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歌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5 18:33: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紅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唱響紅歌工作小結報告材料

主政重慶以來,倡導“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是掀起的一股“紅色風暴”。這場“紅色風暴”起到了很好地傳承傳統、凝心聚力、鼓舞斗志的作用,也在全國產生了積極的政治和社會影響。

我們認識到,紅歌,像一條強勁的河流,貫穿著幾代人的記憶,壘就了幾代中國人的精神陣地。紅歌,承載著人們對崢嶸歲月的記憶、對革命先賢的緬懷、對崇高理想和壯美人生的向往與希冀,有著深厚的歷史與文化內涵,表現著特定時代的特殊意義,是激發人們對理想信念執著追求的精神動力。紅歌,體現了歷史、傳統和革命的理想信念、革命者的高尚情操。每當唱起紅歌,一種如火的激情、一種奮發的力量便會油然而生。這種激情,這種力量,正是我們當今時代亟須補充和豐富的精神食糧。因此,唱響紅歌、唱紅紅歌、唱新紅歌,是時代的需要,是發展的需要,是青年學生的需要。

年來,我們開始積極倡導學唱紅歌。音樂課上教唱、集合時齊唱、軍訓拉歌競唱。但那時,我們的紅歌學唱還處在初級階段,沒有系統化。年上學期,經過精心準備,我們將唱紅歌打造成一個校本課程。

在宣傳發動階段,由教科室牽頭,通過制作宣傳標語、板報,介紹“經典紅歌”的曲目、內容和唱響“經典紅歌”的意義,促進學校廣大學生了解、學習“經典紅歌”。通過問卷調查、學生推薦,我們精選了100首紅歌,編印了紅歌集,刻錄了光盤。

課程實施階段,音樂老師在課堂上組織學生欣賞、學唱紅歌,通過影音文本資料引導學生了解紅歌背后的故事,激發學生的熱情;在作息時間安排上,我們設置了15分鐘的“紅歌大家唱”時間,每周通過校園電視系統教唱一兩首紅歌,保證了紅歌課程的課時,保證了紅歌學唱的效率,每天嘹亮的紅歌學唱的聲音響徹校園,成為校園的一道亮麗的風景;我們利用“五一節”“國慶節”、學校藝術節組織了三次紅歌大合唱競賽;我們組織了學校紅歌合唱團,合唱團活動經常化,很好地起到了示范引領作用。

學校開展紅色經典歌曲教唱系列活動后,在廣大青年學生中引起熱烈反響,同學們都反映,不少紅色經典歌曲今天聽起來唱起來依然不過時,很好聽,而且在愛情歌曲和英文歌曲滿天飛的情況下,能夠唱好一曲曲經典歌曲,反而顯得更酷和時尚。

查看全文

唱紅歌活動感悟

年月號上午九點正,我們全園師生迎著夏日驕陽,自信的唱著我們的校歌:晨風喚醒晨曦,鳥兒在林間嬉戲,秋陽灑滿豐碩的土地----,拉開了“祖國祖國我愛你”唱紅歌誦經典活動帷幕。

此時此刻大家滿懷著激動、喜悅的心情,共慶我們偉大的祖國——媽媽“”大壽的生日。幼兒園操場上是人頭涌涌,歡聲笑語不斷,三百多名幼兒和老師以及他們的爸爸媽媽在這里共同歡度這快樂的時光。演出中家長們不斷的為孩子們的精彩表演送上感動的真切的掌聲,你看孩子們那一板一眼的誦讀和稚嫩鏗鏘的歌聲,真的是不亞于學校的哥哥姐姐們。他們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著對祖國媽媽的愛,同時也是在詮釋著謝家灣小學的文化和理念!

孩子們校園因為你的可愛更加美麗,學校因你的笑臉充滿歡樂,祝愿你們天天快樂!健康飛翔!

祝愿我們的祖國媽媽更加繁榮昌盛和富強!

