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黃軟膏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0 00:10:2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三黃軟膏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三黃軟膏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觀察三黃軟膏對急性軟組織損傷大鼠的療效并探討其作用機理。[方法]用隨機數字表法將36只大鼠分成正常組(A)6只和實驗組(B、C、D、E、F)30只,將實驗組制造急性軟組織損傷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將實驗組隨機數字法分為模型對照組(B)、基質對照組(C)、青鵬膏對照組(D)、三黃低劑量組(E)、三黃高劑量組(F)5組。以損傷證候指數、損傷局部組織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測定作為觀察指標進行實驗研究。[結果]D、E、F組在損傷證候指數均優于B、C組(P<0.05);與B、C組分別比較,D、E、F組損傷局部組織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明顯下降(P<0.05)。[結論]表明三黃軟膏對急性軟組織損傷動物模型有良好的治療和修復作用。
關鍵詞:軟組織損傷;三黃軟膏;實驗研究;大鼠
三黃軟膏是浙江省中醫院的醫院制劑散瘀膏,在臨床應用30余年,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患者達數萬人,療效顯著[1]。本實驗通過提取散瘀膏藥物的有效成分,從損傷證候評估、損傷局部組織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的測定來闡明其對急性軟組織損傷的療效,現將實驗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動物健康SD大鼠180±10g36只,雌雄各半,浙江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飼養期間給予嚙齒類動物標準顆粒飼料及自由飲水。
1.2藥品及試劑①三黃軟膏由浙江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提供;②青鵬膏:西藏林芝奇正藏藥廠,批號:0703060239;③RatPGE2ELISAKit:美國Cayman公司。批號:180174。
三黃軟膏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研究論文
【摘要】[目的]觀察三黃軟膏對急性軟組織損傷大鼠的療效并探討其作用機理。[方法]用隨機數字表法將36只大鼠分成正常組(A)6只和實驗組(B、C、D、E、F)30只,將實驗組制造急性軟組織損傷模型。造模成功后再將實驗組隨機數字法分為模型對照組(B)、基質對照組(C)、青鵬膏對照組(D)、三黃低劑量組(E)、三黃高劑量組(F)5組。以損傷證候指數、損傷局部組織前列腺素E2(PGE2)含量的測定作為觀察指標進行實驗研究。[結果]D、E、F組在損傷證候指數均優于B、C組(P<0.05);與B、C組分別比較,D、E、F組損傷局部組織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明顯下降(P<0.05)。[結論]表明三黃軟膏對急性軟組織損傷動物模型有良好的治療和修復作用。
【關鍵詞】軟組織損傷;三黃軟膏;實驗研究;大鼠
Abstract:[Objective]ToobservethecureeffectofSanhuangOintmenttreatingrats’acutesofttissueinjury,exploreitsfunctionalmechanism.[Method]Withrandomdigitalmethod,divide36ratsintonormalgroup(A)with6rats,andexperimentalgroups(B,C,D,E,F)with30rats;maketheexperimentalgroupsintomodelofacutesofttissueinjury;thenwiththesamemethodrandomlydividetheexperimentalgroupsintomodelcontrolgroup(B),matrixcontrolone(C),QingpengOintmentcontrolone(D),Sanhuanglowdosagegroup(E)andSanhuanghighdosagegroup(F),5inall.Maketestoninjurysignsindex,injuredfocaltissueE2(PGE2)contentasobservedindexes.[Result]Oninjurysignsindex,groupsD,EandFwerebetterthanBandCgroups(P<0.05);comparedwithgroupsBandC,groupsD,EandFwerereducedonE2(PGE2)(P<0.05).[Conclusion]ItshowsthatSanhuangOintmenthasgoodcureandrepairtoanimalmodelofacutesofttissueinjury.
