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東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6 01:30: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華東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華東考察體會

三月下旬,##組織我們10位同志到華東四市以及浙江##、上海大劇院進行了參觀考察。考察的目的,一是感受先進地區蓬勃發展的氛圍,振奮精神,鼓舞干勁;二是學習他們的先進經驗和做法,開闊眼界,開拓思路;三是改進我們自己的各項工作,取長補短,創新業績,提高工作成效。匆匆六日行,我們所到城市與兄弟##雖只能觀其表象,難了解其精華,然而確實讓我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留給我們更多的則是震撼、壓力與思考。下面,根據考察學習情況,結合我自己的崗位實際,我談幾點學習體會。

一、首先介紹一下此次行程所看到的一些特色情況。

這次我們的考察目的地是華東四市——上海、蘇州、南京、杭州。這四個地方各具特色,各有千秋,各領風騷。可以說,上海游是人文景觀游,杭州游則是自然風光游,而蘇州、南京則主要是古跡游。雖然時間有點緊,許多著名的景點都是走馬觀花,但是這次的滬、蘇、杭、南之游的確讓我們了解了許多民俗、典故和歷史傳說,受益匪淺。一路景色讓我們真正感觸到了南方那種特有的山清水秀、古橋水鄉、煙雨蒙蒙的氣息,也讓我們了解到了發達地區現代的、超前的經濟思維,這四個城市到處都是高樓大廈,包括周邊的小鎮都是清一色的二層小樓,原創:杭州市郊的別墅更讓人震驚,震驚的不是他們的奢華,而是他們南方人那種超前的經營思維,他們為了吸引生意合作人士,竟然在自家樓頂上安裝象宇宙星系圖那樣的標志,據說每個小球和每個銀環都代表著一定的資產,讓那些懂行的商人一眼就能明白自己所能承受投資合作的資金范圍。杭州人那種精明、超前的經營思維更體現在他們的綠化、城市建設等等方面,就連他們的出租車在全國都是出名的,幾乎都是的帕薩特和索納塔等車型,據說還將投放一批奔馳出租車。這四個城市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一進入他們市區,你就會每隔50或100米就會發現一個指路牌,告訴你市內各個景點、特色建筑向哪個方向走,一目了然,極大地方便了哪些自行旅游的人員,我們也是通過這個指路牌找到了浙江##。所以說,他們完善的城市建設,周到便捷的服務,極具地方特色的景觀,最終促使華東四市成為國內最著名的幾個旅游城市之一。

二、現在談談我們這次在浙江##和上海大劇院的學習心得。

1、形成自己獨特的經營理念及經營風格

無論是浙江##還是上海大劇院都根據自身的經營特點,確定自己的經營理念,形成自己獨特的經營風格。無論從硬件設施的配置、環境氛圍的布置還是企業文化的建設上都緊緊扣住這一主題。例如浙江##2002年新建,各項設施設備比較完善、先進,他們建有專門人大會議廳,配有同聲翻譯系統,每張桌子都放置了刻有浙江省人大領導的固定席簽,席簽用1厘米厚的黃底黑字銅板制成,即高貴又肅穆,不但提升了會議服務的檔次,也給每次會議準備工作減少了許多程序。另外浙江##還配有一個容納1000人同時就餐、50多個包間的大型豪華餐廳,浙江##的工會主席很自豪的對我們說,別看這個餐廳是##附帶的,但是在整個杭州城里都是非常有名氣的,毫不夸張地說,它們大廳、包間全部是人滿為患。這個餐廳一定程度上也擴大了浙江##的知名度,同時也拓展他們的經營渠道。這兩個地方的經營業務上也有一個共同點,就是他們都以自行舉辦地方特色或代表型的文化活動為主,象我們去浙江##那天,他們正在舉辦越劇百年誕辰慶典活動,據說他們經常搞此類活動,而且效果非常好。而上海大劇院則經常組織有文化品位的大型音樂劇,據他們周總介紹,他們去年搞了一場《賣火柴的小女孩》,連續演了100場,從策劃、宣傳、包裝、上演都由他們具體負責,而且場場爆滿,最后幾場連過道都站滿了人,現在是他們的淡季,他們正在籌備大型音樂舞臺劇《獅子王》,目標是在音樂劇《買火柴的小女孩》的基礎上再有所突破。我們##已經成立了八年了,徐總來之前一直在經營模式上進行積極探索,沒形成自己明確的經營風格,徐總來了之后,才首次提出轉換經營機制,盤活固定資產的經營思路,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建議我們寧夏##也應該從自身優勢及實際出發,量財而行,從硬件和軟件建設上突出自己的特色,我們今后的經營業務可以也由單一的接待文藝活動向自行舉辦文化活動等多元性經營方向轉變。

