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幕我難以忘懷范文

時間:2023-04-08 05:22:41

導語:如何才能寫好一篇那一幕我難以忘懷,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資料和文獻,歡迎閱讀由公務員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鑒。

篇1

那是一個暑假,白天天氣悶熱,可一到晚上總有清涼的風圍繞在身旁。我和兩個很鐵的好姐妹總喜歡在傍晚到廣場上去玩。眾多的游樂設施看得我們眼花繚亂,我們興高采烈地跑著,笑著,到處都留下了歡樂的笑聲。奇怪的是,有一天晚上一向活潑的非子只是在“蹦極”上蹦來跳去,面無表情,一言不發。她,怎么了?

漸漸地,我就把這件事忘了。直到有一天,我在老家收到非子發來的一條信息:你什么時候從老家回來?有重大事情宣布!這使我又想起來在廣場的那件事,心中的疑問更多了。

幾天后,我從老家回來,朋友告訴我:非子要隨爸爸媽媽到外地,過幾天就走了!我先是一愣,心想:不可能吧!我馬上去找她,她家里收拾好的東西讓我有點相信了。

“接下來的幾天一定要更加珍惜!”嗯,沒錯,就這樣!在一個個涼風習習的傍晚,還是在那個滿是游樂設施的廣場上,我們幾個好朋友手拉著手,走在寧靜的小道上,無話不談。

終于,這一天來了。一大早,我們一家人就去非子家幫忙搬東西。非子把一些精致可愛的小東西都送給了我們。“在內蒙要常打電話”、“不要忘了QQ聯系!”、“你可不準忘了我們哦!”

篇2

在2004年8月,在雅典,中國終于拜托了“東亞病夫”這一桂冠。而讓中國人丟去這一桂冠的則是“飛人”劉翔。

在起跑線上,劉翔正在做賽前準備運動。劉翔處于中央道,這個道數有利于劉翔。賽前媒體并不看好劉翔,因為他是中國人。但是劉翔卻似乎不受壓力,“蹦”開跑了。劉翔的啟動速度一般,第一個欄過了,沒有距離,第二個欄過了,沒有差距。地三個,第四個沒有加速。“第五個欄,劉翔加速了,劉翔加速了”這是解說員的聲音,“劉翔領先,劉翔現在處于領先。“這是劉翔跨過第六個欄解說員說的話。”劉翔,挺住,你離冠軍只有一步之遙了。“這是解說員在劉翔快要到達終點所說的。“啊,劉翔贏了!并平了9.10的世界記錄……”這是解說員在奪冠后所說的。從解說員的口中我們得知劉翔贏了,從他的口氣中可以看出他是多么的激動。我相信,不止他那么激動,相信電視機前的觀眾也許會更激動吧!

劉翔贏了,贏的不只是他個人的金牌更是國家的榮耀。

數十分鐘后,頒獎典禮開始了,我們已經不在乎誰是亞軍誰是第三,只在乎冠軍是中國人,是黃皮膚的。“下面頒發冠軍獎牌……”劉翔要登臺了,他即將登上國際體育比賽的最高領獎臺了,這是多么令人興奮的啊!“冠軍是來自中國的劉翔!”“啊”這是現場觀眾的尖叫聲。劉翔一個跨步跨上了領獎臺,他的這一步讓中國的恥辱消失了。只見劉翔雙手那個國旗舉成一個“V”字,霸氣的目視觀眾,那一幕,我難以忘懷。頒完獎后,奏國歌,在雅典的田徑賽場上,在110米跨欄的歷史上第一次奏響了中國義勇軍進行曲。

篇3

推開窗戶,一絲涼風醉人心卑,吹去了困意。頓時精神抖擻,趕忙趁著這股清新勁兒,挑燈夜戰。模仿著古人點燃蠟燭刻苦學習。

時間隨著蠟燭滴滴消盡,凝固在空氣中,隨之慢慢消逝。

不曾又乏困意,心中那團似火的士氣,猛盡漸漸消弱。一只飛蛾通過寬敞的窗戶闖了進來。它撲扇著雙翅在屋里焦急的飛,似乎在尋找一種屬于自身的能量。這只不起眼的飛蛾并不成為我眼中的焦點。

