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營銷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1 12:03:0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體驗營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淺論營銷體驗
摘要體驗經濟的悄然來臨,會給一些企業帶來無限商機。分別就體驗、體驗營銷及體驗營銷的特征和應用加以論述,并針對現階段我國企業在新經濟形勢下所面臨的挑戰提出一些見解和主張,以求其盡早適應體驗經濟時代。
關鍵詞體驗經濟體驗營銷營銷模式
2001年12月2日,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來到中央電視臺《對話》節目現場。這位曾經預測了“第三次浪潮”到來的托夫勒再次向大家預言,服務經濟的下一步是走向體驗經濟,人們會創造越來越多的跟體驗有關的經濟活動,商家將靠提供體驗服務取勝。
1人類社會已步入體驗經濟時代1.1案例的引入
(1)以顧客體驗為價值訴求的美國“星巴克”(starbucks)。美國“星巴克”咖啡館所渲染的氛圍是一種崇尚知識、尊重人性的文化。氣氛的感染,顧客的體驗才是星巴克制勝的法寶,世界各地每個城市的星巴克咖啡,陳設不見得一樣,建筑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傳達的是一種輕松、溫馨的氛圍,提供的是雅致的聚會場所、創新的咖啡飲用方式和過程,從而把星巴克咖啡變成了一種情感經歷,將普通人變為咖啡鑒賞家,使這些人認為3美元一杯咖啡的高價合情合理。幾乎沒有做任何廣告,星巴克就成為世界的知名品牌,其利潤約等于該行業平均利潤的5倍。星巴克真正的價值所在,就是“體驗”。
(2)其他案例。幾年前,我國著名導演馮小剛在嗅到體驗經濟之后,執導并拍攝了電影《甲方乙方》,甲方可以為乙方提供需要的任何體驗,包括可以把你帶入清朝時期的皇宮,可以讓你成為二戰時期的一名指揮官,也可以讓你遠離令你厭倦、疲憊的都市生活而流落鄉村,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流浪漢,其劇情是對體驗的最好詮釋,也是對我國企業在新經濟時代下的大膽鼓勵。約瑟夫·派因二世(B.JosephpineII)與詹姆斯·吉爾摩(JamesH.Gilmore)1998年在美國《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歡迎體驗經濟”中指出:體驗經濟(ExperienceEconomy)時代已來臨。
體驗營銷探析論文
一、關于體驗營銷及其實施的研究回顧
“體驗”概念最初是由美國著名未來學家Toffler1970年在其《未來的沖擊》中提出的。他首先把體驗作為經濟價值來看待,認為體驗是商品和服務心理化的產物,并指出“體驗產品中的一個重要品種是以模擬環境為基礎,讓客戶體驗冒險、奇遇、感性刺激和其他樂趣”。PineII和Gilmore(1998)則認為:所謂體驗,就是指人們用一種從本質上說很個性化的方式來度過一段時間,并從中獲得一系列可記憶事件。簡單地說,是使每個人以個性化的方式參與其中的事件。LaSalle和Britton(2003)認為“客戶體驗是一個或者一系列的客戶與產品、公司、公司相關代表之間的互動,這些互動會造就一些反應;如果反應是正面的,就會使客戶認可產品或服務的價值”。Schmitt(1999)認為,體驗營銷是“一種為體驗所驅動的營銷和管理模式”,將完全取代把功能價值居于核心地位的傳統的特色與功效營銷。Schmitt在《體驗營銷》(2004)中進一步指出,體驗營銷是企業“以滿足顧客體驗需求為目標,以營銷空間為舞臺,以產品或服務為載體,利用文化、藝術和科技等手段來增加產品內涵,更好地滿足人們的情感及審美等多種體驗需求,在給人們的心靈帶來震撼的同時,達到促進產品銷售目的的一種全新的營銷模式”。
