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出血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9 00:29:2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鼻出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鼻出血治療

鼻出血是鼻科常見癥狀和急診之一,治療的措施首先就是止血。我科近2年來在止血方法和原則上都有一定的改進,且取得了較好臨床效果。現將我科自2005年12月~2008年12月診治鼻出血患者567例報告如下。

資料與方法

病例資料:567例患者中,男342例,女225例;年齡5~82歲,平均29.8歲。其中利特爾區出血420例,均在額鏡照明鼻鏡下射頻止血。這部分患者主要為兒童,成人也常見。中隔中后段出血為64例,下鼻道出血為49例,其余34例分別為中下鼻甲、嗅裂、鼻咽部等,全在鼻內鏡下射頻止血,這部分患者主要為成人,特別是中老年患者。所有患者門診治療為510例,住院治療為57例,皆因出血量大(>400ml)或出血部位隱蔽且劇,不易1次徹底止血。

治療方法:①額鏡前鼻鏡下射頻治療。麻醉:患者取坐位,頭稍后仰。予2%丁卡因加0.1%腎上腺素棉片,作出血鼻腔利特爾區黏膜表面麻醉。為減輕疼痛,對側相應部位也予棉片麻醉,5~10分鐘后在額鏡照明,前鼻鏡下取出棉片。用射頻治療儀對準出血側利特爾區出血點或黏膜破潰區照射,至黏膜發白為止,對明顯的出血點可予四周點狀照射,最后對準出血點照射。對有活動性出血的可予棉球或棉片填壓一會兒,待無再出血后照射。對仍有出血的可邊吸引邊止血,或先在出血點外放一薄層丁卡因腎上腺素棉片,在棉片外予照射,無出血后取棉片,再加以完善。這樣既可提高治療效果,又可減輕疼痛,避免照射過深而造成鼻中隔穿孔。止血后可予照射處涂少許金霉素眼膏,治療后一般無需特殊用藥。②鼻內鏡下射頻治療。麻醉,患者取坐位或仰臥位。予2%利多卡因加腎上腺素棉片作出血側鼻腔表面麻醉,5分鐘后在0度鼻內鏡下顯示器下取出棉片,可從嗅裂開始或下鼻道逐一檢查出血點,查明出血點后再予丁卡因腎上腺素棉片局部麻醉,稍后取出予射頻治療,方法同上。對出血點位置隱蔽,如嗅裂內,不易照射的,可予明膠海綿填壓,必要時加凡士林紗條填壓,對出血量大、全身情況差的,予以住院觀察,并予對癥處理。

結果

對所有患者隨訪3~6個月,無再出血者為治愈者,其中420例利特爾區出血患者1次治愈為398例,其余22例皆因炎癥明顯或中隔前端彎曲明顯,3個月內再發出血,予2次射頻治療治愈。對鼻內鏡下出血147例,1次治愈為140例,7例再出血者,其中2例為血液系統疾患者,5例為第1次檢查鼻內鏡下未發現明顯出血點。所有患者無嚴重并發癥發生。討論

查看全文

高血壓鼻出血病患監護思索

鼻出血是臨床常見癥狀,同時高血壓性鼻出血又是急癥之一。高血壓引起的鼻出血約占鼻出血患者的50%[1]。因此作為一名護理人員嚴密觀察病情,根據醫囑及時有效的對高血壓鼻出血患者實施救治,積極配合搶救,對預防由高血壓鼻出血引起窒息的并發癥發生至關重要,意義非凡。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2010年3月至2011年6月來我院就診的鼻出血患者中,42例是由高血壓引起的鼻出血,其中男性23例,女性19例,漢族9例,少數民族33例,年齡39~72歲,平均55.7歲。就診時的血壓:收縮壓150~220mmHg;舒張壓95~130mmHg。

