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海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6 08:04:33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沿海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增強沿海意識 做好沿海文章

省委七屆三次全會指出,要抓住難得的歷史機遇,進一步增強沿海意識,下決心做好沿海文章。對此,我們必須深入理解和把握。

我省擁有487公里海岸線,是我國東部沿海省份的一員。但是,過去我們心里從來就沒有把自己列入東部沿海地區,因為思想觀念表現出“等、靠、要”的內陸特征,經濟增長方式表現出小生產、封閉型、粗放式的特征,經濟結構表現出傳統化、低級化、以資源推動為主動力的內循環特征。這些因素綜合起來,使得我省的經濟產出和效益無法實現最大化,也很難步入良性循環的軌道。當前,環渤海地區加速崛起,為我們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在這種形勢下,強調樹立沿海意識,做好沿海文章,有助于統一全省思想,擺脫“東部區位、中部水平、西部觀念”的尷尬,使河北的沿海區位優勢真正轉化為發展優勢。

增強沿海意識,就是要摒棄傳統內陸封閉觀念和心態,樹立開放的觀念、面向全球發展的理念;就是針對傳統增長方式的深層矛盾,將資源推動為主動力的內循環轉變為“以資本和技術推動為主動力、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為媒介的外循環”。做好沿海文章,就是要求我們以沿海的視角、理念、思路和方法,做大產業,用一種永不滿足的精神狀態謀劃發展、推動發展。

正確理解和把握“進一步增強全省上下的沿海意識”,需要弄清兩個關系:

第一,要弄清“全省上下”的重要涵義。作為沿海省份,我省與其他沿海省份一樣,省內所有市縣從整體上講都屬于沿海區域,都是沿海省份的組成部分,都應該強化沿海意識,樹立開放思維,積極謀劃和做好沿海文章。強調做好沿海文章,并不意味著拋棄了山前經濟帶和內陸山區的發展,不能把做好沿海文章等同于搞海邊經濟、港口經濟或個別地區的經濟,人為地把一部分地區排除在外。各市、縣都要在沿海強省這個目標中發揮自己的功能,在區域互動中獲得發展,大家都是這個整體的有效要素,而不是這個整體的拖累。

第二,要弄清沿海與腹地的關系。沿海與腹地是相伴相生的,沒有腹地經濟的支撐和聯系,就沒有所謂沿海經濟的騰飛和跨越。我省擁有大規模的山口兼海口地緣條件,這意味著,生產要素出了山口就能面向海口,這是絕佳的地緣條件,不僅為臨海地區發展臨港工業提供內陸人力、物力和資源的支撐,而且還為內陸腹地能夠充分利用海口優勢和開放口岸,延伸臨港產業鏈,對接臨海產業,發展開放型經濟,提供了便利條件。

查看全文

沿海農業保險效應淺析

本文作者:顏廷武1,2王原雪3王丞3作者單位:1.華中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2.湖北農村發展研究中心3.中國海洋大學

根據“七五”計劃提出的東部、中部、西部三大地區的經濟區域概念,1982年5月,國家計委和國家統計局在“關于沿海與內地劃分問題的通知”中,從宏觀經濟的角度,綜合考慮發展的基本條件和潛力、現有生產力發展水平、地理位置特點、適當考慮現行行政區劃的完整性,將中國大陸劃分為東、中、西部的方式,明確規定遼寧、河北、天津、北京、山東、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等12個省(區、市)自北向南排列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劃歸東部。近年來,對沿海地區農業發展問題的探索,主要集中在沿海農業結構調整、沿海農業現代化進程、沿海農業生產效率變動等方面[1-3],盡管國內對農業保險發展問題的研究成果豐碩[4-6],但對有著鮮明地域特點的沿海農業保險發展問題的探索較為薄弱。從沿海農業與農村經濟的發展形勢及其在全國的地位來看,沿海地區對農業保險的需求更為強烈,理應在農業保險的探索與發展中走在前列。考慮到沿海12省(區、市)的經濟發展整體水平差異和農業經濟在全國的地位狀況,特別是各地農業保險的發展歷程和發育程度的不同,本文選取山東、江蘇、浙江、上海、福建、廣東等6個具有較強代表性的沿海省(市)進行農業保險發展效應的理論分析,并選取山東省進行實證研究,以期為國家農業保險政策的制定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沿海地區農業保險發展的條件與基礎

