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壩范文10篇
時間:2024-02-08 00:49:4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混凝土壩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混凝土土壩管理論文
***水庫位浙江省******苕溪支流南溪上,始建于1958年,是治理太湖流域水患的大型骨干水利工程之一。水庫匯流面積258平方公里,總庫容1.15億立方米,大壩為粘土心墻砂殼壩,是一座以防洪為主,結合灌溉、發電、供水、養殖等綜合利用的大(二)型水庫。由于歷史客觀原因和工程運行時間的推移,在2001年水利廳組織的大壩安全鑒定中,***水庫被列為三類壩需進行除險加固。***水庫大壩為粘土心墻土壩,其除險加固設計采用混凝土防滲墻作為大壩新的防滲體以提高土壩體的抗滲性,設計要求混凝土防滲墻的抗壓強度等級為C8,彈性模量≤14000Mpa,滲透等級W4,坍落度為8~11cm。
一、原材料試驗
試驗所用水泥為安徽寧國海螺32.5R級復合硅酸鹽水泥,摻合料采用膨潤土,細骨料為天然河砂或石屑,粗骨料為一級配石灰巖碎石,各種材料的物理性能試驗成果分述如下。
1.1水泥
試驗所用水泥為安徽寧國海螺32.5R級復合硅酸鹽水泥,其物理力學性能試驗成果。
1.2細骨料
土壩混凝土防滲墻設計管理論文
一、前言
我國平原地區水庫大多修建于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一般為就地取材筑壩,壩型以均質土壩居多,壩高較低。由于歷史原因,大壩填筑質量普遍較差。有的壩基處理不徹底,甚至未清基,直接在河床上填土筑壩。壩基存在深厚砂礫石層滲水通道。壩體裂縫、沉陷、壩基滲漏現象十分普遍。汛期高水位時,大壩下游地面極易產生滲水、管涌險情,危及水庫安全運行。隨著混凝土防滲墻施工工具和工藝技術的不斷發展和完善,將混凝土防滲墻技術應用于土壩防滲加固,已成為平原區水庫大壩防滲加固的一項重要措施[1-2]。本文根據作者多年的工程經驗,介紹了平原地區土壩混凝土防滲墻的設計與施工原則,旨在為類似工程提供借鑒。
二、混凝土防滲墻設計方案
根據地質勘探資料分析,平原區均質土壩壩體普遍存在上壩土料選擇要求不嚴格、筑壩土料分區不明顯,碾壓不充分,填筑質量差的問題。抽樣檢查結果表明,干密度小于1.5t/m3的土樣占總數的60%以上,同時壩基相對不透水層或透水系數較小的土層一般埋藏深度5m~20m。據此,防滲墻布置設計方案一般有兩種:第1種方案是在壩頂布孔修筑混凝土防滲墻;第2種方案是在大壩上游壩坡坡腳設混凝土防滲墻,上游壩坡鋪設復合土工膜方案,兩種方案均可達到防滲要求。
第1種方案在壩頂施工,具有施工人員少,不受汛期洪水干擾等優點,但存在防滲墻墻體較深,施工時易塌孔等缺點,一旦出現問題,補救困難,同時,上游壩坡裂縫、漏水、沉陷等問題得不到解決。
第2種方案避免了壩體塌孔現象的發生,墻體較淺,施工方便,可以保證施工質量及進度,能有效地解決水庫上游壩坡質量問題。缺點是防滲墻在大壩上游坡腳施工,水庫需要放空,影響水庫效益發揮,且施工易受汛期洪水干擾,渡汛困難,有的部位還需增加施工圍堰等臨時工程量。
混凝土壩應力分析管理論文
在混凝土壩應力觀測資料分析工作中,常采用統計模型和混合數學模型來分析大壩應力的發展規律以及影響因素。統計模型和混合模型要求具有典型分布規律的長序列數據,而在施工期和蓄水初期,由于觀測數據很少,采用上述兩種模型很難取得較好的效果。灰色系統模型的特點是可以從較少的離散數據中尋找內在的規律。
