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刊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7 16:31:5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醫刊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如何確認中文期刊是核心期刊

如何確認某種中文期刊是核心刊?目前國內核心期刊目錄以那種為準?答:目前國內出版核心期刊目錄的主要有四個機構: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大學。

(1)《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159.226.100.178/html/lyqkb.htm由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同資助,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辦。核心庫的來源期刊經過嚴格的評選,是各學科領域中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擴展庫的來源期刊也經過大范圍的遴選,是我國各學科領域較優秀的期刊。學科范圍:理、工、農、林、醫及管理科學。來源期刊表按漢語拼音音序排列,核心庫期刊:645種(以*號為標記);擴展庫期刊:351種。該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推選人、自然基金委資助項目后期績效評估等指定查詢庫;自然基金委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查詢庫。

(2)《中國科技論文與引文數據庫》wanfang.calis.edu.cn/kjxx/6.html由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主辦。收錄中文科技核心期刊1200多種。學科范圍:自然科學領域各個專業。該數據中心每年根據數據庫論文收錄數量國內各科研機構、高等院校及各單位、各部門科技排名情況。我??萍继幑嫉摹氨本┙煌ù髮W論文分類標準”中理工類中文期刊即參考了該數據庫收錄核心刊情況。醫.學.全.在線.網.站.提供

(3)《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localsev.lib.pku.edu.cn/cjc/由北京大學圖書館和北京高校圖書館期刊工作研究會主持編纂。收錄中文核心期刊1571種。學科范圍:社會科學、自然科學各個專業領域,分屬七大編75個學科類目:第一編哲學、社會學、政治、法律;第二編經濟第;三編文化、教育;第四編自然科學;第五編醫藥、衛生;第六編農業科學;第七編工業技術。每種核心期刊均有詳細的書目信息和對期刊內容的簡單介紹。該“核心刊目錄”綜合性強,在高校范圍內影響很廣泛。

(4)《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www.cssci.com.cn/cssci_qk.htm由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主辦。2000、2001年度收錄中文期刊共419種,另加海外華文期刊16種。我??萍继幑嫉摹氨本┙煌ù髮W論文分類標準”中社科類中文期刊即參考了該數據庫收錄核心刊情況。以上四種核心刊目錄1、2以理工類為主,4為社會科學類,3是各學科綜合性目錄。讀者可根據需要選擇相應的核心刊目錄瀏覽檢索。

查看全文

近代醫學期刊研究

媒介作為人類社會生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溝通社會信息、記錄科技發展、促進社會進步、提供娛樂休閑的社會功能。人類科技發展的推動,以及各階層、組織間信息交流的需要,以及市民娛樂休閑的需要,才促進了各種媒介類型的產生和不斷發展。期刊在媒介史上是最后出現的紙媒,繼承和結合了圖書、報紙二者的優點,形成了獨特的媒介特征。在整個期刊群體中,既有為科技類期刊承載最為高端、前沿的科技信息,也有大量的哲學、社會科學期刊為社會進步提供理論支持,各行業、各領域、各地域也均有各種期刊充分進行信息交流,更有大量綜合類期刊為社會提供休閑娛樂,這些功能使得期刊成為相當受重視的各種媒介類型中重要的一種。文化發展與歷史息息相關,而期刊正是文化傳播的載體。期刊是在具體的歷史時代中對人民大眾需求的全面滿足的體現。期刊的發展不僅與自身發展的內在需求有關,也與社會發展及政府的指導方針有關。我國醫學期刊在時代的浪潮中隨波逐流,其發展已歷經百年。從醫學期刊創立以來,醫學發展史中的所有重大變化都與期刊緊密聯系在一起。醫學期刊可以反映出中國近代醫學的實際狀況以及其對社會文化、醫學格局的影響。通過對醫學期刊史的發掘和整理,不僅可以反映我國的醫學傳播過程,也有助于研究期刊在傳播中的角色和作用?,F有研究對期刊進行整體上的史料梳理研究較為匱乏,而該類研究最能體現作為媒介的期刊如何反映時代特色。故本文對近代醫學期刊史進行梳理,縱觀時代需求對期刊定位的影響。