這只弱小身軀的蟲子竟勇敢在我頭頂上盤旋。我用諾大的手掌驅趕著它。但每一次都被它巧妙躲過了。這使我大感驚奇。

我仔細大量著這只細微的身軀。猛烈地來回撲扇翅膀,仿佛內心充滿了激情,但我感覺最多的是洋溢著某種強烈的信仰。

夜深人靜,我也熬不過這只小蟲。當我剛要把這簇刺眼又深不可測的火焰,像一只如饑似渴而又竭盡全力獵殺目標的猛虎一般。這使我目瞪口呆。這只為了光明而敢于用血肉之軀沖向的小生命壯烈死去。當它看到幸福正向自己擁抱而又跑出一個釋放靈魂的死神正在向自己招手時,它絕望了。但它仍敢追求紫的的理想與信仰。原本以為它很微小,但是我醒目地發覺剛才愚蠢的自己那可笑及至極的行動是極大的錯誤。它的精神值得我們每個人敬佩。

篇4

今年年初,一場疾病奪去了舅舅的生命。寒假的最后一個星期天,我住在同學家。“喂,媽。”為了不讓父母擔心,我給媽媽打了通電話。你在哪啊?”我漫不經心地問道,“在醫院。”“啊,怎么了?”我急切地問。“沒什么,是你舅舅。”“哦。”我松了口氣,以為真的是無關緊要的小病,卻忽視了如果真那么簡單為何跑到北京那么遠去治?

終于放寒假了,我決定住在姥姥家。看著周圍人焦急的表情,我隱約覺得有些不安。舅舅從醫院回來了,什么都瞞不住了,舅舅得的是肝癌,沒多長時間了。

我怎么也不敢相信這個事實,瞪大了眼睛看著眼前面瘦如柴的舅舅,怎么也聯想不起來往昔那個身強力壯的他。

終于,在新學期的第一個星期天,舅舅沒能經受死神對他的考驗,離我們而去了。

我踏進姥姥家的小院,想起這里的歡聲笑語。那時,舅舅總會給我們摘柿子吃,領著我們做游戲,慈祥的笑容像春天的陽光一般溫暖。可惜,那樣的笑容只能存在記憶中了,再也見不到了。

我看著眼前的院子,枯干的柿子樹上掛著白色的紙條,它們孤苦無依的在凜冽的寒風中飛舞。堂廳中,舅舅的棺材被人刷上了黑漆,還未完全消散的漆味涌進我的鼻子,刺激著我麻木的神經。眼所能見到之處皆為白色,白色的紙條,白色的喪服,白色的舅舅。這一幕,深深烙在我的腦海中,我的心中,我的骨血中。

啊!舅舅!我知道你去了一個美好的地方,你一定要過得開心!拋除人生的一切煩惱、痛苦、包袱。

篇5

那一年,我準備參加英語演講比賽。可是演講稿背得一塌糊涂,面對觀眾還膽怯地如一只螞蟻。這使我失魄到極點。面對觀眾,我無言;面對老師,我更無顏。

一回到家,我便一言不發地坐在沙發上耷拉著臉就如泄了氣的皮球,腦海中又會回想到昨天下午的那段談話:

“你這個孩子怎么不開竅啊,哎喲,跟你說幾遍了這樣讀既沒有語調,又沒有感情……我看你這樣就別想拿獎了,干脆你就棄權吧,省得丟人!”蹦,這句話如晴天霹靂,狠狠地挑起我心底的那道防線。我呆在原地一動不動,晶瑩的淚珠在我眼眶里打轉。我在內心深處拼命呼喊:老師英語可是我最喜歡的科目啊!……唉,擦擦眼淚回家了。

記憶如洪水涌來,一想起就傷心。于是,我把臟衣服扔在一旁,一路小跑到了房間,也許睡覺是我緩解的途徑,可沒想到……

洗衣機原封不動地擺在那,只不過,一團模糊白紙安靜地在躺著,上面還有幾個清晰的英文字母。我看到這一幕,大吃一驚,嘴都快掉到地上了。“啊—”

一聲呼喊引來了媽媽。媽媽那嘴比我張得還大,怎么會這樣啊。原來媽媽并沒有把我的演講稿拿出來,所以……現在面無全非了。

一瞬間,我爆發了。仿佛,心中埋藏多厚的怨恨找到噴發口,全都發泄出來了。于是,一大串埋怨的話語在房子中徘徊,“你看看,怎么吧,你就不知道掏掏兜么?老師那邊寒風凜冽,已經夠我受的了,難道你還要雪上加霜么!……”那一刻,我再也忍不住,瞬間眼淚滴落轉過身去。只留媽媽那失望加自責,以及無奈的眼神在默默注視著那一灘“垃圾”。

