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松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5 12:40:52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落葉松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落葉松培育技術探究
摘要:落葉松為喜光、耐寒、淺根性樹種,喜生于濕潤肥沃的土壤上,在我國分布及廣。在生產上落葉松繁殖方式往往采用播種繁殖。為了提高落葉松育苗質量,減少成本,增加收益,重點介紹了適宜天水地區落葉松的繁殖育苗技術。
關鍵詞:落葉松;繁育;技術
天水地處北緯34°05′~35°10′之間,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海拔在1000~2100m之間,屬溫帶大陸性氣候和亞熱帶氣候的過渡地帶,年平均氣溫為11.50℃,年平均降水量574mm,年均日照2100h,氣候溫和,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降水適中,適宜于落葉松的生長。落葉松的木材重而堅實,抗壓及抗彎曲的強度大,而且耐腐朽,是家居、建筑等優良用材,樹皮富含單寧可提取栲膠。同時,由于落葉松樹型美觀,具有抗煙塵能力,又是優良的園林綠化樹種。近幾年經濟價值高市場前景好,適宜于大力營造。
1育苗地的選擇和整理
1.1土壤要求
落葉松是喜光的陽性樹種,適應性強,土壤條件的適應范圍很廣。但落葉松在深厚而肥沃的土壤中生長最好,過酸過堿的土壤均不適于生長。土壤團粒結構好,通透能力強,pH值最好在6.50~7之間,含鹽量控制在0.10%以下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壤土均可作為育苗土壤,選苗圃前土壤耕作物應盡量避開十字花科植物,以減少病蟲害發生。
落葉松繁殖培養技術探究論文
摘要:日本落葉松為陽性喜光樹種,在自然分布區內呈純林或在混交林中呈優勢木居第一層。自然分布區屬內陸性冷涼氣候帶,該氣候帶年均溫7—8℃,北界平均最低氣溫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氣溫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間,雨熱同季。日本落葉松最適土壤為灰化的火山堆積土,石灰質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長良好。日本落葉松可采用播種、嫁接、扦插三種方式繁殖。嫁接和扦插兩種方式一般只在品種改良和遺傳育種上采用,而生產上往往采用播種繁殖。
關鍵詞:落葉松繁育技術
日本落葉松,學名Larixleptolepis(Sieb.etzuce.)Gordon(LarixkaempferiSargent),松科,落葉喬木。日本落葉松原產日本本州島中部,于本世紀初成功引入我國。目前我國已在十五個省、市引種栽培,且表現良好。據巫山縣林業局在梨子坪林場測定,15年生日本落葉松年均高生長87.93cm,年均胸徑生長0.95cm,年均材積生長0.0064m3,單株材積0.0193m3,是中山地帶造林的優良樹種。
一、生物學特性
日本落葉松為陽性喜光樹種,在自然分布區內呈純林或在混交林中呈優勢木居第一層。自然分布區屬內陸性冷涼氣候帶,該氣候帶年均溫7—8℃,北界平均最低氣溫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氣溫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間,雨熱同季。日本落葉松最適土壤為灰化的火山堆積土,石灰質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長良好。
二、適生區域
落葉松繁育技術分析論文
一、生物學特性
日本落葉松為陽性喜光樹種,在自然分布區內呈純林或在混交林中呈優勢木居第一層。自然分布區屬內陸性冷涼氣候帶,該氣候帶年均溫7—8℃,北界平均最低氣溫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氣溫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間,雨熱同季。日本落葉松最適土壤為灰化的火山堆積土,石灰質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長良好。
