硼元素范文10篇

時間:2024-03-03 08:30:2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硼元素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硼元素

小議土壤中硼元素現狀及策略

摘要:對我國目前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一硼的含量的現狀分析,揭示了我國目前土壤中缺硼的狀況以及影響土壤中有效硼缺失的原因。通過介紹硼元素對植物生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提高我國土壤中硼元素的緊迫形勢,硼肥的使用提高了土壤中硼元素的含量,但目前缺乏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化生產生產企業。成為廣泛推廣硼肥使用的瓶頸。

關鍵詞:硼素自主知識產權瓶頸

所有微量元素中,中國缺硼最普遍。植物吸收的硼主要來自土壤,土壤的含硼量對植物至關重要。土壤含硼量多少與成土母質、土壤類型及氣候條件等有密切的關系。土壤中的硼可簡單分為全量硼和有效硼。土壤全量硼是指土壤中所存在的硼的總和,包括植物可利用的硼和不能利用的硼兩部分。土壤有效硼是指植物可從土壤中吸收利用的硼。因此,土壤缺硼與否完全取決于土壤有效硼含量。

據有關資料,我國土壤全硼量范圍在0一500mg/kg之間,平均64mg/kg。我國土壤全硼量大致分布規律由北向南、由西向東呈逐漸降低的趨勢。

我國土壤水溶態硼的含量狀況。就土壤對植物的供硼能力而言,不是以土壤全硼量來衡量,而是以土壤有效硼(水溶態硼)的多少來判斷。我國土壤水溶態硼含量分布的趨勢與土壤全硼量相同。各種類型土壤有效硼的含量相差很大。

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數據,全國耕種土壤缺硼面積多達0.33億hmz。貴州、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江西、云南、河南、陜西、廣東、福建、廣西、吉林、河北、山東、山西等耕地缺硼比例均大于60%。作為油菜、棉花、花生、果樹、蔬菜等高需硼經濟作物的主要生產地,缺硼嚴重地限制各地農業生產的發展,缺硼已成為妨害作物產量及品質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

查看全文

透析我國土壤中硼元素現況及對策

摘要:對我國目前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一硼的含量的現狀分析,揭示了我國目前土壤中缺硼的狀況以及影響土壤中有效硼缺失的原因。通過介紹硼元素對植物生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提高我國土壤中硼元素的緊迫形勢,硼肥的使用提高了土壤中硼元素的含量,但目前缺乏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化生產生產企業。成為廣泛推廣硼肥使用的瓶頸。

關鍵詞:硼素自主知識產權瓶頸

所有微量元素中,中國缺硼最普遍。植物吸收的硼主要來自土壤,土壤的含硼量對植物至關重要。土壤含硼量多少與成土母質、土壤類型及氣候條件等有密切的關系。土壤中的硼可簡單分為全量硼和有效硼。土壤全量硼是指土壤中所存在的硼的總和,包括植物可利用的硼和不能利用的硼兩部分。土壤有效硼是指植物可從土壤中吸收利用的硼。因此,土壤缺硼與否完全取決于土壤有效硼含量。

據有關資料,我國土壤全硼量范圍在0一500mg/kg之間,平均64mg/kg。我國土壤全硼量大致分布規律由北向南、由西向東呈逐漸降低的趨勢。

我國土壤水溶態硼的含量狀況。就土壤對植物的供硼能力而言,不是以土壤全硼量來衡量,而是以土壤有效硼(水溶態硼)的多少來判斷。我國土壤水溶態硼含量分布的趨勢與土壤全硼量相同。各種類型土壤有效硼的含量相差很大。

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數據,全國耕種土壤缺硼面積多達0.33億hmz。貴州、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江西、云南、河南、陜西、廣東、福建、廣西、吉林、河北、山東、山西等耕地缺硼比例均大于60%。作為油菜、棉花、花生、果樹、蔬菜等高需硼經濟作物的主要生產地,缺硼嚴重地限制各地農業生產的發展,缺硼已成為妨害作物產量及品質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

查看全文

略論硼元素自主知識產權的現況及對策分析

摘要:對我國目前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一硼的含量的現狀分析,揭示了我國目前土壤中缺硼的狀況以及影響土壤中有效硼缺失的原因。通過介紹硼元素對植物生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提高我國土壤中硼元素的緊迫形勢,硼肥的使用提高了土壤中硼元素的含量,但目前缺乏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化生產生產企業。成為廣泛推廣硼肥使用的瓶頸。

