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區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6 02:24:4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旅游景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旅游景區公共藝術設計思考
摘要:隨著時代的進步,旅游景區公共藝術設計中,滲透傳統文化的同時,還要兼顧生態性。旅游景區規劃中,文化與生態性原則有了新的要求,基于生態環境與經濟效益,為旅游景區提出了新的規劃思路。旅游景區設計要確保景觀完整性前提下,對景區資源進行充分開發,增強旅游景區與城市兩者景觀間的連通性,持久創造更多社會經濟效益。基于此,本文主要論述了旅游景區公共藝術設計相關知識,希望為相關領域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旅游景區;公共藝術設計;價值
公共藝術,是指開放空間中的藝術品,其具有一定的公益精神內涵。上世紀末,我國藝術界開始關注公共藝術。這一歷史性改變影響因素主要體現為:一方面,經歷幾十年的歲月洗禮,在國外公共藝術發展探索中,美國、日本及歐洲等藝術家取得了顯著的成就。另一方面,國內城市雕塑以主題性、紀念性及美感景觀小品為主,其模式以藝術精英審美為主,但對于平民精神情感與文化體現的作品非常少。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民眾藝術自主精神增強,公共藝術作品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一、旅游景區中公共藝術具有的地位與價值
順應城市經濟發展趨勢,結合實際情況,構建本地區特色旅游景區,對本地區城市建設與文化傳承至關重要。主要體現在:(1)本地區豐富的旅游資源得到了展現,為旅游品牌的樹立夯實了基礎。(2)推動本地區經濟發展,地區村民收入增多,生活水平提高。(3)環境得到美化,使旅游景點擁有豐富的藝術氣息與文化特色。(4)推動地域與外來文化間的融合交流,更好地傳承本地區特色傳統文化。景區實際建設中,公共藝術是傳統文化的重要承擔者。人類城市出現的同時,公共藝術設置也同時產生。公共藝術種類繁多,其成為城市主要文化形態的構成內容,充分體現了本地風土人情、歷史文化以及經濟發展水平等。基于此種情況,作為一種特殊的公共空間,旅游景區主要包含公共雕塑、建筑、園林景觀、壁畫、招貼及廣告等形式多樣的公共藝術。時代變遷進程中,其逐漸成為本地區文化獨特標志。各地區旅游景區發展中,作為一種公共藝術,相較之城市中的公共藝術,其特殊性比較強。特色景區文化塑造及游客需求滿足的同時,還要具備民族文化傳播功能。文化傳播中,主要包含為外來游客展示并宣傳本地區特色文化,即實現文化共時傳播;另一方面是對本民族文化精神進行更好的傳承與發揚,即促進文化歷史傳播。
二、旅游景區中公共藝術發展概述
旅游景區營銷思考論文
摘要:文章通過親自調查后分析了山西靈空山旅游風景區的營銷策略,指出了一些問題:即旅游景區的市場定位要注意與周邊景區市場定位的區別;旅游景區的營銷要注意對組織市場的營銷;在旅游景區的營銷過程中要形成整個企業的VI識別系統;旅游景區的營銷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關鍵詞:旅游風景區;市場營銷;市場定位
1靈空山風景區簡介
