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元素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8 23:30:0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音樂元素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鋼琴作品中民族音樂元素和戲曲音樂元素解析
摘要:近年來,隨著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其也進行了一系列的創新,加入了眾多的音樂元素,并充分表現出傳統文化的內涵。特別是在鋼琴作品中融入民族音樂元素和戲曲音樂元素等,從而提高了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水平和層次,在世界鋼琴藝術領域中大放異彩。本文闡釋了在鋼琴音樂作品中,民族音樂元素和戲曲音樂元素的體現,并分析了民族音樂元素和戲曲元素的綜合體現出的藝術價值。
關鍵詞:中國鋼琴作品;民族音樂元素;戲曲音樂元素
鋼琴由國外傳入,可以用來演繹音樂,從而實現人們對音樂的體驗。隨著時代的發展,鋼琴音樂也融合了多種的藝術形式,從而出現了很多類型的鋼琴音樂作品。尤其是在鋼琴音樂作品中融入民族戲曲特色、民族音樂元素等,充分表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內涵,使中國文化登上世界的舞臺。另外,在國際文化的交流和碰撞中,鋼琴音樂也得到了新的發展,通過對國外先進的鋼琴音樂經驗和理論的借鑒,我國創造出的鋼琴音樂作品將會在國際上占有重要的位置。
1民族音樂元素在中國鋼琴作品中的體現
1.1鋼琴曲中的民族旋律元素
在對音樂作品進行展示時,作品的旋律至關重要,也是進行音樂創造的重要因素。藝術家在進行音樂創造時,確定旋律是至關重要的,比如風格、內容等。在鋼琴曲的創作中,將民族旋律元素融入其中,要重點關注民歌的旋律,可以進行直接的移植,同時也可以在改編的基礎上融入。在民族旋律元素的引入中,可以分為兩種,一是利用原生態民歌旋律進行創作。比如,在黃虎威的鋼琴組曲《巴蜀之畫》中,它是一部抒情的組曲,其主要旋律是四川民歌,作者通過對原生態民歌旋律進行整合,形成獨特的鋼琴創作,帶給人一種奇妙的親切感,并可以真實反映出民俗特色。二是通過對民族器樂曲進行移植或者改編。將民族器樂曲融入鋼琴作品中,被廣大的觀眾所喜愛。就《百鳥朝鳳》來說,其主要是根據嗩吶曲改編,充分表現出一派繁榮、四方歡騰的景象。通過將一些民族器樂曲的移植或者改編,可以發揚中華文化的偉大力量,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偉大精神,使我國優秀的、傳統的藝術名揚世界。
音樂元素掌握論文
摘要通過聽覺、合唱這兩種適應群體訓練的音樂手段,培養學生對元素性音樂的敏銳感知,激發他們對諸音樂元素不同結構的構成及運動變化產生濃厚興趣,使他們了解這些運動變化對于表現人們的思想、抒發感情的獨特功能作用;并使學生在音樂生活中能迅速獲得與音樂作品的情緒相一致的內心體驗。這不同于傳統單純技術訓練代替音樂教育的作法,是音樂教育觀念上的一個進步和突破。
關鍵詞聽覺、合唱、音樂元素、掌握。
音樂元素,指構成音樂藝術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為音高、音色、節奏、力度、和聲等。掌握音樂元素,就是培養學生對音樂元素敏銳的感知,激發他們對諸音樂元素的不同結構的構成、運動變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幫助他們了解這些運動變化對于表現人們的思想,抒發感情的獨特功能作用,從而使學生在日后的音樂生活中能迅速獲得與音樂作品的情緒相一致的內心體驗。這不同于傳統的用單純技術訓練代替音樂教育的作法,是音樂教育觀念的一個進步和突破。
學生掌握音樂元素,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訓練著手。
1聽覺訓練
音樂靠聽覺感知,是一門“聽覺藝術”。后天的音樂教育決定音樂才能。這一才能是先天具備,還是后天教育的結果,曾經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我認為,人的才能主要是后天受教育形成的。人們很早就開始注意到聽覺訓練是音樂教育的基礎工程?!稑酚洝氛劦搅巳说穆犛X感官與音樂的關系,指出:“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泵献觿t說:“至于聲,天下期于師曠”。這兩句話再好不過地道出了音樂之聲的本質和本源。