二、適生區域
日本落葉松原產地的分布區在北緯35°8’~38°5’之間,垂直分布于900-2800m范圍內。我國秦嶺以南的暖溫帶和亞熱帶山區是日本落葉松適生區。我國溫熱帶地區適合日本落葉松生長,可大力發展日本落葉松。
三、日本落葉松的繁育技術
日本落葉松可采用播種、嫁接、扦插三種方式繁殖。嫁接和扦插兩種方式一般只在品種改良和遺傳育種上采用,而生產上往往采用播種繁殖。現就播種繁殖方式介紹如下:
落葉松繁育技術分析論文
摘要:日本落葉松為陽性喜光樹種,在自然分布區內呈純林或在混交林中呈優勢木居第一層。自然分布區屬內陸性冷涼氣候帶,該氣候帶年均溫7—8℃,北界平均最低氣溫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氣溫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間,雨熱同季。日本落葉松最適土壤為灰化的火山堆積土,石灰質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長良好。日本落葉松可采用播種、嫁接、扦插三種方式繁殖。嫁接和扦插兩種方式一般只在品種改良和遺傳育種上采用,而生產上往往采用播種繁殖。
關鍵詞:落葉松繁育技術
日本落葉松,學名Larixleptolepis(Sieb.etzuce.)Gordon(LarixkaempferiSargent),松科,落葉喬木。日本落葉松原產日本本州島中部,于本世紀初成功引入我國。目前我國已在十五個省、市引種栽培,且表現良好。據巫山縣林業局在梨子坪林場測定,15年生日本落葉松年均高生長87.93cm,年均胸徑生長0.95cm,年均材積生長0.0064m3,單株材積0.0193m3,是中山地帶造林的優良樹種。
一、生物學特性
日本落葉松為陽性喜光樹種,在自然分布區內呈純林或在混交林中呈優勢木居第一層。自然分布區屬內陸性冷涼氣候帶,該氣候帶年均溫7—8℃,北界平均最低氣溫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氣溫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間,雨熱同季。日本落葉松最適土壤為灰化的火山堆積土,石灰質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長良好。
二、適生區域
落葉松繁育技術研究論文
摘要:日本落葉松為陽性喜光樹種,在自然分布區內呈純林或在混交林中呈優勢木居第一層。自然分布區屬內陸性冷涼氣候帶,該氣候帶年均溫7—8℃,北界平均最低氣溫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氣溫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間,雨熱同季。日本落葉松最適土壤為灰化的火山堆積土,石灰質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長良好。日本落葉松可采用播種、嫁接、扦插三種方式繁殖。嫁接和扦插兩種方式一般只在品種改良和遺傳育種上采用,而生產上往往采用播種繁殖。
關鍵詞:落葉松繁育技術
日本落葉松,學名Larixleptolepis(Sieb.etzuce.)Gordon(LarixkaempferiSargent),松科,落葉喬木。日本落葉松原產日本本州島中部,于本世紀初成功引入我國。目前我國已在十五個省、市引種栽培,且表現良好。據巫山縣林業局在梨子坪林場測定,15年生日本落葉松年均高生長87.93cm,年均胸徑生長0.95cm,年均材積生長0.0064m3,單株材積0.0193m3,是中山地帶造林的優良樹種。
一、生物學特性
日本落葉松為陽性喜光樹種,在自然分布區內呈純林或在混交林中呈優勢木居第一層。自然分布區屬內陸性冷涼氣候帶,該氣候帶年均溫7—8℃,北界平均最低氣溫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氣溫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間,雨熱同季。日本落葉松最適土壤為灰化的火山堆積土,石灰質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長良好。
