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計體制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2 01:25:37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統計體制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統計體制轉變策略研究論文
編者按:本論文主要從直接導致地方統計數據不準;限制了政府統計服務職能的充分發揮;統計過剩;統計的巨大浪費;縣、鄉兩級政府統計部門難以承受巨大的工作壓力等進行講述,包括了政府統計管理體制應實行分級垂直管理體制、健全基層統計網絡、高度重視和大力發展民間統計等,具體資料請見:
論文關鍵詞:政府統計體制改革改革策略體制問題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統計報表制度批發零售貿易抽樣調查方法市場經濟要求
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后,中國的政府統計體制改革不斷邁出新的步伐。如建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實行新的統計報表制度,在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工業統計中應用抽樣調查方法……等等。但是,統計體制改革滯后、不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呼聲也始終不絕于耳,且日漸強烈。我國現行政府統計體制引發的問題如下:
1、直接導致地方統計數據不準
近年來。國家統計部門為提高和改進數據質量,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盡管如此。數據質量較差仍是困擾當前統計工作的一個重要問題之一。
2、限制了政府統計服務職能的充分發揮
統計體制改革調研提綱
根據縣委的部署要求,解放思想、開拓創新,以開放的思維、全新的理念、包容的心態、全局的觀念、創新的舉措開展大調研活動,通過調研活動,切實解決統計工作中的關鍵問題和薄弱環節,努力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不斷提高統計工作的質量和水平。
一﹑調研目標
通過開展調研工作,進一步明確職責、落實責任、完善措施,建立健全統計體制改革工作長效機制,確保統計數據質量再提升。
二﹑調研內容
1.正確客觀評價統計工作現狀。2.在統計實踐中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3.統計體制改革工作中存在難點問題及原因分析。4.以真抓實干的態度做好前工作,提出對策建議。
三﹑統計工作現狀
現行統計體制現狀研究
統計體制和統計制度的改革只有順應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統計事業才能發展,才會富有生命力。本文將就現行統計體制和統計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和21世紀統計改革目標模式提出一些設想,供有關部門參考。
現行統計體制及統計制度的“不適應性”
按主管部門統計的“條條”管理體制不適應經濟管理體制的變化
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的經營機制是政府直接經營,并統負盈虧的集權式機制,從政府機構設置上有相當數量的按行業劃分的行使著政府職能的經濟管理部門,他們代表著政府對企業進行直接管理。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是自主型的經營機制。一方面,行使政府職能的經濟管理部門已經或正在改制改組為以資產為紐帶的集團公司,其職能已由過去的政府職能轉變為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并承擔民事責任的企業法人,根據政企分開的原則,已不再行使政府賦予的綜合統計管理職能;另一方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客觀要求和企業改制后大量無主管、民營企業的涌現,政府宏觀調控部門的管理體制也發生著變革,例如:北京市2000年推出的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將過去的財政收入分級管理體制改為分稅管理體制,淡化隸屬層級概念,將財政收入中的稅收(大約占財政收入的80%——90%)劃分為市級稅、區級稅、市與區縣共享稅,以調動區縣地方政府地區管理的積極性,縮小地區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分稅管理的改革模式使各級地方政府越發關注本區域經濟發展。“條條”統計管理體制是不適應經濟體制管理變化要求的。
分專業實施的統計報表制度不適應企業經營方向多元化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不適應經濟組織形式多元化的需要
1、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相當一部分企業逐步擺脫了按政府制定單一行業計劃確定經營目標的計劃經濟模式,根據國際國內市場的要求,組建起跨行業跨地區跨國別運作的企業集團,從事著多種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例如:中關村高科技產業園區許多技工貿一體化企業,很難用現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來確定其行業性質,企業中類似“系統集成”的多行業的經營成果也很難進行嚴格的行業核算。目前我國統計制度規定的分專業實施以主營業務為主的統計“一套表”制度是不能適應企業經營方向多元化需要的。
統計管理體制與企業統計研究
