夕陽產業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4 03:45: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夕陽產業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夕陽產業

夕陽產業到生態工業園分析論文

在我國渤海灣的一片鹽堿灘上,有這樣一家神奇的高科技綠色化工企業:它的周圍沒有異常氣味,也沒有廢渣排出。它的主要產品是高效復合肥磷銨,化工制品硫酸、溴素以及水泥等,但使用的原料卻是一般化肥廠排出的廢料和普通的海水。這就是山東魯北企業集團,一家擁有50億元固定資產、年創利稅3.5億元的特大型綠色化工企業集團,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磷銨、硫酸、水泥聯合生產企業,全國最大的磷復肥生產基地、石膏制酸基地。該集團通過實施綠色文明戰略,創建、發展了生態工業,實現了科技創新與工業發展、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為一些“夕陽產業”的優化升級走出了一條可資借鑒的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一、依靠高新技術創建綠色生態產業鏈

魯北企業集團的前身是一家小硫酸廠,1977年8月創建。當時,魯北的創業者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扎根鹽堿荒灘,以創建之時的40萬元試驗經費,承擔了國家“六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石膏制硫酸聯產水泥技術,并取得成功,填補了國家空白。他們又依托此項技術成果,建成了我國第一套磷銨、硫酸、水泥聯合生產裝置,這套裝置對我國化學工業是一個重大貢獻。用生產磷銨排放的廢渣磷石膏,制造硫酸并聯產水泥,硫酸又返回用于生產磷銨,使上一道產品的廢棄物成為下一道產品的原料,整個生產過程沒有廢物排出,資源在生產全過程得到了高效循環利用,形成一個生態產業鏈條。這既破解了磷復肥工業排放的廢渣污染環境、制約磷復肥工業發展的世界難題,又開辟了硫酸和水泥生產的新的原料路線,改變了傳統的“資源→產品→廢物”的單一線性模式,達到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1997年5月,在第72次國家香山科學會議上,魯北的綠色產業鏈被科學家確認為我國獨有的零排放技術、綠色環境技術。

魯北企業集團生產的主要產品,無論是科技含量較高的溴素、磷銨,還是一般的硫酸、水泥,都是用途廣泛的成熟產品,其創新之處不在于產品本身,而在于產品的生產過程。在生產過程中魯北集團深刻認識到環境保護與企業的發展是相統一的,制定了“開發環保科技產業,綜合利用資源,實施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發展戰略(稱之為綠色文明戰略),把環保、資源綜合利用作為戰略決策的首要因素,并使之成為企業乃至職工的自覺行為。在創建石膏制酸技術生態產業鏈之后,以發展海洋化工為目標,該集團又完成了海水“一水多用”生態產業鏈的創建,使海水在蒸發、凈化過程中,通過合理的分布調節,實現了“海水取寶,滴水不漏”。

魯北企業集團石膏制酸聯產水泥和海水“一水多用”這兩大生態產業技術的成功實施,也昭示了一種新的資源觀念和環保觀念,即人類對自然資源可以進行重復多次的利用,從而使有限的資源構成一個多次生成過程。這種既能多次重復利用資源又能保護環境的高科技綠色產業,將使我國傳統化工產業完成由“夕陽工業”到“生態工業”的革命性轉變。對于生態工業園,中國工程院陸鐘武、金涌院士在2000年11月“山東魯北企業集團技術創新院士行”活動中是這樣評述的:工業生產有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達標排放;第二個層次是零排放或微排放,在正常運行中企業所有廢物都能循環利用,對外沒有污染,假如出現事故,還是有污染;第三個層次是源頭治理,開發新的清潔工藝,把污染消滅在源頭;第四個層次是生態化工,不僅生產過程無污染,而且產品也沒有污染,要求產品本身生命周期是安全的;第五個層次是生態工業園,對地區所有企業統一規劃,使一個廠的廢物成為另一個廠的原料,整個地區的物流、能流甚至知識流全部閉合運行。生態工業園是一個或多個綠色產業鏈構成的理想工業系統,是未來的工業經濟發展方向。魯北化工走的正是綠色生態之路,符合生態工業概念,因而被譽為生態工業園。

