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除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1 01:58:4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扣除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利息支出扣除有技巧
在計算土地增值稅時,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全國公務員共同的天地!對利息支出的扣除,稅法采取了比較寬松的處理方法:根據《土地增值稅暫行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利息支出分兩種情況確定扣除:
凡能按轉讓房地產項目計算分攤利息并提供金融機構證明的,允許據實扣除,但最高不能超過按商業銀行同期貸款利率計算的金額。超過貨款期限的利息和加罰的利息均不允許扣除。
在這種情況下:
房地產開發費用(取得土地使用權所支付的金額房地產開發成本金額)×扣除比例(%以下)允許扣除的利息費用
凡不能按轉讓房地產項目計算分攤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機構證明的,利息支出不得單獨計算,而應并人房地產開發費用中一并計算扣除。在這種情況下:
房地產開發費用(取得土地使用權支付的金額十房地產開發成本金額)×扣除比例(%以下)
個稅扣除制及對中國的啟示
個人所得稅扣除制度(簡稱個稅扣除)與納稅人的利益息息相關。個稅扣除主要包括三方面內容:一是基于稅收的公平原則,哪些費用應該扣除;二是哪些費用在現有條件下可進行多少程度的扣除,這需要考慮當時的宏觀經濟政策、財政承受能力、稅收征管能力等因素;三是分項扣除標準的確立,這是一個技術層面的問題,同時也涉及到與社會政策的匹配問題,如彌補社會保障制度的不完善等。國外對個稅扣除有各具特色的規定,其中有些做法還是值得我國借鑒的。
國外的個稅扣除制度
1.美國。美國的個稅扣除分兩部分:一是寬免額。對每個納稅人及其撫養的家屬都給予了個人寬免額,每人每年的寬免額都相同,但每年均有所調整。另外,美國的個稅扣除對納稅人的生計問題考慮得比較周到,在寬免額中考慮了家庭總收入、撫養未成年子女、贍養老人等,切實把量能納稅的原則貫徹到每個規范和制度中去。二是扣除。扣除分為標準扣除和分項扣除,納稅人可視情況選擇其中一種。標準扣除是對納稅人規定一個標準扣除額;分項扣除即把某些支出項目累加起來一并扣除,包括醫療費用、家庭住房抵押貸款利息、偶然損失、慈善捐贈、某些稅款及其他雜項費用。此外,美國的個稅扣除還實行稅收指數化,即根據物價指數或通貨膨脹的幅度等對寬免額或扣除標準額進行略微調整。
2.英國。英國的個稅扣除包括費用扣除和生計費扣除。費用扣除是指扣除與取得的收入有關的一些費用支出,這些費用必須是為了完成經營活動而支出的,如差旅費、廣告費、教師購買書籍支出等。生計費扣除主要包括單身個人扣除、已婚夫婦扣除、妻子勤勞扣除、單身及夫婦老年人扣除、額外人口扣除、寡婦喪居扣除、贍養親屬扣除、管家扣除、兒女服侍扣除及盲人扣除。具體扣除額依每年的通貨膨脹率而不斷調整。
3.日本。日本的個稅扣除完善地考慮到了從人文關懷到社會公益發展的各種扣除:首先,它把過去三年中發生的純損失或雜損失的金額轉入扣除的范圍,以免增加納稅人的額外負擔。其次,它按性質的不同分為人的扣除、額外負擔的扣除、醫療扣除、保險費扣除、社會公益事業的扣除。第三,始終貫徹量能負擔原則。比如對人的扣除,考慮到了個人所得中供維持本人或其家庭最低生活限度的那一部分。
4.德國。德國個人所得稅制度規定,個人的總收入分為兩大類:一類為盈利型收入,包括農林業、工商業和自由職業盈利型收入,是指從事這類職業所獲的經營收入扣除經營成本的凈利潤部分。另一類為結余型收入,由工資薪金、資本盈利、租金收入和其他收入組成。總收入扣除各種支出后才成為征稅基數,這些支出包括:子女的撫養費及培訓費、老年生活費、親屬贍養費(父母無收入或低收入者)、家政服務費(如請保姆)、上年虧損額和意外負擔額等。另外,對利息稅也有免稅額,起征點為:單身1551歐元,夫妻3101歐元。
企業工資薪金扣除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和計劃單列市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
為有效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以下簡稱《實施條例》),現就企業工資薪金和職工福利費扣除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關于合理工資薪金問題
《實施條例》第三十四條所稱的“合理工資薪金”,是指企業按照股東大會、董事會、薪酬委員會或相關管理機構制訂的工資薪金制度規定實際發放給員工的工資薪金。稅務機關在對工資薪金進行合理性確認時,可按以下原則掌握:
(一)企業制訂了較為規范的員工工資薪金制度;
(二)企業所制訂的工資薪金制度符合行業及地區水平;
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融資約束和企業績效
摘要:隨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的最新政策出臺,研發費用加計扣除再次成為企業享受稅收紅利的重點。本文以2010-2019年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相關數據為樣本,考察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融資約束與制造業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研究發現,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制造業企業績效;融資約束不僅對制造業企業績效產生負面影響,還可以抑制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對制造業企業績效的促進作用。
關鍵詞:研發費用加計扣除;融資約束;企業績效;制造業
0引言