灰色模型簡稱GM模型,GM模型的建模包括因素分析、等時距處理、數據標準化、數據生成、建立狀態模型、模型效果評價等方法和過程。本文只探討灰色理論在混凝土壩應力觀測資料分析中的應用。
1因子選擇
在研究大壩的應力規律時,應力數列是參考數列,影響應力的行為因子則為比較數列,它們均為時間數列。混凝土壩應力主要與水壓力、溫度、自重、濕漲以及時效等因素有關系。在蓄水初期的觀測資料分析中,自重應力和濕漲應力以常數表示。
(1)庫水位因子。選擇水深的三次多項式:H、H2、H3。
(2)時效因子。選擇線性函數和對數函數的疊加函數:
我國碾壓混凝土壩防滲結構的發展方向論文
摘要:二級配碾壓混凝土與變態混凝土聯合防滲結構具有防滲性能可靠,施工方便,造價較低等優勢,充分發揮碾壓混土壩快速施工的特點,已成為我國碾壓混凝土壩防滲結構的發展方向。
關鍵詞:二級配碾壓混凝土;變態混凝土;常態混凝土;抗滲;抗凍;抗裂;防滲結構
一、概述
目前,國內外碾壓混凝土壩的防滲型式主要有“金包銀”式防滲結構,常態混凝土薄層防滲結構、鋼筋混凝土面板防滲結構、薄膜防滲結構、瀝青混合料防滲結構和碾壓混凝土自身防滲結構等幾種。
就厚常態混凝土(金包銀)防滲結構和碾壓混凝土自身防滲結構做重點比較。
二、兩種防滲結構設計
水利壩體的化學灌漿加固分析論文
1混凝土壩體裂縫對水利工程的影響
現代水利工程為了保障壩體的強度與使用壽命,多采用混凝土作為壩體的主要施工材料。但是混凝土工程經過長時間自然環境的影響,會出現炭化、侵蝕等現象,其中由于混凝土施工過程技術控制原因以及混凝土自身特性等原因,混凝土壩體常會出現裂縫。壩體裂縫使壩體工程內部鋼筋結構受到外界物質的侵蝕,導致壩體強度降低,當裂縫寬度達到一定程度還會影響壩體的力學結構,最終導致水利工程壩體使用年限降低。針對這樣的情況,加快混凝土壩體裂縫治理、加快新技術應用成為了水利工程養護部門的首要工作。
2水利工程混凝土壩體的化學灌漿加固
化學灌漿(ChemicalGrouting)是將一定的化學材料(無機或有機材料)配制成真溶液,用化學灌漿泵等壓送設備將其灌入地層或縫隙內,使其滲透、擴散、膠凝或固化,以增加地層強度、降低地層滲透性、防止地層變形和進行混凝土建筑物裂縫修補的一項加固基礎,防水堵漏和混凝土缺陷補強技術。
2.1水利工程混凝土壩體的化學灌漿加固處理技術概述
混凝土壩體裂縫修復的化學灌漿加固處理法適用于深層裂縫和貫穿裂縫的修補與加固。對于灌漿死縫可選用水泥漿材、環氧漿材、高強水溶性聚氨酯漿材等;活縫可選用彈性聚氨酯漿材等。其施工首先要根據原有設計要求對裂縫進行勘察和分析,確定灌漿孔。然后鉆孔、洗孔、埋設灌漿管。沿裂縫鑿寬、深5~6cm的V形槽,并清洗干凈,在槽內涂刷基波,用砂漿嵌填封堵;進行灌漿前要進行壓水檢查。灌漿結束封孔時的吸漿量應小于0.02l/5min。在進行灌裝時要根據裂縫類型的不同使用不同的灌漿方法,垂直裂縫和傾斜裂縫灌漿應從深到淺、自下而上進行;接近水平狀裂縫灌漿可從低端或吸漿量大的孔開始。
水利工程土壩設計及施工技術探討
1土壩施工條件
1.1地質環境
在土壩施工之前,參與工程的相關部門應聯合采取有效措施,分析和預測土壩工程施工中可能發生的異常狀況,并制定相應應急預案。在調研和熟悉設計圖紙中土壩壩基地質構造后,確定工程施工可行方可施工。
1.2自然環境因素
土壩工程選擇在春秋兩季施工時,應充分考量自然天氣因素。在制定土壩施工進度時應全面考慮影響施工進度的各個因素,應盡量提前設計施工進度,這樣有助于碾壓作業的進行。選在春秋兩季施工是由于這兩個季節氣溫適宜、土壤含水率相對較低,在施工時應科學統計降水與氣溫等天氣條件,同時做好持續監測。
2土壩施工技術
碾壓混凝土筑壩技術研究論文
摘要:文章結合總結了我國碾壓混凝土壩施工工藝,綜述了該領域的研究進展及今后研究的主要內容。
關鍵詞:碾壓混凝土;碾壓混凝土壩;施工工藝
1.碾壓混凝土技術