關鍵詞:硼素自主知識產權瓶頸

所有微量元素中,中國缺硼最普遍。植物吸收的硼主要來自土壤,土壤的含硼量對植物至關重要。土壤含硼量多少與成土母質、土壤類型及氣候條件等有密切的關系。土壤中的硼可簡單分為全量硼和有效硼。土壤全量硼是指土壤中所存在的硼的總和,包括植物可利用的硼和不能利用的硼兩部分。土壤有效硼是指植物可從土壤中吸收利用的硼。因此,土壤缺硼與否完全取決于土壤有效硼含量。

據有關資料,我國土壤全硼量范圍在0一500mg/kg之間,平均64mg/kg。我國土壤全硼量大致分布規律由北向南、由西向東呈逐漸降低的趨勢。

我國土壤水溶態硼的含量狀況。就土壤對植物的供硼能力而言,不是以土壤全硼量來衡量,而是以土壤有效硼(水溶態硼)的多少來判斷。我國土壤水溶態硼含量分布的趨勢與土壤全硼量相同。各種類型土壤有效硼的含量相差很大。

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數據,全國耕種土壤缺硼面積多達0.33億hmz。貴州、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江西、云南、河南、陜西、廣東、福建、廣西、吉林、河北、山東、山西等耕地缺硼比例均大于60%。作為油菜、棉花、花生、果樹、蔬菜等高需硼經濟作物的主要生產地,缺硼嚴重地限制各地農業生產的發展,缺硼已成為妨害作物產量及品質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

查看全文

蔬菜生產中的微肥應用論文

摘要:由于農民科技意識的提高,微肥在蔬菜生產中應用不斷增加,收到了很好的效益,使蔬菜品質顯著提高,各種病害明顯減輕。微量元素在蔬菜體內雖含量不多,但在保證植物正常生產發展等方面卻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關鍵詞:微肥、蔬菜生產中

一、蔬菜生產現狀

1、土壤本身含微量元素少(約萬分之幾到十萬分之幾),生產過程中氮、磷、鉀的合理施用,使蔬菜的蟬來那個、品質顯著提高,導致蔬菜整個生長期中利用微量元素的總量增加;而蔬菜本身產量高,帶來的微量元素多,幾乎無歸還,導致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愈來愈低。

2、復種指數高,同類作物連作嚴重(一年中連作同種類蔬菜兩季以上),造成一種或幾種微量元素過多消耗。

3、蔬菜生長中的各種缺素現象,導致各種蔬菜的病害愈來愈多。如番茄缺鈣導致的臍腐病,花椰菜缺硼引起的花軸中心空洞,嚴重時花球變銹褐色、味苦等等。

查看全文

淺談提升土壤質量對我國農業的影響及其對策

摘要:對我國目前土壤中的微量元素一硼的含量的現狀分析,揭示了我國目前土壤中缺硼的狀況以及影響土壤中有效硼缺失的原因。通過介紹硼元素對植物生長的重要作用,提出了提高我國土壤中硼元素的緊迫形勢,硼肥的使用提高了土壤中硼元素的含量,但目前缺乏具有我國自主知識產權的工業化生產生產企業。成為廣泛推廣硼肥使用的瓶頸。

關鍵詞:硼素自主知識產權瓶頸

所有微量元素中,中國缺硼最普遍。植物吸收的硼主要來自土壤,土壤的含硼量對植物至關重要。土壤含硼量多少與成土母質、土壤類型及氣候條件等有密切的關系。土壤中的硼可簡單分為全量硼和有效硼。土壤全量硼是指土壤中所存在的硼的總和,包括植物可利用的硼和不能利用的硼兩部分。土壤有效硼是指植物可從土壤中吸收利用的硼。因此,土壤缺硼與否完全取決于土壤有效硼含量。

據有關資料,我國土壤全硼量范圍在0一500mg/kg之間,平均64mg/kg。我國土壤全硼量大致分布規律由北向南、由西向東呈逐漸降低的趨勢。

我國土壤水溶態硼的含量狀況。就土壤對植物的供硼能力而言,不是以土壤全硼量來衡量,而是以土壤有效硼(水溶態硼)的多少來判斷。我國土壤水溶態硼含量分布的趨勢與土壤全硼量相同。各種類型土壤有效硼的含量相差很大。

根據全國第二次土壤普查數據,全國耕種土壤缺硼面積多達0.33億hmz。貴州、四川、湖北、湖南、安徽、江蘇、江西、云南、河南、陜西、廣東、福建、廣西、吉林、河北、山東、山西等耕地缺硼比例均大于60%。作為油菜、棉花、花生、果樹、蔬菜等高需硼經濟作物的主要生產地,缺硼嚴重地限制各地農業生產的發展,缺硼已成為妨害作物產量及品質提高的主要限制因子