Keywords:softtissueinjury;SanhuangOintment;experimentalresearch;rats
三黃軟膏是浙江省中醫院的醫院制劑散瘀膏,在臨床應用30余年,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患者達數萬人,療效顯著[1]。本實驗通過提取散瘀膏藥物的有效成分,從損傷證候評估、損傷局部組織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的測定來闡明其對急性軟組織損傷的療效,現將實驗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三黃軟膏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論文
三黃軟膏是浙江省中醫院的醫院制劑散瘀膏,在臨床應用30余年,治療急性軟組織損傷患者達數萬人,療效顯著[1]。本實驗通過提取散瘀膏藥物的有效成分,從損傷證候評估、損傷局部組織前列腺素E2(PGE2)的含量的測定來闡明其對急性軟組織損傷的療效,現將實驗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實驗動物健康SD大鼠180±10g36只,雌雄各半,浙江醫學科學院實驗動物中心提供。飼養期間給予嚙齒類動物標準顆粒飼料及自由飲水。
1.2藥品及試劑①三黃軟膏由浙江中醫藥大學藥學院提供;②青鵬膏:西藏林芝奇正藏藥廠,批號:0703060239;③RatPGE2ELISAKit:美國Cayman公司。批號:180174。
1.3實驗動物造模及分組將實驗組30只SD大白鼠在實驗前一天用8%硫化鈉溶液雙腿去毛。實驗前一天禁食禁水。用3%戊巴比妥鈉腹腔注射麻醉(注射劑量:1.5ml/kg),麻醉成功后將大鼠固定在自制打擊器上,將200g重的砝碼通過與砝碼直徑相當的塑料管中自20cm高處垂直自由落在大鼠小腿后側,踝關節上2.5cm處,連續打擊2次,打擊面積約1×2cm2,30min后可見打擊局部出現散在出血點,皮下瘀腫創面,但皮膚完整無破損且無骨折的急性軟組織損傷動物模型。將造模成功的大鼠半小時后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模型對照組(B)6只,給予布膠外敷;基質對照組(C)6只,給予基質1.6g/kg,后用布膠固定;青鵬膏對照組(D)6只,給予青鵬膏1.6g/kg,后用布膠固定;三黃軟膏低劑量組(E)6只,給予三黃軟膏1.6g/kg,后用布膠固定;三黃軟膏高劑量(F)組各6只,給予三黃軟膏3.2g/kg,后用布膠固定。換藥1次/d。正常組(A):給予正常飼養。
1.4損傷證候評估參考馮芳軍等[2]損傷證候指數,觀察傷肢腫脹和瘀斑等證候表現,并評分。①皮下瘀血:多量塊狀計2分,少量點狀計1分,無瘀血者計0分。②下肢腫脹:明顯腫脹計2分,稍有腫脹計1分,無腫脹者計0分。③皮膚顏色:紫暗色深計2分,暗紅色淺計1分,色澤正常計0分。計算總積分。每天觀察記錄1次。總積分=(左腿積分+右腿積分)/2。
循證藥學依據的濕疹治療臨床觀察