靈空山亦名九頂山。在山西沁源縣城西北30km處的五龍川鄉,是一處風景名勝區。為太岳山支脈,方圓20km2。山上松林密布,遠望千峰迭翠,古木參天,四周峭壁如削,山澗幽深,清泉潺潺。靈空山中心處3座孤峰突起,如倒置的3只鼎足。峰下,兩條深谷由西、北而來,相交匯合,向東南而去。深谷匯交處,形成一個巨大的空谷,如巨窟石井,宛若神工鬼斧開鑿。靈空山的樹,稱雄山西,冠蓋華北,不僅樹木種類繁多,花草遍地。中草藥近百種,素有“四十里林子不見天”之說。而且出名的大樹都各具名堂典故。國內最為珍貴的“油松之王”九桿旗立于山顛、一基出土、派生九枝,棵棵筆直,高達40多m。除九桿旗外,這里還有八樹并列的“八大金剛”,陰陽相錯的“哼哈二將”,一根三莖的“一爐香”、三兄次弟的“三大王”、崖畔獨秀的“招手奇松”及“一佛三菩薩”等珍奇古松,各具形態令人驚嘆。它們都是別處極難尋覓到的原始大樹,賦予靈空山—種原始氣質蒼勁虬曲的自然美。
山上寺院、茅庵、仙橋、巒橋、東鐘樓等建筑,經歷代修繕,至今尚存,總體布局錯落有致,建筑頗為壯觀。圣壽寺,坐落在懸崖腰畔,半掩半露,頗有韻味。據《沁源縣志》等記載,唐懿宗第四子李侃于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避黃巢起義到此,削發為僧,死后謚封先師菩薩。唐景福二年建先師禪院,宋端拱二年賜額“圣壽寺”,相沿至今。由于歷代的增補修繕,圣壽寺的現存殿宇經不是唐代原建筑了。但其規模之大,建造之巧,仍然是一處較有價值的寺廟建筑群。茅庵建于寺東崖畔石洞之中,曲階而上,步步登高,庵中地凈塵絕。這里是游者最感興趣的地方,它凌空高建,半掩半露,入庵小坐。頓覺神清氣爽。
寺院山門對面懸崖壁立,枯樹青藤倒掛,一道幽谷橫在寺院前沿,相距數丈,古人在寺院左右修建了仙、巒二橋,勾通南北。貫連三山。仙橋“仙”在其險,下臨數十丈深的峽谷,底寬上窄、峽端僅隔三尺多,一條一尺多寬的石條拱懸其上。相傳,從前仙橋腳下對峙的懸崖相距甚遠,溝內風景迷人。靈空山住著位五龍王,其母見此處景美,常來賞玩。后來她與山廟中的老和尚相識,彼此就在這里對弈。五龍王對此十分不滿,一天趁其母與和尚下棋之際,運用法力將靈空山上的第一川、韓洪川、貓尾川、水洞川、五龍川等五川的河水聚攏而來,企圖淹死其母。其母聽到水聲,抬頭見洪水已洶涌而來,忙取頭帕一蘸,便將洪水吸盡。所以現今五遭川水貴如油。五龍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將相隔千尺的兩座高山迅猛擠來。其母取下頭上金簪向空一揚,金簪立刻化作現在仙橋底下的巨大石條頂住兩山。其母見兒子如此殘毒,一把抓住龍身扯得四分五裂。龍頭、龍背、龍尾均化為山丘之石。成為靈空山一處處名勝。仙橋絕壁下一塊石頭上至今還留有棋盤的痕跡。過仙橋向圣壽寺走,必經一座木構“巒橋”。橋為單拱。橋上建丹柱棚式長廓3間,寬2m多,雕龍繪風。橋基用14根40cm粗的圓木構成橋梁,不要一釘一鉚,橋結構十分科學簡單,卻雅觀堅實,遠望如一牙兒蝕月,顯示了我國古代高超的建筑藝術,是我國現存古橋珍品。巒橋、仙橋飛跨一線天上,成為絕景。跨過巒橋,穿林海沿小路東行,再過仙橋,就到了東峰腳下。從山腳到峰頂的東鐘樓,要攀援陡峭曲折、宛如飄帶的“十八盤”。人言“不上十八盤,未到靈空山”。由于日久天長,巖石風化,路址更遷,至今山路已變成整30盤、555個臺階。登盤觀山、盤盤有景,景景各異,一盤勝似一盤,一景強似一景。登上盤頂,隱約可見沁水南奔。聳立于峰頂的東鐘樓,亭閣由四根丹柱支立,飛檐翹角,古色古香。中梁懸一口大鐘,撞之轟鳴,聲震四方,余音不絕。
旅游景區營銷論文
摘要:文章通過親自調查后分析了山西靈空山旅游風景區的營銷策略,指出了一些問題:即旅游景區的市場定位要注意與周邊景區市場定位的區別;旅游景區的營銷要注意對組織市場的營銷;在旅游景區的營銷過程中要形成整個企業的VI識別系統;旅游景區的營銷要發揮市場機制的作用。
關鍵詞:旅游風景區;市場營銷;市場定位