音樂元素與服飾設計關聯
音樂在人類發展初始,以其獨特的存在方式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如同服裝一樣裝飾著我們生活。如果說服裝在視覺與觸覺上滿足了人們的生理與心理的感受,那音樂便在聽覺上帶給人們心靈的享受。
關于音樂最初的起源說法有很多,其中包括音樂具有一定的娛樂性、宗教性、地域性、象征性等。英國著名的生物學家達爾文曾說音樂是大自然生物之間異性求愛的產物。動物們常以鳴叫來追求異性。如果所發出的音質越優美便會受到更多的異性青睞。一些原始部落的居民通過模仿動物的各種聲音久而久之將其轉化成有旋律的歌謠,傳唱百世。
自從生活在伊甸園里的亞當和夏娃都吃了禁果,便拿橄欖葉來遮擋身體,由此出現了服裝的雛形。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對服裝的感悟與表現都不相同,服裝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那一時期的政治經濟和人文特點。
一、音樂元素與服裝設計中色彩的聯系
作為服裝設計要素當中三大要素之一的色彩有著其固有的生命力和重要性。在我們出生一歲開始便對色彩有了逐步的知覺并趨于完善,隨著年齡的增長對色彩的感知也越來越成熟。
在色彩當中色相、明度、純度構成了色彩的三個基本屬性,服裝設計創作過程中對于色彩屬性的運用尤為重要。服飾配色當中色相的對比十分重要。而色相中我們以“色調”、“調子”來形容服裝的整體色彩效果。比如冷調子、暖調子、亮調子、灰調子等等。
中國流行音樂中的民族音樂元素探討
摘要:近幾年,很多音樂人開始把民族音樂融入到流行音樂中,這種曲風受到了大眾的歡迎和認可。這種結合不僅造就了音樂的新形式,還對我國民族音樂的發揚和傳承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文章就我國流行音樂中對民族音樂元素的運用進行研究和探討。
關鍵詞:民族音樂元素;中國流行音樂;研究
流行音樂[1]是一種以盈利為目的音樂類型,因其形態豐富、風格多樣而迅速被西方人們所喜愛。改革開放以來因為歐美文化的影響,我國流行音樂創作人也越來越多,但是其中不乏“口水歌”的出現。所以我國流行音樂必須開始本土化的發展,這就需要借鑒我國傳統的民族音樂,讓我國的流行音樂更加具有審美性。在這種結合實踐中,我們不僅看到了很多優秀的作品,也看到了未來流行音樂發展的新方向。
一、民族音樂作品元素在流行音樂中的運用
我國民族音樂的珍貴之處不僅是韻律上的優美,還有精神的傳承。在幾千年的歷史發展中,民族音樂依然屹立不倒,不僅沒有被時代所拋棄,還在歷史長河的沖刷下顯得更加璀璨耀眼。而我國流行音樂要想具有一定的特色,融入一些民族音樂元素是最有效的方法,在流行音樂的創作中將二者相結合,做到“推陳出新”,一定會給觀眾們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在這其中,首先就是對傳統民族音樂的改編和結合。比如,宋祖英的《瀏陽河》就被曾格格和馮曉泉改變為《小河淌水》;對傳統民族曲目的“老歌新唱”,比如韓紅老師的《北京的金山上》等;運用流行的現代化唱法,更多的融入Hip-Hop、Rap、Blues、Jazz以及R&B[2],在這基礎上傳唱民族元素的代表性歌手有:周杰倫、許嵩等,許嵩[3]的《清明雨上》《廬州月》《半城煙沙》都充滿著深厚的民族元素,聽起來娓娓動聽、洋洋盈耳。
二、民族樂器元素在流行音樂中的運用
戲曲音樂元素在當代音樂創作的應用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人民的物質生活需求得到了極大的滿足,因此,人們對精神文化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音樂是大眾喜聞樂見的一種文化形式,有大量的受眾,對我國的文化建設有很大的推動作用。在現代音樂的創作發展過程中,為了豐富音樂的內容和傳承傳統文化,部分音樂人會應用一些傳統文化元素進行音樂創作,中國戲曲音樂元素在當代音樂創作中的應用,使音樂作品的形式更加多樣,也使音樂作品的內容更加具有中國特色。本文對中國戲曲音樂元素在中國當代音樂創作中的應用進行深入探究,以期為音樂作品的內容和形式的豐富提供有效參考。
【關鍵詞】戲曲音樂元素;當代音樂;創作;應用
一、在當代音樂創作中應用戲曲音樂元素的意義
在中國當代音樂創作中應用戲曲音樂元素對于音樂創作的創新以及傳統文化的傳承有很大的推動作用,目前,在音樂創作中應用戲曲音樂元素已經成為非常重要的音樂創作方法。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音樂創作者對戲曲音樂元素在音樂創作中的應用價值缺乏正確認識,在當代音樂創作中應用戲曲音樂元素的范圍相對較窄,無法有效實現音樂作品的創新和戲曲文化的傳承。
