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走勢范文10篇

時間:2024-01-24 14:41:2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發展走勢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發展走勢

進展期胃癌治療發展走勢

在我國.胃癌為主要的惡性腫瘤.雖然早期胃癌的診斷率已有所上升.但進展期胃癌仍占近90%的比例。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期內。欲要提高胃癌的整體療效.除應繼續加大力度提高早期胃癌的診斷率外.如何通過不斷探索新的綜合治療的理念與方法、切實提高進展期胃癌的療效。將至關重要。

一、腫瘤分期(型)對外科綜合治療的影響

1.術前分期的意義:胃癌術前分期的概念已逐漸被接受.其最重要的意義在于幫助I】缶床醫生在術前能對原發腫瘤與其侵襲、轉移范圍等有一明確的了解,從而指導我們是否應首選手術、選擇何種手術方式、是否實施新輔助放化療及其方案、療效的判斷和預后的評估等,以減少治療的盲目性。傳統的胃癌術前分期手段包括胃鏡、鋇餐x線雙重對比造影檢查等;近年來,內鏡超聲檢查(EUS)、多層螺旋CT(MSCT)、磁共振成像(MRI)、正電子發射體層成像(PET)與腹腔鏡超聲檢查(LUS)等技術的普及,使胃癌術前分期的準確性有了明顯的提高.從而在技術上基本滿足了臨床上開展這一項目的需求[1_2]。因此,有條件的單位都應將其作為常規性工作來開展.

2.臨床病理分期演進的意義:胃癌臨床病理分期是指導術后治療與判斷預后的重要指標。目前.在臨床上使用的主要有國際抗癌聯盟(uicc)與日本胃癌研究會(JGCA)制訂的兩種胃癌TNM臨床病理分期法。其中,原發腫瘤的浸潤深度(T)及轉移淋巴結(LNs)數目是胃癌根治術后最重要的預后因子。JGCA與UICC分期法原來對LN分級曾都以淋巴結轉移的解剖學范圍為依據.但自第5版UICC與第14版JGCA分期法始.N分期決定因素已由淋巴結的轉移范圍先后更改為轉移數目.使兩者LN的分級基本一致[3】。第7版UICC的TNM分期同前幾版相比.也有一定改動.主要表現定義為N。(無淋巴結轉移)、N,(1—2枚淋巴結轉移)、N:(3。6枚淋巴結轉移)、N,a(7。15枚淋巴結轉移)及N3b(15枚以上淋巴結轉移)[引。為明確新版UICC的N分期相比于舊版的優勢.各國學者進行了有關研究。所得結論總體認為.新版UICC或JGCA分期法中,N分期是顯著的獨立預后因子:相比舊版的N分期,在預后價值上更加科學和可靠;同時。對外科手術中合理的淋巴結清掃范圍也更具有科學指導價值。因此,從事胃癌治療的外科醫師.必須掌握臨床病理分期的演進內容與意義.使之更加規范地開展外科綜合治療工作。

3.分子病理分型的意義:鑒于腫瘤是一類分子水平高度異質性的疾病.而傳統上的臨床病理分期僅能對臨床治療提供腫瘤形態學的信息.尚難以反映個體間腫瘤分子生物學的差異.故對于選擇“個體化”的化療或分子靶向治療,仍有較大的局限性。因此。基于應用高通量芯片技術所獲悉的、以腫瘤分子表達為特征的分子病理分型(molecularpathologicalclassification)已成為未來發展的關鍵性技術。高通量的基因分析可以是DNA水平的基因多態性分析、DNA甲基化分析與基因拷貝數分析,也可以是RNA水平的基因表達譜分析、微小RNA表達譜分析與蛋白表達水平的蛋白芯片分析等。做好分子病理分型是實現胃癌個體化治療的基礎.理想的個體化治療就是依據腫瘤個體分子信息表達的差異。選擇最合適的化療或分子靶向藥物.達到最佳療效與最小不良反應。目前.胃癌分子病理分型的研究已見于臨床應用的初步報道[孓63。有望通過高通量組學研究.提取不同亞型胃癌的特征基因.再結合大樣本臨床驗證.從而獲得有臨床推廣價值的胃癌分子病理分型.這一新技術無疑將是全面提升未來臨床療效的關鍵之舉。