一、醫學期刊近展史

(一)晚清時期。晚清時期是醫學期刊的萌芽期,在此期間共創辦了醫學期刊26種[1-3]。我國醫學期刊歷史悠久,最早可追溯至1792年。清代名醫唐大烈受到當時的講學之風的影響,創辦了我國第一本醫學期刊——《吳醫匯講》,自此開創了我國醫學期刊史的先河。由于印刷技術的發展與興盛,以及時代與社會的需求,醫學期刊得到了迅速的發展。但此時期的中醫期刊尚不多,以西醫藥學期刊為主,并且此時還未對醫學科目進行細分,以綜合類期刊為主。其中,中醫期刊6種,西醫期刊15種,中西醫綜合期刊5種。傳教士在近代中西醫文化交流活動中發揮了媒介和橋梁作用,這種活動對中國醫學和社會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傳教士來到中國的主要目的是傳教,傳教士試圖通過輸入現代科技知識和西方人文社科知識推動基督教的傳播,即通過廣義的西學來改造中國。19世紀初,羅伯特•馬禮遜以傳教士的身份進入國中,開啟了基督教在華傳教的歷史。由于傳教收效甚微,傳教士轉而利用教育、醫學和辦報等途徑作為傳教的輔助手段,把國外的科學文化和知識傳入國內,其中比較有名的傳教士有利瑪竇、龍華民、艾儒略、湯望若等。在嘗試過各種手段后,傳教士們發現“醫學傳教(MedicalMissionary)”的效果較好。通過向當地居民治病施藥,民族間的藩籬逐漸被消除,傳教士得以接近中國各個階層。特別是1805年葡萄牙商人將牛痘活苗帶到澳門,開展了牛痘接種。英國醫生皮爾遜編譯了牛痘接種的相關書籍《牛痘奇法》,使牛痘法在華迅速傳播,加速了西方醫學在中國的傳播和發展。1817年牛痘接種經驗被總結為《引痘略》,在國內被相繼翻刻刊行。1835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外科醫生郭雷樞首次呼吁歐美教會雇傭傳教士醫生來華服務,自此大量的傳教士醫生進入國內,將西方醫學大規模傳入。鴉片戰爭導致中國戰亂不斷,人民飽受疫病傷痛折磨,而西醫見效快、痛苦少,加之當時的傳教士開辦了西醫院、翻譯醫書等,使中國民眾對西醫的逆反心理逐漸減弱,日益接受了西醫在治療疾病中所扮演的角色。1880年由廣州博濟醫局發行《西醫新報》(Western Healing Gazette)是我國第一份西醫中文醫學期刊,由嘉約翰(John Glasgow Kerr)擔任主編。但《西醫新報》因當時的文獻匱乏以及具體執行中產生的問題,導致其僅維持了兩年即告???。自17世紀下半葉起,西歐相繼出現了柏林皇家醫學會、巴黎外科學會、愛丁堡和倫敦醫學會等醫學團體,他們通過舉辦會議、編輯期刊,極大地推動了當時歐洲醫學的進步[4]。1886年以美國醫學傳教士文恒理為代表的在華的醫學傳教士借鑒西方的醫學社團制度,在上海成立了國內首個醫學社團——“中國教會醫學會”(TheChina Medical Missionary Association),即博醫會。博醫會于1887年出版發行《博醫會報》(China Medical MissionaryJournal)。然而,《博醫會報》是一份英文期刊,在辦刊時曾預想每期“附列中文醫論一則或二則,以備參考”,希望“中國有學西醫之士,相與有成。無論內外各科,務抉精義著為宏文,以光簡冊”,但直至《博醫會報》與《中華醫學雜志》合并也未能實現轉變為中文期刊的計劃。其后這些傳教士又在國內創辦了西醫報刊,如《海關醫報》《西醫新報》等[5],至此西醫開始大規模傳入我國。傳教士拉開了“西醫東漸”的帷幕,并且通過報刊這種現代性傳播工具把西醫帶入國內。他們的目的無非是為傳教,但也以此為契機為西醫學打下了基礎,并促進了西醫學在中國的立足與發展。期刊的出現改變了中國傳統的醫學傳承方式,顛覆了中國傳統信息傳播方式,將新型大眾傳播工具和傳播模式引入國內,從而揭開了中國近代期刊史的序幕。與此同時,清政府也因辦“洋務”的需要,開始成批派遣學生出國留學。經過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入侵后,清朝統治幾乎傾覆。為維護垂危的統治,清政府開始向日本廣派留學生,培養“新政”人材,而日本政府也企圖通過留學生來增強其在中國的勢力。一時間留學生如水赴壑,紛紛至日本留學。受到日本文化、政治的影響,在留日學生中出現了“科學救國”、“從醫學開始改變中國的落后局面”的思潮。留日學生組織了名目繁多的學術團體,并創立了幾十種介紹西方學術文化、宣傳君主立憲或反清革命的期刊,其中醫學期刊以《衛生世界》為代表。這些由國人創辦的啟蒙報刊打破了外國對西醫傳播權的控制局面,進一步加速了西醫傳播的本土化進程。在當時,這為啟迪民族精神、謀求救國良策方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積極意義[6]。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時期出現的以“著述醫”自稱的陳垣。與多數愛國志士一樣,陳垣以筆為槍,以報刊為陣地,先后創辦了《醫學衛生報》及《光華醫事衛生雜志》,利用報刊的宣傳教育功能開辟出一條切實可行的醫學救國之路,即以“醫人醫國為其宗旨,醫學新知為其內容,報刊傳播為其形式[7]?!边@兩方面的原因使醫學的發展較其他學科更早、更快。而期刊作為記載、傳承、傳播學術成果的載體正好反映了這一歷史過程。(二)民國時期。民國時期(1912—1949)是“中國社會逐步實現由舊到新的轉變時期”,也是我國醫學發生重大變革的特殊時期。受近代西學東漸思潮的影響,西醫和中醫體系在這一時期產生了激烈地碰撞[8]。政府實行扶植西醫、壓制中醫的政策,使兩種醫學體系的發展進程呈現出完全不同的樣態——西醫獲得長足發展,中醫卻舉步維艱[9],但無論是中醫藥期刊還是西醫期刊在此期間都曾得到迅猛的發展,其數量、品種均達到了歷史上的空前水平。據《中國醫學通史•近代卷》記載,1980—1949年國內創辦的中醫藥期刊約260種;1912—1937年出版西醫藥期刊共237種,但多數出版時間不長,影響不大;1938—1949年出版西醫學期刊約有百種,但至1948年底僅存30余種[10]。民國時期的中醫藥期刊主要由中醫社團、中醫學校和中醫藥界知名人士承辦,以“發揚國醫國藥”、“謀國學之復興,作知識之交換”為主旨。1920年前創辦的中醫藥期刊約20余種,以《和濟醫學衛生報》及《醫藥衛生通俗報》為代表。1920—1937年是中醫藥期刊出版的活躍期。由于新文化運動的興起以及中醫的興廢爭議,中醫學界各單位與知名人士聯合發聲,先后出版了中醫藥期刊逾200種,多集中于經濟、文化較發達的東南沿海地區,如上海、江蘇、浙江、廣州等。出版數量以上海最多,其次為浙江、江蘇、廣東、福建、北京、天津等。其中以《中醫雜志》、《醫學雜志》、《醫界春秋》《杏林醫學月報》等為代表。1938—1949年,由于抗日戰爭爆發、政府對中醫打壓以及期刊的經費和人員不足等問題,導致多數期刊被迫???。此時,中醫藥學界為中醫生存問題還在不斷努力,仍創辦約80余種刊物,但大多刊行年代不長,缺乏影響力。而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向西南轉移,四川、廣西等地也相繼創辦中醫藥刊物,其中以《中和醫刊》、《國醫月刊》、《復興醫藥雜志》為代表。在抗日戰爭勝利后不久,由于內戰全面爆發,社會經濟蕭條,導致期刊業也隨之蕭條,中醫藥期刊一度沉寂,僅少量期刊進行復刊,新刊物也很少,以《新中醫》、《杏林報》、《華西醫藥雜志》為代表。在西醫藥期刊方面,其歷史演變與民國時期政治斗爭的變化軌跡本質上一致。由于當時列強入侵以及工業文明的興起和發展,中國的舊式教育制度已不能適應當代社會的要求,政府曾多次頒布法令推行學制改革,包括以日本學制為圭臬的壬子癸丑學制和以美國學制為圭臬的六三三學制。在政府的支持下,自辦醫學院校迅速發展,逐漸取代教會醫學校成為了當時主要的西醫人才培養基地,為西醫發展提供了大量后備人才,預示著西醫傳播已經實現理論體系和實踐模式的本土化。醫學學校、醫學團體、政府、本土西醫以及各大報刊紛紛開始創辦醫學期刊,使西醫藥學傳播事業在多主體傳播格局下的繁榮發展。西醫期刊在此時期的傳播進程呈現出階段性和地域性差異,但是其數量飛速增長,超過以往任何一個時期,到1949年共創辦期刊500余種。期刊發展總體趨勢為逐步增加,幾乎每年都有新刊創立,共經歷了四個辦刊高峰,分別為1920年、1930年、1940年和1947年,均處于民國社會政治經濟政策發生重大轉變的時期。有研究[6]對近代西醫藥學報刊進行整理發現,僅確知創刊時間的專門性西醫報刊就多達501種,另有約330種醫藥衛生方面的副刊;期刊類型也十分豐富,如西醫、西藥、護理、口腔、公共衛生以及其他綜合性報刊等。經過大規模宣傳、辦學、譯書等傳播手段,西醫學被中國醫學界和民眾廣泛接受,成為主流醫學。這時的西醫學本身已經歷了重大的發展和變化,成為奠基在近代自然科學技術基礎上的一門綜合性科學[11]。西醫傳播中心也隨著社會動蕩經歷過數次變遷,醫藥學期刊先是以沿??诎逗脱亟饔?、經濟較為發達的上海為傳播中心向周圍擴散,其后在紅色抗戰時期隨著全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轉移至西部地區和革命根據地,最終形成一個“多極-多向”的擴散網絡[6]。這一過程可以大致上分為三個階段:(1)民國前期(1912—1927):在此時期,受到革命運動的影響,特別是新文化運動,西方文化興盛,在“科學救國”、“醫學救國”等主張下,西醫藥期刊經歷了期刊的初創階段。但此時西醫體系尚未建立完全,北洋政府內外交困,其傳播主要依靠個人,主要話語權還在外國人創辦的刊物手中。西醫藥期刊在內容上也以文獻翻譯為主,缺乏國人的自主研究內容,內容較為粗糙。此時,西醫藥期刊的范圍較小,影響力也很弱,傳播僅集中于幾個通商口岸,民眾對西醫的重要性不甚了解,也不感興趣。(2)民國中期(1928—1937年):此時期是整個西醫藥期刊發展的興盛時期。國民政府建立后,對醫藥衛生方面十分重視,設立衛生司負責全國衛生行政。中央衛生系統的建立為西醫傳播事業奠定了基礎,西醫期刊在政府的大力扶持下快速發展,傳播效力也顯著提高。在此時,期刊主要由政府、社團以及民間個人組成,總體特點是數量大、分布廣、規?;皖愋突厔菝黠@。在傳播內容方面較民國初期也有進一步延伸,增加了口腔醫學、護理學、精神病學、皮膚性病學、眼科、藥理學、法醫學、婦產科、生理學等專業刊物,并且創立了精神層次的期刊和制度層次的期刊。(3)民國后期(1937—1949年):在此時期由于戰爭爆發導致的社會動蕩,西醫傳播事業舉步維艱。但國內的西醫期刊仍在努力維持與發展,創刊量大幅增加,僅1947年就有43種西醫期刊創刊,尤其是西南和西北地區創刊的種類最多。部分期刊甚至在多次停刊后又恢復辦刊,其中堅持辦刊五年以上的期刊包括《戰時醫政》、《中國紅十字會會務通訊》、《云南衛生》、《現代醫學》、《西南醫學雜志》、《貴陽醫學院院刊》、《軍醫通訊》等;一些影響較大的期刊甚至二十多年長盛不衰,如《中華醫學雜志》、《中華護士季報》、《同德醫學》、《中國紅十字會月刊》、《民國醫學雜志》、《衛生月刊》等。抗戰期間,東部地區淪陷,其經濟、社會和醫藥衛生狀況每況愈下,創辦的西醫期刊數量與中西部地區相比顯著下降??谷諔馉幗Y束后,隨著國內經濟政治中心的轉移,中西部地區的醫藥期刊規模迅速萎縮,東部地區醫藥期刊發展繁盛,新創辦報刊100余種,復刊20余種。這一時期的西醫期刊比以往任一時期都更接近現實,適應戰時需要,貼近民生,并且一些醫療制度層次的期刊已經開始對國家醫療政策進行深入的討論。西醫期刊已經成為了國家衛生行政的宣傳者、推廣者和監督者,在政府與民間、傳播主體與受眾之間架起了一座重要橋梁。