二、加強技術創新及其產業化機制,推動生態產業發展

查看全文

夕陽產業與生態工業園論文

在我國渤海灣的一片鹽堿灘上,有這樣一家神奇的高科技綠色化工企業:它的周圍沒有異常氣味,也沒有廢渣排出。它的主要產品是高效復合肥磷銨,化工制品硫酸、溴素以及水泥等,但使用的原料卻是一般化肥廠排出的廢料和普通的海水。這就是山東魯北企業集團,一家擁有50億元固定資產、年創利稅3.5億元的特大型綠色化工企業集團,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磷銨、硫酸、水泥聯合生產企業,全國最大的磷復肥生產基地、石膏制酸基地。該集團通過實施綠色文明戰略,創建、發展了生態工業,實現了科技創新與工業發展、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為一些“夕陽產業”的優化升級走出了一條可資借鑒的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一、依靠高新技術創建綠色生態產業鏈

魯北企業集團的前身是一家小硫酸廠,1977年8月創建。當時,魯北的創業者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扎根鹽堿荒灘,以創建之時的40萬元試驗經費,承擔了國家“六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石膏制硫酸聯產水泥技術,并取得成功,填補了國家空白。他們又依托此項技術成果,建成了我國第一套磷銨、硫酸、水泥聯合生產裝置,這套裝置對我國化學工業是一個重大貢獻。用生產磷銨排放的廢渣磷石膏,制造硫酸并聯產水泥,硫酸又返回用于生產磷銨,使上一道產品的廢棄物成為下一道產品的原料,整個生產過程沒有廢物排出,資源在生產全過程得到了高效循環利用,形成一個生態產業鏈條。這既破解了磷復肥工業排放的廢渣污染環境、制約磷復肥工業發展的世界難題,又開辟了硫酸和水泥生產的新的原料路線,改變了傳統的“資源→產品→廢物”的單一線性模式,達到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1997年5月,在第72次國家香山科學會議上,魯北的綠色產業鏈被科學家確認為我國獨有的零排放技術、綠色環境技術。

魯北企業集團生產的主要產品,無論是科技含量較高的溴素、磷銨,還是一般的硫酸、水泥,都是用途廣泛的成熟產品,其創新之處不在于產品本身,而在于產品的生產過程。在生產過程中魯北集團深刻認識到環境保護與企業的發展是相統一的,制定了“開發環保科技產業,綜合利用資源,實施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發展戰略(稱之為綠色文明戰略),把環保、資源綜合利用作為戰略決策的首要因素,并使之成為企業乃至職工的自覺行為。在創建石膏制酸技術生態產業鏈之后,以發展海洋化工為目標,該集團又完成了海水“一水多用”生態產業鏈的創建,使海水在蒸發、凈化過程中,通過合理的分布調節,實現了“海水取寶,滴水不漏”。

魯北企業集團石膏制酸聯產水泥和海水“一水多用”這兩大生態產業技術的成功實施,也昭示了一種新的資源觀念和環保觀念,即人類對自然資源可以進行重復多次的利用,從而使有限的資源構成一個多次生成過程。這種既能多次重復利用資源又能保護環境的高科技綠色產業,將使我國傳統化工產業完成由“夕陽工業”到“生態工業”的革命性轉變。對于生態工業園,中國工程院陸鐘武、金涌院士在2000年11月“山東魯北企業集團技術創新院士行”活動中是這樣評述的:工業生產有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達標排放;第二個層次是零排放或微排放,在正常運行中企業所有廢物都能循環利用,對外沒有污染,假如出現事故,還是有污染;第三個層次是源頭治理,開發新的清潔工藝,把污染消滅在源頭;第四個層次是生態化工,不僅生產過程無污染,而且產品也沒有污染,要求產品本身生命周期是安全的;第五個層次是生態工業園,對地區所有企業統一規劃,使一個廠的廢物成為另一個廠的原料,整個地區的物流、能流甚至知識流全部閉合運行。生態工業園是一個或多個綠色產業鏈構成的理想工業系統,是未來的工業經濟發展方向。魯北化工走的正是綠色生態之路,符合生態工業概念,因而被譽為生態工業園。