〔摘要〕目的:探究循證藥學基礎上不同藥物治療濕疹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選取本院2013年7月-2015年3月收治的濕疹患者106例,通過計算機隨機將106例患者分成兩組,每組53人。其中對照組患者在循證藥學基礎上使用復方酮康唑軟膏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則在循證藥學基礎上使用硝酸咪康唑軟膏進行治療。比較兩組患者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高達96.23%(51例),明顯高于對照組的79.25%(42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循證藥學基礎上加用硝酸咪康唑軟膏,能夠有效對濕疹患者的臨床癥狀進行緩解,具有更高的療效。
〔關鍵詞〕循證藥學;藥物治療;濕疹濕疹
作為一種常見的皮膚科疾病,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病率。濕疹所帶來的局部瘙癢不僅會對患者的身體健康產生影響,在一定程度上還會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質量[1]。現階段臨床上主要通過循證藥學對濕疹患者進行治療,因此本院開展臨床治療試驗,筆者探究循證藥學基礎上不同藥物治療濕疹藥物的臨床應用價值。具體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
選取選取2013年7月-2015年3月在本院確診為濕疹的患者106例,通過計算機隨機分組的方式將106例患者分成兩組,每組53人。對照組患者在循證藥學的基礎上通過復方酮康唑軟膏進行治療。對照組中有男性37例,女性16例,年齡23~66歲,平均年齡(34.58±2.44)歲。觀察組患者則在循證藥學的基礎上使用硝酸咪康唑軟膏進行治療。觀察組中有男性36例,女性17例,年齡22~66歲,平均年齡(34.36±2.72)歲。患者的性別以及平均年齡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中藥制劑治療管理論文
【關鍵詞】外用中藥制劑;,,,神經性皮炎;,,,臨床療效
神經性皮炎又稱慢性單純性苔蘚,屬中醫“牛皮癬”“攝領瘡”等病證范疇。本病發病原因不明確,一般認為是多種因素引起的神經功能失調和機體組織改變所致。中醫認為本病多為濕熱毒邪蘊于肌膚,阻滯經絡,日久生風化燥,肌膚失養所致。臨床多用皮質激素制劑治療,但效果不理想,復發率高,藥物副作用大。近年來研究發現,一些醫院外用中藥制劑治療神經性皮炎有較好療效。本文結合相關文獻綜述如下。
1頑癬靈軟膏
王兆陽等[1]取大楓子肉75g,硫黃50g,雄黃50g,松香75g,凡士林650g,冬、春季加液體石蠟50g,制成頑癬靈軟膏。用其治療神經性皮炎36例,對照組24例用去炎松尿素軟膏。兩組均將藥物外涂患處,tid,10d為1療程。結果,治療組治愈8例,顯效14例,有效1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88.89%;對照組治愈4例,顯效6例,無效8例,總有效率為66.67%。治療組未發現不良反應。
2皮炎霜
薛國風等[2]取生地、麻黃、赤芍、浮萍、木賊、黃柏、防風、川椒、土茯苓、苦參、地膚子、白鮮皮、冰片、液體石蠟、十八醇、月桂醇硫酸鈉制成皮炎霜。將280例神經性皮炎患者分為治療組180例,對照組100例。治療組用皮炎霜,對照組用皮質類固醇霜劑,用法均為將藥物涂搽患處,tid。兩組在觀察期間均不再使用治療性內服藥及其它外用藥。結果,治療組痊愈31例,顯效63例,有效69例,總有效率為90%;對照組痊愈25例,顯效35例,有效25例,總有效率為85%。
濕疹中西醫結合治療論文
【關鍵詞】濕疹;中西醫結合;治療
