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病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0 06:11:1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地方病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地方病防控縣建立方案
為進一步掌握我縣地方病發病情況,努力探索并創建我縣地方病防治最佳管理形式和防治模式,使全縣地方病防治工作逐步走向科學化、規范化軌道。根據《省地方病防治示范縣建設實施方案(試行)》的要求,結合我縣實際,特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目的和意義
通過地方病防治示范縣的建設,全面了解和掌握我縣地方病發病情況,建立穩定的地方病防治長效工作機制,控制新病例的發生,最大限度保障病區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病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工作內容和任務
(一)縣、鄉、村工作任務及要求
1.建立縣、鄉、村三級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及辦事機構。
衛生局防治地方病工作計劃
20**年,是執行我省“**”地方病防治規劃的第二年。我省地方病防治工作,要在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相結合,加強部門協作,充分調動廣大地方病防治人員的積極性,激發病區群眾參與意識,繼續以補碘補硒、防氟砷改灶及現患治療工作為重點,全面推廣示范縣創建經驗,開展病(疫)情調查、監測及高氟高砷水篩查和改水工程水氟檢測,強化政府行為和組織管理措施,組織多部門聯合作戰,加強督導檢查,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把各項防治措施落到實處,保證“**”地方病防治規劃的全面實施。
一、主要防治工作項目
(一)加強綜合防治措施的落實。
1、與鹽業、工商、質檢、公安等部門協作,加大鹽業市場管理力度,抓好合格碘(硒)鹽供應,確保病區群眾食用合格的碘(硒)鹽。全省居民合格碘鹽食用率和碘鹽合格率穩定在95%以上,硒碘鹽含硒合格率保持在80%以上。
2、利用國家轉移支付專項資金,以安康市為重點,完成不少于3.2萬戶12萬人口的防氟(砷)改灶爐任務;利用部分國家轉移支付防氟(砷)改灶專項經費作為周轉資金,解決歷年來已改傳統爐灶破損部件的更換問題。
3、通過扶貧異地搬遷、退耕還林(草)換糧,再有一批地方病區群眾得到有效防治。
衛生局地方病預防要點
一、加強責任落實,做好瘧疾防治工作
(一)切實加強領導,落實責任,進一步抓好瘧疾防治工作的落實。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切實重視和加強瘧疾防治工作,嚴格按照省《關于加強全省瘧疾防治與監測工作的通知》及《市滅瘧后期管理與監測工作實施方案(試行)的通知》要求,切實抓好滅瘧后期管理與監測工作,落實領導責任制,確保瘧疾防治工作落到實處。
(二)加強瘧疾疫情網絡報告管理。各醫療衛生單位要切實加強瘧疾疫情網絡報告管理工作,發現疑似、臨床診斷和確診病例,應在診斷后24小時內進行網報,并及時采取針對性預防與有效控制措施,嚴防擴散。
(三)加強瘧疾病例和流動人口管理與監測,嚴防瘧疾的輸入與擴散。各醫療衛生單位要主動搜索瘧疾傳染源,積極開展“三熱病人”(瘧疾、疑似瘧疾、原因不明發熱)的血檢工作,對前來就診的“三熱病人”要及時采血染色鏡檢查找瘧原蟲;同時,對當年出現原發和輸入繼發病病例的鄉鎮(街道辦)衛生院,應設立監測點,及時治療病人,及時處理疫點,登記入冊,按時上報。
(四)加強瘧疾監測工作的督導、檢查。衛生行政部門要加強瘧疾防治工作的領導,市疾控中心要成立瘧疾防治技術指導小組,負責全市瘧疾監測工作的督導、檢查。技術指導小組要經常深入監測現場進行檢查、督導,檢查全年不得少于2次。對督導、檢查中發現的問題要及時向上級衛生行政部門匯報,解決實際問題,確保瘧疾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
(五)切實做好瘧疾防治資料的收集與管理。各鄉鎮(街道辦)衛生院要做好本轄區的瘧疾防治工作,對前來就診的“三熱病人”要及時采血染色鏡檢查找瘧原蟲。同時,要做好瘧疾防治資料的收集整理與采血鏡檢登記、采血鏡檢血片的編號等工作,并將有關資料保存好,按時報市疾控中心地方病、慢病科。
