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人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1 05:09: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鐵人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學習鐵人精神感言
鐵人事跡是我們干事創業的好榜樣,鐵人是中國員中的優秀代表,鐵人精神更是指引我們不斷創新發展、跨越難關的不竭動力。按照市委組織部和機關工委要求,對照鐵人找差距,結合工作談體會,我將努力在以下四方面抓好落實,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為可持續發展新跨越做貢獻。
一、干為重。
鐵人說過,“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它體現了鐵人的頑強意志,更代表了一種實干的奉獻精神。做為領導干部,首先要在思想上保持高度統一。要將個人思想意識統一到到市委、市政府“創建百年油田、構建戰略新高、推動大慶實現可持續發展新跨越”的決策政策上,統一到局黨組“用數據說話、為決策服務、做扎實工作、跨戰略新高”的方針措施上,正所謂“思路決定出路”。其次要扎實落實不走樣。干為重的中心就是堅決執行。從常規統計報表到各項臨時調查,從各項大型普查到政府交辦事項,凡是自己負責的都要嚴格按照要求。最后要勇于開拓創新。創新是發展的靈魂,更是干為重的重點。進入全新的歷史階段,我們開辟統計發展的新事業,破解統計發展的新難題,爭創統計發展的新亮點,都離不開積極有效的創新。只有勇破不合時宜的“禁區”,勇闖前人沒有涉足的“盲區”,勇克令人望而卻步的“難區”,我們才能以思想的大解放、開放的大步伐、改革的大突破來贏得干事創業的大成效。
二、學為先。
鐵人說過,“我學會一個字,就是翻過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嶺去見”。字里行間流露出一股子堅忍不拔,迎難而上,更難得的是一種不懈的學習勁頭。飛速發展的經濟社會使得統計工作也面臨著諸多新問題和新內容,這就迫切需要我們廣大統計工作者、尤其是領導干部要加強學習。從自身來說,第一要抓牢業務。統計業務是統計工作的基礎。近幾年的統計業務突出表現就是“快”,快就是變化快,要求高。比如能源統計、綠色gdp統計、投入產出統計等,都是新形勢下的新要求和新問題。作為統計系統干部,我要進一步加強業務理論學習,深入挖掘內部規律,并以身作則,好表率,努力做到以牢固的業務理論指導統計工作實踐。第二要提高素質。借助參觀學習的契機,進一步深入學習黨綱黨史,深化“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思想,增強黨員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意識,努力提高自身黨性觀念和黨員意識。此外,還要積極拓寬思路,在領導方式方法上勤下功夫,不斷加強個人修養和領導藝術。第三要取長補短。加強和班子成員的溝通聯絡,定期和分管科室交流思想,深入剖析自己的缺點和不足,多向班子成員學習,多向群眾取經,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三、和為貴。
學慶鐵人精神感想
弘揚鐵人精神,發揚奉獻精神——大慶精神學習有感
8月17日和18日,到大慶參觀學習,我有幸以黨的積極分子的身份參加了這次活動。雖然這已經是我第三次來大慶了,但是每一次來到這里,都能使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新的震撼,仿佛又看到了大慶石油工人的辛勤工作場面。尤其是這一次,在我們即將迎來共和國五十七歲生日的時候,情報所黨委精心組織這次活動,我感到其意義非比尋常。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鐵人精神曾激勵了整整一代中國人。如今,飛速發展的中國處于一個與鐵人生前完全不同的時代背景,產生于特殊年代的鐵人精神到底離我們這一代有多遠?對于我們80年代出生的青年人它又蘊含著怎樣的內涵?
