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紡范文10篇
時間:2024-02-27 08:47:1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棉紡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新增棉紡生產通知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計劃單列市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經貿委(經委)、紡織行業管理辦公室、有關中央企業:鑒于委管國家局機構改革,原國家紡織局已撤消,行政管理職能并入經貿委,以及地方機構改革的新情況,為便于工作銜接,繼續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經貿委等部門關于嚴格控制新增棉紡生產能力規定的通知》(國辦發[2000]40號),嚴格控制棉紡生產能力總量,防止再度發生低水平重復建設,鞏固棉紡壓錠工作的成果,現就有關問題通知如下:
一、繼續加強對棉紡細紗機生產企業的監督管理
1、"十五"期間,對棉紡細紗機(含涉及棉紡細紗能力的變形產品,下同。變形產品由國家經貿委認定)繼續實行"生產許可證"制度。整機無標牌的(無生產企業名稱、無產品型號系列、無出廠日期)、無生產許可證企業生產或改裝、拼裝及盜用有生產許可證企業標牌的、假冒有生產許可證企業生產的棉紡細紗機均屬于違規產品。生產、銷售和購買以上產品的違規行為,要按國辦發[2000]40號文件的有關規定嚴肅處理。
2、有棉紡細紗機生產許可證的企業(以下簡稱"定點企業")應向國家經貿委報送棉紡細紗機和車頭、龍筋、機架三種關鍵部件(作為配件直接向外銷售)的生產和銷售情況(附件一),每月10日前將上月情況以書面形式經生產企業主要負責人簽字后上報。
3、棉紡細紗機出口實行備案制。經營棉紡細紗機出口的企業憑有效出口貿易合同到國家經貿委辦理登記并領取登記備案單(附件二);定點企業憑登記備案單和出口貿易合同組織生產和供貨。經營棉紡細紗機出口的企業在設備出關后兩周內,應將出口報關單復印件報送國家經貿委核銷。出口棉紡細紗機不得轉銷國內市場,如出現轉銷國內市場的情況,則按國辦發[2000]40號文件的有關規定視為違規新增棉紡生產能力進行處理。
二、進一步規范棉紡細紗機"準購證"的管理
發展棉紡織產業集群的調查與研究
摘要】:發展棉紡織產業集群,培育棉紡織地方特色優勢,是(新野)實施工業化戰略的具體舉措,是壯大縣域經濟的有效途徑,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
【關鍵詞】:棉紡織產業集群
“產業集群”一直是工業學術界討論的課題。所謂“產業集群”,是指在地理位置上相互靠近,在產業性質上相似相近或相關,在發展空間上同屬于(或接近于)某個特定行業的產業領域、相對高密度聚集、分工比較明細、依靠緊密或松散型產業鏈相互連接,由諸多大中小型企業形成的一種工業集聚形態。在我縣工業化進程中,我們依托本縣及周邊豐富的棉花資源和新紡公司人才、市場、技術、管理、信息、資金優勢,采取政府引導、市場導向等主要形式,通過催生、延伸棉花加工項目,培育出了縣棉紡織工業區及上港、溧河、城關、城郊工業小區等棉紡織產業集群。初步形成了以新紡公司為龍頭,集軋花、紡紗、織布、印染、服裝為一體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棉紡織產業對縣域經濟的拉動作用明顯增強。
一、新野棉紡織產業集群發展現狀、特點