衛生局工作計劃
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區內發生的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人體寄生蟲和不利于人們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疾病的總稱。我市主要有瘧疾、鉤端螺旋體病、絲蟲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等地方病。其中,重病區大多集中在偏遠、貧困地區,我市曾是有名的瘧疫地區,瘧疾發病率曾近50%。地方病的流行不僅嚴重危害病區廣大群眾的身體健康,而且嚴重制約病區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
長期以來,各地認真貫徹“預防為主”的衛生工作方針,積極制定針對性的綜合防治措施,大力開展普查普治運動,我市地方病大幅度下降。全市自**年以來,瘧疾發病率已控制在1%以下,**年已全部達到基本消滅瘧疾的標準;絲蟲病自**年達到基本消除后,20*年實現全部消除;碘缺乏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通過實施以食鹽加碘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全市已有12個縣(市、區)實現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階段性目標。
由于受自然、社會以及經濟等多種因素影響,我市地方病防治工作形勢依然非常嚴峻。截至20*年底,仍有6個縣未實現消除碘缺乏病目標驗收,非碘鹽沖銷市場的現象時有發生;從1982年至今,市地方病防治領導小組組織了4次全市地氟病的查治工作,目前全市飲水型氟中毒涉及9個縣、16個病區。全市人體腸道寄生蟲病總感染率達40.43%。此外,地方性砷中毒、布魯氏菌病的分布狀況尚未調查清楚。
為有效預防和控制地方病的流行,加強重點地方病的防治,維護病區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病區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根據《江西省重點地方病防治規劃(20*—2010年)》的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制訂本規劃。
一、指導思想
按照“政府領導、齊抓共管,預防為主、科學防治,突出重點、因地制宜,統籌規劃、分步實施”的原則,充分調動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各有關部門和單位的積極性,廣泛動員群眾參與,多渠道籌措資金,切實落實綜合防治措施,加快地方病防治進程。
縣疾病防治規劃
我縣是全省地方病多發區、重病區之一。多年來,在縣委、縣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經過各級黨委、政府及有關部門和廣大地方病防治人員的共同努力,我縣地方病防治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特別是通過“十五”期間的集中攻堅,地方病防治工作實現了較大突破,全縣地方病的危害程度極大減輕。為了進一步搞好全縣地方病防治工作,消除其危害,保護廣大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根據《陜西省人民政府關于印發陜西省重點地方病防治規劃(20*-2010年)的通知》和《延安市人民政府辦公室關于印發延安市20*-2010年地方病防治規劃的通知》精神,結合我縣實際,特制訂本規劃。
一、總體目標和指導思想
(一)指導思想: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堅持以人為本,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把地方病防治工作作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充分調動各有關部門、單位和病區群眾的積極性,繼續采取綜合防治措施,最大限度地控制新病例的發生,滿足病區群眾最基本的健康需要,促進病區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二)總體目標:建立穩定的“政府領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經費保障”的長效工作機制,完善“本底清楚、網絡健全、宣教到位、措施落實”的防治模式,以地方性氟中毒為重點,持續消除碘缺乏病危害,鞏固和擴大大骨節病和克山病防治成果,杜絕人間鼠疫發生。到“十一五”末,使我縣地方性氟中毒、碘缺乏病、布病、大骨節病和克山病發病得到穩定控制,達到消除危害目標。