1靈空山風景區簡介
靈空山亦名九頂山。在山西沁源縣城西北30km處的五龍川鄉,是一處風景名勝區。為太岳山支脈,方圓20km2。山上松林密布,遠望千峰迭翠,古木參天,四周峭壁如削,山澗幽深,清泉潺潺。靈空山中心處3座孤峰突起,如倒置的3只鼎足。峰下,兩條深谷由西、北而來,相交匯合,向東南而去。深谷匯交處,形成一個巨大的空谷,如巨窟石井,宛若神工鬼斧開鑿。靈空山的樹,稱雄山西,冠蓋華北,不僅樹木種類繁多,花草遍地。中草藥近百種,素有“四十里林子不見天”之說。而且出名的大樹都各具名堂典故。國內最為珍貴的“油松之王”九桿旗立于山顛、一基出土、派生九枝,棵棵筆直,高達40多m。除九桿旗外,這里還有八樹并列的“八大金剛”,陰陽相錯的“哼哈二將”,一根三莖的“一爐香”、三兄次弟的“三大王”、崖畔獨秀的“招手奇松”及“一佛三菩薩”等珍奇古松,各具形態令人驚嘆。它們都是別處極難尋覓到的原始大樹,賦予靈空山—種原始氣質蒼勁虬曲的自然美。
山上寺院、茅庵、仙橋、巒橋、東鐘樓等建筑,經歷代修繕,至今尚存,總體布局錯落有致,建筑頗為壯觀。圣壽寺,坐落在懸崖腰畔,半掩半露,頗有韻味。據《沁源縣志》等記載,唐懿宗第四子李侃于乾符六年(公元879年)避黃巢起義到此,削發為僧,死后謚封先師菩薩。唐景福二年建先師禪院,宋端拱二年賜額“圣壽寺”,相沿至今。由于歷代的增補修繕,圣壽寺的現存殿宇經不是唐代原建筑了。但其規模之大,建造之巧,仍然是一處較有價值的寺廟建筑群。茅庵建于寺東崖畔石洞之中,曲階而上,步步登高,庵中地凈塵絕。這里是游者最感興趣的地方,它凌空高建,半掩半露,入庵小坐。頓覺神清氣爽。
寺院山門對面懸崖壁立,枯樹青藤倒掛,一道幽谷橫在寺院前沿,相距數丈,古人在寺院左右修建了仙、巒二橋,勾通南北。貫連三山。仙橋“仙”在其險,下臨數十丈深的峽谷,底寬上窄、峽端僅隔三尺多,一條一尺多寬的石條拱懸其上。相傳,從前仙橋腳下對峙的懸崖相距甚遠,溝內風景迷人。靈空山住著位五龍王,其母見此處景美,常來賞玩。后來她與山廟中的老和尚相識,彼此就在這里對弈。五龍王對此十分不滿,一天趁其母與和尚下棋之際,運用法力將靈空山上的第一川、韓洪川、貓尾川、水洞川、五龍川等五川的河水聚攏而來,企圖淹死其母。其母聽到水聲,抬頭見洪水已洶涌而來,忙取頭帕一蘸,便將洪水吸盡。所以現今五遭川水貴如油。五龍王一計不成又生一計,將相隔千尺的兩座高山迅猛擠來。其母取下頭上金簪向空一揚,金簪立刻化作現在仙橋底下的巨大石條頂住兩山。其母見兒子如此殘毒,一把抓住龍身扯得四分五裂。龍頭、龍背、龍尾均化為山丘之石。成為靈空山一處處名勝。仙橋絕壁下一塊石頭上至今還留有棋盤的痕跡。過仙橋向圣壽寺走,必經一座木構“巒橋”。橋為單拱。橋上建丹柱棚式長廓3間,寬2m多,雕龍繪風。橋基用14根40cm粗的圓木構成橋梁,不要一釘一鉚,橋結構十分科學簡單,卻雅觀堅實,遠望如一牙兒蝕月,顯示了我國古代高超的建筑藝術,是我國現存古橋珍品。巒橋、仙橋飛跨一線天上,成為絕景。跨過巒橋,穿林海沿小路東行,再過仙橋,就到了東峰腳下。從山腳到峰頂的東鐘樓,要攀援陡峭曲折、宛如飄帶的“十八盤”。人言“不上十八盤,未到靈空山”。由于日久天長,巖石風化,路址更遷,至今山路已變成整30盤、555個臺階。登盤觀山、盤盤有景,景景各異,一盤勝似一盤,一景強似一景。登上盤頂,隱約可見沁水南奔。聳立于峰頂的東鐘樓,亭閣由四根丹柱支立,飛檐翹角,古色古香。中梁懸一口大鐘,撞之轟鳴,聲震四方,余音不絕。
漂流旅游景區空間分布