摘要:在信息化時代下現代企業的發展需要進行不斷創新,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如何提高市場競爭優勢則是企業在經營發展中所面臨的主要問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現代企業在統計管理工作中還存在著諸多問題,對企業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制約和影響,因此在當前環境下企業需要做好統計管理工作。本文就對統計管理體制和企業的統計創新進行分析。
關鍵詞:統計管理體制;現代企業;統計創新
我國企業在統計工作中很長一段時間是以政府統計為主,雖然在近年來企業建立了統計制度,但對于企業監督管理職能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尤其是隨著經濟發展步伐加快,企業統計管理工作遠遠落后于經濟發展步伐,不符合當前經濟環境下對企業統計管理的要求,從而導致我國企業在統計中還存在諸多的問題,對現代企業的發展產生了制約[1]。本文就根據現階段我國企業在統計工作中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相應的企業創新思路。
1現階段企業統計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分析
1.1企業統計制度落后。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現代企業在經營和發展過程中不僅要重視生產指標及生產效率,還要加強對銷售、價格、經濟與技術的統計,而當前現代企業中一個突出問題就是企業的統計制度落后,進而導致我國企業對多個方面不能進行完全統計,難以適應市場經濟體制發展的需要,也不適合當前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隨著市場競爭日益激烈,企業為了確保在市場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就需要對多個方面數據進行準確統計[2]。企業中落后的統計制度顯然不能滿足企業發展及經濟發展的需要,進而對企業長久發展與穩定發展帶來影響。1.2統計人員整體水平不高。在現代信息化快速發展的同時,企業在統計管理工作中也應該采用先進的科學技術,但工作人員的重要性仍然是不可替代的,許多工作仍需要依靠人力來實現。為此在企業統計管理工作中要求統計管理人員應具備一定的實踐能力及專業知識水平。但從實際情況來看,當前企業中許多統計人員自身能力有限,同時統計人員隊伍不穩定,人員流動量較大,或是對人員進行經常調換,從而導致在統計管理工作中不能進行有效對接。此外,在多數企業中統計管理人員自身所具備的基礎知識并不牢固,對于一些簡單的統計工作都難以完成,難以滿足企業統計管理要求。
2統計管理體制下企業統計創新思路
統計體制和統計制度分析論文
按主管部門統計的“條條”管理體制不適應經濟管理體制的變化
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的經營機制是政府直接經營,并統負盈虧的集權式機制,從政府機構設置上有相當數量的按行業劃分的行使著政府職能的經濟管理部門,他們代表著政府對企業進行直接管理。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是自主型的經營機制。一方面,行使政府職能的經濟管理部門已經或正在改制改組為以資產為紐帶的集團公司,其職能已由過去的政府職能轉變為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并承擔民事責任的企業法人,根據政企分開的原則,已不再行使政府賦予的綜合統計管理職能;另一方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客觀要求和企業改制后大量無主管、民營企業的涌現,政府宏觀調控部門的管理體制也發生著變革,例如:北京市2000年推出的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將過去的財政收入分級管理體制改為分稅管理體制,淡化隸屬層級概念,將財政收入中的稅收(大約占財政收入的80%——90%)劃分為市級稅、區級稅、市與區縣共享稅,以調動區縣地方政府地區管理的積極性,縮小地區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分稅管理的改革模式使各級地方政府越發關注本區域經濟發展。“條條”統計管理體制是不適應經濟體制管理變化要求的。
分專業實施的統計報表制度不適應企業經營方向多元化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不適應經濟組織形式多元化的需要
1、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相當一部分企業逐步擺脫了按政府制定單一行業計劃確定經營目標的計劃經濟模式,根據國際國內市場的要求,組
建起跨行業跨地區跨國別運作的企業集團,從事著多種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例如:中關村高科技產業園區許多技工貿一體化企業,很難用現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來確定其行業性質,企業中類似“系統集成”的多行業的經營成果也很難進行嚴格的行業核算。目前我國統計制度規定的分專業實施以主營業務為主的統計“一套表”制度是不能適應企業經營方向多元化需要的。
2、經濟組織形式多元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企業的又一特征。隨著企業融資渠道不斷拓寬,融資方式多樣化而帶來了企業經營組織形式的多元化。為適應這一變化,1998年國家統計局和國家工商總局聯合制定了《關于劃分企業登記注冊類型的規定》,同時廢除了1992年制定的《關于經濟類型劃分的暫行規定》。兩年的實踐表明,新規定的出臺基本反映了新形式下企業重組轉制和我國經濟結構的變化,但是仍有一些問題還未得到解決。例如:北京市已將部分過去承擔著政府管理職能的工業局改制為代國家管理國有資產的資產運營公司,專門經營國有資產運作,其職責是負責對應行業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對這種性質的企業,現行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和統計制度也是沒有現成規定作為執行依據的。
