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語言范文10篇

時間:2024-03-24 10:01:0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網絡語言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網絡語言

探究短信語言與網絡語言不同

摘要:短信語言和網絡語言作為時代的產物,無論是在語音、詞匯還是在語法上,都有不少相同之處和不同之點。通過對兩者的比較,可以看到時代的發展對語言的深刻影響,這有助于更好地使用和保護我們的民族語言。

關鍵詞:短信語言;網絡語言;比較;相同點;不同點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發生著變化。歷史的不斷發展也會創造出新的與時俱進的語言,短信語言和網絡語言就是應信息時代的需要而產生的。它們被現代都市人廣泛地使用,日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溝通和交際作用。了解它們之間的異同,有助于更好地使用它們,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服務。

為了做好比較工作,我們先來了解短信語言與網絡語言各自的定義。短信語言是一種基于移動網絡的短信息傳送服務方式。目前短信語言從純文本形式進一步發展,其中MMS(MultimediaMessageService,多媒體短信服務,俗稱彩信)突破文本的限制,應用了彩色圖片、聲音、動畫等多媒體效果,使短信語言進入到一個多彩的世界。網絡語言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一指網絡媒體上所使用的敘述性和描寫性的語言,其基本詞匯和語法結構形式與全民使用的現代漢語大體是一致的。二是指IT(InformationTechnology,信息技術)領域的專業用語,如網絡、鼠標、軟件、登錄、寬帶、聊天室等。三是指網民在聊天室和在BBS(BulletinBoardSystem,電子布告欄系統)上發表意見時所使用的語言。”[1]了解了定義之后,我們現在從兩個方面來對兩者進行系統地比較。

一、短信語言和網絡語言的相同點(一)語音短信語言和網絡語言都廣泛地使用諧音法。

從下面的短信就可以看到其中巧妙地運用了諧音。例如:愿你從豬年開始,“鼠”錢不完,牛氣沖天,虎虎生威,“兔”氣揚眉,龍馬精神,“蛇”得消費,馬到成功,“羊”洋得意,“猴”會有期,“雞”不可失,“狗”用就好,“豬”你發財。

查看全文

網絡語言社會語言學研究

摘要:網絡語言是因網絡的發展而產生的一種新的語言形式,因其簡潔幽默,表達生動,一經誕生就被廣大網民廣泛傳播。首先介紹了社會語言學和網絡語言的含義,然后研究了網絡語言最鮮明的幾個特點:諧音詞、縮略詞、舊詞新用,并從社會語言學的視角,舉例分析網絡語言產生的社會原因、反映的社會現象及由此所帶來的社會評價。

關鍵詞:社會語言學;網絡語言;特點

社會語言學是語言學的分支學科,是運用語言學和社會學等學科的理論與方法,從不同的研究角度去探索語言的本質與差異的一門學科。社會語言學分兩個領域:第一,社會環境的變化將引起語言因素的變化,其中包括社會語境的變化對語言要素的影響。第二,從語言的變異探究社會因素的變化。進入21世紀以后,新興的網絡語言形式通過互聯網媒介的傳播得到了快速發展并廣泛流傳。

一、社會語言學

語言學家費希曼(J.Fishman,1972)將社會語言學分為宏觀語言學和微觀語言學兩大范圍。微觀社會語言學從語言層面出發,研究方言以及語言變異;宏觀社會語言學從社會層面出發,研究語言在社會中的作用。網絡語言誕生發展于網絡,是由于說話者和說話目的的差異而產生的微觀語言變異,由此把網絡語言歸于微觀社會語言學范圍。海姆斯(D.Hymes,1974)提出了社會語言學的研究目標,主要包括三個方向:社會目標,語言目標和社會現實。例如拉博夫從事的研究工作,研究社會構成,旨在探究語言使用的理論。在國外,社會語言學早已發展成一門學科,在國內,語言學家陳原的《社會語言學》填補了中國在此領域的空白,他從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角度來研究社會語言學[1]。語言學家布賴特在《社會語言學》一書中提出了“共變論”。“共變論”指的是語言和社會都處于變化之中,互相作用,互相影響。社會語言學的研究重點就是語言的變化在社會中的運動。

