,士璧不從,以計斷橋奏捷,具言方略。未幾,文德亦以捷聞。士璧還峽州,方懷傾奪之疑,尋辟為宣撫司參議官,遷湖南安撫副使兼知潭州,頃之,升湖南制置副使。大元將兀良合臺兵自交址北還,前鋒至城下,攻圍急,士璧極力守御,聞后隊且至,遣王鋪佑率五百人往覘之,以易正大監其軍,遇于南岳市,一戰有功,潭州圍遂解。事聞,賜金帶,令服系,進兵部侍郎兼轉運使,余依舊職。

似道入相,疾其功,非獨不加賞,反諷監察御史陳寅、侍御史孫附風一再劾罷之,送漳州居住。又稽守城時所用金谷,逮至行部責償。幕屬方元善者,極意逢迎似道意,士璧坐是死,復拘其妻安而征之。其后元善改知吉水縣,俄歸得狂疾,常呼士璧。時輔佑亦遠謫,及文天樣起兵召輔佑于謫所,則死矣。德祜元年三月,詔追復元官,仍還從官恩數,立廟潭州,明年正月,太府卿柳岳乞錄用其子孫,詔從之。(選自《宋史·向士璧傳》,略有刪節)

譯文:

向士璧字君玉,是常州人。恃才負氣,精明強悍,很是潔身自好,紹定五年考中進士,不斷升官至平江府通判,因為臣僚彈劾免職。后起用為淮西制置司參議官,又因為監察御史胡泓彈劾而免職。起用為高郵知軍,制置使丘崇又奏論將他免職。起用為安慶府知府、黃州知州,遷任淮西提點刑獄兼黃州知州。合州告急,制置使馬光祖命令向士璧前往支援,多次建立奇功。皇帝也對眾位大臣說:“向士璧不等朝命,就進軍歸州,并且捐出家財百萬來供給軍費,他的精神值得嘉獎。”升任秘閣修撰、樞密副都承旨,仍擔任舊職。

篇3

開天,女媧造人。炎黃祖先們就開始了征服自然的征程,祖先們憑借著自己的智慧,從學會使用各種工具到創造一個個人類文明。先秦諸子,百家爭鳴,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無不體現了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兵家等大家思想,形成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觀念。而這些,中華民族歷經了五千年流傳下來的語言文字、科學技術、哲學思想和倫理道德,匯集在一起,便形成了集國家文化和藝術特征為一體的大學――中華之學。

季羨林老先生曾高瞻遠矚地提出“大國學”的概念:“國學應該是‘大國學’的范圍,不是狹義的國學。國內各種地域的文化和五十六民族的文化,都包括在‘大國學’的范圍內。”季老的“大國學”觀,對促成當下的民族文化融合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中華傳統文化,自孔老夫子的“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到韓愈的“業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都給后人傳達了如何學習和學習的重要性,而就是在人們不斷的學習和探索中,中華民族五千年的傳統才得以延續和發展的。

兩漢之經學,魏晉之玄學,宋明之理學,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怎不叫人感慨。理學大師朱熹在探討知行關系時說:“知之俞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他認為知先行后,行重知輕,從知識來源上說,知在先;從社會效果上看,行為重。從而在認識領域給后人留下了深刻的啟發。

每個學派的發展,都需要經過“盛而衰,衰而盛”的循環過程,就好比經學之發展,在經過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導致大量先秦古籍丟失后,在漢武帝實行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時期,經學又盛極一時了。如今,是世界文化大碰撞和大融合時代,當世界文化的鐵蹄滾滾來襲時,我們是否能夠抵擋住,是否能讓國人繼續受國學的熏陶,而非追隨“洋節”的腳步。如今,金錢、權力充斥在人們的生活中,我們是否還能尋求一份寧靜,享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閑情雅致?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過去久唱不衰的《霸王別姬》,過去受人敬仰的角兒,經過世界文化的洗禮,也只留下破敗的戲服唱臺,惹得一身銅綠。

篇4

古今中醫學家對于小兒哮喘病因病機的論述基本上是客觀實際的,與西醫學對小兒支氣管哮喘的病因認識有某些類似之處。但由于歷史條件的限制,不可能把以肺部感染為主因的“小兒哮喘性支氣管炎”與以變態反應(過敏)性為主因的“小兒支氣管哮喘”加以區分,從而在臨床表現上以多痰多咳的“小兒哮喘性支氣管炎”與少痰少咳的“小兒支氣管哮喘”未予區分。因此,將兩個不同哮喘病的主要病因概屬為“痰”是值得商榷的。

小兒支氣管哮喘的發作雖在肺,其實以腎虛為其根本,即“腎不納氣,氣不歸根”,緊緊把握“腎為氣之根”和解決“腎不納氣”這個關鍵,用補腎療法防治本病,其顯效率頗高。臨床體會“發時治肺”和以“攻邪為主”的原則,對于本病病程短和癥狀輕者可以收效,至于病程長而癥狀重以及持續性哮喘患兒療效多不理想。馮老從多年臨床工作中摸索出“標本同治,宣、降、納并舉”的治療原則,在平喘療效上雖不及西藥快,但持久性則較強,還可以縮短補腎療程收到遠期療效。小兒腎虛多系先天性的,與成人人為的腎氣損傷和久病傷腎(小兒亦有久病傷腎)有所不同;支氣管哮喘由腎虛不能抗御外邪而發病,與慢性支氣管炎病變在肺,久咳傷腎有所不同;支氣管哮喘是氣的宣、降、納失常為主,與哮喘性支氣管炎以感染且痰多的邪實為主有所不同。支氣管哮喘標病與本因處于相等的情況,故宜標本同治。

至于小兒腎虛的癥狀確不如成人明顯,較大的兒童可有腰酸,腳軟,下肢畏寒,夜尿多等腎虛癥狀;仔細望診亦可查見方頭,肋緣外翻,或身體矮小,或頭發稀少色黃少華等腎虛跡象;若重審脈象,往往重按無力。馮老認為,根據辨病與辨證相結合的原則,對那些雖無法診察出腎虛癥狀的小兒,只要是反復持續性哮喘,便是腎虛不納氣所致,同樣運用上述的治法,亦能取得滿意的效果。

溫柔補腎,燮理陰陽 補腎之劑用溫柔補腎法而略偏溫,旨在增益腎元陽氣而發揮其“納氣”的功用。選藥以溫和而不剛熱之品,如胡桃仁之甘溫、巴戟之微溫,以及補骨脂、羊藿溫而不燥等;對于附片之大辛大溫一般不用,或偶爾一用仍需配伍熟地、淮山藥等具有滋補之性以制其剛熱。至于第三階段的補腎法,即偏陽虛者亦應兼顧腎陰的溫柔法,自始至終遵守補陽不損陰的原則。因腎之精氣,腎陰腎陽相互依存,腎之是化生腎之陽氣的物質基礎(精化氣),腎之陽氣是產生的內在動力(氣生精)。支氣管哮喘雖關系腎不納氣,如只著眼腎氣為陽的一面,而忽視的一面,是不能調和陰陽于平衡而達到治愈目的。

本病往往夜間發作較多,因此,在給藥的次數上規定每日分早、中、晚和睡前4次服藥為宜,特別要強調晚上臨睡前給藥,對于控制發作、減輕癥狀有一定的作用。

麻黃合葶藶子,平喘效彰 祛邪平喘,馮老臨床每善用葶藶子、麻黃。選用麻黃是取其宣肺平喘,肺寒者則亦取其散寒之用,對部分患兒有使汗出增多的不良反應,配伍白術可使汗出減少,但多數患兒不顯汗多。蘇子、葶藶子是降氣平喘的有效藥物,與麻黃配伍,一升一降相得益彰。但古人認為這兩種藥是大瀉肺氣的峻猛之品,特別是苦葶藶不能輕易使用,或者只宜小劑量,或者需配伍大棗同用。

小兒支氣管哮喘在急性發病時,雖有外邪與痰的標實證,同時存在腎氣不足的本虛證,形成上實下虛的病機,權衡標本均等,故在發病時宜標本同治,攻補兼施,調氣,宣、降、納并舉。間歇期多屬虛證,宜補腎元以治其根本。在發病時分感熱,感寒,進行辨證施治。間歇期分兩個階段以不同方法補腎。

肺熱腎虛證

除支氣管哮喘臨床表現的癥狀外而兼見發熱或發熱已退,口渴,痰稠,唇紅,咽喉紅腫,舌質正常或紅、苔黃薄或白,脈滑數無力?;蛞姺筋^,肋緣外翻;或身體矮小;或發稀,發黃少澤;或下肢痿軟。治宜宣肺豁痰,清熱平喘,補腎納氣。用一號平喘湯。處方:麻黃、杏仁、銀花、連翹、女貞葉、蘇子、苦葶藶、地龍、胡桃、羊藿、補骨脂、葫蘆巴、甘草。

熱未盡者加生石膏;汗多者加白術;咳稍多加冬花、枇杷葉;胸悶加旋覆花;病程長者,酌選巴戟天、冬蟲夏草、山藥、熟地等。

例1患者,男,8歲。因持續哮喘20天,于1973年9月10日來就診?;純鹤杂谆枷?每因氣候變化受寒熱而發,本年8月20日因發高熱后,每晚哮喘大發作,氣急痰鳴,張口抬肩,嘴唇發紺,不能平臥。該廠職工醫院診斷為支氣管哮喘,注射慶大霉素,口服氨茶堿、非那根、強地松、四環素3周,又服中藥9劑,哮喘仍未得到控制,只能一時緩解,因而請馮老診治。諸癥如前,精神疲乏,下肢軟弱,面色蒼黃,舌質紅、苔黃白相間,脈滑數無力。雙肺滿布哮鳴音,診為哮喘,屬肺熱腎虛。治以宣肺豁痰,清熱平喘,補腎納氣。處方:麻黃6g,杏仁6g,銀花藤30g,連翹15g,蘇子15g,苦葶藶15g,地龍9g,橘紅皮9g,鮮女貞葉30g,胡桃4枚,補骨脂12g,葫蘆巴12g,甘草3g。煎3次和勻,分4次服,1劑/日(煎藥法和服法以下同)。囑其停服西藥。上方連服4劑,5天內僅發作2次,癥狀亦較前為輕,患兒可以入睡。

二診(9月26日):咳嗽、濁涕、咽部充血,夜間多汗,此為痰除氣暢而肺尚未得清,腎氣仍虛,上方加淮山藥30g。

三診(9月29日):患兒于27日晚受涼,當晚哮喘又作1次而輕,伴發熱(體溫37.6℃),咳嗽加劇,鼻衄,雙肺有干音,舌質紅,咽部充血。仍以上方為基礎,加重清熱劑。更方如下:麻黃6g,杏仁6g,黃芩6g,銀花藤30g,板藍根21g,蘇子15g,苦葶藶15g,鮮女貞葉30片,胡桃4枚,葫蘆巴12g,瓜蔞皮12g,補骨脂12g,地龍9g,甘草3g。服上方3劑,哮喘5天未發。

四診(10月3日):輕微咳嗽,吐黃稠痰,食少,汗多,咽部不紅,舌質正常,苔微黃,此為肺經余熱未盡。擬用:麻黃6g,甘草6g,銀花藤30g,連翹15g,麥芽15g,蘇子15g,苦葶藶15g,鮮女貞葉30片,胡桃4枚,葫蘆巴12g,瓜蔞皮12g,補骨脂12g,地龍9g,白術9g。

五診(10月8日):服上方3劑,哮喘一直未發,此肺熱已清,標病得解。當日處以脾腎雙補之方,囑其連服10余劑,鞏固療效。隨訪7年,患兒哮喘一直未發。

肺寒腎虛

除支氣管哮喘臨床表現的癥狀外而口不渴,吐白色稀薄痰,唇色正常或偏淡,咽部不紅,舌質淡或胖有齒印、苔白或膩,脈平或略緩無力。或見方頭,肋緣外翻;或身體矮小;或面色蒼白;或發稀,色黃少澤;或畏冷;或下肢軟;或夜尿偏多。治宜辛溫開肺,降逆祛痰,納氣平喘。用二號平喘湯。處方:麻黃、杏仁、法半夏、陳皮、茯苓、蘇子、苦葶藶、白芥子、胡桃、補骨脂、葫蘆巴、鹿角片、甘草。加減:痰不多者去半夏、茯苓。病程長者加羊霍、鎖陽、制附片、熟地、山藥等一二味。