二、加強技術創新及其產業化機制,推動生態產業發展

查看全文

從“夕陽產業”到生態工業園

在我國渤海灣的一片鹽堿灘上,有這樣一家神奇的高科技綠色化工企業:它的周圍沒有異常氣味,也沒有廢渣排出。它的主要產品是高效復合肥磷銨,化工制品硫酸、溴素以及水泥等,但使用的原料卻是一般化肥廠排出的廢料和普通的海水。這就是山東魯北企業集團,一家擁有50億元固定資產、年創利稅3.5億元的特大型綠色化工企業集團,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磷銨、硫酸、水泥聯合生產企業,全國最大的磷復肥生產基地、石膏制酸基地。該集團通過實施綠色文明戰略,創建、發展了生態工業,實現了科技創新與工業發展、資源綜合利用和環境保護的有機統一,為一些“夕陽產業”的優化升級走出了一條可資借鑒的可持續發展的新路子。

一、依靠高新技術創建綠色生態產業鏈

魯北企業集團的前身是一家小硫酸廠,1977年8月創建。當時,魯北的創業者們在極其艱苦的條件下,扎根鹽堿荒灘,以創建之時的40萬元試驗經費,承擔了國家“六五”重大科技攻關項目——石膏制硫酸聯產水泥技術,并取得成功,填補了國家空白。他們又依托此項技術成果,建成了我國第一套磷銨、硫酸、水泥聯合生產裝置,這套裝置對我國化學工業是一個重大貢獻。用生產磷銨排放的廢渣磷石膏,制造硫酸并聯產水泥,硫酸又返回用于生產磷銨,使上一道產品的廢棄物成為下一道產品的原料,整個生產過程沒有廢物排出,資源在生產全過程得到了高效循環利用,形成一個生態產業鏈條。這既破解了磷復肥工業排放的廢渣污染環境、制約磷復肥工業發展的世界難題,又開辟了硫酸和水泥生產的新的原料路線,改變了傳統的“資源→產品→廢物”的單一線性模式,達到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環境效益的有機統一。1997年5月,在第72次國家香山科學會議上,魯北的綠色產業鏈被科學家確認為我國獨有的零排放技術、綠色環境技術。

魯北企業集團生產的主要產品,無論是科技含量較高的溴素、磷銨,還是一般的硫酸、水泥,都是用途廣泛的成熟產品,其創新之處不在于產品本身,而在于產品的生產過程。在生產過程中魯北集團深刻認識到環境保護與企業的發展是相統一的,制定了“開發環保科技產業,綜合利用資源,實施可持續發展”的企業發展戰略(稱之為綠色文明戰略),把環保、資源綜合利用作為戰略決策的首要因素,并使之成為企業乃至職工的自覺行為。在創建石膏制酸技術生態產業鏈之后,以發展海洋化工為目標,該集團又完成了海水“一水多用”生態產業鏈的創建,使海水在蒸發、凈化過程中,通過合理的分布調節,實現了“海水取寶,滴水不漏”。