啜泣的我卻看到那令我難忘的一幕,媽媽小心翼翼地捧起那那灘白紙向衛生間走去,放在腿上,拿著吹風機一片片地呵護般吹著,生怕傷了它們弱不禁風的樣子。頓時,我一動不動看著,在昏暗的燈光下,我看到母親那蒼老的面孔,那早已染紅的眼角,看到我母親一驚,微笑著對我說:“吹一吹應該還好一點。”我一下子撲到母親懷里,什么也沒說,只由得靜靜感受那份美,那一幕,我難以忘懷……

篇6

審題時,要先找準題目中的關鍵詞句,然后在此基礎上明確“寫什么”。對應試作文來說,審題時確定“寫什么”,遠比確定“怎么寫”重要得多。“寫什么”包含兩點:一是題目要求寫什么;二是根據題目要求確定“我”可以寫什么。

近年中考作文命題反對模式化,加大限制性,成了不可逆轉的大趨勢。

傳統意義上講,審題要看文題類型,話題作文、材料作文、命題作文(包括半命題作文),審題方法各不相同。其實,萬法歸宗,不管什么類型的作文題,都需要凝練成一句話,找到這句話,就可以轉化為命題作文來寫作。所以,我們以簡馭繁,以命題作文為主,解剖審題。

進行作文審題,要審中心詞、寫作對象、范圍、修飾詞、句式、題意、體裁、情感、字數、人稱等,具體可以概括為“六審四瞄”。

一、六審

1.審中心。

要善于鎖定題目最核心的詞語,即中心詞。

如“那一幕,我難以忘懷”,“難以忘懷”說明印象深刻。那么,為什么印象深刻呢,你得給出充分的理由。如果寫的是泛泛的人和事,比如,在街上看到一個乞丐覺得可憐,在課堂上被老師表揚有愛心,就“那一幕,我難以忘懷”了,那就沒寫出題目應有的震撼度。

又如“溫暖的時刻”,“溫暖”不僅是身體的,也應該是心靈的,而且寫作重心應該放在后者。

再如“我眼中的色彩”,“色彩”不能單純地寫顏色,你得琢磨其中的比喻義,如黑色往往跟災難聯系在一起,綠色往往跟希望聯系在一起……從這個角度出發確定選材范圍,進而表現題旨,彰顯精神內涵,才能抓住閱卷者的眼球。

2.審對象。

審題時要弄清楚要求我們寫的對象是人、事、物,還是景。把這些弄清楚,作文就有了基本的方向。

3.審范圍。

范圍就是給題材畫個圈,圈內的你可以寫,圈外的不能寫。最近兩年,為了防范套作,命題者越來越傾向于在寫作范圍上加強限制,這一趨勢,我們不能不察。

以記敘文為例,記敘文的題目范圍主要分為兩大類,即寫人、記事。

寫人的記敘文要側重于人物形象的描繪,要著重表現人物的精神風貌、道德情操、性格特征等,并適當地運用外貌、語言、動作、心理等描寫方法,穿插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來刻畫人物。

記事的記敘文要扣住記敘的要素來寫,把記敘的諸要素交代清楚,把事件的脈絡及發展過程敘述明白,使讀者有個清晰、完整、鮮明的印象。

4.審修飾詞。

審清題目中的副詞。副詞初看不起眼,其實極其重要。這兩年出現較多的副詞有“其實”“然”“真”“也”“最”等。

“其實”包含著一個誤會設計,起初認為是那樣,后來因為某一際遇,明白是這樣,行文必須把誤會交代清楚。“依然”包含一種無怨無悔的意思,即使錯了,即使虧了,也不改初衷。“真”,包含某些發自內心的感情,行文時少不得由衷的抒情。“也”,一般表同樣,跟某人、物、情同樣,行文時要寫出比較的對象。“最”,包含一種對比,比較后確定這才是“最”而那不是“最”,所以,要用“那”來突出“這”。

5.審句式。

題目如果是簡單的詞語,如“回家”“永遠的歌聲”,審題可略過。題目里如果出現關聯詞語,或題目由兩個小分句構成,則需辨析其內部聯系(如因果關系、條件關系、并列關系等)。

6.審題意。

近兩年,比喻入題、象征入題的現象很普遍。這樣的題目,要注意審清其比喻義和象征義。如“水總有澄清的一天”“每一種草都會開花”“收藏陽光”“總有一把鑰匙屬于自己”等。