當前,中國經濟發展開始更加注重質量的提高和效益的提升。而企業作為強化國家創新能力的前沿陣地,就必須全力以赴地推進技術創新,制造業企業更是如此。企業的研發創新活動具有高風險性、長期性、溢出性等特點[5],使得企業進行研發投入積極性不高。因此,政府通過一些有效措施對公司進行補償。其中之一是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它是一種稅收優惠方法[4],根據稅法規定,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將實際發生的費用按一定比例加計扣除。其目的是為了積極促進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自1996年實行以來,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經歷了幾次調整。逐步擴大優惠范圍和力度,甚至在2018年,75%的加計扣除被擴展到所有公司[2]。并且從2021年1月1日起,制造企業的研發支出將按實際發生額的100%進行扣除。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的一貫實施,使中國企業的創新能力迅速提高。中國國家統計局初步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在研發上的支出將達到國內生產總值的2.4%,創歷史新高。通過對研發支出的額外扣除來減少公司稅基,減少企業納稅額,緩解企業資金約束,從而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進而企業的生產力將大大提升,增加企業績效。因此,探究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對企業績效的激勵效果具有重大意義。目前,關于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對制造業企業績效的研究較少,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綜合考慮現有研究成果及不足,本文利用2010-2019年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數據,試圖從行業角度找到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與制造業企業績效之間的作用機制。此外,融資約束是企業績效研究的一個重點,本文進一步從融資約束的視角分析,考察融資約束、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對制造業企業績效的綜合影響。
1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1.1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與制造業企業績效
支付實習生報酬稅前扣除制度
第一條為進一步促進教育事業的發展,加強企業支付學生實習報酬稅前扣除的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及其實施細則、《中華人民共和國稅收征收管理法》及其實施細則、《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關于企業支付學生實習報酬有關所得稅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107號)和有關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所稱“企業”,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暫行條例》繳納企業所得稅的納稅人。
第三條本辦法所稱“學校”,是指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依法設立的中等職業學校和高等院校(包括公辦學校與民辦學校)。其中,中等職業學校包括中等專業學校、成人中等專業學校、職業高中(職教中心)和技工學校;高等院校包括高等職業院校、普通高等院校和全日制成人高等院校。
第四條企業按照財稅〔20**〕107號文件規定支付給在本企業實習學生的報酬,可以在計算繳納企業所得稅時依照本辦法的有關規定扣除。
第五條接收實習生的企業與學生所在學校必須正式簽訂期限在三年以上(含三年)的實習合作協議,明確規定雙方的權利與義務。
第六條對未與學校簽訂實習合作協議或僅簽訂期限在三年以下實習合作協議的企業,其支付給實習生的報酬,不得列入企業所得稅稅前扣除項目。
招待費稅前扣除限額控制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業務招待費稅法相關規定;業務招待費的合理籌劃;幾點注意事項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業務招待費的列支范圍、不論是財務會計制度還是新舊稅法都未給予準確的界定、企業應將業務招待費與會議費嚴格區分,不得將業務招待費計入會議費、業務招待費稅務處理的扣除基數、稅務機關查增的收入應在納稅調整增加額中填列、業務招待費稅務處理的扣除比例、最大限度地合理運用扣除比例、綜合運用相近的扣除項目余額、一切以合法為前提、把握真實性與合理性、建立與稅務機關之間的良好溝通關系等,具體請詳見。
摘要:業務招待費是指納稅人為經營業務的需要而支付的應酬費用。企業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發生招待費用在所難免,而《企業所得稅法》對招待費稅前扣除是限額控制的,企業應加強對業務招待費扣除標準的合理籌劃。
一、業務招待費稅法相關規定
(一)業務招待費的列支范圍
在業務招待費的范圍上,不論是財務會計制度還是新舊稅法都未給予準確的界定。在稅務執法實踐中,招待費具體范圍如下:1.因企業生產經營需要而宴請或工作餐的開支;2.因企業生產經營需要贈送紀念品的開支;3.因企業生產經營需要而發生的旅游景點參觀費和交通費及其他費用的開支;4.因企業生產經營需要而發生的業務關系人員的差旅費開支。
稅法規定,企業應將業務招待費與會議費嚴格區分,不得將業務招待費計入會議費。納稅人申報扣除的業務招待費,主管稅務機關要求提供證明資料的,應提供能證明真實性的、足夠的有效憑證或資料。會議費證明材料包括會議時間、地點、出席人員、內容、目的、費用標準、支付憑證等。如果稅務機關發現業務招待費支出有虛假現象,或者在納稅檢查中發現有不真實的業務招待支出,有權要求納稅人在一定期間提供證明真實性的、足夠有效的憑證或資料,逾期不能提供資料的,稅務機關可以不進一步檢查,直接否定納稅人已申報業務招待費的扣除權。