鐵人精神是一種為國爭光,為國分憂的高度覺悟的愛國主義精神;
鐵人精神是一種不計名利,不計報酬,埋頭苦干的奉獻精神;
鐵人精神是一種不畏艱難險阻、戰天斗地的艱苦創業、忘我拼搏精神;
電影鐵人王進喜個人感想
影片《鐵人》是第一部把被主義塑造出來的英雄人物當成真實的人來拍的電影,導演用“老電影”的方式向我們講述了上個世紀60年代以王進喜為代表的中國石油工人在環境極端簡陋的條件下展開的“大會戰”。在一幕舊時的火車站里,駛入一列破舊的火車,高聳入云的石油井架,身穿棉衣、頭戴翻毛棉帽的石油工人,王進喜和他的1205鉆井隊等等映入眼簾,
歷史仿佛再一次通過銀幕在我們面前重現。
鐵人王進喜和他的工友們每天都在那昏暗簡陋四處透風的工棚下,冰天雪地的自然環境里,超負荷的體力勞動,每日只有半斤定量的口糧,就是在這樣及其惡劣的條件下,用人拉肩扛的方式豎起了石油井架。打井缺水,他帶領全隊人馬從幾公里外的地方砸冰取水,沒有吊車,拿自己的脊梁當吊車。
片中有一幕戲,使我至今難以忘懷---在鉆井發生井噴之后,王進喜大吼一聲,跳進泥漿池里充當“人肉攪拌機”。看到這里,我被此幕所感動,他的忘我拼搏、無私奉獻,不惜以犧牲個人生命來保衛國家油田的精神深深地震撼了自己。
《鐵人》中的王進喜是一個并不完美的英雄,它體現出那位60年代王進喜只是個普普通通的出大力、流大汗的基層“師傅”,他愛罵人,急了還打人,腳砸傷了會疼,肚子餓了也會腿酸胳膊軟,塑造了一個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的工人階級形象。
影片中還有另外一位主人翁,他就是劉思成。做為一名新時代的大慶石油工人的后代,同是楷模的他,在物欲橫流的新時期,對著茫茫無際的戈壁,干著每日重復枯燥的工作,他困惑過,彷徨過,甚至懷疑自己得了心理疾病。但是,就在工友失蹤的突發事件中,他毅然踏上了尋找工友的征程。這樣一段故事的穿插,王進喜和劉思成在精神狀態上是一脈相承的,或者說借助劉思成的父親隔代抽象的傳承下來,暗示著我們鐵人精神依然存在,在新時期的石油工人身上得到傳承和延續。
鐵人文學產生和發展
一、鐵人文學的產生
1.鐵人文學的定義、內涵鐵人文學是指以鐵人王進喜為原型或以鐵人王進喜生平事跡為素材創作的各種形式的文學藝術作品。其內涵是通過對鐵人這一典型人物的形象塑造,表現石油人“愛國、創業、求實、奉獻”的高尚情懷和崇高精神,激勵人們積極進取,實現人生的最高價值。目前,許多人把“石油文學”等同于“鐵人文學”,這是不夠嚴謹的。石油文學外延更寬泛,它是以表現石油工人工作、生活、情感為主的文學作品。
2.鐵人文學產生的背景鐵人文學產生于上世紀60年代。1963年底大慶石油會戰取得階段性勝利,1964年,油田生產進入全面開發建設時期,大慶油田正式對外宣傳。l%4年之后,國內一大批文學藝術工作者到大慶體驗生活。•許多作家深人到鐵人鉆井隊、鉆井二大隊,有的和鐵人同吃同住同勞動,比如魏鋼焰、李若冰等。他們用藝術的筆記錄了鐵人王進喜當時的工作、生活情況,近距離地觀察感受了鐵人王進喜的思想、性格、情感。為他們的文學藝術創作積累了第一手素材,也誕生了許多至今讓人誦讀不衰的好作品。文學是寫人、寫人的心靈和情感的藝術形式。文學是通過具體的典型人物形象來反映現實的。鐵人王進喜是大會戰的第一個典型,是大慶石油會戰職工的杰出代表。這就為文學創作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活生生的典型人物形象。火熱的大慶石油會戰生活為文學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礦藏。文學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鐵人文學伴隨著大慶石油會戰的開展和油田的開發建設而產生和發展,是大慶石油會戰火熱的生活通過鐵人這一形象在文學上的反映。“鐵人”這個人物形象,是老一輩石油人的代表,是那個年代石油人群體形象的藝術濃縮。
二、鐵人文學的發展
從上世紀60年代至今,誕生了一大批反映鐵人王進喜英雄事跡的小說、詩歌、散文、戲劇以及紀實文學作品等。鐵人文學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
