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接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3 02:22:00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連接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鋼筋連接施工論文
摘要:介紹近年來我國鋼筋連接技術的發展應用,針對不同的工程。不同的連接技術展開分析、討論;列舉了目前施工工藝中常用的幾種粗直徑鋼筋連接方法,并從施工條件、材料損耗、施工速度、成本節約等幾方面作出對比,總結出滾軋直螺紋接頭在大面積建筑工程中的應用優勢。
關鍵詞:粗直徑鋼筋;連接;施工質量
一、工程概況
本工程為一高層商住樓,總建筑面積78126m2,設有一層地下室,層高5米;首層、二層作為商場,層高4.8米,第三層為停車場,層高5.3米:四~三十一層為住宅,分為四座塔樓,標準層高3.0米。因本項目住宅的檔次較高,在結構設計時采用了暗柱的方式,而且工期緊,因此施工中鋼筋工程的主要特點是:規模大,鋼筋連接數量多,為了配合工期的要求,要求鋼筋連接技術能夠實現快速施工的效果,能夠滿足全天候施工要求,由于采用暗柱的設計方式,柱截面小,配筋密集且大量采用粗直徑鋼筋(最大鋼筋直徑28mm),要求粗直徑鋼筋連接技術能夠減少混凝土澆筑時的施工難度;要求粗直徑鋼筋連接技術能夠節約鋼材、降低工程成本。為此,采用了粗直徑鋼筋機械連接技術。鋼筋機械連接施工具有操作簡單、施工速度陜、質量穩定、接頭強度高、增加與混凝土問握裹力等優點,不受鋼筋的可焊性、化學成分及氣候影響。針對工程的工期要求和設計特點,在工程的施工中對直徑18mm以上豎向鋼筋的連接采用了等強錐螺紋套筒連接技術。
錐螺紋套筒連接技術是近年來開發的一種新的粗直徑鋼筋連接方式,對于地下室底板、獨立柱和暗柱等關鍵受力結構部位,粗直徑鋼筋連接全部采用了錐螺紋套筒連接技術,共有使用錐螺紋接頭87292個,其中28mm(10786個):25mm(22420個),22mm(17760個),20mm(14963個),18mm(16350個)。
二、鋼筋鐓粗直螺紋連接接頭施工工藝
機械沖壓連接技術思考
在多級剪切沖壓連接中,是通過對被連接材料的剪切以及隨后的鍛壓來實現被連接部件的連接。以下的工作過程涉及一個可驅動的剪切凹模和一個可驅動的鍛壓凸模,同樣剪切凸模也可能是可驅動的。起決定性作用的是工裝之間的相對運動。步驟1:在兩級剪切沖壓連接中,首先被連接的部件放置到剪切凸模和托架上,然后上部的工裝組件即剪切凹模向下運動到被連接部件上,借助于托架的彈力,被連接的部件在剪切凹模和托架之間被固定壓緊。步驟2:剪切凹模壓向剪切凸模側,一通過對被連接部件的沖壓和剪切,局部區域里的被連接部件材料產生位移并被剪切,這時被連接材料的原始厚度沒有變化。在這種方法中,兩個被連接部件都被剪切,被剪切的部分局部保持了和原始工件的連接。步驟3:在繼續的加工過程中,通過凸模鍛壓,被連接板的厚度減小。至此剪切凹模必須返回,在鍛壓凸模和剪切凸模之間被鍛壓的材料繼續被鍛壓和變寬。鍛壓過程是通過鍛壓凸模進行的。通過連接區域材料展寬形成了一個力和形狀封閉的連接接頭。步驟4:當達到了所設定的壓力(對由壓力控制的設備)或行程(對由行程控制的設備)之后,工裝組件退回原位。這樣就生產出一個多級剪切沖壓連接接頭,并且不需要后續加工工序。
可能連接的材料