二、網絡語言

查看全文

透析網絡語言的語用原則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交流已日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深刻地影響到人們的生活,網絡語言也隨之產生。李星輝的《網絡文學語言論》給狹義的網絡語言下的定義是:“指網民們在網絡交流這種新興文化中所使用的新的語言,即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詞語和符號。”網絡語言是專門在網上使用的一種語言,能夠風趣生動地表達情感,方便快捷地傳遞信息,是由網蟲們獨創的一種特殊的語言。起初主要是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減少敲擊鍵盤的次數,久而久之就約定俗成,形成特定的網上用語了。言語交際必須遵循一定的語用原則,網絡交際也是如此。雖然交際者是在特定的虛擬空間進行交際,但也不能超越公眾約定俗成的標準和原則。

一、網絡語言和言語行為三分說

奧斯汀認為說一句話不僅僅能構成一個言語行為,任何一個言語行為都由三個次行為構成,即言內之行(說的話排成一個句子)、言外之行(表明說話人意圖的行為,表明為什么要這么說)和言后之行(對說話者所產生的結果)。網絡語言由于不同的交流媒介、交錯的文化背景更好地展示了奧斯汀的言語行為三分說。例如:“誰知道我的心里有多苦,誰在乎我的明天在何處”,小偉哼著這首歌在網間流竄,每到一地方先唱完這兩句,接著就是一段征友啟示“男,二十五,于浪漫中現真情,于誠實中顯睿智,欲覓網上真心MM一名,霸王龍食草龍,品種不限,照單全收”,基本上,每次都被網管踹將出來,苦悶之余,決定不再流連聊天室,改去論壇試試。

《論壇五味》讀者在閱讀例是將字串成句子,便是言語行為中的第一個階段“言內之行”。同時,作者在寫這段話時,通過介紹自己,表明征友的意圖即第二個階段“言外之行”。至于讀者對于這段啟示的理解“一個多情、虛偽的王老五饑不擇食推銷自己的廣告”則是“言后之行”。這一段文章同傳統文學語言和口語一樣都符合奧斯汀的語言行為三分說。

二、網絡語言的合作原則

美國語言哲學家格賴斯認為言語交際中人們總是互相合作,談話雙方都懷著這樣一個共同的愿望:雙方都遵守著某些合作原則,以求實現這個愿望。他認為人們在談話中遵守四個準則,即量的準則(所說話應包含交談目的所需要的信息,不多也不少)、質的準則(不說你認為是虛假的話或缺乏依據的話)、關系準則(要有關聯)和方式準則(清楚;避免晦澀、歧義;簡練、井井有條)。正是由于合作原則在起作用,隨時準備幫助溝通話語和話語所傳達的含義,人們之間對話才得以有效地、順暢地進行。作為人們在虛擬世界交流的工具,網絡語言同樣要遵循合作原則,但有時由于種種原因,經常出現人們不嚴格遵守甚至故意違反合作原則及其相關準則的現象。例如:“因為這是一筆交易:你替他們平事,他們讓你成仙,所以我們以后就管這些人叫客戶,你可以答應也可以不答應,如果你要不答應……”老神棍又掏出墨鏡戴上,拿出那支筆狀物,“我就照你一下,不過我事先聲明:這東西不怎么好用,很有可能讓你忘很多事情,包括你姓什么叫什么父母是誰你自己是男是女等等……”

查看全文

剖析網絡語言倫理的規范

摘要:為了建立和維護網絡交往的基本秩序,必須設定網絡語言倫理原則及規范。網絡語言倫理原則包括網上言論自由原則、尊重他人人格原則和無傷正當利益原則。網絡語言倫理規范主要有話語權利平等、語言內容健康、意思表達真誠、網絡評論公正、信守網上承諾、維護國家安全、不曝個人隱私、不傳商業秘密等8條規范。