例2患者,女,4歲。1973年11月7日初診。反復哮喘3年加重1年,急性發作1天,患兒半歲時開始發生哮喘,嗣后每年秋季遇感冒即發,夜間尤甚,呼吸困難,喉間痰鳴,張口抬肩,不能平臥,嘴唇發紺,往往半夜就診。既往曾用四環素、卡那霉素、強的松、氨茶堿、非那根等藥,尚能暫時平息,近年來發作頻繁,往往持續半月,間歇1周又發,以上藥物效果不佳,急性發作時需注射腎上腺素可一時緩解,因而求治于中醫。昨因氣候驟冷受寒,當晚整夜哮喘,呼吸困難,不能平臥,偶咳吐白色泡沫痰。查體:雙肺滿布哮鳴音,舌質正常,苔白,面色灰暗,精神欠佳,可見方頭,肋緣外翻,四肢欠溫,脈滑無力。查血:白細胞8.25×109/L,多核0.29,淋巴0.39,嗜酸性粒細胞0.32 。診斷:支氣管哮喘。辨證:肺寒腎虛。治以辛溫開肺,降逆祛痰,納氣平喘。處方:麻黃6g,杏仁6g,法半夏6g,橘紅皮9g,茯苓9g,白芥子9g,地龍9g,蘇子12g,補骨脂12g,苦葶藶12g,葫蘆12g,鮮女貞葉20片,胡桃仁30g,甘草3g。煎3次和勻分4次服(以下同)。

二診(11月10日):服上方3劑,哮喘減輕,昨晚只發1小時,偶而咳出黃稠痰。上方去白芥子,加黃芩6g,大棗15g。

三診(11月13日):患兒下半夜仍輕度發喘,但已可入睡,咳嗽。昨日腹痛,瀉稀大便5次。上方去大棗、補骨脂,加廣木香6g,黃連葉12g,紫菀12g。

四診(11月17日):服上方3劑,腹瀉止,哮喘未發,微咳,白色痰。查血:白細胞7.65×109/L,多核0.43,淋巴0.41,嗜酸性粒細胞0.14,單核0.01。仍用13日方去廣香、黃連,加山藥15g。

五診(11月23日):患兒自15日起,哮喘一直未發,不咳,精神好轉,舌質痰,苔薄白。擬補脾腎治本以鞏固療效:黨參9g,白術9g,橘紅皮9g,法夏6g,胡桃仁30g,巴戟天12g,補骨脂12g,甘草3g。囑服數劑。

1974年3月隨訪,患兒4個多月來哮喘未發,平安過冬。查血:白細胞總數和分類計數均屬正常。因不愿再服藥,補腎法未予進行。隨訪觀察半年哮喘一直未發。

1979年1月以受寒哮喘小發1次,服二號平喘湯1劑而哮平,盡3劑后改用補腎法:淮山藥15g,茯苓9g,五味子6g,山萸肉6g,胡桃仁30g,羊藿10g,補骨脂10g,葫蘆巴10g,熟地10g,枸杞子10g,鎖陽10g。囑服2周。至今哮喘未復發。

篇5

法國人素來以充沛的激情與夢想著稱于世。巴黎,這座充滿夢幻與想象力的城市,擁有將夢想化為現實的一切資本。在1855-1937這80余年時間里,巴黎承辦了6次定義人類文明前進方向的世博會,世博會也成為了巴黎眾多城市名片中最顯赫的一張。巴黎,法蘭西之心。更是雪鐵龍精神創生之地。

開啟汽車工業新紀元

1922年,雪鐵龍汽車公司創始人安德烈?雪鐵龍,讓人駕駛噴氣式飛機,在巴黎的天空上書寫了長達5公里的巨型“Citroen”字樣作為當年巴黎車展的宣傳廣告。1925年,雪鐵龍更是以一種大膽卻極具想象力的方式,在巴黎的夜空,更在世博會歷史上,留下了美妙的一筆――用250000個電燈點亮當時工業革命的象征――埃菲爾鐵塔,并讓美妙的燈光一直閃耀到了1934年。

這一切的起源,便是想象力與實現夢想的勇氣。正因如此,雪鐵龍才具有將當時的法國變為全歐洲汽車工業心臟的能力,從而開啟了歐洲汽車工業的新紀元。

定義未來的,不是時間,而是想象力

安德烈?雪鐵龍創立了雪鐵龍品牌,并賦予了這個品牌獨特的哲學――雪鐵龍的傳統是創新。換句話來說,一如法國文化中層出不窮的藝術流派,雪鐵龍不止是與時俱進的,更是超越時代的!正因如此,雪鐵龍才與定義人類文明前進方向的世博會緊緊聯系在一起。

二戰結束后的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是近現代科技高速發展的時代。這段時間出現的科技,更為今天已被人們廣泛應用的技術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58年,布魯塞爾承辦的世博會,既是戰后人類對自身所為進行的總結,也是向全世界展示未來與希望的殿堂,原子結構的世博會主會館便是科技飛速發展的象征之一。

正是在這個年代,雪鐵龍開始著手研制全新的氣液懸掛技術。這在當時絕對是聞所未聞,甚至無法想象的。1955年。足以載入史冊的雪鐵龍經典車型DS問世。因為與法語中“女神”讀音相近,DS被人們奉為了汽車中的“女神”。當年,雪鐵龍DS以前衛大膽的造型和尖端的技術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焦點。人們對DS的線條和技術贊嘆不已,仿佛是看到了宇宙飛船。雪鐵龍再次用富有未來主義色彩的想象力,為人們勾勒出了新的藍圖。在雪鐵龍眼中,定義未來的不是時間,而是想象力。

演繹東方傳奇,從1931到2010

1931年,雪鐵龍車隊用10個月的時間,翻過喜馬拉雅山,橫越戈壁。最終抵達北京,這次神奇的“東方之旅’堪稱汽車發展史上最大膽最艱險的一次遠征,而用生命鑄就的神話注定將于新世紀被再度續寫。在鎂光燈此起彼伏的閃爍中。雪鐵龍全新概念車Metrlis亮相2010上海世博會,巨大的體量、雄偉的身姿、流動的線條、迷人的細節。自內而外的優雅氣息,使這個被冠以“大都會”之名的魅力圖騰不僅成為本次世博會法國國家館的煊赫主旨,更穿越了歷史的波譎云詭,再次憑借靈感和力量譜寫出東西呼應的華麗篇章。

從這一次到每一次。在雪鐵龍的生命里,從不缺乏關于東方的神秘傳奇。

篇6

[關鍵詞]時效性;互聯網;微博;傳統新聞;傳播模式

微博屬于新型信息傳播平臺,該平臺以互聯網為基礎,用戶不僅能夠在平臺上對各種信息進行,同時還能夠對信息進行點評,新聞時效性以及互動性較強,深受廣大民眾所喜愛。但其卻對傳統新聞傳播模式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傳統新聞傳播也因此做出了一定的改變。為明確微博對傳統新聞傳播途徑的影響,業內人士首先應對微博及其新聞傳播相關內容進行了解。

一、微博

微博是微型博客的簡稱,是一種新型的實時信息傳播與分享的社交平臺。該平臺主要以用戶進行信息獲取、分享以及傳播為主,而其關注機制主要分為雙向以及單向兩種,隨意性相對較為明顯。上世紀初,微博這一概念開始誕生。微博形式相對較為簡約,是網絡時代的新型媒介之一,用戶能夠在平臺上分享信息,并可以與其他人一起就信息進行討論。這一平臺具有明顯的便捷性以及原創新等方面的優勢,是對信息傳播方式的一種創新。該平臺自2007年進入到中國后,正在迅速崛起,像新浪微博以及騰訊微博等平臺的發展情況都極為理想。其中新浪微博更是云集了大批知名媒體以及各界名人,在我國新聞界形成了較大的影響力。隨著民眾對于微博運用的不斷深入,微博存在的優勢與缺點也逐漸暴露出來。

二、微博新聞傳播的優勢與不足

(一)優勢

通過對微博的分析可以發現,該平臺擁有普通性這一特征,他們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將身邊信息或重要新聞上傳到微博平臺之上,且其他人員可以隨心對信息進行點評。每一位用戶都能成為信息傳播者,且信息傳播并沒有過多的要求,也不會受時間以及地點等因素的限制,這也是微博便捷性的一種體現。同時由于用戶可以隨時隨地完成信息傳播,而民眾也能夠及時對新聞內容進行點評,并能夠在第一時間內對信息進行轉發,這樣就會直接增加新聞的傳播范圍,且時效性也相對較強,這也是微博較之傳統新聞最為明顯的優勢。

(二)不足

雖然微博在新聞傳播方面具有諸多優勢,但其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還是具有一定的缺陷,尤其是在信息真實性方面。由于微博門檻相對較低,用戶身份并不會受到過多局限,這就會增加微博信息的風險因素,一旦信息傳播者別有目的,故意在微博平臺中傳播虛假信息或不良信息,就容易對民眾產生誤導作用,嚴重者可能會引發社會動蕩,這對于社會穩定發展是十分不利的。同時由于部分微博平臺仍然對信息字數進行著限制,這就可能會使信息因為表述不完整而出現理解歧義,會對信息真實性以及連續性造成直接影響。

三、微博對傳統新聞傳播模式的影響

微博對于傳統新聞傳播模式的影響主要分為積極影響以及消極影響兩種。

(一)積極影響

1.強化民眾認同感通過微博方式進行新聞傳播,更加符合受眾接受方式,能夠有效激發起受眾對于新聞信息的興趣,且這種新聞傳播方式與民眾的生活也更加貼近,可以讓民眾產生與之互動的樂趣,這樣就可以有效提高民眾對于新聞的認同程度。同時由于微博新聞往往發生于生活之中,能夠代表民眾實際生活,能夠反映出民眾的真實聲音,這樣就能起到以點帶面的作用,產生一定的號召力,保證新聞在社會中的公信力。2.優化民眾體驗感傳統新聞傳播更加傾向于灌輸式傳播模式,新聞多會以主持人播報以及文字形式展現在民眾面前,這種傳播方式也能達到對新聞信息進行傳播的效果,但受眾接受卻過于被動,且很少能夠有機會就新聞信息產生互動。這種單向性的新聞傳播方式很難滿足民眾對于傳播的需要,而微博較強的交流作用,受眾可以在接受新聞的過程中,隨時就新聞內容與其他民眾一起進行交流,可以將自己最真實的感受直觀表述出來,并通過點贊等形式對自身態度進行表明,會使民眾獲得更加理想的體驗。3.增強新聞傳播時效性傳統新聞都是由新聞人進行收集與撰寫的,這樣雖然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但卻很容易會延誤新聞發表時間。微博傳播卻能有效解決這一問題,主要是因為在使用微博進行新聞傳播時,每一位用戶都可以拿起自己的移動設備,成為一名“記者”對新聞進行記錄,保證任何新聞消息都能在發生的第一時間被及時報道出來,且可以通過視頻以及圖片的形式直接對新聞實情進行呈現,能夠真正做到“實時報道”。

(二)消極影響

1.對傳統媒體的沖擊綜合性新聞以及專業性新聞報道是傳統媒體的主要組成內容,這兩項報道方式通常都會經過很信息收集與剪輯等多道工序,按照上文所述,微博新聞信息傳播極為及時,所以同一新聞可能會第一時間在微博上進行播報,這就會增加民眾對于微博的依賴程度,會逐漸轉變自己的新聞閱讀方式,對傳統媒體產生直接沖擊,這也是傳統媒體目前所面臨的重大挑戰內容。2.對新聞交流模式的沖擊正如上文闡述,微博傳播具有較強的互動性,傳統單向性的播報方式已經打破,而這種傳播方式也更加受廣大民眾認可,這就會對傳統新聞傳播方式產生直接影響??上驳氖牵壳皞鹘y媒體已經認識到了這一問題,并已開始采取了多樣化應對方式,而傳統媒體的這種轉型,也勢必會為國內新聞行業注入更多活力。