二、四瞄

1.瞄體裁。

一般情況下,每種體裁都有它特定的標志,抓住了顯現體裁的標志,就可以確定所給題目屬于哪種體裁,應寫成什么體裁的文章。

如有“回憶”“記……”“……的事”“……的生活”“……的人”等標志的應寫成記敘文。

有“介紹……”“……的話”“……的制作方法”等標志的應寫成說明文。

有“說”“議”“談”“論”“評”“辨”“駁”“從……談起”“從……說開去”“由……想到的”“……的啟示”“讀……有感”等標志的應寫成議論文。

2.瞄情感。

一是注意體會標題所傳達出來的情感,二是體察語言優美、富于激情的引導語中的情感,讓自己通過體察融入到這些情感中,確定行文的感情基調。

3.瞄人稱。

中考作文命題更關注學生的自我成長與心靈世界,所以題目里往往有“我”,若題目里不是“我”,而是“我們”,作文時就不能太個人英雄主義,要突出“們”,突出群體。

篇7

2008年8月8日8時整,來自各國的朋友在北京歡聚一堂,見證那令人矚目的奧運大幕開啟。我緊盯著銀屏,一任無限激情的心中澎湃迸發。

此刻,我是最自豪的中國人,整個人都已進入到銀屏之中。是的,我聽到了全世界的喝彩。那是多么石破天驚的一幕啊!

從2008年擊缶樂手敲打出倒計時的數字,從綠衣使者用身軀搭造成的鳥巢模型,從李寧繞國家體育館上空奔跑500米之后點燃主火炬……一切都是那么神奇,那樣超乎想象,精彩絕倫。

29個禮花組成的奧運歷史足跡,在天際躍動著隆隆作響的腳步,它代表著第29屆奧運會一步一步走進中國,走進北京,走進“鳥巢”,也走進了我的心里。我怎么形容它呢,這也是中華民族騰飛崛起、跨越百年的腳步啊!

我細細品嘗著這道五千年中國文化烹制的盛宴。“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隨著孔子三千弟子的吟誦聲,長長的畫卷上,突然,無數的古代文字此起彼伏,波瀾壯闊。既像中國古代的活字印刷,又像現代的電腦鍵盤。看呀,畫卷中央呈現出了一個古代的“和”字。慢慢地,隨著像海浪般的波濤,又出現了一個“和”字,最后畫卷突現出一個現代的“和”字。這三個“和”字不僅詮釋了漢字的衍化過程,也提示了中國儒教的人文理念——“和為貴”。

在跨越時空的漫漫畫卷上,身體抒寫山的邈遠、水的靈動;太極彰顯天人合一的智慧;長袖舞動著漫長而繁榮的絲綢之路;眾人劃槳馴服了不羈的滔天海浪;茶的芬芳、瓷的潔白、竹簡聲里的文化腳步鏗鏘……如癡如醉,如夢似幻!

篇8

我在學校生活了近六年,在學校中,發生了很多令我難以忘懷的事情,不過最讓我難忘的是當班主任開會時不在教室里,教室中發生的那一幕場景,真的是讓人啼笑皆非。

那天是星期五,老師恰逢有事開會去了,在黑板上寫下“寫一張試卷”幾個字之后就走了。我心里只想著快點寫完卷子,便奮筆疾馳地寫著,老師剛走后的二十幾分鐘里,教室里并沒有起什么風波,同學們都認真地寫著卷子,教室里只聽見“唰唰”的寫字聲,誰都不敢抬頭,生怕浪費了1秒鐘,大概在這個時候,同學們的腦子里都想起了“時間是人類最有價值的東西。”“時間是個常數,但是對于勤奮者來說,是個變數。”這一類的話了吧?我心想:“等老師回來之后,這一幕肯定要給她帶來一個驚喜.”