(一)引起民族共鳴
在當前社會背景下,中國非常注重提升文化自信,增強民族凝聚力,因此,音樂作品的創作也要能夠引起大家的共鳴,體現中國文化特色,才能將具有中國民族特色的音樂作品傳播到世界各地,使更多人通過音樂作品認識中國文化。而中國戲曲文化中的音樂元素極具中國特色,將中國戲曲音樂元素應用于音樂創作可以極大地豐富音樂作品的內容和形式,使其更具有中國文化氣息,并得到更多人的喜愛,在使更多人認識中國傳統文化的同時,引起國民的情感共鳴,推動音樂藝術發展成為更高級的視聽藝術,推動文化產業的發展。
民族音樂元素在初中音樂的運用
【摘要】運用文獻綜述法對民族元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植入價值進行論述,對相關的推廣策略進行探討,旨在于為推動初中音樂教學改革的發展,實現對我國優秀民族音樂的傳承,提供必要的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民族音樂元素;初中音樂;植入;推廣
1.引言
在中華民族漫長的發展進程中,形成了燦爛的民族文化,為推進人類文明的進步與發展,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民族音樂是中華民族文化重要的組成部分,在世界音樂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無論是高山流水式的悠遠意境的營造,還是氣勢磅礴、金戈鐵馬的氣勢展現,亦或是生活點滴的描述,都體現出中國民族音樂特有的魅力,不僅是中華民族引以為自豪的文化遺產,同時,也是世界音樂史上的經典華章,因而彰顯出極其重要的傳承價值?,F階段,在新時論思想的引領下,全面推進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發展,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已成為我國社會發展的核心目標。在此背景下,對中國民族音樂元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植入與發展進行全面的論述與分析,是實現中國民族音樂傳承與發展的重要的途徑,對于推進初中音樂的創新,實現與社會發展發展形勢的高度契合,具有極其重要的現實意義。
2.民族音樂元素在初中音樂教學中的植入價值
2.1提高初中學生對于中國民族音樂的認知水平。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進程中,加強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增強人們對于中環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了解與認知,具有必要性,這是確保傳承與發展效果的必要條件。因此,在初中音樂教學中,應適度地植入中國民族音樂的發展史、樂理知識、社會價值等相關內容這對于逐步增進廣大初中學生對于中國優秀民族音樂的了解,提高其對于中國優秀民族音樂的認知水平,具有重要的促進與保障作用。2.2提高初中音樂教學的社會實效性。初中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與發展的關鍵時期,在此階段,通過發揮初中各學科教學的育人功能,來加強對初中學生的“三觀教育”,是新形勢下初中教育發展的全新訴求。在此背景下,初中音樂教學不僅要實現對學生基礎性音樂素養的培養,同時,還要求其從音樂層面對學生進行“三觀教育”。音樂具有陶冶情操、抒發情感、撫慰心靈、激發斗志、寄托情思、促進美育、喚醒意識等重要的功效。在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環境,鑒于初中學生所處的重要發展階段,通過音樂教學來提高廣大學生對于中國民族音樂的體驗與感悟,增進其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這對于初中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與價值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2.3促進初中音樂教學的創新與發展。由于受“唯成績論”狹隘觀念的束縛,初中音樂教學的被重視程度較為低下。通過調查發現,目前初中音樂教學主要以培養學生基礎性樂理知識以及常見樂器的使用為核心內容。這種具有單一性的教學內容的設置,會誘發學生的厭學心理。因此,加強對教學體系的創新,已成為新形勢下初中音樂教學發展的必然趨勢。中國民族音樂元素的植入,能夠實現對傳統教學體系的有機變革。首先,通過對中國民族音樂發展歷程的介紹,實現了對傳統音樂教學中理論課程設置缺失嚴重現象的有效改善;其次,民族器樂課程的設置,實現了初中音樂教學內容的多元化,修繕了傳統教學中內容單一的弊端;第三,中國民族音樂欣賞課程的開設,能夠為學生提供經典民族音樂的欣賞機會,進而激發與調動其音樂學習的興趣。綜上所述,在新時代的背景下,在初中音樂教學中通過對中國民族音樂元素的植入,不僅有助于提高廣大初中學生對于中國民族音樂的了解程度與認知水平,同時,還能夠在初中學生的“三觀教育”中發揮出重要的促進作用;另外,更能夠為實現初中音樂教學的創新發展,提供重要的助推。因此,植入中國民族音樂元素,對于初中音樂教學實現適應性與實效性的發展,彰顯出重要的實用價值。