二、近代醫學期刊的傳播意義

(一)推動近代醫學體系的建立。自傳教士將西方醫學思想帶入了國內,我國的近代醫學技術有了飛躍性的發展。而近代醫學期刊的出現加速了西醫學在國內傳播,并促使西醫本土化,對開啟民智、推動近代醫學體系的建立有著不可低估的積極作用。這些醫學期刊在普及西醫知識的同時,也將西方的醫學精神、衛生觀念帶入國內,將科學觀念輸入到國人思想之中。國內也由此將醫學進行系統化概括,并細分出基礎學科及臨床學科,如解剖學、細胞生物學、生理學、生物化學、口腔醫學、護理學、精神病學、皮膚性病學、眼科、藥理學、法醫學、婦產科等,奠定了我國近代醫學體系的基礎,在近代醫學體系形成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理論支撐作用,初步建立了醫學傳播的系統模式。傳統中醫“有禁方之傳授,重其道不輕以示人。后世沿其義而失其真,乃有秘方之名目。秘之又秘,遂終失傳。”[12]中醫的傳統傳承方式為師承,歷來通過“口傳秘授”,但隨著報紙、期刊、書籍的普及,我國傳統醫學的傳播和交流模式發生巨大改變。中醫藥期刊儼然成為了我國傳統醫學學術交流的媒介,也是中醫與西醫思想碰撞的平臺。中醫醫師的交流傳播觀念也發生了巨大的轉變,他們將自己的醫學心得及思想述諸于文字。(二)促進了中國傳統醫學的學術交流和發展。交流是推動人類社會前進的主要動力之一。傳教士來華的主要目的是傳播宗教,他們借用醫學的力量在中國行醫布道,通過創辦期刊、翻譯醫術、開辦西式醫院和醫學校等成為西方醫學進入中國的主要渠道,讓中醫民眾接觸到西醫知識和西醫診療方法,促進了中國醫學的多元化發展。與此同時,傳教士在把西醫學知識帶到中國的同時,也逐漸加深了對中國傳統醫學的理解。部分傳教士開始研究并向西方譯介中醫藥學知識,為中國傳統醫學的傳播打開了一扇窗口。一方面傳教士希望通過向西方社會介紹中國傳統醫學,幫助其了解中國,進一步獲得支持,推動傳教事業;另一方面,他們希望通過研究中西醫學的相似性,尋找東西方醫學文化的相似點,以便在中國歷史上尋找空間安置上帝[13]。醫學傳教士在編撰有關西醫學著作、個人自傳、刊物、社會調查報告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涉及到中國傳統醫學的內容。這些內容成為了西方人對中國傳統醫學的最初印象和輪廓。期刊等傳播媒介作為跨語言、跨文化的交際媒介,在促進中西方文化交流和溝通方面產生了較大影響,成為來華傳教士行醫傳教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對東西方的社會、思想、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14]。中醫藥學是一門實踐性、經驗性極強的學科,中醫師承是我國傳統醫學傳承和發展的重要方式。傳統師承教育一般以師授為主,師者言傳身教,傳道、授業、解惑。學者侍診左右,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通過名師的點撥達到心領神會、掌握精髓的效果。這樣的學習方式使得我國傳統醫學在學術交流和信息交換方面相對閉塞。中醫藥期刊的出現沖破了師承的樊籬,為中醫界學者提供了新的學術交流的平臺,各學派及各種學術思想得以交流和碰撞,使中西醫匯通、中醫科學化,進一步推動了中醫的發展。通過中醫藥期刊,使得跨地域的臨床經驗交流得以實現,并進一步得到大規模的臨床驗證,使得中醫科學化的思想廣泛傳播,為中醫藥學的未來指明了方向。(三)社會導向作用。期刊不單能夠反映歷史進程,它也能夠對社會發展具有導向、凝聚、催化和控制作用[15]。洋務運動以后,國內出現了“科學救國”、“醫學救國”的思潮。維新領袖梁啟超呼吁“凡世界文明之極軌,惟有醫學無有他學……醫者,純乎民事也,故言保民,必自醫學始”。大批有志人士及學術團體通過創辦的期刊宣傳西方的科學文化,使國人開闊了眼界、更新了觀念,為啟迪民族精神、謀求救國良策起到了重要的意義。并且使人與人、團體與團體,特別是科學群體之間和科學社團、組織之間形成一種物質上和精神上的強大聚合力,從而調整社會內部各種關系[15],維護社會的和諧統一,推動社會進步。(四)促進行業交流,提升社會服務功能。醫學期刊在發展過程中不光承擔學術交流的媒介功能,同時部分期刊也承擔了行業交流的作用。如山西中醫改進研究會創辦的《醫學雜志》在發揮期刊的學術傳播作用同時,通過代銷名家書籍、與其他中醫團體組織交換期刊、在雜志刊登醫藥信息等的形式,與業界廣泛交流。同時,借由這些醫學期刊,研究會還開展了民間醫方征集活動,出版《審查征集驗方》。在通過期刊擴大影響力后,邀請著名醫家從弘揚闡發傳統中醫和吸納兼容西方醫學等不同的立場進行思想交流,使得相關行業聯系更加緊密?!夺t學雜志》還將太原市的執業中醫的姓名、執業地址、門診時間、診費、擅長科目以及各大藥店、銷售的品牌中成藥的介紹進行登載,建立了中醫、藥店的品牌形象,推動了中醫藥行業的發展。在方便民眾對行業整體了解的同時,也強化了醫生與中藥的行業聯系和合作,促進了中醫藥業界的溝通聯絡。