查看全文

華東地區考察學習報告

一、學習考察概況

根據區委中心組全年學習安排,第二季度中心組的學習以“思想大解放,觀念大更新,加快大發展”為主題,結合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市委二屆三次全委會精神和區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的貫徹落實,以區委書記XXX為團長的學習考察團一行27人,于7月13日至19日到溫州、杭州、蘇州、上海等地進行了考察學習。在重慶駐上海辦事處的積極聯絡安排下,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熱情接待下,學習考察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后期開始,在第二代和第三代領導核心的戰略抉擇下,華東地區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勢地區,“黃金地帶”迅速凸現出具有現代經濟意義的“黃金效益”。2002年,華東地區以占全國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創造出占全國17.1%的GDP。現在,華東四市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城市建設和開發的投資力度以千億元計;構筑了城市及輻射周邊的高速交通網絡;打造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形成了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鏈和產業群。在短短的6天時間里,考察團先后考察了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參觀了康奈集團、大虎打火機廠、喬頓服飾集團,對促進溫州經濟發展的“溫州模式”和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有了進一步了解;參觀了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高教園區和娃哈哈集團,學習了娃哈哈的品牌多元化經營模式和理念;與蘇州工業園和昆山市領導座談交流,向他們請教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問題;參觀了上海浦東新區,聽取了浦東新區領導關于浦東新區在城市規劃與城市發展、政府職能調整方面所取得的經驗;參觀了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和德隆公司,學習了資本運作、戰略投資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實地考察了新天地舊城改造項目。

學習考察中,我們既學習了華東四市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標準的園區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民營經濟和加強城市規劃與建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又學習了當地政府積極營造發展環境、提高服務意識和工作效率的新舉措。通過實地考察與交流討論,進一步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轉變了我們的觀念,豐富了我們的知識,也使我們看到了我區在觀念上的差距,在發展思路和發展環境上的差距,切實感受到發展的壓力,同時在考察比較中也堅定了加快發展的信心。

二、華東四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特點

㈠強化發展觀念,一心一意謀發展。各地都緊緊抓住解放思想這個“牛鼻子”,堅持“發展就是硬道理”,強化“項目是生命線,投資者是上帝,引資是功臣”,破除陳腐思想的束縛,樹立以發展凝聚人心,以發展論英雄的觀念,始終堅持以發展說話,發展以數字說話,數字以事實說話。溫州樹立和宏揚“四千精神”、“四自精神”,“四千”就是指“歷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想出千方百計”發展商品經濟;“四自”就是指“自主改革、自擔風險、自強不息、自求發展”搞市場經濟。各地都堅持圍繞發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發展,四大班子之間、各級各部門、廣大干部群眾都圍繞發展這個中心,轉變觀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堅持“親商、安商、富商、扶商”理念,努力在全社會形成了“一心一意抓發展、萬眾一心求發展、千軍萬馬快發展”的良好局面。

查看全文

華東通航空管信息保障平臺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闡述了通用航空的定義和目前存在的問題,對工作實際中使用華東通航空管信息保障平臺的方法和內容進行了總結,在使用過程中,對需要改進的內容提出了相關工作建議,以期能夠完善系統,更好地服務于通航計劃審批和實施工作。