在凸模、凹模側的連接材料應是不用加熱就可塑性變形的材料。實際中常使用的材料是鋼、不銹鋼、鋁和其他有色金屬,這些材料往往都有不同的涂層。多級沖壓連接也常用于高強度材料的連接。這種加工方法不僅可進行同種材料連接,也可進行不同材料的連接。當不同的材料連接時,理想的材料組合方法是較硬材料位于凸模側,較軟的材料位于凹模側。當不同厚度的材料連接時,理想的材料排列方法是較厚的材料位于凸模側,而較薄的材料位于凹模側,即硬材料位于軟材料之上,厚材料位于薄材料之上。
工作系統的選擇
凸模、凹模、固緊件以及有關被連接材料及其表面的涂層、涂層的狀態對連接接頭的形成和負荷下的接頭性能起著決定性的影響。對于設備壓力和行程的正確設定和調整以及凸、凹模幾何形狀的優化都對連接接頭的強度性能的提高起著重要作用。涉及到一些特殊的應用實例,制造商的建議是很有參考價值的。沖壓連接中參數的確定,也就是說凸、凹模和固緊件的選擇主要取決于以下因素:單個的或總的板材厚度。材料的安放位置的組合。材料表面涂層和表面狀態。負荷的大小和方向。對密封性和防銹性能的要求。對連接區域的外觀要求。
多級沖壓連接形式
鋼筋剝肋滾壓直螺紋連接技術論文
【摘要】鋼筋等強度剝肋滾壓直螺紋連接技術應用于焦化工程的煤塔、熄焦塔、配煤槽、篩焦樓、粉碎機樓等高大建、構筑物的大直徑鋼筋連接中。解決了大直徑及較長鋼筋連接的技術難題。取得一定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關鍵詞】鋼筋剝肋滾壓直螺紋連接
中國十三冶同力公司在承建靈石中煤九鑫200萬噸/年焦化工程施工中,在煤塔、熄焦塔、配煤槽、篩焦樓、粉碎機樓等高大建、構筑物的大直徑鋼筋連接技術上,采用國內較先進的鋼筋剝肋滾壓直螺紋連接工藝。解決了大直徑及較長鋼筋連接的技術難題。為中國十三冶應用新機械、新工藝、新材料、新工法,在鋼筋連接技術方面又創出了一條新途徑。
大直徑螺紋鋼筋(Φ25、Φ28、Φ32、Φ36)在連接技術上,原始做法是;搭接綁扎、手工電弧焊、閃光對焊、電渣壓力焊等。近年來,閃光對焊、電渣壓力焊成為主要鋼筋連接手段;而閃光對焊只能在地面上作業。但也存在一些其他條件的影響,既對焊機焊接受到工地電源容量(100KVA)的影響和工人操作技能的影響,導致焊接質量不容易控制。另外,手工焊和電渣壓力焊在高大建筑工程中的垂直鋼筋的立焊連接中,需要很長的電纜和很強的工作電流才能保證焊接質量。而且焊接速度受工作條件及電源條件的影響也很大。而鋼筋剝肋滾壓機的設備功率僅為3-4KW,節約能源,操作簡單。施工現場的施工條件容易達到。
根據國家驗收規范的規定要求,對鋼筋接頭焊接質量的抽查數量較多;增加了焊接接頭,鋼筋浪費較大。國家驗收規范的規定:鋼筋閃光對焊和電渣壓力焊的接頭質量檢查數量,應以300個同級別鋼筋接頭作為一批。閃光對焊接頭作力學性能試驗時,應從每批接頭中隨機切取6個試件,其中3個做拉伸試驗,3個做彎曲試驗。而在直螺紋連接接頭的現場檢驗批驗收。同一施工條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級、同型式、同規格接頭,以500個為一個驗收批進行檢驗與驗收。對接頭的每一驗收批,必須在工程中隨機截取3個接頭試件作為抗拉強度試驗。不做彎曲試驗。
以上問題,我們采用鋼筋剝肋滾壓螺紋加套管的連接工藝是最佳選擇。在地面上預先加工滾壓鋼筋螺扣,在高空人工安裝水平或垂直立筋;即減少了空中作業難度又加快了安裝速度,而且安全可靠,質量保證,減少浪費。
供暖管網連接方式的設計論文
摘要:簡述了供暖管網正確選用連接方式的必要性,并介紹用戶系統與室外熱網的連接方式以及連接方式的選用原則。
關鍵詞:供暖管網;連接方式;選用
一、正確選用連接方式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采用的集中供熱系統按供熱系統的熱源不同,可分為熱電廠供熱系統、區域鍋爐房供熱系統、利用工業余熱的供熱系統等。采用比較多的是區域鍋爐房供熱系統。