魯北企業集團石膏制酸聯產水泥和海水“一水多用”這兩大生態產業技術的成功實施,也昭示了一種新的資源觀念和環保觀念,即人類對自然資源可以進行重復多次的利用,從而使有限的資源構成一個多次生成過程。這種既能多次重復利用資源又能保護環境的高科技綠色產業,將使我國傳統化工產業完成由“夕陽工業”到“生態工業”的革命性轉變。對于生態工業園,中國工程院陸鐘武、金涌院士在2000年11月“山東魯北企業集團技術創新院士行”活動中是這樣評述的:工業生產有五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達標排放;第二個層次是零排放或微排放,在正常運行中企業所有廢物都能循環利用,對外沒有污染,假如出現事故,還是有污染;第三個層次是源頭治理,開發新的清潔工藝,把污染消滅在源頭;第四個層次是生態化工,不僅生產過程無污染,而且產品也沒有污染,要求產品本身生命周期是安全的;第五個層次是生態工業園,對地區所有企業統一規劃,使一個廠的廢物成為另一個廠的原料,整個地區的物流、能流甚至知識流全部閉合運行。生態工業園是一個或多個綠色產業鏈構成的理想工業系統,是未來的工業經濟發展方向。魯北化工走的正是綠色生態之路,符合生態工業概念,因而被譽為生態工業園。

二、加強技術創新及其產業化機制,推動生態產業發展

查看全文

中國和歐美生態紡織品的矛盾論文

摘要按照維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產品衰退階段”還應加上新的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完成,新產品所創造的新的市場需求和剩余的夕陽產品的市場需求之和必須大于“原來產品”的市場需求,在混合經濟的今天,夕陽產業的轉移必須考慮政府的因素。

關鍵詞紡織品貿易爭端產品生命周期夕陽產業

2005年6月11日,中歐雙方就解決近期紡織品貿易爭端最終達成協議,避免了雙邊貿易摩擦的進一步升級。但美紡織業不買中歐模式的賬,美國“夕陽產業”的代表組織美國紡織業制造商協會認為,在美中兩國解決紡織品貿易問題之前,它們會不斷要求政府對更多的中國進口紡織品設限。截至8月31日晚,由于中美在紡織品糾紛問題上的立場依然相距甚遠,被外界寄予厚望的中美第四輪北京磋商無果而終。

眾所周知,紡織業是一個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是“夕陽產業”,由此,我們不禁想起了維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維農以美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現象為研究對象,提出了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產品周期理論。維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以產品生命周期中各階段生產區位的變化來解釋國際產業轉移現象。該理論認為,美國企業對外投資活動與產品周期有關,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是企業在產品周期運動中,由于生產條件和競爭條件變動而做出的決策。維農把一種產品的生命周期劃分為創新、成熟和衰退三個階段。在產品生命周期的第一階段,即技術創新時期,由于產品需求彈性較小,成本差異對企業生產區位選擇的影響不大,因此,產品生產一般集中在國內,國外市場需求基本依靠出口滿足。在產品生命周期的第二階段,產品技術逐漸成熟,國內外對產品的需求隨之擴大,產品價格彈性增加,對降低成本的要求十分迫切。同時,產品的樣型已經穩定,仿制開始,技術優勢弱化。由于競爭對手出現以及擔心喪失國外市場,企業紛紛將生產轉移到國外,投資地區一般選在收入水平和技術水平與母國相近的地區。第三個階段是產品的衰退階段,此時,產品已完全標準化,企業的技術優勢喪失殆盡,產品競爭圍繞著價格展開。為了降低成本,企業將生產轉移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和地區,以延長產品生命周期,因而,企業該階段的產業轉移主要流向發展中國家。維農認為,在產品衰退階段,企業的壟斷或寡占地位已不復存在,企業之間的競爭基礎是價格和成本。這時企業最關心的是尋找成本低的產品生產區位,于是勞動力成本低的發展中國家,成為跨國公司選擇的最佳生產區位。他認為,那些生產過程需要大量勞動投入的標準化產品最有可能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生產。在發展中國家生產的這些產品或是運往國內供應國內市場或是銷往其他國家。