濕疹是由風濕熱邪所致的常見皮膚病,相當于祖國醫學的“風濕病”“浸淫瘡”“黃水瘡”。西醫認為濕疹為多種因素所致的一種皮膚炎癥反應,多與變態反應有關。濕疹易反復發作,纏綿難愈,中西醫結合治療本病有獨特優勢,綜述如下。
1內服外用
1.1中藥加西藥內服與中藥加西藥外用洪淑珍[1]對急性濕疹以清熱利濕、涼血解毒、疏風止癢為主,藥用龍膽瀉肝湯、萆解滲濕湯合二妙丸加減,亞急性濕疹以健脾除濕、養血潤膚、疏風止癢為主,方用胃苓湯加減,慢性濕疹以養血疏風止癢、除濕潤燥為主,方用消風散加四物湯加減內服。外洗方:苦參30g,黃柏20g,地榆20g,蒼術20g,金銀花20,連翹15g。水煎成1500~2000ml,微溫外洗,日1次;西藥口服撲而敏、開瑞坦或賽庚啶,嚴重者口服小量強的松或地塞米松。亞急性及慢性期,加用激素軟膏。治療100例,治愈66例,好轉30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96%。劉明江等[2]采用祛風利濕、清熱解毒,方用桂枝浮萍湯,并口服開瑞坦10mg/d,外用爐甘石洗劑,1%氫化可的松治療急性濕疹,療效滿意。何澤民等[3]把濕疹分為濕熱毒瘀型和陰血虧虛型,分別給予祛濕清熱解毒湯和滋陰養血止癢湯。西藥口服復合維生素B、維生素C、息斯敏、強的松,中藥外洗(山豆根、苦參、金銀花、連翹、地榆、九里光、甘草),洗后病灶處涂三九皮炎平軟膏。治療52例,痊愈47例,痊愈率90.4%。程利敏等[4]治療濕疹60例。中醫辨證分型,風熱型:荊防湯加減,濕熱型:龍膽瀉肝湯或涼血消風湯加減,脾濕型:胃苓湯加減,陰虛夾濕型:滋陰除濕湯,風盛血燥:養血消風湯,配合口服西藥敏迪、賽庚啶。外用爐甘石洗劑、皮炎平、膚疾寧。痊愈53例,占88.33%,總有效率100%。
1.2中藥加西藥內服與西藥外用李俊鋒[5]治療濕疹100例,中藥內服予自擬濕疹湯;西藥服息斯敏10mg/d,地塞米松1.5mg,tid,日2次,外搽去炎松軟膏1支、地塞米松(0.75mg)10片、撲而敏(4mg)10片、四環素(0.25mg)10片研末、病毒唑針劑1ml、聚肌胞2ml,調勻外搽。痊愈96例,顯效4例,總有效率100%。曾建中等[6]治療急性濕疹68例,口服賽庚啶2mg,維生素C200mg,日3次,中藥以清熱止癢湯(地膚子、白蘚皮、綠豆衣等)口服,外搽維膚霜。治愈40例,好轉14例,有效6例,無效2例。吳國根等[7]用內服皿治林10mg1次/d,加用健脾潤膚湯(茯苓、蒼術、白術、當歸、丹參等),外用去炎松尿素軟膏治療慢性濕疹40例,總有效率92.5%。
1.3中藥內服與中藥加西藥外用郭晴[8]以疏風養血,清熱除濕(當歸、防風、苦參、蟬蛻、生地、石膏、荊芥等)為法內服,外用清熱燥濕、殺蟲止癢方(黃連、黃柏、全蝎、大黃、苦參研末)混合尿素軟膏。輕者2~4d,重者4~7d治愈,隨訪1年未復發。
綜述痤瘡病癥中醫藥臨床診療法
【摘要】綜合近年來的文獻報道,從臨床治療及實驗研究兩個方面闡述了痤瘡的研究進展,臨床治療包括辨證論治、選方用藥、內治與外治結合、飲食調攝,實驗研究主要探討了中草藥對痤瘡丙酸桿菌、皮脂分泌及性激素的影響。
【關鍵詞】痤瘡;中醫藥臨床;綜述
痤瘡是一種常見多發的皮膚病,多見于青春期男女,青春期過后大都可自然痊愈。痤瘡好發于面部、胸背部等處,形成粉刺、丘疹、膿瘡結節或囊腫。常伴有皮脂溢出,分布對稱。初起為毛囊口黑色圓錐形丘疹,擠壓可見黃白色半透明性蠕蟲樣脂栓排出。周圍可形成炎癥性丘疹,其頂端可形成結節囊腫,消退后遺留瘢痕或瘢痕疙瘩。
現代醫學認為,其病因為青春期性激素分泌亢進,刺激皮脂腺分泌過旺,使皮脂腺毛囊口阻塞形成脂栓,伴發細菌感染而發病。此病與微量元素鋅在發育期相對缺乏也有一定的關系,稱之謂“青年痤瘡”。