新野棉紡織業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起步,經過歷屆縣委政府的政策宏觀引導,截止2005年6月底,全縣棉紡織企業,已發展到101家,其中棉紡企業84家,棉織企業8家,捻線9家。固定資產達到262億元,從業人員3萬余人,紗錠規模突破80萬錠,織機達到4500臺。今年元至七月份,全縣限額以上棉紡織業實現產值24億元,實現銷售收入225億元,利稅135億元,利潤7500萬元,分別占全縣工業的691%、659%、67%和678%。棉紡織業在全縣工業中的比重逐年攀升,比重之高居全省各縣市區之首。主要呈現出五個明顯特點:
1、龍頭帶動能力強。作為新野棉紡工業的龍頭,新紡公司經過30多年的艱苦創業,已發展成為國家特大型紡織骨干企業,全國520家和河南省50家重點支持企業之一,全國功能性產品開發基地。目前,公司擁有總資產138億元,固定資產103億元,共有紗錠33萬錠,其中環錠紡22萬錠,氣流紡24臺,折合11萬紗錠;織機3000臺。擁有進口清梳聯、自動絡筒機、轉杯紡紗機、無梭織機等先進設備1000多臺(套),占公司裝備總量的60%以上。主要生產和經營棉紗(混紡)線、純棉和混紡坯布、色織布、牛仔布等四大系列100多個品種,年產高檔織物用紗7萬噸、服裝面料12億米。產品遠銷廣東、江蘇、福建等20多個省市和美國、歐盟、日本、韓國、香港等12個國家和地區。2004年實現產值173億元,銷售收入132億元,實現稅利8105萬元,其中利潤3722萬元,分別占限額以上工業的351%、335%、216%和206%。出口創匯3260萬美元,名列全國紡織行業銷售收入前12位,利稅總額居第七位,綜合經濟實力排名全省同行業第一。2004年榮獲中國紡織行業協會頒發的“科學技術進步獎”,2005年8月9日被中國紡織工業協會授予“全國棉紡織行業競爭力前二十強”榮譽稱號。
中外棉紡織品貿易研究論文
在跨入近代社會的時候,中國與日本幾乎處于相同的困難境地。國門被迫打開,西方物美價廉的商品鋪天蓋地而來,社會舊有的經濟秩序和基礎受到前所未有的強烈沖擊,面臨淪為世界資本主義經濟附庸的危險。當清朝政府開始興辦洋務,對現有經濟制度進行有限改革的時候,在日本,倒幕廢藩后成立的明治政府,也相繼頒布了一系列發展資本主義的政策措施,開始了聞名于世的“明治維新”。日本“明治維新”的成功與中國“洋務運動”的失敗,使得兩國從此走上了不同的發展道路。日本逐漸躋身于世界資本主義強國,并最終發展成為軍國主義,而中國則慢慢墜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
中日兩國近代社會不同的發展歷程,在同時期雙方的商品貿易中,特別是作為主要交易商品的棉織品貿易中,有著充分和清晰的反映。對中日近代棉織品貿易的研究與考察,不僅可以使我們了解其貿易本身的發展演變過程,而且有助于從一個側面增加對兩國近代社會不同發展道路的認識與理解。本文論述內容的時間下限為“九·一八”事變前。“九·一八”事變后,中日貿易的性質開始發生轉變。
中日近代商品貿易在19世紀70年代以前,基本處于發展停滯狀態。主要原因是日本政府對中日貿易采取了限制壓縮政策。銅,是當時兩國間最大宗的交易商品。清朝政府鼓勵中國商人從日本輸入銅,以供國內鼓鑄貨幣之需。因此,每年都有大量的銅從日本輸往中國?!绊樦纹蔚滥觊g,常與[日本]通市。江浙設官商額船,每歲赴日本辦銅數百萬斤?!保ㄗⅲ和纬痘I辦夷務始末》,卷79,第47頁。)為了阻止銅的大量外流,日本幕府政府于十八世紀初頒布命令,限制來日中國商船數量及每只中國商船貿易額。而且,這種限制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力度也越來越大。準許赴日中國商船的數額,頒布該政策之初的元祿元年(1688)為每年70艘,到寬政二年(1791)縮減到每年10艘。每只商船的額定貿易數量從最初的錢6,000貫,降到2,740貫。(注:姚賢鎬編:《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資料1840-1895》,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81頁。)另外,幕府還嚴格限制日本商人前往中國從事商業活動。
