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灌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3 12:19:1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節灌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深井節灌技術分析論文

深井節灌技術屬集流節灌技術的一種,它包含兩個內容:一是利用深井集流,兼蓄淺層地下水和人工補給地表水;二是在利用深井水的方式上,采取節水灌溉技術之一的噴灌,部份地方由人工挑灌,達到最佳的利用效果。這里所說的“深井”,亦兼具北方“水窖”的作用,其深度一般為8米以上,相對普通水井要深。該技術對攔蓄地表徑流,保證旱片農業用水、提高造林成活率、減輕水土流失有非常明顯的效果。

一、在平昌推廣應用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平昌縣位于大巴山南麓,境內多屬深丘低山地貌,是川東北旱災頻繁區。我縣水利化程度平均僅22.4%,最低的得勝區僅13.8%,最低的西興區佛樓鄉僅6.6%。據水利工程與水土流失的分布調查表明,凡是嚴重缺水的地方必然是水土流失嚴重的地方,二者內在聯系緊密。由于受地形的局限,一些地方不宜修建骨干水利工程,出現旱片死角,而且雖然我縣年均降雨量在1100—1200mm,但是降雨在時空上分布極為不均。據縣氣象局統計,夏旱出現的頻率為52.8%,伏旱出現的頻率為67%。高頻率的旱災導致農業滯后,荒山造林成活率極低;區域水系紊亂,植被稀疏,造成固土、涵養水源的功能降低,直接加劇了水土流失,如此形成惡性循環。大量實踐證明,沒有水的農業造林植樹其成效無疑難以得到保障,治理水土流失首先要解決蓄水、保水、節約用水的問題。

我縣地下水都屬巖裂隙水,由于降雨量充沛,徑流條件好,循環交替積極,而且一般遠離污染源,受污染的機會小,充分利用地下水是完全可行的。

為了推廣該項技術,我們在云臺鋪埡村、尖山七里村進行了深井節灌技術在農業和水土保持造林兩個方面的試點,取得了成功。

二、深井噴灌技術在農業試點區的具體應用

查看全文

農業節灌工程研究管理論文

一、發展節水灌溉工程的必要性和緊迫性

1.水質型缺水問題突出

位于江蘇省境內的蘇錫常地區屬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太湖流域,境內河湖眾多,水網密布,水資源較豐富。但在過去的20年中,在致力于快速發展城鄉經濟的同時,沒有注重環境生態的相應保護,致使目前蘇南地區水質污染嚴重,太湖水體富營養化和有機污染加劇,很多灌溉水源的水黑臭,基本為超Ⅴ類水體,每年由于灌溉水源水質的問題而導致農田絕產的面積達數萬畝之多。

地面水資源的污染,使得地下水過量開采、地下水位持續下降,其中蘇州市的地下水開采量為1.8億m3占總供水量的4.6%,位于全省之首。蘇錫常三市城區的地面沉降中心的最大累積沉降量分別為1682mm、1100mm和949mm,三市已連片形成近3000km2的沉降區。

水環境污染除了受工礦企業污水的超標排放及生活垃圾的影響外,一個不容忽視的污染源就是農業面源污染。在傳統的粗放型農業灌溉方式下,不僅浪費水源,而且大量的化肥、農藥隨灌溉退水流失到水體中,造成水體嚴重的富營養化。

推廣節水灌溉、發展節水農業,可以緩解水資源緊缺的矛盾,增加環境容量,對蘇錫常地區的生態環境安全與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查看全文

節水灌溉技術分析論文

地面灌溉是古老的田間施水技術,但它目前仍是世界上特別是發展中國家廣泛采用的一種灌水方法,約占全世界中灌溉面積的90%以上。我國則有98%以上的灌溉面積依然采用傳統的地面灌溉技術。

鑒于我國水資源與能源短缺,經濟實力不足,廣大農村地區的技術管理水平較低的現實,大面積推廣噴、微灌等先進灌水技術還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在今后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國還仍須加大田間工程的建設力度,大力研究和推廣節水型地面灌水技術。

一、平整土地,設計合理的溝、畦尺寸與灌水技術參數

平整土地是提高地面灌水技術和灌水質量,縮短灌水時間,提高灌水勞動效率和節水增產的一項重要措施。結合土地平整,進行田間工程改造,劃長畦(溝)為短畦(溝),改寬畦為窄畦,設計合理的畦溝尺寸和入畦(溝)流量,可大大提高灌水均勻度和灌水效率。

陜西洛惠渠的研究表明,在入畦單寬流量為3~5L/s時,灌水定額隨畦長而變,當畦長由100米改為30米時,灌水定額減少150~204m³/hm²;當畦長30~100米時,畦單寬流量從2L/s增加到5L/s,灌水定額可降低150~225m³/hm²。