四、傳統新聞傳播的應對方式

(一)充分發揮傳統新聞傳播優勢

微博這種傳播方式不僅具有優勢,也具有一定的劣勢,而這也是傳統新聞媒體的一個突破口,傳統媒體應對微博不足之處進行詳細分析,并將自身傳播優勢完全發揮出來,要在對社會輿論進行正確引導的同時,將自身專業優勢充分運用起來,對新聞信息內容真實性進行仔細排查,保證信息內容的真實性以及準確性,切實提升新聞傳播者在社會中的權威。同時傳統媒體還應利用微博字數限制的問題,對新聞進行更加詳細的報道,使民眾能夠了解到整件事件的來龍去脈,使其可以真正對新聞信息進行解讀,有效解決微博傳播表象化以及容易產生歧義等方面的問題,保證自身輿論形勢制造功能以及輿論導向功能都能完全發揮出來。

(二)通過微博品牌進行市場營銷

傳播媒體應正視微博等新型媒體對于自身的沖擊,要對自身進行全面分析,按照揚長避短原則對自身不足進行彌補,并要將自身優勢完全發揮出來,保證其自身具有的優勢能夠與微博媒體有效結合在一起,保證兩種傳播模式能夠有效互補,真正將傳統新聞的專業性以及全面性與微博具有的無限性傳播以及實時性傳播有效結合在一起,在保證新聞內容真實、可信的基礎上,對新聞傳播方式進行創新,使傳統新聞傳播能夠重新獲得生機。例如“新北方”這一節目就開通了微博等多項互動方式,主持人在對新聞播報的同時,受眾可以通過微博平臺及時參與到其中,這樣不僅能夠增加新聞播報與受眾之間的互動,同時民眾也可以將身邊發生的新聞通過平臺傳遞給欄目組,以增加新聞播報的全面性以及及時性。這就是典型的傳統新聞與新媒體平臺相結合的方式,主持人可以通過微博在線與受眾就新聞事件進行討論,保證節目形式的新穎性,確保各項新聞信息能夠第一時間被群眾所熟知。傳統新聞工作者應從該節目中受到借鑒,加大對微博這一途徑的利用力度,廣大傳統新聞媒體記者,也應以實名制的方式申請微博賬號,通過對傳統媒體優勢的發揮,在微博中大量高質新聞,使網絡媒體能夠在這些新聞的影響下走向正確的輿論方向,從而擔負起一名新聞人應擔負的社會責任。此外新聞制作人員還應按照微博傳播特點,使傳統形式的新聞能夠在微博上進行傳播,從而利用微博品牌效應進行新聞營銷,切實對傳統新聞傳播途徑進行拓展,使傳統新聞,能夠與網絡時代有效結合在一起,進而開辟出適合傳統新聞發展的新方式方法。

(三)創建新型溝通渠道,增強新聞互動性

通過上文分析可以發現,傳統新聞傳播途徑的不足之處就在于缺乏與民眾之間的互動,所以為了提高民眾參與熱度,傳統新聞也應作出適當改變,要打破原有單向式的傳播方式,在保證新聞權威性的前提下創新新聞傳播方式,要建立起新型溝通渠道,與民眾之間進行必要的互動。傳統新聞媒體可以利用自身在行業中的地位以及社會口碑,建立起具有互動性的微博賬號,使民眾能夠真正參與到新聞討論之中,并能夠在互動平臺上發表自己的觀點與看法,從而利用群眾效應來對新聞進行傳播,以達到切實拓展新聞傳播力度與深度的目標?,F代中國微博市場正處于不斷發展的關鍵時期,雖然一些體制尚未成熟,但卻擁有著不可忽略的影響力,所以傳統媒體要改變自己高姿態的觀念,大力對微博推廣途徑進行研究,以確保能夠獲得更多群眾的認可與支持。

(四)通過微博信息源合理引導輿論

新聞的本意就是要對民生民情進行反映,要能夠通過自身能量對民眾輿論進行正確引導,從而為社會和諧性發展做出一定貢獻。而微博是民眾最直觀的觀念表達場所,所以傳統媒體應利用微博這一特點,加大對微博用戶多樣化優勢的利用,合理對這種新聞資源進行開發,使傳統新聞能夠在微博上進行科學傳播,并能夠對輿論動向進行及時掌握。各傳統媒體可以通過在微博上建立專門門戶網站的方式,拓展自身的新聞收集渠道,以保證自身新聞線索的獲取質量。例如中央電視臺就在新浪微博中太皮了自身的官方微博,在微博之中,中央電視臺不僅能夠對新聞進行轉播以及直播,同時還會邀請觀眾參與到互動之中,并會通過民眾對于新聞的點評來明確輿論方向,從而做出相應的引導。像中央電視臺在微博中對神十一載人飛船發射情況進行了現場直播,使很多手機以及網絡用戶,都在第一時間觀看到了這一盛況,這樣不僅擴大了新聞的宣傳渠道,同時之間場直播這種新穎直觀的新聞傳播方式,也更容易獲得廣大民眾,尤其是青年群眾的認可,會直接增加他們對于這一盛況的關注度,從而通過該新聞切實增強民眾的國家自豪感以及民族自豪感,提升他們的愛國熱情,使他們能夠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一個國家國富民強的作用與意義,進而積極投入到社會建設之中,以飽滿的熱情為社會發展做出自身的貢獻,將新聞的社會價值完全體現出來。同時,傳統媒體要對網友評論進行足夠重視,要將其中思維新穎、見解獨到的評論有效利用起來,合理對后續報道內容進行調整與補充,保證新聞質量的不斷提升。

(五)合理對微博優勢進行運用

傳統新聞人應認識到微博的出現并不會對傳統媒體發展產生遏制作用,反之,其能夠幫助傳統媒體進行轉型,時期能夠與市場以及時代保持一致,擁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方面傳統媒體應借助微博對新聞線索進行收集,使社會民眾都能成為新聞線索的提供者,為傳統媒體的新聞來源提供保證;一方面傳統媒體應運用微博平臺作為新聞傳播途徑,應建立媒體自身微博傳播平臺,定期對新聞內容進行更新,并構建受眾互動平臺,積極歡迎廣大民眾參與到互動之中,并應不定期舉辦互動抽獎活動,以增加民眾參與熱情;另一方面要運用移動設備的便利性,對傳統采編模式進行調整與改進,減去不必要的采編環節,保證該項工作效率。

結束語

微博是時代新興產物,其成為新聞傳播重要途徑已成為必然趨勢,因此傳統新聞傳播模式不應一味對微博等新型媒介進行排斥,而是應對微博這一概念進行全面性分析,并要對該模式對于傳統新聞傳播模式產生的積極以及消極影響進行深度研究,按照優劣互補原則,不斷對新聞傳播模式進行調整與完善,保證新聞能夠在新時代中得到高效傳播,成功將新聞具有的價值與功能有效發揮出來,正確對民眾的思想進行引領,為社會和諧、穩定發展提供可靠保障。

參考文獻:

[1]李冰潔.自媒體作為新聞傳播媒介與傳統新聞媒體的共生關系[J].理論月刊,2015(6):68-71.

[2]楊夢丹.論微博對傳統新聞傳播模式的影響[J].新聞研究導刊,2015(14):241-242.

[3]余秀才.新媒體語境下新聞傳播教育面臨的困境與革新[J].新聞大學,2015(4):133-139.

[4]張野.微博對傳統新聞傳播模式的影響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15(18):87.

[5]李宜璟.微博對新聞傳播的影響與傳統媒體的應對策略[J].新媒體研究,2016(24):86-87.

[6]劉璐迪.微博對傳統新聞傳播模式的影響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6(17):24.

[7]孫濤.微博在新聞傳播格局中的影響和問題[J].中國傳媒科技,2012(18):121-122.

篇7

【關鍵詞】《非誠勿擾》 傳媒文化 媒介傳播 影響

《非誠勿擾》的走紅

電視相親類節目是在媒介激烈競爭壓力下的新型產物,雖然它并非由中國媒體原創,但是江蘇衛視的《非誠勿擾》卻讓該類節目的原產地美國的媒體《今日美國報》等都大為驚嘆?!案鶕鞲H?1城市收視率最新統計,包括所有頻道在內的所有節目,《非誠勿擾》的收視率僅次于央視一套新聞聯播,牢牢霸占著全國衛視所有上星節目每周收視第一的寶座,《非誠勿擾》的收視率領先當周收視第二名將近180%?!雹?/p>

《非誠勿擾》節目符合當下社會關于“剩男”“剩女”的話題,適應現代生活的節奏,并且成功運用了“視覺傳播”效果,無論是節目內容的包裝還是女嘉賓的形象上,都容易引起受眾的關注度?!斗钦\勿擾》的游戲規則使得全場節目充滿變數、伏筆重重,更增加了其收視率。此外,精準的“時尚、婚戀的真人秀”節目定位也讓《非誠勿擾》高居收視榜首。當然這里也不能不提到的“話題”因素的重要作用,實際上,電視臺頻頻制造的各種噱頭正是這類節目火爆的最大理由。“拜金女”“富二代”等互相攻擊的出位語言,在《非誠勿擾》里不止一次出現,而且甚至保持著較高的頻率,這使得“天涯論壇”、“百度貼吧”等大型網絡討論區內有大量針對該節目褒貶不一的發言,而且言辭同樣犀利。即便如此,該節目依然能夠“奪冠”,由此使得同行競相羨慕、效仿。“從已播出的節目來看,一些處于弱勢、低收入和長相一般的男嘉賓,其經濟能力、容貌、職業和社會地位等無不成為女嘉賓的調侃對象。一些節目中明顯表現出嫌貧愛富、輕視普通勞動階層的不良現象?!焙芏嘣捳Z“體現出了80后青年對感情處理的直接而粗暴,甚至是不負責任?!雹?/p>

尼爾?波茲曼在《娛樂至死》中闡述了這樣的兩個觀點:“后現代工業社會的出現會使一切文化變成附庸甚至消失,而這種消失的途徑有兩種,一種是讓文化成為一個監獄,另一種就是把文化變成一場娛樂至死的舞臺”;“電視無法延伸或擴展文字文化,相反,電視只能攻擊文字文化” 。③如今,在由“看圖時代”向“讀圖時代”演變的背景之下,“我們可以把這句話理解成是對電視可以將任何文化都具象、直觀、淺顯地呈現的一種肯定?!雹墚敶娨晜髅阶鳛橐环N文化正在深刻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視覺文化的轉向使得傳媒文化形成了視覺霸權,這也進一步證實了尼爾?波茲曼的理論?!氨M管傳媒文化方式多樣,但從當展來看,有一個明顯的‘視覺文化轉向’―― 視覺性成為傳媒最為有力的手段,以至于視覺性壓倒了其他因素或形態成為當代中國傳媒文化的‘主因’(dorninam)。”⑤

傳媒文化(Media Culture)指因大眾媒介的社會影響而產生的一種文化形態,是顯現在大眾傳播活動中的社會文化現象。它的出現與大眾傳播的發展密切相關,一方面大眾傳播影響著傳媒文化的發展,另一方面傳媒文化也深刻地影響大眾傳播思想與傳播方式等。尼克?斯蒂文森說,傳播是文化的內在屬性和基本特征,傳播本身就屬于文化范疇,媒介就是文化的產物。有了文化,就需要傳播;文化越繁榮,傳媒越發達,傳媒文化越繁盛。傳媒文化(Media Cultures)這個概念最能反映傳媒與文化的關系,體現大眾媒介對社會文化的產生和發展的巨大影響,同時表明傳媒自身也構成一種文化系統。⑥