國內學者汪濤和崔國華認為,體驗營銷是指企業營造一種氛圍,設計一系列事件,以促使顧客變成其中的一個角色盡情“表演”,顧客在“表演”的過程中將會因為主動參與而產生深刻而難忘的體驗,從而為獲得的體驗向企業讓渡價值。汪秀英和鄧勤學則認為,“體驗營銷是通過認識和了解顧客,創造有價值的顧客體驗,達到企業目標的一種社會和管理過程”。根據國內外學者關于體驗營銷的研究,結合我國體驗營銷的實踐,在本文中作者提出:體驗營銷是企業從感官、情感、思考、行動和關聯諸方面設計營銷理念,以產品或服務為道具,激發并滿足顧客體驗需求,從而達到企業目標的一種營銷模式。
學術界在對體驗及體驗營銷的概念進行研究和界定的同時,也對體驗營銷的實施進行了深入研究。在體驗營銷實施戰略的研究方面,Schmitt提出了體驗營銷的戰略基礎是戰略體驗模塊(StrategicExperientialModules)。他認為體驗是復雜的又是多種多樣的,但可以分成不同的形式,且各都有自己所固有而又獨特的結構和過程。這些體驗形式是經由特定的體驗媒介所創造出來的,能到達有效的營銷目的。Schmitt將這些不同的體驗形式稱之為戰略體驗模塊,以此來形成體驗式營銷的構架:(1)感覺(2)感受(3)思維(4)行動(5)關系。Schmitt將那些營銷人員為了達到體驗式營銷目標所用來創造體驗的工具稱之為體驗媒介(experienceproviders)。作為體驗式營銷執行工具的體驗媒介包括:溝通(communication)、視覺與口頭的識別(visualandverbalidentity)、產品呈現(productpresence)、共同建立品牌(co-branding)、空間環境(spatialenvironment)、電子媒體(electronicmedia)與網站(websites)、人員(people)。他提出體驗營銷的主要戰略規劃工具是體驗矩陣(ExperientialGrid)。
在體驗營銷戰術的研究方面,Schmitt(2003)建立了實施客戶體驗管理的框架結構,指出實施客戶體驗管理可以遵循以下步驟:分析客戶的體驗世界、建立客戶體驗平臺、設計品牌體驗、建立與客戶的接觸從而實現與客戶的良性互動、致力于不斷創新,由此構建了CEM(CustomerExperienceManage-ment)模型,此理論為客戶體驗管理的實施奠定了基礎。Smith和Wheeler(2002)則圍繞如何創建體驗品牌這一過程,建立了“客戶體驗品牌化管理模型”。由該模型逆向而行就可以得到客戶體驗品牌化管理的實施步驟:即確定目標客戶——確定有助于實現企業增長目標的客戶行為——確定可以迎合客戶需求和期望的客戶體驗——控制創造體驗的因素。這一由目標逆向決定體驗創造的思路,為客戶體驗管理的實施提供了重要的啟示。LaSalle和Britton(2003)認為,為了創造盡可能完善的體驗,首先,需要了解客戶的真正期望是什么,以及企業還可以在哪些方面有所作為,并著重以此列出客戶在消費時的生理、情感、智力和神四個層次的若干基本因素;其次,確認客戶的個人動機與他們的切身情境、以及這些情境對于客戶與企業之間互動的影響路徑;再次,明確在客戶消費決策制定過程中的一系列關鍵細節。在此基礎上,他們提出對于傳遞完整價值體驗至關重要的三個核心要素:產品、服務和情境。