寶雞峽灌區進行深層滲漏的對比試驗,灌水定額小于675m³/hm²,基本不發生深層滲漏;灌水定額825~990m³/hm²時,約有150m³/hm²水產生深層滲漏;灌水定額1350m³/hm²時,有一半水成為深層滲漏水。

查看全文

河套灌區農業灌溉井渠雙灌作用

近年來,由于黃河水資源日益緊缺,引黃水量大幅減少,在河套灌區,農業用水消耗巨大,如果上游來水少,會直接導致灌區出現斷流情況,從而,影響到當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壞境的保護,為有效緩減水資源緊缺而帶來的供需矛盾突出的問題,必須采取節水措施,尤其是在當前提倡農業節水的大氣候下,應該充分利用和開發豐富的地下水資源,大力發展井渠雙灌,是解決以上矛盾的一條有效途徑。

1河套灌區的基本情況

河套灌區位于黃河上中游內蒙古段北岸的沖積平原,引黃控制面積116.2萬hm2,現引黃有效灌溉面積60萬hm2,農業人口100余萬,是亞洲最大的一首制灌區和全國三個特大型灌區之一,也是國家和自治區重要的商品糧、油生產基地;多年來灌區用水總量在52億m3左右,近年實際用水總量在49億m3左右,供水需求量逐年減少,缺口逐年增大;灌區降雨量少,多年平均130~210mm,蒸發量大,多年平均2100~2300mm,是典型的沒有引黃灌溉就沒有農業,沒有灌溉就沒有生存環境的地區;灌區內除部分沿山地帶,包括狼山山脈沖積扇一帶和部分低凹地采用井灌外,其余,大部分地區均采用黃河水灌溉。

2發展井渠雙灌的意義

井渠雙灌就是采取井灌與渠灌相結合的方式,聯合運用地下水與地表水,力求節水增效,在充分利用當下水資源的條件下,解決農業用水的問題。當前,河套灌區主要還是以地表水(引黃)灌溉為主,只有少數采用井灌,根據河套灌區的實際情況,且受一首制灌溉引水的制約,河套灌區主要是采取“輪續灌”相結合的方式,同時滿足所有供水需求是不可能的,必須采取井灌結合。筆者認為,發展井渠雙灌不僅能改善用水緊缺的現狀,而且合理開發地下水有利于實現水的良性循環和生態環境的保護。具體來講,采用井渠結合灌溉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好處。

(1)在上有來水不足,黃河枯水期、用水緊張和渠道稍部供水困難時,采用井灌,起到應急作用,做到適時灌溉,緩減供水不足矛盾,保證農業生產順利進行。由于近年來河套灌區內的種植結構大幅調整,一些經濟作物(如青椒和番茄)得不到適時灌溉,采取井灌,可以達到增產增效和增收的目的。

查看全文

農村機電排灌工作意見

“十一五”期間,我鎮農村機電排灌管理工作突出服務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條主線,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強化管理服務,為全鎮的農業生產和抗災奪豐收作出了貢獻。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鎮屬事業機構改革,農灌管理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為認真貫徹落實東政辦發(2011)89號《縣政府辦公室關于轉發縣財政局、農機局、物價局、縣委農工辦關于加強農村機電排灌管理的意見的通知》文件精神,進一步理順關系,加強機電排灌管理,充分發揮機電排灌設施在農業生產和抗旱排澇中的作用,經鎮政府研究現對加強全鎮農村機電排灌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精神,繼續發揮好農村機電排灌在農業生產和抗旱排澇保豐收中的作用,進一步明確鎮、村及相關部門在農村機電排灌工作的職責,理順農村機電排灌管理服務體制,提高農村機電排灌服務水平和運行質量,促進我鎮農村機電排灌管理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在新形勢下,抓好農灌管理工作,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堅持政府主導、分工負責原則。全鎮所有泵站不分產權性質,必須在鎮政府的統一管理和指導下,開展農灌管理和服務。鎮農業服務中心(農機部門)為農灌管理的具體組織實施部門。鎮政府負責制訂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落實責任制,抓好泵站改造和農灌安全生產管理。各村(居)委會負責渠道的建造、修理和管護工作,并積極參與農灌管理。

查看全文

灌溉工程節水技術管理論文

節水灌溉是圍繞著具體的工程措施來進行的,因此有必要了解現有的節水灌溉工程技術及其特點。

一、低壓管道輸水灌溉:又稱管道輸水灌溉,是通過機泵(或利用天然水頭)和管道系統直接將低壓水引入田間進行灌溉的方法。這種利用管道代替渠道進行輸水灌溉的技術,避免了輸水過程中水的蒸發和滲漏損失,節省了渠道占地,能克服地形變化的不利影響,省工省力,一般可節水30%,增產20%,省地5%,且投資不大,普遍適用于我國北方井灌區。