二、適生區域
落葉松容器苗影響分析論文
論文關鍵詞:興安落葉松容器苗培養基質泥炭
論文摘要:通過興安落葉松容器苗的生長狀況,對8種不同的培養基質配方之優劣進行了對比。其結果表明:以純泥炭為基拙性基質因總孔隙度低,含水量過大而不利干苗木生長;而以6,4的泥炭與蛙石體積比加入蛆石的組合較理想。樹皮碎屑也有改善基質物理性狀的效果,可做為蛙石的代用品。
養基質泥炭固體基質是容器苗培育的基礎。國內外經多年的研冤認為,容器苗基質應具備:弱酸性,pHS.5一6·只之間;低肥性,以利通過營養調節控制苗術規格;適當的容重和大小孔隙的平衡,有形成穩定根團的性能;重量輕,便于各項操作處理和進行兩次試驗。供試樹種為興安落運輸。而在大興安嶺林區容器育苗葉松,育苗容器為蜂窩狀紙杯生產買踐中,長期采用林下表土做(中4.scm,h12.scm)(以每個育苗育苗基質。這種基質透氣性差,重量盤為單位(內有88個單杯),隨機區大而不便于運輸。為改善這一現狀,組試驗設計,四次重復。不同基質配我們借鑒有關容器育苗基質研究的方見表1、其理化性狀見表2。
成果,選用當地貯量豐富的泥炭醉2結果與討論做為基礎性基質,并配以不同的添將不同基質配方培育的苗木、加物,開展了本項試驗。生長狀況調查結果列入表3。
1材料和方法從表3中可以看出,不同基質于1994年及1995年生長季內組合對興安落葉松容器苗生長的影響存在著顯著性差異。進一步從生長性狀的多重比較(表4)看出,苗木高和地徑生長明顯受培養基質中N、P元素有效含量多少的影響。如在N、P含量較高的e、。號基質中生長的苗木苗高、地徑長勢最佳或次之,f號處十中庸,三種大量元素含量均較低的g號生長最差。苗木根系生長受N、P有效含量的影響不如地上部分明顯,而主要是受基質組成成分的影響。本次試驗使用的基礎性基質為苔辭泥炭,其干重的90%為有機物,除含有大量的N、P、K元素外,還含有較高的腐殖酸(3O%)。腐殖酸為一種膠體物質,表面積大,粘度高,吸附能力強,本身具有植物激素的作用,能吸附大量的無機養分,但單純使用泥炭做育苗基質,總孔隙度低于混有蛙石的基質,且有較高的飽和含水量(b號),澆水后的一段時間內,降低基質內部的氧氣供應,影響苗木根部呼吸及生長,混有一定比例的有機肥后有所改善(e號)。f號基質中含有38%的蛙石。
蛙石的層狀孔隙以及顆粒間的間隙可貯存大量的水分和養分,本身還含有鎂、錳等微量元素。f號基質雖本身容重僅為0.119/cm,,但混合后的f號基質容重上升為0.129/cm3,增加了對植株根系的固持力。適當的容重和大小孔隙的平衡(總孔隙度92.12%,在各組合中最高),為苗木的生長創造了良好的墓質條件,兼有保水透氣的雙重特性,故f號內生長的苗木側根數量多,根系體積最大,是一種理想的墓質配方,今后應適量增加N、P含景.以改善營養條件。另一含有蛙石成份的d號配方,苗木根系生長表嘆的位次較高,徑生長也有所提高。。號、h號基質中,混有一定比例的樹皮碎屑或鋸末,與a號相比,減少了林下表土含量,物理性狀有所改善。從對苗木生長影響上看,樹皮碎屑又優于鋸末,在蛙石非廉價可得的地區,可用樹皮碎屑為代拭品。以林下表土為主的g號基質,除養分含量較低外,物理性狀也最差,且比重較大,不便于運輸。
落葉松繁育技術管理論文
摘要:日本落葉松為陽性喜光樹種,在自然分布區內呈純林或在混交林中呈優勢木居第一層。自然分布區屬內陸性冷涼氣候帶,該氣候帶年均溫7—8℃,北界平均最低氣溫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氣溫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間,雨熱同季。日本落葉松最適土壤為灰化的火山堆積土,石灰質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長良好。日本落葉松可采用播種、嫁接、扦插三種方式繁殖。嫁接和扦插兩種方式一般只在品種改良和遺傳育種上采用,而生產上往往采用播種繁殖。
關鍵詞:落葉松繁育技術
日本落葉松,學名Larixleptolepis(Sieb.etzuce.)Gordon(LarixkaempferiSargent),松科,落葉喬木。日本落葉松原產日本本州島中部,于本世紀初成功引入我國。目前我國已在十五個省、市引種栽培,且表現良好。據巫山縣林業局在梨子坪林場測定,15年生日本落葉松年均高生長87.93cm,年均胸徑生長0.95cm,年均材積生長0.0064m3,單株材積0.0193m3,是中山地帶造林的優良樹種。