世界范圍內,農業是一個特殊的“弱質”產業,對自然條件有著很強的依賴性,抵抗風險能力差。作為分散農業生產風險、彌補經濟損失的一種機制,特別是作為對農業進行適度保護的國際慣例,農業保險不僅是農業保障體系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而且已成為國際上最重要的非價格農業保護工具之一。與中西部內陸地區相比較,沿海地區農業保險發展的基礎和條件體現在如下4個方面。

(1)沿海地區發展農業保險的現實條件相對于中西部內陸地區要好。東部沿海地區適合優先發展農業保險的基礎條件可概括為3個方面。第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中國經濟發展水平區域差異明顯,東部沿海地區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人均值都要顯著高于中西部內陸地區。經濟的平穩高速發展,可以為政府積累一定的經濟資本,能在財政上給予農業保險高度支持,為農業保險進一步發揮經濟補償功能創造條件。第二,地區城鄉產業和區域發展格局適合農業保險的發展。經過多年的布局與調整,沿海地區基本呈現大工業小農業格局,即農業產值比重下降,符合發達國家發展農業保險的重要前提。第三,地區保險業發展水平試點良好。東部沿海地區保險模式創新水平高,保險的本地適應性較強,農戶參保積極性高,農業保險試點相對成功,表明這類地區的保險市場已經有了一定發展,具備發展農業保險的基礎。

(2)沿海地區農業發展的不確定性相對于中西部內陸地區要大。我國是世界上自然災害最為嚴重的國家之一,自然災害的發生對我國的農業生產造成了極大威脅,不同地區間的風險類型、損失程度具有明顯的地域性。沿海地區與中西部地區自然條件、生態環境、氣候土壤差異很大,使得與此息息相關的農業生產表現出不同的特點,農業發展面臨的不確定性因素更為突出。如在自然條件方面,我國東部沿海地區多為海相災害,工業、農業、交通運輸業和城市基礎設施常年受洪澇、干旱、臺風、風暴潮等的影響。相比中部和西部,沿海地區自然災害的直接經濟損失更大。這些客觀因素的存在,使得沿海地區對農業保險的需求更為迫切。

查看全文

沿海濕地立法困境探討

濕地是指有水生植物或者濕生植物生長的區域,濕地對于防洪、維護生物多樣性以及改善周邊水質都有很大幫助,因而各國也紛紛通過立法方式來保護濕地,力求發揮出濕地價值。但縱觀我國對于沿海濕地的相關立法,還存在許多的問題有待解決。

一、我國沿海濕地立法面臨的問題

(一)缺乏對概念的認定。在《國際濕地公約》中可以找到針對“濕地”概念作出的文字性描述,但是從我國國內立法來看,由于缺乏對沿海濕地保護出臺的專業立法,因而也沒有法律對“濕地”概念作出具體的描述。許多地區的立法中將沿海濕地納入到環境保護的相關條例之中,而對沿海濕地的定義也都以自然保護區的概念一筆帶過。在有些關于水污染防治的立法條文中也可以找到“濕地”的字詞,但是對于其概念卻很少涉及。由于對于“濕地”的概念以及范圍規定不明確,現實中一些發揮出濕地功能卻得不到法律保護的沿海濕地很多,不利于國家對沿海濕地的有效管理。(二)立法未解決現實問題。對于濕地保護來說,我國許多地方都堅持“保護優先”的原則,這也就引發了現實問題:當沿海居民生存與濕地保護相沖突時,法律如何作出明確性規定。國際上通常做法是在保護居民基本生存權的同時,給予濕地權利人一定的補償,我國立法中也稍作借鑒,但是卻沒有對補償的具體標準和范圍作出明確規定,因而各地區補償情況差異很大。(三)法律責任劃分不明確。沿海經濟的迅速發展也為沿海濕地保護帶來了許多難題,工業廢水、廢氣的排放會破壞濕地生態系統,對濕地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但是國家相應的懲罰措施卻很輕。一些地方對于在濕地丟棄生活垃圾、建筑垃圾的情況最高罰款只有500元,無法起到警示和懲罰的作用。其次雖然許多沿海地區立法中都有禁止破壞濕地生態系統的規定,但是對于真正破壞生態系統的行為如何追責,不同種類的破壞行為行為人所承擔的責任是否有差異,這在許多地區立法中都未得到明確。