二、進展期胃癌外科治療的發展

查看全文

債券市場新發展走勢

第一階段:2002年3月25日~2002年5月30日。

在此期間,幾乎各券種均表現出強勁的上漲態勢。債券市場火爆行情的出現主要得益于以下因素:第一,股票二級市場投資者配售新股的政策出臺,部分股市一級市場資金進入債券市場;第二,凈價交易后利息免稅的新規定進一步激發國債投資熱情;第二,銀行間市場發行利率持續走低,對交易所國債發行利率產生強烈的示范效應,交易所市場炒新習慣延續。銀行間30年期國債2.90%的中標利率促成2001年第7期計賬式國債(010107)的行情。

第二階段:2002年5月30日~2002年11月1日。

在此期間,債券市場呈現出整體下挫的市場格局。造成這種市場局面主要原因有:第一,央行通過連續的正回購進行公開市場操作,在回籠資金的同時,逐漸引導回購利率的上升,國債二級市場走出下行通道;第二,“6·24”國有股減持叫停,股票爆漲加劇債券市場的重挫。

第三階段:2002年11月1日至今。

債券市場開始走暖,呈現溫和上漲的市場局面。主要影響因素為:第一,央行正回購雖然繼續,但規模大大縮小,利率基本保持穩定,說明央行基本認可現行的利率水平;第二,美聯儲宣布降息,對中國債券市場產生間接的影響;第三,交易所降低債券交易手續費,推出1天回購新品種,并且還將推出企業債回購,債券市場暖風習習。

查看全文

民營經濟戰略定義與發展走勢

企業能否根據自身的條件制定出合理的戰略定位和發展趨勢,關系到企業的前途和發展。尤其在全球化的經濟環境下,面對即將來臨的激烈國際競爭,企業更需要準確的戰略定位。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說:“沒有戰略的企業,就像在險惡氣候中飛行的飛機,始終在氣流中顛簸,在暴風雨中穿行,最后很可能迷失方向。即使飛機不墜毀,也不無耗盡燃料之虞。”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民營企業始終處于高速成長狀態,成為國民經濟中增長最快的一個領域,與其他類型企業相比,民營企業不僅在機制方面占有優勢,而且在技術創新方面也更勝一籌。在拉動經濟快速增長方面發揮了明顯的作用。國家也已經充分認識到發展民營經濟的重要意義,明確了發展民營經濟的方針政策,并相繼出臺了一系列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為民營經濟發展創造了作為寬松的發展環境,提供了最為有利的發展條件。從民營經濟現有的發展實力、發展態勢、發展環境來看,民營經濟作為國民經濟的主體地位將更加突出;民營經濟將與國有企業和諧發展,享受平等地位,共同構成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強大力量,而且將繼續成為推動市場化的主力。

另一方面,民營企業自身應該加強企業的內部資源、外部資源審計整合,準確把握產業發展趨勢,選擇產業集中或投資模塊聚焦戰略,為企業進行發展戰略定位,使企業的走向擁有一個清晰的、可行性的發展目標。如果,企業家為企業制定了中、長期發展戰略,在確定長遠目標后,可以根據整體戰略規劃進行目標分解,分解到幾個階段去推進。在階段性目標推進、執行過程中,還需要注意搜集、分析政府部門頒布的有關企業自身投資產業政策的信息和可能性的政策走勢。今后民營經濟發展將表現出以下幾個發展趨勢:

一、規范民營企業治理結構,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

近年來民營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建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和監事會,促使股權結構和管理模式向現代企業制度靠攏。許多家族制企業聘請職業經理人參與企業管理和運作,使企業更加適應現代市場經濟的要求。