關鍵詞:網絡;倫理;道德原則;道德規范

網絡語言傳播的特殊語境與網絡語言的特點,造成了一些特殊的道德問題,迫切需要建立新型的網絡語言倫理來對之予以制約。所謂網絡語言倫理,是指人們在網絡社會中言語表達、語言交流中所遵循的基本道德原則和具體的道德規范以及在此基礎上形成的網絡語言主體之間的道德關系。網絡語言倫理的要求包括基本原則和具體規范,本文即為對于這些原則與規范的初步探討。

一、網絡語言倫理的基本原則

網絡語言倫理的道德原則是網絡語言倫理道德體系的總綱和精髓,也是網絡語言倫理的核心,它集中體現了網絡語言倫理的本質特征。就網絡語言的使用而言,人們應當掌握的基本道德原則主要包括網上言論自由原則、尊重他人人格原則、無傷正當利益原則等三個方面。

1、網上言論自由原則參與網絡社會活動的主體都是現實社會中的公民,網上言論自由是公民網絡交流的前提,也是網民踐行網絡語言倫理的基礎。因此,網上言論自由權利是每一位網民所享有的正當權利,禁錮網絡言論自由的行為是不道德的,更是非法的。

查看全文

網絡語言的語用原則綜述

摘要:語言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網絡語言的變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已經逐漸走向穩定。本文從語用學的角度分析網絡語言的運用,探討了網絡語言作為一種交際方式對語用原則的遵循和故意違反。

關鍵詞:網絡語言語用原則三分說合作原則禮貌原則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交流已日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深刻地影響到人們的生活,網絡語言也隨之產生。李星輝的《網絡文學語言論》給狹義的網絡語言下的定義是:“指網民們在網絡交流這種新興文化中所使用的新的語言,即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詞語和符號。”網絡語言是專門在網上使用的一種語言,能夠風趣生動地表達情感,方便快捷地傳遞信息,是由網蟲們獨創的一種特殊的語言。起初主要是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減少敲擊鍵盤的次數,久而久之就約定俗成,形成特定的網上用語了。言語交際必須遵循一定的語用原則,網絡交際也是如此。雖然交際者是在特定的虛擬空間進行交際,但也不能超越公眾約定俗成的標準和原則。

一、網絡語言和言語行為三分說

奧斯汀認為說一句話不僅僅能構成一個言語行為,任何一個言語行為都由三個次行為構成,即言內之行(說的話排成一個句子)、言外之行(表明說話人意圖的行為,表明為什么要這么說)和言后之行(對說話者所產生的結果)。網絡語言由于不同的交流媒介、交錯的文化背景更好地展示了奧斯汀的言語行為三分說。例如:①“誰知道我的心里有多苦,誰在乎我的明天在何處”,小偉哼著這首歌在網間流竄,每到一地方先唱完這兩句,接著就是一段征友啟示“男,二十五,于浪漫中現真情,于誠實中顯睿智,欲覓網上真心MM一名,霸王龍食草龍,品種不限,照單全收”,基本上,每次都被網管踹將出來,苦悶之余,決定不再流連聊天室,改去論壇試試。

《論壇五味》讀者在閱讀例①是將字串成句子,便是言語行為中的第一個階段“言內之行”。同時,作者在寫這段話時,通過介紹自己,表明征友的意圖即第二個階段“言外之行”。至于讀者對于這段啟示的理解“一個多情、虛偽的王老五饑不擇食推銷自己的廣告”則是“言后之行”。這一段文章同傳統文學語言和口語一樣都符合奧斯汀的語言行為三分說。