三、結語

查看全文

“醫養結合”實施現狀調查研究

一、調查背景

隨著“銀發浪潮”撲面而來,青海省自2009年步入人口老齡化社會,老齡化程度不斷加快。截至2015年年底,青海省老年人口已經達到69.77萬人,占全省人口總數的11.86%。目前,西寧市60歲以上老年人口29.89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3%;70歲以上老人13.49萬人,占老年人總數的45%;空巢老人約有15.54萬人,占老年人總數的52%;失能、半失能約有5.9萬人,占老年人總數的19.8%。由此可見,老年人對養老和醫療的需求都不斷提高,“醫養結合”之路就成為西寧市養老模式的必然選擇。

二、西寧市城北區“醫養結合”實施基本情況

(一)政策支持。西寧市為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健康養老服務需求,推出一系列政策。1.在養老政策方面。民政部于2013年年底下發《關于開展公辦養老機構改革試點工作的通知》,支持社會力量興辦專業機構提供專業服務,實現資源最優配置。2014年,青海省民政廳頒發《青海省養老機構管理辦法》,該辦法主要是為了進一步規范青海省養老機構的許可管理工作,促進青海省養老機構事業健康發展;《養老機構431管理辦法》規定,政府投資興辦的養老機構,應該優先保障孤老優撫對象和經濟困難的孤寡、失能、高齡老人的服務需求。2.在醫療政策方面。2016年,西寧市為貫徹落實《國務院辦公廳轉發衛生計生委等部門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指導意見的通知》(國辦發〔2015〕84號)和《青海省人民政府辦公廳轉發省衛生計生委等部門關于推進醫療衛生與養老服務相結合實施意見的通知》等,是健全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內容。為推進西寧市“醫養結合”提供必要的政策基礎和前提條件。(二)具體實施現狀。目前,“醫養結合”養老模式有以下三種:第一種是在養老機構內興辦醫療機構,第二種是醫療機構轉型為“醫養結合”型機構,第三種是醫療和養老機構進行整合。目前,西寧市處于推行“醫養結合”的起步階段,西寧市“醫養結合”型機構養老模式主要是醫療和養老機構進行整合,多是鼓勵養老機構和服務組織與醫療衛生機構簽訂合作協議,為老人就醫提供綠色通道。目前推行“醫養結合”機構的情況如下:城中區有6家醫療機構與11家養老機構;城西區有2家醫療機構與2家養老機構;城北區有5家醫療機構與7家養老機構;大通縣有6家醫療機構與7家養老機構;湟中縣有65家醫療機構與6家養老機構;湟源縣有3家醫療機構與3家養老機構。筆者走訪調研了城北區3家“醫養結合”養老機構,第一家是城北區中醫院醫養服務中心,該中心屬于醫院內興辦養老機構的模式,其收費標準是30元/天,護理費及點滴費另算,護理內容包括:晨間護理、晚間護理、對非進食患者協助進食/水、臥位護理、排泄護理、床上溫水擦浴等;第二家是城北區社會福利醫養中心,屬于公辦養老機構內設醫養機構的模式,收費2300~4000元/月,護理內容有喚醒起床、提醒更換衣物、提醒更換床單(每周一次)、測血壓等;第三家是城北區大堡子鎮衛生院,該院是城北區中醫院與衛生院共同建立,是西寧市最早建立的,但由于資質審核有些問題,所以暫時試行中斷,目前已重新上報申報材料,正在審核中。

三、西寧市城北區“醫養結合”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一)養老和醫療資源有限。西寧市地處西北民族地區,其養老和醫療資源有限。目前,西寧市實行“醫養結合”的機構少,據調研,除在建的“醫養結合”機構以及養老機構與醫院只是實行簽約綠色通道關系的機構,具體已經開始實行并只專注“醫養結合”的機構只有3家,對于在民族地區建立“醫養結合”養老機構,對醫療和養老兩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按照規定在養老機構中開設醫院,必須滿足硬性條件,如必須提供足夠的床位數、專業醫護人員及醫療硬件設備,然而這些過高的“門檻”使一些養老機構難以達到要求。(二)成本和收費較高。實行“醫養結合”養老模式需要較高的資金投入。以養老機構內興辦醫療機構為例,養老機構的前期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大量資金投入,而后期的專業醫護人員和醫療設備的購置也是一筆大費用,這些都增加了機構的成本投入。對城北區實行“醫養結合”的養老機構調研顯示,城北區社會福利醫養中心收費標準為2300~4000元/月不等;城北區中醫院醫養服務中心收費是30元/天,護理費及點滴費另算。(三)政府投入資金不足。西寧市于2016年剛剛試點“醫養結合”,興辦起來的“醫養結合”機構多為公辦醫院和養老機構,政府給予公辦的機構投入大,而民辦的相對較少,對于民辦機構來說,資金壓力成為參與養老服務行業的最大困難。據調研,城北區最先實行“醫養結合”養老服務,但僅有的3家“醫養結合”中心都是政府投資建立的,其規模較小,其中大堡子鎮衛生院于2016年試行,但試行時間很短便由于各方面的原因中止,其中很大一方面的原因是資金的困難。(四)傳統養老觀念根深蒂固?!梆B兒防老”這個古板的觀念在全國老人心中已根深蒂固,西寧市老年人也不例外,他們認為老了就應該跟著兒子居住,很大部分老人都不愿接受機構養老,認為機構養老是迫不得已的選擇。并且,西寧市是個少數民族聚集地,受宗教影響,孝道已成為他們的信仰內容之一,大多數少數民族子女不會把家中的老年人送入機構養老,大多會選擇家庭養老。(五)缺少專業護理人員。據調研,西寧市實行“醫養結合”機構招聘的護工工資在1500~2000元,據城北區中醫院“醫養結合”中心一名老人說:“我們這邊主要是由兩名護工照顧,平時負責打掃衛生、買飯、取藥、代買東西等服務,就兩名護工,護理其實也沒啥難度,所以也不需要多少技能,畢竟都有醫生護士?!辈⑶掖蠖鄶滇t學和護理專業學生的就業選擇是醫院,很少有人選擇養老服務機構。尤其是護理員的工作強度高,承受心理壓力大,但是其工作價值沒有通過薪酬得以實現。另一方面,目前西寧市人員配備充足的專業機構較少,專業人員配備的缺乏阻礙了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發展。西寧市城北區“醫養結合”中心護工談到:“我們的應職要求是有耐心、有愛心、有責任心。也不需要我們具備護理專業執照。但是工資也就2000多元,工作難度也挺大的?!蹦壳拔覈黝愷B老服務人員共約100萬人,經過專業技能培訓的僅30萬人左右,其中取得職業資格的僅有5萬人。全國尚存在老年“醫養結合”專業人員不足的狀況。西寧市處于起步階段,專業人員的缺乏更是不能滿足老年人的“醫養結合”健康服務需求。