1.2治療及搶救方法

1.2.1鼻腔止血方法本組病例根據病情和現有的條件選用凡士林油紗條或明膠海綿或0.1%的腎上腺素棉球填塞前鼻腔或后鼻腔,行壓迫止血。

查看全文

頑固性鼻出血治療研究論文

【關鍵詞】鼻內鏡下微波熱凝頑固性鼻出血

鼻出血是耳鼻喉科最常見的急診。頑固性鼻出血是指應用傳統的局部壓迫、前后鼻孔填塞、血管收縮劑、鎮靜劑和輸血等方法均不能控制的鼻出血。處理比較困難,以往以鼻腔填塞為主要手段,為提高止血的針對性、成功率,減輕反復鼻腔填塞的痛苦,本科自2004年12月至2007年4月應用鼻內鏡下微波治療頑固性鼻出血患者58例,療效滿意,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58例中男36例,女22例;年齡8~78歲,平均51歲;其中<15歲5例,15~50歲17例,>50歲36例。單側55例,雙側3例,均經>2次前鼻孔或前后鼻孔填塞,同時予抗炎、止血、補液或輸血等治療,仍不能有效止血。鼻出血部位:鼻中隔中后部15例、中鼻甲下緣內10例、中鼻道2例、下鼻道內側中后端8例、Woddruff靜脈叢11例、嗅溝5例、中隔嵴或棘突7例。出血原因:鼻中隔偏曲10例、外傷后4例、高血壓16例、上呼吸道感染及發熱8例、糖尿病7例、腫瘤2例、不明原因11例。

1.2治療方法

查看全文

頑固性鼻出血探究論文

【關鍵詞】鼻出血

鼻出血是耳鼻咽喉科的最常見急診之一,用傳統的局部壓迫、血管收縮劑、鎮靜劑、前后鼻腔填塞和輸血等方法仍不能控制的鼻出血為頑固性鼻出血。隨著血管內介入治療技術的發展,鼻出血的治療得到了突破性的進展。本科2003年1月至2007年6月對24例不同病因所致的頑固性鼻出血患者進行選擇性雙側頜內動脈栓塞治療,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本組24例,其中男19例,女5例,年齡35~84歲(平均46歲);上頜竇癌1例,鼻咽癌2例,創傷性鼻出血7例,鼻咽部纖維血管瘤1例、高血壓病5例,肝硬化門脈高壓1例,鼻竇內窺鏡術后3例,原因不明4例。拴塞治療前均經過1~2次前后鼻孔紗條填塞等治療無效。

1.2設備和材料

查看全文

妊娠血小板減少護理論文

據有關資料反映:1989-1995年全國監測地區孕產婦死亡共5984例,主要死因構成比分析,其產后出血占48.5%,產后出血死亡率為33.4/10萬,是造成孕產死亡的首要原因〈1〉。妊娠期血小板減少其并發癥除了常見的出血癥狀外,可導致分娩時失血量增加,造成產后出血發生率的上升。同時部分新生兒可能發生血小板減少癥,故在臨床產科中應著重預防由于血小板減少所致的并發癥。隨著全自動全血紅細胞計數儀在產科檢查的常規應用,產科中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的檢出率明顯增多。在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的同時,護士更應主動有效進行各種護理措施,使并發癥降低到最低極限。本文分析我院產科近年來5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減少病例,并總結其相應的護理經驗。

1資料與分析

1.1臨床資料

我院產科1991年1月---2000年5月共收治妊娠合并血小板減少患者55例,年齡范圍在21-40歲,平均28.22±4.14歲;入院孕周在121/7----414/7周,平均孕周374/7±6.19周;分娩孕周在314/7--416/7周,平均在385/7±1.95周;產時出血量40-500毫升,平均在219.81±88.61毫升。病因以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為主(ITP),其中初產婦54例,經產婦1例;剖宮產術46例,EP自娩9例,剖宮產率83.64%;娩出活新生兒55例。

1.1.1實驗室檢查(血小板計數)的資料(表1)

表155例患者的實驗室檢查(血小板計數)的資料

查看全文

妊娠合并血小板減少分析和護理論文

關鍵詞:妊娠血小板減少臨床分析護理

據有關資料反映:1989-1995年全國監測地區孕產婦死亡共5984例,主要死因構成比分析,其產后出血占48.5%,產后出血死亡率為33.4/10萬,是造成孕產死亡的首要原因〈1〉。妊娠期血小板減少其并發癥除了常見的出血癥狀外,可導致分娩時失血量增加,造成產后出血發生率的上升。同時部分新生兒可能發生血小板減少癥,故在臨床產科中應著重預防由于血小板減少所致的并發癥。隨著全自動全血紅細胞計數儀在產科檢查的常規應用,產科中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的檢出率明顯增多。在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的同時,護士更應主動有效進行各種護理措施,使并發癥降低到最低極限。本文分析我院產科近年來5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減少病例,并總結其相應的護理經驗。