漂流旅游是游客使用橡皮艇、皮船、獨木舟、竹筏等無動力舟艇沿具有一定落差的溪流順水而下,充分飽覽沿途峽江風光,體驗水流激蕩帶來的清涼刺激的一種旅游活動。漂流旅游具有明顯的體驗性、參與性、刺激性、原生態性、親水性等特點,近年來正逐步成為國內夏季旅游的新興熱點之一。目前國內學界對于漂流旅游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集中在漂流旅游地的產品開發方面[1-6],也有部分學者關注到了漂流項目開發的理論和技術性問題[8,9]、漂流旅游解說[10]和漂流景觀敏感度[11]等實證分析上,但對全國尺度的漂流旅游開發、漂流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的量化等方面的研究還是空白。研究我國漂流旅游景區的空間分布特征,確保形成布局合理、開發有序的漂流旅游產品網絡,是我國漂流產業從起步階段向成熟階段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本文使用統計方法對我國漂流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的均衡性、集散性等進行了定量化分析,運用ArcGIS分析軟件對其進行了密度分析,并歸納了25年來我國漂流旅游景區發展的空間分布規律行業影響因素,探討了我國漂流旅游景區的空間結構優化策略,以彌補我國漂流旅游的研究空白,并對我國漂流旅游的健康高效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1數據來源
由于漂流旅游是新近出現的熱點旅游產品,國內相關的統計和研究還屬空白。在無法獲得漂流旅游景區完整權威的數據情況下,本文主要是通過百度搜索引擎查詢各地漂流景區名稱與具體地理位置,并輔以報刊、媒體和旅行社行業咨詢等渠道獲得的資料匯總形成。那些沒有經過批準,缺乏統一管理的機構,經營范圍或純自助性探險的漂流項目都不在本文研究范圍內。
2我國漂流旅游景區空間分布的特征分析
我國國土廣袤,氣候與地理景觀多樣,地表形態、區域經濟差異明顯,導致我國漂流旅游資源在各地的分布與開發的不均一性。本文將通過漂流旅游的空間結構、空間分布均衡性、空間分布密度等對其空間分布特征進行量化分析。
2.1我國漂流旅游景區的空間分布概況
旅游景區文化產品推廣意義
1旅游文化產品設計對旅游景區品牌推廣的意義
1.1旅游文化產品能夠使消費者的動機得到滿足
旅游景區品牌的吸引力由消費者的內在動機和外在推動力所決定,內在動機指消費者的旅游需求,而外在推動力在于旅游景區本身具有的形象、服務以及資源。由于旅游文化產品本身就是旅游景區中的重要資源,所以旅游文化產品能夠作為外在推動力來推動旅游景區品牌的推廣,同時旅游文化產品在特色化設計的前提下可以滿足消費者的旅游需求,從而為旅游景區品牌的推廣奠定重要基礎。首先,文化差異促使消費者選擇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產品。旅游文化產品所具有的吸引力或者說旅游景區所具有的吸引力主要來源于消費者與旅游資源之間在文化、經濟、自然等諸多方面存在的差異,在文化差異的驅動力下,消費者認為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產品以及旅游景區具有吸引力。能夠反映旅游景區特點的旅游文化產品是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文化資源,這種資源具有著一定的壟斷性,如消費者對旅游景區中能夠反映地域特色的表演節目具有濃厚興趣,主要是因為這種表演節目與其他地區的地域文化存在明顯差異。其次,內在需求推動消費者選擇旅游文化產品,從而讓旅游文化產品具有推動旅游景區品牌推廣的可能性。人們渴望冒險與挑戰、渴望消除壓力等內在需求可以通過旅游來實現,當旅游景區為消費者提供了具有文化性、趣味性的旅游紀念品或者娛樂表演時,消費者能夠實現身心的放松,從而對旅游景區留下良好印象。