查看全文

紅歌歷史軌跡及德育功能研究

1紅歌的界定

紅歌產生自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并伴隨著中國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偉大事業的全過程,從不間斷,貫穿始終。紅歌,是指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偉大事業進程中,在不同歷史條件下、不同歷史時期內所產生并廣為傳唱的藝術歌曲和大眾歌曲總匯。

2紅歌的歷史軌跡

在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產生和涌現出了許許多多膾炙人口、廣為流傳、經久不息的經典歌曲作品,真實寫照了中國革命與改革開放,是中華民族在曲折中前行的縮影。自到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反帝反封建、反剝削反壓迫、反饑餓反殖民的革命浪潮風起云涌,席卷全國,紅歌如犀利的號角,號召中華民族的熱血兒女前仆后繼走上革命道路。如早期工農革命創作歌曲,瞿秋白《赤潮曲》,以堅定的信心、豪邁的革命激情,歌頌了無產階級崇高的革命事業和遠大理想,表達了共產主義者的英雄氣概。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國民黨反動派血腥屠殺,殘酷鎮壓,人民革命千難萬險,星火燎原。如《劉志丹》表達了根據地人民對紅軍領袖的崇敬和熱愛之情;《十送郎當紅軍》反映了妻子鼓勵丈夫參加紅軍、投身革命的感人情景。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考驗,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鐵蹄踐踏,中國共產黨聯合一切力量,積極抗日,中華民族萬眾一心,同仇敵愾,形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代表的作品如《松花江上》表達了人民背井離鄉流亡關內,日夜思念家鄉,盼望收復失地,回到故鄉的心情。《旗正飄飄》表達了“國亡家破,禍在眉梢”的悲憤情緒。解放戰爭時期,人民革命浪潮摧枯拉朽,風卷殘云。如歌曲《解放區的天》情緒熱烈高漲,歌頌了共產黨的領導。建國初期,站起來的中國人民豪情萬丈,揚眉吐氣建設新中國。紅歌唱響了建設祖國的旋律,激發出人們建功立業的熱情,為祖國建設大顯身手。如《歌唱祖國》表達了站起來的新中國人民斗志昂揚的精神風貌和自豪感。改革開放時期,富起來的中國人春風得意,笑逐顏開,享受快樂,幸福生活。紅歌譜寫了和諧中國的華彩樂章,抒發出人們對時代的真情,成為一種強烈的感染力和現實的凝聚力。如《在希望的田野上》歌頌了伴隨著改革開放,中國農村的新面貌;表達改革開放浪潮的歌曲《春天的故事》;如《不忘初心》讓我們重溫紅軍戰士用生命和熱血鑄就的雄壯歷史,重溫革命先輩用理想和信念丈量的偉大征程。回首紅歌的產生、發展過程,不難發現爭取民主、追求幸福、向往富強是紅歌永恒的主題,是紅歌肥沃的土壤。紅歌是大眾呼聲,是人民心聲,是歷史召喚,是時代追求。紅歌之聲、紅歌之韻、紅歌之神、紅歌之魂,流傳了八九十年,影響和激勵了四、五代人,已經深植于中國人民的心底,成為了一代代中國人民精神世界不可或缺的食糧、支柱和寄托。