總體而言,紡織業是歐盟國家和美國的傳統優勢產業之一。在上世紀的絕大部分時間里,歐洲和美國無論是在紡織品的生產和貿易上,還是在技術和工藝的創新上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紡織業又是一個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歐美的勞動力成本高,已喪失了價格成本的競爭優勢,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發達國家應該將該產業轉移出去以獲得比較優勢。但是,歐盟和美國的紡織業仍然存在,是一個強勢的“夕陽產業”,而且還常常就此和中國展開貿易戰,大有重新將該產業轉回來之勢。這就和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產品第三階段理論”相矛盾了。仔細想想,維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第三階段理論”除了包括“眾廠商相對而言是競爭的,不是寡占或壟斷的”這個假設外,還應包括這樣的條件。那就是(1)發達國家在“原來產業”的衰退階段,已經開始了新產品的研制和投產,并且必須和“夕陽產業”的生產時間上繼起,空間上并存,也就是說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完成。(注意:“夕陽產業”是“原來產業”轉移一部分后所剩下的部分)。(2)發達國家新產品所創造的新的市場需求,和剩余的夕陽產品所創造的剩余市場需求之和必須大于“原來產品”所創造的市場需求,否則發達國家會吃虧的。用公式表示就是:D1+D2>D3(D1表示新產業的市場需求,D2表示夕陽產業的市場需求,D3表示原來產業的市場需求)。從這個模型我們可以分析,如果D3足夠大,當D1一定時,D2也較大。如果此時將產業全部轉移,也就是D2=0,那么就會出現等式左邊<等式右邊,這樣發達國家的市場需求會縮小,他們就會吃虧。(3)在混合經濟的今天,夕陽產業的轉移必須考慮政府的因素。如果這三個條件不同時具備,在產品的衰退階段,發達國家的產業不會輕易轉移出去。發達國家的跨國企業轉移產業不僅考慮成本,也考慮了以上所說的三個條件。

查看全文

紡織品貿易研究論文

摘要按照維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產品衰退階段”還應加上新的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完成,新產品所創造的新的市場需求和剩余的夕陽產品的市場需求之和必須大于“原來產品”的市場需求,在混合經濟的今天,夕陽產業的轉移必須考慮政府的因素。

關鍵詞紡織品貿易爭端產品生命周期夕陽產業

2005年6月11日,中歐雙方就解決近期紡織品貿易爭端最終達成協議,避免了雙邊貿易摩擦的進一步升級。但美紡織業不買中歐模式的賬,美國“夕陽產業”的代表組織美國紡織業制造商協會認為,在美中兩國解決紡織品貿易問題之前,它們會不斷要求政府對更多的中國進口紡織品設限。截至8月31日晚,由于中美在紡織品糾紛問題上的立場依然相距甚遠,被外界寄予厚望的中美第四輪北京磋商無果而終。

眾所周知,紡織業是一個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相對于發達國家而言是“夕陽產業”,由此,我們不禁想起了維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20世紀60年代中期,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維農以美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現象為研究對象,提出了跨國公司直接投資的產品周期理論。維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以產品生命周期中各階段生產區位的變化來解釋國際產業轉移現象。該理論認為,美國企業對外投資活動與產品周期有關,企業的對外直接投資是企業在產品周期運動中,由于生產條件和競爭條件變動而做出的決策。維農把一種產品的生命周期劃分為創新、成熟和衰退三個階段。在產品生命周期的第一階段,即技術創新時期,由于產品需求彈性較小,成本差異對企業生產區位選擇的影響不大,因此,產品生產一般集中在國內,國外市場需求基本依靠出口滿足。在產品生命周期的第二階段,產品技術逐漸成熟,國內外對產品的需求隨之擴大,產品價格彈性增加,對降低成本的要求十分迫切。同時,產品的樣型已經穩定,仿制開始,技術優勢弱化。由于競爭對手出現以及擔心喪失國外市場,企業紛紛將生產轉移到國外,投資地區一般選在收入水平和技術水平與母國相近的地區。第三個階段是產品的衰退階段,此時,產品已完全標準化,企業的技術優勢喪失殆盡,產品競爭圍繞著價格展開。為了降低成本,企業將生產轉移到勞動力成本較低的國家和地區,以延長產品生命周期,因而,企業該階段的產業轉移主要流向發展中國家。維農認為,在產品衰退階段,企業的壟斷或寡占地位已不復存在,企業之間的競爭基礎是價格和成本。這時企業最關心的是尋找成本低的產品生產區位,于是勞動力成本低的發展中國家,成為跨國公司選擇的最佳生產區位。他認為,那些生產過程需要大量勞動投入的標準化產品最有可能轉移到發展中國家生產。在發展中國家生產的這些產品或是運往國內供應國內市場或是銷往其他國家。