傳媒文化對電視媒介的影響

傳媒文化對電視媒介的傳播形式及傳播內容的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視覺文化突出,電視媒介注重“形象包裝”?,F在,無論是圖書、雜志和報紙等傳統的印刷傳媒,還是電視傳播媒介,甚至是新興的網絡媒體,都正在遭遇著“視覺的征服”。當“讀圖時代”到來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圖像侵入了傳統上以文字為主的印刷物世界,也正因為“視覺至上”原則,電視和網絡等傳播媒介以超凡的色彩和夸張的布局來爭取更多的受眾?!斗钦\勿擾》節目中的“形象包裝”充分體現了視覺文化的轉向對電視媒介的巨大影響。節目的包裝非常精心細致,不論是現場整體的環境氛圍、燈光服裝、化妝以及道具,還是節目的背景音樂、節奏控制等等,都盡量與節目的目標受眾“時尚的年輕群體”貼近。同時節目參與者的裝束也十分靚麗養眼、打扮時髦前衛、表現大膽奔放,多位平面模特的加盟更在無形中為節目創造了較多的看點與賣點。

我們甚至可以亳不夸張地說,電視傳媒如果缺少視覺沖擊力,同時又面臨互動式新興網絡媒體的競爭壓力,將會立即失去對公眾的吸引力。電視傳媒越來越追求視覺奇觀的效果。今日電視傳媒的視覺性高低可以說是傳媒影響力大小的一個重要尺度。當代傳媒之間的競爭愈演愈烈,這種競爭在相當程度上就是視覺性或視覺資源的競爭。將當代中國傳媒文化的核心競爭稱之為“眼球經濟”或“注意力經濟”上的競爭,乃是一個非常形象的比喻。較之于其他媒體,當今的傳媒奇觀,一方面體現為視覺性壓倒其他要素,視覺的誘惑和追求上升到首位,因而很容易壓制受眾自覺的理性批判和思考;另一方面,由于片面追求吸引眼球的視覺效果,因此傳媒內容本身也日益碎片化和平面化,難免會擠壓了傳媒內容生產的文化意蘊和思想深度。⑦

第二,傳媒文化促使電視媒介商業化與娛樂化。經濟的發展水平決定著傳媒文化的繁榮程度。與此同時,在市場經濟體制下,傳媒業出于自身經濟利益的考慮,不得不把評判權完全交給了作為消費者的受眾,至此,為了討得廣大消費者的歡心,傳媒文化不得不將電視媒介推向商業化和娛樂化的道路。

《非誠勿擾》以奪得收視排名第一為目標,娛樂自己、娛樂大眾為手段,全然不顧由節目內容而引發的各類爭議??催^幾期節目的觀眾都會發現,每一期節目幾乎都會“精心”設計一個話題,或與金錢有關,或與道德有關。比如,寧愿坐在寶馬里哭的“寶馬女”,牽一下手要20萬的“拜金女”,甚至是因出言不遜、不可一世,招致所有女嘉賓及現場調解員樂嘉“攻擊”的“富二代”,明明條件很好,卻遲遲不肯速配下臺的女嘉賓,這些都會成為受眾攻擊的看點。誠然,為討好消費者,在眾多的競爭對手中脫穎而出是一個主要的目的。于是,受眾想要什么,《非誠勿擾》就做出來什么,美女,金錢等社會上熱議的話題毫不加回避直接討論,雖然收視率提高了,但是對廣大受眾的誤導與錯誤的價值觀的宣傳,也造成了極為惡劣的影響。這也是傳媒文化娛樂化的巨大弊端,它削弱了傳媒文化的深刻性,導致其日益趨向淺顯低俗的娛樂化,并顛覆了現存的主流文化價值觀。

第三,傳媒文化激發了受眾“偷窺欲”?!斗钦\勿擾》節目在激發受眾“偷窺欲”上做了很好的處理,甚至可以說,該節目的火爆也歸功于敢于暴露男女嘉賓的隱私。將功利主義裸地擺放在公眾面前,對自己交過女友的數目坦然暴露給公眾,得益于受眾對隱私的好奇,由此《非誠勿擾》超越了多數電視傳媒節目,獲得較高的收視率?!澳暇煼洞髮W新傳院副教授于德山認為,真人秀改變了大眾對隱私和自我表達的態度。事實上觀眾和真人秀節目的關系遠比一般節目復雜,他們收看并不是因為某個角色是行為模范,而是因為徹頭徹尾的娛樂性,這種娛樂性的深層含義是:真人秀節目迎合了人性中壞的成分,尖銳丑陋,喜歡看人出丑?!雹唷斗钦\勿擾》的制作人王剛也承認,其實只是借著婚戀交友的名義,節目的實質還是真人秀。

如今為了提高自身的商業價值,報紙和雜志等傳統紙質媒介,將各種花邊新聞和明星軼事作為“賣點”;在電視節目中,更是毫無限制地暴露被采訪者的私生活,以吸引受眾;在互聯網中,個人日記更是被搬上博客以曝光個人隱私作為增加點擊率的籌碼,等等。當代傳媒高度娛樂化,越是奇異、刺激和聳人聽聞的私人素材,就越有傳媒的商業價值。然而卻因為中國的傳媒立法尚不健全,以至于導致了傳媒對私人生活的窺探,進而帶來了一系列復雜的傳媒倫理問題。

在這個“快餐化”與“物質化”高度盛行的時代,相親類節目只是順應浮躁的環境而滋生的產物。傳媒文化對電視傳播節目的影響也絕非僅限于以上三點,更多的影響還需要進一步研究與探討。(作者單位分別為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經濟學院)

注釋

①《非誠勿擾》baike.省略/view/1664023.htm?fr=ala0_1。

②王彩平:“‘熱相親’的冷思考――兼論電視媒體的社會責任”,《新聞實踐》,2010年第6期。

③[美]尼爾?波茲曼:《娛樂至死》,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年,第114、110頁。

④江月英,賀莉婭:“真人秀節目的‘怪胎’:電視相親類節目――以《非誠勿擾》《我們約會吧》為例”,《青年作家(中外文藝版)》,2010年第4期。

⑤⑦周憲:“傳媒文化:做什么與怎么做”,《學術月刊》,2010年第3期。

篇8

[關鍵詞]項目;項目管理;傳統企業

項目管理產生于上世紀60年代,通過一個臨時性的專門的柔性組織,對項目進行高效的計劃、組織、指導和控制,以實現項目全過程的動態管理和項目目標的綜合協調與優化。過去項目管理主要應用于工程建設項目,如今,企業所面臨的市場環境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項目已成為各類企業生存與發展的載體,項目管理己從傳統的工程項目型企業擴展到包括制造企業在內的各種各樣傳統企業。采用專業化項目管理的企業,在新產品研究開發、市場營銷、技術創新和產品升級等方面表現得更有效率。

一、傳統企業實施項目管理的客觀必要性

傳統企業指的是除去那些純項目型企業(建筑類、工程類等)之外的所有企業,一般意義上的生產制造類企業都屬于傳統企業。這些企業的生產經營是一種連續不斷、周而復始的活動,通常被稱為運作。一般企業的生產運作不具有項目的特征,但是隨著生存環境的巨大變化以及競爭壓力迫使傳統制造企業必須不斷創新,而創新的過程就包含制造企業內部各種各樣的一次性活動和任務,如技術改造、客戶服務計劃、新產品開發、管理信息系統的建立、生產銷售、新的投資策略的實施等。制造企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也逐漸具有了“項目”的特征,這些千差萬別的一次性任務,都符合項目的特征,可以被當作項目進行管理。

1.單個產品的“項目化”

企業針對個性化需求而設計開發的產品面向特定的目標市場,有著特定的盈利目標,同時所有的開發、生產、銷售活動都必須受到資金、時間、人員等的預算限制,雖然企業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不會因為某個產品的衰退而停止,但就單個產品而言,從創意產生到退出市場的全過程是一次性的,不可重復的。隨著產品生命周期越來越短,單個產品的“項目化”特征越強,實施項目管理的效果就越好。

2.供應鏈上的“項目組化”

傳統企業的經營模式是產品從創意、設計、生產到銷售都由企業利用自身的資源完成,但隨著競爭的加劇,越來越多的企業把資源集中到其他企業難以復制的核心競爭力上,而把業務流程中的其他任務通過協議或聯盟交由關聯的企業完成,共享市場和顧客,共享開發、制造和人力資源,這就形成了虛擬組織。原材料供應、產品設計、生產銷售等原屬于一個企業內部再生產環節的各項活動分離,對承擔其中部分活動的企業,如承擔設計任務的企業可把一種產品的設計當作一個項目來經營,不同產品的設計就形成多個項目。持續產生的項目構成企業生存與發展的基礎,同時不同企業的項目又因為同處于一個產品供應鏈中而相互作用、相互影響。

3.業務流需要多項目管理

企業同時實施的項目總是多個甚至十幾個。這些項目大致分為兩類:創新項目與業務流程中的項目。一方面企業的創新活動永遠不會停止,企業內部將不斷涌現各種一次性任務;另一方面,企業的業務流程往往涉及多種產品,也不能中斷。企業中同時運行的這些項目彼此間存在著一定共性,如技術解決方案的原理相同,使用的原材料相同,工期相同或用戶相同等,把這些具有共性的項目進行分組,由一個項目經理對一組項目或多組項目實施管理,可以較少的資源成功管理多個項目。

4.應對外部環境復雜多變

按項目進行管理成為一種有效地應對復雜多變環境、提高競爭力的方法。多變的內外部環境使項目子系統之間的交互作用加劇,頻繁的信息反饋過程和內外干擾可能造成項目偏離目標,無論什么類型的企業,只要在這樣的環境中開展項目活動,就有必要采用項目管理方法。一個分工很細的流程,若其中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是確定不變的,那么其流程的結果也是確定的。因此,當流程中各部分之間的關系不完全確定時,結果也具有不確定性,為獲得預期結果而實施計劃、組織、協調與動態控制就尤為必要。

二、企業實施項目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雖然企業項目管理的應用價值已得到廣泛認同,但項目結果偏離預期目標或因種種原因被迫中止的情況都屢見不鮮。為控制項目風險,提高項目實施的成功率,有必要對企業實施項目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

1.管理層缺乏對項目管理正確的認識

由于項目管理在我國開展的歷史不長,一般只有幾年的時間,許多企業中高層管理人員雖具有較強的技術,易把握項目的技術方向,但不能有意識地從項目管理的角度去認識其間出現的種種問題,對項目的管理采取經驗指導與摸索的辦法,因此項目進展中的種種困難難以克服,項目進度、質量、投資以及風險難以把握,預期目標難以實現。

項目管理同其他任何事物一樣,自身也有局限性。首先,項目管理不能解決企業面臨的所有難題,存在適用性的問題;其次,項目管理容易形成各項目與企業組織各部門間職能的重復,內部作業之間的關系更緊密,使管理流程變得更加復雜,項目實施過程中出現沖突和矛盾是極其正常的;第三,項目管理除具有規范成熟的一套方法外,也強調用一切靈活有效的方式解決問題。如果對這些理解不深,就會出現盲目開展活動、大量組建正式隊伍、機械套用管理方法等導致問題復雜化并使成本急劇增加的后果。

2.項目需求理解和論證不充分

項目構成了企業全部的業務內容并決定著資源的分配,由于資源有限,不可能什么項目都做,哪些項目該做,哪些不該做,這個決策非常重要。企業必須從長計議有選擇地進行項目配置,實施符合企業長遠發展目標的項目。其次,項目需求的正確理解和準確定義直接影響著開發階段的各項計劃以及風險。這里有幾種情況:①企業應客戶需要實行訂單開發,但交付時客戶的需求發生變化或對完成的項目不滿意;②企業開發新產品,在試制生產階段始料不及地出現了強有力的競爭產品或替代品,對項目造成重創;③處于虛擬組織產品供應鏈中的一系列項目,風險關聯度很高,處于流程前端的項目風險會傳導并逐漸擴大至后續流程中的各個項目。