查看全文

期刊卷首語的功能與寫作

一、卷首語,序跋類文體的分衍

期刊卷首語,是期刊編輯者排在正文版位之前的文章,一般篇幅短小,言簡意賅,有告知、導讀、評論等功能,以凸顯期刊特色、吸引受眾,達到推銷的目的。寬泛而言,卷首語自期刊誕生起即產生。1833年8月1日普魯士傳教士郭士立于中國廣州創辦、主編的《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是目前學術界大多認可的中國本土最早的中文期刊,其中的序、論等已顯露出引介、告知等類似卷首語的功能。圖書情報工作者與醫史家對江蘇人唐大烈于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起陸續編輯刊印的11卷《吳醫匯講》是否期刊的爭論中,肯定《吳醫匯講》為期刊者的主要論據之一,就是其卷首的序、跋[1]。作為中國近代期刊萌芽的《吳醫匯講》,其序、跋等涉及編選宗旨、出版方式、提倡學術爭鳴,具有早期卷首語的特點。其實,從序、論、跋等文體可以明顯看出期刊卷首語受我國數千年書報編撰、出版影響的烙印。“卷首語這一文種,是從古代序跋類文體中分衍出來的,和古代的序文本質上沒有多少差別?!盵2]“卷首語”中的“卷”,從語義源變分析,就是直接來源于“書籍冊本、篇章”的義項。隨著我國期刊業的發展,越來越多的期刊設置了卷首語?!霸缙诰硎渍Z以篇目引介和編輯信息為主,告知屬于期刊卷首語的基本功能”,“隨著卷首引介與編排方式的變化,封面要目、分欄目錄等部分承擔了卷首語的提示作用,話題評說在事實上成為卷首語的主要類型”。[3]卷首語不再只是期刊正文的依附,而是發展為獨立的生命體。從編輯學的角度對期刊卷首語進行分析研究,有助于我們更好地理解、實現卷首語的交際目的。

二、卷首語的功能和目的

期刊業發展至今,卷首語從形式到內容可謂豐富多彩,卷首語的功能也因所屬期刊的類別、性質、讀者對象、編輯意識、撰寫者筆力等表現不一。對其功能的分析,也因切入的角度、期刊的類別、分類的標準等差異而有不同的結論。如有研究者對學術期刊中學報類別卷首語的功能進行了剖析,認為“它具有‘導引學術研究、推介優秀作品、介紹文章背景、體現編輯思想、提供文獻檢索功能’”和“記錄學術史功能”六種[2]。田大憲先生《期刊卷首語的模式生成與創新路徑》(《出版發行研究》2010年第2期)一文,認為期刊卷首語依其功用可分為導讀、告知、評述幾種類型,隨著期刊業的變革,卷首語“在沿襲其基本功用的基礎上不斷創新”,“變一般推介為話題評說,體現卷首的主導趨向”,“變篇目提要為主編感言,強調卷首的身份規格”。田大憲先生的劃分著眼于期刊整體,準確、簡潔而實用。筆者在此基礎上,對各類型包括的內容略作調整,對卷首語功能劃分如下:(一)告知。包括廣義的卷首語,向讀者傳遞編輯主體的信息,如改版、稿約、聲明等,或交代主題背景、緣由等。(二)導讀。結合當期文章,提綱挈領,予以評述推介,凸顯價值所在,引導讀者關注。(三)評論。在編刊宗旨范圍內,代表編輯部立言。既可結合當期文章,又可在當期文章之外,確定話題,述評議論,抒情言志。無論對期刊卷首語進行怎樣多角度、多層次的分析研究,研究者都要對編輯者設置卷首語的目的有清醒的認知。如果說,“作者與讀者的關系可以比作營銷主體和營銷對象的關系,推銷的是抽象的文化精神‘產品’”,[4]那么卷首語就如同營銷主體在自身期刊這一媒介平臺上搭建的和營銷對象溝通的橋梁,而卷首語的撰寫者和期刊出版方之間就是委托者和受托者的契約關系。卷首語的撰寫者以營銷主體、營銷對象都能接受的方式和內容,凸顯期刊的亮點、特色,助力期刊品牌的打造、維護,助推期刊由精神產品到商品的轉換。由此,我們對卷首語的設置目的,不難得出這樣的結論:卷首語是期刊出版方提供的、方便讀者了解期刊的宣傳窗口,它展現期刊的內涵、風格、格調,并以此提升讀者的黏著度,達到推銷的目的。這也是期刊商品屬性的具體體現。