二、噴灌:俗稱人工降雨,是利用專門設備將水噴射到空中分散成細小的水滴,形成類似下雨效果的一種灌溉方法。噴灌受地形條件的限制小,在砂土或地形坡度達到5%等地面灌溉有困難的地方都可以采用,一般能增產15%,節水40%,提高工效20倍-30倍、提高耕地利用率7%。但噴灌受風力影響大,且容易產生蒸發損失,不適宜空氣特別干旱、風力較大的地區。由于噴灌設備投資較高,目前多用在水資源缺乏的經濟較發達地區。

三、微灌:是利用專用設備將有壓水輸送分配到田間,通過灌水器以微小的流量濕潤作物根部附近土壤的一種局部灌溉技術。微灌是目前節水、增產、優質效果最好的一種節水灌溉技術,但由于其投資較高,目前僅限于經濟作物中使用。微灌通常分為滴灌、微噴灌、小管出流灌和滲灌四種形式。

1.滴灌:是利用滴頭(滴灌帶)將壓力水以水滴狀或連續細流狀濕潤土壤進行灌溉的方法。常見滴頭有孔口滴頭、發絲管滴頭、內鑲式滴灌管、雙上孔滴灌帶、迷宮式滴灌帶等。滴灌主要用在果園、花卉、保護地栽培中。

2.微噴灌:是利用微噴頭將壓力水以噴灑狀濕潤土壤進行灌溉的方法。常見微噴頭有固定式微噴頭、旋轉式微噴頭、多孔式微噴帶、脈沖式微噴頭等。微噴灌主要用在果樹、花卉、園林、草地、保護地栽培中。

查看全文

瀝青路面裂縫施工工藝探究

摘要:針對瀝青路面的灌縫膠施工,分析和探討了灌縫施工工藝,詳細介紹了灌縫材料、灌縫設備、以及灌縫施工工藝流程,并對試驗段進行了跟蹤觀測,研究結果表明:嚴格按照瀝青路面縫灌縫施工工藝流程進行灌縫施工,灌縫膠能發揮良好的使用性能,對于路面裂縫的防治有顯著的作用。

關鍵詞:道路工程;灌縫膠;施工工藝

1前言

在公路施工中,采用瀝青混凝土面層有很多的優點,這種路面經久耐用,能有效防滑防滲漏,還有一定的耐疲勞和耐高溫的性能,比較適合鋪設于高速路段,供所有類型的車輛運行。雖然有以上優點,但是在惡劣的外界條件影響下,還會出現早期破壞的情況。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是超載車輛較多、溫差大、雨水多、氣溫極低或容易積雪結冰等,所造成的病害種類也各不相同。但是實踐發現,水是造成路面損害的重要因素。在早期路面損害的類型中,裂縫是比較常見的一種。現階段,處理這種損壞的方法一般是進行灌縫養護。灌縫膠是常用的補縫材料,不僅成本低、性能好,還能有效提高公路的使用壽命。本文對灌縫膠在瀝青路面縫隙處理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

2鋪筑試驗段

G213是從蘭州到劉家峽的主要線路,屬于國道二級公路,全程長約44千米。在此路段通行的車輛通常是承載較大的貨車或者載人客車等。這段公路的路基使用的是半剛性基層,施工材料中的含有很多的粉塵,在施工過程中造成了較高的水灰比,這就使得在發生干縮及溫縮之后在路基中出現較多的裂縫,向上延伸到公路的表面就呈現出很多裂縫,他們呈發射狀分散,兩個橫向裂縫之間的距離約為5m,中間還會連接著一道縱縫。為了避免在出現更多地裂縫之后,水分滲入路基對公路造成深層的損害,公路養護部門在2013年使用碎石對這段公路做了封層,但是效果并不明顯,后來又在2015年夏天采用稀漿做了二次處理。到現在為止已經將所有的裂縫都填充了稀漿。為更好的處理裂縫,預實施灌縫膠對縫隙進行灌注的措施。

查看全文

農村灌排工程建設與管理對策

一、研究背景

氣候異常的嚴峻形勢要求我國必須搞好新時期農村灌排工程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國家“十四五”規劃提出,要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為底線,健全農業支出保護制度,加大農業水利設施建設力度,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工程。實施河湖水系綜合整治,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維護水利基礎設施建設安全,提升水資源優化配置和水旱災害防御能力。近年來我國農村灌排設施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山東省濟寧市水利設施為例,新中國成立以來,該市修建河道堤防3511km,建泵站1917座,水井12.7萬眼,建水庫248座、塘壩1686座,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501萬畝,有效提升了水旱防御能力,取得了豐碩成果。在面對氣候趨差,國家經濟迅速發展新背景下,深入研究,超前謀劃,用新的發展理念、新的工藝技術,推進現代化的農村灌排工程體系,制定符合農村實際的灌排工程管理法規,保障農村基礎設施長期運行,實現效益最大化。