但是在大型集中供暖或區域性熱力管網中,由于用戶多種多樣,若以某一既定熱媒參數下運行的熱網,顯然不可能直接或自動地保證所有用戶的室內供暖系統都達到各自的設計要求。根據實際情況就需要在局部系統熱媒入口處對其參數進行改變和調節,正確合理地選用連接方式,是方案進行是否合理,能否取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重要因素。
二、用戶系統與室外熱網的連接方式
井口閘閥連接螺紋的優化設計
一、優化設計
1目標函數工況分析可知,欲保證閥門在中法蘭螺紋連接處的密封可靠性,必須同時確保閥體耐壓強度σp和螺紋連接強度σsr,即:σp=σsr<[σs](10)上式中,符號[σs]表示材料的許用屈服強度。2參數優化根據第四強度理論,推導螺紋連接處的抗拉應力為:σsr=0.554(d2-d''''2)pDzh2(11)式中,d''''為閥桿直徑,(mm);d為閥體內徑,(mm);p為閥門的設計壓力,(MPa)。殼體受內壓時的拉應力為:σp=(d2-d''''2)p(D-2h)2-d2(閥體)(12a)σp=(D2-d''''2)pD''''2-(D+2h)2(閥蓋)(12b)式中,D''''為閥蓋外徑,(mm)。閥體、閥蓋連接螺紋的螺距選擇和壁厚設計必須同時滿足式(11)和(12)。計算時先以式(12)確定最大允許壁厚(D-d)/2,然后根據計算結果依據式(10)、(11)、(12)選擇最優螺距P,最后將計算結果代入上述各式校核,確保各參數均滿足強度要求。此外,考慮到螺紋連接受力的不均勻性,螺紋的旋合長度一般為(5~10)P。
二、計算實例
熱采井口閘閥ZFK81-250/65的額定壓力為25MPa,閥體和閥蓋材料均為ZG310-570,其屈服極限為σs=310MPa。若取安全系數S=1.5,則材料的許用屈服強度[σs]=206.7MPa。設計壓力取p=50MPa。已知閥體螺紋大徑D=125mm,閥桿直徑d''''=28mm。初取螺距P=3mm,將上述數據帶入式(12a),得閥體內徑D=109.4mm。將此計算結果帶入式(10)計算所得螺距P=4.26,這與初選螺距相差太多,不合要求。重選螺距P=4.2333(即每英寸6牙),得閥體內徑d=108.1mm(取108mm),閥蓋外徑D''''=1453mm(取144mm),螺紋旋合長度為8P=34mm,此時的計算螺距為P=4.27,與初選螺距比較接近,即此數據符合等強度要求,且滿足了螺紋、殼體同強度要求。這比經驗法(按經驗法設計的相關參數:閥體內徑d=96,閥蓋外徑D=146,螺距P=4)更具理論依據,計算結果也更可靠、更符合設計要求。應用表明,優化了的閥門使用性能可靠,未發現在中法蘭處發生泄漏等異常現象。
三、結語
1)對螺紋的牙型和受力分析發現,相同螺距情況下,55°螺紋比60°三角螺紋具有更高的工作高度,更大的牙底,不僅螺紋面的利用率高,其螺紋抗剪、抗擠和抗彎強度也較高。2)從連接強度方面考慮,牙型角為55°的螺紋比60°的三角螺紋更適宜用于緊固連接。3)利用等強度理論,對井口閘閥中法蘭處的連接螺紋和閥門殼體壁厚進行了優化設計,結果表明,該設計方法更能滿足設計要求,且有利于節省成本,可靠性更高。4)該優化設計方法需反復試算,計算繁瑣,宜采用計算機編程方法計算。
混凝土連接設計管理論文
1工程概況及特點
1.1工程概況
寧車沽防潮閘位于天津市塘沽區寧車沽村西潮白河與永定新河交匯處,是潮白、北運河水系的主要控制工程之一,集防洪、擋潮、排澇和蓄淡于一體,對確保海河流域北系的防洪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工程建于1971年。
寧車沽防潮閘設計流量為3060m3/s,為II等工程,主體建筑物的級別為2級。地震設防烈度為8度。