查看全文

農業局科學施肥指導意見

一、指導思想、基本原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從保障糧食安全和節能減排兩個大局出發,堅持增產施肥、經濟施肥、環保施肥協調統一的理念,以提高肥料資源利用效率為主線,以深入開展測土配方施肥項目為抓手,加快科學施肥技術推廣普及,全面提升科學施肥整體水平,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和節能減排,為推進幸福建設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二)基本原則

1.政府主導,合力推進。科學施肥涉及范圍廣、技術要求高、工作難度大,需要充分發揮政府主導作用,調動推廣、科研、教學、企業和廣大農民群眾的參與積極性,形成合力推進科學施肥工作的良好局面。

2.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根據區域特點、種植習慣、耕作制度,篩選適合當地特點的主推產品、主推技術,推動科學施肥工作均衡開展。

查看全文

棉花高產對策

棉花是一種喜肥作物,對多種元素比較敏感,一旦缺肥會嚴重影響棉花生長,棉株長勢弱,植株矮小,葉片小顏色不正常,落花落蕾嚴重,后期表現為早衰。根據棉花不同生育期進行適時適量的施肥是棉花高產的重要前提。通過觀察江蘇省濱海縣棉花主產區棉花需肥特性,總結棉花的需肥規律,提出合理的施肥方案,為棉花豐產豐收打下良好基礎。

1棉花需肥特征

不同生育時期棉花的生長發育器官不同,營養元素種類及需肥量存在較大的差異。苗期棉株苗體小,對氮、磷、鉀的需求量也較少,但吸收的營養物質主要用于形成莖葉結構物質的蛋白質合成,苗期對氮素的需求量相對較大。苗期吸收的氮、磷、鉀量分別約占總量的5%、3%、3%。蕾期是營養生長與生殖生長并重的時期,尤以營養生長較快,棉株生長旺盛,對氮、磷、鉀的需求量有所增加,而對磷、鉀的積累速度高于氮的積累速度,應增加磷、鉀的施用而相對減少氮的施用。蕾期吸收的氮、磷、鉀量占總量的19%~25%、16%~18%、30%~40%。花鈴期是棉花一生中生長發育最快的時期,該時期棉花對礦物質吸收和積累都達到高峰期,氮、磷、鉀的吸收量分別占總量的58%~63%、65%~67%、51%~63%。吐絮期棉鈴已成為養分運輸的庫,棉鈴生長成為體內養分運轉的中心。吐絮以后,對氮、磷、鉀的吸收量分別占一生吸收量的5%、14%、11%左右。可以看出,棉花一生中各生育期的需肥規律是:吸肥高峰期在花鈴期,氮肥吸收高峰一般在始花期至盛花期,磷鉀吸收高峰一般在盛花期至吐絮期。

2施肥原則

一是有機肥與無機肥配合施用。棉花生產應具有可持續性,有機肥料具有養分全、肥效穩定長久的特點,是無機肥料所不能代替的。即使在無機肥料供應比較充足的條件下,也不應忽視有機肥料的作用,只有兩者配合施用才能達到高產穩產,尤其是在目前化肥價格高的情況下,更應該注意增施有機肥。二是大量元素與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大量元素是指氮、磷、鉀,微量元素是指硼、鋅等,兩類元素配合施用有利于提高肥料的利用率。三是平衡施肥。根據棉花的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與肥料效應,在施用有機肥的基礎上,提出氮、磷、鉀和微量元素的適宜用量、比例及相應的施肥技術,以實施最佳的平衡養分方案及技術,來獲得棉花生產的最佳經濟效益,同時堅持用地與養地相結合、有機與無機相結合,使土壤有效養分處于最佳的動態平衡之中。四是肥水相結合。可減少土壤養分流失,提高養分利用率。播種前應施足基肥、培肥地力,蓄水灌溉、造足底墑;苗期要控制澆水;花鈴期需重施花鈴肥,及時澆水并注意排水;后期應注意適時澆水,根外追肥。施肥應配合澆水,或施肥與降水協調,提高肥料利用率,最大限度地發揮肥水的作用。

3施肥技術

查看全文

農作物施肥技術分析論文

1鋅肥

對鋅肥敏感的作物有水稻、玉米等,常用鋅肥為硫酸鋅,一般可基施、追施、葉面噴施、拌種和浸種。①基施。適宜播前耕翻的作物。施硫酸鋅15~30kg/hm2,拌細干土(或有機肥)150~225kg,在播前施于土壤中,基施有后效,一般可持續2年左右。②追施。用硫酸鋅15.0~22.5kg/hm2,拌細干土150~225kg,苗期至拔節期條施或穴施。③葉面噴施。硫酸鋅葉面噴施濃度一般為0.1%~0.3%。小麥0.1%,玉米0.2%,水稻、果樹0.1%~0.3%。小麥在拔節期、孕穗期各噴施1次;玉米在苗期、拔節期各噴施1次,嚴重缺鋅土壤需在大喇叭口期再噴施1次。噴液量一般為750~1125kg/hm2。④拌種。每1kg種子用硫酸鋅4~6g,先溶于水中,一般肥液占種子重量的7%~10%,均勻噴灑在種子上,陰干后播種。⑤浸種。谷子用硫酸鋅0.02%~0.05%溶液浸種6~8h;水稻種先用清水浸泡1d后,再用0.1%的硫酸鋅溶液浸泡24~48h。

