鏡面范文10篇
時間:2024-02-15 18:03: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鏡面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砼構鏡面施工研究論文
摘要:結合*市*東路立交橋施工實踐,對砼構件表面普遍存在的缺陷進行剖析,通過技術創新,突破了傳統工藝,使砼構件外觀達到鏡面效果,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砼構件工藝創新外觀鏡面效果
一、概述
在混凝土工程中,砼構件的外觀一般存在著氣泡、露砂、缺角細裂縫等缺陷,其抗風化、抗碳化程度低,不僅影響了砼的耐久性,而且突出表現在表面粗糙,外觀工藝相對較差,影響了砼的美觀。不少地方為了達到美化工程,提高砼外觀質量,對砼結構的外露表面進行了二次處理,但易剝皮脫落,未使砼的生產工藝得到根本性提高。隨著砼施工技術和工藝的不斷創新,在同等條件下,砼表面不僅達到鏡面效果,砼的強度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我處試驗室經過30余次試驗,并在*市*東路立交橋東標段工程中,通過技術創新,工藝改進,總結探索出改善砼外觀質量的施工方法,投資20多萬元,從方型立柱入手,經過六次試澆,終于取得了成功,使砼施工在傳統工藝上有了新的突破,技術上有了新的改進,開創了砼表面鏡面效果的先例。
二、砼構件表面缺陷剖析及對策
2.1砼構件表面缺陷成因分析
砼構件鏡面施工分析論文
一、概述
在混凝土工程中,砼構件的外觀一般存在著氣泡、露砂、缺角細裂縫等缺陷,其抗風化、抗碳化程度低,不僅影響了砼的耐久性,而且突出表現在表面粗糙,外觀工藝相對較差,影響了砼的美觀。不少地方為了達到美化工程,提高砼外觀質量,對砼結構的外露表面進行了二次處理,但易剝皮脫落,未使砼的生產工藝得到根本性提高。隨著砼施工技術和工藝的不斷創新,在同等條件下,砼表面不僅達到鏡面效果,砼的強度也有了一定的提高。我處試驗室經過30余次試驗,并在*市*東路立交橋東標段工程中,通過技術創新,工藝改進,總結探索出改善砼外觀質量的施工方法,投資20多萬元,從方型立柱入手,經過六次試澆,終于取得了成功,使砼施工在傳統工藝上有了新的突破,技術上有了新的改進,開創了砼表面鏡面效果的先例。
二、砼構件表面缺陷剖析及對策
2.1砼構件表面缺陷成因分析
根據施工經驗總結,砼構件外觀質量存在的缺陷,其主要成因是受砼的原材料,配合比的選擇,外加劑與脫模劑的配伍,以及選用的模板和施工工藝等因素的制約。因此,只有通過優選砼原材料及外加劑來改善砼性能、通過優選模板來解決表面的平整度、通過改進脫模劑使砼表面具有光潔度等一系列方案,才能實現砼表面的鏡面效果。
2.2砼原材料及外加劑對成品構件的影響及其對策
混氣電火花鏡面管理論文
摘要:概述了電火花鏡面加工發展情況,提出了混氣電火花鏡面加工工藝。分析了混氣電火花鏡面加工的原理,設計了混氣裝置,并進行了加工實驗,實驗結果表明混氣電火花加工能夠有效地改善加工表面粗糙度和提高生產率。
關鍵詞:混氣電火花鏡面加工混氣裝置表面粗糙度生產率▲
電火花加工技術廣泛地應用于模具制造和難加工材料的加工中。普通電火花加工表面比較粗糙;工件表面往往有一梨皮狀白層,該層極脆,且有許多顯微裂紋,并存在拉應力,其耐疲勞性能相對較差,從而大大影響了零件的使用壽命[1~4]。試驗表明:當零件表面粗糙度小于Ra0.3μm,電加工表面的耐疲勞性能大致與機械加工表面相近,并且不會產生顯微裂紋[1]。因此實現電火花鏡面加工是電加工技術發展的一個重要方向。國外對電火花鏡面加工技術的研究開展得較早,并且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沙迪克(Sodick)公司早在70年代末首先開創了電火花鏡面加工技術的研究。早期的電火花鏡面加工技術的研究主要局限在減小和控制脈沖放電能量[5],如Sodick公司在1980年推出了第一代窄脈寬、低峰值電流的PIKA電源,達到表面粗糙度小于Ra0.1μm。