統計管理體制制度研究論文
摘要;本文認為,鄉鎮統計部門在與縣以上政府統計部門博弈中處于不利地位,企圖通過鄉鎮統計部門自身力量促使縣鄉(鎮)統計管理體制由非均衡轉向均衡不現實,只有垂直管理增加鄉鎮統計部門的相對福利。與此同時,在客觀現實面前,欲理順縣鄉(鎮)統計體制,實現鄉鎮統計部門財權與事權的統一也不現實,而垂直管理更符合客觀現實的未來變化趨勢。
關鍵詞:縣鄉(鎮)統計管理體制制度變遷垂直管理
隨著客觀經濟環境的變化,尤其是市場經濟的不斷深化、政府機構改革的深入、以及WTO和GDDS的加入,我國政府統計管理體制明顯滯后,特別是縣鄉鎮政府統計管理體制的滯后已嚴重制約著政府統計的整體水平,也使鄉鎮統計面臨前所未遇的困難。為此,近年來理論工作者和實踐工作者為此提出了一系列改革對策,其中大量對策側重于鄉鎮統計本身,如鄉鎮統計人員如何提高素質、如何通過提高自身的服務水平贏得黨政領導的重視、改善鄉鎮統計人員的待遇、配備先進的統計手段等,這些對策的提出本身沒有問題,但欲通過上述對策改變鄉鎮統計所面臨的問題只能是局部的,也是暫時的。因為,體制問題是鄉鎮統計陷入困境的根源,換句話說,鄉鎮統計面臨的一切問題皆來源于縣鄉統計管理體制。為此,改革現行僵化的縣鄉統計管理體制是解決鄉鎮統計困境的根本出路。然而縣鄉(鎮)統計管理體制是政府統計管理體制的重要組成部分,脫離政府統計管理體制大系統談縣鄉(鎮)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本身意義不大,只有從現行政府統計管理體制運行特征的分析中,才能很好解釋縣鄉(鎮)統計管理體制改革的突破口以及改革路徑。另一方面,理論解釋只有與客觀現實狀況相對接,才能使理論化作行動的指南。
管理體制從本質上講屬于制度的一種,即正式制度。管理體制的改革問題屬于制度變遷問題,而制度變遷可分為誘致性制度變遷和強制性制度變遷。透視我國政府統計管理體制演進過程可以看出,誘致性變遷占主導性,具體表現為我國政府統計管理體制呈現出隨客觀環境變化而自然演進的痕跡,如政府統計管理體制隨經濟管理體制的變遷而變遷,最終形成“統一領導,分級負責”的統計管理體制。當然在特殊時期,也曾出現過強制性變遷的現象,如期間,強行取消各級政府獨立的統計組織機構,從而形成政府統計依附計劃部門而存在的管理體制。
一、縣鄉(鎮)統計管理體制模式選擇的理論分析
1、從制度循環階段看,現行政府統計管理體制處于非均衡狀態,其特征表現為利益分配在鄉鎮統計部門與縣以上統計部門之間失衡
關于深化統計體制改革半年總結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提高統計數據真實性的實施意見》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統計法及其實施條例,建立健全數據說話、用數據決策、用數據管理、用數據創新的管理體制,全面提升統計運作效率、數據質量,推動統計工作更好服務經濟社會發展。
一、總體要求
全民貫徹黨的精神和對工作的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和彭清華書記來州視察重要講話精神,深入貫徹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立足我縣經濟社會發展實際,遵循統計工作規律,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完善統計法規制度,健全政績考核機制,強化統計監督問責,著力解決統計抗干擾能力不強、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獨立行使職權難以保障、統計執法執紀監督不到位、統計信息滯后等突出問題,努力構建與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相適應的統計管理體制機制,確保統計機構和統計人員獨立調查、獨立報告、獨立監督職權不受侵犯,確保各級統計機構按照統計規則辦事,確保統計違紀違法案件得到及時有效查處,確保統計信息化建設水平與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相適應,確保統計資料真實準確、完善及時,全面提升統計運作效率、數據質量和服務水平,為建設五個再上新臺階提供扎實的統計保障。
二、工作推進情況
(一)《縣深化統計體制改革方案》已擬定完畢。
(二)縣編辦根據州編辦《中共州機構編制委員會關于調整統計機構編制事項的批復》文件精神,下發《縣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關于調整機構編制事項的通知》,要求如下:
21世紀現行統計體制改革趨勢論文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對統計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統計體制和統計制度的改革只有順應經濟體制和經濟增長方式的轉變,統計事業才能發展,才會富有生命力。本文將就現行統計體制和統計制度存在的主要問題和21世紀統計改革目標模式提出一些設想,供有關部門參考。
一、現行統計體制及統計制度的“不適應性”
(一)按主管部門統計的“條條”管理體制不適應經濟管理體制的變化