[關鍵詞]通用航空;華東通航空管信息保障平臺;計劃申請

1華東通航空管信息保障平臺的相關定義和存在問題

1.1相關定義

從國際民用航空組織的角度來說,通用航空主要指除了定期和不定期航空運輸以外的其他民用航空活動。我國《通用航空飛行管理條例》將其定義為除了公共航空運輸飛行、軍事、警務以及海關緝私飛行以外的一切航空活動,主要包括農業、林業、漁業、礦業等各方面的飛行活動。從事通用航空活動,應當具備下列條件:①有與所從事的通用航空活動相適應,符合保證飛行安全要求的民用航空器;②有必需的依法取得執照的航空人員;③符合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其他條件。從事經營性通用航空,限于企業法人。從事非經營性通用航空的,應當向國務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門辦理登記。從事經營性通用航空的,應當向國務院民用航空主管部門申請領取通用航空經營許可證,并依法辦理工商登記;未取得經營許可證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門不得辦理工商登記。通用航空企業從事經營性通用航空活動,應當與用戶訂立書面合同,但是緊急情況下的救護或者救災飛行除外。組織實施作業飛行時,應當采取有效措施,保證飛行安全,保護環境和生態平衡,防止對環境、居民、作物或者牲畜等造成損害。

1.2存在問題

查看全文

華東五市旅游考察報告--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華東五市旅游考察報告

10月23日到10月28日,江津市旅游局、四面山管理委員會機關、單位、村(居)共27人赴華東五市進行旅游考察。在6天時間里先后參觀考察了杭州、無錫、蘇州、上海和南京,一路上的所見所聞,使我們感受頗多、收獲很大,觸動很深。

一、華東五市旅游發展的概況

華東五市旅游資源豐富,人文景觀獨特,是江南魚米之鄉,山清水秀之處,歷史文物之都,名人薈萃之地。華東五市(蘇州,無錫,南京,杭州,上海)這條旅游線將都市風光線與名山名水融為一體,是集風景名勝游,文物古跡游、佛教文化游為一線。華東五市地區的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該地區把旅游業作為支柱產業、重點產業、先導產業來發展,作為拉動內需、刺激消費、發展經濟、改善環境的助推器。

1998年10月,南京、無錫、蘇州、上海、杭州作為54家全國第一批申報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之列的城市,經國家旅游局考核、檢查、驗收,同時被授予“中國優秀旅游城市”稱號,且在考核得分上位居全國前列。近幾年來,華東五市先后確定了大旅游發展戰略,堅持政府主導型旅游業發展思路,在旅游產業定位、旅游規劃、資源開發、市場管理、市場促銷等方面摸索出一些可借鑒的經驗。2002年,上海、杭州、蘇州、南京、無錫旅游總收入分別是1182、294.3、198、220.4、150億元,占GDP的比重分別是21.8%、16.5%、9.5%、17%、9.4%。近年來,華東五市旅游收入又有大幅度的提升,而江津市旅游經濟總量小,旅游產業規模雖得到一定發展,但旅游經濟總量還很小,只占全市國內生產總值的1.4%。

江津要在新一輪的發展潮中,尋求經濟發展新的突破點,在打造渝川黔旅游“金三角”這艘“生態航母”中發揮好龍頭作用,更要發揮“拿來主義”的精神,科學地借鑒華東五市發展旅游業的成功經驗,把我市的旅游業做強做大,使之成為經濟發展的新的增長點,加快實現建設“兩地一中心”的宏偉目標。