就這一時期貿易的特點而言,多是進行原料和土特產品的交易。從中國輸往日本的商品主要為絹絲織物、毛織物、書籍、書畫、土布、骨董、文具、茶葉、磁器、漆器、寶石、藥品、扇子等。中國商船帶回的日本貨物主要是銅、大米、漆、漆器、咸魚、乾魚、海菜等。雙方的棉織品貿易在其中只占微乎其微的比重。中國運往日本市場出售的土布數量非常有限,有許多清朝商人將白布帶往日本,只是為了在長崎進行漂染,然后再攜回中國出賣。而日本政府則在相當長的時期內,將棉布、棉紗以及棉花列為禁止出口商品,不許人們賣給中國商人。
日本“明治維新”后,中日貿易開始得到發展。根據中國海關的記載,中國進口的日本商品值,從1872年起,年均在200萬兩以上。而在以往的10年間,多數年份不足200萬兩。1876年,突破300萬兩。1885年以后的4年內,每年進口額均在500萬兩以上。1889到1893年間,每年都在600至700萬兩之間。中國出口到日本的商品值,從1869年到1886年,大多數年份基本在100萬兩以上、200萬兩以下徘徊。1887年開始出現大幅度增長。當年出口到日本的商品價值為211萬海關兩,以后逐年攀升,1893年達到933萬兩。6年間,增長342%。(注:姚賢鎬編:《中國近代對外貿易史資料1840-1895》,中華書局1962年版,第1600頁。)
但是,兩國間的棉紡織品貿易在較長的時期內卻沒有發生大的改觀。直到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日本的棉紡織企業才拭探著向中國出口產品。1889年,日本棉紡業向中國的廈門和上海分別送去了機制棉紗的樣品。據日本紡織聯合會統計,1890年,首次向中國出口棉紗31捆,價值2,000日元。1891年,輸出108捆。這也是日本在近代首次向國外輸出棉紗。(注:[日]名和統一:《日本紡織業和原棉問題研究》,大同書院1941年版,第104-105頁;[日]大江志乃夫:《日本的產業革命》,巖波書店1968年版,第238頁;[日]長岡新吉:《近代日本的經濟——統計與概論》,第23、26頁。)類似的記載在稍晚的時候,也在中國海關反映出來。英國駐上海領事哲美森在其提供的1893年上海貿易和商業報告中寫到:“我注意到海關統計表上第一次出現了日本棉紗?!?893年,上海進口日本棉紗2,909英擔。當年,上海還“進口了日本制造的棉布和棉縐布,數量達到142,000匹?!保ㄗⅲ豪畋卣辆幾g:《上海近代貿易經濟發展概況(1854-1898年)英國駐上海領事貿易報告匯編》,上海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版,第840頁。)自八十年代下半期起,日本開始從中國大量輸入棉花,這也是該時期中國出口日本商品大幅增長的主要原因之一中日棉織品貿易的駐足不前,與當時兩國的棉紡織生產能力及其國內市場狀況密切相關。當時中國的棉織品市場正在受到來自以英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列強商品的猛烈沖擊,西方物美價廉的機制棉紗、棉布,大量涌入中國廣大的城鎮和鄉村,逐漸排擠和取代當地生產的土紗、土布。而其時中國的民族紡織工業尚未成長起來。日本的情況與中國相似。自1854年日本在美國炮艦威逼下簽訂《日美神奈川條約》后,在十年左右的時間里,又被迫相繼與荷蘭、俄國、英國、法國、葡萄牙、普魯士、瑞士、比利時、意大利等國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國門大開。