三、卷首語的寫作

(一)對撰寫者要求。期刊卷首語的撰寫者,以編輯部門業務負責人(如主編、執行主編等)為主,其他主要還有行業內的專家、行政系統或企業的領導(多見于內刊)等。部分期刊卷首語雖為轉載文章(文摘),作者來源較雜,但其選擇結果也是編輯決策人員意志的體現。寫卷首語之前,撰寫者必須對期刊有較全面、透徹了解,吃透編刊宗旨,把握風格、特點,掌握版面能夠容納的字數,尤其對當期內容,要甄別出重點文章,判斷出精華所在,以確定是否在撰寫卷首語時予以適當推介或發散;以領導身份為期刊撰寫卷首語,還要具備代表管理層對工作愿景、具體目標、要求等明示的自覺意識。可以說,這是對撰寫者的職業素養、眼光和表達能力的考驗。需要注意的是,主編簽發付印樣時,需要對卷首語涉及的當期文章再次核對,以免對應的文章撤換或相關內容修改。有的期刊在目次中對重要文章配有簡介等文字,可能需要編輯人員對卷首語和此類文字予以處理。如《家居廊》2020年第7、8期合刊目次中,“回家”板塊下有八篇文章,其中四篇文章標題下附有內容簡述,事實上已起到了導讀作用;對此情況,卷首語撰寫者或編輯就要細心對照,以免內容重復。卷首語不同于期刊正文,無論是否編輯部門人員撰寫,其或提示說明,或評價表態,都更多地體現著期刊的立場、觀點和看法,在事實上,編輯部門已認可了撰寫者代表期刊發聲。因此,在把好內容關之前,對撰寫者的選擇至關重要。借用外力適當,對提升卷首語內容質量和期刊品牌形象,事半功倍。如,近年《編輯學刊》的卷首欄目《開卷有益》,每期約請直面市場的各出版社負責人撰稿;《大眾醫學》的卷首欄目《健康隨筆》《家庭用藥》的卷首欄目《健康箴言》,每期分別邀請醫學界著名專家撰稿。這種做法,在確保內容權威性的同時,也顯示出編輯部門作者資源的豐富和作者隊伍的高質量,有效地提升了期刊的品牌形象。(二)文體相諧,風格相契。期刊類別不同,對卷首語文體、風格的要求不同。通常,卷首語要做到與期刊正文文章文體相契、風格相諧。“卷首語這一文種,在表達方式上幾乎不受限制,除了說明和議論,還可以使用記敘、描寫及抒情多種表達方式。在通常情況下,它以短論、短評、按語、提要、主題說明等體式反映,也可以寫成隨筆式、散文式、雜文式等語體和文體形態。”[5]撰寫者動筆前一定要十分清楚讀者對象是怎樣的群體,這一群體選中這種期刊閱讀的目的何在。由此作為出發點,結合期刊性質,確定卷首語的文體、語言風格和內容的適配性,就會減少偏差。相對而言,感性的表述適合文學類期刊;非文學類期刊則多側重理性,如學術期刊的卷首語,嚴謹平實,邏輯周密,應是基本要求。(三)立足受眾,內容切旨。和卷首語這一文種在表達方式上幾乎不受限制相似,卷首語內容的選擇也無定規,但這并非沒有限制。在切合編刊宗旨的同時,立足期刊目標受眾需求,實現明確、完整地表述,是期刊卷首語寫作的基本要求。在上述前提下,按卷首語內容與期刊正文聯系的緊密程度,大體可將其分為以下三類:一是緊密相關。篩選當期重要文章,扼要介紹內容,并予以簡評;或針對某一內容板塊的主題,向讀者闡發其意義或目的。這一類別以按語、提要、主題說明式卷首語為典型。如《閩江學院學報》自2002年第1期起,十余年來“每期的《主編寄語》都重點介紹經典欄目《閩文化研究》,即對欄目中的文章進行一一介紹與評點,并兼顧其他欄目中特別出彩文章的評點”,[6]就屬于在文章提要基礎上,評價其價值。這不僅要求撰寫者通讀當期刊載的全部文章,還要求撰寫者具備學術修養和精準的學術判斷力。再如《中國工程科學》2020年第3期卷首語,交代該期??瘏R集了2018年至今“我國激光技術與應用2035發展戰略研究”項目主要成果的背景原因,表明了期望為政府部門決策參考、為讀者提供有益思考的目的,屬于典型的主題說明。若對主題涉及的方面缺乏足夠了解,撰寫者的說明文字就難以切中肯綮。二是由點生發。既可以從當期刊載的文章中尋找立意點,抓住一個觀點、事件或人物,借題發揮,達到闡述論點的目的;也可以直接亮出觀點,以當期刊載的文章為佐證或補充、延伸。無論如何著筆,都能夠做到既發散得出去,又收得回來,與正文貌離實合。這一類別以短論、短評式卷首語為典型。如《旅行者》2020年5、6月合刊卷首文章《命運召喚我起航》,以當期封面人物、音樂劇演員鄭云龍的旅行專訪開篇,借題發揮,篇末點出自身刊物“想推廣中國人的深度旅行”并“堅持著熏陶中國人的旅行品位,拓展國民靈魂里的旅行深度”的愿望和努力。再如《人物》2020年4月號卷首文章《純粹的火焰》,以“世界歸根到底,是由那些不容易幻滅的人支撐的”立論,亮明了觀點,之后舉出實例:朝陽醫院眼科醫生陶勇,在眼科這個領域努力追逐自己的山峰;在被病人砍了幾刀后恢復意識,他做的第一件事,是開始寫一本臨床書籍的后記。這一實例就來自當期《陶勇:人類的眼睛里面,藏著他想要征服的山峰》一文。這一引證,既起到支撐論點的作用,又達到了向讀者推介文章的目的。三是形散神聚。與正文無直接聯系,內容偏重對時代、人生的思考、感悟,但并非天馬行空,而是在編刊宗旨范圍之內,立足并滿足目標受眾的閱讀需求。此類多為隨筆、散文、雜文式卷首語。文摘類期刊的卷首語在這方面體現尤為突出。這類期刊大多立足目標受眾特點,選摘中外作者雋永的短文作為卷首語,雖在具體內容上與正文并無對應,但風格、趣味一致,嚴格限定于編刊宗旨范圍。中國時代經濟出版社2008~2010年出版的圖書《名刊卷首語精選》(共三輯),收錄了《讀者》《青年文摘》《意林》《格言》等雜志多年來的數百篇卷首語,其中絕大多數可以歸入此類。以上類型劃分,是從內容切入,通過梳理卷首語和期刊正文關聯的不同程度,展示其內容選擇的巨大空間。其根本目的在于向撰寫者說明,無論選擇什么內容,都不可脫離辦刊宗旨,必須以讀者需求為中心,這是卷首語撰寫者必須具備的最基本的寫作意識,也是不可逾越的界線。(四)文字凝練,言之有物。卷首語本身的版位、功能等特性,決定了其所占版面有限,通常少則不足一面,多則不超過兩面。由于版面的限制,要在有限的篇幅內言之有物,撰寫者就需要高度概括內容,提煉精華,組織和凝練文字,形成了卷首語篇幅短小、言簡意賅的特點。這一特點,方便讀者在較短時間內完成閱覽,了解大意,發揮卷首語的功能。期刊的成功,在于作為內容主體的正文因其價值獲得目標受眾的認可;卷首語的成功,在于將刊物的特色、當期亮點完美地傳達給目標受眾。無論作為撰寫者,還是編輯責任人,必須清楚卷首語的“服務”角色,準確定位,切忌與正文“搶鏡”,否則便會發生角色錯位,本末倒置。(五)導向正確,尺度合宜。卷首語是編輯部的“聲音”,體現的是刊物的立場、態度和編輯業務水平;相比正文,對讀者更具引導性。因此,內容導向和尺度的把握至關重要。包括期刊在內的出版產業,因其產品的特殊性,具有不可回避的意識形態屬性,古今中外的政府對其都有法律、法規等管理制約。卷首語的撰寫者以及編輯流程各環節責任人一定要本著高度負責的精神,了解并嚴格遵守法律、法規,以免偏差。與一般作者不同,卷首語的撰寫者在“文責自負”的同時,還要對代表的期刊負責,對期刊的讀者負責。要承擔起上述責任,撰寫者在具備素質要求的同時,在語言表達、內容把握方面,應嚴謹求實,理據可信,不可妄斷,切忌極端;要充分考慮包括目標受眾在內的社會大眾的接受程度,適時而言,適量而言,適當而言,以確保卷首語能夠按出版方的期望,對期刊進行正面、有效推介。

查看全文

信息與新聞宣傳方案

為進一步加強全縣衛生信息與新聞宣傳工作,全面、準確、及時反映我縣衛生事業發展的新思路、新成就、新舉措,為我縣衛生事業發展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推動全縣衛生事業又好又快發展,特制定如下方案。

一、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衛生工作方針政策,緊緊圍繞衛生工作的中心任務,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大力宣傳衛生政策、先進典型、惠民舉措和衛生改革與發展的新成就,樹立衛生行業的良好形象,為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二、目標任務

為進一步明確目標任務,使稿件數量多,報道質量高,宣傳效果好,全面完成全年新聞宣傳報道任務,現將各單位、各股室任務分配如下:

(一)縣醫院每月報送信息4條以上,每年提供新聞線索8條以上,采用信息20條以上(市級3條以上、縣級7條以上、衛生局網站10條以上)。

查看全文

《浙江創傷外科》征訂啟事

《浙江創傷外科》雜志是由浙江省教育廳主管、溫州醫科大學主辦、浙江省臺州醫院、中國醫科大學紹興醫院、慈溪市人民醫院協辦的以創傷醫學為主要內容的學術性期刊。本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和“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系統科技期刊群”、“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CMCC)”、“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藥衛生”等國內外知名檢索期刊數據庫,已被波蘭哥白尼數據庫文摘收錄。

本刊連續被評為浙江省期刊優秀獎、集體先進獎及評為優秀期刊質量獎。

《浙江創傷外科》雜志國內外公開發行,CN33-1253/R,ISSN1009-7147,刊期為雙月刊、頁碼為160頁、開本大16開,全部采用銅版紙印刷,包裝精美,定價每期8.00元,全年48元,逢雙月底出刊。本刊宗旨:面向臨床、服務臨床;面向基層、服務基層。本刊欄目設專家講座、論著、臨床研究、診治分析、經驗交流、病例報告、文獻綜述、護理園地等,歡迎廣大醫學院校師生、醫療科研機構、各級醫療衛生單位、縣鄉基層醫院的廣大醫學衛生人員、醫藥廠商、個體醫生及其他醫學衛生人員踴躍來稿和訂購。

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購,郵發代號:32-122;也可向我刊編輯部直接郵購。

編輯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號(浙醫二院內),郵政編碼:310009,

電話:0571-86047627,(傳真):0571-86047627,

查看全文

《浙江創傷外科》征訂啟事

《浙江創傷外科》雜志是由浙江省教育廳主管、溫州醫科大學主辦、浙江省臺州醫院、中國醫科大學紹興醫院、慈溪市人民醫院協辦的以創傷醫學為主要內容的學術性期刊。

本刊已加入《中國學術期刊(光盤版)》和“中國期刊網”、“萬方數據系統科技期刊群”、“中國期刊全文數據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中文生物醫學期刊文獻數據庫(CMCC)”、“中文科技資料目錄-醫藥衛生”等國內外知名檢索期刊數據庫,已被波蘭哥白尼數據庫文摘收錄。本刊連續被評為浙江省期刊優秀獎、集體先進獎及評為優秀期刊質量獎。

