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病監測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7 07:11:58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疫病監測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動物疫病監測計劃
為了掌握全縣動物疫病免疫狀況、流行規律和疫情動態,提高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的針對性、時效性和科學性,確保不發生重大動物疫病,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重大動物疫情應急條例》和《2014年市動物疫病監測計劃》,結合我縣實際,制定該監測計劃,請各基層站和有關單位遵照執行。
一、指導思想與目標
根據國家規定的有關監測標準和操作規程,認真組織和規范開展動物疫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豬瘟、雞新城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重大動物疫病及家畜布魯氏病等重點動物疫病開展定期監測工作,及時掌握疫情動態,評估重大動物疫病免疫效果,開展重大動物疫病風險評估,預警預報,消除疫情隱患,為科學防控提供技術支持。動物疫病監測按照集中監測與常規監測、應急監測相結合的原則,強化動物疫病監測工作。積極探索主要動物疫病凈化模式,大力推進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工作。
二、職責分工和主要任務
動物疫病監測實行分級負責制。每年進行兩次集中監測;在集中監測的月份之外進行月度常規監測;根據國內外疫情形勢發展及時組織進行應急監測。
1.根據國家有關規定,縣畜牧局負責制定、調整本轄區動物疫病監測方案,并統一組織實施。
動物疫病監測工作計劃
一、工作機制
1、由縣農業局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負責組織實施全縣的動物疫病監測工作,主要負責禽流感、口蹄疫、豬瘟、高致病性豬藍耳病、新城疫的免疫抗體監測和布魯氏菌病、牛結核病的監測工作,負責病原學監測樣品采集和送檢工作。
2、采取集中監測和日常監測相結合。按國家監測計劃的要求,按時完成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的集中監測任務,對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疫病每月進行一次日常監測。同時要把監測工作和免疫工作相結合,當發現動物群體保護水平下降時,通知立即補免;當發現免疫抗體不合格的,應及時向主管部門及時報告,并落實強化免疫措施;對陽性動物群體要按國家有關規定處置,對撲殺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病原學陽性畜禽及同群畜禽,按重大動物疫情處置的有關規定給予補償;發現疫情隱患時要及時采取措施。
3、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于每月1-7日報送動物疫病監測月報,8-14日報送動物疫情月報。通過“全國動物疫病監測和疫情信息系統”傳報至中國動物疫病預防控制中心。
二、監測計劃安排
(一)高致病性禽流感監測
動物疫病監測工作要點
一、總體要求
重點開展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優先防治動物疫病及布魯氏菌病等人畜共患病的監測工作。全面掌握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優先防治動物疫病的分布狀況和流行態勢,做好布魯氏菌病、奶牛結核病的監測工作,加強動物疫情風險分析評估,科學研判防控形勢,為防控決策提供科學依據。積極探索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模式,推進畜禽原種場主要動物疫病監測凈化與評估認證。
二、基本原則
1.主動監測與被動監測相結合。各鎮及辦事處要切實做好主動監測與被動監測。擴大監測信息系統覆蓋面,探索動物診療單位企業執業獸醫診斷與報告管理模式,提高疫情報告的科學性、準備性和時效性。根據各區域動物疫病流行特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監測分析工作,提高數據采集、分析和報告的科學性、系統性和有效性。
2.常規監測與應急監測相結合。各鄉鎮要按照本轄區動物疫病監測方案,按月度完成常規監測任務,對突發主要動物疫病和新發動物疫病,要及時開展應急監測。
3.病原監測與抗體監測相結合。通過免疫抗體監測,及時評估主要動物疫病免疫效果;進一步強化病原學監測,加大監測力度,及時掌握主要動物疫病病原分布情況,分析和把握主要動物疫病流行趨勢。
農委疫病監測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組織和規范開展動物疫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通過病原監測全面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動物疫病的病原分布和流行趨勢,及時消除疫情隱患;通過抗體監測有效評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及豬瘟等主要動物疫病的免疫效果,為科學免疫提供監測依據;定期分析評估動物疫情,把握疫情動態,科學判斷防控形勢,開展預警預報工作,為科學防控提供技術支持。同時,根據動物疫病流行特點及防控情況,積極探索主要動物疫病凈化模式。