總體而言,紡織業是歐盟國家和美國的傳統優勢產業之一。在上世紀的絕大部分時間里,歐洲和美國無論是在紡織品的生產和貿易上,還是在技術和工藝的創新上都處于世界領先地位。但紡織業又是一個勞動力密集型的產業,歐美的勞動力成本高,已喪失了價格成本的競爭優勢,根據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發達國家應該將該產業轉移出去以獲得比較優勢。但是,歐盟和美國的紡織業仍然存在,是一個強勢的“夕陽產業”,而且還常常就此和中國展開貿易戰,大有重新將該產業轉回來之勢。這就和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產品第三階段理論”相矛盾了。仔細想想,維農的產品生命周期理論的“第三階段理論”除了包括“眾廠商相對而言是競爭的,不是寡占或壟斷的”這個假設外,還應包括這樣的條件。那就是(1)發達國家在“原來產業”的衰退階段,已經開始了新產品的研制和投產,并且必須和“夕陽產業”的生產時間上繼起,空間上并存,也就是說產業結構調整已經完成。(注意:“夕陽產業”是“原來產業”轉移一部分后所剩下的部分)。(2)發達國家新產品所創造的新的市場需求,和剩余的夕陽產品所創造的剩余市場需求之和必須大于“原來產品”所創造的市場需求,否則發達國家會吃虧的。用公式表示就是:D1+D2>D3(D1表示新產業的市場需求,D2表示夕陽產業的市場需求,D3表示原來產業的市場需求)。從這個模型我們可以分析,如果D3足夠大,當D1一定時,D2也較大。如果此時將產業全部轉移,也就是D2=0,那么就會出現等式左邊<等式右邊,這樣發達國家的市場需求會縮小,他們就會吃虧。(3)在混合經濟的今天,夕陽產業的轉移必須考慮政府的因素。如果這三個條件不同時具備,在產品的衰退階段,發達國家的產業不會輕易轉移出去。

查看全文

經濟與科技發展研究論文

摘要:經濟與科技發展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市場推動和科技拉動對于一個國家的創新體系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在經濟建設中,應注意科學界定“夕陽產業”與“新興產業”,開發新技術以解決能源問題。在當前,尤其要更理性地發展知識經濟。

關鍵詞:經濟;科技;能源;知識經濟

Abstract:Theeconomicandtechnologicaldevelopmentistherelationshipbetweenthedialecticalunityofthemarketpullandtechnologypushforanationalinnovationsystem,areindispensable.Ineconomicconstruction,scienceshouldbenotedthatthedefinitionof"sunsetindustry"and"newindustries",todevelopnewtechnologiestoaddresstheenergyissue.Atpresent,inparticular,tomorerationaldevelopmentofaknowledge-basedeconomy.

Keywords:economy;scienceandtechnology;energy;knowledge-basedeconomy

一、科技發展與市場

盡管市場并非科技發展的唯一指向,但發展科學技術已離不開市場。當今世界已是一個市場、兩種制度。要發展我國經濟,就要提高我國科技的國際競爭力。從科技與經濟的關系來看,人們歷來在科技拉動和市場推動之間選擇,事實上,這二者是辯證統一的。茲以一例來說明。

查看全文

經濟發展科技能源分析論文

摘要:經濟與科技發展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市場推動和科技拉動對于一個國家的創新體系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在經濟建設中,應注意科學界定“夕陽產業”與“新興產業”,開發新技術以解決能源問題。在當前,尤其要更理性地發展知識經濟。