3.管理手段和工具落后

工作分解結構(WBS)、網絡計劃技術(CMP/PERT)以及資源費用曲線對項目進行計劃控制的方法雖然非常有效,但工作量很大,若采用手工計算與編制,不僅耗時費力,而且效率低、成本高。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不可預見因素,如工期調整、材料供應、機械配合或生產要素的增減,發生范圍變更、技術方案變更時,計劃難以及時變更。雖然通用型的項目管理軟件己經在工程企業中得到應用,并且效果良好,但還有大量企業仍采用傳統手工作業方式管理項目,先進的管理手段未得到廣泛應用。

4.組織結構調整不恰當

直線職能型結構對資源實行強有力控制,適合以內部項目為主的企業;項目型結構成本低效,但能生產非標準化產品,滿足個性化需求,適合以外部客戶項目為主的企業;矩陣式組織結構成本高效,對外部變化反映靈敏,但存在雙重領導,權力的平衡非常重要,適合同時開展多個規模及復雜程度不同項目的企業。適宜的組織結構可以避免某些沖突的產生或降低沖突的強度,不適宜的組織結構則導致不注重客戶、反應遲鈍、工作程序和信息流程低效、項目組之間的競爭失控、項目過程失控等情況的發生5.企業的基本管理制度和程序沒有及時變革

有些企業項目管理流于形式,如高層領導干預過多,擔當了實際的項目經理角色,而任命的項目經理有名無實,被置于項目之外;從公司管理層到基層員工,缺乏知識技能的培訓,公司內部找不到勝任項目經理的人選,同時也難以從外部招聘到合適人選;項目成員缺乏合作精神,即使一個簡單的單件生產任務,推動起來也困難重重;不同項目組之間為爭奪資源相互競爭,影響項目的進度和質量;某些企業制度如財務制度、分配制度、獎勵制度等不利于項目的開展。

6.項目實施過程控制不力

在企業項目管理中過程控制不力較為常見,主要表現在:(1)項目實施一段時間后才暴露規劃設計中的問題,令原計劃無法進行下去;(2)實際完成的工作與原進度比存在的偏差開始不引人注意,而當偏差達到無法容忍的地步時,已經難以解決;(3)產品供應鏈中的項目直接受其上游環節項目進度的影響;(4)進展過程中項目人員要求增加預算,并且羅列詳細的清單和理由證明增加預算的合理性。

三、提高傳統企業項目管理水平的對策

全面提高傳統企業項目管理能力,不斷改善其項目管理績效,應從企業發展戰略的高度調整認識和制定對策:

1.在企業內部全面推行項目管理

從企業發展的戰略高度出發,在企業內部全面推行而不僅對個別項目實施項目管理勢在必行。這是一項長期的戰略實踐而不是趕時髦,企業高層管理人員對此應有開放的心態、改革的勇氣和務實的態度。全面推行項目管理要求企業的全體員工都要接受項目管理知識的培訓,調整認識和工作態度,利用每一次項目活動實踐項目管理理念,磨練項目團隊,使企業由上至下從過去滿足部門的要求轉變到現在滿足項目的要求。

2.實施組織結構與業務流程的改造

從穩定的生產運作過渡到以項目為業務核心,企業項目的數量和業務流程的復雜性都大大增加,有必要對組織進行改造。組織再造要遵循以下原則:(1)組織結構應有利于“按項目管理”,項目管理的觀念滲透到企業所有的業務領域和流程;(2)組織結構要多向發展,伸縮自如,虛實結合;(3)組織制度應有利于開展項目管理,如權力結構應使項目經理責權對等,工作程序應使員工能快速反應,薪酬制度應能發揮員工的積極性又能使他們對項目的盈虧負責;(4)組織結構要面向員工,通過不同的項目活動和團隊組合,為員工提供學習和發展的機會,使他們不僅成為項目的執行者,而且能夠勝任更復雜的工作。

3.以項目的客戶滿意為管理中心

對客戶需求的正確理解是項目成功的關鍵,企業應把以客戶為中心、讓客戶滿意作為項目管理的最終目標。其次,企業作為項目賣方也必須有利可圖,因此項目啟動前對項目目標進行透徹分析,為項目在業務需求中找到充分依據并準確把握盈利前景。制定項目選擇程序,確保企業所承擔的每一個項目都符合企業的發展戰略和目標;建立一套科學嚴謹且被始終貫徹的工作程序,如項目審批、員工雇傭、采購、溝通和沖突處理等,為項目成組管理提供支持;積極爭取客戶在項目各階段介入,加強溝通,提高成功率。

4.正確發揮項目管理工具的作用

采用多功能、高效率、易操作的商業性項目管理軟件系統對項目進行計劃與動態控制,已被證明是一種能在短期內提高績效的方法。但是,僅僅追求管理工具的完美是遠遠不夠的,項目管理的思想能否貫穿于組織結構、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以先進的項目管理思想為指導,建立一個適宜的、有健全制度的組織架構,企業全體員工能在項目生命周期的各個階段自覺學習和運用項目管理的原理、方法和技術,齊心協力,共同奮斗,才能有效實現目標。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認為項目管理方式完全可以應用于傳統企業的各種管理活動中。通過對企業活動進行項目管理不僅提高了傳統企業的工作效率,加快了企業對市場的反應速度,同時也改進了企業內部的管理溝通,并且培養了更多的項目管理人才。但是項目管理改進往往會遇到許多組織變革的問題,這就要求在進行項目管理變革時要結合傳統企業的實際情況,按照項目管理的真正要求全面、徹底地推進實施,在實踐中探索新的技術與方式,將使非項目企業獲得無可比擬的競爭優勢。

參考文獻:

[1][美]埃里克·維爾朱.項目管理:模板解決方案與最佳實踐[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6.

[2]周雪梅,劉冉.企業項目管理問題探討[J].經濟論壇,2006,(3).

篇9

關鍵詞 司馬遷,《史記》,科學思想,人天關系

Abstract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by Sima Qian is amonumental work on history containing substantial contentab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rom the angle of scientificthouhgt, this paper inquires into and comments on Sima Qian'sunderstanding and appliance of the relations between Mankindand Environment in ancient China, as well as his originalview and elaboration about such relations on the basis ofcriticizing and inheriting the scientific thought of hispredecessors. It also makes a through study of certainhistorical facts abou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ut down in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pointing out that they provideimportant clues for conducting research on the history ofscience and technology.

Key words Sima Qian, Records of the Historian,  scientificthought, relations between Mankind and Environment

司馬遷的《史記》〔1〕,以52 萬余言概述了從黃帝到漢武帝兩千多年的歷史事件和人物,其中也包括了一些內容豐富、含義深刻的科學思想(也廣義地包含技術思想)的載述。一類是古代關于人天關系的認識與實踐基本傳統的記載;一類是體現司馬遷批判地繼承中的創新見解;再一類是史實與人物的主線中,涉及的一些體現中國科學技術獨創性發展的重要線索。本文將從科學思想史角度探討《史記》中這三類具有歷史意義以至現實意義的部分載述,并試作分析評價,以期從古代智慧之果中獲得新的啟迪。

1 《史記》概括了先秦人天觀的基本思想傳統與實踐

1.1 “法則天地”的基本觀念

古代先民在長期從事生產實踐中懂得,人的一切活動受制于自然界,因而在安排農事、制定法度時,樸素地、自發地效法天地?!短饭孕颉分赋觯骸熬S昔黃帝,法則天地,四圣遵序,各成法度”(3301頁)。繼黃帝之后是帝堯,《五帝本紀》載:帝堯“命羲和,敬順昊天,數法日月星辰,敬授民時。”(16頁)“帝堯老,命舜攝行天子之政,以觀天命。舜乃在xuán@①璣玉衡,以齊七政。遂類于上帝。 ”(24頁)“xuán@①璣玉衡”是舜時觀測天象的古老儀器。 五帝(指黃帝、顓頊、帝嚳、唐堯、虞舜)時代,已建立了社會法度效法天地的傳統?!妒酚洝返挠涊d,也獲得考古的佐證。1960年和1973年山東諸地出土的距今4500年前的陶尊上就刻有太陽、云氣和山崗的符號。古代天官主持祭祀日出,主管天象變化的觀察記錄,以授民時,指導農耕。天上日月五星謂之七政,地上春夏秋冬天文地理人道則是對應的七政。黃帝之孫高陽因懂得“養材以任地,載時以象天,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xié@②誠以祭祀”(11頁),而繼黃帝之后立為帝顓頊。當時通曉四時五行的運行規律以教化百姓是王者攝天子政的最高責職。

“五行”說是中國古老的自然哲學和社會定制的思想基礎。軒轅之時“治五氣”(3頁),即金木水火土五行之氣。 《白虎通·五行篇》解釋:“言行者,欲言為天之行氣之義也,地之承天,……行尊于天也?!睋秴问洗呵铩份d,黃帝師“大橈探五行之情”,即探究天地節氣的運行規律?!秶Z·鄭語》從物質生成角度去理解,指出“先王以土與金、木、水、火相雜,以成萬物?!薄端挝⒆邮兰摇芬訉ξ逍械慕忉?,闡明物質的形態與性質的關系,指出:“水曰潤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從革,土曰稼穡。潤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從革作辛,稼穡作甘?!保?612頁)而《黃帝內經·天元紀大論》則論述了五行與臟腑的對應關系。“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濕風,人有五臟化五氣,以生喜怒思憂恐?!?/p>

法則天地,首先是效法五行。正如《黃帝內經·天元紀大論》所說,“夫五運陰陽者,天地之道也,萬物之綱紀?!惫蕬耙晕鍨橹啤?,“行五行之治?!倍栋谆⑼āの逍衅穭t稱為“法法五行”,即以五行作為一般事物的事理模式。周武王向箕子征求治國方略時,箕子指出的第一件事是五行,依五行相關規律指導農作,依五定制,分五事、五紀、五福。反映在天文歷法中,則認為“水、火、金、木、填星,此五星者,天之五佐。”(1350頁)“五紀”則是“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生辰,五曰歷數?!保?613頁)解放前彝族十月歷中,一年被分為土、銅、水、木、火五季,五行作五個節氣理解[1]。 自然地理上定五岳;農藝上分五谷;生理上分五臟;醫學上有五色診。社會也多以五定制?!稓v書》記載:“蓋黃帝考定星歷,建立五行,起消息,正閏余,于是有天地神qí@③物類之官,是謂五官。各司其序不相亂也。”(1256頁)甚至周朝貴族也分公侯伯子男五等,人朝執“五瑞”(五種玉石);民分士農工商賈五民;禮分吉、兇、賓、軍、嘉五禮;刑律分墨、劓、fèi@④、宮、大辟五刑;樂定宮、商、角、徵、羽五聲;歌作五章;舞有五行舞,即五色服裝舞蹈。甚至性修貌、言、視、聽、思五事,福修壽、富、康寧、好德、考終命五福,交通棧道也修五尺道等等。

封建倫理道德標準也是法則天地。天有天極,人有皇極,星空天道繞北極,百姓人道繞帝王,極為軸心,為最高規范。春秋制禮樂也不例外,《樂書》指出:“夫禮樂之極乎天而蟠乎地?!保?196頁)“樂極和,禮極順?!保?218頁)總之,古代法天之極,比之萬事,甚至秦皇陵和西漢一些陵墓中,也上具天文,下具地理,象征人在中間,法自天地。西漢董仲舒以天人感應、王權神授為基礎,定三綱五常作為封建倫理準則,也借著法則天地,論證神權,王權、族權、夫權的大一統關系,借至高無上的天道權威以論證人道王權的等級尊卑,成為歷代封建統治思想基礎。

司馬遷對歷代五行運行與天地相關的記述既肯定又批判。作為定季節、指導農事,他是充分肯定的,但對董仲舒等一些牽強附會的見解和記述,則予否定,認為“星氣之書,多雜jī@⑤祥,不經”(3306 頁)。他對先秦至漢法則天地思想演變采取了科學嚴肅的態度進行整理,其所堅持的“法則天地”思想傳統,既肯定了尊重自然的客觀規律性,堅持按客觀規律辦事,即“道法自然”的原則,但又拋棄荒誕不經之說。