國內在此領域的研究也主要沿用了Schmitt以及Smith和Wheeler等人的理論體系,就品牌體驗的背景、理念和一般性實施策略問題進行了探討。范秀成等(2002)認為“體驗營銷的核心觀念是,不僅為顧客提供滿意的產品和服務,還要為他們創造和提供有價值的體驗”,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實施體驗營銷的各種途徑。謝婉欣(2002)歸納出體驗營銷的八種實施模式,鐘財幫(2002)以“顧客滿意=顧客體驗值—顧客期望值”建立了一個體驗營銷的模型。
“體驗”的思想由來已久,但學術界主要是在近幾年才逐漸地展開了對體驗及體驗營銷的研究。目前關于體驗營銷的研究主要是由國外學者進行的,我國學者對于體驗營銷的研究較少。本文將借鑒Schmitt在《體驗營銷》中提出的體驗劇場模型,結合我國市場特點和消費者特征,對體驗營銷的實施進行探討。
醫院體驗營銷實行思索
國家醫藥衛生體制五項重點改革涉及醫療保障制度建設、藥品供應保障、醫藥價格形成機制、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公立醫療機構改革、醫療衛生投入機制、醫務人員隊伍建設、醫藥衛生管理體制等關鍵環節和重要領域。在公立醫院改革不斷推進及民營資本不斷涌入的背景下,醫院面臨的生存和競爭壓力加劇,如何調整經營策略應對挑戰并獲得持續的發展,成為醫院經營改革的重中之重。患者對醫療消費的感知和體驗直接影響醫院服務質量的高低,患者的參與性、接觸性等重感受、重體驗的特點,正好吻合體驗營銷的思路和方法,因而將體驗營銷的理論和醫院的經營相結合,通過構建和實施有效的體驗營銷模型,以提升醫院的競爭力和患者的滿意度,緩解當前緊張的醫患關系則顯得十分重要[1]。
一、醫院實施體驗營銷的必要性
從營銷的范疇劃分,醫院給患者提供的診斷治療等均屬于服務產品,和所有服務產品的消費一樣具有服務產品的四大特征,即醫療診斷的無形性,在治療過程中產品是不可感知的;醫療服務產品產出的潛在可變性,使得顧客對服務質量的感知存在差異;醫療服務產品生產消費的同時性,必須要求消費者參與到產品的生產過程中去;醫療服務產品的不可儲存性,使得服務不能被貯存、轉售或退回,容易消失,絕大多數服務都無法在消費之前進行生產和儲備,一經生產,就必須被消費掉,否則就變得毫無用處。因為醫院診療的這些特性患者的消費感受和評價已從注重醫療服務本身的結果質量轉變為注重醫療消費過程中的全程體驗,而當前許多醫院營銷的方式卻忽略了這一點,如何順應醫療消費環境與醫療消費需求的變化,注重患者的體驗,引入并實施體驗營銷成為醫院管理者首先應正視的問題[2]。
1.患者醫療消費需求變化呼喚體驗營銷
當前醫療消費需求呈現出三大變化趨勢:第一,情感需求在消費需求結構中的比重不斷加重。在患者及家屬的心目中,醫療服務質量包含:醫療服務過程中的情感感受,渴望親情化、人性化服務,注重人文氛圍,關注細節感受[3]。如醫療服務過程中,護理人員真誠的笑臉,善良、細致、溫馨的服務,融洽的氛圍,都有可能成為影響患者評價的因素,使患者在情感上產生認同。第二,醫療消費需求顯現出多層次個性化的特點。醫療消費需求從內容到形式都發生了較大的變化,由單一需求轉變為綜合性需求。他們在注重服務結果的同時,對于醫療消費過程中感受到的服務水平、技術水平、整體環境、醫護人員的道德素養等有了更多的關注和要求,在此基礎上形成連續的服務體驗,并影響以后的就醫選擇,個性化需求明顯,有的希望能提供內容更多樣、方式更靈活的醫療服務;有的渴求于疾病預防,延年益壽;有的希望能提供調節身心的短期療養以緩解工作生活壓力。第三,醫療消費者主動參與診療服務的意識加強,他們不再滿足于被動地接受醫療服務,而是渴望更多的參與醫療服務過程中,渴望獲取更多的醫療信息,共同參與到自身醫療方案的制定。