二、以制定專門法方式解決立法難題

我國目前對濕地的保護是以綠皮書的方式明確,隨著立法技術的發展以及濕地重要性的凸顯,對于沿海濕地保護可以出臺統一的保護條例,對該生態系統的保護進行統一規定。(一)立法原則。首先應以制定法為主,同時還需要尊重習慣法內容。雖然國家有出臺統一的立法,但是由于各地區自然情況、民俗風情、生活理念不同,在對濕地進行國家統一立法的同時,也允許各地區根據自己的習慣出臺地方性法律,這種方法可以在尊重各地區風俗的基礎上推進國家法律的實施。其次應遵循生態優先的原則。當地方和國家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發生矛盾時,應適用“生態優先”的原則,經濟發展不能以犧牲生態保護為代價,應推進兩者并行。最后是整體保護原則。生態系統是內部平衡的生態圈,內部各個整體是相互制約、相互影響的關系,因而在立法中應當將各個部分都納入法律規制的范圍之內,不可追求某個部分發展而破壞了濕地系統整體性。(二)相關規范。在具體規范制定的過程中,責任制度是關鍵要素,明確不同違法行為應承擔的相應責任,一方面可以督促公民積極遵守法律內容,另一方面也為行政和司法機關的具體工作提供明確的指引。一是行政責任。該責任是指違法者雖然有破壞沿海濕地的行為,但該行為未造成嚴重后果,未上升到刑法的層面,此時需要追究行為人的行政責任。在行政責任立法中,立法者需要考慮到不同地區沿海濕地系統的稀缺性、脆弱性,針對不同的違法行為劃分不同的行政責任,實現責任程度的遞進,如警告、罰款、行政拘留等。其次是民事責任。破壞濕地行為屬于環境侵權行為,造成濕地損壞的個人或者單位都應承擔相應的民事責任。參考我國環保法的相關規定,民事責任主要包括消除妨害和賠償損失。消除妨害是停止自己的侵害行為,并且積極消除該行為帶來的不良后果。賠償損失則指賠償因環境受損而造成的實際財產損失。最后是刑事責任。當破壞濕地的行為已經造成嚴重后果的時候,需要根據罪責刑相適應的原則來對不法分子定罪量刑,承擔相應的刑事責任。(三)配套機制。在立法條文中還應當有落實措施所需要的配套機制。首先是協調機制,明確各層級部門在沿海濕地管理中的具體權限,在開發利用濕地時候能夠協調濕地經濟效益、生態效益以及社會效益,以求更好地開發和管理濕地。其次是生態評估機制。是否采取某種生態建設措施,需要綜合評估該措施所帶來的經濟和社會效益,需要有合理的評估機制,為生態建設決策提供重要參考。

三、結束語

查看全文

打造沿海經濟隆起帶推動建設沿海經濟強省

在沿海省份中曾經默默無聞的**,近年來實行“西出東聯”,沿海與腹地互動,依靠建設天然深水港**等臨港經濟群,打造沿海經濟隆起帶,推動建設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強省的步伐。