碾壓混凝土技術是采用類似土石方填筑施工工藝,將干硬性混凝土用振動碾壓實的一種新的混凝土施工技術。在混凝土大壩施工中采用這種技術,突破了傳統的混凝土大壩柱狀法澆筑對大壩澆筑速度的限制,具有施工程序簡化、機械化程度高、縮短工期、節省投資等優點[1]。
2.碾壓混凝土施工工藝
碾壓混凝土施工普遍采用了通倉薄層碾壓連續上升的施工工藝。所采用的倉面平倉機、切縫機、振動碾、倉面吊及噴霧機、預埋冷卻水管的材料和方法、預埋件的施工工藝等也隨著碾壓混凝土施工技術發展而發展,設備性能均能保證高強度連續碾壓施工。
土壩滲漏控制措施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滲透變形;水流觀測;控制措施
論文摘要:水庫是水利產業的重要措施,建國后我國已興建了各類水庫。因為水庫受修建時間較長、當時的技術等因素所限制,現在大部分水庫帶病工作,事故較多,對人民生產和國民經濟產生了一定影響。在眾多水庫事故中,因為土壩滲漏造成的事故占比例較多。本文就這幾年的工程實踐結合該問題談談具體的原因及防治措施,希望對病險水庫的加固起到借鑒作用。
一、引言
建國后,國家非常重視水庫建設,截止到2007年,已建水庫10萬多座,在戰勝水旱災害,促進工農業生產,改善人民生活方面,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是,由于當時歷史條件及技術、經驗不足等原因,很多水庫工程存在著不同程度的質量和防洪標準問題,使水庫事故不斷增加,給國家和人民生命財產造成了重大損失。
土壩存在問題,除防洪標準偏低外,主要是工程質量問題,具體表現在滲漏、滑坡和裂縫。概括起來,是一個防滲加固問題,一般處理防滲的原則是“上堵下排”。上堵的措施有垂直防滲和水平防滲。垂直防滲有混凝土防滲墻、高壓噴射灌漿防滲、劈裂灌漿防滲、沖抓套井回填防滲、倒掛井防滲、土工合成材料防滲、射水造孔混凝土墻防滲和巖溶帷幕灌漿防滲等。水平防滲有人工粘土鋪蓋和利用天然鋪蓋等,并結合下排的措施有:在壩體背水坡腳附近開挖導滲溝、減壓井和蓋重壓滲等。
二、土壩滲漏表現形式
水利工程大壩施工技術研究
水利工程中的碾壓混凝土大壩施工技術,既具備混凝土成型的砂石料制備、拌合、運輸、平倉等工序,有具有一定的土石壩施工特征,如將混凝土的振搗改為振動碾壓等。因此碾壓混凝土施工技術對制備能力、拌合與運輸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在施工技術及管理上也更為嚴格。
一、碾壓混凝土大壩施工技術概論
碾壓混凝土大壩常按照壩型分為混凝土重力壩與混凝土拱壩。相對于傳統的土石壩與常態混凝土壩,碾壓混凝土壩的施工速度更快,且由于水泥用量更少、溫控要求低、模板工程量少等特點而具有更低的工程造價。但同時,也產生的橫縫溫度控制、耐久性控制以及碾壓層面結合質量等施工技術難題。1、碾壓混凝土的施工材料。碾壓混凝土的施工材料就是常用的大壩混凝土材料,包括熱硅酸鹽水泥或低熱礦渣酸鹽水泥、人工砂石骨料、粉煤灰或凝灰巖粉摻合料,以及具備減水、引氣、緩凝等作用的摻合料等,都有利于提高大壩的施工質量。2、攪拌設備的常用類型。大壩施工中,常用的混凝土攪拌機包括錐形自落式攪拌機以及強制式攪拌機等。前者依靠攪拌筒自身旋轉的離心作用將混凝土物料抬升至一定高度后依靠重力作用使其下落并充分混合,其結構簡單、功耗較小,具備較長的使用壽命;強制式攪拌機具有固定的筒身,僅依靠筒內葉片的旋轉使物料混合均勻,其攪拌作用更為強烈。除此以外,在大型的碾壓混凝土壩工程中,為了滿足規模的混凝土用量,常常組裝建成混凝土拌合樓,將混凝土生產從進料到出料的流程自動化,以提高生產效率。
二、碾壓混凝土壩施工的關鍵技術