1.2 陰陽和諧的思維方式

《史記》關于古代法則天地、道法自然基本觀念的載述,又從另一角度體現為一種天地陰陽和諧統一的思維方式?!稑窌分赋?,“天地欣合,陰陽相得”(1203頁)。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觀念認為,天地為體,陰陽為氣,“樂者天地之和也。”(1195頁)天地運行不息而化生萬物,天地有動靜,樂為動,能明太始,即法天;禮為靜,能形于教,即法地?!皹酚芍谐?,禮自外作?!保?188頁)故先人作禮樂以應天地的和諧與順序,其目的是和諧治世。

陰陽和諧的思維方式更突出地體現在古代醫道中。扁鵲善于望聞問切,創始了脈診臨床。《扁鵲倉公列傳》載:扁鵲“聞病之陽,論得其陰;聞病之陰,論得其陽?!保?788頁)即是從脈象中分析陰陽是否失調以判斷病情?!妒酚洝酚涊d漢代名醫太倉公淳于意從公乘陽慶學醫,其中就有“揆度陰陽外度”。陰陽交替是宇宙的根本規律,也是醫道的根本規律,是中醫判斷臟腑屬性、生理變化、診斷治療、藥性鑒別的基本思維方式。《黃帝內經》強調人體“和于陰陽,調于四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人體與天地同屬和諧相關,調和陰陽也就成為中醫思維與治病的要旨。

老子的《道德經》指出,“萬物負陰而抱陽?!蔽鳚h初期主張破除秦代嚴法,實行無為而治?!绊降穸鵀闃恪保爸浦吻鍧嶂础保?131頁),其基本前提正是認為不論是自然界,還是社會以至人體生理,要希望一切事物都象音律那樣和諧有序,就需要反樸歸真,從根本著眼,至簡至樸,才能陰陽調和,無為而治。這正是司馬遷所推崇的思維方式與方法原則。

1.3 地質演化的理性思路

古代人天相關的觀念與陰陽和諧的思維方式也反映在關于地質變化重大事件的認識方面。司馬遷的記載中,已概述了古代中國樸素的地質演變思想。《周本紀》載,“幽王三年,西周三川皆震。”“陽伏而不能出,陰迫而不能蒸,于是有地震,今三川實震,是陽失其所而填陰也。”(145 頁)這是運用陰陽和諧與制約的思維方式來闡明地震的原因。在這種樸素的解釋中,已蘊含地質演化的科學思想。這種思想在其他古文獻中也有所載。《詩經·小雅·十月之交》中也記載:“燁燁震電,不寧不令,百川沸騰,山méng@⑥zú@⑦崩,高岸為谷,深谷為陵”。形象地描述了地震引起地殼升降的情境和后果。19世紀英國地質學家賴爾認為地殼變化不是什么超自然力量支配的結果,而是地殼運動導致山川巨變所形成的。恩格斯指出,賴爾“第一次把理性帶進地質學中”[2]。而《史記》、《詩經》關于中國古代地質演變的記述與立論, 思路和賴爾基本相同,都是堅持從自然界自身的變化去說明地質演變,都是用理性把造物主排除在外,就這一點來說,時代卻早了兩千多年。

在先秦的地質演化載述中,既有科學合理的思想內容,又夾雜天人感應的色彩,認為“山崩川竭,亡國之征也?!保?45 頁)但其中也包含合理的方面?!吨鼙炯o》指出,“夫天地之氣,不失其序,若過其序,民亂之也?!薄胺蛩裂荻裼靡病M翢o所演,民乏財用,不亡何待?!保?45頁)在歷代統治者中,往往由于大興土木, 人為地任意揮霍砍伐,破壞水土保持,又耗盡民力,一旦水土失演,河竭山崩,人民賴以生存的環境遭受破壞,無以為生,社會也必然失穩。就這一點來說,自然失序確實也有可能導致國運衰亡。其積極意義正在于警告后世君主順應天時,勤修德政,節省民力,不能只向自然索取,不顧自然法度。而要利用與護養結合,才能使人民安居樂業,即使發生天災,社會也仍保持安定,其寓意是深刻的。這與今天全球21世紀議程的“可持續發展”對策思想的新概念確實所見無異,思路一致。同時也要指出,自然演化與社會發展雖有相關性,但事件之間又決不是一一對應關系,如果作絕對性理解,則會陷入天人感應論。

1.4 水利疏導的系統思想

中國古代,以農立國,水利是農業的命脈。興修水利,最早載譽史冊的,應推夏禹?!妒酚洝分卸嗵幱涊d了夏禹決川疏導、根治水患、興修水利的輝煌業績。從今天的角度來看,夏禹所以成功,正基于他在長期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而形成的關于治水問題應整體協調、整體解決的基本見解。夏禹是中國古代最早運用系統思路解決全國性大型水利系統工程問題的杰出典范。

據《五帝紀》所載,夏禹“披九川,通九澤,決九河,定九州?!?〕”(43頁)所置九州實際是水利工程定界疏jùn@⑧的九個自然地理區域。夏禹治水,首先是決川。《夏本紀》載,“以決九川致四海,浚畎澮致之川。”(79頁)在古代滔天洪水面前,根治的辦法就是令河川與大海疏通,令田畝水渠與河川疏通,使全國各個水道水流通暢,不生阻塞?!对酵豕篡`》載,“太史公曰:禹之功大矣,漸九川,定九州,至于今諸夏艾安?!保?756頁)可見大禹治水注重根治,幾千年受益于后世。

夏禹治水的同時,也令“九山刊旅,九川dí@⑨原,九澤既陂,四海會同?!保?5頁)即九山削木以示明通道,九江疏通以廣澤農田,江岸筑堤以預防沖決,這又是有史記載的最早堤防工程。

《河渠書》還指出,大禹之后,全國各地發展了開鑿運河的新水利工程事業?!皽铌栂乱訓|南為鴻溝,以通宋、鄭、陳、蔡、曹、衛,與濟、汝、淮、泗會?!保?405頁)“西方(指楚)則通渠漢水、云夢之野,東方則通溝江淮之間。于吳,則通渠三江、五湖。于齊,則通淄(山東)之間?!保?407頁)鴻溝是春秋戰國時期魏在黃河與淮河之間的滎陽地區開鑿的運河。吳國則在長江、淮河之間修邗溝,是古代我國最早開鑿的大運河。另外楚、齊各國也都開鑿運河?!妒酚洝犯攀隽讼惹馗鲊藿ㄟ\河的盛況,這是大禹治水之后的進一步發展。運河的開鑿,又使區域定界的天然河川貫通起來,加之與堤防工程結合,就把區域水利工程連成整體有機系統。

在各流域內,春秋戰國時期還修筑了不少大型水利灌溉工程。據《史記》所載,“于蜀,蜀守冰鑿離碓,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則溉浸,百姓享其利。至于所過,往往引其水益用溉田疇之渠,以萬億計,然莫足數也?!保?402頁)都江堰包括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三個有機部分,合理解決分水、導洪、防洪除旱、引水灌溉和排除泥沙一系列相關重大工程問題,是中國古代最杰出的水利工程。由于李冰父子建立了歲修制度,歷兩千多年而不衰,使四川成為天府之國,至今在世界上仍享盛譽。在秦國,修鄭國渠,“渠就,用注填閼于水,溉澤鹵之地四萬余頃,收皆畝一鐘。于是關中為沃野,無兇年。”(1408頁)在魏國鄴郡,“西門豹引漳水溉鄴,以富魏之河內。”(1408頁)

從《史記》關于大禹治水到春秋戰國時期所修的水利工程詳細記載中表明,中國古代不僅修筑了許多重大水利工程,積累了寶貴經驗,更可貴的是很早就形成了水利疏導的整體系統思路,并運用于工程實踐,創造了許多成功范例,其高度系統性、科學性與持續性構思,至今仍值得效法。

中國古代關于法則天地的觀念,陰陽和諧的思維方式,不僅限于對自然地質變化的認識,對水利工程實踐的運用,且也運用于觀察天象變化,指導農耕,以至社會政治、軍事諸多方面,可以說,成為指導一切社會實踐的思想導向,這里限于篇幅,不一一展開。而司馬遷在整理先秦史事的哲理見解中又闡發了一些深邃的創見,值得我們有重點的予以研究。

2  司馬遷關于無為自化及科學求索論述所閃現的創新見解

2.1 關于“無為自化”這一道的根本的見解

《史記》成書雖處于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時代,然而司馬遷仍堅持以道家的“無為自化”為道的根本。他深諳百家,“采儒墨之善,攝名法之要”(3289頁),即綜百家精華。他又以“道家使人精神專一,動合無形”的見解研究了道家與其他各家的關系,認為“老子所貴道,虛無,因應變化于無為,故著書辭稱微妙難識。莊子散道德,放論,要亦歸于自然。申子卑卑,施之于名實。韓子引繩墨,切事情,明是非,其極慘hé@⑩少恩。皆原于道德之音,而老子深遠矣。”(2156頁)司馬遷將老子的思想概括為“無為自化,清靜自正”,認為這是道家的思想原則,同時也是司馬遷對道家繼承的基本點。

《太史公自序》指出:“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3313頁),這出自《道德經》57章,“我無為而民自化,我好靜而民自正?!表槕匀唬灰`背“道”,不要凌駕于“道”、強加于“道”,是“無為”的本意。也即認識事物,按事物規律辦事,保持清靜無為,社會才能安定,這就是無為而治的道的宗旨。

《春申君傳》中說:“物至則反,冬夏是也”(2388頁)。至即極,極則反,無為自化到一定臨界點便出現物極必反,是任何事物演化的趨勢。無為自化體現事物發展過程存在一種自發的自適應、自調節、自進化的自組織特征和趨勢。現代系統論的自組織理論所闡述的正是這種思想,而在中國則是以樸素的見解早在古代就提出來了,被老子概括為“道”。司馬遷在《范睢傳》中指出:“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物盛則衰,天地之常數也。進退盈縮,與時變化,圣人之常道也?!保?422頁)司馬遷運用無為自化思想深刻剖析事物,并以比較的筆法闡發這一道理的幽微。正象犀象之死,惑于餌食;蘇秦之死,惑于貪利;夫差自恃,殺身亡國;扁鵲神醫,以伎見殃(2422、2817頁)?!斗额鳌分姓f:“易曰亢龍有悔,此言上而不能下,信而不能詘,往而不能自返者也。”(2424頁)司馬遷多處論證了“物盛而衰”(1420頁)是自然之道,即現在我們說的普遍規律。他也運用于分析西漢時代商貿之道,認為經營貿易中,“財幣欲其行如流水”(3256頁)?!敦浿硞鳌分姓f:“故物賤之徵貴,貴之徵賤,各勸其業,樂其事,若水之趨下,日夜無休時,不召而自來,不求而民出之。豈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驗邪? ”(3254頁)說明商貿之道與自然之道同理。正如“酒極則亂,樂極則悲,萬事盡然。言不可極,極之而衰?!薄胺蚶w嗇筋力,治生之正道”,“富無經業,則貨無常主,能者輻湊,不肖者瓦解?!保?199、3282頁)《史記》所舉事例所說明的是市場社會、言談發抒、處事及養生,都無不過猶不及。過,就是主觀強加于客觀,違背無為自化之道。

司馬遷不僅看到物極必反,他對無為自化的理解還與發生、進化相聯系?!洱敳邆鳌分姓f:“天下有階,物不全乃生也。”(3227頁)事物有階,即有差別,客觀存在的不平衡性是普遍的,不平衡才引起相干作用,引起隨機漲落和消長,這是新舊事物交替的動力。在司馬遷“不全乃生”的論斷中已深寓此意。司馬遷還說:“天尚不全,故世為屋,不成三瓦而陳之,以應之天?!保?237頁)更充分說明了不全是絕對的,全是相對的,事無萬全,既是應天道,也是生之本。這是司馬遷從無為自化中透視的自然創生規律的真諦。