查看全文

網絡語言研究論文

一、漢語網絡語言的分類

1.縮略語

第一種是用拼音代替文字,如MM——妹妹、美眉;GG——哥哥;DD——弟弟;SJB——神經病;PMP——拍馬屁;MPJ——馬屁精;PLMM——漂亮美眉;XDJM——兄弟姐妹;PFPF——佩服佩服;BT——變態;SL——色狼;BL——玻璃,不是指一種易碎品,而是同性戀;BC——白癡;BD——笨蛋;RY——人妖;LM——流氓;JJWW——唧唧歪歪,指人說話的樣子;蛋白質——BD+BC+SJB(神經病)。

第二種是用數字代替文字,如4242——是啊是啊;847——別生氣;987——就不去,就不去;886/88——再見;9494——就是就是;74——去死;771——親親你;881——抱抱你;7456——死我了;55555——哭。

現代人生活在一個從未有過的色彩斑斕而又節奏快捷的氛圍里,緊張的工作、放松的期望使得人們不僅要求新奇的語言形式進行交際,而且要求交際的符號越簡便、越省時、越省力越好。很多新詞、新用法大多是對原詞的縮略,因為這樣能夠減少擊鍵的次數。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

2.諧音類

查看全文

現今流行網絡語言現狀剖析

2011年,“給力”、“神馬”、“浮云”等網絡語言大為流傳,“給力2011”甚至成為了湖南衛視的春晚主題。互聯網是我國繼報刊、廣播、電視之后,1994出現的“第四媒體”。17年的發展,網絡催生了語言的“新品種”——網絡語言,它是語言和網絡結合的一個衍生物。近些年網絡語言的風靡讓廣大網民體驗了沖浪的樂趣,拉進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同時也對普通話原有語系產生了較大的沖擊,讓許多專家和學者對未來漢語的境況深表憂慮。

一、現今流行網絡語言類型

(一)諧音類

諧音指的是字詞的音相同或相近。為了追求幽默風趣的表達效果,網民們廣泛地運用諧音辭格。

1、同音詞

這類詞語是根據網絡中部分常用詞語的諧音或別字演變而來的,在網絡語言中漢語同音字詞的借用比比皆是。如“斑竹”(版主)、“神馬”(什么)、“素”(是)“霉女”(美女)、“衰哥”(帥哥)等。由于快速聊天的需要和輸入法的詞語組合等因素,網民在聊天中常常不去糾正打字時出現的錯別字,新出現的詞語以其新穎別致的組合方式令人耳目一新,被網民群落用來彰顯個性,久而久之便廣為傳播。

查看全文

網絡語言的語用原則探索

摘要:語言會隨著環境的變化而變化,網絡語言的變化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已經逐漸走向穩定。本文從語用學的角度分析網絡語言的運用,探討了網絡語言作為一種交際方式對語用原則的遵循和故意違反。

關鍵詞:網絡語言語用原則三分說合作原則禮貌原則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交流已日益成為人們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深刻地影響到人們的生活,網絡語言也隨之產生。李星輝的《網絡文學語言論》給狹義的網絡語言下的定義是:“指網民們在網絡交流這種新興文化中所使用的新的語言,即在聊天室和BBS上常用的詞語和符號。”網絡語言是專門在網上使用的一種語言,能夠風趣生動地表達情感,方便快捷地傳遞信息,是由網蟲們獨創的一種特殊的語言。起初主要是為了提高網上聊天的效率減少敲擊鍵盤的次數,久而久之就約定俗成,形成特定的網上用語了。言語交際必須遵循一定的語用原則,網絡交際也是如此。雖然交際者是在特定的虛擬空間進行交際,但也不能超越公眾約定俗成的標準和原則。