查看全文

華東地區考察學習報告

一、學習考察概況

根據區委中心組全年學習安排,第二季度中心組的學習以“思想大解放,觀念大更新,加快大發展”為主題,結合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市委二屆三次全委會精神和區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的貫徹落實,以區委書記XXX為團長的學習考察團一行27人,于7月13日至19日到溫州、杭州、蘇州、上海等地進行了考察學習。在重慶駐上海辦事處的積極聯絡安排下,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熱情接待下,學習考察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后期開始,在第二代和第三代領導核心的戰略抉擇下,華東地區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勢地區,“黃金地帶”迅速凸現出具有現代經濟意義的“黃金效益”。2002年,華東地區以占全國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創造出占全國17.1%的GDP。現在,華東四市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城市建設和開發的投資力度以千億元計;構筑了城市及輻射周邊的高速交通網絡;打造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形成了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鏈和產業群。在短短的6天時間里,考察團先后考察了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參觀了康奈集團、大虎打火機廠、喬頓服飾集團,對促進溫州經濟發展的“溫州模式”和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有了進一步了解;參觀了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高教園區和娃哈哈集團,學習了娃哈哈的品牌多元化經營模式和理念;與蘇州工業園和昆山市領導座談交流,向他們請教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問題;參觀了上海浦東新區,聽取了浦東新區領導關于浦東新區在城市規劃與城市發展、政府職能調整方面所取得的經驗;參觀了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和德隆公司,學習了資本運作、戰略投資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實地考察了新天地舊城改造項目。

學習考察中,我們既學習了華東四市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標準的園區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民營經濟和加強城市規劃與建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又學習了當地政府積極營造發展環境、提高服務意識和工作效率的新舉措。通過實地考察與交流討論,進一步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轉變了我們的觀念,豐富了我們的知識,也使我們看到了我區在觀念上的差距,在發展思路和發展環境上的差距,切實感受到發展的壓力,同時在考察比較中也堅定了加快發展的信心。

二、華東四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特點

㈠強化發展觀念,一心一意謀發展。各地都緊緊抓住解放思想這個“牛鼻子”,堅持“發展就是硬道理”,強化“項目是生命線,投資者是上帝,引資是功臣”,破除陳腐思想的束縛,樹立以發展凝聚人心,以發展論英雄的觀念,始終堅持以發展說話,發展以數字說話,數字以事實說話。溫州樹立和宏揚“四千精神”、“四自精神”,“四千”就是指“歷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想出千方百計”發展商品經濟;“四自”就是指“自主改革、自擔風險、自強不息、自求發展”搞市場經濟。各地都堅持圍繞發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發展,四大班子之間、各級各部門、廣大干部群眾都圍繞發展這個中心,轉變觀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堅持“親商、安商、富商、扶商”理念,努力在全社會形成了“一心一意抓發展、萬眾一心求發展、千軍萬馬快發展”的良好局面。

查看全文

華東地區智能建筑

一.華東地區智能建筑的發展概況

華東地區具有廣闊的巨大的智能建筑市場,是中國經濟最發達地區之一,智能建筑市場(包括大廈及小區)啟動早,市場大,今后將有更大的發展,是WTO以后國外企業必爭之地,也是國內企業必爭之地。由于華東地區資金雄厚,據不完全統計,迄今為止,上海已新建智能大廈四百多幢,智能小區二百多個。其中已建成的優質工程有上海博物館、金貿大廈、上海期貨大廈、久事復興大廈等號稱上海智能建筑“四大天王”,新建浦東國際機場,上海大劇院,上海科技城也都聞名天下。江蘇省迄今為止已建成智能建筑二百余幢,小區一百五十多個;南京中信大廈,南京軍區總醫院新病房大廈及江蘇省政協大廈都為優質工程。聚福園、天地小區是建設部小區示范工程。

浙江人杰地靈,是我國東南沿海技術和經濟發達地區,也是一個建設大省。1997年建成使用的浙江日報社大樓,在浙江省首次開通了樓宇自控系統,堪稱是浙江省第一座達到3A配置的智能化大樓,從而揭開了浙江省智能建筑建設的序幕;1998年建成的浙江省外經貿聯建大廈和華浙廣場都是代表當時浙江省先進水平的智能建筑,其中華浙廣場還代表浙江省參加了建設部組織的優秀智能建筑評選活動。目前浙江省已建成的智能化大樓主要有浙江世界貿易中心、杭州電力調度大樓、浙江省建行大樓、杭州鐵路新客站、浙金廣場、杭州五洲大酒店、浙江省商檢大樓等約90余座,主要集中在杭、寧、溫地區。