二、基本原則
1、市級監測和縣級監測相結合。市級計劃由市農委按照全省計劃統一制定下發,各區縣要做好監測所需采樣工作。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按照市農委的部署,對各區縣重點區域的重點動物疫病開展直接采樣監測和分析。
2、定點監測與全面監測相結合。各區縣應根據本行政區域動物疫病流行特點,設立固定監測點,實行定時、定點、定量和定性持續監測。在春秋兩季集中免疫后,分別開展一次全面集中監測工作。
3、主動監測與被動監測相結合。市級和區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在接收匯總分析各縣監測數據和資料的基礎上,根據動物疫病流行趨勢、疫情特點,做好動物疫病主動監測,設置主動監測點,同時,加強對染病及不明原因死亡動物的檢測診斷與報告,提高疫情報告的準確性和時效性。
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工作計劃
一、總體要求
根據農業農村部《關于印發國家動物疫病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計劃(2021-2025年)的通知》(農牧發〔2021〕11號)要求,重點開展非洲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布魯氏菌病、馬鼻疽和馬傳染性貧血6種優先防治病種,以及非洲馬瘟等重點外來動物疫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同時,結合我市實際,扎實做好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雞新城疫、血吸蟲病、牛結核病、狂犬病、牛結節性皮膚病、牛海綿狀腦病、小反芻獸疫等的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
各縣(市)區要抓好落實,按時按質按量完成非洲豬瘟等動物疫病的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工作;認真組織開展春秋季集中免疫監測工作,科學評估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芻獸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雞新城疫等主要動物疫病的疫苗免疫效果。
二、基本原則
(一)主動監測與被動監測相結合。各縣(市)區要根據本轄區動物疫病流行特點、防控現狀和畜牧業生產等情況,科學制定監測實施方案;進一步強化臨床巡查和疫病報告,逐步探索將動物診療單位和養殖場(戶)執業獸醫診斷報告等信息納入動物疫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體系,全面獲取動物衛生數據,提高數據采集、分析和報告的規范性、系統性和科學性。
(二)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相結合。各縣(市)區要進一步強化監測與流行病學調查工作的協同性,一旦監測發現下列情形的,要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一是發現非洲豬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重大動物疫病流行特點發生改變的;二是發生或疑似發生外來動物疫病、新發動物疫病或已經消滅疫病的;三是發現豬瘟等主要動物疫病流行特點出現明顯變化的;四是在較短時間出現大量動物發病或不明原因死亡,且擴散較快的。
畜牧局疫病監測實施方案
為規范動物防疫工作,及時掌握動物疫病免疫狀況、流行規律和疫情動態,增強重大動物疫情預警預報能力,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有關規定和市畜牧水產局《關于印發2012年市重大物疫病監測計劃的通知》(合畜水[2012]39號)文件精神及要求,結合我縣實際,重點對縣區內種畜禽場、規模養殖場、養殖小區、養殖大戶和活動禽交易市場等重大動物疫病進行血清抗體和病原學監測,來強化免疫效果和了解疫情動態,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組織和規范開展動物疫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通過病原監測全面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動物疫病的病原分布和流行趨勢,及時消除疫情隱患;通過抗體監測有效評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及豬瘟等主要動物疫病的免疫效果,為科學免疫提供監測依據;定期分析評估動物疫情,把握疫情動態,科學判斷防控形勢,開展預警預報工作,為科學防控提供技術支持。同時,結合《國家中長期動物疫病防治規劃(2011-2020)》和口蹄疫、禽流感、布病等專項防治計劃,根據動物疫病流行特點及防控情況,積極探索主要動物疫病凈化模式,大力推進動物疫病區域化管理工作。
二、基本原則
(一)上級監測和本級監測相結合。按照《關于印發2012年市重大動物疫病監測計劃的通知》文件要求,結合我縣實際,制定了我縣重大動物疫病監測實施方案。監測數量不少于市級下達監測計劃數量。所需經費納入地方財政預算。