中醫學認為,過食肥甘厚味,脾胃濕熱內蘊上蒸;肺經蘊熱,外受風邪;或冷水漬洗,使血熱蘊結,均可釀成本病。近年來,在診治過程中,人們發現,用中醫藥治療痤瘡,療效明顯,且劑型多樣,副作用小,現就其研究進展闡述如下:
一、臨床研究
中藥復方制劑抗真菌分析論文
1體外抗真菌活性
臨床報道,較多的中藥方劑對真菌感染性疾病顯示出良好的治療作用[7-11]。通過實驗研究亦發現中藥復方制劑具有良好的體外抗真菌活性。目前體外抗真菌藥物敏感性試驗方法主要為瓊脂稀釋法、瓊脂擴散法及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會(CLSI)的M27-A、M38-A方案。瓊脂稀釋法是目前較為廣泛應用的初篩方法,其方法是在瓊脂平板內摻入不同濃度的抗真菌藥物,以多點接種法將相同量的待測真菌接種于瓊脂表面,以菌不生長的最低濃度定為該藥對真菌的最小抑菌濃度(MIC)。多數研究者在試管內或在平皿內進行,此方法適合于大量菌株測定實驗。胡圣愛等[12]應用固體培養基試管內藥基法測定了膚癬消搽劑(連翹、苦參、大風子、鴉膽子、黃柏、蛇床子等)對石膏樣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其MIC為1:100倍。楊志波等[13]采用沙氏培養基試管內藥基法觀察到復方二礬浸液(枯礬、皂礬、兒茶、側柏葉、地骨皮、土槿皮、黃精、公丁香、血竭、食醋)對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石膏樣小孢子菌的最小抑菌濃度分別是0.25%、0.5%、0.5%。謝淑霞等[14]采用沙氏培養基試管內藥基法觀察到祛癬洗劑(白蘚皮、苦參、地膚子、土槿皮、羌活、紫地榆、黃柏、椒目、百部、蛇床子等)對我國南方常見的9種致病真菌均有抑制作用,其最小抑菌濃度6.25%~50%,對癬菌的抑制作用優于白念珠菌。盧全德等[15]報道采用試管內藥基法測得膚疾安噴霧劑(金銀花、野菊花、苦參、血竭、薄荷腦等)對絮狀表皮癬菌、紅色毛癬菌的MIC為0.39mg/ml,對須癬毛癬菌、羊毛狀小孢子菌的MIC為0.78mg/ml,對白念珠菌、青霉菌為1.56mg/ml。陳超等[16]以瓊脂稀釋法觀察到復方黃連皮康酊(黃連100g、苦楝皮50g、海桐皮50、藁本30g、檳榔50g、大風子15g、郁金30g、白礬30g、蘆薈30g、地膚子50g、蕪荑30g組方制成酊劑)對皮膚癬菌(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及深部真菌(白念珠菌)均有明顯的抗菌作用,使菌落縮小,與克霉唑癬藥水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并且得出復方黃連皮康酊對表皮真菌的抗菌作用大于對深部真菌(白念珠菌)的結論。魏蓉[17]用試管瓊脂稀釋法觀察到祛癬止癢洗劑(丁香、黃精、龍膽草、明礬、百部、藿香、黃連、土槿皮、薄荷腦、冰片水煎液)對9種真菌均有抑制作用,抑菌濃度分別為0.39%(紅色毛癬菌)、0.195%(須癬毛癬菌、斷發毛癬菌、紫色毛癬菌、許蘭毛癬菌、羊毛狀小孢子癬菌、絮狀表皮癬菌)、0.75%(石膏樣小孢子菌)、1.56%(白念珠菌)。張玲等[18]采用試管稀釋法,進行蟹黃膚寧軟膏對犬小孢子菌、須癬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紅色毛癬菌的體外藥效學研究,結果蟹黃膚寧軟膏對8株淺部毛癬菌屬的MIC均在0.03125~0.25mg/mL之間,顯示了蟹黃膚寧軟膏較好的體外抗真菌活性。