1.上世紀60一70年代60年代初期,鐵人王進喜的詩歌和其他人創作的歌頌鐵人、抒發豪情壯志的詩歌,是鐵人文學的萌芽。鐵人王進喜的詩歌《石油工人一聲吼》、《誓奪頭號大油田》等表達了那個時代石油工人的心聲,是石油文學的發端。在鐵人王進喜詩歌的帶動下,會戰職工拿起筆來,在學鐵人熱潮中,創作了大量詩歌、散文,表達了向鐵人學習、早日拿下大油田的決心、信心。如:孫玉庭、徐錦榮鉆井隊集體創作的詩歌《“鐵人”頭上出“鋼人”》,宋振明(三探區指揮)的《鐵人王進喜,是我們生活中的一面旗幟》(1960年4月16日《戰報》),胡九章、丑君宇(北油實學生)的《和鐵人王進喜生活在一起》(1960年4月18日《戰報》),趙軍的《一個很好的指揮員》(1960年5月28日《戰報》)等,是最早寫鐵人王進喜的作口口口。在的關懷和直接過問下,1964年大慶油田正式對外界宣傳。一些作家、藝術家陸續到大慶體驗生活。他們的介人,使鐵人文學開始向更高的層次發展,產生了一批在全國有影響的作品。如:張天民的長篇小說《創業》,賀宜的長篇小說《咆哮的石油河》,吳星峰的長篇小說《大慶的春天》,藝術性紀錄片《大慶戰歌》,魏鋼焰的散文《憶鐵人》、《歷史的譜寫者》、((大慶的心》,李若冰的散文《寄自大慶的書簡》等等。由于1966年“”開始,文化受到摧殘,許多藝術家受到沖擊。有些作家當時雖然體驗了生活,還沒有進行創作就已經失去了創作的權利,直到打倒“”后才實現當年的夙愿。
馬克思主義思想在鐵人身上忠實踐行
[摘要]馬克思主義的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實踐第一等哲學觀點,在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鐵人王進喜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他把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思想在工作中靈活運用,具體指導實踐,為祖國石油事業作出了卓越貢獻。探討鐵人王進喜學習和運用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鮮活精神,意在激勵全黨全國人民學習鐵人的這一精神,團結拼搏,頑強奮斗,為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關鍵詞]馬克思主義哲學;鐵人王進喜;踐行鐵人王進喜,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戰士,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從1950年成為新中國第一代石油工人開始,一直到去世前,他為大慶油田的開發建設、中國石油工業的發展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在他身上完美地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思想。他的人生發展歷程,就是用馬列主義、哲學思想指導工作實踐,為油拼搏、無私奉獻的一生。本文僅就鐵人身上所體現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思想進行分析和探討。
一、國家缺油是最大困難———善于把握主要矛盾的觀點
王進喜當了鉆井工人后,特別是入黨當隊長以后,對國家缺油形勢認識十分清楚,這源于黨多年來對他的培養教育,他多次參加省級以上勞模會等大型會議,視野變得開闊起來。他工作中處處以大局為重,以國家為重,善于把握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思想為指導,帶領鉆井工人艱苦創業,大打石油翻身仗,為黨和人民立下了汗馬功勞。1960年4月10日,石油部機關黨委作出了《關于學習同志所著〈實踐論〉和〈矛盾論〉的決定》,向全體參戰職工發出了學“兩論”的號召,要求會戰職工用“兩論”的立場、觀點和方法來指導大慶石油會戰的全部工作。王進喜帶領1205鉆井隊職工每天在井上忙完,回隊吃完飯,就坐下來就著油燈學“兩論”,他們就“什么是當前的主要矛盾”展開熱烈的討論。有人說,人是鐵、飯是鋼,當前主要矛盾是吃不好、睡不好,生活太苦。有人說,當前主要矛盾是生產上缺這少那,輔助工作跟不上。也有人說,去年老家鬧災,主要矛盾是工資不夠開銷,總靠政府救濟怎么行。王進喜說,剛才大家說得都有些道理。有些矛盾,比如生活困難、生產條件差等,從我們隊這個小圈子來說好像是主要矛盾。但從全國形勢來看,從大會戰的要求來看,我看它不是主要矛盾。現在困難大,矛盾也多,但要從全局說,這困難,那困難,國家缺油是最大的困難;千矛盾,萬矛盾,祖國建設急需要油而國家又缺油這是最主要矛盾。