二、任務和工作目標
(一)地方性氟中毒
縣地方病防治工作方案
全縣地方病防治示范縣建設工作分為七個階段:
第一階段:安排部署(2009年4月10日至5月10日)。主要任務:成立機構,制定實施方案,建立組織網絡,召開啟動會,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分解工作任務,制作調查表等前期準備工作。
第二階段:人員培訓(2009年5月11日至5月31日)。主要任務:抽調人員,組建調查摸底工作隊和監督檢查工作隊;開展“五病”普查前相關人員的專業知識、診斷技術和調查表填寫、資料分析等能力的培訓工作。
第三階段:病情普查(2009年6月1日至7月30日)。主要任務:深入鄉鎮、村、居民點開展地方病病情普查摸底工作,填寫調查表、匯總統計有關資料并總結上報,同時做好資料的收集、整理、歸檔。
第四階段:展室建設(2009年8月1日至8月15日)。主要任務:篩選縣、鄉、村展示材料,收集整理圖片資料并安排布置展室,制定治療計劃,落實各項預防治療措施。
第五階段:自查初評(2009年8月16日至8月31日)。主要任務:各鄉鎮、各有關部門通過自查,確認達到建設標準后向縣地方病防治示范縣建設領導小組提出申請,縣地方病防治示范縣建設領導小組于8月下旬進行初評驗收,發現問題及時糾正,查漏補缺,規范完善,確保9月底前各項建設工作達到標準要求。
防治病工作計劃
20*年是我市實施“**”地方病防治計劃的最后一年,也是關鍵性的一年。我們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在上級各部門的支持和幫助下,與各部門密切配合,以鄧小平理論和“***”重要思想為指導,按照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堅持以人為本、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要求,貫徹落實省、市人民政府關于20*至20*年地方病防治實施計劃,在實際工作中開拓創新,與時俱進,扎實工作,控制和消除地方病危害,保護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提高人口素質和促進經濟發展。20*年要著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主要防治工作項目
(一)加強綜合防治措施的落實。
1.衛生與鹽業部門協作,繼續抓好合格碘(硒)鹽的供應,加大鹽業市場管理制度,確保病區群眾食用合格的碘(硒)鹽。全市居民合格碘鹽食用率和碘鹽合格率達到95%以上。
2.協助扶貧部門,對大骨節重病區進行搬遷。
3.與林業、糧食部門協作,使退耕還林(草)項目繼續向地方病區傾斜,擴大病區換糧防治措施實施范圍。
區十二五地方病防治工作意見
一、防治現狀
我區是全省受地方病危害最嚴重的縣區之一,主要病種有碘缺乏病、飲水型氟中毒病、大骨節病、布魯氏菌病(以下簡稱“布病”)和鼠疫5種。2010年以來,全區碘鹽合格率和合格碘鹽使用率穩定在97.2%以上,較“十五”提高了7.2個百分點,碘營養狀況進一步改善;治療甲狀腺腫患者12423例,占患病總數的48.2%,兒童甲狀腺腫大率從8.1%下降到5.4%;完成了氟病區8個鄉鎮、208個村的改水工程,占改水計劃的90%,受益群眾3555人;引導群眾食用非病區面粉、大米,并在6個鄉鎮14個村實施了人飲解困項目,收到了較好效果;免費治療大骨節病患者400例,有效率為86.75%,達到了國家穩定期控制標準;大骨節病病區11個鄉鎮堅持食用硒碘鹽,覆蓋率達到98%;采取以畜間“檢、免、處、消”為主的綜合防治措施,對確診患者給予全程免費治療,5年累計治療116例,治愈率達到95%,布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全力開展鼠情排查、病媒生物監測和群眾性滅鼠滅蚤工作,杜絕了鼠疫的發生。
雖然近年來區委、區政府高度重視地方病防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是由于我區地理環境的特殊性和致病因子具有難以消除的特性,決定了我區地方病防治工作任務的長期性和艱巨性。目前,全區還有各類地方病患者2.5萬余人;私鹽案件時有發生,合格碘鹽免費供應需長期堅持;飲水型氟中毒病區尚未全部完成改水,少部分改水工程的氟含量仍然超標,已改工程也因年久失修亟待修繕,長期保護機制尚未建立;大骨節病的病因及防治措施探索還需積極努力;畜牧業迅速發展及牲畜的頻繁交易嚴重挑戰著布病防控工作;鼠疫宿主動物的長期存在,空港航線的快速發展,增加了鼠疫的跳躍式傳播的機會,防控工作不可松懈。