瓊脂擴散法是通過測量真菌生長被抑制的范圍大小來確定抗真菌活性,也是一種簡單、易行的初篩方法。楊國晶等[19]用瓊脂擴散法觀察了復方苦槿霜(苦參150g、土槿皮150g、黃柏150g、白蘚皮150g、地膚子150g、川芎150g、兒茶100g)及其原料藥對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犬小孢子癬菌、白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結果10%、20%復方苦槿霜及10%、20%原料藥抑菌效果相同,與達克寧相當,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明顯優于5%復方苦槿霜及5%原料藥的抑菌效果,兩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何定淑等[20]采用紙片濃度梯度法研究硝礬散(枯礬、芒硝)對紅色毛癬菌和須癬毛癬菌株的體外抑菌作用,結果2%硝礬散對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的MIC范圍分別為0.0625~0.125mg/ml、0.03125~0.125mg/ml。林靜瑜等[21]采用打孔藥物瓊脂擴散法觀察到癬藥膏(由丁香、蜂房等8味中藥組成)5%濃度以上對須癬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紅色毛癬菌均有明顯的抗菌作用,1%濃度僅對須癬毛癬菌有抗菌作用,但各濃度均對白念珠菌感染無效。曾嶸等[22]采用管蝶法對玉陰潔沖洗劑進行了藥效學研究,結果表明,1g生藥/ml玉陰潔洗劑體外對白念珠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抑菌圈為(20.0±0.8)mm,MIC為12.5%(1:8稀釋度)。徐文躍等[23]采用改良的平皿挖洞灌藥法觀察到白蓮洗劑(由白頭翁、半邊蓮、蛇床子、黃連、黃柏、百部、地膚子等組成)對白念珠菌有明顯抑制作用,其作用強度與潔爾陰相當。瓊脂稀釋法和瓊脂擴散法的試驗結果受許多因素的影響,包括菌接種液的濃度及準備、培養基成分及pH值,孵育時間和溫度及不同的終點判定方法等,重復性差,不利于各實驗室之間的比較,美國臨床和實驗室標準協會(CLSI)在1997年、1998年和2003年先后提出了酵母菌的液基稀釋法抗真菌藥物敏感性試驗方案(M27-A)、產孢絲狀真菌的抗真菌藥敏試驗倡導方案(M38-P)和M38-A方案,這些方案準確性好、重復性高,實驗室間結果的一致性可與抗細菌的藥物敏感試驗相媲美。鄭瑋清等[24]參照CLSIM38-A液基試管法進行改良,觀察甲癬中藥洗劑(龍膽草40g、黃連30g、射干20g、半枝蓮30g、地膚子50g、紫草10g和花椒10g)蒸餾水提取液和乙醇提取液對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羊毛狀小孢子菌、絮狀表皮癬菌和白念珠菌的抗真菌作用。結果甲癬中藥洗劑對皮膚癬菌的敏感性較好,而對白念珠菌的敏感性較差,同時可明顯看出,醇提液的MIC值低于水提液的MIC值,說明中藥的抗真菌藥物成分不僅包括水溶性物質,而且包括脂溶性物質。