1.加強財務信息管理,建立現代化的財務管理制度。當前,少數民營企業存在財務制度不健全,財務報告真實性與準確性較低現象。只有按照國家的有關規定,建立能正確反映企業財務狀況的會計制度,增加企業財務透明度,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效益和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查看全文

報紙產業經營發展走勢

1報業與報業經營

1.1“報業”的含義

“報業”是個縮略詞,將其展開可以獲得三種解釋,其一為“報紙事業”,其二為“報紙行業”,其三為“報紙產業”。這三個概念在外延上基本一致,認為報業是從事報紙編輯出版活動的組織或機構之全體。然而,它們的內涵卻不盡相同。“報紙事業”、“報紙行業”和“報紙產業”是三個互有聯系,但側重點不一樣,是無法相互替代的概念。

1978年以前,“報業”這個詞在新聞理論與新聞業務的論著中很少出現,表達這一意思最常見的是“新聞事業”、“黨的報紙工作”或“報紙事業”;1978年以后,“報業”一詞在論著中使用的頻率漸漸高了起來,兼具“報紙事業”和“報紙行業”的意思;1988年開始,“報業”一詞漸與事業的含義相脫離,而更經常地表達“報紙行業”的意思;1992年至今,“報業”一詞更多地被解釋為“報紙產業”。“不同時期對“報業”一詞使用意義上的不同,實際上反映了我國報紙工作者在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對辦報這一社會活動中所蘊含經濟特性的認識在不斷地深化,而這種認識上的深化,本質上是同我國的經濟體制由傳統的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轉變的步伐相一致的。”

報業是一個正在朝著產業轉化的壟斷性的宣傳文化行業。從經濟的角度來看,報業已基本走出了傳統意義上的事業單位的行列,但是其精神產品的特殊性又限制了它進一步向產業邁進的步伐,因而尚未成為完全的產業。應該強調的是,報業由“事業”向“產業”的過渡,并不意味著對報紙所具有的意識形態屬性的否定。作為精神產品,報紙所具有的政治傾向性任何時候都是不容抹殺的。“產業”說只不過是在承認其意識形態屬性的基礎上揭示了辦報活動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所具有的經濟屬性。

1.2報業經營的變化與發展

查看全文

期貨市場狀況問題及發展走勢

我國期貨市場至今已經走過了十多年的風風雨雨,相較于國外市場而言國內市場還是一個新興的市場。經歷了超常規發展的初創期,也經歷了問題迭出的整頓期,現在我國期貨市場迎來了有史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經過數年的整頓,我國市場又開始了新的放量增長,而且是在一個更加規范更加理性的市場體系中。站在這個繼往開來的十字路口,我們有必要重新認識我國的期貨市場。

我國期貨市場發展現狀

(一)我國期貨市場發展歷程

隨著我國經濟市場化進程的推進,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經歷了四個重要階段:期貨市場的理論準備與初步試驗階段(1988-1991);期貨市場的試點發展階段(1992-1994);期貨市場的規范與調整階段(1994.5-2001);期貨市場的恢復與發展階段(2002-現在)。

我國期貨市場演進歷程表明:我國期貨市場的成長具有明顯的超常規發展特征。從時間跨度來看,在十余年的時間里,我國期貨市場跨越西方期貨市場百年發展歷程,呈現出跳躍式發展態勢;從期貨市場成長的起始點考察,我國期貨市場的發展與國際期貨市場演進的一般規律有些背離,不是從傳統的農產品,而是從非農產品的生產資料交易開始的。期貨市場的超常規發展一方面迅速彌補了我國傳統經濟體制的缺陷,利用“后發優勢”進行跳躍式發展;另一方面也為我國期貨市場的規范發展帶來了潛在的隱憂。