3紅歌的價值及其高校的德育功能

紅歌,作為文學藝術作品,之所以能夠代代傳唱,廣泛流傳,思想層面感召之余,其文學、音樂價值、德育功能也是極高的,值得我們探究和傳承,并發揚光大。從文學層面看,紅歌歌詞語言洗練,主題鮮明,平白易懂,表情精準。初期的紅歌歌詞,大多相對精短,多采用分節歌的形式重復、展開,易于記憶,便于理解,印象深刻,難以忘懷。隨著時間的推移,紅歌歌詞寫作呈現出情感更為豐富,結構擴張拓展的編創特點。在反映鐵血、火紅年代的同時,立意更高,手法更靈活,言辭更生動。時至今日,紅歌歌詞創作在繼承傳統寫作方法的基礎之上,吸收、借鑒其他藝術形式創作之長和手法,集理想主義、英雄主義、浪漫主義為一體,不斷創新,日臻完善。簡而言之,經典的紅歌歌詞,源于生活,是大眾意志的集中體現,具有最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不同歷史時期人民心愿的高度濃縮,具有鮮明的時代烙印。經典的紅歌歌詞發自肺腑,是創作者真實情感的文學凝聚,是詞作家靈動智慧的語言結晶,具有積極向上、健康、正能量的內容。經典的紅歌歌詞,情景交融,感人至深,是不朽的中華詩篇,是瑰麗的民族財富。從音樂層面欣賞,由于革命戰爭時期沒有專業作曲家,工農群眾、紅軍指戰員和投身到革命斗爭中去的革命知識分子就是紅歌的生產者,主要采用傳統或現成的曲調進行填詞或改編的作法,或填詞新唱,或改舊新唱[1]。如今,紅歌大都是由專業作曲家創作的。紅歌的旋法、節奏和結構等方面,也經歷了由簡到繁,從初級到高級的沿晉與升華。紅歌的音調在借助歌詞積極向上語義展開的同時,更為歌詞插上了音樂旋律想象的翅膀,抽象美、模糊美與文學美、語言美有機結合,相得益彰,珠聯璧合。我國最早的一部音樂理論著作《樂記》有云:“德音之為樂”,“樂者,德之華也。”由此可以看出,音樂具有德育教化功能。而兩千多年后,作為中華文化藝術實踐的先導精英、藝術典范和音樂形式的紅歌,在特定的歷史環境中,紅歌熏陶之下,有多少人受到啟發,明確了方向,又有多少人悟出真諦,勇于擔當。紅歌作為傳播真、善、美的特殊意識形態,在德育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胡臘妹和萬紹芷在《中國紅歌會蘊含的價值功能探析》中提到:“紅歌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及道德教育的有效載體。”[2]當今世界,多元化的價值標準、紛繁復雜的國際社會環境和互聯網快速傳播世界各地的信息,強烈撞擊著正在形成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高校大學生的思想。在這種情況下,如何將紅歌和高校結合,增強紅歌的吸引力,塑造有中華民族傳統兼具現代精神,是高校教師們的工作重心。(1)運用高校公共音樂課堂教學資源,系統開展紅歌普及教育工作。普通高校開設的音樂公選課是進行紅歌教唱的主要陣地。隨著社會進步,大學生在中學時期都受過一定的音樂教育,但主要停留在唱紅色歌曲的層面。高校公共音樂課堂更重要的是讓學生從歷史角度、音樂層面、文學視角,去欣賞和分析紅歌本身的魅力,領會歌曲背后蘊含厚重的社會背景,使大學生接受紅歌音樂的洗禮,要把樸實果敢,英勇忠誠,直抒褒貶,執著前行的音樂形象,烙入心靈,融入血液,化作基因,并沿著紅歌之路不斷成長。(2)借助校園文化藝術活動,開展傳唱紅歌活動。目前,高校主要通過組織紅歌大合唱比賽傳唱紅歌。合唱具有參與面廣,既可增進同學們之間的團隊合作精神,又能培養集體主義觀念。高校的紅歌大合唱比賽,引領著大學生放聲高唱,在紅歌音樂的天空里展翅高飛,展開想象,聯想創造。同時,也使紅歌有了健康、鮮活的生命力。(3)利用新媒體平臺,促進紅歌傳播,達到德育目標。“所謂新媒體是指相對于書信、電話、報刊、廣播、電影、電視等傳統媒體而言的新媒體”[3]。新媒體以其便利、快捷等特點,迅速地在廣大九零后、零零后的高校大學生中躥紅。目前,互聯網和手機通訊技術在大學生中應用非常廣泛。新媒體平臺的出現,也是紅歌傳播的新發展、新契機和新陣地,也為高校的德育工作提供了新形式。但是由于新媒體的傳播方式的低門檻、傳播模式的雙向交互性、傳播行為的個性化特質,也為高校德育工作帶來新的挑戰。因此,高校教師要建立有效的、有體系的新媒體紅歌宣傳平臺,強化紅歌可持續發展的動力,同時加強紅歌的德育功能。

查看全文

建軍紅歌薈萃3則

第一篇挺立的歌詞

南湖的理想

井岡山的紅旗

故事里的歌詞驚天動地

走過草地,草地燃起炊煙

爬過雪山,雪山響起號角

查看全文

慶七一唱紅歌臺詞

唱支山歌給黨聽

女:滔滔黃河,訴說著黨對我們的恩情;

男:巍巍昆侖,聳立著我們對黨的忠誠!

女:光陰荏苒,歲月如歌;

男:今天是黨的生日,今天是黨的90歲盛典!

女:在這個莊嚴的時刻,

查看全文

紅歌在中國夢理論宣傳中的作用

一、紅歌藝術的政治傳播方法

(一)通過音樂藝術元素進行通感傳播。紅歌作為一種藝術樣式,首先是以音樂藝術為基礎而存在的,其傳播方式最直觀地體現為旋律和節奏:既要體現一種氣勢,又要給聽者以鼓舞。如聶耳的《義勇軍進行曲》運用的就是典型的鏗鏘有力的四分之二拍節奏模式以及進行曲曲式,體現了革命人不怕炮火,一心打倒侵略者的頑強斗爭精神。也就是說,紅歌的音樂元素從旋律上來看是流暢而慷慨的,從節奏模式上來看是鏗鏘有力的偶數節拍,象征著某種堅毅的決心或坦蕩舒緩的情懷。曾經有人說過聶耳的作品樣式是:“音樂的轉變隨著社會的轉變而轉變;同時,新音樂的意識與形式又相應地推動新社會內容的長成。”也就是說,紅歌的旋律及節奏模式正是通過給人堅決果斷的情感效果,才有效地推動了革命力量的蓬勃發展。