1.2旅游文化產品設計能夠使消費者個性需求得到滿足
在對旅游文化產品進行精心設計的前提下,每個旅游景區中的旅游文化產品都會具有各自獨特的特點。同時旅游景區可以推動具有多樣化特性的旅游文化產品來吸引不同消費者的注意力,在為不同消費者提供針對性服務的基礎上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個性需求。
1.3旅游文化產品設計能夠推動旅游景區競爭力的加強
旅游景區食品安全論文
1對象與方法
1.1對象
2012年4-6月份和9-12月份分兩個時段,以秦皇島市旅游景區(旅游景區級別是以經全國旅游景區質量等級評定委員會審核批準,國家旅游局公布的目錄作為參考)周邊零售攤點作為抽樣調查對象,其中抽樣選取周邊100m內流動攤點62戶,食品經營店鋪83戶。抽樣對象為小型餐飲攤點,指經營場所使用面積在150m2以下(含150m2),或者就餐座位數在75人(含75座)以下的餐飲攤點。
1.2調查方法
現場檢查從業單位基礎衛生設施情況、餐飲服務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持有情況、索證情況及一般衛生狀況,制作現場檢查筆錄及衛生監督意見書,詢問食品安全管理,現場對所經營的定型包裝食品和散裝食品抽樣監測。
1.3檢測項目與方法
旅游景區導視論文
摘要:色彩在旅游景區導視系統中是極具表現力的因素之一。旅游景區導視系統的色彩設計要注意規范性、共通性、可識別性、與自然環境的協調性等原則,同時要結合景區的歷史文化、民俗傳統等區域特色,以彰顯景區導視系統色彩的個性。
關鍵詞:導視系統;色彩設計;地域特色
“導視系統”來自英文sign,它有信號、標志、說明、指示、預示等多種含義。導視系統設計即signdesign中的sign是指在整體層面上的一種識別符號,它注重人的心理感受和生理感受以及設計對象的整體性營造,會使人產生一種由衷的親切感,而且會形成設計對象的整體性可識別意向。
中村吉朗在《造型》一書中提到:人們剛看到物體時,對色彩的注意力占80%,而對形體的注意力僅占20%,這種狀態約持續20s;2min后,色彩占60%,形體占40%;5min后,形體和色彩各占50%。這說明景觀色彩往往能先聲奪人,具有很強的視覺沖擊力。色彩是形成系統性和可識別性的重要因素,同時還具有營造氛圍、創造意境的功能,直接反映出某一空間環境的整體風貌,體現出時代氣息。作為一種富含表情和情感的語言,色彩無疑是旅游景區導視系統設計中不容忽視的要素之一。
一、旅游景區導視系統色彩的機能
色彩在導視系統中是極具表現力的重要元素之一。旅游景區導視系統的靈魂是直接、醒目,導視系統的功能能否得到有效發揮和利用,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其色彩的運用是否合理來決定的。因為色彩能夠吸引人的注意力、影響人的情緒波動,能與周圍的環境色彩形成互補關系,還可以強化色彩對比,使導視系統從周圍環境中脫穎而出,使人關注并接受相關信息。色彩也可以在一系列的導視中產生一定的視覺秩序,即第一信息、第二信息,這便是由色彩之間的相互關系而導致的一種可利用的因果關系。色彩的對比關系包括色相對比、明度對比、純度對比、補色對比、冷暖色調的調和;多種色彩為表達一個效果而互相產生作用,形成一種秩序:統一、和諧或調和。也可以把色彩的調和作用運用在導視系統與周邊環境的關系或導視系統自身的色彩構成上,通過色彩調和將導視系統與周圍環境的色彩融為一體,使同類色或近似色體現出統一的色調,形成一種素雅的美感。
紅色旅游景區公共藝術探索
一、榜羅鎮紅色旅游景區公共藝術的發展現狀
