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腎功能衰竭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6 11:37:35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慢性腎功能衰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慢性腎功能衰竭

小議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觀察

【摘要】目的探討慢性腎功能衰竭(CRF)患者并發抗生素腦病的機制、預防及處理。方法回顧性分析12例CRF患者因應用β-內酰胺類抗生素并發抗生素腦病的臨床資料。結果12例患者中應用頭孢哌酮4例、頭孢曲松4例、頭孢匹胺2例、頭孢吡肟2例,出現神經精神癥狀,其中3例為癲癇樣發作。所有患者經停藥和對癥處理后,癥狀均于72h內緩解。結論CRF患者在應用β-內酰胺類抗生素后應高度警惕抗生素腦病,早期診斷、及時停藥和血透治療可大大改善抗生素腦病患者的預后。

【關鍵詞】腎功能衰竭,慢性;腦病;抗菌藥;頭孢菌素類

慢性腎功能衰竭(CRF)患者的藥代動力學與正常人相比有顯著變化,主要影響其清除排泄。在臨床治療過程中常因忽視腎功能衰竭對抗生素代謝的影響引起不良后果。筆者回顧性分析我院1997~2007年收治的12例CRF患者因應用β-內酰胺類抗生素并發抗生素腦病的臨床資料,報道如下: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12例患者中,男5例,女7例,年齡(52.1±7.6)歲,入選標準血Cr>178μmol/L、BUN>9.0mmol/L或Ccr<50ml/min。原發病包括:慢性腎小球腎炎7例,糖尿病腎病2例,高血壓腎病2例,多囊腎1例。其中行維持性血透4例,非透析治療8例。使用抗生素原因:肺部感染6例,膽囊炎3例,尿道感染2例,慢性闌尾炎急性發作1例。本組患者用藥前后的電解質、尿素氮、血肌酐水平差異均無顯著性,排除了水電解質紊亂、尿毒癥腦病;頭顱CT、腦電圖排除出血性腦病、病毒性腦感染及其它腦病。

1.2抗生素種類及用法、用量頭孢哌酮4例,每天4g;頭孢曲松4例,每天2g;頭孢匹胺2例,每天2g;頭孢吡肟2例,每天2g。

查看全文

慢性腎功能衰竭中西醫結合研究述評

慢性腎功能衰竭(CRF)是多種慢性腎臟疾病造成的腎單位嚴重毀損,為一組進

行性惡化難治的臨床綜合證候群。血液凈化療法和腎移植是治療該病的重要手段,

但限于條件尚不能普及,因此非透析療法更具有實際意義。我國學者經過30余年的

不懈努力,采用中西醫結合非透析療法在CRF的治療和基礎研究上取得了令人矚目

的成就。中西醫結合非透析療法的核心是緩解癥狀、保護殘余腎功能、延緩病程發

展、推遲必須透析和腎移植時間等,大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生活質量。本文試就

查看全文

辨象治療太陰人慢性腎功能衰竭論文

1臨床資料

1.1一般資料

兩組80例平均年齡(49.83±6.28)歲;病程最短者2個月,最長者7年,平均病程(3±1.68)年。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程等資料經統計學處理,無顯著性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西醫診斷標準參照1992-06安徽太平《中華內科雜志》編委會腎臟病專業組制定的診斷和分期標準[2]。80ml/min>內生肌酐清除率(Ccr)>10ml/min;133μmol/L<血肌酐(Scr)<707μmol/L。有慢性腎臟病史,或累及腎臟的系統性疾病病史者。

1.3中醫辨證分型及療效標準參考1993年的《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3]中CRF臨床分型。本虛證:脾腎氣虛型、氣陰兩虛型、脾腎陽虛型、肝腎陰虛型、陰陽兩虛型。標實證:濕熱型、濕濁型、血淤型、濕熱挾淤型、其他型。療效標準也參考該文獻。

1.4辨象標準辨象標準參照《中國醫學百科全書》朝醫學[4]卷中辨象標準,均屬“肺小肝大”者。

查看全文

溫腎解毒湯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探究論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觀察的慢性腎功能衰竭患均來源于2004年5月~2006年3月湖南中醫藥大學腎內科及老干科住院患者,將60例患者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30例,各組情況見表1。

表1各組基本情況(略)

各組性別年齡、病程、病情、原發病經統計學處理差異無顯著性,具有可比性(P>0.05)。

1.2診斷標準參照中藥新藥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的臨床研究指導原則[2],按西醫診斷標準分為:腎功能不全代償期;腎功能不全失代償期;腎功能衰竭期;尿素癥期。按中醫證候診斷標準選取脾腎氣虛證及脾腎陽虛證。

1.3入選及排除標準符合慢性腎功能衰竭西醫診斷標準前三期,血肌酐(SCr)在133~707μmol/L及中醫辨證標準為脾腎氣虛及脾腎陽虛證患者,年齡在18歲以上者,對有引起腎功能衰竭急性加重的可逆因素如水電解質紊亂、感染、酸中毒、高血壓等,則先去除這些可逆因素,病情穩定后再納入本研究。排除合并有心、腦、肝和造血系統等嚴重原發性疾病,過敏體質或對多種藥物過敏者;妊娠或哺乳期婦女;無法合作者,如精神病患者;臨床資料不完整影響療效判定者。