外國廉價商品蜂擁而入,破壞了原有的社會經濟基礎和秩序?!懊髦尉S新”開始時及其后的較長時期內,這種狀況仍在持續,甚至更為嚴重。就棉織品市場而言,英國商品的進口量呈直線上升狀態。據寫于明治七年(1874)的日本《澳國博覽會見聞錄》記載,明治元年(1868)英國向日本輸出了價值128萬日元的棉紗和190余萬元的棉布。到明治三年(1870),英國棉紗輸出值為285萬日元,棉布為274萬日元。增幅分別為123%和44%。從明治元年(1868)到十年(1878),日本每年進口的棉織品數量均占當年進口商品總量的30-40%。(注:[日]名和統一:《日本紡織業和原棉問題研究》,大同書院1941年版,第90-91頁。)其后,棉織品輸入量逐年增長的趨勢沒有改變。到八十年代末,棉紗進口量達到最高峰,1888年為158,132捆。(注:明治元年(1868年)為12,196捆。參見[日]長岡新吉:《近代日本的經濟——統計與概論》,第23頁。)
棉紡新型附加分梳系統創新設計研究
摘要:分析棉紡新型附加分梳系統的創新設計。介紹了梳棉機新型附加分梳系統的作用和原理。對不同組合形式、齒形、材質、鏈接方式等創新設計進行了分析。認為:合理選配棉紡清潔器組合方式、齒形、齒條排列、角度、齒密等,可發揮對纖維充分開松、雜質清除、短絨排除、梳理整理功能,利于增強纖維的定向伸直、棉結和帶纖維籽屑的排除,有利于梳理效果提升。
關鍵詞:梳棉機;固定蓋板;棉網清潔器;分梳板;梳理;齒形;纖維
棉紡附加分梳系統是新型梳棉機發展的產物,包括前后固定蓋板、棉網清潔器、預分梳器材等,這些附加分梳系統在梳棉機梳理、排除短絨雜質、纖維整理等方面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1棉紡附加分梳系統的作用和分類
1.1棉紡附加分梳系統的作用分類。固定蓋板是接觸分梳,基本上是一次性分梳;后固定蓋板對棉束起到分解作用,為梳理提供良好的纖維取向度,減小棉束,減輕活動蓋板的梳理負擔,提高梳理質量;前固定蓋板整理纖維,有利于纖維向道夫轉移,減少棉結形成。棉網清潔器由控制板或反齒導向蓋板、除塵刀和吸塵管等部件組成。裝在除塵刀吸口前的導向蓋板(部分設計為反齒)使纖維流通過吸口前由錫林針齒握持的纖維尾端揚起,便于雜質被氣流分割,在通過吸口和除塵刀時排除。刺輥分梳板增加開松度,補充刺輥開松不足;改善喂入纖維均勻性,提高棉網清晰度;阻截較大金屬雜質進入梳棉機,對梳棉機錫林、蓋板和道夫針布起到保護作用。1.2附加分梳系統的分類和作用效果。附加分梳系統的梳理度由梳理元件的針布規格、相對速度、梳棉機臺時產量等因素決定。固定蓋板的梳理度=錫林梳理度+后固定蓋板梳理度+前固定蓋板梳理度。固定蓋板的增加,增加了梳理的齒密,提升了梳理效果。齒形參數及影響如下。密度:增加分梳能力。齒深:增加容纖量,提高纖維轉移能力,二者相互結合。工作角:一般在90°~70°,控制纖維,但又不讓纖維下沉到齒底。后固定蓋板針齒角度90°~85°,前固定蓋板針齒角度70°~85°。工作面:使纖維停留在針尖部位,便于轉移梳理。齒形:直齒弧面、直齒大圓弧、弧齒工作面、直齒負底齒、直齒大平底齒。表面處理技術:有機械拋光、等離子、化學處理、鍍層處理、表面強化處理、金剛石納米顆粒涂層處理,重點解決針布的光潔度。針齒形式:梳針、針齒、齒片。分梳板形式:弧形板、窄板組合。附加分梳系統的組合分類如下。梳理組合:主要是發揮梳理作用,形式為單獨固定蓋板組合,一般用于含雜較少的化學纖維;含雜較大的棉纖維一般用固定蓋板加棉網清潔器組合。梳理加排除組合:固定蓋板加棉網清潔器組合,實現纖維與雜質、微塵、短絨分離。預梳理組合:預分梳加除塵刀、吸口組合,實現對纖維束分離和排雜。
2棉紡附加分梳系統創新設計具體分析