關鍵詞:經濟;科技;能源;知識經濟

一、科技發展與市場

盡管市場并非科技發展的唯一指向,但發展科學技術已離不開市場。當今世界已是一個市場、兩種制度。要發展我國經濟,就要提高我國科技的國際競爭力。從科技與經濟的關系來看,人們歷來在科技拉動和市場推動之間選擇,事實上,這二者是辯證統一的。茲以一例來說明。

美國的醫療費用很高,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2%,相當于中國的全部國民生產總值。瑞士只是用國民生產總值的4%就取得了同等的保健效果,所以美國人自己覺得很浪費。美國人看病有一個特點,就是對高科技醫療手段的依賴性:一有輕微的外傷(如腳被崴),也要用核磁共振、CT斷層分析等手段來檢查。美國的醫療費用很高,就是因為大量運用高科技手段。這是個很大的市場。CT斷層分析、核磁共振是高技術產品,但在我們搞物理的人來看,還不算太高,那都是我們現代物理學早已解決了的問題。能不能與企業、醫療衛生部門、物理界合作,把中國這方面的醫療器械搞起來?我認為是可以的。我們的高科技產品在一定意義上是能和國外競爭的,這不是因為國產的技術特別高超(關鍵是要把先進科技有效運用起來),而是因為我國勞動力(包括高技術勞動力)便宜,所以我們的總成本是便宜的。高技術產品除了一定的技術含量外,大量的還是裝配行業,裝配要有一定的技術,而這些我們是能夠解決的。

這就是說,上述領域的技術創新的“可能性”早已存在,但為什么沒有向現實轉化呢?

查看全文

當前經濟和科技發展

摘要:經濟與科技發展的關系是辯證統一的,市場推動和科技拉動對于一個國家的創新體系來說,都是不可缺少的。在經濟建設中,應注意科學界定“夕陽產業”與“新興產業”,開發新技術以解決能源問題。在當前,尤其要更理性地發展知識經濟。

關鍵詞:經濟;科技;能源;知識經濟

一、科技發展與市場

盡管市場并非科技發展的唯一指向,但發展科學技術已離不開市場。當今世界已是一個市場、兩種制度。要發展我國經濟,就要提高我國科技的國際競爭力。從科技與經濟的關系來看,人們歷來在科技拉動和市場推動之間選擇,事實上,這二者是辯證統一的。茲以一例來說明。

美國的醫療費用很高,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2%,相當于中國的全部國民生產總值。瑞士只是用國民生產總值的4%就取得了同等的保健效果,所以美國人自己覺得很浪費。美國人看病有一個特點,就是對高科技醫療手段的依賴性:一有輕微的外傷(如腳被崴),也要用核磁共振、CT斷層分析等手段來檢查。美國的醫療費用很高,就是因為大量運用高科技手段。這是個很大的市場。CT斷層分析、核磁共振是高技術產品,但在我們搞物理的人來看,還不算太高,那都是我們現代物理學早已解決了的問題。能不能與企業、醫療衛生部門、物理界合作,把中國這方面的醫療器械搞起來?我認為是可以的。我們的高科技產品在一定意義上是能和國外競爭的,這不是因為國產的技術特別高超(關鍵是要把先進科技有效運用起來),而是因為我國勞動力(包括高技術勞動力)便宜,所以我們的總成本是便宜的。高技術產品除了一定的技術含量外,大量的還是裝配行業,裝配要有一定的技術,而這些我們是能夠解決的。

這就是說,上述領域的技術創新的“可能性”早已存在,但為什么沒有向現實轉化呢?