一、網絡語言和言語行為三分說

奧斯汀認為說一句話不僅僅能構成一個言語行為,任何一個言語行為都由三個次行為構成,即言內之行(說的話排成一個句子)、言外之行(表明說話人意圖的行為,表明為什么要這么說)和言后之行(對說話者所產生的結果)。網絡語言由于不同的交流媒介、交錯的文化背景更好地展示了奧斯汀的言語行為三分說。例如:①“誰知道我的心里有多苦,誰在乎我的明天在何處”,小偉哼著這首歌在網間流竄,每到一地方先唱完這兩句,接著就是一段征友啟示“男,二十五,于浪漫中現真情,于誠實中顯睿智,欲覓網上真心MM一名,霸王龍食草龍,品種不限,照單全收”,基本上,每次都被網管踹將出來,苦悶之余,決定不再流連聊天室,改去論壇試試。

《論壇五味》讀者在閱讀例①是將字串成句子,便是言語行為中的第一個階段“言內之行”。同時,作者在寫這段話時,通過介紹自己,表明征友的意圖即第二個階段“言外之行”。至于讀者對于這段啟示的理解“一個多情、虛偽的王老五饑不擇食推銷自己的廣告”則是“言后之行”。這一段文章同傳統文學語言和口語一樣都符合奧斯汀的語言行為三分說。

查看全文

網絡語言對語言生態環境的影響

1研究方案

中國傳統語言生態系統只有普通話和地方方言,它們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作用。近十幾年來,網絡媒體的高度互動和參與性,促進了網友之間的交流。在新型的人際交流空間里,具有獨特形式的網絡語言開始在語言生態系統占有一席之地。為了考查網絡語言對語言生態環境的影響,特設計本研究方案。

1.1研究問題

本研究探討有關網絡語言3個方面的問題:(1)人們是否了解一些使用中的網絡語言的內涵(涵蓋詞匯、句法、語體3個層面)?(2)人們對網絡語言的使用有何看法?(3)網絡語言對語言生態環境產生哪些影響?

1.2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網友和生活小區居民為研究對象,向研究對象發放調查問卷。有兩種形式的問卷。一種是網絡問卷,在水木社區和天涯社區中發放問卷,得到網友的反饋126份,其中有效問卷98份。另一部分為實體問卷,調查問卷的對象為隨機選取的生活小區居民,發放問卷180份,收回有效問卷147份。兩種形式的有效問卷共245份,占發放問卷總數的80.1%。

查看全文

短信語言與網絡語言特點不同探究

摘要:短信語言和網絡語言作為時代的產物,無論是在語音、詞匯還是在語法上,都有不少相同之處和不同之點。通過對兩者的比較,可以看到時代的發展對語言的深刻影響,這有助于更好地使用和保護我們的民族語言。

關鍵詞:短信語言;網絡語言;比較;相同點;不同點

語言是人類最重要的交際工具,隨著時代的變遷而不斷發生著變化。歷史的不斷發展也會創造出新的與時俱進的語言,短信語言和網絡語言就是應信息時代的需要而產生的。它們被現代都市人廣泛地使用,日益發揮著越來越大的溝通和交際作用。了解它們之間的異同,有助于更好地使用它們,為人們的生活提供更多的便利和服務。

為了做好比較工作,我們先來了解短信語言與網絡語言各自的定義。短信語言是一種基于移動網絡的短信息傳送服務方式。目前短信語言從純文本形式進一步發展,其中MMS(MultimediaMessageService,多媒體短信服務,俗稱彩信)突破文本的限制,應用了彩色圖片、聲音、動畫等多媒體效果,使短信語言進入到一個多彩的世界。網絡語言是一個模糊的概念。“一指網絡媒體上所使用的敘述性和描寫性的語言,其基本詞匯和語法結構形式與全民使用的現代漢語大體是一致的。二是指IT(InformationTechnology,信息技術)領域的專業用語,如網絡、鼠標、軟件、登錄、寬帶、聊天室等。三是指網民在聊天室和在BBS(BulletinBoardSystem,電子布告欄系統)上發表意見時所使用的語言。”[1]了解了定義之后,我們現在從兩個方面來對兩者進行系統地比較。

一、短信語言和網絡語言的相同點

(一)語音短信語言和網絡語言都廣泛地使用諧音法。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