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教育思想范文10篇

時間:2024-03-12 03:31:5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設計教育思想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設計教育思想

包豪斯設計教育思想論文

一、包豪斯設計教育思想及實踐

1.教育方向緊隨時展

包豪斯的產生不是孤立、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早在包豪斯學校成立前的半個世紀,許多有識之士就對粗制濫造、審美標準失落的機器產品進行了嚴肅的思考。莫里斯倡導的“工藝美術運動”以及后來法國和比利時等國發生的新藝術運動,提出了藝術與工藝、藝術與社會關系的新課題。這些觀點影響了包豪斯學校以后的教學。

到1914年,僅德國就有81所專門從事藝術教育的機構,其中63所開設了工藝系。它們對新時代的機器產品生產幾乎有了共通的認識:必須發展出適合于機器生產的新方法,將工藝與藝術結合起來,用藝術改變工業產品千篇一律的冷酷外形。這些觀點都被后來的包豪斯學校所繼承。格羅皮烏斯創建包豪斯學校后,要求設計師“向死的機械產品注入靈魂”。包豪斯的教育思想,正是在順應社會對于優良產品需求的不斷提高以及與之相適應的新設計理念的需要的前提下誕生的。

2.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

包豪斯學校于1919年在魏瑪成立,第一任校長格羅皮烏斯希望建立一個類似中世紀行會性質的小社會,在這里,藝術家與手藝人相互學習,共同創造出意趣高雅的產品。格羅皮烏斯的核心思想是打破藝術種類的界限,強調技術與藝術的和諧統一。在教學上實施藝術與技術并行發展的作坊式“雙軌制”教學體系,課程教學以講授藝術的形式大師和傳授工藝的作坊大師配合展開,以收到“藝”“技”雙修的功效。以基礎課知名的教師分別有伊頓、康定斯基、克利等人,他們都是當時極富原創性與實驗性的前衛藝術家。伊頓在課上分析繪畫的結構、韻律以及自然界的材料特性,克利則專注于形式構成與功能的探索,康定斯基以嚴謹、準科學的方式處理色彩、圖形與線條。這些對于幾何形體與色彩的精妙分析后來成為包豪斯設計的精髓,也使藝術與工業設計的結合成為可能。

查看全文

教育倫理思想對藝術設計的啟示

摘要:教育倫理思想主要包括基本內容、基本原則、倫理價值等方面。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是其基本方針;教育公平原則和以人為本原則是教育倫理思想的基本原則;教育對社會存在與發展的滿足和教育對個人存在與發展的滿足是教育倫理思想價值所在。這些新思想、新理念對我們藝術設計類高職教育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我們藝術設計類高職可以在教育精準扶貧的政策引領下,通過培養職業設計師,為實現教育公平和脫貧致富貢獻自己的力量。以人為本的教育倫理原則則提示我們藝術設計類高職院校需要加強人文素養課程教育,提升藝術設計類高職院校學生的文化素養,培養全面發展的人。

關鍵詞:;教育;倫理思想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以習為核心的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經過5年多風風雨雨的執政考驗,在黨的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形成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是對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的繼承與發展,是新時代社會經濟發展成果的理論結晶,是指導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行動指南和行動綱領。隨著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新時代我國的教育事業也獲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適時地對我國教育發展的成果進行積極地梳理與總結,教育倫理思想逐漸從萌芽中緩緩地成長起來。教育倫理思想主要包括基本內容、基本原則、倫理價值等方面。

一、教育倫理思想基本內容

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基本方針是教育倫理思想的基本內容。教育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智力支撐,提供高素質的勞動生產人才,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方針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2006年十六屆六中全會通過《中共中央關于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該《決定》對于優先發展教育事業作出明文說明:“要堅持教育優先發展,促進教育公平”。《決定》并非是空洞的談論教育優先的問題,它明確指出:“明確各級政府提供教育公共服務的職責,保證財政性教育經費增長幅度明顯高于財政經常性收入增長幅度,逐步使財政性教育經費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4%的比例成為一項硬性的指標。黨的報告中同樣堅持教育優先發展的基本方針。“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建設教育強國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工程,必須把教育事業放在優先位置,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現代化,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新一屆國家領導人繼續堅持對于教育投入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達到4%。“黨和政府高度重視教育,2012年以來我國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占當年國內生產總值比例達到4%,這是很大的一件事”。[1]