晚清棉紡織業貿易研究論文
【內容提要】中國晚清時代正處在大量進口外國產品及初級加工品的過程中,以棉紡織業轉型的例證,可以說明在以機器制造為標志的近代生產體系確立的過程中,實際上經歷了傳統生產體系、貿易體系、貨幣體系三大體系向近代經濟體系轉型、重建、確立的諸多階段。本文擬從棉紗進口的貿易體系入手,探求與早期工業生產體系形成過程中市場與生產部門的關系等問題。
中國晚清時代正處在大量引進外國產品及初級加工品的過程中,以棉紡織業轉型的例證,可以說明在以機器制造為標志的近代生產體系確立的過程中,實際上經歷了傳統生產體系、貿易體系、貨幣體系三大體系向機器生產體系轉型的階段。本文擬從棉貨貿易體系入手,探求與早期機器工業生產體系形成過程中地域性經濟分工與發展程度變化關系問題。
一、晚清地域紡織業生產體系轉型的貿易原因
棉紡織的早期工業體系中,其引起中國傳統棉紡織業解體的重要原因,首先在于在于洋紗的進口,其次是機器設備的進口與紡織機器制造業,華商中采用外國棉紗的織布技術,并且利用進口機器生產制作洋布,并在市場進行銷售。而在社會層面方面,一方面是大量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而另一方面,則是工廠制度逐漸代替傳統的舊有的行會制度,新辦工廠的制度。
關于棉貨進口國的結構問題,則是中國地域性棉紡織業生產結構形成的主要原因?!懊挢洖橹袊M口貨物之大宗。”(注:《英日美三國布匹在中國銷售方法比較》,《進口棉紡織品的大致情形》,《上海總商會月報》第三卷第10期。)而在“各國向我國輸入棉貨,以英國為最早”?!白砸话肆鹉曛烈话司拧鹉觊g,英國棉貨,幾獨占中國市場。”(注:《英日美三國布匹在中國銷售方法比較》,《上??偵虝聢蟆返谌淼?0期。)繼英國之后,“美貨進口漸多,主以粗布粗紗銷售于北方諸省。日俄戰爭方息后,美國布匹在東三省一帶銷售尤盛。據美國出口統計,一九○五、一九○六兩年,美國布匹輸出于中國及香港,幾達五千萬金圓?!边@里所說的“金圓”,當是時人按美金計算的。當時對此貿易額的說明,“中國海關冊僅載由美國直接輸入數目,由香港入口者,作為香港輸入,不能辨為何國貨,故用美金統計。”當時的匯率為“一九○五年海關銀一兩,合美金七十三仙,一九○六年合八十仙?!保ㄗⅲ骸队⑷彰廊龂计ピ谥袊N售方法比較》,《上海總商會月報》第三卷第10期。)美國棉布棉紗在華銷售的萎縮時間,大體上是在1907年以后。據《英日美三國布匹在中國銷售方法比較》的描述,美國棉布棉紗的輸入,“自一九○七年后受日貨之競爭,頓見減色?!边@里所說的情況,自然僅限于當時的報告之編者的看法,其具體的進口額數,自然還需要作進一步的統計分析。
印度棉布對華貿易,至19世紀末成為大宗進口?!笆攀兰o末,印度紡紗工業既見發達,亦輸入粗紗于長江一帶及閩粵沿海諸口,英國粗布粗紗之銷路,頗為美印所奪漸趨重于細紗細布?!保ㄗⅲ骸队⑷彰廊龂计ピ谥袊N售方法比較》,《上海總商會月報》第三卷第10期。)當然,對于中國北方地區而言,其最大的進口國當系后起之日本。關于日本棉布及棉紗在中國的銷售時間,大體上與印度同時。據《英日美三國布匹在中國銷售方法比較》的記載,當印度棉紗棉布開始大量涌入中國市場時,“日本棉紗棉布亦漸現于中國市面,在南方與英印競,在北方與英美競,以其距離較近,運費較廉,銷路漸廣?!倍毡緦χ袊袌龅莫氄純瀯莸男纬?,則在“日俄戰后”,當時“日本勢力既伸張于東三省,其棉貨銷售,得轉運與金融之便,漸排逐英美貨物,成獨占之勢。”就全國總的銷售情形看,日本在“其他北方諸省,日貨銷數,亦見多于他國。其在南方,雖不如在北方之得勢,然進口數目亦逐年增多?!保ㄗⅲ骸队⑷彰廊龂计ピ谥袊N售方法比較》,《上??偵虝聢蟆返谌淼?0期。)通過文獻的描述,大體上可以看出晚清時期外國棉紡織資本已形成在華的投資與進出口的地域分割的狀況。
論棉紡半精梳工藝的作用