《浙江創傷外科》雜志國內外公開發行,CN33-1253/R,ISSN1009-7147,刊期為雙月刊、頁碼為160頁、開本大16開,全部采用銅版紙印刷,包裝精美,定價每期8.00元,全年48元,逢雙月底出刊。

本刊宗旨:面向臨床、服務臨床;面向基層、服務基層。本刊欄目設專家講座、論著、臨床研究、診治分析、經驗交流、病例報告、文獻綜述、護理園地等,歡迎廣大醫學院校師生、醫療科研機構、各級醫療衛生單位、縣鄉基層醫院的廣大醫學衛生人員、醫藥廠商、個體醫生及其他醫學衛生人員踴躍來稿和訂購。全國各地郵局均可訂購,郵發代號:32-122;也可向我刊編輯部直接郵購。

編輯部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解放路88號(浙醫二院內),郵政編碼:310009,電話:0571-86047627,(傳真):0571-86047627,稿件網站直投:www.zjcswk.netE-mail:zjcswk@163.net,

查看全文

西文科技期刊態式分析

近代西文科技期刊在我國的呈現,最早能夠追溯到1887年創刊于上海的《博醫會報》(TheChinaMedicalMissionaryAssociation),它是由在上海的外國布道醫師成立的我國博醫會興辦,英文刊。其后還呈現了中、英文合刊的《約翰聲》(1889年)、法文的《徐家匯氣候磁氣查詢臺報》(1901年)、俄文的《防鼠疫通報》(1910年)等[1]。這些期刊盡管都是外國人在我國興辦的,但對我國西文科技期刊的發生起到了活躍的效果。特別是《博醫會報》,它直接催生了我國人自己興辦的中、英文合刊的《中華醫學雜志》;其在1932年和《中華醫學雜志》英文部分兼并,成為影響深遠的《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我國人獨立興辦的西文科技期刊呈現在辛亥革命之后,盡管比中文科技期刊晚了多年,但開展迅速,十數年間就生長為在國內外都有巨大影響、展示我國其時最高研討成果的舞臺。關于近代我國人興辦的西文科技期刊,前人的研討根本都是個案研討[2-6],本文將全面整理其存在的態式以及演進的進程,并深化探究其存在和開展的多方原因。

1近代西文科技期刊存在的態式

1.1中、西文合刊?!秶⑽錆h大學理科季刊》《東吳學報》《圖書季刊》《電機工程》等。我國近代中、西文合刊的科技期刊,大都選用前半部分中文、后半部分西文的編排方法,也有少量是中、西文混排(這種期刊的西文論文份額往往比較小)。期刊中所用西文也首要為英、法、德文,且大多數為英文。在表1所列刊物中,有兩個刊物值得注意:《麻瘋季刊》(TheLeperQuarterly)和《同濟醫學月刊》(Tung-ChiMedizinischeMonatsschrift)。其他中、西文合刊的刊物,其間文論文與西文論文的內容是不相同的,而這兩個刊物,其間文內容與西文內容相同?!堵榀偧究非鞍氩糠譃橹形?,后半部分為英文,內容根本相同。而《同濟醫學月刊》,德文與中文內容不光相同,并且徹底同步:左半欄是德文,右半欄是德文的中文翻譯。1.2中、西文分刊。《清華學報》(TheTsingHuaJournal),1915年由清華校園清華學報社興辦,分為中文和英文兩個版別距離出書。1915年至1919年出書的前4卷中,1,3,5,7期為英文版,第5卷的2,4,6,8期為英文版。其他各期為中文版。該期刊1920至1923年???,1924年復刊時,由于有老師和學生認為“清華學制,名為中西偏重,而實則偏重西文,故學生中文日薄西山”[7]而中止了英文版。1927年,該刊又改變為中、英文在同一期前后合排。1.3西文???。我國近代首要的西文??绫?所示。除了表2中所列刊物,我國近代西文??€有《國立清華大學理科陳述》(英文)、《我國物理學報》(西文)、Yunnania(英文)、《科學記載》(英文)、《我國科學通訊》(英文)等?!段覈韺W雜志》(ChineseJournalofPhysi-ology),原則上可用中、英、法、德文字書寫,但實際上,除已故會員的中文列傳,該刊所發論文悉數是西文,且絕大多數論文都是用英文寫成,因而將該刊列入西文???。《我國數學學會學報》(Jour-nalofChineseMathematicalSociety)也是如此。我國近代西文???,根本都隸屬于北平研討院和中央研討院兩大研討院以及其時具有國際水平的幾個學會安排,比方我國地質學會、靜生生物查詢所等。其所刊發的論文,代表了我國近代各科學范疇里的最高水平,為我國科學界及我國科技期刊贏得了必定的國際位置。1.4合刊到??霓D化?!吨腥A醫學雜志》(TheNationalMedicalJour-nalofChina),1915年11月創刊于上海,由上海中華醫學會編輯出書,中、英文合刊;1931年,中、英文分刊。1932年,《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和《博醫會報》兼并,成為影響深遠的《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正式定名為TheChineseMedicalJournal?!痘瘜W工程》(ChemicalEngineering),1934年創刊于天津,由我國化學工程學會興辦。第1期即為中、英文合刊。1935年,為了便于國際溝通,進步學術位置,決議用英文宣布論文。但此后該刊所發論文并不滿是英文,有些期次中還有必定量的中文論文。因而,該刊從合刊到??霓D化并不徹底。