甘肅歷史文化悠久,是紅軍長征的重要轉折點,見證了先輩為祖國統一頑強奮斗的歷程,是全國紅色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榜羅鎮是目前甘肅旅游開發的重點,地處定西市通渭縣西南部,2019年6月,榜羅鎮文峰村被列入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發展前景不容小覷。就目前來看,榜羅鎮紅色旅游發展的項目主要有以下幾處:榜羅會議紀念館、榜羅鎮圓咀山紅軍長征紀念館、警衛團駐地舊址、紅軍住宿一條街,其中警衛團駐地舊址和紅軍住宿一條街在原有遺址的基礎上進行了修繕,榜羅鎮會議紀念館舊館是紅軍將領曾經居住的地方,新館和圓咀山紀念館屬于近年建成。
二、榜羅鎮紅色旅游景區公共藝術現存的問題
從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會經歷一個曲折的過程,這是一個從不完善到完善的發展進程,公共藝術也是如此。針對目前榜羅鎮紅色旅游景區公共藝術的發展現狀,總結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一)缺乏創新意識。榜羅鎮會議紀念館、圓咀山紀念館等歷史文物資料、遺址雖然保存尚好,但都比較平實普通,并不具有當地特色,表現力度不足,難以充分表達其凝聚的紅色革命精神。長期以來,景區資源缺乏合理的開發和特色公共藝術的介入,使得當前榜羅鎮景區形象與其他紅色旅游區過于相似,景區公共藝術的展現形式和主題大多如出一轍,沒有展現出榜羅鎮應有的特色,因此無法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觀旅游。(二)品牌意識薄弱。我國的品牌形象從20世紀90年代才開始發展重視起來,而通過對榜羅紅色古鎮的實地調研,發現就目前來看,當地對品牌形象的創造和維護還沒有得到廣泛重視,對公共藝術的建設處于簡單模仿階段,沒有形成獨特的風格。當我們在景區參觀時不難發現,景區整體形象比較凌亂,并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陳列的藝術品極少,例如圓咀山紀念館周圍,只有一排農作物使用的磨盤,展臺的設計也比較隨意,質量堪憂,存在安全隱患;景區中沒有固定的垃圾桶,易導致環境問題的發生;道路目前還是由泥土推成,造成前來旅游的旅游車輛和行人行走的不便。這些問題都會影響到景區的發展和形象。從整體來看,目前景區還沒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關于公共藝術的規劃體系,各方面矛盾使公共藝術品牌形象無法順利形成。因此,使公共藝術由單一向多樣化、低質量向高質量發展已刻不容緩。(三)缺少大眾參與和完善的運行機制。由于現行體制和各方面因素的制約,景區公共藝術建設的決定權依舊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民眾很難參與到公共藝術的發展建設方案,間接影響到其對景區宣傳的積極性。同時,資金不足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缺乏足夠的資金健全公共基礎設施,導致基礎設施落后,景區周圍環境與景區不搭。因此,為了避免獨斷專權、權利濫用,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了解群眾想要什么,需要什么,打造親民化設施。
三、榜羅鎮紅色旅游景區公共藝術發展策略