由于防潮閘長期在海水及鹽霧環境下運行和受唐山地震破壞影響,該閘存在諸多安全隱患,2000年12月對寧車沽防潮閘進行了安全鑒定,評定該水閘安全類別為三類,需進行除險加固,對部分結構進行拆除重建。
除險加固后,全閘共22孔,其中中部20孔過流,兩邊孔用混凝土墻封堵。每孔凈寬8m,中墩厚1.1m,閘室總寬199.1m,順水流方向總長123m。工作閘門為升臥式平板鋼閘門,位于閘室中部,上下游分別設有檢修閘門。閘上設有工作橋、檢修橋和交通橋。
高層建筑鋼筋連接技術分析
摘要:對于建筑項目而言,建筑材料是開展建筑工程施工的重要元素,在現如今的建筑項目中,鋼筋和混凝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材料,所以鋼筋連接及安裝技術也隨之成為建筑項目施工中的關鍵技術,在具體施工中,保證鋼筋連接和安裝的可靠性,能夠為保證施工質量、安全及效率提供有效保障,基于此,本文就以建筑施工中的鋼筋連接及安裝技術為主題,展開一系列分析研究,希望能為我國鋼筋施工水平的提升貢獻一份力量。
關鍵詞:建筑施工;鋼筋連接;安裝技術
當前的建筑項目大多都是鋼筋混凝土結構,鋼筋連接和安裝是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中的重要施工內容,施工企業鋼筋連接及安裝技術水平的優劣在一定程度上決定著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效率和施工質量,進而也會對建筑項目的整體質量形成重大影響,因此建筑施工企業應對鋼筋連接及安裝施工和相關技術給予充分重視,有效提升施工人員鋼筋連接及安裝水平,并在具體施工中確保技術應用的合理性,以便為保證鋼筋混凝土結構施工質量奠定良好基礎。
1高層建筑鋼筋連接技術
1.1機械連接技術
近年來,機械連接方法在我國的高層建筑中進行了較為廣泛的應用,該連接方法是在進行粗鋼筋連接過程中通過此采用間接傳力的方式完成連接的,通過連接2根鋼筋套筒,使得力能夠通過鋼筋進行傳遞,在傳遞過程中通過鋼筋和套筒的力傳遞作為基礎完成連接目的。機械連接通常有錐螺紋,鐓粗直螺紋以及冷擠壓等多種方式。這些連接方式依據其不同的優勢針對不同的連接方法進行連接。例如冷擠壓連接方法就是一種非常簡單的連接方法,在采用該方法的過程中通常采用的液壓設備本身較為笨重,且在運行過程中非常容易出現故障。相比較傳統的連接數,冷擠壓技術并沒有成本上的優勢,因此隨著螺紋連接技術的出現,冷擠壓的連接方式的市場份額快速下降。錐螺紋技術的優勢在于大大提高了鋼筋連接的效率,不但大大降低了對人工的依賴,而且綜合看來成本優勢明顯。錐螺紋技術的特性使得鋼筋材料的橫截面積減少,這種缺點并不符合工程的相關工藝要求,所以錐螺紋技術也遭到了其他技術的替代。隨著以管軋制螺紋技術和鐓粗直螺紋技術為代表的直螺紋技術的出現,很好的彌補了錐螺紋基礎造成的鋼筋截面面積變小的問題,相應的在增大鋼筋截面面積的過程中也提高了對人工的勞動強度晾衣機機械設備的故障率,成本控制直線上升。而滾軋直螺紋技術本身具備以上相關技術的優勢,又彌補了以上相關技術的缺陷,隨著相關技術服務的出現,受到了相關用戶的廣泛好評。滾扎螺紋技術的逐漸普及使得鐓粗螺紋技術的市場占有率快速下降。滾軋直螺紋技術不僅能夠增大鋼筋的橫截面面積,而且能夠對鋼筋連接部位的鋼筋密度得到有效提升,使得鋼筋接頭的抗拉強度得到了有效地提升,該技術在成本投入上也不高,因此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套筒冷擠壓技術進行鋼筋連接的主要流程有以下幾個部分:將需要進行連接的鋼筋放入套筒內,對套筒使用擠壓機加壓數次,使得套筒發生塑性形變,套筒在變形后能夠使得套筒內的鋼筋完成連接過程。冷擠壓模式具備熱影響小,性能穩定性好,接頭強度較高的優勢。