2.醫院經營發展需要體驗營銷
飯店體驗實營銷論文
摘要:體驗營銷能夠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精神層面的需求,隨著我國飯店業逐步向產業成熟階段發展,飯店應成為一個為消費者提供各種體驗的消費場所。只有為消費者提供獨特的消費體驗產品,并且利用產品創造體驗,利用服務傳遞體驗,利用環境展現體驗,利用廣告引領體驗,利用互聯網傳播體驗,利用品牌凝聚體驗,才能區別于其他飯店而獲得競爭優勢,擺脫低價競爭的惡性循環,使飯店企業能夠保持良性和可持續的發展。
關鍵詞:飯店;飯店營銷;體驗營銷
隨著我國飯店業逐步向產業成熟階段發展,競爭日益加劇,許多飯店走入了低價競爭的怪圈。如何擺脫低價競爭,保證飯店企業價值的持續增長,成為業界人士關注的焦點。許多飯店認識到飯店不應是單純的餐飲和客房的提供者,而應該變成一個消費者體驗的策劃者和提供各種體驗的消費場所。只有為顧客營造獨特的消費體驗,提供獨特的消費體驗產品才能區別于其他飯店而獲得市場,培養自己的忠實顧客群。
一、體驗營銷:一種全新的營銷理念
隨著體驗經濟時代的到來,消費者己經上升到追求感性滿足的階段,他們購買產品是為了滿足一種情感上的需要,或是追求商品與理想的自我概念的吻合。于是體驗營銷的概念應運而生[1]。體驗營銷是一種新的營銷理念,指企業以產品為載體,以服務為舞臺,以為顧客營造難忘的、值得回憶的體驗作為工作重點,以滿足消費者的體驗需求為目標而開展的一系列活動的總稱。體驗營銷由設施、產品、服務和互動體驗過程四個要素構成。
設施又稱“體驗景觀”,是體驗發生的人與顧客互動活動的物理環境,為整個體驗設定基調,影響體驗提供過程;產品可以創造一種感官體驗,增加客戶與其相互交流的感覺;服務體驗表現由許多細節融合而成,服務的許多要素發生于后臺而不為顧客所知,或被前臺表現所掩蓋;互動體驗過程是指為提供產品、服務和商業體驗而從事的一系列活動,是顧客與品牌的相互作用過程。體驗營銷的四個構成要素在顧客體驗的形成過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共同營造顧客體驗[1]。
體驗營銷淺談論文
摘要體驗經濟的悄然來臨,會給一些企業帶來無限商機。分別就體驗、體驗營銷及體驗營銷的特征和應用加以論述,并針對現階段我國企業在新經濟形勢下所面臨的挑戰提出一些見解和主張,以求其盡早適應體驗經濟時代。
關鍵詞體驗經濟體驗營銷營銷模式
2001年12月2日,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來到中央電視臺《對話》節目現場。這位曾經預測了“第三次浪潮”到來的托夫勒再次向大家預言,服務經濟的下一步是走向體驗經濟,人們會創造越來越多的跟體驗有關的經濟活動,商家將靠提供體驗服務取勝。
1人類社會已步入體驗經濟時代1.1案例的引入
(1)以顧客體驗為價值訴求的美國“星巴克”(starbucks)。美國“星巴克”咖啡館所渲染的氛圍是一種崇尚知識、尊重人性的文化。氣氛的感染,顧客的體驗才是星巴克制勝的法寶,世界各地每個城市的星巴克咖啡,陳設不見得一樣,建筑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傳達的是一種輕松、溫馨的氛圍,提供的是雅致的聚會場所、創新的咖啡飲用方式和過程,從而把星巴克咖啡變成了一種情感經歷,將普通人變為咖啡鑒賞家,使這些人認為3美元一杯咖啡的高價合情合理。幾乎沒有做任何廣告,星巴克就成為世界的知名品牌,其利潤約等于該行業平均利潤的5倍。星巴克真正的價值所在,就是“體驗”。