二、教育倫理思想的基本原則

查看全文

包豪斯的設計教育思想研究論文

內容摘要:包豪斯(Bauhaus)作為一種設計教育體系曾風靡世界,其倡導的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設計思想,確立了與工業化生產相適應的新美學觀念,也是“包豪斯”設計教育理念的精神實質,對我國現代設計教育理論與實踐的改革仍然具有指導意義。

關鍵詞:包豪斯設計教育藝術與技術的新統一現實意義

被譽為“現代設計的搖籃”的包豪斯,從1919年成立到1933年被納粹政府強行關閉,以其14年的存在歷史深刻影響了現代設計教育體系的建構與發展。特別是它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模式,已成為現代藝術設計院校的參照范例和構架基礎。在對現代設計教育深入改革的今天,對包豪斯設計教育思想的深入闡釋與探討,無論是對現代設計教育理論研究的完善,還是對推進當今設計教育、教學改革方面都具有現實意義。

一、包豪斯設計教育思想及實踐

1.教育方向緊隨時展

包豪斯的產生不是孤立、偶然的,而是有其深刻的社會根源。早在包豪斯學校成立前的半個世紀,許多有識之士就對粗制濫造、審美標準失落的機器產品進行了嚴肅的思考。莫里斯倡導的“工藝美術運動”以及后來法國和比利時等國發生的新藝術運動,提出了藝術與工藝、藝術與社會關系的新課題。這些觀點影響了包豪斯學校以后的教學。

查看全文

藝術設計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

摘要: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課程教學較多受西方教育體系影響。在設計素描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著力引導學生去發現中國傳統文化之美,實現文化認同。充分挖掘設計素描課程的思政教育資源,讓學生的創作實踐與經濟社會發展相聯系,激發學生的文化自信。教師還應改革課程教學方法和考核方法,實現專業課教學與思政教學有機融合,提高課程質量和育人效果。

關鍵詞:課程思政;設計素描;教學改革

一、引言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提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高校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以及為誰培養人這個根本問題”[1]。高校“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這些重要論述強調了“課程思政”的內涵及其時代要求。2017年12月,中共教育部黨組印發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的通知,其中指出了要堅持育人導向、突出價值引領、建立健全系統化育人長效機制,特別是統籌推進課程育人,以此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優化課堂設置,修訂專業教材,完善課堂教學設計,加強教學管理,充分挖掘和運用各門課程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結合。

二、藝術設計課程教學存在的問題

高校設計類專業的課程教學內容豐富多彩,任課教師往往注重對學生進行課程理論知識傳授以及實踐能力培養,忽略了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涉及的相關價值觀以及情感上的教育。一些教師認為專業課就是講專業,把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分為不同的領域,導致學生在接受專業教育的過程中,因思政教育與專業教育分離,缺失適時的思政教育[2]。加之專業教學中較多介紹國外案例和設計方法,較少介紹中國優秀作品和中國傳統文化,由此造成學生錯誤地認為“中國設計出的產品沒有別人好,中國缺少優秀作品”,在設計理念上產生崇洋媚外的心理。專業教育課程應根據不同學科和專業的特色和優勢,研究不同專業的教育目標,深入探索和提取其中包含的專業知識體系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科學和理性地擴大專業課程廣度、深度和溫度,從專業、產業、國家、國際、文化、歷史等角度,增加課程的知識性和人文性,增強課程的導向性、時代性和開放性[3]。設計素描是高等院校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產品設計專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本課程以學生的觀察和思考為訓練方法,通過結構素描、精細寫生、解構與重構、意象與聯想等形式,讓學生在學習訓練中打好專業基礎。設計素描課程對于設計學科來說是基礎中的基礎,在設計素描課程中教學可以弘揚傳統文化,通過素描的手法去塑造學生的精神生活。把思想政治教育潛移默化地融入到藝術設計課程中,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增強學生的責任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和現代主流文化。