景區公共藝術設施作為承載當地人文自然、地域性文化的藝術載體,如何利用公共藝術介入景區資源,展現當地歷史文化和自然風貌,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當前,榜羅鎮紅色旅游正在飛速發展,景區資源規劃和公共藝術建設逐漸協調統一發展。要打響榜羅鎮紅色旅游品牌,提高其知名度和地位,多元化的表達方式和品牌意識的完善是當務之急,因此,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一)豐富公共藝術表達方式。通過深入研究榜羅鎮的革命歷史,發掘其潛在特點,要在其藝術造型和包裝上合理運用,突出其革命精神和歷史文化價值,運用現代網絡科技,貼近群眾,烘托氣氛,利用各種藝術表現手法對游客進行展示。首先,對各種陳列的歷史文物資料進行合理包裝,盡量在保持其原型的基礎上按其原型修復,這樣就能更好的再現當年的歷史現狀,使其更具真實性和親和力,可以充分調動游客的感官刺激,為他們提供更真實的感知環境。我們無法親身感受當年所發生的歷史事件,這時就應該借助藝術設計和造型來表達,可以建立雕像緬懷革命先烈、利用圖片和壁畫展覽、電影解說等方式去介紹革命偉人的豐功偉績,還可以通過表演話劇和歌詠比賽去銘記歷史。通過這些方式會讓來往的游客感受到榜羅鎮紅色旅游基地的與眾不同和大膽創新,只有這樣才能全方位的提高紅色旅游的吸引力和親和力。(二)公共藝術介入當地旅游品牌的開發。從全國來看,各個旅游資源地都有獨特的品牌旅游形象,對其本身而言,品牌形象從根本上代表著旅游本身的市場定位和受眾人群,因此,在具體運用公共藝術時,應當確保其符合當地旅游品牌效應,避免盲目開發景區資源。公共藝術本身具有抽象性,近年來,現代科技的發展在文化、雕塑、建筑、繪畫、影視等多樣化領域都呈現出迅速興起的趨勢。面對廣大游客的全新需求,公共藝術應當致力于承載新時代潮流文化,確保其價值所在,充分迎合大眾取向,對于當地旅游景區而言,如果能將公共藝術融入當地具化形態中,游客就能切實感受到公共藝術帶來的視覺效果和文化沖擊。因此,在開發當地旅游資源時,應當結合當地景區地域性、生態性與人文相結合因地制宜,開發出當地獨具特色的旅游品牌文化。(三)創建優良環境,完善運行機制。長期以來,旅游業受到商業化影響,使得大眾忽視了公共藝術的潛在價值,往往通過“東拼西湊、隨意堆砌”應付過往游客,因此很難真正吸引游客,創建優良的旅游環境關鍵在于公共藝術與當地生態文化的結合,在對當地旅游景區具體開發時,應當選擇具有獨特性的標志去營造氣氛,體現公共藝術的價值導向,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把公共藝術運用于景區之中。同時,景區的建設和運營應當完善和落實相應的體制,廣泛聽取群眾意見,確定公共藝術介入景區的建設方案,結合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審美理念、價值取向,為群眾帶來更加人性化的服務,旅游地應當致力于構建完整度較高的生態體系,完善公共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服務質量,保證游客享受到當地特殊旅游文化。
旅游景區低碳管理策略
一、低碳旅游及低碳管理的含義
“低碳旅游”是在低碳經濟發展的大背景下產生的一種新的旅游形態,它是旅游業持續穩定發展的目標,是一種降低“碳”的旅游。低碳旅游包含兩個基本含義是作為一種旅游消費觀念,它倡導人們在旅游時,時時刻刻、處處都應該堅持低碳環保;二是作為一項旅游開發的基本原則,它要求堅持保護環境,維持生態平衡,在整個旅游行業內進行低碳旅游行為,實現資源利用的高效低耗。“低碳管理”是一種以低碳為準則和目標的新型管理方式,它對旅游資源的規劃開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低碳管理將貫穿整個旅游行為的全過程。旅游景區低碳管理對創建和諧社會、綠色社會、文明社會有著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鎮江“三山”景區低碳旅游管理現狀