**省委書記白克明說,為加快培育沿海經濟隆起帶,**近年來著力抓了**工業區和**區兩個臨港經濟區建設。預計在“十一五”期間,**將基本建立大碼頭、大鋼鐵、大石化、大裝備四大主導工業區,逐步把**建成中國能源、礦石等大宗原材料集疏港、新型工業化基地、商業性能源儲備基地和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和科學發展示范區。

**是渤海沿岸唯一的、世界少有的不需要開挖航道和港池即可建設**萬噸級大型泊位的天然深水港址。*年,**動員全省力量推動**工業區建設。作為國家級循環經濟示范區,**建設已列入國家“十一五”規劃。

目前,**工業建設已取得重大進展,*萬噸級礦石碼頭到今年*月已接卸鐵礦石1*萬噸,煤炭碼頭和原油碼頭開工建設,液化天然氣碼頭建設前期工作正在加緊進行,遷(*)*(**)鐵路正式通車,水電通信等基礎設施基本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已累計完成投資*億元。

而在不久前,**又在****港臨海地區設立了渤海新區,初步規劃將目前以煤炭輸出為主的**港,逐步建成綜合性港口,重點發展石油化工、煤化工以及物流為主的臨港產業,實現臨海地區*平方公里的開發開放。

**沿海地區緊臨渤海灣,境內有數個港口資源。為此,**將加快整合渤海灣的**港、**港、**港、**港四大港區資源,建立布局合理、優勢互補的港群體系,努力使沿海經濟隆起帶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成為環渤海地區的重要產業基地之一。

查看全文

沿海港口貨運物流調研

為學習沿海發達城市建設港口、發展物流的成功經驗,同時加強雙方經濟聯系,促進我市港口物流的健康、快速地發展,推動沿江大開發戰略的深入實施,今年4月份,由市發改委副主任帶隊,上港集團九江港副總、市發改委、等赴浙江考察港口物流業發展情況。期間,通過與市發改委、港口集團以及部分企業進行座談,并參觀港北侖港區集裝箱碼頭,我們切實感受到經濟、社會特別是港口物流業的快速發展勢頭,從中也看到了我們的差距,印象深刻,感觸頗多。

一、市港口物流業發展現狀

2006年市物流總額達8490.6億元,繁榮的港口經濟推動了物流業的迅猛發展。同比增長25.14%;按實際價格計算,2006年全市物流業增加值達309.51億元,占GDP比重10.77%同比增長24.81%大大高于該市GDP年增速,成為市服務業中增長速度最快的行業之一。目前,全市從事運輸、倉儲、貨代、海運及相應物流業務的企業近4000家,其中絕大部分均為民營企業,培育出浙江中外運、金星、中通、海聯、大港貨柜等一批本土大型物流企業,世界排名前20位的船運公司、DHL普洛斯、安博、馬士基等物流巨頭紛紛落戶。

自改革開放以來,市地處我國東南沿海。市委、市政府堅持“以港興市、以市促港”發展戰略,把港口開發做為市經濟社會發展的重中之重,港口建設成效顯著,港口戰略地位不斷提升。港由原來的一個內河小港,發展成為集北侖港區、鎮海港區、大榭港區、穿山港區、老港區等內河港、河口港和海港于一體的特大型深水良港,擁有生產性泊位309座,其中萬噸級以上60座,5萬~25萬噸級特大型深水泊位33座,中國大陸大型、特大型深水泊位最多的港口。目前,港已與全球10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600多個港口通航,開辟集裝箱航線達191條,已基本建成國際一流的深水樞紐港和國際集裝箱遠洋干線港,構筑上海國際航運中心深水外港,成為市乃至浙江省物流龍頭,形成以集裝箱、礦石、原油、煤炭、液體化工為主的5大中轉基地和港口物流信息平臺。2007年港貨物吞吐量突破3.45億噸,同比增長11.5%1992年的7.9倍,僅次于上海港居中國大陸港口第二位,全球排名第四;港口集裝箱吞吐量超935萬標箱,同比增長32.3%1991年的252.7倍,居全國大陸港口第四位,躋身全球前十一位。預計2008年可完成貨物吞吐量3.6億噸,集裝箱吞吐量1100萬標箱。