二、農村灌排工程建設與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1)平原區農田地下水位下降,灌溉成本增高;山丘區水庫灌溉有待提標升級。(2)農田除澇排水溝標準偏低,農耕侵占損毀,排水效率低。(3)村莊排水問題主要是:坑塘少,排水設施不健全、易積水。(4)工程管理方面問題主要是:管理法規少,特別是除澇方面,需研究排澇資金籌措辦法,明確排水主體,解決一戶一村不便解決的問題。

三、研究對策

(一)因地制宜,科學規劃

查看全文

農機部門排灌管理意見

“十一五”期間,我縣農村機電排灌管理工作突出服務農業增效、農民增收這條主線,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強化管理服務,為全縣的農業生產和抗災奪豐收作出了貢獻。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和鎮屬事業機構改革,農灌管理工作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為進一步理順關系,加強機電排灌管理,充分發揮機電排灌設施在農業生產和抗旱排澇中的作用,現對加強全縣農村機電排灌管理提出如下意見:

一、指導思想

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深入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快水利改革發展的決定》精神,繼續發揮好農村機電排灌在農業生產和抗旱排澇保豐收中的作用,進一步明確縣、鎮、村及相關部門在農村機電排灌工作的職責,理順農村機電排灌管理服務體制,提高農村機電排灌服務水平和運行質量,促進我縣農村機電排灌管理事業又好又快發展。

二、基本原則

在新形勢下,抓好農灌管理工作,必須遵循以下幾個原則:

1.堅持政府主導、分工負責原則。全縣所有泵站不分產權性質,必須在當地鎮政府的統一管理和指導下,開展農灌管理和服務。各鎮農業服務中心(農機部門)為農灌管理的具體組織實施部門。縣農機局負責指導全縣機電排灌體系建設,制定泵站更新計劃、加強泵站技術改造的業務指導并實施監督,會同縣委農工辦、物價局負責制定水費收取標準,會同物價局審核水費方案。各鎮政府負責制訂完善各項規章制度,落實責任制,抓好泵站改造和農灌安全生產管理。各村(居)委會負責渠道的建造、修理和管護工作,并積極參與農灌管理。

查看全文

農業農田水利灌溉與排水工程優化對策

摘要: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業發展水平呈上升趨勢。我國自古以來一直都是農業大國,在發展農業的過程中,水利工程建設具有重要的作用。農田水利灌溉和排水工程是組成水利工程的重要部分,隨著農田水利灌溉和排水工程在農業中的不斷運用,我國大部分農業均可達到農田灌溉的目標,促使農作物產量提高,從而使農民經濟效益增加。但是,當前我國在農田水利灌溉和排水工程建設項目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不良情況,需要對其進行分析并處理。本文從農業農田水利灌溉與排水工程的基本原則和特點出發,分析農田水利灌溉與排水工程建設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對策,旨在為未來建設農田水利灌溉與排水工程建設提供參考。

關鍵詞:農業農田;水利灌溉;排水工程;存在問題;解決措施

農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主體,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和強國之基,因此在國家發展過程中,需要重視農業的發展。農業的發展離不開農田水利工程建設,農田水利工程建設由水利灌溉和排水工程構成,良好的農田水利灌溉和排水工程建設可直接影響地域經濟的發展,促使農業經濟的發展速度加快。目前,農田水利灌溉和排水工程建設的過程中,由于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如地理因素、氣候因素和人為因素等),農田水利灌溉和排水工程在建設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使農業生產的需求不能得到充分滿足,對地區農業經濟的發展造成影響。基于此,需要有關部門對建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深入分析,與實際農田灌溉需求相結合,強化農田水利灌溉和排水工程建設管理工作,保證該項工程建設能夠充分滿足農業生產的具體需求,促使地區經濟得到良好的發展。

一、農業農田水利灌溉與排水工程的基本原則

水利工程建設屬于我國農業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斷提高農田灌排技術,促進我國國民經濟發展。在建設過程中,農田水利灌排工程的管理技術對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工程建設有著重要的影響。第一,構建科學、合理的管理制度。有關部門需要以當地的水資源實際情況為主,制訂與群眾實際用水需求相適應的制度規劃,從而提高群眾的節水意識,合理用水,為農田水利灌排工程的建設發展提供良好條件。第二,農田水利灌排工程的管理必須適應市場經濟的發展,在管理方式上,可以采用灌排水計費制度,從而減少浪費水資源的現象,增強群眾的節約用水意識,確保我國農業生產和用水系統的穩定發展。

二、農業農田水利灌溉與排水工程的特點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