1961年大慶油田“4.19質量大會”后,王進喜開始意識到當時油田的主要矛盾是生產進度和施工質量間的問題。許多職工為了片面追求速度,而忽視了質量,造成了井斜超標等嚴重后果。為此,他經過反復考慮,產生了一個大膽的想法,想通過改變鉆具結構來找到一個更好的防斜打直辦法。他和技術人員一起經過多方查找資料,在辦公室里度過了無數個不眠的夜晚,發明了“填滿式鉆具結構”,經過在鉆井隊反復實驗,打出了最大井斜只有0.6度的筆直井。這就是善于把握主要矛盾的結果。
二、擔子越重越光榮———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的觀點
繼承大慶傳統弘揚鐵人精神體會
繼承大慶傳統弘揚鐵人精神
為了更進一步貫徹落實集團公司大慶會議精神,繼承大慶傳統、弘揚鐵人精神。加強基層建設,我黨支部按照特油公司黨委及作業區總支的要求,我們在作業區集體學習中也掀起了“學文件、學經驗、找差距、定措施、抓管理、上水平”的學習活動。
在學習中我們采取了全面通讀,重點輔導,集體討論三種方式,認真學習領導講話精神。
在學習經驗中我們采取了外部參觀和內部參觀結合的方式學習先進典型經驗。
在找差距中我們對照黨員的“六不準”及涉油案件發生后對看“悔恨的淚”警示教育片。從中查找自身的差距。
在上水平中我們認真貫徹大慶會議精神、鐵人精神、按照基層建設“六項目標”要求自己在以往工作的基層上,全面提高上水平。
教師演講鍛造鐵人的熔爐
每個上操的早晨,我常在晨光朦朧中站在操場上默立良久,看著朝氣蓬勃的學生排著整齊的隊伍沐浴洗禮在初陽下,發出振奮人心的光亮。透過一排排學生,一位位值班老師穿梭于行里列間,伴著冉冉升起的朝陽,健步向前。他們任勞任怨、恪盡職守,不正是我們華東石油高級技能培訓中心精神之所在?他們把愛的陽光灑在每個人的臉上,映進每個人的內心,不正是我們鐵人師魂精髓之所在嗎?誰沒有舔犢之情?誰不愛自己的父母?由于行業地理位置和學生教學生活的需要,原創:我們的老師經常要犧牲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全身心地投入學生之中,一刻也不停頓地在學生貧乏的心靈中撒播知識的種子,在學生天真的言語中移植科學與文明的基因,在學生不成熟的骨髓中澆鑄對事業的理想和信念。
雖然沒有轟轟烈烈的經歷,平凡而謙和;沒有意蘊深長的象征,平淡而恬靜,但他們用信念贏得忠誠,用對教育事業的熱情鼓舞著一批批的接班人。
桃李滿天下,教師如清風。記得兩年前的春天,正是鳥語花香的季節,級班的吳同學突患絕癥,家長和親人承受著無比痛苦奔波于南京、上海等地求醫,巨額的醫藥費壓得家人直不起腰來。就在這時候,班主任老師立即組織捐款,專程送到學生家中。雖然這錢還抵不上一個星期的藥費,但它送去了班級的溫暖、同學的友情和老師的愛。她的家長感激不已,跪泣不起,畢竟這份愛使獨生女兒又多了一絲生的希望……臨離開時,深情地望著老師,那雙寫滿依依不舍和凄然的眼睛無不告訴著老師她對生命強烈的渴望,無不流露出她對青春對愛的期許和眷戀,這樣痛徹心痱的情感是何等的令人揪心、令人心碎啊……剎時林老師哭了。由于病情日趨嚴重,幾家醫院都將其退了回來,在揚州保守治療期間,老師每天工作之余往返于學校和醫院之間,沒有睡過一個好覺,沒有吃過一頓好飯,連林師母也燉湯送飯地在床頭床尾忙著。醫生們目睹了這一感人的師生情后,夸獎道:“這兒的老師比親人還親!”但這種感人的努力,還是未能擊敗骨癌的無情進攻,病魔強迫年僅歲的她閉上了雙眼,停止了呼吸,強迫她告別了人生,離開了人間,離開了所有像林老師一樣關心她的人們,但我們相信志娟在天堂里一定不會孤獨,不會寂寞,因為她畢竟還有一份愛相隨,還有一份真心相伴。
像這樣品質如此高尚的老師,我們還有許多許多,老師淡泊名利,班級經費短缺,他就把自己全部班主任津貼納入班費預算,供班級活動使用。每星期經常是兩三天不回家,和學生“泡”一起,也不知欠下了多少教育自己子女的“責任債”。在學生心目中,他是真正的良師益友。華素娟老師為了旅業管理班的健康成長,不論刮風下雨,每天都到班級、宿舍檢查,為的是掌握學生第一手資料。老師班上學生腿部受傷嚴重,她就將給自己小孩準備的魚湯親自給學生送去,還制定了療傷菜譜,給學生以父母般的關愛……瞧,這樣的人就是他們,他們就這樣為了自己學生的成長可以不斷地付注著各種努力和艱辛。他們以自己的行為感染和教育著周圍的每個人。
在老師們的循循善誘和嚴謹、扎實的教風引導下,學生們發奮讀書,以實際行動報答了老師的愛:近幾年,我校陸續在市職業學校各項比賽中名列前茅,合格率、優秀率在市同類學校中名列第一,為學校爭得榮譽,也得到了社會的認同。
正是她們,以甘于清貧、樂于奉獻的崇高師德,鑄就了教師群體的光輝形象,使“教師”這個大寫的名字熠熠閃光!
