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2 08:57:0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二氧化碳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使學生了解在實驗室中制取氣體的方法和設計思路的基礎上,研討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法;
通過討論,掌握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和反應原理;
通過實驗探究,學會設計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
能力目標
二氧化碳制取教案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比較,了解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理想原料。
2.通過探究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裝置,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并利用設計的裝置制取二氧化碳。
3.通過比較,歸納實驗室取氣體的思路和方法。
4.討論交流,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課型:新授課(學生實驗探究活動課)
二氧化碳的性質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聯系自然界的生命活動,認識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通過課堂演示實驗,了解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質和用途;
通過實驗及實驗分析,掌握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聯系生活實際,了解石灰石的用途。
小議超臨界二氧化碳在紡織中的應用
摘要闡述了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的特性和染色原理,介紹了目前國內外的合成和天然紡織纖維應用超臨界二氧化碳流體染色的研究近況,分析其在紡織印染工業中獲得廣闊的發展前景所需要解決的問題。
關鍵詞超臨界二氧化碳;染色原理;合成纖維;天然纖維
1前言
超臨界染色(supercriticalfluiddyeing,簡稱sfd),也叫無水染色(waterlessdyeing),于1989年由德國西北纖維研究中心的科學家schollmeyer等發明,從這時起,各國科學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研究無水染色新技術。
無水染色在世界范圍內被視為對傳統印染業的革命,傳統織物染色需大量用水和化學助染劑,屬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而無水染色具有工藝簡單、流程短,不用助劑、染色后不用清洗、染料利用率高,并從源頭上杜絕廢水的生成等優點。
超臨界二氧化碳染色工藝的發展將給傳統印染工業帶來質的飛躍,從能源節約和生態環境的觀點來看,這一革新的技術都是很有意義的。
二氧化碳化學分析教案
學習目標:
知識目標: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了解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碳循環中的作用以及對人類生活和生產的意義。
能力目標:初步學會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初步學會用歸納、概括等方法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情感目標: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發揚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創新和實踐的精神。
學習重點:認識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和化學性質
學習難點:運用觀察、實驗等方法獲取信息,并對獲取的信息進行加工
二氧化碳濃度實測分析論文
摘要:本文對長沙市內幾棟地上商場和地下超市的溫濕度、風速和CO2濃度進行了測試分析,分析了其中一家地下超市CO2濃度和溫度隨時間的變化。發現這些地方的溫濕度均在ASHARE規定的舒適域內,但是地下超市的CO2濃度卻是超過了標準的,因此導致地下超市70%以上的顧客感覺到空氣不新鮮,悶。提出了設計時要合理計算新風量,并根據客流量大小調節新風量,以使CO2濃度在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之下。
關鍵詞:二氧化碳濃度地下超市商場溫濕度
0前言