2近代西文科技期刊存在的原因

2.1加強國際溝通,為我國科學界爭得一席之地。20世紀二三十年代,跟著我國科研體系的不斷開展與完善,一些學科,如地質學、生物學、生理學、醫學等最早鼓起,其科研成果達到了國際水準[6]。我國科學界開端尋求國際位置。翁文灝在《怎么開展我國科學》一文中提問:“當此國際科學猛進之中,我我國學術界貢獻幾何,方位怎么……”[8]我國學界要想在國際上爭得一席之地,最直接最有用的方法就是經過本國的科技期刊,把本國的科研成果推舉給國際。可是,其時國際科學界的干流言語是西文,中文與我國科研相同,處于非常邊際的方位。因而,興辦自己的西文期刊,成了我國科學界的一致和唯一的挑選。正如謝家榮(1898—1966)在談及《我國地質學會會志》興辦時所說;“……因(《我國地質學會會志》)所載多為專門作品,為便于國際溝通計,率用英德法三國文字宣布,實為不得已之方法,非故為別具一格?!保?]一起,《化工》雜志在它的《本刊之旨趣與內容》一文中,講到《我國化學學會志》之所以挑選西文時說:“用西文宣布,期在國際化學界占得相當之位置……”[7]便于國際溝通,為我國科學界在國際爭得一席之地,是我國近代西文科技期刊興辦的最首要的原因。為達此意圖,這些西文科技期刊對論文的質量要求很高,所發論文不光代表了其時我國科學界的最高水準、并且具有較高的國際水平。例如《我國生理學雜志》(ChineseJournalofPhysi-ology),對論文質量要求之高,以至于后來的我國科學院院士曾昭掄(1899—1967)在1935年感嘆道:“是項刊物,迄今仍為國內專門刊物中選材最嚴格者之一?!保?0]我國學者就是要用自己所興辦的西文科技期刊讓國際知道“我國民族,必能開展科學,而不行輕辱……以少量貧苦無力之學人,圖為國家民族,在國際學術同人中,博一稱贊,爭一口氣”[11]。2.2留住國內的高水平論文,招引國外論文。我國科學界挑選興辦西文科技期刊,還由于在其時,中文想要承載高水平的科技論文還很困難。從文言到文言,從豎排到橫排,新式標點的運用,公式術語的引進,近代我國科技論文文體在短時間內不斷得以演進,但遠未完善和老練。單就各學科中專業術語的中文定名就成為了中文科技論文寫作的一大絆腳石?!按髮W習于西文,中學安于故陋,巨師鴻儒,憚譯名之難,不愿以中文述作。后起風從,遂皆袖手……”[7]并且,其時從事科學研討的主體,都是留學歐美的留學生,他們關于老練的西文科技文體輕車熟路,“遂致對國文反行陌生,當撰述之際,自舍國文而取英文……”[12]因而,其時具有必定水平的論文都是用西文寫成的,如果沒有我國人自己興辦的西文期刊,這些論文只能流往國外?!段覈韺W雜志》創刊以后,“國內研討論文投登國外之風乃稍衰”[6],即可見一斑。我國科技期刊,包含西文期刊,往往都在西方國家多地設有聯絡點,并設有專門的人員,首要進行期刊的交換和海外稿件的征集。跟著我國人所辦的西文科技期刊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西方學者的論文也越來越多地呈現在了我國人所興辦的西文期刊上。據計算,到1949年,在《我國科學社生物研討所叢刊》上刊發論文的國外學者有54位[2];到1949年,在《我國生理學雜志》上刊發論文的國外機構有16個[6];《中華醫學雜志(英文版)》刊載了很多來華訪問的外國學者的講學陳述和專科會議論文[4]。2.3用于國內學者的學習與溝通。我國人興辦的西文??恍┲?、西文合刊上宣布的西文論文,大都要求有中文標題和中文摘要,其意圖就是為了中、西文對照,協助我國人學習西方科技知識,也在必定程度上促進了科學我國化的進程。我國一些大學所興辦的西文期刊,其開始的首要意圖就是用于本校師生學習西方言語與科技知識,一起用于溝通學習心得?!肚迦A學報》出書英文版的開始意圖就是如此。《同濟醫學月刊》由同濟大學醫學院興辦,中、德文合刊,德文與中文內容不光相同,并且徹底同步:左半欄是德文,右半欄是德文的中文翻譯?!肮时局揪幹疲械聝晌?,相并而行,便對照也……至初學者,則更可就此校正其德語之智識,獲益尤非淺尠焉。”[7]

近代我國人興辦的西文科技期刊應遠多于本文所論及的部分。近代我國,人們在對西方科技奉若神明的一起,關于西文也是頂禮膜拜?!靶≈畟€人,大至集體,幾無一能脫離英文而獨立者?!保?3]其時我國各種學術集體林立,興辦西文期刊成為一種時髦。但這些刊物因先天的缺乏大都稍縱即逝,據《我國近代報刊名錄》計算,1815年至1911年,我國曾出書過英、德、法、俄等136種西文報刊[1],但是到了1915年前后,已所剩無幾。因而,本文論述的西文科技期刊,為現存資猜中具有研討價值的、重要的西文科技期刊,而非悉數。至于我國近代西文科技期刊存在的原因,除了以上首要原因外,還有一些其他原因。比方《麻瘋季刊》,之所以呈現與中文內容相同的英文文章,是由于其時中華麻瘋病救助會的首要工作人員為西方人士,看不懂中文。再比方,抗戰期間,為了逃避日本人的損壞,有些刊物被逼選用西文出書。

查看全文

醫院科教述職述廉匯報

今年是醫院恢復災后重建艱辛的一年,在全院專業技術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在浙江寧波醫療隊的大力支援下,醫院的科教科及繼續醫學教育工作全面完成。醫院災后條件艱苦,業務工作繁忙,但全院專業技術人員工作積極,勤奮學習,積極參加盛市、縣各類業務培訓,牢固樹立“勤奮學習,終身就業”的新理念,以科學發展觀為宗旨,全面提升了專業技術人員技能水平,推動了醫院的業務發展,提高了醫療質量,確保醫療安全。使醫院的經濟效益及社會效益跨越了一個新臺階。根據盛市、縣衛生局對醫學繼續教育及科教工作的要求,醫院與浙江寧波醫療隊一起全面完成了2011年度工作任務,現對本年度科教及繼教工作總結如下:

一、以科學發展為理念,全面實施繼教工作計劃

繼續醫學教育是針對在崗在編專業技術人員更新知識,更新技術,更新理念的再學習、再提高,其目的是要求專業技術人員掌握現代醫學新知識、新理論、新技術、新方法,以提高每個專業技術人員的診療水平為目的。醫院每年制定繼續醫學教育及科教科工作計劃,并認真組織實施。2011年全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推動災后重建工作,我院緊跟形勢,以科學發展觀為導向,全面實施繼教工作計劃,以“科技興院,人才強院”的戰略思路。逐步提升醫院專業技術人員的教學、科研水平。醫院歷來重視人才培養,重視人才引進,重視科研活動。同時出臺優惠政策措施,廣納英才,愛悉人才,引進專業技術緊缺人才,給有一技之長的人才提供以發展的平臺和空間,使他們展示技能,帶動醫院業務發展,為民服務。并采取激勵機制,對專業技術人員撰寫學術論文,在國家級醫刊上發表一篇,醫院一次性獎勵200元,省級醫刊發表一篇獎勵150元,市級醫刊發表一篇獎勵100元。對科研成果國家級獎5000元,省級2000元,市級1000元。在各方面的激勵機制推動下,有力地促進了醫院繼教科教工作的開展和完成。

二、在浙江寧波醫療隊專家指導下,全面完成院內業務培訓

寧波醫療專家與醫院科教科、醫務科一起研討制定業務培訓計劃,根據醫院需要解決業務技術的難點及薄弱環節,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題講座?;具_到每周一次全院醫生業務講座,及科室內業務講課,有力推動了醫院繼續教育工作,提高了專業技術人員的業務診療水平,完成了院內及科院業務培訓學習任務。

1、院內培訓學習

查看全文

中文期刊是否是核心期刊辨認方法

目前國內出版核心期刊目錄的主要有四個機構: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北京大學圖書館;南京大學。

1、《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CSSCI)》

由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研究評價中心主辦。2000、2001年度收錄中文期刊共419種,另加海外華文期刊16種。我??萍继幑嫉摹氨本┙煌ù髮W論文分類標準”中社科類中文期刊即參考了該數據庫收錄核心刊情況。以上四種核心刊目錄1、2以理工類為主,4為社會科學類,3是各學科綜合性目錄。讀者可根據需要選擇相應的核心刊目錄瀏覽檢索。

2、《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

由中國科學院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共同資助,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主辦。核心庫的來源期刊經過嚴格的評選,是各學科領域中具有權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擴展庫的來源期刊也經過大范圍的遴選,是我國各學科領域較優秀的期刊。學科范圍:理、工、農、林、醫及管理科學。來源期刊表按漢語拼音音序排列,核心庫期刊:645種(以*號為標記);擴展庫期刊:351種。該庫是中國科學院院士推選人、自然基金委資助項目后期績效評估等指定查詢庫;自然基金委國家重點實驗室評估查詢庫。

3、《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