棉紡半精梳不同工藝流程的特點和問題
(1)特點。該半精梳工藝流程中所有的纖維都經過了精梳,其精梳條中的短絨率、棉結得到了有效的降低,特別是10mm以下的短絨得到了有效的排除,纖維的主體長度增加,成紗質量得到了提高。以CJ14.6tex成紗為例說明不同精梳落棉率對紡紗質量的影響見表1。由表1可見,其流程特點是混合較充分,10mm以下的短絨得到了清除,纖維的伸直平行及分離度得到了有效的提高。(2)問題。該流程的用工及勞動強度與精梳流程相同,另外存在精梳后彎鉤倒向的問題,見圖1。圖1控制落棉率的半精梳工藝流程中的彎鉤倒向由圖1可見,這與精梳要求喂入的必須是前彎鉤條,細紗喂入的必須是后彎鉤粗紗不相符合。精梳后用單并可以解決這一問題,但會產生纖維伸直平行以及并合不足的問題。(1)特點。只有部分纖維束經過精梳,另一部分纖維是普梳生條,前者排除了大部分的棉結和短絨,伸直度達到95%以上,纖維彎鉤得到了伸直,為棉紗提供了有利的條件;而另一部分普梳生條中則含有大量的短纖維,10mm以下的短絨對成紗質量影響較為明顯,但與精梳條混合后,能夠有效減少短纖維縱橫向的分布數量,便于進行質量控制和成本控制。采用該半精梳流程與采用精梳工藝的CJ14.6tex成紗質量指標對比見表2。(2)問題。主要有:(1)精梳條纖維彎鉤的倒向,同上述控制精梳落棉率半精梳流程存在同樣的問題。(2)精梳條與生條中不同的纖維比例與并條工藝設置之間有矛盾;生條在一并二并需要伸直彎鉤,提供纖維伸直平行度,隔距及牽伸倍數在附加不勻不影響質量的基礎上可以偏大掌握,而精條的伸直平行度已經達到95%以上,在牽伸過程中需要對纖維進行保護,宜采用小并合、小倍數、小隔距進行順利的并合抽長拉細。(3)混合的均勻性問題,用以混合的生條精梳條中纖維的部分指標有較大的差異,容易引起牽伸運動、并合運動的解混合現象,對成紗質量不利。
解決半精梳工藝流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實踐生產中,一并采用生條預牽伸,二并與精梳條混合,可以解決原半精梳流程中精梳彎鉤的倒向問題。具體措施是,一并全部用生條,以較小的并合數、較大的牽伸倍數保證彎鉤的伸直,提供半熟條進入二并。二并時將精梳條同上述半熟條進行搭配混合。該措施既解決了精梳后二并條的彎鉤倒向問題,避免了前彎鉤粗紗喂入細紗,同時又使一并半熟條在二并得了混合,穩定了產品質量,有利于減少對精梳條的損傷,并條工藝也可以減輕壓力。半精梳工藝流程中,短絨含量的增加對粗紗、細紗牽伸區的纖維運動造成一定影響,浮游纖維的數量有所增加,必須加強對浮游纖維的控制。浮游纖維的控制措施主要有:縮小浮游區,減少握持距,拓展橫縱向摩擦力界,加強對纖維的控制。粗紗、細紗工序為雙膠圈牽伸形式,已為摩擦力界提供了基礎。粗紗采取合理縮小主牽伸區隔距,細紗采用新器材與縮小浮游區相結合的工藝原則,能夠有效加強對浮游纖維運動的控制,提高成紗質量。隔距的縮小,縮小了浮游區,采用壓力棒隔距塊又進一步縮小了浮游區,拓展了縱向的摩擦力界,使纖維變速點集中且靠近前鉗口,對質量提高有十分明顯的效果。此外,運用新型下銷和大直徑軟彈膠輥,并采用相應的工藝調節措施,能夠達到同樣的效果。
(1)棉紡中半精梳工藝有降低精梳落棉率和并條采用精梳條、生條混合兩種形式,兩種形式各有利弊,但對質量提高都有一定的效果。同時也存在精梳后彎鉤倒向不順的問題,且落棉多,纖維長度離散度大,質量不易控制,使棉紡半精梳流程的推廣受到限制。(2)通過實踐,采取一并純生條并合成半熟條,二并精梳條與半熟條混合,粗紗、細紗縮小浮游區,加強對浮游纖維的控制等工藝措施,能夠有效解決纖維伸直混合,精梳后彎鉤倒向不順,粗紗、細紗牽伸區纖維離散度大的問題,保證半精梳紗的質量。
本文作者:陳玉峰陸振挺李新英工作單位:河南省項城市紡織有限公司
棉紡織公司消防演習動員會開幕詞
尊敬的各位領導、同志們:
下午好!