政府推動是我國期貨市場成長的又一顯著特征。與美國和其他國家由現貨交易商和行業協會自發組織建立期貨交易所的模式不同,我國期貨市場的建立是國家高層管理機構從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和解決經濟運行過程所存在的實際問題出發,由上至下地推動期貨市場的組建與發展。政府出面組建期貨市場,有助于節約組織成本,但也極易助長政府對期貨市場不應有的行政干預,從而使我國期貨市場呈現較強的行政性特征。

查看全文

住房向高層鋼組成發展走勢

國家建設部列為住宅鋼結構體系示范工程的金宸公寓3號、4號樓,日前已竣工并交付使用,它是我國第一座輕鋼結構的高層住宅樓。這是我國住宅建筑史上的一項革命性的行動,該項目的研究與開發,填補了國內高層住宅鋼結構體系建筑的空白,標志著我國住宅的開發和建設已步入了住宅鋼結構體系時代。鋼結構住宅代表了未來的住宅發展的新模式,它與傳統的磚混結構和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相比,在使用功能、設計、施工、綜合經濟效益等方面都具有明顯的優勢。下面我就鋼結構的優點從以下四個方面進行討論。

一、鋼結構重量輕、抗震性能好

鋼結構住宅是以工廠化生產的鋼梁、鋼柱為骨架,同時配以輕質墻板等新型材料作為圍護結構和內隔墻建造而成。它與同面積的建筑樓層相比,鋼結構住宅樓的重量可減輕近30%。同時,由于鋼材具有較強的延展性,能較好地消除地震波力,防震性能好,尤其適用于高層建筑。

二、鋼結構建筑占地面積小,具有良好的空間感

越來越多的投資者開始意識到開放的空間比有承重墻占據的空間更有價值,沒有人可以預測未來10年里住戶的需要。但是投資者為了確保投資住宅樓的100%入住率,就必須考慮到住宅樓空間利用的靈活性,因此,除盡最大可能減少占地面積以外,樓內空間的靈活性以及自由發揮度也是今天和未來理性投資者必須考慮的問題。

三、鋼結構住宅的綜合效益高于傳統的住宅體系

查看全文

光纖通信科技發展走勢

一、光纖的發源

1966年,美籍華人高錕(C.K.Kao)和霍克哈姆(C.A.Hockham),預見了低損耗的光纖能夠用于通信,敲開了光纖通信的大門,引起了人們的重視。1970年,美國康寧公司首次研制成功損耗為20dB/km的光纖,光纖通信時代由此開始。光纖通信是以很高頻率(1014Hz數量級)的光波作為載波、以光纖作為傳輸介質的通信。由于光纖通信具有損耗低、傳輸頻帶寬、容量大、體積小、重量輕、抗電磁干擾、不易串音等優點,備受業內人士青睞,發展非常迅速。光纖通信系統的傳輸容量從1980年到2000年增加了近1萬倍,傳輸速度在過去的10年中大約提高了100倍。

二、光纖通信技術的發展現狀

為了適應網絡發展和傳輸流量提高的需求,傳輸系統供應商都在技術開發上不懈努力。富士通公司在150km、1.3μm零色散光纖上進行了55x20Gbit/s傳輸的研究,實現了1.1Tbit/s的傳輸。NEC公司進行了132x20Gbit/s、120km傳輸的研究,實現了2.64Thit/s的傳輸。NTT公司實現了3Thit/s的傳輸。目前,以日本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光纖傳輸方面實現了10.96Thit/s(274xGbit/s)的實驗系統,對超長距離的傳輸已達到4000km無電中繼的技術水平。在光網絡方面,光網技術合作計劃(ONTC)、多波長光網絡(MONET)、泛歐光子傳送重疊網(PHOTON)、泛歐光網絡(OPEN)、光通信網管理(MOON)、光城域通信網(MTON)、波長捷變光傳送和接入網(WOTAN)等一系列研究項目的相繼啟動、實施與完成,為下一代寬帶信息網絡,尤其為承載未來IP業務的下一代光通信網絡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復用技術