2硼肥

對硼敏感的作物有油菜、甜菜等,常用硼肥為硼砂。硼肥以噴施為主,也可作基肥和土壤追施用,一般不作種子處理用。①基施。適用于嚴重缺硼和中度缺硼土壤,用硼砂7.5kg/hm2,如用硼酸應減少1/3的用量,拌細干土150~225kg或與氮、磷、鉀化肥充分混合。條施要施于種子的一側,不宜與種子直接接觸,肥效一般持續3年左右。②葉面噴施。一般硼酸用0.1%濃度、硼砂用0.2%濃度(果樹可用0.2%~0.3%濃度),每次用肥液750~1050kg/hm2,在作物苗期至生長旺期噴施2~3次,每次間隔7~10d。

3鉬肥

主要用于大豆、花生等豆科作物和小麥,常用鉬肥為鉬酸銨,可以拌種、浸種和葉面噴施,一般不作基肥用。①拌種。每1kg豆類種子用鉬酸銨1~3g,一般肥液占種子重量25%~30%。溶液過多,易造成種皮脫落,影響播種和出苗。鉬酸銨要用熱水溶解。②浸種。不適宜用于花生、大豆等大粒種子,多適用于水稻、棉花、綠肥種子。一般用0.05%~0.10%的鉬酸銨溶液,種子與溶液的重量比為1∶1,浸泡12~24h,撈出陰干后即可播種。③葉面噴施。用0.05%~0.10%鉬酸銨水溶液,豆科作物在苗期至花前期噴施,蔬菜在苗期至初花期連續噴2~3次,每次用液量750~1125kg/hm2,每次間隔5~7d。

查看全文

北方馬鈴薯施肥指導原則探究論文

摘要:針對馬鈴薯需肥規律,制定施肥標準,依據配方施肥指導原則,提出早大白馬鈴薯施肥方法。

關鍵詞:早大白馬鈴薯;測土配方施肥;原則;方法

近年來,我們在早大白馬鈴薯生產上進行了測土配方施肥,收到了很好的節本增效的效果。現將北方早大白馬鈴薯測土配方施肥技術介紹如下。

一、馬鈴薯需肥規律

馬鈴薯對三要素要求以鉀最多,氮次之,磷較少。此外,馬鈴薯對硼素需求較高。在氮、磷、鉀三要素中,缺鉀對馬鈴薯產量影響最大,其次為氮肥,磷肥對馬鈴薯產量影響最小。偏施氮肥或偏施鉀肥對馬鈴薯產量影響均較大,尤其偏施氮肥往往造成大幅度減產。因此,在馬鈴薯生產上應注重氮、磷、鉀合理施用,體現中氮、低磷、高鉀的配比。馬鈴薯種植土壤以含有機質1.2%~1.6%、堿解氮100~150mg/kg、速效磷40~70mg/kg、速效鉀120~160mg/kg、

有效硼0.6~1.2mg/kg為宜。

查看全文

早大白馬鈴薯測土配方施肥分析論文

1馬鈴薯需肥規律

馬鈴薯對三要素要求以鉀最多,氮次之,磷較少。此外,馬鈴薯對硼素需求較高。在氮、磷、鉀三要素中,缺鉀對馬鈴薯產量影響最大,其次為氮肥,磷肥對馬鈴薯產量影響最小。偏施氮肥或偏施鉀肥對馬鈴薯產量影響均較大,尤其偏施氮肥往往造成大幅度減產。因此,在馬鈴薯生產上應注重氮、磷、鉀合理施用,體現中氮、低磷、高鉀的配比。馬鈴薯種植土壤以含有機質1.2%~1.6%、堿解氮100~150mg/kg、速效磷40~70mg/kg、速效鉀120~160mg/kg、

有效硼0.6~1.2mg/kg為宜。

2施肥標準

馬鈴薯屬高產薯鉀作物,每生產1000kg馬鈴薯,施氮4.4~5.5kg、五氧化二磷1.8~2.2kg、氧化鉀7.9~10.2kg,三

者比例為1∶0.4∶2。除氮、磷、鉀外,鈣、硼、銅、鎂等微量元素也是馬鈴薯生長發育所必需,尤其是對鈣元素的需要相當于鉀的1/4。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