天意難違,好景不長,同學們都寫完了試卷,無事好做.有的趁老師不在的時候喝點水,有的百無聊賴地看著漫畫書,有的呆望著窗外的景色,大概這個時候他們都在浮想聯翩吧?還有的依舊全神貫注的看著寫著,不過慶幸的是沒有一個同學說話。這樣的場景延續的時間并不長,有的同學不堪寂寞,左顧右盼的說起了悄悄話,可這對于他們似乎還是不過癮,有個同學站起來做鬼臉,引得同學們發出一陣笑聲,教室里一片嘈雜,這個急壞了那來年各個語文課代表和班長,他們在教室里大聲說:“別說話了!”最后他們似乎是實在沒有辦法了,讓幾個不遵守紀律的同學站起來。我看看他們那焦急的樣子,又看看同學們滿不在乎的表情,我可真是既哭笑不得,又無可奈何!這個時候,那兩個課代表和班長的福星——老師回來了。

“卷子寫完了嗎?”“寫完了!”老師對于同學們的答復似乎很滿意,可看看站著的幾個同學似乎又明白了什么。“你們又違反紀律了?”老師的語氣異常嚴厲。“嗯,我...”有幾個同學習慣性的辯解起來,可總是欲言又止。班主任扭頭看了看大多數同學,滿意的笑了笑,開始布置家庭作業。

唉,班主任不在的時候......

篇9

當我合上這本書時,一樁樁感人的故事,一個個真實的事跡,令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是的,正是因為有了這種頑強的民族精神,中國人民發憤圖強,拼搏進取;也正因為有了偉大的民族精神,中華大地日益強大,傲立于世界。

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是《孝女繩》中的李根,她的爸爸患有嚴重的肺炎,導致雙耳失聰,語言能力基本喪失,長期臥床不起。媽媽離家出走。她就是家里的頂梁柱,每天,李根早起晚睡,服侍爸爸,做家務。明.呂坤《語》中曾有一句話:肯替別人想,是第一等學問。李根就做到了這一點。面對磨難,李根沒有退卻,卻更筑就了自己頑強、忍耐、執著的性格。她拿回了九張三好學生獎狀。這個催人淚下的故事打動了我們每一個人的心,困難并不可怕,只要你勇于面對,勇于拼搏,像李根一樣,頑強地和困難作斗爭,照樣能夠快樂地生活。

雨淅瀝瀝地下著,品讀著《孝女繩》,我的心靈被震撼了。雙手似乎再也翻不開那篇文章,雙眼似乎再也無法輕松地瀏覽那字字句句,心沉甸甸的。我再也無法抹掉它在我腦海中留下的痕跡,思緒在內心交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一個“孝”字足以體現了中華傳統美德所孕育的博大情深的內涵!慢慢地回憶,心靈再一次被感染。她——主人公李根,一個具有“非同尋常”孝心的女孩,為了父親的病,凌晨5點,便強迫睜開自己惺忪的雙眼,為父親做早飯……或許當我們在父母的再三催促下而不肯起床的時候,或許當我們“無情”地瞟著那父母所準備的美味早點的時候,而她卻為父親失去了幸福。為了爸爸的生命和快樂,李根用幼嫩的身軀獨自承擔著這個搖搖欲墜的家庭。每次回到家中,她先喂爸爸吃飯喝湯,接著攙爸爸去散步,而后替父親擦洗身子,清洗換下來的臟衣服……等家務活干完后,她才開始做作業,那已是深夜11點了。

慢慢地回憶,映入我腦海里的是那一幕。有一天早晨,爸爸從陣痛中醒來,剛想拉那根細繩,卻發現女兒幾乎處于昏迷狀態,可手中的扇子卻一直搖著……多么孝順的女兒啊!整個夜晚,為了照顧患有嚴重肺病的爸爸,她手中的扇子一刻不停地搖著,搖著。我不由自主地問自己:我現在像李根一樣孝敬我的父母嗎?沒有,我回答道。李根和我是同齡人,而我卻沒有像她一樣地去孝敬父母。想著想著,我似乎醒悟了許多。我走出房間,來到媽媽身旁,我把那小巧的雙手輕輕地放在媽媽的肩上,揉了起來,此刻我才真正感覺到,原來向父母們盡一份孝心也是如此的快樂。孟郊在詩寫到中:“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們活著,應該堅信親情是我們永恒的支柱。人類的生命在不斷地延續,在這個延續中,惟有“孝”才能承載生命的意義。

用雙手向養育我們的父母獻上一份最真摯的愛吧!讓汗水和親情編織的結晶永遠綻放在人間!