二、防治原則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結合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全面落實各項地方病防治措施,建立健全長效防控機制,進一步鞏固現有防治成果,基本消除重點地方病的危害,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促進病區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
(一)加強領導、齊抓共管。建立健全區鄉兩級地方病防治工作領導機構,組織協調各有關部門和單位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動員全社會廣泛參與,共同落實好各項防治措施。
淺析地方病防治機構檔案信息化建設
1引言
地方病防治機構是地方病預防與控制和進行科學研究的衛生事業單位,其肩負著重大的社會責任,而其檔案資料的管理工作是對地方病預防與控制、科研工作最為直接的反映,對地方病的預防、控制、科研工作有著深遠的意義。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在大數據背景下,檔案信息化建設已成為檔案事業發展不可缺少的要素。加快地方病防治機構檔案信息化建設,這將對地方病防治事業可持續發展起著關鍵性的作用[1]。地方病防治工作是公共衛生事業可持續發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地方病防治機構檔案信息化建設不僅能實現各類地方病預防、控制、科研工作的信息安全、快速地傳輸和共享,還能為公共衛生管理和其他應用系統數據傳輸提供可靠的參考平臺[2]。
2地方病防治機構檔案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地方病防治機構承擔著地方病預防與控制、科研,并參與公共衛生的管理與服務。地方病防治機構的檔案與一般的文獻檔案有所不同,它全面系統地記錄著轄區內發生過的地方病事件的發生、發展、調查、干預、結果等資料,是對地方病的發展趨勢進行準確預測以及提出科學、有效的預防措施的重要依據和參考資料[3]。所以說,地方病防治機構的檔案資料在提高地方病防治工作、保障全社會的公共衛生安全等方面發揮著關鍵性的作用,能夠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早控制。
3檔案信息化建設的含義
檔案信息化建設是指檔案信息的數字化,是指利用高速掃描技術、數據壓縮技術、數據庫技術等手段,將已歸檔保存的電子檔案和聲像文件、紙質文件等傳統介質文件檔案組織成系統化具有有序結構的檔案信息庫[4]。檔案信息化建設是檔案事業向前發展的戰略目標,是國家信息化戰略在檔案事業中的具體體現。檔案信息化建設應以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網絡技術和計算機技術為手段,以服務于全社會為宗旨,以現代管理學為理念多學科交叉應用的新型檔案工作模式,不斷適應大數據背景和數字化環境下檔案事業的發展趨勢,提升檔案服務效率和管理水平,挖掘檔案的社會價值,不斷提高整個民族的道德修養和文化素質,造福于子孫后代[5]。
地方病防治意見
為了進一步加強全縣地方病防治工作,保障人民群眾身體健康,按照省、市有關會議精神,結合我縣地方病工作實際,現提出如下安排意見:
一、指導思想
2012年全縣地方病防治工作,以綜合協調、科學防治為指導思想,進一步完善“政府領導、部門配合、社會參與”的工作機制,保持防治工作的可持續發展,以農村為重點,認真落實各項綜合防治措施,確保地方病防治事業健康發展,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新的貢獻。
二、地方病防治工作重點及措施
2012年全縣地方病防治工作的重點是:堅持以碘缺乏病和麻風病防治工作為重點,進一步加大碘缺乏病防治宣傳教育工作力度,強化碘鹽供應工作,進一步提高居民合格碘鹽食用率,持續鞏固已有防治成果;開展麻風病防治與監測工作,持續落實“專職醫生包片、兼職醫生包病人”的責任制,開展線索調查,早期發現新病人,全面落實聯合化療,不斷提高治愈率。全面做好地方病防治項目,加大管理力度,提高項目效能。
(一)碘缺乏病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