二、入世對中國智能建筑業的要求

我國已加入WTO,進入WTO意味著我國經濟完全融入國際化市場,必須遵守WTO的原則和規定。根據WTO協議市場準入原則和國民待遇原則,將使我國智能建筑技術面臨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更加劇烈的市場競爭。而我國現行的建設事業政策法規和行業管理體制與WTO的規則和國際通行模式存在較大差異,調整改革完善現行體系和體制的任務相當艱巨,形勢緊迫。

我國加入WTO后經濟發展的國際化,必將對各種建筑,尤其是辦公建筑的智能化水平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不僅對新建的辦公樓,而且對量大面廣的已有的辦公建筑的改造也帶來了智能化需求。

查看全文

華東地區考察學習報告

一、學習考察概況

根據區委中心組全年學習安排,第二季度中心組的學習以“思想大解放,觀念大更新,加快大發展”為主題,結合學習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市委二屆三次全委會精神和區第九次黨代會精神的貫徹落實,以區委書記XXX為團長的學習考察團一行27人,于7月13日至19日到溫州、杭州、蘇州、上海等地進行了考察學習。在重慶駐上海辦事處的積極聯絡安排下,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熱情接待下,學習考察活動達到了預期效果。

從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后期開始,在第二代和第三代領導核心的戰略抉擇下,華東地區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勢地區,“黃金地帶”迅速凸現出具有現代經濟意義的“黃金效益”。2002年,華東地區以占全國1%的土地和5.9%的人口,創造出占全國17.1%的GDP。現在,華東四市的改革開放不斷深入,城市建設和開發的投資力度以千億元計;構筑了城市及輻射周邊的高速交通網絡;打造了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國民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形成了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鏈和產業群。在短短的6天時間里,考察團先后考察了溫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參觀了康奈集團、大虎打火機廠、喬頓服飾集團,對促進溫州經濟發展的“溫州模式”和溫州民營經濟的發展有了進一步了解;參觀了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的高教園區和娃哈哈集團,學習了娃哈哈的品牌多元化經營模式和理念;與蘇州工業園和昆山市領導座談交流,向他們請教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園區建設和招商引資等方面的問題;參觀了上海浦東新區,聽取了浦東新區領導關于浦東新區在城市規劃與城市發展、政府職能調整方面所取得的經驗;參觀了上海通用汽車公司和德隆公司,學習了資本運作、戰略投資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實地考察了新天地舊城改造項目。

學習考察中,我們既學習了華東四市在發展高新技術產業、高標準的園區建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發展民營經濟和加強城市規劃與建設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又學習了當地政府積極營造發展環境、提高服務意識和工作效率的新舉措。通過實地考察與交流討論,進一步開闊了我們的視野,轉變了我們的觀念,豐富了我們的知識,也使我們看到了我區在觀念上的差距,在發展思路和發展環境上的差距,切實感受到發展的壓力,同時在考察比較中也堅定了加快發展的信心。

二、華東四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特點

㈠強化發展觀念,一心一意謀發展。各地都緊緊抓住解放思想這個“牛鼻子”,堅持“發展就是硬道理”,強化“項目是生命線,投資者是上帝,引資是功臣”,破除陳腐思想的束縛,樹立以發展凝聚人心,以發展論英雄的觀念,始終堅持以發展說話,發展以數字說話,數字以事實說話。溫州樹立和宏揚“四千精神”、“四自精神”,“四千”就是指“歷盡千辛萬苦、說盡千言萬語、走遍千山萬水、想出千方百計”發展商品經濟;“四自”就是指“自主改革、自擔風險、自強不息、自求發展”搞市場經濟。各地都堅持圍繞發展抓合力,形成合力促發展,四大班子之間、各級各部門、廣大干部群眾都圍繞發展這個中心,轉變觀念、相互支持、密切配合,堅持“親商、安商、富商、扶商”理念,努力在全社會形成了“一心一意抓發展、萬眾一心求發展、千軍萬馬快發展”的良好局面。