(一)“三山”旅游發展現狀
鎮江風光旖旎多姿,具有真山真水的獨特風貌。鎮江的旅游資源極為豐富,著名“三山”風景區即金山、焦山、北固山,沿江屹立,風景秀麗壯觀,猶如一幅壯麗的山水長卷。金山以綺麗著名,山上江天大禪寺依山而造,殿堂樓臺層層相接,遠望只見寺廟不見山,素有“金山寺裹山”的說法。焦山位于長江中,山水天成,古樸幽雅,山中碑林石刻,屬于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內涵豐富,被譽為“書法之山”。固山以險峻著稱,因三國故事而名揚千古,主峰濱臨大江,山勢險固,甘露寺高踞峰顛,形成“寺冠山”特色。這些年來,鎮江先后投入巨資對著名的“三山”景區進行整治、充實、完善。
(二)景區低碳管理存在問題
旅游景區網絡營銷淺析
一、引言
隨著近些年來國內經濟的迅速發展,旅游業市場也隨之火爆。作為第三產業的支柱,旅游業不僅可以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為社會創造財富。更可以拉動消費,促進國內GDP顯著增長對國民經濟發展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與此同時,網絡營銷作為全新的銷售模式開始蓬勃發展旅游飯店業,旅行社業,旅游交通業都已經開始運用網絡營銷這一新興的銷售模式,其中又以酒店的網上提前訂房和航空公司的網絡在線售票開展運行的最為普遍,成功的發展為重要的銷售渠道。但是在旅景區的網絡銷售的其他環節,仍然存在眾多不成熟,不合理的環節。主要表現為信息基礎化建設落后,信息安全度低,網絡監管法律體系不健全,旅游網站和景區網站建設質量不高等問題。因此,要提高景區收入效益,增加景區競爭力,發展網絡營銷是一個已經起步而且急需提升的潛力巨大的方法途徑,如何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完善網絡營銷的市場規范化經營管理也是當下各大旅游景區和旅游社需要解決的問題,這商務運作需要結合我國旅游業實際發展情況與新技術接軌的營銷方式,把握好旅游這一行業的網上商務運作,從加大網絡宣傳互動力度,完善網站票務預訂功能,推動旅游網絡信息化建設,完善網絡營銷政策法律完善四方面著手,才能逐步完善景區網絡營銷建設,提高景區核心競爭力。
二、國內景區存在的問題
(一)信息化基礎建設落后
近年來我國的信息基礎建設發展迅速,特別是在一線發達城市,網絡信息技術的運用日趨成熟且用處廣泛。但是從網絡營銷的總體要求看,無論是網絡技術,網絡管理還是資費水平,通信速度等各個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問題。落后的網絡硬件和從業人員糟糕的網絡知識及互聯網運用能力導致在景區全面推進網絡營銷建設阻力重重。目前,我國除了在航空售票和酒店預訂領域廣泛運用并熟練掌握計算機信息化的處理方式外,大多數旅游企業和旅游景區仍然無法完成網絡平臺的構建,也無法在網絡上進行大批量的交易,絕大多數企業仍然依靠旅游指南,旅行手冊,電話,信函,傳真。問詢等傳統的信息傳播和處理方式,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服務效率和網絡營銷的開展。造成了我國景區及相關旅游企業服務不夠人性化,準備呢個里和應急能力不足,以及景區營銷效率偏低,從而使景區的核心競爭力不高。
(二)網絡安全度較低
相關期刊
精品范文
10旅游消費行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