查看全文

中醫治療慢性腎衰竭論文

1整體思維

中醫學整體觀念認為人體是一個整體,人與自然和社會是不可分割的統一體。慢性腎衰竭是多種由于原發性或繼發性腎臟疾患所致腎功能損害,使腎臟功能發生障礙,引起一系列癥狀和代謝紊亂,形成慢性腎衰竭。因此,慢性腎衰竭的診治也必須從整體出發,重視整體與局部關系、人與自然、社會和環境的關系。

慢性腎衰竭是多種由于原發性或繼發性腎臟疾患所致腎功能損害,某些原發病病變活動時均可引起或加重腎功能衰竭。因此,對狼瘡性腎炎、惡性高血壓病、止痛藥腎病等的原發病的治療是非常有價值的。只有采用整體思維的方法,對本病施以整體調控的治療方法,針對患者的整體進行調整治療,使之陰陽平衡,才能藥到病除。

2動態思維

各種慢性腎臟病到了晚期,慢性腎衰竭導致機體正氣不足,即正虛;另一方面由于正虛而致水毒、濕熱、血瘀等邪實,出現不同程度邪實的病理變化。臨床呈現虛實夾雜、寒熱交錯證候,由于患者處于不同階段,表現出的正虛、邪實有所不同,正虛又有脾虛、腎虛之別,有夾有水毒、濕熱、血瘀等邪實。所以,臨證采用動態思維方法,根據患者的病情的動態變化,動態調整治療原則。

3辨病與辨證結合

查看全文

直腸給藥法在泌尿系統及男科疾病中的應用

直腸給藥是指通過肛門將藥物送入腸管,通過直腸粘膜的迅速吸收進入大循環

,發揮藥效以治療全身或局部疾病的給藥方法。其主要方法有三:①保留灌腸法,

②直腸點滴法,③栓劑塞入法。近年來,許多學者采用直腸給藥法治療多種急、慢

性疾病和疑難病,取得了較好的療效。本文僅將國內近年有關經直腸給藥治療泌尿

系統及男科疾病概況及直腸給藥的吸收機制,作一綜合分析。

經直腸給藥治療泌尿系統及男科疾病的進展

查看全文

傷寒論治療腎臟疾病論文

【摘要】探討了《傷寒論》中所涉及的治療腎臟疾病的大法和代表方劑在臨床中應用的療效,旨在對中醫腎病專業同行有參考作用。提出運用《傷寒論》方治療腎臟疾病,只有緊緊把握住不同方證的病機、主癥特點,辨證論治,才能取得較好臨床效果。

【關鍵詞】《傷寒論》經方腎臟疾病

《傷寒論》是一部辨證論治的專書,千百年來一直有效地指導著臨床醫療活動。清代醫家柯琴曾說:“仲景約法,能合百病,不專為傷寒一科耳”。后世醫家將其擴大用途,廣泛用于臨床各科疾病的治療中。筆者結合內科腎臟疾病的臨床診療及應用經方處理多種慢性腎臟疾病的醫療實踐報道如下。

1疏利三焦,通陽化氣

《傷寒論》中小柴胡湯原用于少陽證,該方和解少陽,寒溫并用,協調升降,扶正達邪,有疏利三焦,調達上下,宣通內外,和暢氣機之功效;五苓散原為太陽蓄水證而設,藥用茯苓、豬苓、白術、澤瀉、桂枝五味,具有健脾利水,通陽化氣的作用,仲景主要用以治蓄水證及痰飲、水濕證。現代醫家根據小柴胡湯、五苓散方義及所主病證,靈活化裁,對其運用已遠遠超出《傷寒論》所提示的范圍。因兩方配合使用具有確切的利尿效果,現代臨床常應用于慢性腎臟疾病治療中,尤其多用于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且療效確切。在慢性腎功能衰竭后期,由于濁毒壅盛,阻滯氣機,使清陽不升,濁陰不能外排而潴留體內,形成濁毒侵犯各個臟腑、充斥三焦之證。我們通過長期的臨床觀察及實驗研究,發現兩方合用組成的柴苓湯,可扶正達邪,疏利三焦,助膀胱氣化,通調水道,利濕泄濁,與慢性腎衰的正虛邪戀,濁毒彌漫三焦的病機相合,故而取得較好療效[1],可降低尿素氮(BUN)、血肌酐(Scr),改善腎性貧血,調節電解質和酸堿平衡紊亂,糾正氨基酸失調,緩解和改善臨床癥狀,有在臨床推廣運用的價值[2]。