我國經濟的發展帶動了商業建筑的興旺,隨著地面建筑用地的日益緊張,人們開始在地下尋找發展空間。與地面環境相比,地下空間環境有著明顯的不同之處,主要表現在空氣流通差、陽光和自然光缺乏、封閉和潮濕等等。現代化的商場、超市等建筑面積達上萬平方米,經營的商品種類繁多,商場柜臺平面布置靈活,照明設施紛繁復雜。由于商業建筑自然通風面積不足的特點,全年都要求機械通風。商場、超市中人員相對集中,呼出的CO2不易從商場、超市內經由自然氣流排出。據統計,CO2濃度超過700×10-6會使少數比較敏感的人感到有不良氣味并有不舒適的感覺;CO2濃度超過1000×10-6會使人有不舒適的感覺,并易引起人員產生嗜睡[4]。目前,國內尚無商業建筑CO2濃度的衛生標準規定。國外,如美國、日本等在商場條件下,常以低于1000×10-6為室內CO2的允許濃度。本文對長沙市內幾家商場和超市的熱濕環境及空氣中CO2濃度對人體感覺的影響進行了實測分析。
1測試方法
我們對兩棟集超市與商場于一體的建筑熱濕環境和CO2濃度進行了測量,并同時進行了問卷調查,其中建筑A定下一樓為超市,一至七樓為綜合性購物商場;建筑B地下層為超市,地面僅一層為以服飾為主的商場。因顧客反應在超市B中感覺較悶,因此對超市B進行了詳細測試,從早上8:30到中午客流量最大的14:30分,其余地方測試一次,選擇客流量最大的12:00到14:30進行。根據商場面積大小,每個地方選擇8到10個測量點,測量數據見表1,數據為各點平均值,問卷調查對象也均布在商場各處,問卷對象包括18至45歲的顧客和工作人員。
二氧化碳減排技術研究
摘要:隨著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煤化工產品的需求日益提高,這樣就對生產工藝提出一系列新要求。現階段,在當前全球日益變暖的背景下,不僅要注意保障產品質量,而且還應當科學合理的控制CO2的排放。鑒于此,文章簡單概括了我國煤化工業CO2的排放現狀,然后詳細闡述了相應的減排技術方法。
關鍵詞:煤化工工藝;排放;二氧化碳;減排技術
在我國經濟中煤炭資源發揮著非常關鍵的作用,特別是在發展初期,其所發揮的作用較為突出。以煤炭為原料生產出許多化工用品,同樣在社會的各方面意義重大。然而,伴隨煤炭用量的不斷增加,也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比如污染問題。大量的焚燒降低了其使用率,并且對環境造成的污染還比較嚴重,由此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煤化工業的進程。在全球氣候逐漸變暖的形勢下,我國需要積極引入各種新技術,以盡可能地降低CO2排放量。
1煤化工中CO2的來源
通過分析得知,煤化工過程中以下幾個環節可以形成CO2。1.1煤制甲醇工藝流程。煤制甲醇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步驟:煤氣化、合成氣的凈化和合成甲醇等,煤氣化排放出最多的CO2。煤、水、氧氣物質燃燒,涉及到2個化學反應:A.C+O2=CO2;B.CO+H2O=CO2+H2。在合成甲醇時需要氫氣,因此,一定比例的一氧化碳和水發生化學反應以后生成氫氣與CO2,這樣就重新生成了CO2。上述兩次化學反應形成的CO2僅僅只有很少的量生成甲醇,大多數均被直接排放出去。相關資料顯示,生成1t的甲醇,所需排放的CO2質量為2t。1.2直接液化工藝。煤制油當中排放的CO2來自以下兩方面,首先,直接液化當中排放一定的CO2,該環節高溫下煤與氫氣會發生液化反應生成液體油。其中,煤炭提供了O2,和氫化劑反應后,氧氣與水一起被排出,所以,形成相對較少的CO2。按照相關資料,該反應中每生產1t液化油需排放CO2大約2.1t。1.3間接液化法過程中。此工藝涉及到以下3個流程:煤氣化、煤化氣合成和精煉,而CO2主要是由氣化與合成形成的。由直接液化可知,在煤的液化中,氣化劑為O2與水蒸汽,因此,間接液化生成的CO2來自于下列4個化學反應:1、鐵基催化劑參與的F-T反應:2CO+H2=CO2+CH2;2、水煤氣變換反應:CO+HO2=CO2+H2;3、歧化反應:2CO=C+CO2;4、甲烷化反應:2CO+2H2=CH4+CO2。這就說明生成等量液化產品間接液化比直接液化多生成大約1tCO2。1.4煤制烯烴工藝流程中。該過程是煤制甲醇的進一步深化。主要包括四個過程,即煤氣化、凈化合成氣、合成甲醇、甲醇制烯。其中煤氣化、凈化合成氣、合成甲醇生成CO2的過程基本上和煤制甲醇類似。甲醇轉換烯烴主要是多種氣化劑的反應,這個過程相對比較復雜。經過求解,按反應產生1t甲醇,排放CO2大約2t。按每噸生成1t烯烴,那么就會排放CO2大約6t。
2CO2減排技術
煤化工工藝二氧化碳減排技術分析
摘要:結合實際,分析了煤化工工藝中二氧化碳減排技術的應用要點。先是對煤化工過程中二氧化碳的來源進行分析,其次詳細的論述二氧化碳減排技術。希望分析后,可以給相關工作人員提供幫助。
關鍵詞:煤化工;二氧化碳;減排技術
1引言
煤炭行業的高速發展為人們的日常生活提供發大量化工產品,但同時也導致環境污染問題比較嚴重。這一問題的存在,不僅導致環境問題日益嚴峻,且煤炭化工領域發展受限。全球環境污染問題非常的嚴重,而我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非常大,所以需要加強二氧化碳減排技術的研發和使用,以更好的改善生態環境,對于促進社會的穩定發展有著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
2煤化工過程中二氧化碳的來源分析