查看全文

藝術設計教育管理論文

引言

如同所有的理論總是滯后于實踐一樣,藝術設計教育也總是落后于現代設計的實踐。這一點在中國現在的藝術設計教育中,表現得更為突出。重構藝術設計教育體系

一方面,迅速崛起的經濟建設高潮,一浪高過一浪,信息時代的產業更替幾乎沖擊著一切領域。在中國植根的現代藝術設計,

一方面,迅速崛起的經濟建設高潮,一浪高過一浪,信息時代的產業更替幾乎沖擊著一切領域。在中國植根的現代藝術設計,不得不倉促上陣,以非常不成熟的理論與實踐,迎接著信息時代快節奏產業革命的挑戰,為中國的產業化提供著力不從心的服務。

另一方面,信息時代對現代設計人才需求的高起點,批量化,又逼迫著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盡快為社會提供著必須的現代設計人才。這一點可以從現階段中國高等院校遍地開花式地開設藝術與設計學科看得真真切切。

再一方面,中國現實的藝術設計教育狀況,又十分令人難以滿意,社會,或者說市場不能滿意,業內不能滿意。社會不滿意,主要是人才數量和質量不能適應市場需要的問題。業內不滿意,最核心的就是沒有一個基本可以成為指導思想的設計教育理論,教育的方向還無法清晰透徹,教學方法還不能適應設計教學實踐的需要。甚至可以說,僅僅有二十幾年歷史的中國現代藝術設計,還拿不出一個自己滿意,社會滿意,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反映到教育實踐中,就是藝術設計教學的無序,師資隊伍的不整,教材取用的隨意,教學方法的陳舊,招生制度的落后。反映到社會上,就是學生因受教學校的不同,專業水平、職業素質、工作能力等等,有著極大的差異。

查看全文

藝術設計教育體系研究論文

引言

如同所有的理論總是滯后于實踐一樣,藝術設計教育也總是落后于現代設計的實踐。這一點在中國現在的藝術設計教育中,表現得更為突出。

一方面,迅速崛起的經濟建設高潮,一浪高過一浪,信息時代的產業更替幾乎沖擊著一切領域。在中國植根的現代藝術設計,不得不倉促上陣,以非常不成熟的理論與實踐,迎接著信息時代快節奏產業革命的挑戰,為中國的產業化提供著力不從心的服務。

另一方面,信息時代對現代設計人才需求的高起點,批量化,又逼迫著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盡快為社會提供著必須的現代設計人才。這一點可以從現階段中國高等院校遍地開花式地開設藝術與設計學科看得真真切切。

再一方面,中國現實的藝術設計教育狀況,又十分令人難以滿意,社會,或者說市場不能滿意,業內不能滿意。社會不滿意,主要是人才數量和質量不能適應市場需要的問題。業內不滿意,最核心的就是沒有一個基本可以成為指導思想的設計教育理論,教育的方向還無法清晰透徹,教學方法還不能適應設計教學實踐的需要。甚至可以說,僅僅有二十幾年歷史的中國現代藝術設計,還拿不出一個自己滿意,社會滿意,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反映到教育實踐中,就是藝術設計教學的無序,師資隊伍的不整,教材取用的隨意,教學方法的陳舊,招生制度的落后。反映到社會上,就是學生因受教學校的不同,專業水平、職業素質、工作能力等等,有著極大的差異。

高等教育,歷來就是出人(培養社會需要人才)、出理論(總結和建立專業理論體系)的地方,高等藝術設計教育也不例外。現代設計的實踐,要求藝術與設計教育積極回應社會的這一要求,盡快建立起,適合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

查看全文

重置藝術教育系統

如同所有的理論總是滯后于實踐一樣,藝術設計教育也總是落后于現代設計的實踐。這一點在中國現在的藝術設計教育中,表現得更為突出。

一方面,迅速崛起的經濟建設高潮,一浪高過一浪,信息時代的產業更替幾乎沖擊著一切領域。在中國植根的現代藝術設計,不得不倉促上陣,以非常不成熟的理論與實踐,迎接著信息時代快節奏產業革命的挑戰,為中國的產業化提供著力不從心的服務。