光傳輸系統中,要提高光纖帶寬的利用率,必須依靠多信道系統。常用的復用方式有:時分復用(TDM)、波分復用(WDM)、頻分復用(FDM)、空分復用(SDM)和碼分復用(CDM)。目前的光通信領域中,WDM技術比較成熟,它能幾十倍上百倍地提高傳輸容量。

查看全文

小議民族男高音發展走勢

男高音的演唱震撼人心,感染力強,是古今中外頗受歡迎的歌唱表演形式。中國的民族男高音,受歷史的、西洋的各種演唱流派的影響,受政治、經濟、文化等各種因素的制約,形成自己獨特的發展軌跡,走過了輝煌的歷史。但近十年來,其光彩暗淡了許多,市場上民族男高音演唱的光碟銷量極少,卡拉OK廳民族男高音歌曲少得可憐,老百姓基本上沒有消費新的民族男高音歌曲。似乎國人不太需要振聾發聵的雄性吶喊,不愿意男人用悠揚、高亢的歌聲抒情。本文試圖從歷史的發展中找出形成現狀的原因,揭示民族男高音的走向。

一、從音樂發展史看

1、中國古代史中,對男高音演唱的記載中有這樣的名句:“聲振林越,響遏行云”,它反映出古人對男高音的鑒賞品味,反映出古代男高音的演唱水平。這種品味和水平,不只為士大夫和隱者高人所擁有,老百姓在山野和田間的山歌與勞動號子,也盡顯出其藝術魅力。民族男高音事實上與國人的生活揉和在一起。

2、中國近現代音樂史中,男高音的主要平臺局限在戲曲表演舞臺上。雄渾震撼的花臉演唱,蒼涼、剛勁的老生演唱,高亢、優美的小生演唱,圓滑明亮的丑角演唱,甚至秀麗婉轉的男聲音高八度旦角演唱,都盡顯各種風格男高音的魅力,集中國聲樂之大成,開辟了當代男高音及其它各聲種演唱的先河。戲曲表演的各級各類舞臺,占領了國人的音樂消費市場,民族男高音是各階層人士生活的組成部分。

3、中國當代音樂史中,民族男高音創造了它最大的輝煌。建國以來,民族男高音秉承戲曲男高音和地方唱腔的傳統,追求演唱的感情真摯、咬字吐字的親切、音色的明亮高亢,追求旋律的悠揚婉轉,曲調的民族化,行腔的自然化;吸取西洋美聲唱法的營養,追求聲帶的自由振動,共鳴腔的合理運用,氣息的流暢與貫通,追求整體發聲的科學性與世界性。詞作家、曲作家和歌唱家的辛勒工作,將民族男高音推上了它歷史上的最高峰。各階層人士耳熟能詳的歌曲,既具備高度的藝術價值,體現出中西因素的合理結合,又具備極強的通俗性,易學易唱,為老百姓所歡迎。

《紅星照我去戰斗》、《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西沙,我可愛的家鄉》、《駿馬奔馳保邊疆》等歌曲,既在創作和演唱中體現中西結合的優勢,又在問世后極易為老百姓所傳唱;這些歌曲情緒激越,旋律流暢,演唱起來振奮人心,鼓舞斗志,激起人無限的民族自豪感;至上世紀末,沒有人不知道《牡丹之歌》、《再見吧,媽媽》、《敢問路在何方》。

查看全文

新經濟下企業監管發展走勢

一、企業的經營環境介紹

管理與人類幾乎同時產生,它產生于人類社會的共同勞動和集體協作。作為整合、優化資源配置的手段,管理也是生產力,特別是在當今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網絡經濟、知識經濟作用凸顯的年代,管理顯得尤為重要。

由于企業經營環境不同,管理的作用也迥然不同。自20世紀以來,有三種因素對企業的經營環境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其一是以知識經濟為主體的新經濟特性的形成;其二是經濟全球化趨勢的日益顯現;其三是基于互聯網技術的網絡經濟的出現。在這三種因素的作用下,企業外部環境日趨開放,國際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如何加強管理,應對新經濟環境下的激烈競爭,這既向我國企業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更為企業提供了實現快速發展的歷史機遇。本文將對這三種因素給企業管理帶來的機遇、挑戰及應對措施進行分析研究。