查看全文

街道辦事處文體工作要點

2015年,街道辦事處文體工作的總體思路是:以黨的十八大精神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市、區文化和體育工作會議精神,緊緊圍繞文化建設,繼續創建精品文化社區、文化小區和文化家庭,突出重點(“四個一”即一個館、一個牌、一個會、一個園),深化“俏夕陽”工程,強化措施,大力實施文化育民、便民、惠民、富民工程,促進街辦文體事業與文體產業跨越式發展。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深化“俏夕陽”文化品牌建設。圍繞“俏夕陽”文化工程,通過多種形式積極開展轄區內老年文體活動,抓好藝術團隊建設和藝術人才培養,提升隊伍素質,豐富品牌內涵,擴大品牌影響。

二、不斷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配合好全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創建工作。按“一網五化”思路開展創建工作,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基層服務點每周開放不低于20小時,年服務不少于200人次。并作好相關工作記錄。

三、全面貫徹落實全民健身計劃,完成區第七屆全民健身運動會組織參賽任務。積極組織轄區居民報名第七屆全民健身運動會,做好報名,登記工作。大力普及全民健身活動,以8月8日全民健身日為契機舉辦形式多樣的社區、村全民健身活動,不斷提高體育鍛煉人口比例。

四、積極開展“掃黃打非”工作。加強宣傳,完善網格管理、經營門類。積極配合公安部門開展信息摸排和專項打擊行動。

五、深入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加強圖書陣地免費開放工作,采取多種形式,廣泛搭建平臺,不斷改善閱讀環境,豐富活動載體。組織開展“全民閱讀”特色活動。加強圖書室陳列的圖書的管理,標簽的粘貼,更加人性化。

查看全文

當前經濟和科技發展思索

一、科技發展與市場

盡管市場并非科技發展的唯一指向,但發展科學技術已離不開市場。當今世界已是一個市場、兩種制度。要發展我國經濟,就要提高我國科技的國際競爭力。從科技與經濟的關系來看,人們歷來在科技拉動和市場推動之間選擇,事實上,這二者是辯證統一的。茲以一例來說明。

美國的醫療費用很高,占國民生產總值的12%,相當于中國的全部國民生產總值。瑞士只是用國民生產總值的4%就取得了同等的保健效果,所以美國人自己覺得很浪費。美國人看病有一個特點,就是對高科技醫療手段的依賴性:一有輕微的外傷(如腳被崴),也要用核磁共振、CT斷層分析等手段來檢查。美國的醫療費用很高,就是因為大量運用高科技手段。這是個很大的市場。CT斷層分析、核磁共振是高技術產品,但在我們搞物理的人來看,還不算太高,那都是我們現代物理學早已解決了的問題。能不能與企業、醫療衛生部門、物理界合作,把中國這方面的醫療器械搞起來?我認為是可以的。我們的高科技產品在一定意義上是能和國外競爭的,這不是因為國產的技術特別高超(關鍵是要把先進科技有效運用起來),而是因為我國勞動力(包括高技術勞動力)便宜,所以我們的總成本是便宜的。高技術產品除了一定的技術含量外,大量的還是裝配行業,裝配要有一定的技術,而這些我們是能夠解決的。

這就是說,上述領域的技術創新的“可能性”早已存在,但為什么沒有向現實轉化呢?

在上一世紀和本世紀初,重大的發明、創新主要是由工廠之外的獨立發明者、研究機構作出的。我們知道,瓦特只有合伙人,他不屬于哪一個工廠;著名的愛迪生實驗室,有過象電燈泡等重大發明,是一個獨立實驗室。然而,在現代,獨立發明者和獨立實驗室的比例在不斷減少,企業內部從事R&D活動的比例不斷上升。

這一方面與科學、技術、經濟三者的日益緊密聯系密切相關,另一方面,與科斯所認為“企業”代替“工廠”的趨勢相關。企業代替工廠并不斷發展,是要將許多原本市場的交易內部化,以減少交易成本。當然,企業也不可能無限制發展,這是因為一方面并不是企業越大,市場交易費用會越低,績效會越高;另一方面,企業發展受壟斷與競爭之間的經濟及法律關系的制約。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