(2)其他案例。幾年前,我國著名導演馮小剛在嗅到體驗經濟之后,執導并拍攝了電影《甲方乙方》,甲方可以為乙方提供需要的任何體驗,包括可以把你帶入清朝時期的皇宮,可以讓你成為二戰時期的一名指揮官,也可以讓你遠離令你厭倦、疲憊的都市生活而流落鄉村,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流浪漢,其劇情是對體驗的最好詮釋,也是對我國企業在新經濟時代下的大膽鼓勵。約瑟夫·派因二世(B.JosephpineII)與詹姆斯·吉爾摩(JamesH.Gilmore)1998年在美國《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歡迎體驗經濟”中指出:體驗經濟(ExperienceEconomy)時代已來臨。
體驗營銷淺談論文
摘要體驗經濟的悄然來臨,會給一些企業帶來無限商機。分別就體驗、體驗營銷及體驗營銷的特征和應用加以論述,并針對現階段我國企業在新經濟形勢下所面臨的挑戰提出一些見解和主張,以求其盡早適應體驗經濟時代。
關鍵詞體驗經濟體驗營銷營銷模式
2001年12月2日,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來到中央電視臺《對話》節目現場。這位曾經預測了“第三次浪潮”到來的托夫勒再次向大家預言,服務經濟的下一步是走向體驗經濟,人們會創造越來越多的跟體驗有關的經濟活動,商家將靠提供體驗服務取勝。
1人類社會已步入體驗經濟時代1.1案例的引入
(1)以顧客體驗為價值訴求的美國“星巴克”(starbucks)。美國“星巴克”咖啡館所渲染的氛圍是一種崇尚知識、尊重人性的文化。氣氛的感染,顧客的體驗才是星巴克制勝的法寶,世界各地每個城市的星巴克咖啡,陳設不見得一樣,建筑形式也各不相同,但都傳達的是一種輕松、溫馨的氛圍,提供的是雅致的聚會場所、創新的咖啡飲用方式和過程,從而把星巴克咖啡變成了一種情感經歷,將普通人變為咖啡鑒賞家,使這些人認為3美元一杯咖啡的高價合情合理。幾乎沒有做任何廣告,星巴克就成為世界的知名品牌,其利潤約等于該行業平均利潤的5倍。星巴克真正的價值所在,就是“體驗”。
(2)其他案例。幾年前,我國著名導演馮小剛在嗅到體驗經濟之后,執導并拍攝了電影《甲方乙方》,甲方可以為乙方提供需要的任何體驗,包括可以把你帶入清朝時期的皇宮,可以讓你成為二戰時期的一名指揮官,也可以讓你遠離令你厭倦、疲憊的都市生活而流落鄉村,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流浪漢,其劇情是對體驗的最好詮釋,也是對我國企業在新經濟時代下的大膽鼓勵。約瑟夫·派因二世(B.JosephpineII)與詹姆斯·吉爾摩(JamesH.Gilmore)1998年在美國《哈佛商業評論》發表的“歡迎體驗經濟”中指出:體驗經濟(ExperienceEconomy)時代已來臨。
體驗式營銷關注論文
2001年8月21日,聯想推出了全新的商用電腦——開天系列。聯想副總裁陳紹鵬宣稱:這一產品系列體現了聯想對產業的思考和對客戶的理解,是用聯想用“全面客戶體驗”理念打造的“全三維品質”精品。聯想認為,在全面客戶體驗時代,不僅需要對用戶深入和全方位的了解,而且還應把對使用者的全方位體驗和尊重凝結在產品層面,讓用戶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和被體貼。
9月4日,惠普公司與康柏公司達成250億美元的并購交易,成為IT新老大。消息傳來,舉世震驚。惠普公司總裁費奧·利娜(CarlyFiorina)提出了構造"全面客戶服務模式"(TotalCustomerExperience),帶領新惠普由傳統的產品經濟、服務經濟全面轉向體驗經濟。