1資料與分析

1.1臨床資料

我院產科1991年1月---2000年5月共收治妊娠合并血小板減少患者55例,年齡范圍在21-40歲,平均28.22±4.14歲;入院孕周在121/7----414/7周,平均孕周374/7±6.19周;分娩孕周在314/7--416/7周,平均在385/7±1.95周;產時出血量40-500毫升,平均在219.81±88.61毫升。病因以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為主(ITP),其中初產婦54例,經產婦1例;剖宮產術46例,EP自娩9例,剖宮產率83.64%;娩出活新生兒55例。

1.1.1實驗室檢查(血小板計數)的資料(表1)

查看全文

高校生五官科實踐情況小結

在耳鼻喉就2周,帶我的有無數的老師,從時間來說,不算太長,也不短,剛合適啦。五官科包括口腔科、眼科、耳科、鼻科、喉科等等耳鼻喉是操作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在書本里面一帶而過的鼻中隔偏曲矯正術等,在臨床上均非常重要。進去才知道,原來五官科也是術科,里面的老師各個都是手術好手,也是開始實習才知道,原來我的實習線路里面,前面4個科室全是術科(耳鼻喉,眼科,外科,骨科),呵呵,師姐說一開始就是術科其實不是很劃算,因為剛上臨床就要“內外兼修”很累人。

剛剛進入醫院,對操作系統不熟悉,沒有其他同學上手那么快,不過我還是比較努力去學習的。

在耳鼻喉的兩周里面,我見過了幾種常見疾病:突發性耳聾(包括神經性和傳導性),原因不明鼻出血,鼻咽癌放療化療,咽扁桃體膿腫,鼻息肉鼻竇炎,乳突炎癥,中耳炎。跟值晚上急診,學會了如何處理little區急性大量出血,如何解決卡魚骨的問題(包括棉絮鋇餐試驗),刺破上腭血泡等等。在手術室,參觀了腮腺混合瘤全切除術,雙Fess鼻中隔矯正術,會厭囊腫切除術。

耳鼻喉最重要的檢查就是入院檢查了,這是給病人開針對性強的檢查的關鍵。包括:耳部檢查(耳廓,外耳道,鼓膜),鼻部檢查(鼻外觀,鼻前庭,下鼻甲,中鼻甲,觀察粘膜、引流及息肉等等),咽喉部檢查(扁桃體環,咽扁桃體腫大與否,懸雍垂是否偏向,咽腭弓、舌咽弓充血與否,咽喉壁淋巴濾泡增生情況等等)。這些外部簡單檢查基本上都是入院時候必須做的。比較特殊的檢查如聽力測試中的音叉試驗,喉咽鏡觀察,也很常做。儀器檢查方面,我學會看純音聽閾測試試驗、中耳聲阻抗曲線圖,熟悉鼻咽喉鏡的一系列操作。

一些很細知識點我就列在下面:

1.在耳鼻喉和內分泌的聯系中,我查詢文獻發現,鼻粘膜在雌激素的刺激下,就像是子宮內膜一樣會生長,同時粘膜分泌增多,這就是為什么孕婦會易發鼻炎的原因,同樣,也是為什么更年期婦女容易發生萎縮性鼻炎鼻出血的原因。

查看全文

妊娠合并血小板減少護理論文

關鍵詞:妊娠血小板減少臨床分析護理

據有關資料反映:1989-1995年全國監測地區孕產婦死亡共5984例,主要死因構成比分析,其產后出血占48.5%,產后出血死亡率為33.4/10萬,是造成孕產死亡的首要原因〈1〉。妊娠期血小板減少其并發癥除了常見的出血癥狀外,可導致分娩時失血量增加,造成產后出血發生率的上升。同時部分新生兒可能發生血小板減少癥,故在臨床產科中應著重預防由于血小板減少所致的并發癥。隨著全自動全血紅細胞計數儀在產科檢查的常規應用,產科中妊娠期血小板減少的檢出率明顯增多。在積極配合醫生治療的同時,護士更應主動有效進行各種護理措施,使并發癥降低到最低極限。本文分析我院產科近年來55例妊娠合并血小板減少病例,并總結其相應的護理經驗。