尤力都孜·買買提等[25]采用CLSIM-38P方案測定維藥雅麗蔓制劑對臨床常見皮膚癬菌的抗菌作用,結果,對須癬毛癬菌的MIC90為190.46μg/ml(平均MIC128μg/ml),對紅色毛癬菌的MIC90為148.57μg/ml(平均MIC93.42μg/ml),對絮狀表皮癬菌的MIC90為311.27μg/ml(平均MIC128μg/ml),對石膏樣小孢子菌的MIC90為429.54μg/ml(平均MIC194.01μg/ml)。雅麗蔓制劑對真菌中不同菌種的MIC90值范圍為148~429μg/ml,表明雅麗蔓制劑對臨床常見皮膚癬菌具有顯著的抗真菌作用。鄭瑋清等[26]以美國CLSIM27-A液基法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改良,檢測硝礬洗劑(硼砂、芒硝、明礬1:1水溶液)及其單味藥物對紅色毛癬菌15株、須癬毛癬菌9株的MFC和MIC,結果硝礬洗劑的MFC為1.25~20mg/ml(平均為5.26mg/ml),低于芒硝的MIC和明礬的MFC值。
2動物實驗
部分學者利用動物真菌病模型進行了抗真菌中藥的研究,相比僅在試管內進行抗真菌試驗得到的結果應更有意義。徐洪波等[27]用紅色毛癬菌制作豚鼠皮膚真菌感染模型,將25%藿黃散洗劑(藿香、黃精、苦參、茵陳、枯礬等)水煎液涂布感染皮膚,給藥2次/d,連續給藥21d。豚鼠在用藥6d后鱗屑減少,12d后鱗屑逐漸消失,呈淺紅色斑,真菌檢查均為陰性,18~21d皮膚外觀恢復正常。何定淑等[20]用2%和4%硝礬散溫水浸泡治療豚鼠須癬毛癬菌感染的足癬、體癬,1次/d,30min/次,共7d,顯示具有較好療效,與1%足光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與蒸餾水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曾勇等[28]研究消炎抗癬霜(由升藥底、蛇床子、冰片、樟腦等中藥組成)對石膏樣小孢子菌、須癬毛癬菌導致的豚鼠體癬模型的治療作用,結果,2周后觀察到消炎抗癬霜能夠減輕真菌所致豚鼠皮膚病變程度,提高真菌鏡檢和真菌培養的轉陰率。楊小潔等[29]觀察了中藥真菌安膠囊對白念珠菌深部感染小鼠的治療作用,結果治療組、預防組深部真菌感染的小鼠病死率和血液內的真菌數,與非治療組相比明顯降低,實驗表明中藥真菌安膠囊有治療白念珠菌深部感染的作用。譚元生等[30]對復方苦參液的藥效學進行動物實驗研究表明,復方苦參洗液具有較好的抗家兔陰道黏膜人工白念珠菌感染作用,其治療后陰道涂片、真菌學培養、病理切片檢查結果與潔爾陰組相比無差異。梁君兒等[31]制成大白兔白色念珠菌陰道炎模型,并使用香荷藥條(由黃連、黃柏、丁香、薄荷等7味藥組成)治療,實驗表明香荷藥條能有效抑制白色念珠菌的生長,使大白兔陰道白色念珠菌的轉陰率與對照組達克寧栓無顯著性差異。
3中藥復方制劑與單味藥物的體外抗真菌活性比較
邱瑩等[32]觀察大風子、皂角、川椒、百部、蛇床子、大黃、地骨皮、黃柏、苦參、白蘚皮、地膚子、紅花、桃仁、姜黃、藿香、芒硝、明礬、硼砂、荊芥、防風20種中藥水煎液及根據單味中藥抑菌實驗結果選取的6種(大風子、皂角、川椒、明礬、藿香、地骨皮)抑菌效果最好的中藥組成的復方水煎液對皮膚癬菌和白念珠菌的抑菌作用,結果復方抑皮膚癬菌MIC:0.625%,對白念珠菌MIC:2.5%,抑菌強度好于單味藥,說明這些藥物之間有協同作用。鄭瑋清等[26]檢測硝礬洗劑(硼砂、芒硝、明礬1:1水溶液)及其單味藥物對紅色毛癬菌和須癬毛癬菌MIC,結果硝礬洗劑、硼砂、芒硝、明礬的平均MIC(或MFC)分別為5.26mg/ml、2.313mg/ml、20.19mg/ml、12.13mg/ml,硝礬洗劑的抗真菌活性強于芒硝組和明礬組,弱于硼砂組。