10月25日,被微軟公司形容為設計最佳和性能最可靠的新一代操作系統WindowsXP全球面市,比爾·蓋茨宣稱該新操作系統為人們"重新定義了人、軟件和網絡之間的體驗關系"。"XP"來自"Experience",其中文意思即是體驗。
12月2日,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來到中央電視臺《對話》節目現場。這位曾經預測了“第三次浪潮”到來的托夫勒再次向大家預言:服務經濟的下一步是走向體驗經濟,人們會創造越來越多的跟體驗有關的經濟活動,商家將靠提供體驗服務取勝。
一時間,體驗這個詞在各種媒體上一下子熱了起來,不但在IT領域,傳統產業的企業也紛紛一起來關注體驗。但到底何謂體驗,何謂體驗式營銷,如何執行一個體驗式營銷戰略呢?看了本文,我想你將會有一個較為深度的認識。
一、體驗式經濟的到來
體驗式營銷關注論文
2001年8月21日,聯想推出了全新的商用電腦——開天系列。聯想副總裁陳紹鵬宣稱:這一產品系列體現了聯想對產業的思考和對客戶的理解,是用聯想用“全面客戶體驗”理念打造的“全三維品質”精品。聯想認為,在全面客戶體驗時代,不僅需要對用戶深入和全方位的了解,而且還應把對使用者的全方位體驗和尊重凝結在產品層面,讓用戶感受到被尊重、被理解和被體貼。
9月4日,惠普公司與康柏公司達成250億美元的并購交易,成為IT新老大。消息傳來,舉世震驚。惠普公司總裁費奧·利娜(CarlyFiorina)提出了構造"全面客戶服務模式"(TotalCustomerExperience),帶領新惠普由傳統的產品經濟、服務經濟全面轉向體驗經濟。
10月25日,被微軟公司形容為設計最佳和性能最可靠的新一代操作系統WindowsXP全球面市,比爾·蓋茨宣稱該新操作系統為人們"重新定義了人、軟件和網絡之間的體驗關系"。"XP"來自"Experience",其中文意思即是體驗。
12月2日,美國未來學家阿爾文·托夫勒來到中央電視臺《對話》節目現場。這位曾經預測了“第三次浪潮”到來的托夫勒再次向大家預言:服務經濟的下一步是走向體驗經濟,人們會創造越來越多的跟體驗有關的經濟活動,商家將靠提供體驗服務取勝。
一時間,體驗這個詞在各種媒體上一下子熱了起來,不但在IT領域,傳統產業的企業也紛紛一起來關注體驗。但到底何謂體驗,何謂體驗式營銷,如何執行一個體驗式營銷戰略呢?看了本文,我想你將會有一個較為深度的認識。
一、體驗式經濟的到來
體驗營銷策略分析論文
一、體驗經濟與體驗營銷
體驗經濟是1998年美國人約瑟夫·派恩和詹姆斯·H·吉爾摩在其著作《體驗經濟》中首次提出來的,隨后體驗式消費、體驗營銷開始在全球各大產業中擴散。體驗經濟是指企業以服務為重心,以商品為素材,為消費者創造出值得回憶的感受。體驗經濟與傳統經濟有著很大不同:傳統經濟主要注重產品的功能強大、外形美觀、價格具有優勢;而體驗營銷則從生活和情境出發,塑造個人的感官體驗,并以此抓住消費者,改變其消費行為,為產品找到新的生存價值和空間。基于消費者的個人體驗,企業在進行營銷的時候,必須從體驗營銷的角度考慮問題。所謂體驗營銷是與體驗經濟相對應的一個系統化的營銷思路,是以服務為重心,把商品作為一種道具、給消費者提供一種消費環境,在情境里通過消費者的參與、互動,給消費者留下了一個獨特、美好的回憶,最后達成忠誠購買的過程。