(二)定點監測與全面監測相結合。根據我縣動物疫病流行特點,在縣內設立固定監測點,實行定時、定點、定量和定性持續監測。在春秋兩季集中免疫后,分別開展一次全面集中監測工作。
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現狀及對策
目前,全國范圍內野生動物疫源疫病帶來的威脅日趨嚴重。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種類多。研究資料表明,許多畜禽和人類的疫病,如禽流感、鼠疫、口蹄疫、狂犬病、尼巴病、猴天花病、西尼羅河熱、登革熱等就是來源于野生動物,或者其主要宿主和傳播媒介是野生動物。至今尚未曾發現的,由于野生動物攜帶且可能變異和向畜禽、人類傳播的病原體種類,更是難以估計。其二是野生動物疫源疫病傳播渠道廣。野生動物主要分布在廣大農村地區,通過與畜禽的直接接觸傳播疫源,或通過污染水源、糧食、作物等傳播疫源。還有一些獸類和鳥類有季節性遷徙的習性,候鳥的遷飛可達數千公里,需要在中途頻繁停歇,疫病傳播更難控制。其三是野生動物攜帶的病原體變異速率有加快趨勢。受人類活動影響,全球生態環境趨于惡化,生態失衡、環境污染加劇,對野生動物病原體變異起到催化劑的作用,導致各種新變異的野生動物病原體不斷出現。野生動物及其產品的過度利用和頻繁貿易,也增加了人類、畜禽與野生動物接觸的機會,也促使一些病原體因交叉傳染而發生快速變異、蔓延。巴彥淖爾市地處祖國北疆,邊境線長,野生動物資源十分豐富,境內有野生動物38目110科460多種,其中獸類7目15科49種,鳥類17目44科199種,爬行類2目4科13種。這些野生動物中有45種珍稀瀕危動物被國家列為保護對象,其中一級保護動物有10種,(鳥類8種、獸類2種),二級保護動物有35種(鳥類27種、獸類8種)。烏梁素海、黃河沿岸、套內海子等濕地、各自然保護區是野生動物集中分布區域,更是候鳥遷飛、繁殖、停歇的重要通道,一些候鳥可能來自境外禽流感疫區,攜帶病原體、傳播疫病,并存在污染水源的隱患,對我市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命健康安全構成嚴重威脅。2017年國家林業局又加強了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網絡體系建設,在候鳥主要聚集地和遷徙通道布設國家級監測站點。因有兩條候鳥遷徙通道通過我市境內,在巴彥淖爾市布設了一個國家級監測站和兩個省級監測站,這些機構在經費緊張的情況下力所能及地開展了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由于我市野生動物分布面積大,監測區域點多面廣,每年的冬春是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關鍵時期,野生動物尤其是候鳥疫源疫病監測工作是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重要內容和環節,因此目前疫病監測防控的形勢十分嚴峻。進一步加強保護野生動物資源,維護生態平衡,防范野生動物疫病,將成為我市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控工作今后一段時期的重要任務。
1存在主要問題
根據已經掌握情況,巴彥淖爾市在監測防控野生動物疫源疫病方面存在一些問題:1.1對野生動物疫源疫病嚴重危害性的認識不足,對監測防控工作的投入不足。各監測站點由于缺乏巡護監測經費和安全防護裝備、消毒藥劑等應急物資儲備,嚴重影響了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的開展,制約著對突發疫情的有效處置,監測防控工作面臨巨大困難。1.2預防和控制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的宣傳教育普及力度小,公眾對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的危害及傳播途徑的認識不夠,防范意識和能力較為薄弱。開展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工作以來,各監測機構雖然通過開展“愛鳥周”等活動普及野生動物保護以及防范野生動物傳播疫病的科學知識,對主要監測區域利用巡查巡護過程散發宣傳材料等,宣傳《野生動物保護法》《動物防疫法》等法律法規以及重大動物防治政策,但經常性、持久性的宣傳不夠。尤其是針對農村、牧區等基層的宣傳教育還遠不夠深入,農牧民對重大野生動物疫情缺乏必要的了解,認識不夠,防范意識不強。1.3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機構專業人才缺乏,監測人員沒有受過系統的、專業的疫源疫病監測技術的學習和培訓,應對和處理突發疫情的能力不強,業務素質和技術水平有待提高。
2幾點建議
監測防控野生動物疫源疫病,對維護全市公共衛生安全和生態安全,保護生物多樣性,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及經濟社會穩定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有利于做好此項工作,提出如下建議:2.1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加強領導,形成各部門合作全社會參與的綜合防治格局。做好每年冬春季節野生動物尤其是候鳥的疫源疫病監測工作,做好監測記錄,發現疫情及時采取防控措施,阻斷傳播途徑,控制疫源疫情的蔓延。2.2完善各監測站點的基礎設施建設,開展監測工作,探索途徑,總結經驗,為全國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網絡體系建設提供基礎信息。