穗期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0 02:03:01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穗期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水稻穗期病蟲防治工作意見

通過水稻穗期第一次防治,四代稻縱卷葉螟的前峰、稻飛虱、稻紋枯病等病蟲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8月底以來,四代縱卷葉螟田間畝蛾量和蟲卵量仍然較高,稻飛虱蟲量較低但卵量仍較高,稻紋枯病的病情繼續呈上升態勢,一些遲熟水稻的稻曲病和穗頸瘟的發病機率很高。為了奪取水稻豐收,希望各鎮及廣大農戶根據水稻生育期、品種抗病性、氣候等因素,保質保量適時抓好穗期病蟲的第二次防治工作。

一、病蟲發生情況及趨勢分析

1、稻縱卷葉螟:

(1)田間趕蛾:根據各鎮趕蛾情況匯總,四代成蟲前峰自8月30日畝蛾量跌破千頭以來,至9月4日全區平均畝蛾量仍維持在300-500頭左右,高發地區畝蛾量仍達千頭以上,預計蛾峰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2)田間蟲卵量:根據我科9月2-4日普查,上次防治總體效果較好,大部分田塊卷葉率控制在5%以下,平均畝蟲量2.82萬頭,但由于防治期間受雷陣雨天氣影響,防治適期推遲、防后遇雨沖刷等因素導致防效降低,部分田塊平均卷葉率達17.2%,最高44%,平均畝蟲量5.96萬頭,最高28.8萬頭,平均畝卵量4.86萬粒,最高30萬粒,當前田間蟲齡比例:一齡13%、二齡30.6%、三齡36.1%、四齡19.4%、五齡6.5%;卵級比例:一級73.2%、二級19.6%、三級7.1%。

根據上述蟲情分析,預計四代縱卷葉螟第二峰發生程度為中等發生,局部偏重發生,預計9月5日左右進入卵孵化盛期,9月8日左右進入二齡幼蟲盛期。

查看全文

做好早稻穗期病蟲害防治通知

為認真貫徹省政府辦公廳《關于認真做好早稻病蟲防治工作的緊急通知》的內部明電和6月6日全市農作物病蟲害防治工作會議精神,切實抓好我鎮早稻穗期病蟲害防治工作,現就有關事項通知如下:

一、當前早稻病蟲發生情況

據區植保站調查監測,我區今年早稻穗期病蟲害發生形勢十分嚴峻。特別是稻瘟病,稻飛虱呈重發生態勢。目前,稻瘟病在全區各鄉(鎮)都有不同程度的發生,且仍呈繼續擴展蔓延之勢;

稻飛虱前期遷入早、數量多,近期田間蟲量增長快,呈大發生趨勢,部分田塊已達到或接近防治指標。紋枯病叢率15~20%,接近防治指標,正處于水平擴展和垂直擴展;稻縱卷葉螟近期大量遷入我區。據氣象部門預測,今年6月我區雨水較常年偏多,極易造成稻瘟病的暴發流行和稻飛虱、稻縱卷葉螟的遷入和危害。早稻穗期稻瘟病和稻飛虱重發生的可能性很大,若早稻穗期防治不力,上述病蟲將對早稻生產造成嚴重危害。

二、充分認識當前早稻病蟲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各村委會、場必須對當前早稻病蟲害防治工作重要性和緊迫性要有充分的認識,把早稻病蟲害防治作為當前農業生產一項緊迫任務。高度重視,認真研究,抓緊部署,加大宣傳力度,確保防治工作組織到組,宣傳到戶,責任到人,技術到田,盡快把各項防治措施落到實處。切實把好病蟲害防治關,確保今年實現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

查看全文

穗期病蟲害治理工作通知

今年我鎮早稻生育期較去年推遲,病蟲發生實況總體為中等發生。目前早稻長勢良好,已陸續進入孕穗抽穗期,這一時期既是水稻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病蟲災害易發生的高峰期。據市植保站、碼頭農技站監測預報,今年早稻穗期病蟲害可能呈中等發生態勢,部分病蟲偏重發生,特別是穗瘟和稻飛虱呈暴發態勢,形勢不容樂觀。根據燈下誘蟲情況顯示,水稻監測點稻飛虱燈下見蟲比去年早10天,高峰日燈下蟲量高的達360多只;稻瘟病前期葉瘟雖發生不十分嚴重,但梁公中稻田葉瘟發生十分嚴重,個別發病重的田塊病葉率高達50%,甚至出現“坐蔸”現象。據氣象部門預測,6月中下旬雨水較常年偏多,氣溫較常年偏高,這種高溫高濕氣候條件極有利于稻瘟病、紋枯病、稻飛虱的暴發流行,同時,二代三化螟的發生期也較去年遲,與今年早稻破口抽穗期相吻合,極易造成早稻白穗,如防治不力,少則減產15%-30%,多則減產40%以上。為認真貫徹落實江西省農業病蟲災害防控指揮部《關于切實做好早稻穗期病蟲害防控工作的緊急通知》精神,切實有效防控我鎮早稻病蟲災害,現就有關情況緊急通知如下:

1、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各村、各有關部門一定要對今年早稻穗期病蟲發生所帶來危害的嚴重性有清醒的認識,要從確保農民持續增收和農村社會穩定的高度,從建設現代農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高度,充分認識做好早稻穗期病蟲災害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切實增強緊迫感和責任感,把蟲口奪糧各項措施落到實處。從現在起至7月上旬,要把早稻穗期稻飛虱和穗瘟等病蟲災害防控工作作為當前“三農”工作的特別大事來抓。強化領導,認真部署,強化服務,迅速行動,及時有效地預防控制稻飛虱和穗瘟等病蟲的發生,最大限度地減少病蟲災害損失,確保早稻豐產豐收。

2、加強監測,大力宣傳。監測預警及時準確做出預報,是科學指導防治奪取早稻穗期病蟲災害防控工作全面勝利的關鍵。測報部門要認真履行監測預警和防控指導公共服務管理職能,切實做好工作,為政府組織防治當好參謀,為農民開展防治搞好服務。在病蟲監測預警上,要做到監測全面、預報準確,及時;在病蟲防治指導上,要按照經濟性、有效性、安全性、可操作性的原則,指導病蟲防治。今年早稻前期病蟲害發生較為平穩,為害較輕,這易使農戶產生今年早稻穗期病蟲害發生輕的錯誤觀念,防治上掉以輕心和存在僥幸心理,疏于防治。要針對上述情況,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等媒體,采取行之有效的宣傳形式,加強今年早稻穗期病蟲發生的嚴重性、隱蔽性及破口期噴藥預防的有效性的宣傳,提高全鎮糧農自覺防控的積極性。做到糧食豐收不到手,防治警惕不放松,切實提高防治效果,減輕病蟲災害損失。

3、強化監督,創新服務。農藥是防治病蟲災害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資,農藥質量的好壞,直接影響病蟲災害防治效果。各村、各有關部門要加大農藥市場監管力度,嚴把農藥市場質量關,嚴厲打擊銷售假劣農藥的違法行為,凈化農藥市場,確保農藥質量。各村要按照省指揮部“一二三三”的總體要求,充分發揮植保協會和病蟲防治專業化機防隊的作用,積極推行統防統治,提高病蟲防治的組織化、社會化程序,切實提高病蟲災害應急防治能力。

4、加強督導,務求實效。在早稻穗期病蟲防控期間,鎮農辦要及時檢查防治措施落實情況及防治效果,確保早稻穗期病蟲防控工作取得實效。各村要嚴格執行病蟲監測防治“周報”制,每逢星期一向鎮農辦匯報當地病蟲害發生情況和防治進展,重大情況要立即報告

查看全文

水稻病蟲防治工作意見

水稻穗期是多種病蟲集中發生的階段,今年水稻穗期病蟲總體發生為中等偏重至大發生,尤其以稻縱卷葉螟、紋枯病、稻飛虱威脅最大,由于今年水稻播種期拉得過長,導致破口期參差不一,因此今年穗期防治時間與往年不同,主要以病蟲發生來定防治時間,根據病蟲發生趨勢,必須進行兩次穗期防治,下面就穗期第一次病蟲發生情況進行分析,并提出防治意見。

一、病蟲發生情況及趨勢分析

1、稻縱卷葉螟:

(1)田間趕蛾:根據各鎮趕蛾情況匯總,三代成蟲后峰自8月9-10日進入始盛,8月19日全區平均畝蛾量達2221頭,8月20-21日略下降,8月22日蛾量再次上升,8月23日全區平均畝蛾量達2460頭,預計蛾峰還將持續一段時間,根據雌蛾卵巢解剖分析,本次蛾峰為本地蟲源與遷入蟲源混合發生,預計8月底9月初本地四代成蟲也將進入羽化高峰,將對穗期防治帶來一定難度。

(2)田間蟲卵量:根據我科8月21-24日普查,目前田間平均卷葉率為3.94%,最高10.4%,平均畝蟲量8.41萬頭,最高37.8萬頭,平均畝卵量14.51萬粒,最高74.2萬粒,當前田間蟲齡比例:一齡78.57%、二齡14.29%、三齡6.12%、四齡1.02%;卵級比例:一級58.15%、二級25.54%、三級16.31%,根據田間蟲情與上次防治藥劑特性分析,當前田間一、二齡幼蟲和二、三級卵尚在藥效控制期間,當前田間一級卵及后續田間卵量為本次防治對象。