二、市發展港口物流業有關措施

近年來,市高度重視現代物流業發展,專門成立市級領導小組,加大領導和協調力度,著重從規劃控制、項目推進、政策出臺、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督促,采取多種措施,促進港口物流業健康、有序地發展。

查看全文

縣長在沿海開發推進會講話

各位領導、各位同志:

第一,完善沿海基礎設施體系,不斷提高支撐保障能力。要進一步加快沿海港口群建設。其中對南通提出了要發揮江海聯運優勢,適時啟動洋口港區15萬噸級進港航道試挖工程,開工建設呂四港區10萬噸級挖入式港池的要求。要積極構建綜合交通體系。提出要盡快形成鐵路、公路、水運三大通道,實現與長三角核心區域、環渤海地區和沿隴海蘭新線地區更加便捷的互通對接。要不斷增強水資源和能源保障能力。統籌推進沿海水利設施建設,提高淡水資源供給和防洪保安能力。同時進一步加強沿海電源點建設。

第二,構建沿海新型產業基地,加快構筑新的發展優勢。要培育壯大優勢主導產業。要求各地發揮優勢,大力發展臨港產業,加快培育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高效農業。要大力推進開發園區建設。著力抓好南北共建園區建設,支持合作開發園區,大力吸引央企、跨國公司、省屬國有企業、大型民營企業到沿海興建各類園區。要加快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大創新平臺和載體建設力度,積極推進研發平臺建設。培育沿海地區企業技術創新體系,在新興產業和臨港產業等重點領域加快建設一批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要高度重視沿海環境保護。實施最嚴格的環境保護制度,提高環保準入門檻,在承接產業轉移時嚴防污染轉移,從源頭上控制和減少污染。加大沿海化工園區整治力度,全面提高治污能力和標準,下決心關閉一批沒有治污能力的“小化工”企業。

第三,推進灘涂圍墾綜合開發,著力拓展沿海發展空間。要大力推進重點工程建設。全力推進部省合作灘涂圍墾六大工程建設,力爭完成計劃匡圍67萬畝、新增農業用地10萬畝以上的目標任務。要不斷創新開發機制。鼓勵省市縣相互參股,形成多元開發格局。堅持遠近結合、滾動開發,探索盈利回報模式,建立合理高效可持續的開發機制。要注重高效集約利用。統籌考慮產業發展、城鎮建設、農業生產和生態保護用地需求。要抓緊完善配套政策。加快制定圍墾利用相關配套政策措施,重點落實好農業、建設、生態用地的使用比例,對圍墾開發形成的土地納入耕地占補平衡項目庫管理,新增耕地指標優先用于沿海重點工程項目。

第四,加大沿海城鎮建設力度,進一步提高城鄉統籌發展水平。要進一步完善沿海城鎮體系。根據“三極一帶多節點”的空間布局,統籌考慮沿海港口群、產業帶和城鎮軸建設,做到產業發展和城市建設同步規劃,生態建設與城鎮建設協調推進。要努力提升城市綜合功能。積極推進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建設和管理信息化步伐,推進節約型城市建設。要加快城鄉發展一體化步伐。有序推進鎮村布局規劃實施,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城鄉互動的長效機制。

第五,健全沿海工作聯動機制,努力形成推動沿海開發的強大合力。要進一步增強主觀能動性和工作創造性,牢固樹立“闖”的精神、“搶”的意識、“拼”的作風。要加強省內區域互動,支持蘇北、蘇中地區對接沿海、借船出海,在與沿海地區互動發展中實現共同繁榮。要繼續抓好沿海開發宣傳推介工作,重點開展東中西區域合作、江海聯動、陸海統籌和赴海外招商等宣傳推介活動,組織好沿海開發第一階段目標任務完成情況的宣傳報道。