通過該方法進行接頭檢驗的方法也比較很直觀,只需要觀察接頭就能判定是否連接成功。該技術能夠對鋼筋進行全方位的連接,甚至對于無法通過焊接進行連接的鋼筋以及某些特種鋼筋都能夠進行連接。錐螺紋套筒的與冷擠壓連接技術進行比較,冷擠壓的缺陷也比較明顯,該方法容易對鋼筋造成液壓油的污染,除此之外進行該工藝時工人的勞動強度較大。優點是成本低,操作簡單,快捷,連接方式較為穩定,牢固。而錐螺紋方式連接鋼筋的主要問題是該工藝能夠讓鋼筋的橫截面面積減少,減少的橫截面面積會使得鋼筋的抗拉能力降低,因此連接不穩定。而且當前我國的錐螺紋技術還存在螺距較為單位,適應性不強的問題,直螺紋鋼筋連接工藝不僅吸收了大部分連接方式的優點,而且自身也有連接速度快,質量穩定等優勢,使得鋼筋連接技術得到了較大的提升。
腳輪上部連接結構設計及優化
摘要:傳統辦公室的轉椅底部的轉輪連接主要依靠圓柱上的螺紋,使用久了容易磨損而使螺紋不能起到固定作用從而轉輪容易脫離連接,而另一種卡口式則在損壞更換的拆卸中需要更換者使用很強的外力來進行拆卸,容易對更換的人員造成傷害,穩定性一般,局限性較大,因此有必要對現有技術進行改進,本次設計在分析了傳統腳輪連接存在的缺點和不足后,提出一種新的連接方式,闡述了新型腳輪連接設計的基本結構并對設計加以改善。
關鍵詞:腳輪連接;結構設計;結構優化
1概述
萬向輪就是所謂的活動腳輪,它的結構允許水平360度旋轉。腳輪是個統稱,包括活動腳輪和固定腳輪。固定腳輪沒有旋轉結構,不能水平轉動只能垂直轉動。這兩種腳輪一般都是搭配用的,比如手推車的結構是前邊兩個固定輪,后邊靠近推動扶手的是兩個活動萬向輪。萬向輪是指安裝在腳輪輪子的支架能在動載或者靜載中水平360度旋轉。制造萬向輪的材料有多種,最普遍的材料是:尼龍,聚氨酯,橡膠,鑄鐵等材料。廣泛應用于礦山、機械設備、電子設備、醫療設備、工程裝修、紡織、印染、家具、物流設備、倉儲、周轉車、機箱、機柜、設備、機電、無塵車間、生產流水線、大型超市等眾多行業和各種領域。根據其不同的用處,軸承分鐵芯、鋁芯、塑芯,尺寸1寸至8寸不等。其中鐵芯、鋁芯一般為重型承重輪,使用時常配備剎車器具。
2設計中存在的問題
傳統的辦公椅上的腳輪是靠螺紋或卡扣進行連接的,螺紋連接使用久了容易磨損,從而導致螺紋不能起到固定作用,萬向輪與椅腳脫離連接。另一種卡口式則在損壞更換的拆卸中需要更換者使用很強的外力來進行拆卸,容易對更換的人員造成傷害。為了解決上述設計中存在的不足,筆者對萬向輪的連接作了一定的改進,改進后的萬向輪連接包括轉椅椅腳主體,彈簧,開口銷及腳輪。具體是在傳統的腳輪插桿柱上開一個孔,在腳輪插桿柱與椅腳連接后加裝一根彈簧,通過開孔安裝開口銷,在彈簧的彈性作用下頂住開口銷,拆卸時則將開口銷拆下實現結構分離。改進萬向輪連接結構實現了傳統腳輪連接中的易磨損導致脫離連接,拆卸費事費力的問題。使用光滑的腳輪插桿柱,杜絕了由于螺紋磨損而產生的連接失效問題。使用開口銷進行固定,則在拆卸和安裝的過程中減少了操作人員的受傷概率。同時在開口銷下方安裝有加固彈簧,提高了安裝的穩固性,同時避免了腳輪連接的晃動和萬向輪的損壞。但實際上,通過受力分析可以發現,此設計很難達到預期目的,因為設計存在著兩個問題:(1)椅腳延伸處拐角較為薄弱,存在應力集中。影響使用壽命和使用安全。(2)不管腳輪處于何位置,其插桿柱與椅腳總會因安裝間隙而產生徑向力的作用,使插桿柱受力不均,在某處過度磨耗,造成斷裂。
汽車線束與連接器技術發展研究
【摘要】本文介紹了最近行業中汽車線束和連接器的研究進展情況。汽車線束通過高強度0.13mm2電線、鋁線及發泡護板技術來實現輕量化仍是目前重要的趨勢之一。柔性化平面電路(FPC)及平面電纜(FFC)在部分特殊空間得到應用。高壓線束的超聲波焊接因成本低、可靠性好成為目前高壓線束研究的熱點之一。通過模塊化可減少線束的長度。采用無線傳輸是汽車電器工程師追求的最終目標。汽車連接器則在增加觸點、防彎針技術研究的同時向著小型化、高壓化、高速化發展。高壓連接器通過矩形端子降低加工成本的同時有集成化趨勢。連接器的自動化裝配很好地保證了連接器的安全性、穩定性,并提升了裝配效率。