計劃經濟體制下,企業的經營機制是政府直接經營,并統負盈虧的集權式機制,從政府機構設置上有相當數量的按行業劃分的行使著政府職能的經濟管理部門,他們代表著政府對企業進行直接管理。而在市場經濟體制下,企業是自主型的經營機制。一方面,行使政府職能的經濟管理部門已經或正在改制改組為以資產為紐帶的集團公司,其職能已由過去的政府職能轉變為依法享有民事權利并承擔民事責任的企業法人,根據政企分開的原則,已不再行使政府賦予的綜合統計管理職能;另一方面,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的客觀要求和企業改制后大量無主管、民營企業的涌現,政府宏觀調控部門的管理體制也發生著變革,例如:北京市2000年推出的財政管理體制改革的決定,明確提出將過去的財政收入分級管理體制改為分稅管理體制,淡化隸屬層級概念,將財政收入中的稅收(大約占財政收入的80%——90%)劃分為市級稅、區級稅、市與區縣共享稅,以調動區縣地方政府地區管理的積極性,縮小地區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分稅管理的改革模式使各級地方政府越發關注本區域經濟發展。“條條”統計管理體制是不適應經濟體制管理變化要求的。
(二)分專業實施的統計報表制度不適應企業經營方向多元化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也不適應經濟組織形式多元化的需要
1、隨著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相當一部分企業逐步擺脫了按政府制定單一行業計劃確定經營目標的計劃經濟模式,根據國際國內市場的要求,組建起跨行業跨地區跨國別運作的企業集團,從事著多種行業的生產經營活動。例如:中關村高科技產業園區許多技工貿一體化企業,很難用現行國民經濟行業分類標準來確定其行業性質,企業中類似“系統集成”的多行業的經營成果也很難進行嚴格的行業核算。目前我國統計制度規定的分專業實施以主營業務為主的統計“一套表”制度是不能適應企業經營方向多元化需要的。
政府統計體制改革策略論文
關鍵詞:政府統計體制改革改革策略體制問題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統計報表制度批發零售貿易抽樣調查方法市場經濟要求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進入上世紀90年代以后,中國的政府統計體制改革不斷邁出新的步伐。如建立新國民經濟核算體系,實行新的統計報表制度,在批發零售貿易餐飲業、工業統計中應用抽樣調查方法……等等。但是,統計體制改革滯后、不適應市場經濟要求的呼聲也始終不絕于耳,且日漸強烈。我國現行政府統計體制引發的問題如下:
1、直接導致地方統計數據不準
近年來。國家統計部門為提高和改進數據質量,付出了艱辛的勞動,做出了不懈的努力。盡管如此。數據質量較差仍是困擾當前統計工作的一個重要問題之一。
2、限制了政府統計服務職能的充分發揮
長期以來,為政府服務,為領導服務。這種做法本沒有錯,但卻是不全面的,整個社會經濟、生活體系決不只是政府和領導,占絕對多數的是廣大公眾和企業。政府統計這種傳統的服務模式,從觀念到服務方式上都限制了對統計數據信息開發、利用的廣度和深度,限制了統計服務職能的充分發揮。
統計管理體制改革自查報告
按照《關于報送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工作自查報告的通知》文件要求,現將縣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工作自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工作開展情況
(一)全面部署,認真學習領會中央、省、州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工作精神要求
為認真貫徹落實報告關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論述,深入學習貫徹來川視察重要講話精神,落實黨的以來中央和省委、州委重要會議部署,突出把更多精力轉到抓改革落實上,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將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列入縣委常委會和縣政府常務會學習討論內容之一。并下《中共縣委辦公室關于印<中共縣委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2018年度改革落實臺賬>的通知》x文件,明確了涉及統計工作的6項深改事項。同時,為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州決策部署及時傳達到基層統計人員,縣統計局通過組織集中學習、討論等方式進一步加強和統一統計干部職工的思想。一是多次召開局班子會,及時傳達中央、省、州文件和會議精神,將省、州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傳達到每一位領導干部;二是多次召開局辦公室和職工大會,將中央和省、州深化統計改革要求傳達到每一位干部職工;三是利用四經普工作多次召開鄉(鎮)和部門分管領導會議,將中央和省、州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工作要求進行傳達,推動鄉(鎮)和部門密切配合。
(二)高度重視,迅速組建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穩步推進《意見》(或《方案》)出臺
1、積極主動匯報,強化組織保障。自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啟動以來,局主要領導多次向縣政府分管領導匯報,于2017年11月7日,下了《縣人民政府關于成立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的通知》(雅府函〔2017〕249號)文件,成立了以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為組長,縣統計局局長為副組長,縣委組織部、縣委編辦、縣紀委(監委)、縣財政局等8個部門負責人為成員的縣深化統計管理體制改革工作領導小組,并落實我局一名副局長專職負責該項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