查看全文

沿海規劃人力資源論文

一、河北沿海地區三大產業人力資源現狀

由2011年河北沿海地區秦皇島、唐山、滄州三市各產業的生產總值可以看出,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生產總值占據主導地位,而第一產業生產總值相對較低(如表1所示)。從目前河北沿海地區就業人員從事的工作所屬產業來看,在第二產業就業的人員數量相對較多,而第一產業就業人員相對較少。由此可以看出,第一產業占用人力資源較少,創造的價值也相對較少;第二、三產業占用的人力資源較多,創造的生產總值也較多。所以,河北沿海地區未來幾年內的人力資源各產業方面的需求按由多到少,分別是: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第一產業,并且,主要以制造工業與旅游服務業為主。據統計,2011年河北全省按行業分,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主要集中在通信、化工、金屬制品和紡織等行業,其中通訊設備制造企業共有1037家,化學原料及化學制品制造企業有804家,非金屬礦物制品企業853家。目前,河北省的各行業企業發展趨勢與未來發展趨勢基本相符,由于其大多數屬于技術型產業,其專業技術人員需求量相對較大,這對河北省人才的吸收力與河北沿海地區的高校在人才培養和儲備方面都是不小的挑戰。

二、河北沿海地區重點產業人力資源現狀

由河北沿海地區的產業生產總值可以看出,該地區經濟呈現較穩定的發展趨勢,其經濟的主要推動力在于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其中第二產業主要集中在制造業,而第三產業主要集中在旅游業和港口物流業。

(一)旅游業人力資源發展現狀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越來越注重休閑旅游。河北沿海地區具有美麗的自然風光,歷史文化厚重、自然旅游資源得天獨厚。面臨國內國際競爭日趨激烈的新形勢,河北沿海旅游業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方面還不夠科學規范,還存在著以下問題:一是人才總體層次較低,精英人才缺乏。由于旅游行業具有特殊的服務性,所以旅游行業需要精通業務、具有創新能力和較高管理水平的精英式人才。在河北沿海地區,其旅游業從業人員總體層次仍然較低,且流動性較大,如高素質的職業經理人、營銷人才、度假村管理人才、人力資源管理人才等精英型人才大量缺乏。旅游從業人員隊伍整體素質還有待提高。二是復合型人才較少,且缺乏流動性。隨著市場競爭的不斷加劇,旅游企業不僅需要大量操作型服務人員,更需要大量高素質復合型人才,同時具有較高理論水平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旅游人才最為缺乏。目前河北沿海地區旅游業人力資源出現了兩個流動趨勢,一方面基層員工的流動過于頻繁,無法保證高質量的服務,另一方面中高層管理和專業技術人才的流動基本是小范圍的、區域性的流動,缺少新鮮血液的注入,阻礙了旅游行業的創新與發展。

查看全文

剖析沿海棉花抗逆培育技術特征

摘要:介紹了棉花抗逆栽培技術,包括選用良種、輪作換茬、培育壯苗、高壟栽培、合理密植、水肥管理、全程化調、病蟲害防治等內容,以期為江蘇沿海棉區棉花種植提供參考。

關鍵詞:棉花;抗逆栽培;品種選擇;合理密植;田間管理;江蘇沿海棉區

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四季異常,災害頻繁,病蟲暴發,農業的自然災害風險和生物危害風險日益加大。作為沿海地區大宗經濟作物的棉花,其栽培環境逐漸逆化,宜棉氣候年景難遇,逆境災害年份多見,使棉花產業穩定發展面臨挑戰。推廣應用異常氣候條件下沿海棉區棉花抗逆栽培技術已顯得十分重要。

一、選用良種

選育抗病品種是控制棉花枯萎病、黃萎病最經濟有效的措施。棉花育種要在重視抗蟲性選育的同時,加強對抗病種質的病圃選擇,使育成品種不僅抗棉鈴蟲,而且抗枯萎病、耐黃萎病,增強這些新品種在沿海棉區的適應性、抗逆性和安全性。必須按照《種子法》的規定引進新品種,而且要嚴格按照試驗、示范、推廣的程序,確保因種栽培、良種配套良法。禁止不合法品種在生產上應用,抑制品種多亂雜,遏制枯萎病、黃萎病新菌系侵入和生理小種多樣化。主推科棉、蘇雜、南抗(南農)、鹽抗、泗抗(泗雜)系統主導品種,優化品種布局,促進良種配套良法。