司馬遷特別運用于認識社會問題。他引老子言:“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無德,法令滋章,盜賊多有。太史公曰:信哉是言也。”(3131頁)漢初律令從簡,簡得象能漏掉吞舟大魚的魚網一樣,結果社會安定,一派新生??梢娚系抡卟蛔砸缘氯_有德,下德者自以為德全反而無德?!短饭孕颉分赋觯骸暗兰覠o為,又曰無不為,其實易行,其辭難知。其術以虛無為本,以因循為用。無成執,無常形,故能究萬物之情。不為物先,不為物后,故能為萬物主。有法無法,因時為業;有度無度,因物與合。故曰‘圣人不朽,時變是守。虛者道之常也,因者君之綱’也?!保?292頁)這是司馬遷抒發對道家無為自化思想的深邃理解,其要旨在于奉勸一切人君必須因循無為自化這一“道”的根本作為治國綱紀。

但無為自化不能理解為完全消極地無作為或不作為。人是有自覺能動性的,《史記》中又發展了“庸命”思想,即關于順天命與重人為相統一思想。這與無為自化這一“道”的根本是一致的。《五帝本紀》說,誰“能庸命,踐朕位?”(21頁)《集解》引鄭玄注:所說“庸命”,指“能順事用天命者”,即能洞察天道,按客觀規律辦事,這就是人的能動性?!妒酚洝贩磳γつ课诽欤鴱娬{順應天道的人為。董仲舒也講順天命,但輕人為。他在《賢良策一》中說:“按春秋之中,視前世已行之時,以觀天人相與之際,甚可畏也?!闭J為國家興亡必有災異先兆。但司馬遷推古天變,指出“幽、厲以往,尚矣。所見天變,皆國殊窟穴,家占物怪,以合時應,其文圖藉jī@⑤祥不法。 是以孔子論六經,紀異而說不書。”(1343頁)所以《史記》中所述天象怪異,最多只作為事實記載,而不贊成牽強附會,盲目輕信,消極畏天,這一點與董仲舒有根本區別?!洱R太公》上記載,齊景公32年,彗星出現,景公和群臣都為上天示警而憂慮,獨晏子大笑,指出“彗星何懼乎? ”(1504頁)認為社會興衰不維系于彗星的出沒,而在于修德政?!笆菚r景公好治宮室,聚狗馬,奢侈,厚賦重刑,故晏子以此諫之。”(1504頁)這顯然是司馬遷所贊頌的。西漢初宮闈之爭激烈,司馬遷對諸呂外戚篡權現象是否歸于天命甚是懷疑,故托語說:“孔子罕稱命,蓋難言之也?!保?967頁)司馬遷記述天象變化,也涉及天人感應,但不消極畏天,而重修德政。認為“國君疆大,有德者昌;弱小,飾詐者亡。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穰,正下無之。”(1351頁)這是指有道之君,注重修德愛民,減刑,修好周邊關系,而不在于祈求上蒼保佑;無道昏君,即使上天真的示警也不起作用。天有天道,人有人道,雖同是遵從無為自化規律之道,有相關性方面,如天災影響農事等,但又各別。人在天道變化面前不是無能為力的,大禹治水就是歷史的明證,天道變化決不代表人道變化?!盁o為”的深刻含義在于只能遵循而不能主觀隨意去改變規律,違背規律無不受到懲罰。遵從無為自化規律不是消極的,而是在客觀規律容許的可能性范圍內因循利導,發揮人的自覺能動性,也可以達到最好結果。有道明君順應無為自化之道,則在于勤修德政,尊重“無為”便能達到無不為。這樣,在司馬遷的《史記》中,傳統的庸命思想與無為自化之道相統一,就賦予了新的內涵,更富于積極意義,確也能為后代所效法。

2.2 《史記》創作宗旨體現的信息世界思想

司馬遷在《報任安書》中云:“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成一家之言”。這是他創作《史記》所堅持的三個宗旨,為古今學者所肯定。本文則從現代信息世界觀念角度來理解這一基本宗旨的創造性和科學性。

人類在社會實踐中,積累了關于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認識成果,通過文字、符號把信息保存下來,以相互交流,傳之后世。英國科學哲學家波普爾把這類精神世界的產物概括為區別于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的信息世界(或稱知識世界),并稱之為“世界3”,以區別于前兩者。“世界3”反映人類共同知識的積累,從這一意義來說, 先秦諸子百家的著述及司馬遷的《史記》,也都為信息世界添磚加瓦,無不都是“述往事,思來者”(3300頁),以影響后世為目的。盡管任何人都避免不了主體與時代的局限,但又都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信息的客觀性。司馬遷也不例外,他作《史記》的三宗旨,也體現著他構建信息世界的基本宗旨。

“究天下之際”,是堅持從實際出發,力求窮盡歷史上一切自然與社會實際的信息,這是研究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的依據?!秷笕伟矔分兄赋觯熬W羅天下放失舊聞,略考其行事,綜其終始,稽其成敗興亡之紀,上記軒轅,下至于茲。”這就是司馬遷的求實精神。“通古今之變”,也稱“承敝通變”(3319頁),則是司馬遷從成敗興衰的歷史信息中,透過現象發現本質,發現變中的不變,即發現歷史演變的規律性?!俺梢患抑浴?,則表明司馬遷堅持從自己的研究中去作結論,體現他研究態度的嚴肅性。《太史公自序》中指出:“夫詩書隱約者,欲遂其志之思也?!保?300頁)歷史上任何學派對自然規律或社會規律的見解,無不反映作者的一定主觀立場,其所帶的主觀性就是“志”,學派立論和見解的展開則是“思”。所以反映學派主體性的立場、意志、見解的能動性思想展開,就是“遂其志之思”。司馬遷公然申明這一點,既肯定了人在建構信息世界中的作用,又不標謗自己是凌駕于一切的絕對真理,而僅是一家之言耳。

歷史上從古希臘的柏拉圖到近代的黑格爾,也都探討過人類信息世界的本質,說法不同而已。柏拉圖稱之為理念世界,但歸之于天國,認為人只能通過回憶和反省去把握。黑格爾則稱之為絕對精神,認為人類的觀念世界只不過是絕對精神的外化,而絕對精神則先于物質而存在。客觀唯心論的共同點雖都承認在主客體之外存在一個知識世界之類的世界,但卻把它當作先于人而存在,根本否認知識世界的形成與人的關系,特別是否認了人在建構信息世界中的能動作用。波普爾的“世界3 ”雖也包含信息世界客觀性的見解,也不把它歸之于天國,但他又宣稱這個“世界3”是沒有主體的世界,帶有二元論傾向。其實“世界3”是社會實踐中學術團體、學派,以至整個人類文化成果的總稱,這是歷史長河中人類知識的創造和積累,它雖不能歸結為個體主體,但又是個體主體創造的積累。它也并非絕對沒有主體,廣義的主體就是人類群體,以至整個人類認識主體[3]。這一點司馬遷的論述中, 已包含著類同的見解。《太史公自序》中指出,“易大傳:‘天下一致而百慮,同歸而殊涂?!蜿庩枴⑷?、墨、名、法、道德,此務為治者也。直所從言之異路,有省不省耳。”(3288頁)《索隱》注道:“六家同歸于正,然所從之道殊涂,學或有傳習省察,或有不省者耳。”其意思說明盡管六家百慮,途徑和立場見解可能不同,有省察也有不省察之別,但殊途同歸,都是為了探索自然與社會的規律性,這又是共同點。又正如《易傳·彖上》所說,“唯君子能通天下之志?!盵4]即只有最杰出者, 才能真正洞察事物發展的規律性,其見解能開啟智慧,溝通意志,成為天下人的思想導向。可見中國傳統文化中,從《易經》到《史記》,都持人類知識積累的群體性見解,即肯定知識的客觀性,又肯定個人在知識創造中的能動性和杰出人物的作用。這些較之柏拉圖、黑格爾以至波普爾的見解又更加切實合理。

3  《史記》記載了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獨創性發展的重要線索

3.1 同律度量衡的原理與方法

《史記》中記載了先秦歷代通過定音律以作為定度量衡基準的原理與方法?!堵蓵分赋觯骸巴跽咧剖铝⒎?,物度軌則,壹稟于六律,六律為萬事根本焉?!保?239頁)樂律是天地和諧的象征,陰陽律呂生養萬物,故也為權衡等的基準。舜代堯攝天子職之后,東巡至泰山,會同諸侯,調整東方各邦國的音律度量衡、禮儀、歷法、驗證禮器等,使全國統一?!段宓郾炯o》所載的“同律度量衡”(24頁),包括同律,即統一12音律;同度,即統一丈尺;同量,即統一斗斛;同衡,即統一斤兩。定音律則是作為定度量衡的根本。

古代定音律是通過聲共振實驗進行的。據《后漢書·律歷志》引《前書》所載:“黃帝使令倫,自大夏之西,昆侖之陰,取竹之谷xiè@⑾生,其竅厚均者,斷兩節間而吹之,以為黃鐘之管。制十二筒以聽鳳之鳴,其雄鳴為六,雌鳴亦六,比黃鐘之音,而皆可以生之,是為律本?!薄堵蓵份d:“凡得九寸,命曰黃鐘之宮”(1251頁)。黃鐘為律呂之首,是制定其他11個音律的基礎。12律中陽為律,陰為呂。黃鐘,太簇,姑洗、蕤賓,夷則、無射為六律;林鐘、南呂、應鐘、大呂、夾鐘、中呂為六呂。《后漢書·律歷志》載,古時定音律是在緹室中進行的。緹是一種沒有花紋的絲織品,用緹縵繞成內外分隔三層的帳室,關閉三重相錯的門戶,并以牲血涂嚴門縫,使之成為一個不受任何氣流干擾的隔音密室。室中間按十二地支的方位安放12張木案,于上各放一根外高內低,一端封閉一端開口的微微傾斜律管,每個律管內安放一點由初生蘆葦桿內的簿膜燒成的輕灰。做實驗的人在緹室中心吹笛或撥弦以順次發出12個音律,由于聲波波長頻率不同,便會分別與12根律管中具有相同頻率的振動空氣柱發生共鳴現象。如果管內長度剛好與四分之一聲波波長相等,就會形成駐波,產生共鳴。駐波中有合振幅趨于極大的波腹,也有合振幅為零的波節。氣至灰動,在波腹處輕灰被吹散,在波節處則輕灰積聚。如果管內斜面上有按波節的輕灰聚集,則表明已發生共振或共鳴。12根律管中,黃鐘在子位,長9寸,孔徑3分,圍9分,其余各律管長度漸短,圍數不變。

度者,定黃鐘9寸之長為90黍之長,1黍為1分,10分為寸,10 寸為尺,10尺為丈,10丈為引。

量者,以黃鐘管的容積定為1龠,合龠為合,10合為升,10 升為斗,10斗為斛。

衡(平)權(重)者,1龠容1200黍,重定為12銖,24銖為兩, 16兩為斤,30斤為鈞,4鈞為石。

黃鐘律管經翻造作為標準量器發至全國。中央度量衡檢查各地度量衡是否符合標準,就是將中央制定的黃鐘律管與地方造的律管相比較,如有共鳴現象出現,才算合格,否則作廢以至繩之以法。這套聲共振實驗方法,不僅用于統一度量衡,也用于各種樂器定標準音及氣候的測定。因為律管發生共振共鳴與室溫、濕度有關,只有聲管之氣與律管之氣相“候”,才有應律共鳴發生。這表明我國古代很早就發現并利用一定音律與一定空氣柱發生共鳴的物理現象,創造性地構建了世界上最古老的聲共振物理實驗室[5], 從而發明了以音律定計量單位的技術原理和標準量器,解決定音律、定通用度量衡的基準。這是世界上最早的聲共振實驗技術和計量技術,也是人類社會推行度量衡的標準化、通用化和系列化的初期形式,在科學技術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漢書·律歷志》的詳細記載也表明,同律度量衡的科學技術思想與方法產生于黃帝時代,歷代沿襲和改進,至漢代才以文字詳細記載下來,已成為一種傳統的技術和制度。