這一時期的鏡面加工主要限于小面積的超精加工[6]。對于較大面積的電火花加工,由于極間寄生電容的脈沖累積效應,使間隙的實際單次放電能量大于脈沖電源提供的單脈沖能量,從而影響了加工表面粗糙度值的減小,面積越大,影響也越大[6、7]。因此,國內外學者提出了許多工藝方法。例如:分割電極法[7]、簡單電極展成法、共軛回轉式加工法[8,9]、電火花磨削[10,11]、局部電場感應法[6]以及混粉加工法[12]等。其中,混粉加工法是由日本學者毛利尚武等提出的比較有影響的鏡面電火花加工方法,能有效地解決極間寄生電容的問題。但是混粉加工法也存在一些問題,如要解決微細粉末在工作液中的均勻混合,微細粉末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并且成本也比較高,因此在實際應用中有一定的局限。筆者在電火花鏡面加工技術的研究中發現,在加工間隙的工作液中混入氣體可以有效地減小工件的表面粗糙度值,并能大大提高生產率。
1混氣電火花鏡面加工原理分析
混氣電火花加工就是在電火花加工間隙的工作液中混入氣體,使氣體以大量的微細氣泡的形式參與工作。由于間隙中混入了氣泡,從而引起了間隙電場、流場及放電特性的變化。
混入間隙的氣泡使間隙電場發生了畸變,圖1所示為氣泡引起間隙電場畸變的示意圖。在以氣泡中心為坐標原點的球坐標系中,由高斯定律的拉普拉斯方程式可得到[13]氣泡外p點處r方向的電場強度
汽車后視鏡新技術故障模式分析
摘要:汽車后視鏡是一種駕駛員獲得外部視野的重要工具,是行車安全的一個必要條件。隨著人們對行車安全性、舒適性要求的不斷提高,一些新的汽車后視鏡技術被開發出來。文章在汽車后視鏡基本功能的基礎上,對目前的后視鏡新技術進行了介紹,同時對后對視鏡的一些典型故障模式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后視鏡;新技術;故障模式;分析
本文介紹了目前一些汽車后視鏡的新技術,同時對后視鏡在使用過程中的一些典型故障模式進行分析,以便在設計、生產過程中予以規避和改進。
1汽車后視鏡的基本功能
汽車后視鏡分為外后視鏡和內后視鏡,外后視鏡通常安裝在汽車左、右兩側,駕駛員可以通過它觀察汽車外部左右的行人、車輛以及其他障礙物。外后視鏡一般具有鏡面調節、折疊、電加熱除霜等基本功能。內后視鏡通常安裝在車內擋風玻璃上,駕駛員可以通過它觀察車內乘員、物品以及后面車輛的情況。內后視鏡通常具有夜間防眩目功能。1.1鏡面調節功能。汽車外后視鏡的鏡面角度通常是通過鏡面驅動器來調節。鏡面驅動器是一個圓盤狀的塑料件,固定在基板上,可以上下左右四個方向進行調節,后視鏡的鏡片通過卡腳卡扣固定在鏡面驅動器上,通過驅動器四個方向的轉動實現鏡面的可調節。1.2折疊功能。汽車后視鏡安裝在車輛的最外側,最容易發生摩擦或碰撞,為了提高行車通過性及減小停車泊位空間,通過增加后視鏡折疊機構,使后視鏡能夠前后折疊。折疊分為兩種,一種是用手伸出窗外或人到車外將鏡頭折攏;另一種是電動的,通過鏡體內安裝折疊電機,駕駛員在車內通過按鈕可實現后視鏡自動折疊。1.3電加熱除霜功能。冬季行車時,積霜使后視鏡的視野模糊,造成駕駛員看不清側后方的情況,駕駛員需伸出車窗外清潔鏡面,這樣做只能暫時緩解積霜,且不安全。為了駕駛的安全性及操作的方便性,增加了加熱除霜裝置,當遇到后視鏡積霜時,駕駛員可開啟加熱除霜按扭,快速持久的去處積霜。1.4防炫目功能。汽車內視鏡通常都具備防炫目功能,分為手動和自動防炫目。手動式是通過撥動內視鏡的撥柄,調節內視鏡的鏡面角度來防炫目;自動防炫目,由一面特殊鏡子和兩個光敏二極管及電子控制器組成,電子控制器接收光敏二極管傳輸的前射光和后射光信號,并輸出一個電壓到導電層上,導電層上的電壓能夠改變鏡面電化層顏色,通過改變電化層顏色來調節光線的反射強度,實現自動防眩目。
2汽車后視鏡新技術
初中物理教案:光的反射
初中物理教案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知道什么是光的反射現象.