二、輪作換茬

查看全文

金融支持和沿海開發詮釋

摘要:沿海開發,金融先行,海門市迎來了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金融業如何支持和服務海門市沿海經濟開發,已成為十分緊迫和具有現實意義的重要課題。

關鍵詞:沿海開發;金融支持;金融服務

一、金融業對海門市沿海開發的戰略意義和支持方向

(一)國際沿海經濟發展戰略值得關注和借鑒

金融業要支持和服務于海門市乃至鹽城、南通和連云港的其他沿海城市的開發,首先要理解沿海開發的國際經驗和把握沿海開發的戰略方向,一是門戶城市在沿海開發中的主導地位。美國的洛杉磯、日本的東京、韓國的釜山等地都是沿海地區重要的門戶城市。這些沿海地區開發之初,均采取做強門戶城市,帶動區域整體開發的思路。二是遠洋深水大港的支撐作用。如洛杉磯大都市區擁有長灘和洛杉磯港,東京圈擁有橫濱、川畸和千葉港,釜山大都市區擁有釜山港和大浦港。這些港口都是遠洋深水大港,不僅帶動了區域全球貿易進程,而且推動了沿線工業基地建設,為門戶城市的樞紐功能發揮起到了強有力的支撐作用。三是以大運量高速交通為主體的基礎設施支撐。以高速交通為主的基礎設施保證了重要的空間支撐,尤其是區域性高速干線對城市區域化發展起到了直接的引導作用。如在沿海區域城鎮體系演化過程當中日本的新干線、韓國京釜高鐵、美國的加州高速路網成為城鎮體系集聚和連綿發展的重要支撐。四是接軌全球市場的產業政策。臨港工業是世界港口城市經濟發展的首選產業。沿海開發地區都主動接納全球產業轉移,發展臨港產業,并積極進行新興產業基地布局,加大高新技術產業的投入,通過區域經濟轉型促進城市化發展。

(二)金融業要準確把握海門市沿海開發的戰略布局

查看全文

沿海經濟旅游資源探查

1旅游資源研究綜述

21世紀以來針對旅游資源更多側重整合性開發利用研究。王欣等[4]從一個新的角度探討了旅游資源整合的方法和模式;毛端謙等[5]認為通過空間整合實現區域旅游資源的效益最大化并最終提高整個區域的旅游競爭力;李建麗[6]認為以城市旅游資源整合為紐帶發展區域旅游,符合國際流行趨勢,利于帶動區域經濟發展;汪宇明[7]利用核心-邊緣理論探討了旅游資源區域整合的途徑;馮學鋼[8]認為只有聯動開發旅游資源,才能使旅游區有更大的發展;柴海燕[9]認為應通過確定區域“主題”來整合旅游資源。綜上可知,旅游資源開發研究已為國內外所關注,但目前針對遼寧沿海經濟帶旅游資源的系統研究尚屬空白。