查看全文

赴華東名校的學習考察報告

赴華東名校的學習考察報告

短短九日考察之行,已圓滿地畫上了句號。靜下心來回顧,這九日之行真是受益非淺,尤其是在如何創建名校方面感觸頗深。這次外出主要考察了泰興市洋思中學,江蘇無錫堰橋鎮小學,嵊州市鹿山小學、城北小學,以及上海的閘北中學等名校。雖然各校的文化底蘊不一樣,校園布局不一樣,原創:學校的管理辦學理念不一樣,但它們在打造學校“名氣”方面,卻有著共同點:即一流的設施,一流的師資,一流的辦學理念,一流的教育質量。

特色校園設施先進這次參觀的幾所學校,不管校園面積的寬窄,每所學校的校園都有平坦寬敞的塑膠操場,綠樹婆娑的小景區,布局上都將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結合得十分完美,充滿了智慧和靈氣,也充滿了童趣,為孩子們創造了優美的學習環境。如洋思中學、城北小學、鹿山小學利用墻壁、走廊、門窗辦起了墻報專刊,名言警句、書櫥、學生名人……等,營造了濃厚良好的育人環境。在硬件上,幾乎每所學校都設有室內外廣播網、閉路電視系統、并入英特網的微機局域網和網絡教室、電子閱覽室、健身房、現代化餐廳等專用教室。尤其是閘北中學的局域網,利用多媒體教學,實行資源共亨,給課堂注入了生機。同時,為了提高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效率,結合學校的校園網絡,建立和實施了學校的校務、教務的網絡化管理,各校正實現著校園信息化,學校現代化。

師資精良名師輩出從我們所考察的幾個學校的資料和他們的介紹中可以看出學校的領導班子勤政務實、奮發有為、精誠合作、勇于開拓;教師隊伍勤奮求實、敬業愛生、樂于鉆研、勇于創新。幾乎每所學校都先后涌現出多名國家級、省級專家、特級教師、全國優秀教師、省優秀教師、市區學科帶頭人等。大部分學校的中學高級教師和小學高級教師的人數占任課教師百分之七十以上,有的學校還有不少教師是提前晉升專業技術職稱,每所名校的教師的學歷百分之百的合格。

科研創先成果豐碩在“科研興校”的辦校思想的指導下,各校都提倡在科研課題中學習與實踐,在科研狀態下工作和探索,基本形成了“以學習為生存方式,以研究為職業方式,以循環為發展方式”的科研氛圍。各所學校均承擔了不同層次的科研課題,某些學校的課題多次獲國家、省、市等級獎,更有的科研成果在全國推廣,擴大了學校的知名度。例如洋思中學的“先學后教,當堂訓練”的教學模式,閘北中學的“成功教育”,堰橋小學的“特色體育教育”等科研課題。

強力借勢打造亮點各學校也正以新課程的實施為契機,強力借勢,以新課程理念進行教育改革,研究以學生為本,尊重理解關愛學生,主體發展的教育,探索育人目標體系的完善與評價體系的建立。一所學校能成為名校,一個重要的因素在于他的品牌、在于他的特色。如堰橋小學的“少年吳文化科學學院”,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也培養了學生的能力;鹿山小學的“3115”德育工程為新一輪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注入了新的生機;城北小學的科技教學,模型車的制作與比賽;洋思中學的“沒有教不好的學生”的教學理念等。或許正因為如此,才使它們成為全國聞名的學校。

查看全文

古時華東市場與海外貿易論文

摘要明末清初,商品經濟較為發達的華東地區擁有全國80%以上的主要商品和商品流通量以及商業資本。然而國內市場的不充分,促使華東市場的這種優勢產生的擴張力只有向海外發展。這種擴張力與正在形成的世界海洋經濟市場的拉力發生互動作用,促成了十分活躍的海外貿易,拉開了中國近代中外貿易的序幕。