二、企業管理面臨知識管理的挑戰

世界經濟的發展已進入知識經濟時代,知識經濟是以知識為基礎的經濟,它的發展直接依賴于知識的創新、傳播和應用。隨著知識經濟在全球范圍內的興起,企業經營與管理的環境也日益發生著巨大的變化,而企業經營與管理的環境的變化將對企業管理產生巨大影響,從而推動著企業管理的不斷創新。

1.知識經濟將使企業的管理基礎向知識資本轉變。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社會、經濟形態的轉換,企業管理的思想、方法和制度也處在不斷的變化之中,迄今為止,企業管理經歷了以經驗管理為特征的第一代管理、以科學管理為特征的第二代管理、以行為管理為特征的第三代管理、以現代管理為特征的第四代管理和以知識管理為特征的第五代管理(IBM知識管理咨詢公司的MarkW.McElroy認為知識管理包括強調技術重要性的第一代知識管理和更多考慮人力資源和過程主動性的第二代知識管理。)

查看全文

現代游泳技巧與訓練發展走勢

游泳訓練的歷史從游泳競賽出現后就已經開始了。現代游泳訓練到今天已經發展了100余年。100年來,游泳訓練從無到有;從簡單的技術改進,到多種訓練方法和手段的運用;從單純的追求運動量到注重強度與量的結合;從注重發展運動員的體能到強調技術和專項能力并重發展。簡單的說,游泳訓練的發展同人們對于游泳項目的本質的認識緊密聯系。隨著人們對于游泳運動本質的更深入的研究和認識,游泳訓練的發展也進入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對于我國游泳工作者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應當具備更為深刻的和科學的觀念,對游泳運動訓練的認識應當建立在科學的思維方式基礎上,這一點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研究和分析世界游泳訓練的發展趨勢,對于今后更好的把握訓練的方向有重要的意義。

1技術發展的主要方向

1.1強調運動員的技術有利于減少阻力

游泳技術的合理性對于運動員的游進速度起到關鍵的作用。如果理解這個問題是很簡單的,例如一名舉重運動員雖然有很好的力量水平,但是他有可能游不過一名7歲的業體校的小運動員。這說明雖然力量對于游泳運動員是很重要的,但關鍵要看運動員在水中利用力量的能力。也就是說運動員對自身力量的利用效率對于游泳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全力發展運動員的最大力量對于游泳項目本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加強運動員的水中力量的效率。要做到這一點,就要使運動員掌握合理的技術。對于技術的合理性,不同的教練員和運動員有不同的理解。首先是要符合運動員的生理和解刨學的特點。同時,合理的技術是要能夠盡量的減少阻力,增加推動力。

游泳運動員在水中的阻力主要有主動阻力和被動阻力。被動阻力同運動員的身體形態及在水中的姿勢有很大的關系。而主動阻力同運動員在水中的游進方式有很大關系。如果運動員在水中游進時身體重心的移動比較平穩,游進的速度的變化是較為均勻的、平穩的,在游進中運動員的主動阻力會比較大,而相反,在游進中游速的變化是均勻的,或者說最高速度和最低速度的差小的話,那么,主動阻力就會小。

舉個例子,波波夫在游進中的功率為87瓦特,而另外兩名運動員的功率分別為117、170瓦特,但是另外兩名運動員的速度并不如波波夫更快。這就主要是由于不同的技術造成的。波波夫的主要技術特點就是連續、連貫的用力。這種技術的形成主要是依靠長期的技術訓練形成的,而不是先天形成的。這從另一方面也給我們一個啟事,就是正確、合理的技術是可以通過訓練來得到的。就像我們的體操、跳水、乒乓球的訓練一樣,通過訓練我們可以達到較好的技術水平。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