體驗營銷作為未來營銷的方向,主要有以下三個特點:(1)以顧客為導向,即站在顧客體驗的角度去審視自己的產品和服務。因為體驗是屬于顧客個人的,和顧客的感官、情緒等因素有關,并糅合顧客過去的遭遇和經歷,結合營銷場景而產生的一種感受。(2)體驗甚至勝過產品和服務本身。在本文開始的案例中,生意興隆的黑暗餐廳餐飲口味及質量也許一般,而顧客趨之若鶩的最大賣點在于在黑暗餐廳用餐的奇妙感覺即體驗。當體驗和產品融為一體,消費者覺得體驗比產品或服務本身意義更大的時候,體驗就成為消費者做出選擇的關鍵因素。(3)企業與顧客一起創造價值,即體驗價值的創造是企業和顧客共同作用的結果。在企業以產品為道具精心營造的環境里,讓顧客積極互動、參與到情境中來,不分主賓,就像積極參與投票的“超級女生”的歌迷一樣共同出演、創造顧客價值。
二、體驗營銷組合策略
派恩認為:人類的經濟生活到現在為止可分為四個階段:產品經濟、商品經濟、服務經濟和體驗經濟,前三個階段通稱為傳統經濟。人的祖先從耕作中獲取經驗創造了農業經濟時代;近代人們因對物質進行加工制造出商品而進入工業經濟時代,此時產品是企業獲利的主要來源,服務并不“值錢”;物質商品的豐富促使服務業的出現而進入服務經濟時代,此時產品演化成提供服務的平臺,企業通過服務來獲利;而現在這個追求個性的時代,單一的產品或服務已不能滿足人們全方位的感官體驗,體驗經濟也應運而生,產品和服務都成了提供體驗的平臺,“體驗”成了獲利的關鍵。
基于體驗營銷與傳統營銷的不同特征,在體驗營銷模式下,雖仍以4P組合來概括其營銷特點,但其深層含義卻是截然不同的。(1)在產品策略上,傳統營銷注重產品的的品質及其功能,而體驗營銷只把傳統的產品視作道具,更關注于傳遞給顧客個性化的體驗價值。(2)在定價策略上,傳統營銷運用成本、需求及競爭定價法,而體驗營銷基于顧客可感知的體驗價值進行定價,“使顧客把價格視為回憶體驗的一種功用”,如5元一杯的咖啡在在星巴克特殊的環境體驗下可以賣到40元~50元。(3)在渠道策略上,傳統營銷可以根據產品不同采用直銷或分銷,而體驗營銷一般只依靠便于控制的直接渠道傳遞體驗,在企業精心設計的直接渠道中,所有接觸到顧客的任何物都成傳遞體驗價值的載體。(4)在促銷策略上,傳統營銷可以運用廣告、人員推銷、營業推廣及公共關系等促銷方式,而體驗營銷則把各種促銷手段融入體驗之中,以情感為基點,通過互動是信息傳播變得流暢,從而達到促銷所要的效果。
淺談企業體驗營銷決策
隨著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體驗經濟隨之而來,體驗營銷更是企業營銷新的增長點。如何把握好這一消費趨勢與機遇,更好地滿足顧客,搶占新的利潤增長點?企業在體驗營銷中策略如何開展實施是企業營銷者值得思考的問題。
1認識體驗營銷
1.1體驗營銷的概念伯德·施密特博士在他所寫的《體驗式營銷》一書中指出,體驗式營銷(ExperientialMarketing)站在消費者的感官(Sense),情感(Feel),思考(Think),行動(Act),關聯(Relate)五個方面,重新定義,設計營銷的思考方式。
體驗營銷是指企業以消費者的心理需求為出發點,通過產品這個載體,開展高質量的體驗的經濟活動,以滿足消費者的體驗需求。簡單地說,就是企業根據消費者的要求,創造并提供一個體驗環境或者產品,在消費者的體驗需求得到滿足的同時,實現企業的利益。
1.2體驗營銷與傳統營銷的不同
1.2.1假設不同傳統營銷基于對購買者“理性消費者”的假設上,因此消費者在購買的時候會非常理性的分析和評價,然后產生購買行為,購買后還會有產品購后評價。事實上,很多的消費者的購買行為是感性的,他們對消費行為很大程度上受感性支配,他們并非會理性地分析,評價,最后決定購買。在特定的環境下,也會存在心理的沖動。正如伯德·施密特所指出的那樣:“體驗式營銷人員應該明白,顧客同時受感性和理性的支配,也即是說,顧客因理智和因為一時沖動而做出購買的幾率是一樣的。”這也是體驗營銷的基本出發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