【關鍵詞】汽車;線束;連接器
汽車線束猶如人體的血液與神經系統,貫穿汽車各個部位,連接所有的電子零部件,傳遞電力與數據。線纜即是路徑,連接器即是連接的節點,汽車線束(圖1)是線纜、連接器以及各種附屬零部件的總成,搭建起了汽車電力與數據的網絡。連接器是為汽車電器輸入信號和電源的連接器件,由端子、護套及其附件組成(圖2)。汽車線束與連接器對汽車的安全性、穩定性、可靠性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汽車智能網聯化帶來了信息流大量增加,汽車電子電氣迎來了升級,汽車架構從分布式—域集中—中央計算的方式逐步進化,車身域控制器作為區域決策中心,逐漸被應用。汽車智能網聯化、電動化、5G技術及車載以太網的應用等將引起汽車線束與連接器技術的變革。本文結合課題組與行業的研究成果介紹汽車當前汽車線束和連接器行業技術的發展趨勢。
1汽車線束技術發展
面對汽車電子電器架構的不斷演變,汽車線束將面對新的技術變革。汽車電線束在不斷提高其安全性的前提下向輕量化、高壓化、模塊化及加工智能化的趨勢越來越明顯。基于減小空間、系統降重降低油耗的要求,整車線束中鋁線、高強度細線、護板發泡等線束輕量化技術不斷得到應用。1)細導線技術。汽車上普遍使用的信號線的線徑導線為0.22mm2、0.35mm2,信號線的導線利用率一直很低,0.22mm2、0.35mm2的銅導線可以承受10A左右的電流(環境溫度24℃),但是信號線內真正流通的電流往往只有幾毫安,這樣資源的浪費成為很多線束生產廠家關注的焦點。更小線徑的電線如高強度0.13mm2電線(圖3)代替0.22mm2、0.35mm2的信號線是電線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細線的應用關鍵在于提高細線的強度及壓接工藝技術的開發[1]。2)鋁導線技術。基于系統降重和成本控制,新型基材鋁及鋁合金導線(圖4)是整車線束輕量化的主要發展方向。鋁(Al)的質量比銅(Cu)輕2/3左右,這種輕型材料可以降低電纜線束的整體質量。即使考慮到導電性和密度的關系,具有相同電阻的鋁線仍然比同等的銅線輕50%左右。鋁是一種供應量充足、容易獲取導電用的基礎材料,其價格將相對穩定且低于銅的價格,對成本有著比較好的控制[2]。鋁線應用關鍵在解決銅鋁接觸的電偶腐蝕問題,目前主要采用銅鋁端子壓接或鋁線與銅端子超聲波焊接的方式來解決電偶腐蝕問題。對于焊接端子結構設計也非常重要,通過專利結構[3]設計(圖5)可以很好保證拉脫力達到銅線的拉脫力。通過銅鋁轉換頭將銅電纜和鋁電纜相連接專利設計(圖6)[4],也能夠實現鋁電纜替代銅電纜。這樣既保留了銅端子的優點,亦使電線束的質量縮小為原來1/4~1/2,解決了端子空間的限制問題。鋁線技術除在比較粗的汽車蓄電池線應用外,細線上也開始得到應用。鋁線在高壓線束上的應用更有意義[5],有利于電動車續航里程的增加。3)薄壁(圖7)及新型低密度絕緣材料導線技術。0.13mm2細線采用超薄壁PVC可減重13%,減少體積24%。采用低密度PPE絕緣材料0.35mm2線減重30%,直徑降低27%[6]。4)護板支架的微發泡技術。聚氨酯發泡技術可有效降低線束質量,作為支架可防止翹曲、提高精度、抗油污和粉塵能力強,安裝后沒有噪聲等優點[6]。利用聚氨酯發泡成型完成的線束(圖8來源網絡)具有很好的導向性,安裝方便。工人只需要在拿到線束之后按照成型的方向和路徑就可以一步到位,進行安裝而且不容易出錯,且可依據車身空間做自由的三維造型制成各種不規則形狀。