觀看《鐵人》感想科學發展內涵領會其中的精髓
今年五一,由知名導演尹力執導、吳剛、劉燁等主演的《鐵人》在全國公映,在社會上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和熱議,全國很多企事業單位也紛紛要求組織職工觀看,并很快形成了一大熱潮。最近我也有幸欣賞了這部影片,感觸頗深。《鐵人》這部影片再現了半個世紀前的那場為保障國家石油安全而開展的大會戰,深刻刻畫了以“鐵人”王進喜為代表的那一代勞動楷模,同時也穿插著新一代勞動楷模在繼承老一輩精神中的波折,將新舊兩代石油工人的歷程巧妙結合,展現出了兩代人之間的精神傳承,給現代人以親切感。
對我們“中鐵人”來講,我們的老一輩也和鐵人一樣經歷了常人難以想象的困難,也創造出了一個又一個讓世人感慨的工程,這其中的精神是可以互通的,而我們新一代應該從影片中汲取什么呢?應該傳承些什么精神呢?
鋼鐵般的軍令狀——“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影片中很多細節都讓我感受到心靈的震撼。冰天雪地之中,初到大慶油田的王進喜他們在氣溫超過是零下三十度的條件下,沒有任何取暖裝備,住的房子都是漏風的,吃的睡得都差,讓我們怎么想也是無法生存在,更不用說工作了,而工作條件更是艱苦,沒有任何的大型的機械設備,也只有一個鉆井機,幾十噸的設備還都是靠人力安裝上的,這些讓現代年輕人看來簡直無法想象的,但他們卻做到了。我們也許會問,他們靠的是什么呢?他們靠的就是“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的一種鋼鐵般的決心,因為他知道他的職責是什么,也知道他要面臨的困難有多大,但還是堅持了下來,這就是一種為國家無私奉獻的精神,也正是因為有這種精神的支撐,才能從冰天雪地里拔地而起。
對于我們中國中鐵來講,我們為國家建設的足跡踏遍了大江南北,戈壁沙漠,深山隧洞無所不及,我們也有不斷跨越的鋼鐵精神,而對于今天我們新一代“中鐵人”來講,應該繼承先輩們的無私奉獻的精神,更應該有“鐵人”這樣的毅力,為了國家的建設,為了企業的發展就應該有這樣的決心,這也是對老一輩“中鐵人”勇于跨越精神的傳承。
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寧可少活二十年,拼命拿下大油田”。影片中精彩部分還有井噴,沒有重晶石,沒有攪拌機,負腳傷的鐵人扔掉拐棍在零下30攝氏度的酷寒中,毫不猶豫地跳進泥漿池,用身體充當攪拌機,然后大家一個一個的掉下去,這場景真是很震撼,也充分在證實這句“寧可少活二十年”的大無畏的精神,讓人為鐵人精神深深震撼。王進喜是一個時代的標識,是老一輩工人們的杰出代表,他們為了能夠完成任務,完全不計較個人得失,他們的夢想就是希望新中國的明天能夠更好,他們甘愿付出一切,甚至生命,這就是那一代工人階級的崇高精神。如今80后和90后的年輕人也許并不會對王鐵人的精神有多大觸動,在溫室里長大的年輕一代似乎已經忘卻了奮力拼搏、艱苦創業的時代口號,而只有在銀幕上,才能切切實實地去感受王進喜那個時代的大無畏的犧牲精神。
在如今競爭日趨激烈建筑施工市場浪潮中,我們“中鐵人”是不是也應該發揚這種犧牲精神,企業不需要我們“少活二十年”,只要求我們能耐得住艱苦的條件,為了企業的發展貢獻力所能及的力量,不需要拼命拿下大項目,只求得干好每一項工程,為企業的發展留下更多的美名。
到地方參觀學習心得體會
弘揚鐵人精神--到大慶參觀學習心得體會
這次到大慶參觀學習,我有幸以黨的積極分子的身份參加了這次活動。使我的心靈受到一次新的震撼,仿佛又看到了大慶石油工人的辛勤工作場面。尤其是這一次,在我們即將迎來共和國五十七歲生日的時候,xxx黨委精心組織這次活動,我感到其意義非比尋常。
從大慶回來后,通過互聯網我閱讀了一些關于弘揚鐵人精神的文章,記得有一篇文章提到過,大慶在創業之初曾提出,“人就是要有一股氣,對一個國家來講,就是要有民氣;對一個集體來講,就是要有士氣;對一個人來講,就是要有志氣。”細細品位這段話的含義,對我觸動很大。是呀,人總得有一種精神,為什么說一些人死了可他們還活著,而另一些人雖然活著可在人們的心中已經死了,這其中的原委就是有的人有一種精神,他雖死猶生,而有的人確如同行尸走肉,雖生猶死。可以說,鐵人精神就是這種令人雖死猶生的精神,它體現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集體實現自己崇高理想和奮斗目標的勢不可擋的意志。這種精神在任何時代、任何地方,都是一種奮發進取的力量:有了它就會前進;失去了它,也就失去了進步的動力。
“民族精神是一個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支撐。”鐵人精神曾激勵了整整一代中國人。如今,飛速發展的中國處于一個與鐵人生前完全不同的時代背景,產生于特殊年代的鐵人精神到底離我們這一代有多遠?對于我們80年代出生的青年人它又蘊含著怎樣的內涵?