黃寧等[33]觀察方劑1(白蘚皮、生姜、大蒜、川椒、斑蟊、丁香即復方白蘚皮)、方劑2為復方白蘚皮的拆方(丁香、白蘚皮、斑蝥、川椒)和復方白蘚皮的各單味中藥的醇提液對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絮狀表皮癬菌、白念珠菌、短帚菌5種甲真菌病常見致病菌的MIC,結果方劑2的抑菌效果明顯優于方劑1及各單味中藥(P<0.05)。作者認為這可能復方白蘚皮酊中各組分藥物間還存在一定相互拮抗的作用,因此拆方后表現出更優的抗真菌作用,但因部分中藥抗真菌機制多樣性,有的可能通過增強機體免疫力而抗真菌,故復方白蘚皮酊的臨床效果也很顯著,這有待在臨床中做進一步的研究。中藥復方制劑藥物之間具有相互協同、提高單味中藥的抗真菌活性,或是相互拮抗、降低抗菌作用,或是中藥在體內通過其他途徑發揮抗真菌作用,如提高機體免疫力,這也需今后進一步的研究。
華蟾酥毒基藥理作用研究論文
【摘要】:華蟾酥毒基(Cinobufagin)是蟾酥中的一種單體,具有多種生物學效應,目前對其功效研究頗多,劑型研究也較多,現對華蟾酥毒基藥理作用及制劑研究狀況進行簡要總結,為制備高效實用的臨床藥物提供有益線索。
【關鍵詞】華蟾酥毒基;藥理;劑型;綜述
Abstract:Cinobufaginisonemonomeroftoadvenom,withmanybioefficacy;presentlythere’smanystudiesonit,soisdosageform;nowitbrieflysumsupitspharmacofunctionanddosageformresearch,toofferhelpfulcluesforpreparinghigheffectandpracticalclinicaldrugs.
Keywords:Cinobufagin;pharmaco;dosageform;review
華蟾酥毒基(又名華蟾毒精,)是中藥蟾酥中的一種蟾毒配基,是國家藥典規定的中藥蟾酥的質控成分,分子式為C26H34O6,相對分子質量為442.54。是一種具有醚鍵的甾體化合物,難溶于水,體內半衰期短且分布廣泛,并具有較強的毒性。現對華蟾酥毒基藥理作用及制劑研究狀況綜述如下。
1華蟾酥毒基藥理作用
小議蛇串瘡中醫治療問題
摘要:蛇串瘡是皮膚科常見病,大多數患者病情輕淺,然部分病人可引起嚴重后果,本文從病名、病因病機、臨床癥狀,辨證施治等各方面討論,在辨證上提出以衛氣營血論證,治療上主張及早使用活血化瘀藥物以減輕或防止皰疹后遺神經痛。引用多個外用處方以資使用。蛇串瘡相當于現代醫學的帶狀皰疹,國內報道其發病率為5‰,國外報道為3-5‰。這種病的臨床癥狀雖不十分嚴重,但因可并發肺炎,腦炎等嚴重疾病而引起死亡,還有嚴重的眼部帶狀皰疹可導致失明。特別是老年人發病率高,后遺疼痛綜合癥狀較重,給患者帶來精神和經濟上的困擾。本文根據該病的治療進展結合師承及自己的臨床經驗對本病進行探討。
關鍵詞:蛇串瘡帶狀皰疹中醫治療
案例一:姜某,男,35歲。
主訴:腰背部水皰伴灼熱刺痛3天。
現病史:患者素嗜食辛辣煎炸之品。3天前腰背部皮膚灼熱疼痛,不久出現水皰,用西藥治療療效欠佳。自覺口干苦,小便黃,大便結,要求中醫治療,遂來我院門診。
檢查:體溫37.7℃,脈搏86次/分,血壓120/80mmHg。右側腰背部呈帶狀分布簇集性水皰,綠豆至黃豆大,皰周基底潮紅,皰液混濁,水皰間皮膚正常。白細胞計數7。2×109/L,中性粒細胞75%,淋巴細胞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