3.2 數紀運籌的思想與方法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十進制的國家之一。《周本紀》云,“若國亡不過十年,數之紀也。”(146頁)這里的“紀”指數以十為進制。中國古代的數起于一,終于十,十則變,故曰紀。雖然《史記》中已涉及數紀概念,但沒有展開論述。然而據考古發現,中國十進制運算法起源很早,《史記》關于數紀的記述,提供了與考古發現聯系的線索。19世紀末,河南安陽小屯發掘的大批商代(前14—前11世紀)龜甲和獸骨中包含的數字,如記載俘敵或殺敵的數目,就是用十進制構成記數的概念體系和表達方式。而周代(前11—前3 世紀)的青銅器鑄刻及貨幣上的銘文也有很多類似甲骨文的數字或記法,但數字記法已有所演變[6]。

中國古代雖應用十進制記數法,但計算過程不是應用記數文字來運算,而是應用“算籌(或suàn@⑿)”作為計算工具來進行計算?!盎I”是一些小竹棍,用于擺成不同形式以示不同數目,然后進行計算。《道德經》上已有“善計不用籌策”的論述,說明十進制用籌作為運算工具已有悠久歷史。

中國古代文字是直行書寫,自右至左,但算籌記數和運算方式則是排成橫列,自左至右,與現行十進制位值體系記數法相同。即同一個算籌,當處于數列的不同位置時,表示的數的意義不同,即體現位值的不同。數的積累逢十而進位,這是中國古明的位值制記數法。而在其他文明古國中,雖也應用十進制,但記法復雜。古埃及的十進制,數逢十即用新符號記數。古希臘與古羅馬的十進制也都極煩瑣,雖是十進制,但缺乏數字的位值成分,不能表示出一個數字符號的位值,這一點,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都一樣?,F代阿拉伯數字起源于印度,但印度的數碼體系中,也沒有進位記法,10與10的倍數,都用獨立符號表示,每個符號都獨立代表一個數,均不體現位值制位值成分的意義。按照李約瑟的估計,“在西方后來所習見的‘印度數字’的背后,位值制早已在中國存在了兩千年?!盵7]可見中國的十進制的位值制更具有獨創性,也遠早于其他國家。其不足之處是不能象筆算那樣在算籌運算上保留計算步驟,難于檢驗運算過程,也影響邏輯推理的發展。

《史記》在《留侯世家》及其他多處提及“運籌策帷帳中,決勝千里外”(2043頁)。這里的“運籌”,則不具體指以“籌”為工具的計算過程,而是指張良在帷帳中制定作戰謀略與決策的過程?!秾O子吳起傳》記載了戰國時期田忌與齊王賽馬的故事。田忌的馬不如齊王,由于采用了孫子的謀略,以下駟對齊王上駟,以上駟對中駟,以中駟對下駟,而終于獲三戰兩勝的結果(2162頁),這在今天仍是博奕論的典型范例。在西漢時代,“運籌”已被當作制定謀略與決策職能分工的代名詞。

本世紀30年展起來的運籌學,其基本宗旨是探討事理,強調做一項工作之前要明確目的,制定效果衡量指標體系作為估計不同方案所達到預定目標的程度的依據,在此基礎上選擇最優方案和實施有效管理。我國1955年開始研究運籌學時,正是從《史記》中摘取“運籌”一詞作為OR(operations research)的意譯, 就是包含運用籌劃以智取勝的深刻含義。從《史記》對“運籌”的記述表明,我國運籌思想源遠流長,對我國運籌學的建立和發展仍有重要影響。

3.3 信息思想及傳遞方式

《周本紀》記載,“幽王為fēng@⒀suì@⒁大鼓,有寇至則舉fēng@⒀火,諸侯悉至”(148頁)。這表明公元前700多年,已應用光通訊技術遠距離傳遞軍機大事。烽(即fēng@⒀)火臺又稱墩堆,是一種高筑的土臺,有敵情時點燃薪草等易燃物,發出濃煙,一站一站相繼點燃傳遞信息,諸侯獲悉派兵支援。這種方式一直到明清時代還有使用。有時為使目標更加明顯,還加入狼糞,又稱狼煙。烽火臺的通訊,就是中國最早的光通訊。

中國古代傳統信息的載體很多,《史記》中有多處載述。旗幟是很早就發明的信息載體。《五帝紀》載,“舜之踐帝位,載天子旗,往朝父瞽叟”(44頁)。說明早在五帝時期就已經用旗幟為信息載體標志身分等級。《樂書》載,“龍qí@⒂九旒,天子之旌也?!保?201 頁)qí@⒂為天子諸侯的旗幟,交龍為qí@⒂。古代以旗幟的不同圖案和飾物為信息載體,表示身份等級的差別。如上公九yóu@⒃,侯伯七yóu@⒃,子男五yóu@⒃,“王建太常,十有二yóu@⒃?!盵8] 《禮記》云,“龍qí@⒂九yóu@⒃,所以養信也?!保?162頁)除王建龍qí@⒂外,卿建“zhān@⒄通白之帛”。大夫士的旗幟為“物”, 系雜帛。師都建旗,畫有六@⒃熊虎。卅里建yú@⒅, 畫有七yóu@⒃鳥隼。縣鄙(都之所居)建zhào@⒆,畫龜蛇,四yóu@⒃。[8]。熊示毅,虎示猛,鳥示速,隼示摯,龜示靜而有知,蛇示敏而有勇??梢娖鞄脗鬟f的信息,既示尊卑有別,養信于民;又示職責分工,各得其所。古代軍事活動中,更普遍以旗幟為信息載體。都城駐地立桿旗以示級別和部隊之間從屬關系。顏色則標示方位,如青示東,赤示南,白示西,黑示北,黃示中央。戰場上奪旗鼓為勝利標志(2876頁),刈旗示失敗標志(334頁)。軍隊列陣, 常用鼓聲傳訊指揮。孫子吳起以鼓聲指揮操練吳王宮女(2161頁)?!端挝⒆印份d,“不鼓不成列”(1626頁)?!扒剀姽膠ào@⒇勒兵”(2445頁)。項羽“引兵鼓行”(305頁)。從《史記》所載,先秦以旗鼓為信息載體, 標志身份,標志職責,標志方位,指揮 戰陣行軍,等等,傳遞的信息量極大。

語言、文字、絲帛、竹簡、書信都是常用的通訊工具,也作為信息存貯的載體?!缎⑽募o》載,西漢律令“著于竹帛,宣布天下”,“著于竹帛,施于萬世”(436頁)。一些重要的歷史文獻,還用鼎書、 銘文、碑刻為載體,這在《封禪書》、《秦始皇紀》中也有記載(1393、263頁)。重要軍情機密,還用銅虎符、竹虎符傳遞(424頁)。而地理信息,建筑設計,則用地圖、建筑圖為信息載體?!缎⑽浼o》稱,“濟南人公王帶上黃帝時期明堂圖?!保?80頁)《張儀傳》載, “挾天子,按圖籍,此王業也。”(2299頁)因為圖籍貯存全國版圖和人口信息,故為王者所必爭。

至于遠距離傳訊通道,除烽火臺外,平時通訊往來則普設驛道,每到一處則設驛站?!都赤崱份d,“常置驛馬長安諸郊”(3112頁),可見沿交通要道設置驛站,在漢時已連成郵遞線路網絡。秦統一全國后,建36郡,實行“車同軌。書同文字?!保?39 頁)正是通訊系統網絡化、信息語言通用化的新開端,使信息傳遞更為便捷。這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創舉,在信息思想與傳遞方式上也是重要革命。

古代音樂也發揮著交流信息的功能,司馬遷確實也認識到這一點,在《史記》中也有精辟記載?!稑窌吩?,“樂必發諸聲音,形于動靜,人道也。聲音動靜,性術之變,盡于此矣?!保?220頁)又指出“凡音者,生人心者也。動情于中,故形于聲,聲成文謂之音。是故治世之音安以樂,其正和;亂世之音怨以怒,其正乖;亡國之音哀以思,其民困。聲音之道,與正通矣。”(1181頁)其基本見解是樂聲與人心相通,音樂能表達人的內心世界思想感情微妙變化的信息,這種與心相通就是“正”。國家安定,人倫清正,“正和”;社會混亂,道德淪落,“正乖”,即不正常。所以,音樂以獨特的方式反映了社會秩序的信息。

在《史記》關于伏羲作八卦、文王作周易等記述中,還反映了中國古代已形成樸素的全息觀念?!缎⑽浼o》載,“聞昔大帝興神鼎一,一者一統,天下萬物之所系終也。”(465 頁)古人已直覺地猜到天地萬物存在一統關系,這個“一統”有信息相關之意。《律書》上說,“天所以通五行八正之氣,天所以成孰萬物也?!保?243頁)這是關于萬物體現宇宙五行八正之氣,因而通過五行八正之氣又能溝通宇宙信息的樸素全息觀念。古代占卜術士祈求通過占卜,“推歸之至微,要@②于精神也。”(3224頁)希望獲取自然變化的相通信息,判斷思維中的疑難。至于占卜能否窺測未知事物這一點,司馬遷則抱懷疑態度,故他又說,“太史公推古天變,未有可考于今者。”(1344頁)。

《史記》雖不是一部科學技術史書,但它是全面的歷史巨作,在一定程度上,也涉及不少科學技術的思想與史實。除上面本文所述外,《史記》關于天文、數學、農事、中醫、養生、紡織、車輛、機械、地質、棧道等諸多方面,還有不少重要事件和史實的載述,提供了許多進一步研究的線索,本文僅初步研究了部分的事例。但從上述《史記》數例的研究中,也基本反映了中國古代科學思想傳統,反映了司馬遷卓越的創見。西方學者認為,“從自然中學習什么即創造力”[9], 自然界是最偉大的設計師,是激發人類創造力無窮無盡的源泉。中國古代形成了法法自然,紹物開智,向自然學習創造力的科學思想傳統,創造了舉世公認的輝煌業績,這些正是今天我們向21世紀進軍中所要繼承和發揚的。

參考文獻

[1] 阿蘇大嶺等,云南小涼山發現彝族太陽歷, 自然科學史研究,1984,3 (2)

[2] 恩格斯,自然辯證法·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2

[3] 黃麟雛,也談客觀意義的知識·哲學研究,1991,(7)

[4] 易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9,35—36

[5] 杜曉莊,世界最古老的物理實驗室·光明日報,1980.12.1

[6] 李儼,杜石然,中國古代數學簡史·北京:中華書局, 1963年

[7] [英]李約瑟,中國科學技術史,第3卷,北京:科學出版社,1978.32

[8] 六經圖,周禮

[9] Gern Binning. 創造力的秘密·世界科學,1992,(1)

注釋:

〔1〕本文所引《史記》均系中華書局1959年版。 文中所引《史記》原文均將頁碼直接附于引文之后,不另加注。

篇10

一個夜晚我迷迷糊糊的睡著了,只見一道白光閃過,我便消失在白光里。

等我醒來時,四周全是白白的墻壁,突然一個身穿白色的機械人對我說:“歡迎來到3010年。”我驚奇萬分地看著機械人說:“那你是誰創造的”。機械人回答說:是全世界最偉大的劉博士。我要求機械人帶我見見劉博士,我和機械人來到另外一個房間,只見一個青年坐在那里。我問那青年他是劉博士嗎,他點了一下頭,我不敢相信劉博士那么年輕啊。劉博士溫和地說:這是他發明的返老還童藥的效果。說著劉博士帶我去參觀其他地方,只見那工廠都是環保式的,綠色的墻壁,就像在大自然一樣,有種清晰的空氣往心里闖。感覺好輕松啊。還有在廣場上一走,就看見一個機械人清潔工在撿垃圾,這是多么的神奇?。?/p>

參觀完了,我高興的向劉博士請教了許多的問題,劉博士都認真回答我。他還向我問2010年的社會一定很好把,我紅著臉不在回答。我說來了這里很久了,該走了。劉博士就用時光機把我送回去了。我有迷迷糊糊的醒來,發現剛剛只是在做夢。

土默特左旗五年級:蕭蕭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