各級政府財政要進一步增加投入,將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治經費列入財政預算,以保證此項工作的順利進行。2.3進一步加強宣傳力度,提高公眾對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的危害及傳播途徑的認識,增強防范意識和能力。深入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利用多種形式和機會向公眾宣傳預防野生動物疫病的科學知識,收集周邊國家的野生動物疫源疫病信息,防疫于未然。2.4進一步加強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防治體系建設和人才培養,提高監測防治隊伍素質。選送監測骨干力量到國家林業局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總站學習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的專業技術,如野生動物捕捉技術、采樣技術、樣品保存、運輸技術、防護措施等,為制定我市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技術規程、全面開展監測工作及本底調查,提高監測隊伍。2.5充分利用現有設施設備和技術力量,聯合大學院校、專家學者開展疫病流行、野生動物宿主、傳播規律和暴發機理等基礎研究工作,提高野生動物疫源疫病監測預警能力,變防疫工作中的被動狀況為主動。
作者:通日格 任志江 鄧慧 單位:巴彥淖爾市農牧業經營管理站2.臨河區農村經營管理局3.烏拉特后旗植保植檢站
養豬場重大疫病監測綜合防控策略
摘要:在我國經濟快速發展的情況下,畜牧業獲得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重大疫病的監測以及綜合防控工作,也開始受到畜牧業養殖者、相關專家的高度重視,成為了當前研究的重點內容。為了能夠更好的發展畜牧業,當前急需分析規模化養豬場重大疫病監測中存在的不足,并且針對性的提出綜合防控相關措施,通過可持續而合理的重大疫病防控工作,保證養豬場的經濟效益,為保障牲畜健康提供支持。
關鍵詞:規模化養豬場;重大疫病;監測及綜合防控
近些年隨著規模化養殖業的快速發展,養豬場中的重大疫病監測和防控工作,受到了全社會的共同關注,是日常養殖場維護工作中的重點內容。但是在實際的監測中,由于意識、方法等方面的影響,造成監測工作無法發揮出應有的作用,起不到為綜合防控工作提供支持的積極影響。因此,為了能夠更好的開展監測工作,當前需要對實際監測中存在的不足進行分析和研究,并且針對性的提出有效綜合防控相關策略。只有這樣才能夠真正提升規模化養豬場的監測效果,及時發現問題并且解決問題,為獲得更好的重大疫病防控工作提供支持。
1規模化養豬場重大疫病監測難點
1.1混合感染問題嚴重
經過實驗室對病原體進行監測可以發現,豬群中出現感染的傳染病一般不是單一病原體造成,而是至少兩種及兩種以上病原體共同作用所導致[1]。這種多種病原體混合造成感染已經成為當前疫病監測中的重點,也是發病的主要形式。在實際的養豬場中,主要是雙重感染、三重感染、繼發感染,或者是多種疾病并發的多種感染等,主要疾病包括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豬瘟、偽狂犬病等。其中多重感染和激發感染對于豬群產生的危害最大,能夠直接影響到豬群的生命安全。
農林局動物疫病監測方案
一、目的
為鞏固我區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水平,進一步掌握動物疫病潛在威脅,增強預警預報能力,及時消除疫情隱患,防止重大動物疫情的發生,根據《農業部關于印發<年國家動物疫病監測計劃>的通知》(農醫發[]48號)和《市農業與林業局關于印發<年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動物疫病監測計劃>的通知》(農林[]12號),結合我區的實際,堅持“四個相結合"的監測方式即春秋防集中監測與監督抽檢相結合、定期例行監測和定點監測相結合,市級監測與區級監測相結合、血清學監測與病原學監測相結合,特制定此方案。
二、職責分工
1、區農林水利局主管全區動物疫情監測工作,負責制定和調整年度動物疫病監測計劃實施方案。
2、區重大動物疫病應急控制指揮部辦公室(以下簡稱區疫控辦)負責起草年度動物疫病監測計劃實施方案,組織實施監測工作。
3、區動物防疫監督所承擔具體監測工作,包括區級監測及相關數據反饋報告,負責血清學和病原學監測點的管理及監測結果跟蹤。
區畜牧部門動物疫病監測方案
為切實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和口蹄疫等主要動物疫病流行規律和疫情動態,掌握免疫效果和免疫時機,及時發現和消除疫情隱患,提高重大動物疫病疫情預警能力,迎接國家重大動物疫病風險評估,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農業部《無規定動物疫病區管理技術規范(試行)》等有關規定和要求,結合我區畜牧業發展實際,制定本方案。
一、監測項目
重點監測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高致病性豬藍耳病、豬瘟、新城疫、布魯氏菌病、牛結核病、狂犬病。
二、職責分工
區畜牧獸醫局負責檢測方案的制定和檢測計劃的組織實施,實行區、街道兩級動物疫病監測分級負責制,按照集中監測與日常監測、應急監測相結合的原則,強化動物疫病監測工作。
(一)根據國家和省、市有關規定,區畜牧獸醫局負責制定調整全區動物疫病監測方案,并統一部署年度檢測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