一、生物學特性
日本落葉松為陽性喜光樹種,在自然分布區內呈純林或在混交林中呈優勢木居第一層。自然分布區屬內陸性冷涼氣候帶,該氣候帶年均溫7—8℃,北界平均最低氣溫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氣溫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間,雨熱同季。日本落葉松最適土壤為灰化的火山堆積土,石灰質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長良好。
二、適生區域
淺析加強營林生產管理措施
在我國北方,興安落葉林起到一個屏障的作用。它不僅僅可以幫助我們抵擋來自西伯利亞地區的寒流,還可以幫助我們阻擋來自荒漠地區的沙塵暴進入內地。可以說,如果沒有興安落葉松林的防護,我們的整個環境格局就會發生巨大的變化。近幾年來,由于氣候變化以及一些人為的原因,興安落葉林的規模正在不斷的減小,帶來了一些氣候惡化的隱患。因此,國家高度重視對于興安落葉松的營林及撫育工作,希望能夠通過人為的勞動,保護興安落葉松林。
1興安落葉松營林生產管理目前存在的一些問題
1.1造林地的整理不符合規范。由于興安落葉松對于環境的要求比較高,我們在進行營林和撫育的過程當中,需要對造林過程進行有效的管理。這個管理是很復雜的,它應當包括植樹前的準備,植樹期間的控制,以及樹苗成活后的施肥除蟲除草,還包括對于林業資源的應用。在這個管理進程中,造林地的整理是一個最初的準備工作。造林地的整理水平,對我們進行植樹時的工作有著極大影響。如果造林地整理的好,沒有雜草和害蟲并且土壤中養分充足,那么我們撫育和營林工作量自然會減小很多,樹木的成活率也會更高。反之,我們的營林工作不僅會面臨著各種困難,而且成功栽培的樹苗也會逐漸的死去。目前來看,我國對于造林地整理的重要性雖然有了一定的認識,但是總體來講進行植樹造林過程當中所采取的一些操作還是不夠規范,導致了由于造林地質量不合格,從而造成了育苗成活困難的現象。1.2施肥和防病蟲害措施不夠完善。從目前來看,我國的很多林業部門已經認識到了在培育興安落葉林過程當中施肥和消除病蟲害的重要意義,但是我們的相關措施仍然不夠完善。在很多林區,由于幼苗得不到充足的養料供應,很多都死在了惡劣的自然環境當中。還有一部分幼苗,由于染上病害或者是蟲害而死。如果我們不能夠對施肥和防病蟲害的措施進行完善,那么這些問題還將繼續的阻礙我國興安落葉松的撫育和營林,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并且減小我們能夠獲得的環境效益。1.3缺少專業的營林生產管理人才。在解決興安落葉松營林生產管理問題過程當中,我們需要專業人才。由于興安落葉林生長環境的惡劣,育苗和營林工作的難度都是比較高的。缺少專業的人才,不僅會使得我們營林工作效率變得很低,還會造成林業資源的嚴重浪費。因此,我們應當對專業林業人才進行培養和招募,從而提高興安落葉松育林工作的水平。這類專業人才需要對營林生產的各個階段都有著比較深的了解,并且需要有很強的實踐經驗。這就導致了這類人才的培育周期比較長,并且培育此類人才所需要的資源也不是一個小數目。因此,我們需要對營林生產管理的人才培育工作投入更多的資源,從而創造出最大的效益。
2加強興安落葉松營林生產管理的具體措施
2.1選取合適的造林地的整理方法。造林地的整理是興安落葉林撫育和營林當中重要的一環,我們可以具體的采用火燒法、化學法和割除法來對造林地進行整理。這幾種整理方法各有各的優點和缺點,我們需要根據不同的情況進行合理的選用。火燒法就是將預備造林地上的一切無用作物一下子燒掉,這樣做既可以快速清除掉這些植被,又可以為有用喬木的生長提供必備的無機養分。但是這種方法對空氣質量有比較嚴重的損害,目前在很多地區已經被禁用。化學法是采用一些化學藥品來清除雜草,效果也比較明顯。缺點是容易造成農藥的殘留污染環境。并且長時間使用,效果會逐年減弱。割除法就是用物理方法除掉雜草和采伐剩余物,這種方法最簡單有效,但是需要較強的機械化水平。在實際的營林操作過程當中,我們應當根據所選林地的具體狀況,有針對性的進行造林方法的選取,盡全力解決造林地的整理問題。2.2完善施肥和病蟲害的防治措施。在興安落葉林生長的過程中,危害最大的就是害蟲。