但發泡材料制成的線束需要在前期有很大的固定設備投資,故很多線束廠商沒采用。5)光導纖維技術。基于光導纖維(圖9)數據傳輸技術,實現娛樂系統、空調系統等電子設備的互聯和控制。開發并搭載光導纖維等新型基材導線技術也是整車線束系統輕量化的發展方向之一,同時能優化改變線束布置。6)線束的模塊化設計。線束零部件的組合數量和復雜程度是由車輛配置表上有多少選擇配置來決定的。隨著汽車功能配置的增加,汽車線束越來越復雜。通過低壓線束設計的標準化和功能的模塊化來簡化線束是目前行業追求的目標,特斯拉在線束模塊設計(圖10)上為線束設計提供了一些啟示。7)無線傳輸。云計算和5G的鋪設速度加快,云平臺的計算、存儲能力和5G的傳輸速度為智能座艙的域控制器的大數據量、低延遲需求提供了保障。而其中智能座艙域為汽車近幾年發展的核心。圍繞智能座艙及自動駕駛域控制器的產品也將成為未來需求量最大的產品。智能座艙(圖11)安全性不大的車載連接逐漸開始無線化傳輸的探索研究。8)柔性化平面電路及平面電纜的應用。采用平面材料柔性化平面電路或平面電纜(圖12圖片來源網絡)在配線空間非常有限的汽車車頂、車門等可以在提高車廂空間的前提下保證線束布線的有效性。9)高壓線束超聲波焊接技術。由于大平方超聲波焊接的高壓線束的拉脫力、接觸電阻、穩定性相對傳統的壓接技術具有一定的優勢,超聲波焊接技術開始在高壓線束上得到推廣應用(圖13)。采用導體與高壓端子尾部超聲波焊接的方式來保證其機械和電氣性能,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實現銅導體與銅端子的焊接,而且能實現鋁導體與銅端子的焊接[3]。10)電動車電池包銅排或鋁排的應用。緊湊型電池組內,包括硬銅排和軟銅排(圖14)都在新能源汽車電池包中得到應用[7]。為實現輕量化鋁排也開始嘗試應用到電池組內。目前,3D打印技術在線束設計制造上也有技術人員開展探索。
2汽車連接器技術發展
供暖管網連接方式的設計
一、正確選用連接方式的必要性
目前,我國采用的集中供熱系統按供熱系統的熱源不同,可分為熱電廠供熱系統、區域鍋爐房供熱系統、利用工業余熱的供熱系統等。采用比較多的是區域鍋爐房供熱系統。
但是在大型集中供暖或區域性熱力管網中,由于用戶多種多樣,若以某一既定熱媒參數下運行的熱網,顯然不可能直接或自動地保證所有用戶的室內供暖系統都達到各自的設計要求。根據實際情況就需要在局部系統熱媒入口處對其參數進行改變和調節,正確合理地選用連接方式,是方案進行是否合理,能否取得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重要因素。
二、用戶系統與室外熱網的連接方式
用戶系統的熱媒壓力和流量與室外管網的參數完全無關,而且有自身完全獨立的水利工況,用戶系統熱媒的溫度工況可借助自動調節器控制進入熱交換器的室外熱網的熱媒參數進行調節。這種連接方式多用于熱網壓力過大,超過了用戶內部系統的允許壓力的限制時,在必須將局部系統同熱網水利工況分隔開的情況下,采用表面式加熱器間接或獨立連接的入口裝置。或者當室外管網與靜壓很高的高層建筑連接時,采用直接連接可能會把整個熱網的共同壓力提高,多是采用表面式熱交換器的獨立式間接連接,即熱網中的水不進入用戶室內系統,而只是通入熱交換器作為一次熱媒來加熱循環于用戶系統的二次熱媒。該入口裝置在高溫水的回水管上設有比例式兩通自動調節閥進行溫度控制。
2.1直接式連接室外熱網和用戶系統中循環的是同一熱媒,水利工況的改變依靠入口處的水泵以及壓力流量自動調節器來實現,溫度工況的調節則需借助各種混水器、三通調節閥來實現。這種連接方式是目前使用較多的方式,采用不同的入口裝置,其原理和適應情況也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