1、混凝土的拌合技術。我國的大中型混凝土壩,基本都采用多次投料拌合技術。在該過程中,混凝土原料的投料順序,是決定拌合質量的關鍵。對于不同的原材料配合比,以及不同的攪拌設備類型,投料順序都有所不同。另外,由于碾壓混凝土用水量更少,因此需要更長的拌合時間。2、拌合料的運輸入倉控制。在碾壓混凝土運輸過程中,為了保證運輸能力的機動性和通用性,自卸汽車運輸被廣泛采用。該種方式轉運次數少,適用于壩體的中下部等易于布置交通道路的部分施工。若建設有拌合樓,則更常采用膠帶運輸機或有軌運輸設備進行水平運輸,使用膠帶運輸機可以避免運輸過程中發生骨料分離,還可以運輸砂漿等流態物料。在壩體的上部施工時,為了滿足垂直輸送的需要,還應該根據地形選用纜索起重機或門式起重機等。其中,纜索起重機適用于地形狹窄的工程,設備可以布置在較遠的岸坡上,不干擾主體工程施工,也不受度汛的影響,可以一次性連續澆筑至壩體頂層,具備更高的運行效率;而門式起重機更適合于較高的混凝土壩澆筑,其具有較好的變幅性能,能夠靈活水平移動。3、倉面的施工技術。在倉面施工前,要根據施工技術規范對澆筑倉提出明確的施工方案,包括所在位置、起止高程、澆筑時段、層數劃分以及質量要求和人員配置要求等。在卸料與攤鋪過程中,為了保障層間結合牢固,需要在舊有混凝土層面上鋪設砂漿并同時進行攤鋪,卸料攤鋪方向應當平行于壩體軸線,避免形成薄弱帶;攤鋪使用推土機和攤鋪機等設備,壓實厚度保障在30cm;碾壓工序的目的是使混凝土拌合物的結構變得密實,作用機理是依靠振動碾以壓力波的形式產生振動力,并傳遞到混凝土體的內部,使內部骨架間的空隙在重力作用下被流動的漿體填實,因此在選用振動碾時,首先要考慮其是否具有足夠的振動功率。4、結合部位關鍵技術。實際上,為了防止出現混凝土裂縫,在結構施工過程中,通常會將大體積的混凝土分為較小的塊體,因此為了保證澆筑層間的結合質量,通常要采取措施對結合面進行處理。首先,在攤鋪碾壓過程中要保障施工的連續性,盡可能加快施工節奏;同時要控制倉面的小氣候,保障合適的倉面溫度和較高的濕度,為此可以采用噴霧劑、噴霧槍等設備,以及采用加冰、冷水拌合等方法對材料進行處理;如果在施工過程中采用了異種混凝土(如金包銀結構的壩體以及不同的壩體結構之間),除了保證同步澆筑以外,也常采用先碾壓后常態的施工方法。
總而言之,要想提高碾壓混凝土壩體的施工質量,不僅需要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對施工過程的技術控制也十分關鍵。我國幅員遼闊,各地氣候條件差別較大,因此不具備廣泛適用的施工方法。只有因地制宜,針對不同地區的碾壓混凝土施工制定適宜的運輸、拌合、攤鋪方案,積累成熟的施工經驗,才能形成最為可靠的施工技術。本文僅針對常用的施工技術予以分析,對相關工作的改進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碾壓混凝土筑壩研究論文
1.碾壓混凝土技術
碾壓混凝土技術是采用類似土石方填筑施工工藝,將干硬性混凝土用振動碾壓實的一種新的混凝土施工技術。在混凝土大壩施工中采用這種技術,突破了傳統的混凝土大壩柱狀法澆筑對大壩澆筑速度的限制,具有施工程序簡化、機械化程度高、縮短工期、節省投資等優點[1]。
2.碾壓混凝土施工工藝
碾壓混凝土施工普遍采用了通倉薄層碾壓連續上升的施工工藝。所采用的倉面平倉機、切縫機、振動碾、倉面吊及噴霧機、預埋冷卻水管的材料和方法、預埋件的施工工藝等也隨著碾壓混凝土施工技術發展而發展,設備性能均能保證高強度連續碾壓施工。
2.1攤鋪及平倉、碾壓工藝
碾壓混凝土攤鋪一般采用自卸汽車卸料,推土機或平倉機進行平倉攤鋪。為減輕骨料分離,采用疊壓式卸料和串鏈攤鋪法,對局部出現的骨料分離,輔以人工散料處理,取得了較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