2溫陽利水

查看全文

尿毒清顆粒治療腎衰竭論文

【關鍵詞】:腎衰竭療效觀察

慢性腎功能衰竭(CRF)是所有進展性腎臟疾病的最終結局,隨著現代醫學的發展,透析?腎移植在腎功能衰竭晚期即尿毒癥期的療效顯著提高,但是透析?腎移植均不能用來治療早?中期慢性腎衰,而且費用昂貴,如何在慢性腎功能衰竭的早?中期進行有效的藥物治療,以保護腎功能,延緩慢性腎衰病程進展的研究和治療。我們在臨床中用尿毒清顆粒治療CRF患者23例,收到良好的療效,現報告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一般資料收集2004~2006年期間住院病人56例,均符合王海燕編著《腎臟病學》中慢性腎功不全的診斷標準。血肌酐(SCr)在176~707μmol/L之間。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23例,男15例,女8例,平均年齡48.6歲;對照組23例,男13例,女10例,平均年齡50.3歲。兩組資料在性別?年齡?腎功能?原發病等方面具有可比性。

1.治療方法對照組給予優質低蛋白飲食,控制血壓,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調節鈣?磷代謝等對癥支持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尿毒清顆粒沖服,4包/天,共治療3個月。

1.3觀察項目主要觀察治療前后患者的臨床表現?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血漿白蛋白(ALB)變化情況。

查看全文

結腸透析護理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65例患者中,男35例,女30例,年齡19~84歲,平均48.6歲,均有不同程度腎功能損害,但都尚未達到血液透析或者腹膜透析的指征。血肌酐152~594mmol/L,15例患者消化道癥狀特明顯。

1.2方法

用廣州今健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生產的JS308D型結腸透析機進行結腸透析。治療分為3個步驟:腸道潤洗—結腸透析—中藥灌腸。開啟結腸透析機,設置透析模式及水溫,每次可進液體量及合適的壓力,連接好各種配套管件,進水管、排泄管及主機,開始透析。先反復灌洗,直至洗出液清亮無糞渣,然后加入結腸透析液行結腸透析,充分透析后停止,拔管。囑患者排便,排盡腸內余水,后用制備好的中藥保留灌腸。中藥主要成分為:生大黃、生牡蠣、蒲公英、莪術、丹參等。灌注完后拔管,清理物品后關機。平均每兩天1次,10次為1個療程。根據患者血壓、肛門情況分為3組,每次進液量及水溫見表1。表13類患者結腸透析灌腸液量及溫度(略)

1.3療效判斷標準[3]

查看全文

慢性移植腎腎病治療研究論文

【摘要】慢性移植腎腎病(chronicallograftnephropa2thy,CAN)是導致移植腎晚期功能喪失的最主要原因,是影響移植腎長期存活的重要因素。目前臨床上多使用環孢素A、FK506、霉酚酸脂等治療CAN。隨著祖國醫學研究的進展,中醫藥在治療CAN上已有理論和臨床上的突破。CAN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正在走向成熟。

【關鍵詞】慢性移植腎腎病/中西醫療法;腎移植;百令膠囊/治療應用

慢性移植腎腎病(CAN)是指同種異體腎移植數月、特別是1年或數年后,移植腎功能進行性減退,最終腎功能衰竭、恢復透析,組織學上移植腎呈現出間質纖維化、腎小球基底膜增厚、皺縮、系膜基質增多、動脈硬化、小動脈透明變性、動脈血管纖維性內膜增厚、毛細血管基底膜分層、斷裂等。目前慢性移植腎腎病、慢性排斥反應、慢性移植物功能喪失、慢性移植物纖維化可以認為是同一個概念[1]。

1西醫研究

1.1調整免疫抑制劑Weir等[2]對60例進行性腎功能惡化、活檢證實為CAN的腎移植患者減少CsA劑量50%,停用硫唑嘌呤,改用MMF2g/d,以維持免疫抑制治療,結果37例腎功能得到改善,5例腎功能進一步減退,其余患者的腎功能穩定,CsA減量后沒有急性排斥反應發生。亦有報道在器官移植術后應用CSA2~4個月后可產生蓄積中毒現象。隨之還可出現移植器官的慢性排斥反應,建議將CsA改為西羅莫司(雷帕霉素)或FK506(他克莫司)[2]。最近國外相繼報導了脫氧精胍素(Dsg)、FTY720等新型免疫制劑的動物實驗研究,可以預測臨床器官移植術后免疫療法將日趨成熟,前景廣闊[3]。

1.2應用血管緊張素Ⅱ受體拮抗劑或轉化酶抑制劑目前,各種細胞因子如趨化因子、共刺激因子、黏附分子等已被證實是有希望的預防和治療目標。對于TGFβ1基因高產生型的患者移植后不宜使用能夠增加TGFβ1的藥物或減少其用量,如CsA(能增加TGFβ1產生),而應采用不升高TGFβ1的藥物,如FK506。TGFβ1作為一個關鍵的纖維發生因子,可能在CAN的發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然而TGFβ1的產生受腎內腎素血管緊張素Ⅱ系統的調節,腎素血管緊張素Ⅱ誘導腎小球系膜細胞產生和分泌TGFβ1,有人對14例CAN進行前瞻性研究,顯示血管緊張素I受體拮抗劑洛沙坦可降低血漿TGFβ水平50%以上,故認為洛沙坦對CAN應該會有較好的效果[4]。此外,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可能也有類似的效果。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