公益性捐贈稅前扣除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民政廳(局),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民政局: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現對公益性捐贈所得稅稅前扣除有關問題明確如下:
一、企業通過公益性社會團體或者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門,用于公益事業的捐贈支出,在年度利潤總額12%以內的部分,準予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扣除。年度利潤總額,是指企業依照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規定計算的大于零的數額。
二、個人通過社會團體、國家機關向公益事業的捐贈支出,按照現行稅收法律、行政法規及相關政策規定準予在所得稅稅前扣除。
三、本通知第一條所稱的用于公益事業的捐贈支出,是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規定的向公益事業的捐贈支出,具體范圍包括:
(一)救助災害、救濟貧困、扶助殘疾人等困難的社會群體和個人的活動;
企業研發費稅扣除工作通知
各相關企業:
為促進本市經濟平穩較快增長,貫徹《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及其實施條例的稅收優惠政策,落實市國家稅務局市地方稅務局下發的《關于轉發<國家稅務總局關于印發《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扣除管理辦法(試行)》的通知>和本市實施意見的通知》(國稅所[]14號)規定,特就企業辦理研發費加計扣除事宜通知如下:
一、企業應按照14號文的規定,首先向主管稅務機關報送研發項目立項資料。報送當年立項或變更當年立項的研發項資料的,可在當年度內隨時報送;報送上年立項或變更上年立項研發項資料的,最遲截止期在次年3月底(年在4月底)前報送。主管稅務機關在規定時限內由服務大廳隨時受理。
二、報送的資料內容包括:
1、《市企業研發項目情況表》(按自行開發、委托開發、合作開發、集中開發四類分別填報,表式可以從財稅網站“網上辦事”欄目內下載);
2、自主、委托、合作、集中等研究開發項目計劃書和研究開發費預算;
公益捐贈稅前扣除政策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財政廳(局)、國家稅務局、地方稅務局,**生產建設兵團財務局:
為進一步促進社會公益事業發展,現對公益救濟性捐贈所得稅稅前扣除政策及相關管理問題明確如下:
一、依據國務院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250號)和《基金會管理條例》(國務院令第400號)的規定,經民政部門批準成立的非營利的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基金會,凡符合有關規定條件,并經財政稅務部門確認后,納稅人通過其用于公益救濟性的捐贈,可按現行稅收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規定,準予在計算繳納企業和個人所得稅時在所得稅稅前扣除。
經國務院民政部門批準成立的非營利的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基金會,其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進行確認;經省級人民政府民政部門批準成立的非營利的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基金會,其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由省級財稅部門進行確認,并報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備案。
接受公益救濟性捐贈的國家機關是指縣及縣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組成部門。
二、申請捐贈稅前扣除資格的非營利的公益性社會團體和基金會,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研究開發費所得稅扣除制度
為貫徹落實《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和《國務院關于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若干配套政策》(國發〔20**〕6號)關于企業研究開發費用所得稅前加計扣除的規定,鼓勵企業增加研究開發投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特制定本辦法。
一、法律法規政策依據及具體內容
(一)《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條規定:“企業的下列支出,可以在計算應納稅所得額時加計扣除: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實施條例》第九十五條規定:“企業所得稅法第三十條第(一)項所稱研究開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是指企業為開發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發生的研究開發費用,未形成無形資產計入當期損益的,在按照規定據實扣除的基礎上,按照研究開發費用的50%加計扣除;形成無形資產的,按照無形資產成本的150%攤銷。”
(三)國務院《關于實施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的若干配套政策》(國發〔20**〕6號)第七條規定:“允許企業按當年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用的150%抵扣當年應納稅所得額。實際發生的技術開發費用當年抵扣不足部分,可按稅法規定在5年內結轉抵扣。”
二、適用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