2.理解光的反射定律,能應用反射定律解決一些簡單的問題.
3.知道鏡面反射和漫反射,并能用來解釋一些簡單現象.
乘用車寬視野后視鏡設計方案探究
1寬視野后視鏡模型建立
將鏡面分為主視野區和副視野區,模型如圖1所示(以靠近駕駛室的左側外后視鏡為研究對象)。其中副視野區1的主要用來擴寬橫向視野,減少盲區,方便駕駛員進行變道等操作,而副視野區2主要擴寬縱向視野,方便駕駛員倒車。
2寬視野后視鏡設計方案
2.1主視野區域寬度
根據GB15804-2006規定,M1類外后視鏡的反射面曲率半徑不得小于1200mm。目前市面上多數小型車輛的外后視鏡曲率半徑在1400~1600mm之間。選定鏡片曲率半徑為1600mm。由公式a=130/(1+1000/r),可確定左側鏡片的最小視野寬度為80mm。
2.2副視野區域寬度
望遠鏡鏡筒結構設計論文
1望遠鏡鏡筒的結構設計
1.1鏡筒的總體結構設計
鏡筒是一架望遠鏡的關鍵零件,其功能是裝載光學零件,并保證赤緯軸轉動時光軸的穩定程度。望遠鏡鏡筒的機械結構設計的主要目的是支撐和固定主鏡、非球面改正板、焦面機構等裝置,要求其在不同姿態時能夠保證主、非球面改正板的面形改變最小,遮擋最少,鏡筒的結構盡量的輕量化,具有較強的剛度,并在各個姿態的剛度保證一致。在南極極低溫條件下,為了防止主鏡內部結霜,需要對鏡筒進行密封處理。由于該望遠鏡在國內裝調,溫度在(-10~40)℃之間,而使用的南極冰穹A處最低溫度為-80℃,最高和最低溫度有110℃的溫差,為防止裝調和使用時鏡筒尺寸變化過大導致光學部件的位置相差過大,采用了極低熱膨脹系數的殷鋼的桁架桿連接主鏡和副鏡,并且有一套低溫補償機構防止主副鏡的位置由于溫度的變化而發生變化,當溫度發生變化而導致材料收縮時,通過彈性元件的變形可以彌補材料的收縮量。
1.2主鏡系統的結構設計
南極巡天望遠鏡主鏡的支撐通過膠接在主鏡背面的因鋼墊和主鏡相連,要承擔主鏡沿光軸方向上的重力分量,主鏡支撐結構。主鏡支撐應具備以下功能:
(1)位置精確,提供準確、恒定的支撐力;
光的反射教案
一、學情分析
光的反射學生有一定的生活經驗,在小學科學中已經有一定的認識,本節內容的難點是從實驗現象中總結出反射定律,以及應用光的反射定律來解釋、解決一些實際問題,作光路圖的能力要求是比較高的。反射定律是光學中的重要定律,是理解平面鏡、球面鏡作用的基礎,也是本章的重點知識。
二、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會描述光的反射現象,能說出反射現象中的各個名稱:反射面、入射光線、入射點、法線、反射光線、入射角、反射角。能說出光的反射定律的內容、會區別漫反射、鏡面反射。確認鏡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從光的反射定律,知道光路是可逆的。
2.過程與方法:通過實驗確信反射光的方向取決于入射光線的方向和反射面的位置。改變入射光的方向和反射面的位置,能用光的反射定律分析結果。根據入射光線(或反射光線)和反射面的位置,作出反射光線(或入射光線)。
3.情感、態度、價值觀:能用光的反射現象說明自然界的一些光現象。觀察身邊的事物如玻璃幕墻產生的光污染使科學與實際相聯系;介紹我國古代光學的研究成就,激發學習熱情和民族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