(1)煤制甲醇工藝流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煤制甲醇要經過煤氣化、合成氣的凈化與合成甲醇等等環節,在煤氣化的過程中會不可避免的產生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氣體,進而給環境造成比較大的危害。煤在O2和H2O同時燃燒去情況下會發生如下兩個反應:C+O2=CO2CO+H2O=CO2+H2而甲醇合成必須要使用H2,如此一來,CO與H2O反應又會產生比較多的H2和二氧化碳,進而形成更大量的二氧化碳。上述兩個反應中,僅有非常少量的部分會形成甲醇,其他絕大部分都會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根據相應數據統計分析,生產1t的甲醇,需要排放2t的二氧化碳。(2)直接液化工藝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煤制油時二氧化碳主要有如下的形成路徑:其一是通過使用液化的操作方式將所形成的二氧化碳直接排放到自然界中,該環節就是煤與H2在在高溫條件下直接形成液體油。從這一化學反應出發,煤炭會提供氧氣,然后與氫化劑發生一系列的反應,氧氣會隨著水分直接排出去,此時的二氧化碳的產出會相對較低。根據有關數據分析可以確定,每生產1t液化油需要排放2.1t左右的二氧化碳。(3)間接液化法過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該工藝環節中具體包含煤氣化、煤化氣合成、精煉等幾個過程,氣化與合成環節所所產生的二氧化碳比較多,也是主要的形成環節。從直接液化的角度出發,氧氣與水蒸氣在液化的環節中具體作為氣化劑使用,所以間接液化所形成的二氧化碳具體可以發生以下幾個反應:A.水煤氣變換反應:CO+H2O=CO2+H2B.鐵基催化劑參與的F-T反應:2CO+H2=CO2+CH2C.甲烷化反應:2CO+2H2=CH4+CO2D.歧化反應:2CO=C+CO2從相應的統計數據分析可以發現,相同液化產品環節中要比直接液化會產出多1t左右的二氧化碳氣體。(4)煤制烯烴工藝流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煤制烯烴在進行煤制甲醇的環節中,其包含多個環節,整個過程中的氣化劑反應相對比較復雜,反應的難度也比較高。根據相應的專業數據統計分析確定,反應階段中生成1t甲醇,排放2t的二氧化碳。(5)煤制天然氣工藝流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煤制天然氣工藝在開展的過程中,它包含了煤質合成天然氣以及煤質二甲醚與煤間接液化等工藝的應用。在各種工藝運用上會排除很多二氧化碳,
煤化工工藝二氧化碳減排技術研究
1煤化工技術的基本概述
煤炭焦化技術是我國煤炭工業發展的重要技術,煤炭焦化技術不僅能直接提升煤炭化工產品的附加值,還能促進煤化工及其相關行業的有序發展。在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的影響下,低成本,高環保已經成為該技術目前的主要發展趨勢。另外,煤炭液化技術,也是我國目前煤炭工業產業中的主要技術之一,雖然目前煤炭液化技術有待提升和完善,但是煤炭液化技術是我國煤化工處理技術的主要發展方向,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2在煤化工產業發展中對二氧化碳進行科學利用的重要作用
石油資源,天然氣資源以及煤炭資源是我國目前主要的能源類型,其中,在我國總能源中,煤炭資源占據了相當中的位置。同時,我國的實際煤炭資源總蘊藏量在世界排名中位居第三,而石油資源和天然氣資源的儲存量相對煤炭資源明顯較低,所以使得我國石油資源緊缺,現階段我國自產的石油已經無法滿足現代社會的發展需求。而對于煤炭資源,雖然我國總體蘊藏量較高,但是煤炭的實際消耗增長速度驚人,目前我國燃料煤的利用方式已經由傳統的粗暴焚燒方式轉變為化工式提取利用的方式,這也是我國未來煤炭資源利用的主要發展趨勢。眼下,全球石油資源短缺情況嚴重,而對于可替代石油資源的研究和開發獲得了全球的廣泛關注和大力支持,但是到目前為止尚未形成可替代能源的完善生產體系。為此,我國加大了對煤化工產業及附屬行業的研究,改變化工產品過分依賴石油生產的傳統模式,使石油資源集中于各類燃料油等產品的生產當中,暫時性的解決目前我國原油緊缺的現狀。但是,在煤化工企業在大力生產的同時,也造成了環境的嚴重污染。例如大量廢氣,廢水以及廢渣等隨意排放,不僅增大了廢氣物處理工作的強度,同時也給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的威脅。另外,大量排放二氧化碳,也會對居民的日常生活帶來嚴重的影響,例如引發溫室效應,厄爾尼諾等現象,同時還會造成世界沙漠化進程的加速,世界糧食產量降低等。所以,對煤化工行業的二氧化碳進行科學的減排不僅僅是保護生態環境,實現煤化工產業預期發展目標的主要措施,更是實現世界發展經濟與生態環境平衡發展的重要舉措。
3現階段煤化工行業中關于二氧化的碳減排現狀分析
在經濟發展與城市化建設的影響下,使得大眾對煤化工行業的重視程度逐步提升,從而忽略了煤化工產業中二氧化碳帶來的影響。為了有效避免此類情況的不斷擴大,保護自然環境,所以要利用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提高對化石能源的有效利用率,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目前對于二氧化碳的減排技術研究,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利用科學的措施提高化石能源的有效利用率,降低能耗耗損,該方式不僅可以充分節約資源,還能對溫室氣體的實際排放進行有效的降低和控制,從而實現節能減排的目的。另一方面是根據二氧化碳排放源對實際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科學的收集,并將其正確埋存入地下的方式,使二氧化碳在空氣中的濃度得到及時的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