今天,我們**棉紡織有限公司在這里隆重舉行第三屆消防技能培訓暨消防演習動員。在此請允許我代表公司全體員工向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參加演習的鎮、村安管部門的各位領導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并祝愿這次消防演習圓滿成功。
做好防火工作是促進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關鍵,是保障生命與財產安全的重要環節,俗話說,水火無情,11月3日湖南衡陽的一場大火給我們留下的就是最深刻、最沉痛的教訓。我們公司屬于棉紡織類企業,我們使用的原料基本都是極易燃燒的,所以消防工作在我們企業工作中就顯得尤為重要,我廠在安全保衛工作中也一直在強調消防工作,并盡最大努力提高員工的防火意識,在硬件措施上我們在每個工段都配置了足量的消防器材,并指定專門的管理員來管理消防器材,實行責任承包,確保器材不被損壞、丟失和轉移,并能夠及時補充,在一些重點防火部位我們還專門設置了防火栓。我們的消防宗旨就是時時、處處警惕,人人有責任,物物有保障。但在這里我要強調的是由于種種原因我們許多員工不知道滅火器是如何使用,不懂得如何處理突發性事件。為了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有效提高我們全體員工的消防技能,所以公司在上級部門的指導下特決定組織這樣一次消防演習。當然在近幾年中我們每年都在開展類似性的活動,根本目的,就是通過實地演習增強員工對消防的動手能力,讓大家懂得如何處理突發性火災事故。
當然火災事故,我們大多數員工可能都沒經歷過,我們也都不希望有這樣的經歷。但要想在我們的記憶中完全沒有這個經歷,我們就應該懂得消防的相關知識,能夠采取有效措施杜絕一切火災事故的發生。我們國家消防工作的方針就是“預防為主,防消結合”。而防火、防爆的最重要的措施就是預防性措施。只有做好預防工作,然后防消一起抓,才能根本解決火災事故。
我希望參加演習的全體員工,在即將舉行的消防演習中,能夠以飽滿的精神,有條不紊的姿態投入演習。也希望我們參加演習的員工發揮好義務消防員、義務宣傳員的作用,在遇到險情時能沖鋒在前,帶領同班的其他人員共同把事故克制在搖籃之中,在演習結束后希望大家把今天學到的知識傳授給身邊更多的人,使更多的人懂得消防知識,懂得如何處理突發險情。
變頻器棉紡行業技術論文
1引言
我國加入WTO后,由于紡織品配額壁壘的取消,中國的傳統產業“棉紡織品”憑其獨特的優勢全方位進軍國際市場,其出口量幾十倍,甚至成百倍地增長。給國際,尤其是歐美市場帶來了新一輪的沖擊波。隨之而來的國際競爭也趨于白熱化,其競爭焦點也突出在質量、品種和價格三大焦點。
如何提高和穩定質量?如何降低成本?如何適應多品種小批量?這些問題已成為棉紡廠老總日夜思考的主旋律。
以上三大問題解決的迫切性,給交流變頻在棉紡行業的使用帶來了前所未有迅速發展的前景。
2寬范圍的調速及軟啟動能穩定可靠地保證棉紗質量
(1)目前不少棉紡老廠50%~60%以上的設備都是五十年代以前的,甚至解放前的設備還在使用。棉紗質量競爭檔次的不斷提高已對這些設備構成了嚴重的威脅,要么淘汰,要么改造,別無他法。可是原棉紡設備中的A字頭梳棉機道夫傳動都采用雙速電機及摩擦離合器形式,因此,從慢速生頭到快速運行時產生的意外牽伸及變速箱齒輪磨損產生的“打頓”使棉條重不勻及cv%嚴重超標,往往使成紗等級大幅下降甚至成為不合格品。
棉紡織公司操作運動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在“慶五一,迎五四”**棉紡織公司操作運動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各位運動員、裁判員、同志們:
在這春暖花開、芳香四溢的美好日子里,我們以十分喜悅的心情迎來了**棉紡織有限公司“慶五·一,迎五·四”操作運動會,在此我謹代表公司領導班子和全體管理人員向長期工作在生產一線的新老職工致以節日的問候,向參加今天運動會的運動員、裁判員和工作人員致以良好的祝愿。
長江棉紡織有限公司風風雨雨之中已走過了近20年的歷程,在這20年中我們始終發揚“勝不驕,敗不餒”的精神,以創大業,辦大事的凌云壯志,推動公司的規模不斷擴大,效益不斷提高,檔次不斷攀升。我始終相信:人是企業生存的最重要的資源,是企業發展的第一要素,我公司的發展同樣離不開廣大員工的辛勤勞動,離不開全體管理人員的無私奉獻,所以我珍惜、尊重、敬仰為公司發展而默默工作的每一個人,我也衷心希望我們的職工能緊緊團結在一起,以一股繩的精神為實現五年再建一個新工廠的宏偉目標而努力拼搏!