(二)通過歌詞內容直接傳播政治理念。由歌詞來傳播政治理念,是紅歌傳播政治的最典型方式。將相應的政治理念編成朗朗上口的歌詞,通過音樂進行大眾化普及,使受眾群體了解黨的革命理想及治國精神方略,是紅歌存在的根本意義。

(三)與敘事內容結合進行影視傳播。將紅歌與敘事內容進行結合以傳播政治理念,是電影藝術誕生以后的產物。作曲家們原本只是為電影創作主題曲或插曲,它們無意中卻成為了后來的紅歌。如《義勇軍進行曲》是電影《風云兒女》的主題歌,《我的祖國》是電影《上甘嶺》的主題曲。電影敘事的可看性使電影音樂獲得了廣泛傳播,電影音樂則由于其所具備的紅歌性質而間接傳播了黨的政治理念。

(四)以舞臺演出及音樂電視為主要方式的形式化政治理念傳播。建國以后,舞臺藝術獲得了較為充分的發展空間,以《紅色娘子軍》、《白毛女》等舞劇為主的舞臺藝術,客觀上也起到了將紅歌的政治理念進行藝術傳播的作用。在這種傳播形式下,紅歌的普及依托于舞臺表演的某一重要角色,不論是《紅色娘子軍》中的吳瓊花還是《白毛女》中的喜兒,所傳唱的歌曲都成為當時乃至后來中國人心中的經典作品,其中的政治思想也在民眾腦海中根深蒂固。到了當代,利用音樂電視作品傳播紅歌也成為紅歌創作的一種風尚。音樂電視作為音樂傳播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創作過程中,可以以各種音樂類型為創作藍本,豐富的畫面內容能夠增強紅歌藝術的表現力,使紅歌的政治理念傳播從抽象的文本化過渡到了具象的可視化。

二、紅歌藝術政治傳播的意義與價值

查看全文

唱紅歌合唱大賽發言稿

春風送暖,鶯歌燕舞,百花競放。在這美好的季節里,我們在這里隆重集會,舉行“唱紅歌、讀經典、頌黨恩、跟黨走”主題活動暨“我與祖國共奮進”年新生入團儀式。熱情謳歌我們偉大的黨,偉大的祖國,偉大的人民。首先,我代表全體師生向蒞臨本次活動的各位領導,表示熱烈的歡迎,并致以誠摯的感謝!

大家知道,在中國革命、社會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時期,紅色經典歌曲大量涌現、廣泛傳播,記錄了中國人民英勇斗爭、頑強拼搏的輝煌詩篇,真實、生動地反映了波瀾壯闊的歷程,體現了中華民族渴望復興的不懈追求和萬眾一心的鋼鐵意志。

今年,黨的“十二五”規劃為我們描繪了藍圖,今年,我們迎來了中國共產黨成立周年。今年,黨的十八將要召開。我們還將繼續高唱著紅歌,重溫、傳唱紅色經典歌曲,不僅僅是一種追憶、一種傳承,更是在感受一種激情,汲取一種力量,激勵我們發揚優良革命傳統,始終不渝地跟黨走,堅定不移地走改革開放之路。

“一首紅歌一面旗,一支紅曲一把號”。此次“紅歌”合唱比賽,老師們和同學們都投入了極高的熱情,付出了辛勤汗水。我真誠的希望同學們把自己對祖國母親的熱愛,對遠大理想的追求,都融入到美妙的歌聲中。希望大家敞開胸懷,放開歌喉,縱情高唱,唱出英雄氣概,唱出心中豪邁,唱出精氣神,并將這種良好的精神狀態延續到今后的學習、生活中去,快樂學習,快樂生活,快樂成長!