根據上述蟲情分析,預計四代縱卷葉螟發生程度仍為大發生,預計8月27日開始進入卵孵化盛期,8月29日進入一齡若蟲盛期。

查看全文

雜交水稻中后期管理工作要點

今年雨水較多,氣溫偏低,水稻長勢較往年差,當前水稻多數進入分蘗盛期或將進入拔節長穗期,是決定水稻有效穗、每穗粒數的關鍵時期,現又值梅雨季節,病蟲害危害高峰時期,所以在水稻管理上重點是抑制無效分蘗,促進幼穗分化長大穗,控制病蟲害,為建立水稻高產群體打好基礎。在具體措施上要及時曬田控制無效分蘗、因苗情施好穗肥攻大穗、及時防治病蟲害、抽穗后濕潤灌溉促根增粒重。

1、夠苗即曬田

科學管水。分蘗期淺水1~3厘米,當每畝莖蘗苗達15萬(預想的穗數)開始曬田,拔節、孕穗和抽穗開花階段,保持1~4厘米淺水層,乳熟和黃熟期采取4~1厘米間歇活水灌溉,收割前7天左右排水落干。

2、因苗情施穗肥

水稻及時適量施用穗肥,可促進灌漿結實,提高稻米外觀品質和食味品質。但穗肥施用過遲、過多,易造成貪青遲熟,灌漿速度慢,導致稻米品質下降。

2.1全面施穗肥。無論是早發田還是遲發田,都必須因苗及時適量施用穗肥。

查看全文

農業農村局主要糧食作物施肥指導意見

一、總體要求

結合測土配方施肥成果,指導種植戶開展科學施肥,因地制宜確定目標產量,以產量定施肥量,不斷優化施肥結構、施肥時期,做到化肥減量增效,提高肥料利用率;鼓勵多施有機肥料,倡導秸桿還田及種植綠肥,培肥地力,提高土地生產能力。

二、施肥原則

根據土壤肥力確定水稻目標產量,在養分需求與供應平衡的基礎上,遵循施肥“控氮、減磷、增鉀”總基調;堅持有機肥料與無機肥料相結合;合理分配基肥、追肥的比例,達到增產穩產。

三、水稻施肥建議

(一)雙早

查看全文

水稻病蟲害防范會發言

一、當前水稻病蟲害發生概況

苗情有利。穗期正是穗瘟、飛虱和紋枯病等重大病蟲發生的高危期,3穗期植株茂密。植株高大茂密,防治困難。農戶習慣一畝一桶水,兌水量嚴重缺乏,藥液噴施不均勻,不能到達飛虱棲息的稻叢基部和紋枯病發生的部位(稻叢中下部)

前期雨水多,由于冬后病蟲基數高。遷飛性害蟲遷入時間早,遷入量大,使得我縣目前水稻病蟲害發生呈現出重發生態勢,且具有如下二大特點。

且有的鄉鎮損失較大。特別是蠶桑主產區,1重發生的病蟲種類多。早稻一代二化螟全縣普遍重發。由于養蠶正忙,有的無暇顧及防治一代二化螟,造成枯心率高達1015%葉瘟在中優974等品種上呈現急性型病斑,且已有發病中心,并開始座蔸矮縮,發病中心的病葉率高達95%以上;稻飛虱百叢蟲量一般為500只,高的達5000只,且若蟲占85%以上,不少田塊的蟲量已逾越防治指標;紋枯病年年重發,季季重發;稻象甲在局部鄉鎮的中稻秧田中為害較重,斷苗率高達815%

蟲源越冬地東南亞國家(如越南、菲律賓)及我國的廣西、廣東等地的稻飛虱不但發生期提早,2發生為害時間早。今年稻飛虱遷入的時間較常年早1015天。而且蟲口基數是終年同期的10多倍。目前,縣早稻田塊稻飛虱蟲口密度之高,發生期之早,若蟲比例之大等都是多年來所沒有的

二、早稻穗期重大病蟲災害發生趨勢預測

查看全文

農業局水稻病蟲防控工作通知

各鄉(鎮)人民政府:

當前,中單晚稻處于打苞孕穗期、抽穗期,是水稻病蟲的高發期,也是水稻病蟲防治的關鍵時期。據我委植保站田間調查,四(2)代稻縱卷葉螟殘蟲數量高,平均百叢有殘蟲164頭,高發田塊百叢有殘蟲250頭;五(3)代卵量高,平均百叢有效卵量為214.3粒,最高田塊達到466.6粒;稻飛虱一般田塊百叢在650—820頭,高發田塊達1685頭,且田內蟲量仍在增加;水稻紋枯病、稻瘟病等病害有加重發生趨勢。為了切實抓好夏秋季水稻重大病蟲防治工作,確保水稻豐產增收,特作如下緊急通知:

一、加強組織領導

我縣夏秋季水稻重大病蟲發生趨勢偏重,防控任務艱巨,尤其是水稻上的稻縱卷葉螟和稻飛虱等害蟲對大多處于孕穗期的中單晚稻危害性大,一旦疏于防治,將會造成嚴重減產。各鄉鎮領導要充分認識到防治“兩遷”害蟲的重要性,牢固樹立蟲口奪糧的思想意識,要建立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層層落實,責任到人,對工作不力、措施落實不到位,造成農作物生產重大損失的,要追究責任,通報批評。

二、加強技術宣傳,抓好關鍵防治適期

目前,田間五(3)代稻縱卷葉螟正處于孵化盛期,五(3)代稻飛虱部分田塊已達到防治指標。近期受陣雨天氣的影響,氣候條件有利于穗頸瘟、紋枯病等穗期病害的發生。故此,要求各地立即宣傳動員廣大農戶在7月28日以前開展一次以主治五(3)代稻縱卷葉螟,兼治五(3)代稻飛虱、二代二化螟、穗頸瘟、紋枯病、稻曲病的總體防治工作,確保水稻后期生產安全和水稻豐收。防治藥劑可選用48%樂斯本、40%速滅抗、25%稻虱凈、20%恒清、25%金力士等。

查看全文

水稻拋秧田病害防治對策研究論文

摘要水稻拋秧是現代稻作輕型栽培技術,由于水稻拋秧時間早,群體密度大,前期田間少水,因而有利于病蟲草害的發生及為害,在病蟲草害防除過程中應抓住前、中、后(穗期)期,實行階段性重點防除?;瘜W除草應采用“一封一補”2次化除技術;病蟲害防治根據病蟲害的實際發生情況,結合氣象因素、苗情確定防治主次對象和防治適期,合理混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控制多種病蟲害。

關鍵詞拋秧水稻田;病蟲草害;發生特點;防除對策

水稻拋秧是近幾年來發展較快的現代稻作輕型栽培技術,2006年白帽在中稻上推廣面積達2000多公頃,占中稻種植面積10%以上,已充分顯示了其省工省力、高產高效的優勢,但拋秧稻田病蟲害發生復雜、雜草危害較重。

1拋秧水稻的生育期特性及栽培特點

據白帽的耕作制度和溫光資源條件,水稻拋秧在品種選擇上,一般要求中熟雜交系列中稻品種,在茬口安排上以前茬油菜田和閑田為生,與常規手插移栽水稻相比,拋秧水稻秧齡期較短,一般在25d以內,比普通水育大秧短10d左右,如秧齡期過長,則秧根連結不易分散,就無法拋栽。拋秧時間早,具有拋秧時傷根少、扎根淺、起發早、分蘗節位低、基本苗數足、有效穗數多及后期青稈黃熟等特點,有顯著的早發優勢。

2水稻拋秧田病蟲草害發生特點

查看全文

我市貫徹水稻防病蟲害方案情況

我市水稻病蟲害常年發生面積在1400萬畝次以上,每年可造成稻谷損失約25萬噸。近年來,受氣候、種植制度、栽培方式、生態環境等因素的綜合影響,水稻病蟲暴發頻繁,危害程度加重,防控壓力增大,嚴重威脅水稻生產安全。為認真貫徹落實省政府發展糧食生產的的指示精神,確保完成我市74萬噸糧食總產目標,增強全年水稻重大病蟲防控的預見性,提高防治效果,最大限度地減輕危害,降低損失和防治成本,根據《市政府辦公室關于認真落實農業植物重大生物災害防控工作責任制度的通知》的要求,特制定本方案。

一、年水稻重大病蟲發生危害趨勢

根據年我市水稻病蟲發生實況、冬后病蟲殘留基數、市氣象臺今年天氣趨勢預報及重大病蟲歷年發生演變規律,并結合我市栽培制度、品種抗?。ㄏx)性、作物布局、病蟲抗藥性等因素綜合分析,預測年水稻主要病蟲仍呈偏重發生態勢,其中遷飛性害蟲稻縱卷葉螟和褐飛虱發生趨勢仍較為嚴峻,二化螟、穗期灰飛虱和水稻紋枯病為中等偏重、局部重發趨勢,由遷飛性害蟲——白背飛虱傳播的南方水稻黑條矮縮病存在著潛在流行威脅,其他病蟲發生程度接近常年。預計全市水稻主要病蟲發生面積約1550萬畝次,其中蟲害1300萬畝次。

二、指導思想

圍繞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目標,堅持“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堅持長效治理與應急防治相結合,專業化防治與群眾防治相結合,加強監測預警,講究防治策略,綜合運用農業、生物、物理和化學防治等技術措施,強化分類指導,落實各項有效治理措施,有效地控制重大病蟲危害,確保水稻生產安全、稻米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

三、防治目標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