并且,很多用于營林的土地,他本身含有的營養物質達不到樹木所需求的水平。因此,我們為了進行高效的幼林和中齡林的撫育工作,需要及時的對樹苗進行施肥和除蟲。施肥并不是盲目的將肥料撒到林地上,而是需要根據土地中微量元素的水平和樹木的品種對肥料的配方進行設計,有針對性的使用肥料。在肥料的使用過程中,我們需要避免肥料對于水資源和土地資源的污染,在節約肥料、保護環境的基礎上,科學的將肥料傳遞到樹木上。除蟲也是我們進行林業管理的一個重要舉措。人工造林因為食物鏈關系的單一,一旦發生大面積的蟲害,我們的興安落葉林就可能會受到嚴重損害。因此,我們應當定期的對林中各種害蟲的數量進行調查,必要時采用各種化學或者生物學的手段,對害蟲進行清除,以提高育苗營林的成活率。2.3培養專業的林業人才。專業人才是興安落葉松營林生產管理過程當中必不可少的。因此,我們應當對專業的林業人才進行培養和招募。首先,國家應當扶持林業類的高校發展,提高他們的教學科研水平,培養出一批專業知識過關的大學生。并且對這些學生進行專門的培訓,幫助他們適應興安落葉松營林生產管理工作,引導他們將所學的知識應用的實際的生產當中。這樣一來,專業人才的問題就會得到合理的解決。
3結語
落葉松葉蜂防治措施論文
摘要:落葉松葉蜂平均每12年左右爆發成災,2005年落葉松葉蜂又一次在我市爆發成災。為此,筆者于2005年開始對落葉松葉蜂發生規律進行了觀察,在此基礎上確定了煙劑防治幼蟲最佳時間為8月2日-12日為保護天敵及環境,維護生態安全主,采用無公害制劑防治,防治效果達93.5%;噴霧防治幼蟲防治效果達89.85%;噴粉防治防治效果達86.9%。
關鍵詞:落葉松葉蜂防治;發生規律;防治
一、防治對象
防治對象為落葉松葉蜂2-3齡幼蟲及成蟲。
二、防治方法
2.1防治用藥。苦參堿殺蟲煙劑:系黑龍江省平山林藥廠生產;3%苦參高滲苯氧威乳油:系鄭州沙隆達偉新農藥有限公司生產;25%滅幼脲Ⅲ號膠懸劑:吉林省通化市農藥廠生產;20%阿維.滅幼脲可濕性粉劑:河南省安陽市全豐農藥化工有限責任公司生產。
可持續經營模式論文
1森林資源概況
1)林地資源。清原縣森林資源豐富,林地面積占國土面積的792%,其中:有林地面積占900%以上。商品林地占560%,公益林地占438%,其它占02%[2]。2)森林面積、蓄積。清原縣的森林純林多、混交林少,闊葉林和針葉林比重大,針闊混交林比重較小,其中:針葉林面積占全縣林分總面積的434%;闊葉林面積占524%;針闊混交林面積僅占22%[2]。清原縣的森林中幼齡林多,近成熟林少。幼齡林面積和蓄積分別占林分的407%和192%。中齡林面積和蓄積分別占305%和372%。近熟林面積和蓄積分別占170%和231%。成、過熟林面積和蓄積分別占118%和205%[2]。3)主要樹種。清原縣針葉樹以落葉松為主,闊葉樹以蒙古櫟(Quercusmongolica)為主。針葉樹中落葉松(長白落葉松(Larixolgensis)、日本落葉松(Larixkaempferi))面積占803%,紅松(Pinuskoriensis)、云杉(Piceaspp)等其它針葉林面積占174%。闊葉林中蒙古櫟面積占653%,其它闊葉林占347%[2]。4)林分起源。清原縣森林以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為主,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面積分別占林分面積的478%和522%。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均以中幼齡林為主,其中:人工林和天然次生林的中幼齡林面積分別占各自面積的744%和683%[2]。2森林可持續經營模式依據清原縣森林資源現狀,總結集成清原縣近年來森林經營工作的經驗,系統集成復層異齡混交林、定向培育、林苗一體化、林下多種經營、防護林增效等5種森林可持續經營培育模式組[3]。共包括17個適合清原地區的森林可持續經營模式。
2森林可持續經營模式
2.1復層異齡混交林經營模式組
依據清原縣成功營造紅松、白樺、水曲柳、蒙古櫟混交林的經驗,選擇區域內部分更新演替能力不足的天然闊葉林和人工針葉林進行復層異齡化培育,人工推動演替進程,培育生態主導型的多功能森林。經營對象主要為立地條件較好、坡度15°以下的公益林和中齡林階段的商品林。
2.1.1天然闊葉林冠下更新紅松培育針闊混交林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