本次活動得到了共駐共建單位——社區的大力支持和熱情參與,在此,我表示衷心的感謝!祝社區的朋友們在這里度過一個舒心、快樂、難忘的一天。我希望通過本次活動,進一步建立我校與社區雙向參與、互動發展的機制,積極探索教育資源開放的形式和途徑,努力創出我校與社區教育資源開放、整合、共享的特色,把我校創建成讓家長滿意、社會放心的和諧校園。

今天,我們還要共同見證又一批青少年光榮地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新團員們:今天是你們一生難忘的時刻。因為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的團員了,你們的加入為團組織注入了新鮮的血液,注入了新生的力量,使我們學校團組織能以你們的加入而變得更加強大,更加充滿朝氣。在這具有特殊意義的時刻,我代表學校向你們提幾點要求:

查看全文

紅歌傳唱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時代價值

紅歌是我國紅色經典寶庫中的精華,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紅色教育資源,對于銘記歷史、傳承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具有重要作用。近些年,很多地方電視臺都舉辦了唱紅歌比賽(例如江西衛視的“紅歌會”等),受到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熱烈歡迎,這也極大地促進了紅歌傳唱。紅歌傳唱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如何將紅歌傳唱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機結合起來,也是近些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領域中亟需解決的重要課題。

一、紅歌傳唱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在關聯

紅歌根植于我國優秀的傳統文化,它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歷史進程中不斷發展、積淀下來,進而傳唱至今。作為紅色經典的紅歌,融入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精髓,弘揚了中國共產黨人為實現民族獨立、國家富強而艱苦奮斗的偉大精神,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及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的真實寫照。透過紅歌這個載體,我們可以穿越時空去感悟曾經那段波瀾壯闊的紅色歷史。正因為如此,紅歌傳唱具有獨特的價值整合功能,這種價值整合功能主要體現在:紅歌傳唱能促使紅色經典資源向教育資源不斷轉化。紅歌傳唱的價值整合功能也使其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某種內在關聯。

(一)紅歌傳唱極大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

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關鍵期的高校大學生具有較強的可塑性。然而,這并不表明高校大學生可以像軟綿綿的面團一樣任意拿捏。事實雄辯證明,只有充分運用高校大學生樂意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才能引起高校大學生的心理共鳴,激發他們的興趣,進而極大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性與實效性。以趣誘人、以情動人、以理服人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必須要堅持的基本原則。紅歌歌頌的是人性中的真、善、美,語境經典,旋律悅耳動聽且便于傳唱,對人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及積極的暗示作用。紅歌傳唱具有重要的德育作用,它有別于傳統的理論灌輸,它靠的是經典旋律及經典歌詞的強大感召力。通過紅歌傳唱,“審美主體處于自由而激進的狀態,其情緒、情感、個性和想像力都得到充分的張揚,心靈更充實豐富。這種狀態能喚起人們對美好、對和諧、對高尚、對現實理想的強烈渴望,并激勵人們為此克服和戰勝一切基于生理本能和非理性情緒的障礙”。[1]在紅歌傳唱過程當中,能夠促使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受教育者的高校大學生客體主體化,促進其自我教育,極大地增強其獨立思考、實踐及創造的自主意識,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實效。

(二)紅歌傳唱極大增強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可感性

查看全文

慶祝建國六十周年紅歌活動實施方案

為了響應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揚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號召,慶祝建國六十周年,貫徹市委薄書記關于開展“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活動的要求,增強干部職工的民族自豪感、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提高全體干部職工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質,根據縣委辦、政府辦《關于廣泛開展“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活動的通知》文件精神,現制定以下活動實施方案,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組織領導

二、活動目標

我國經典、紅歌、故事源遠流長,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食糧。開展“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活動就是要讓全體干部職工在紅歌、經典、故事、箴言中感受傳統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立身做人的精神食糧。為此,全體干部職工應達到“四能夠”(能吟唱、能誦讀、能理解、能踐行)、“兩提升”(提升文化素養、提升精氣神)的活動目標。

三、目標任務

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把“唱、讀、講、傳”四項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使之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查看全文

慶祝建國六十周年唱紅歌實施方案

為了響應黨的十七大提出的“弘揚傳統文化、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號召,慶祝建國六十周年,貫徹市委薄書記關于開展“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活動的要求,增強干部職工的民族自豪感、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提高全體干部職工的文化素養和道德素質,根據縣委辦、政府辦《關于廣泛開展“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活動的通知》文件精神,現制定以下活動實施方案,請認真貫徹執行。

一、組織領導

二、活動目標

我國經典、紅歌、故事源遠流長,是民族文化的根基和典范,是中華民族的精神食糧。開展“唱紅歌、讀經典、講故事、傳箴言”活動就是要讓全體干部職工在紅歌、經典、故事、箴言中感受傳統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立身做人的精神食糧。為此,全體干部職工應達到“四能夠”(能吟唱、能誦讀、能理解、能踐行)、“兩提升”(提升文化素養、提升精氣神)的活動目標。

三、目標任務

創新活動形式,豐富活動內容,把“唱、讀、講、傳”四項活動有機結合起來,使之相互融合,相得益彰。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