鐵人精神是一種為國爭光,為國分憂的高度覺悟的愛國主義精神;
鐵人精神是一種不計名利,不計報酬,埋頭苦干的奉獻精神;
開展創優爭先活動心得體會
2009年酒泉市經濟社會各方面都取得了長足的發展,今年在建設新能源基地“風電之都”方面,國家又有很大的扶持力度,再者最近國務院又出臺了《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支持甘肅經濟社會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的一些大好的政策,真正振奮人心。在如此良好的發展背景下,酒泉市從上到下學習王進喜的鐵人精神,是順應時代的,是能夠鼓舞和動員人們的干勁和積極性的。作為一名鄉鎮公務員,我認識到這種學習的必要性,結合我廣至鄉的具體情況,我覺得應該將鐵人精神落實到實處。在工作中主要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在日常工作中,要發揚“艱苦奮斗”的精神,鐵人時代的工作幸苦程度是盡人皆知的,而我們現在的辦公條件或者工作環境,比起他們已經十分優越了,所以在具體做某項工作的時候,一定要克服困難,努力完成工作任務。不怨天尤人,不垂頭喪氣,要鼓足干勁做工作,做到群眾滿意,領導信任和放心。
二、進一步樹立和加強公仆意識,急群眾所急。凡事替群眾著想,把“為人民服務”的最高黨政宗旨時刻放在心頭,作無愧于群眾的人,拋棄“為人民幣服務”或者“人民為我服務”的拜金主義思想和官僚主義思想,王進喜作為第一代石油工人,是酒泉本土孕育出來的英雄,他們努力擺脫掉了中國貧油國的帽子,為我國社會主義工業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動力支持,最近英國《金融時報》統計出的全球五百強企業里,中石化市值最高穩居榜首,這離不開無數王進喜,無數鐵人的努力奉獻。他們以國家利益為重,時刻謹記“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才有了今天這樣的成績。才有了今天這樣的中石化。
三、另外要“不怕困難,不顧疲勞,連續作戰”,王進喜在大慶油田,在技術設備十分簡單的條件下,克服各種技術困難,連續作戰,一日打造機井三臺,這樣的成績在現在也是很難做到的,然而他們做到了,靠的就是“不怕困難,不顧疲勞,連續作戰”的精神。現在我們更需要這樣的精神,廣至鄉作為移民新鄉鎮,建鄉不過2年,基礎設施建設,農田種植以及改造,畜牧業養殖(天添資源網為您搜集-整理)等各個方面面臨的任務艱巨而且復雜,這種情況下,不顧疲勞,連續作戰就顯得十分必要。只有出力越多,花費的時間更多,成績總會有的,群眾也會滿意的。
四、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少說空說,埋頭實干”。這一點不僅是“鐵人精神“而且也是黨和國家領導人時常反復強調的,表的決心再大,也沒有實際成績有力量,有說服力。事實大于雄辯,作為基層公務員,我想實干苦干才是最重要的。
五、我們做工作難免會出現錯誤,王進喜和他的同事們在大慶打斜了一座機井,便就地立了一塊恥辱牌,以作自省,作為新人,出現工作上的失誤或者錯誤,我想就應該有這種敢于承認錯誤,勇于自省和改正錯誤的勇氣,而不是將原因歸結于其他因素。
熱門標簽
精品范文
1鐵人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