2遼寧沿海經濟帶旅游資源調查

遼寧沿海經濟帶從東到西聯結了遼寧省所轄的丹東、大連、營口、盤錦、錦州和葫蘆島6市,瀕臨黃、渤兩海,呈現“N”字形綿延分布于遼寧省的東、南、西三面,這里山水相依、文明久遠、民俗獨特,自然人文景觀交相輝映[10]。丹東市具有江、山、邊境、海等特色品牌旅游資源,主要旅游資源包括:鴨綠江、虎山長城、河口仙境、九水峽、抗美援朝紀念館、錦江山公園、鳳凰山、安平河、紅銅溝、世標山莊、水豐湖、太平灣、五龍背、東湯等溫泉、蒲石河、玉龍湖、五龍山、大小鹿島、獐島、青山溝、天橋溝、天華山、大孤山、黃椅山、花脖山、響水寺、白石砬子、大梨樹等農業旅游示范點、丹東人洞穴遺址、漢代西安平縣遺址、近代戰爭遺址、現代橋梁遺址、水電站大壩、江海分界碑、園林工程、民俗風情、柱參、絲綢、板栗等。大連市具有海、節慶、現代都市風情等特色品牌旅游資源,主要旅游資源包括:棒棰島、老虎灘等南部濱海、星海灣等海灣、星海等城市廣場、圣亞海洋世界、極地海洋動物館、碧海山莊、金石灘、發現王國、森林動物園、觀光塔、蛇島、夏家河子海濱、西郊度假區、安波、步云等溫泉、朝陽溝森林公園、仙人洞森林公園、仙浴灣、白玉山、東雞冠山及203高地、中日甲午海戰和日俄戰爭遺址、老鐵山、太陽溝、冰峪溝、長山群島、長興島等海島、俄日風情街、濱海路、國際服裝節等節慶活動、海鮮、貝雕、現代城市風情等。營口市具有溫泉特色品牌旅游資源,主要旅游資源包括:金牛山遺址、石棚、楞嚴禪寺、蓋州上帝廟、思拉堡溫泉、熊岳天沐等溫泉、望兒山、白沙灣等海濱,月亮湖公園、雪帽山、龜石灘、繡龍等森林公園、墩臺山、赤山、西炮臺遺址、玄貞觀、水產品、水果等。盤錦市具有濕地、灘涂等特色品牌旅游資源,主要旅游資源包括:雙臺河口自然保護區、遼河碑林、遼河文化產業園區、丹頂鶴黑嘴鷗等珍稀鳥類、蘆葦等濕地植被、河蟹文蛤等濕地水產、翅堿蓬等鹽生灘涂植被、有機稻米、張氏祖居祖墳、甲午古戰場、南大荒農場、遼河油井塔林、湖濱公園、中興公園、馬術俱樂部、鼎翔生態旅游區、西安現代農業園區等。錦州市具有園、山、館、寺、窟、遼文化等特色品牌旅游資源,主要旅游資源包括:世博園、醫巫閭山、北鎮廟、萬佛堂石窟、奉國寺、筆架山及天橋、遼沈戰役紀念館、大廣濟寺及其遼塔、錦州市博物館、崇興寺雙塔、北鎮鼓樓、李成梁石坊、北普陀山、龍崗墓群、吳楚莊園、松山生態園、青巖寺、黑山天主堂、翠巖山、大小凌河、女兒河、二郎洞、生生果園、義縣八塔山、義縣化石館、動物園、東湖公園、道光廿五貢酒、溝幫子熏雞工旅示范點、北鎮農業旅游區等。葫蘆島具有海、島、泉、城等特色品牌旅游資源,主要旅游資源包括:興城古城、興城海濱、九門口水上長城、碣石宮、菊花島、葫蘆山莊、興城溫泉、祖氏石坊、文廟、首山、龍潭大峽谷、葫蘆島軍港、綏中新浪海濱浴場、虹螺山、止錨灣、塔子溝雙塔、龍灣海濱、蓮花山圣水寺、靈山寺、烏金塘水庫、前所城、朱梅墓園、人文紀念公園、塔山阻擊戰紀念塔等。

3遼寧沿海經濟帶旅游資源的結構解析

由于旅游資源性質、價值、區位條件、規模、組合等有很大的差異,因此其內容、形式、開發模式都呈現出多元化的特征,不同類型的旅游資源開發方式、開發重點、開發途徑不同,內容豐富、品種繁多、特色鮮明的旅游資源進行類型解構,深層次剖析旅游資源的價值和功能,可以為旅游資源開發、旅游業發展提供宏觀決策依據,也可為規劃開發提供參考,避免出現開發趨同和產業同構,并利于最大限度地發揮旅游資源的功能和效益。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