另一方面,信息時代對現代設計人才需求的高起點,批量化,又逼迫著中國的藝術設計教育,盡快為社會提供著必須的現代設計人才。這一點可以從現階段中國高等院校遍地開花式地開設藝術與設計學科看得真真切切。

再一方面,中國現實的藝術設計教育狀況,又十分令人難以滿意,社會,或者說市場不能滿意,業內不能滿意。社會不滿意,主要是人才數量和質量不能適應市場需要的問題。業內不滿意,最核心的就是沒有一個基本可以成為指導思想的設計教育理論,教育的方向還無法清晰透徹,教學方法還不能適應設計教學實踐的需要。甚至可以說,僅僅有二十幾年歷史的中國現代藝術設計,還拿不出一個自己滿意,社會滿意,比較完整的教育體系。反映到教育實踐中,就是藝術設計教學的無序,師資隊伍的不整,教材取用的隨意,教學方法的陳舊,招生制度的落后。反映到社會上,就是學生因受教學校的不同,專業水平、職業素質、工作能力等等,有著極大的差異。

高等教育,歷來就是出人(培養社會需要人才)、出理論(總結和建立專業理論體系)的地方,高等藝術設計教育也不例外。現代設計的實踐,要求藝術與設計教育積極回應社會的這一要求,盡快建立起,適合中國傳統文化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的藝術設計教育體系。

第一章轉變思維方式

查看全文

藝術設計概論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意義

摘要:本文基于高校藝術設計概論課程的基本現狀,通過不斷實踐與發展,探尋藝術設計概論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意義和發展措施,希望可以找到藝術設計專業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措施,以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藝術設計;思政教育;融合

隨著國家經濟的日益強大和文化的不斷融合,教育工作成為強兵富國的一項必要工作,思政教育近年來備受社會重視。“全球化”的發展,讓大家更快地了解世界,但是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卻逐漸弱化,近年來“洋節”越來越受歡迎。現代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要求不僅僅是專業技能過硬,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因為品質是做人的第一步。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過于簡單,無法滿足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所以,高校藝術設計概論課程中融合思政教育,將思政教育融入到生活與教學的方方面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覺性。本文主要探討在藝術類專業課程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希望可以整合教育理念,促進共同發展。

一、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的基本現狀

現代社會與企業對于藝術設計專業類的學生要求越來越高,畢業生不僅僅要專業素質過關,還要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愛崗敬業、吃苦耐勞是現代社會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畢業后進入社會走進設計行業,設計行業工作強度大,并且工作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較高的熱情與創新。然而很多90后的學生家庭條件富足,吃不了苦,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此外誠實守信、為人真誠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堅持誠信才能與客戶長久合作下去,真誠做人才會與同事和諧相處,才能有利于工作。最后要敢于探索,勇于創新,這是企業對員工的要求,只有不斷去創新,設計才能有生命。基于社會的需求,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需要不斷改進,將思政教學融入其中是必然趨勢,值得我們不斷探索研究。普通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正是20歲左右的年紀,花一樣的年紀,他們朝氣蓬勃充滿激情、好奇,這個時候正是對其價值觀的塑造時期。高校對于藝術類專業的教學目標是結合本校定位而制定,培養的學生側重點也不相同。例如應用技術型高校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讓學生進入社會能適應工作。藝術生對待專業課一般會比較認真,但是對待思政這一類的課程就不重視,不愿意學習。我們也知道這一年齡段的學生,特別是藝術類的學生極具個性,有著非常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向往無拘無束,不喜歡被束縛,所以他們并不喜歡一板一眼的思政教育。

二、高校藝術設計概論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意義

查看全文

藝術設計概論課程與思政教育探討

摘要:本文基于高校藝術設計概論課程的基本現狀,通過不斷實踐與發展,探尋藝術設計概論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意義和發展措施,希望可以找到藝術設計專業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有效措施,以更好地開展教育工作,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藝術設計;思政教育;融合