篇10

那還是8年前的事,我在廣州一電器市場閑逛,突然發現在展柜一角落,有一老式電影放映機,鑄鐵,黑漆,造型獨特而不失精巧,漆水斑駁且帶滄桑。這是美式的8.75毫米一體機,由于年久失修已不能放映。撣去機身布滿的塵灰,我細細尋找,馬達,光源,燈罩,供片齒輪,收片齒輪,抓片爪,間隙齒輪,鏡頭,片門,音鼓,片道。嗬!這可是我多年一直夢寐以求的藏品,我仿佛聽見嗒嗒……嗒嗒的走片齒輪聲,這聲音勾起我30多年前的回憶……

記得是在學校剛剛參加完的追悼大會,我們即乘坐軍列奔赴云南軍營。軍訓操練,政治教育,分兵下連,站崗放哨,幫廚打雜。幾個月后,我被調去大隊電影組報到,一下子有如釋重負的感覺。天哪!不用再出操、站崗,大房變單間,沖鋒槍換手槍,大鍋飯變機關灶。那個美呀,美死克。

我們電影組有三人,組長是一位老兵,年長我10歲有多,老家重慶,精通無線電,輕微口吃,說句悄悄話都常常激動萬分,時時弄得你忍俊不禁。另一位是駕駛員小白,云南人,大我幾歲,皮膚黝黑。內向,靦腆,厚道,勤快。駕駛技術嫻熟,快得起,慢得下,站得住。再就是我,具體工作是放電影,開廣播,管禮堂,理圖書,寫標語,出墻報,做幻燈。我的前輩曾對我說,你的工作就是學會吹拉彈唱,打球照相,迎來送往,布置會場,首長講話,帶頭鼓掌。雖說是口頭禪,帶有調侃,倒也是真實寫照,讓我銘記在心,終身難忘。

我和小白同住一室,其實是寢室、廣播室、辦公室三合一。那年部隊執行外業任務,我和小白隨部隊巡回放映,電影組配發的是北京吉普,方屁股雙排座。35mm放映機,16mm放映機,發電機,油印機,照相機,影片,被服包等器材,塞得滿滿一車。平時他坐正駕,我乘副駕,一路風景養眼,舒服愜意。偶爾遇到首長同行,我只有讓位后座,一路狂顛,弄得翻腸倒肚,頭暈腦脹,神志不清。抵達目的地,我們顧不上歇息,采訪、拍照、寫稿、組稿,待返回大隊部我還要刻鋼板,滾油墨,出簡報。每每吃罷晚飯,我們接著倒片,檢查機器,做好放映準備。

那晚,記得是在鄉村場壩放映,鄉親們聽說來放電影,紛紛從十里八鄉趕來,就像過年一樣的熱鬧。孩子們早早搬來石塊、廢磚、樹枝、草繩、斗笠、破罐,爛瓦等等不計其數的破玩意,搶占最佳位置,年輕的兒孫扶老攜幼,肩扛手提板凳,姑娘們涂脂抹粉,精心打扮。幕前幕后,墻上樹上,坐著站著,人群是黑壓壓一片。唯有放映機的齒輪聲和電影的音像聲在寂靜的夜晚那么娛心悅目。突然,烏云壓頂,電閃雷鳴,瓢潑大雨從天而降。我們慌忙停機,關電,撐傘,護機,只見幾位老鄉脫掉上衣,幫我們蓋住機器,還有幾位老鄉為我們撐傘,個個淋得一身透濕。短短一陣,再望去,風停雨止人未動,那一幕,著實讓我感動不已。借著微光,我望著老鄉周身濕漉漉的,分不清是汗水還是雨水,老鄉還在向著我噓寒問暖,表示歉意。“同志,對不起你們喀。”笑得憨憨的,傻傻的。我悄悄轉身偷偷拭去還未滑落的淚水。那場景,深深印在我腦海,至今讓我揮之不去,難以忘懷。

也就是那次外業,持續放映長達幾個月,天天就是那幾部影片,周而復始,循環往復,我幾乎能倒背如流。后來不久只要是架機掛幕,我就干嘔不止,癥狀與神經性嘔吐極為相似。每次小白見我痛苦的干嘔都非常著急,我倆悄悄私下商定,他教我開車,我教他放映、攝影,這樣我們工作可以互換,技能可以傳幫。我們互幫互學,一兵多能,一兵多用,配合默契,工作干得有聲有色。有時他幫我搓洗泡臭的衣服,我引領他喝咖啡,開小灶。只是那些年我們的隱情不敢泄露,現在可以公開地揭秘,開鍋敞氣。不久我離開部隊,離開電影組,離開朝夕相處的戰友。臨行前,我說咱們銀幕上見。現在看來,那時的吹牛皮說大話和今日同樣是不用上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