1資料與分析

1.1臨床資料

我院產科1991年1月---2000年5月共收治妊娠合并血小板減少患者55例,年齡范圍在21-40歲,平均28.22±4.14歲;入院孕周在121/7----414/7周,平均孕周374/7±6.19周;分娩孕周在314/7--416/7周,平均在385/7±1.95周;產時出血量40-500毫升,平均在219.81±88.61毫升。病因以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為主(ITP),其中初產婦54例,經產婦1例;剖宮產術46例,EP自娩9例,剖宮產率83.64%;娩出活新生兒55例。

1.1.1實驗室檢查(血小板計數)的資料(表1)

查看全文

五官科個人工作報告

五官科個人工作報告在耳鼻喉就2周,帶我的有無數的老師,從時間來說,不算太長,也不短,剛合適啦。五官科包括口腔科、眼科、耳科、鼻科、喉科等等

耳鼻喉是操作性很強的一門學科,在書本里面一帶而過的鼻中隔偏曲矯正術等,在臨床上均非常重要。進去才知道,原來五官科也是術科,里面的老師各個都是手術好手,也是開始實習才知道,原來我的實習線路里面,前面4個科室全是術科(耳鼻喉,眼科,外科,骨科),呵呵,師姐說一開始就是術科其實不是很劃算,因為剛上臨床就要“內外兼修”很累人。

剛剛進入醫院,對操作系統不熟悉,沒有其他同學上手那么快,不過我還是比較努力去學習的。

在耳鼻喉的兩周里面,我見過了幾種常見疾病:突發性耳聾(包括神經性和傳導性),原因不明鼻出血,鼻咽癌放療化療,咽扁桃體膿腫,鼻息肉鼻竇炎,乳突炎癥,中耳炎。跟值晚上急診,學會了如何處理little區急性大量出血,如何解決卡魚骨的問題(包括棉絮鋇餐試驗),刺破上腭血泡等等。在手術室,參觀了腮腺混合瘤全切除術,雙Fess+鼻中隔矯正術,會厭囊腫切除術。

耳鼻喉最重要的檢查就是入院檢查了,這是給病人開針對性強的檢查的關鍵。包括:耳部檢查(耳廓,外耳道,鼓膜),鼻部檢查(鼻外觀,鼻前庭,下鼻甲,中鼻甲,觀察粘膜、引流及息肉等等),咽喉部檢查(扁桃體環,咽扁桃體腫大與否,懸雍垂是否偏向,咽腭弓、舌咽弓充血與否,咽喉壁淋巴濾泡增生情況等等)。這些外部簡單檢查基本上都是入院時候必須做的。比較特殊的檢查如聽力測試中的音叉試驗,喉咽鏡觀察,也很常做。儀器檢查方面,我學會看純音聽閾測試試驗、中耳聲阻抗曲線圖,熟悉鼻咽喉鏡的一系列操作。

一些很細知識點我就列在下面:

查看全文

鼻竇炎老年病人手術護理策略論文

【關鍵詞】老年人;鼻竇炎;內鏡檢查;圍手術期護理

【摘要】老年是生命發展過程中特殊的階段,由于老年人器官功能逐漸下降,生理機能失常對老年人生理、社會及心理的轉變有重要影響。老年患者的鼻竇炎鼻息肉多為復雜性、多發性息肉,且多伴有全身性慢性基礎病,給手術帶來一定的困難和風險。我科自2004年1月~2006年12月間,對120例老年慢性鼻竇炎鼻內鏡手術患者施行護理干預,患者術中術后配合良好,取得較好的效果,現將圍手術期護理報告如下。

一、臨床資料

120例中,男67例,女53例;年齡60~73歲,平均67歲;病程6個月~35年。有全身性慢性基礎病28例,占23.33%,分別是高血壓病14例,冠心病2例,糖尿病9例,慢性支氣管炎3例。根據術前鼻內鏡檢查及鼻竇冠狀位CT掃描結果,按照海口標準分型分期,Ⅱ型73例(其中1期6例,2期43例,3期24例),Ⅲ型47例。手術以Messerklinger術式為主,Ⅱ型病變切除息肉、鉤突,全篩開放,上頜竇自然口和額隱窩開放或全鼻竇開放,Ⅲ型病變切除息肉后作全鼻竇開放術。

二、結果

Ⅱ型治愈率為89.04%(65/73),Ⅲ型治愈率為59.58%(28/47),總體治愈率為77.50%(93/120),并發癥7例次,分別是嚴重鼻出血2例,眶周血腫3例,術腔粘連2例。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