關鍵詞明末清初華東市場海外貿易走私貿易

國內市場,無論是初級的墟集市場還是高一級的城市市場、區域市場,在明清時期都得到了進一步的擴大與發展。更具意義的突破區域范圍的全國性市場,由于因交通的便利而發展起來的長距離販運貿易的成熟和商品經濟生產的拓展,也在明中葉形成。[①]在全國性市場及其網絡中,由于多元社會經濟結構導致地區發展的不平衡,[②]以運河為南北交通干線的華東地區(包括山東、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廣東)的市場發育較為成熟,網絡較為密集,從而成為中國國內市場的重心。現在要討論的問題是:華東市場的優先發育成熟不僅是國內商品經濟發展的結果;16世紀西方資本主義的擴張力量已經多次叩開了中國市場的大門,海外貨幣資本首先對華東市場產生了魅力,日益成熟和壯大的國內商人隊伍及其資本,已不滿足于國內市場由于發展不平衡而出現的不充分的流通能力,開始向海外延伸,參與以海外貿易為主體的海洋社會經濟活動。華東市場與海外貿易的這種互動力也是華東市場成熟的營養劑。這是明末清初商業發展有別于前代的一個顯著特征,也是近代中外貿易的序幕。

一、華東市場的構成及其對外貿易的擴張力

市場的構成,主要是商品的流通量和流通內容。流通量的大小取決于市場的交通輻射情況和商埠碼頭的大小;流通內容則指集散商品的種類。明末清初,華東地區不僅擁有貫穿南北的大運河——長江——贛江——北江黃金水道,這條水道串連了以北京為樞紐通向全國各地的8條干線要道中的3條:北京分別至南京浙江福建、至江西廣東、至山東;[③]而且擁有全國2/3的大中型工商城市[④]和大量傳統與新興的手工業商業小城鎮。[⑤]明清兩代人口密度前4名的省份在華東,明末華東6省人口6900萬,為全國15省12000萬人口的58%(1578年)。[⑥]清中期統計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300人以上的府州全國有29個,華東占24個(1820年)。[⑦]便利的交通、發展起來的工商城鎮和眾多的人口為市場的構成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物質條件。

從商品生產與流通關系看,市場可分三類:

查看全文

考察團赴華東五市考察報告

9月10日至9月21日,由區委副書記林強,區委常委、宣傳部部長黃堅為正、副團長,區委辦、文明辦、學習辦,區民政局、教育局、衛生局、計劃生育局的有關領導及各街道黨工委分管書記參加的西崗區精神文明建設學習考察團一行17人,完成了對上海、寧波、杭州、南京、濟南等地為期11天的學習考察。下面,我將這次學習考察的總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此次學習考察是按照區委的工作安排和書記辦公會的要求,

派出的第一批考察團。考察地點是根據中央、省文明辦的推薦,赴首批爭創全國文明城市,目地是學習他們在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方面的先進經驗。考察團一行在準備時間短、任務安排滿的情況下,不辭辛苦,風雨兼程,虛心學習,期間,分別考察了五個城市下屬的黃浦、江北、下城、鼓樓、槐蔭等5個城區、5個街道、9個社區,先后召開了14次座談會,與考察地的區委辦、區委宣傳部、文明辦、政府辦、教育局、民政局、衛生局等部門以及部分街道黨工委進行了對流,全面學習了他們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學習型城區以及社區建設、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教育強區建設、社區衛生服務、計劃生育等方面工作的先進做法和寶貴經驗,并就我區的實際做法,與他們進行了交流和探討。考察地規范、熱情、周到、細致的接待和服務也給考察團全體成員留下了深刻印象。五城區的分管書記,常委、宣傳部部長陪同座談、參觀,各對接部門也給我們的考察工作提供了方便,使這次考察十分順利,圓滿地完成了學習任務。

二、五城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主要特點和經驗

(一)強化領導,形成了良好的工作運行機制

五城區對精神文明建設、特別是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高度重視,行動較快,思路明確,圍繞發展區域經濟的工作中心,有力地推動了城區三個文明建設協調發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