2004年是公司發展的一個關鍵年頭,去年和今年第一季度,由于職工人員不穩定,操作水平低,再加上原料市場的波動頻繁,直接導致產品質量上不了檔次,產量跟不上要求,使公司一度處于一種低質低價低產量拓市場的糟糕境況?,F在我們正在逐步走出這種局面,我希望我們全體員工能夠穩定情緒,認清形勢,同心同德,發揚“團結拼搏、自加壓力、負重奮進、敢于爭先”的張家港精神,為推動我公司新一輪的發展而作出每一個人應有的一份貢獻!這次操作運動會是我們舉辦的第三屆操作競賽,根本目的就是在于促使我們的產量、質量能上到一個新臺階,能促使我們的員工學習先進,自找差距,揚長補短,自覺提高自身的操作水平,在全公司內形成一種“先進幫后進,后進趕先進”的良好勢頭。我衷心期望本次運動會能達到這樣一個目標,也期望所有參賽和未參賽的員工能以這次操作運動會為動力,不斷提高操作水平,為把公司的產量和產品質量推上一個新臺階而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最后祝愿長江棉紡織有限公司第三屆操作運動會取得圓滿成功,祝愿所有參加運動會的運動員選手能取得好的成績!
棉紡織公司年終工作總結大會發言稿
破困境前進迎逆流而上
-----同志們,下午好!
舊歲已去,新年已經到來。在這辭舊迎新之際,我們在這里召開值班長以上干部會議暨2003年工作總結2004年經濟責任承包簽訂大會。主要目的就是總結和思考過去,展望和規劃未來。在過去的一年里,有許多值得我們在座的各位包括我自己去認真總結和思索的地方。2003年,對于我們長江棉紡織有限公司來說,可以說是一個“失敗之年”。古人有云:“敗軍之將,豈敢言勇”。我作為總經理,責任自然是不可推卸的。但痛定思痛,我們這一年中究竟在哪些方面出了問題呢?要想2004年能有個好的開門紅、能有更好的發展,我們就必須找出問題的所在,想出解決的辦法。下面我就來給大家具體的匯報一下今年工作的開展情況。
2003年我公司實現產值17506萬元,與2002年全年相比增加5559萬元,增長率46.53%;實現銷售收入17945萬元,同比增長6607萬元,增長率58.27%;完成純收入1315萬元,同比下降102萬元,下降比例7.2%。
從上面的數據可以清楚的看出,我們的產值銷售是在大幅的上升,但卻并沒有能夠帶動純收入、凈利潤的同步上升。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道理很簡單,產品的差價降低了。我們的百元銷售創純收入自然就下降了。形成這種趨勢導致的結果就是讓我們完成全年的計劃任務很不理想。一些客觀原因,不是在座的你我所能左右的。例如2003年的春天美伊戰爭結束后,即四月份就出現了非典疫情,下半年的棉花及農副產品價格的大幅上升。這一系列的客觀原因的出現,自然會令我們損失慘重。對干這方面,我們在座的各位不用抱怨、不用自責。因為客觀原因,不會長期存在。我們要分析的是我們企業內部存在的問題。只有扎實的練好“內功”,才有足夠的力量去迎接那些所謂客觀原因給我們帶來的挑戰!以下是我針對我們自身的不足歸納的幾個方面:
一、質量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