隨著國家經濟的日益強大和文化的不斷融合,教育工作成為強兵富國的一項必要工作,思政教育近年來備受社會重視。“全球化”的發展,讓大家更快地了解世界,但是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卻逐漸弱化,近年來“洋節”越來越受歡迎。現代社會對高校畢業生的要求不僅僅是專業技能過硬,更要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因為品質是做人的第一步。但是目前高校的思政教育過于簡單,無法滿足企業對人才培養的要求。所以,高校藝術設計概論課程中融合思政教育,將思政教育融入到生活與教學的方方面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自覺性。本文主要探討在藝術類專業課程中如何融入思政教育,希望可以整合教育理念,促進共同發展。

一、高校藝術設計專業課程思政的基本現狀

現代社會與企業對于藝術設計專業類的學生要求越來越高,畢業生不僅僅要專業素質過關,還要具備良好的思想道德。愛崗敬業、吃苦耐勞是現代社會對大學生的基本要求。藝術設計專業學生畢業后進入社會走進設計行業,設計行業工作強度大,并且工作不是一成不變的,需要較高的熱情與創新。然而很多90后的學生家庭條件富足,吃不了苦,缺乏持之以恒的毅力。此外誠實守信、為人真誠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堅持誠信才能與客戶長久合作下去,真誠做人才會與同事和諧相處,才能有利于工作。最后要敢于探索,勇于創新,這是企業對員工的要求,只有不斷去創新,設計才能有生命。基于社會的需求,藝術設計專業課程需要不斷改進,將思政教學融入其中是必然趨勢,值得我們不斷探索研究。普通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的學生正是20歲左右的年紀,花一樣的年紀,他們朝氣蓬勃充滿激情、好奇,這個時候正是對其價值觀的塑造時期。高校對于藝術類專業的教學目標是結合本校定位而制定,培養的學生側重點也不相同。例如應用技術型高校側重于培養學生的專業技術,讓學生進入社會能適應工作。藝術生對待專業課一般會比較認真,但是對待思政這一類的課程就不重視,不愿意學習。我們也知道這一年齡段的學生,特別是藝術類的學生極具個性,有著非常強烈的自我意識,他們向往無拘無束,不喜歡被束縛,所以他們并不喜歡一板一眼的思政教育。

二、高校藝術設計概論課程與思政教育融合的意義

查看全文

廣告設計與制作融入思政教育研究

摘要:課程思政是政府在新形勢下提出的新的教育觀,是將高校思政教育融入其他傳統課程教育的各個方面。在這一背景下,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需要積極發揮高校黨支部的基礎作用,參與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課程教學,體現設計與制作課程專業特色的課程評價指標,引導學生把握時政走向,并將思政教育內容融入專業課程中,并采用符合學生興趣的教學方法,使專業課程教育與思政教育同步進行。

關鍵詞:課程思政;廣告設計與制作;思政教育

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用好課堂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由此可以看出,“課程思政”的含義并非是增加一門課程,也非是增加某種活動,它屬于一種課程觀,倡導把思政教育融入各科教學,這需要各高校把握好思想政治教育與各科課程的要點,使不同課程和思政教育得到有機結合。對于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課來說,怎樣在教育過程中貫徹思政教育,是教育工作者需思考的問題。

一、課程思政和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概述

“課程思政”和一般的思政課程有不同之處,在這里,它不屬于獨立的教育課程,而是屬于一種新的教育觀念。它打破了思政課程其他課程的學科界限,也變更了思政課教師與其他課程講師分離教學的情況,建立起把不同課程所包含的思政元素以及思政教育功能融入到不同學科教育環節的教育體系[2]。廣告設計與制作專業是一個動手能力和實際操作性較強的專業,也是牽涉到繪畫、藝術等不同知識層面的綜合性學科,同時也是體現社會主流思想、人們的審美心態的行業,這要求學生有較強的學習能力、策劃和創造能力、將思想轉化為具體形象的能力,還要具有把握時政的政治覺悟[3]。

二、課程思政融入設計專業教學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