流行音樂元素輔助小學音樂教學
在實際教學中積極引入流行音樂元素,在教學手段上采用情景式導入、對比、討論、體驗等。其次,重視學生的欣賞心理,使學生通過對作品的感知、想象和聯想、以及對作品的深層次的理智分析,使學生能在流行音樂中汲取營養,提高對傳統音樂和民族音樂的興趣,能在音樂的鑒賞中提升審美能力和情趣,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和健康的人生觀。
一、引流行音樂,輔助歌曲教學
流行音樂植根于大眾生活的豐厚土壤中,它們短小通俗、活潑真摯,并被群眾廣泛欣賞和傳唱。在其廣泛被傳播的背景下,教師要借與學生“朝夕相處”,且對學生身心有益的流行音樂,帶學生走進傳統的經典音樂殿堂,讓學生對傳統的經典音樂感興趣,使其樂在其中、益在其中,最終能主動了解經典音樂。學生欣賞流行音樂最直觀的感受是聆聽其旋律,因為流行音樂的旋律特點就是簡單易學易記?,F在有許多流行音樂會借鑒古典和民族的優秀音樂作品的旋律加以重新填詞,也正因為如此,給我們在進行歌曲教學時提供了拓展的空間。如,六年級第二單元學唱的國歌曲《故鄉戀情》,與我國流行歌壇的經典《相思河畔》、紅極一時的電視連續劇《武林外傳》中李大嘴、楊慧蘭演唱的插曲,三者旋律相似。熟悉《武林外傳》的學生一聽就非常興奮,很快就學會了《故鄉戀情》。
二、引流行音樂,深化欣賞教學
現代流行音樂,特別是流行歌曲里面融了許多不同的音樂元素。在五年級音樂教材歌曲《瀏陽河》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先讓學生欣賞周筆暢演唱的流行曲《瀏陽河》,學生直呼“太驚喜了”“太意外了”;接著利用這首歌把學生帶進《流行音樂的民族風》中,引導學生說出一些歌手的作品來對應課堂的教學,如梁靜茹的《茉莉花》使我們走進《飄逸的南國風》,王力宏的《在那遙遠的地方》帶我們走進《粗狂的西部風》。通過幾節課的嫁接,學生們對原本比較枯燥單調的民歌單元不再像以前那樣反感了,反而重新提起了對我們國家的民族音樂文化的興趣。同時,教師也要向學生介紹優秀的校園歌曲網站,特別是少兒頻道和文藝。
三、引流行音樂,深化欣賞教學
簡述阮樂中的民族音樂元素
摘要:現代阮樂本質上是一種傳統中國樂器與西方音樂創作結合之后的產物。以作曲家劉星創作的阮協奏曲《云南回憶》、阮獨奏曲《孤芳自賞》,寧勇創作的阮獨奏曲《沙漠駝鈴》、林吉良創作的阮族曲《西域行》,青年作曲家張昕創作的《〈臥土聽風〉——為中阮和達甫而作》等為代表的優秀阮樂作品,使現代阮樂呈現出一種多元融合,既傳統又現代的創新式發展。阮樂中的民族音樂元素的大量運用,不僅突出了阮樂兼收并蓄的特點,更體現了對民族音樂的傳承。
關鍵詞:阮樂;民族;音樂元素
阮興于魏晉,盛于唐,衰于明清,此后主要作為伴奏樂器出現。至上世紀70年代末期中央音樂學院首開阮樂本科專業教育開始,一批接受系統阮樂教育的專業人才開始出現,在這批專業性人才與阮樂作曲家、演奏家、藝術家的共同努力下,阮這一古老樂器開始逐步獲得新生。80年代中后期,寧勇先生研制出“寧氏系列阮”,通過對阮進行改革,將阮由單一樂器擴展為一個“阮族”,進一步豐富了阮樂的演奏形式,為阮樂拓展了新的演奏領域,使阮樂音準更加精確、音質更為細膩、音域更為寬廣。
一、現代阮樂及其音樂特點
現代阮樂整體來看仍處在一個快速變動發展的階段,由于阮樂古譜全部失傳,阮樂曾一度淪為伴奏或是與其他樂器如古琴、柳琴等進行合奏或是重奏。從音色上來看,經過樂器改革后的阮及阮族,為作曲家、演奏家們創造了一片未經開墾的處女地。在古曲全部失傳,沒有古阮樂可以繼承改編的情況下,作曲與演奏家們可以不用顧忌傳統而根據自己對阮樂的理解進行創作。通過對阮樂中可能存在的每一個音色進行挖掘與提煉,或是將阮與其他樂器配合,在不同音色的相互比對撞擊中,產生更豐富的層次,使現代阮樂形成了跨度與融合性均極強的生動音色,逐漸具備了獨有的阮族音色體系。從音樂結構上來看,現代阮樂的音樂結構充分化用了西方音樂創作的技巧,重奏協奏的曲式結構注意突出交響性。結構上不再為傳統阮樂改編民間音樂的單、變、對比等聯體結構所。強烈的主題觀念以及多聲性表現觀念在現代阮樂的音樂結構上展露無疑。因此現代阮樂的音樂結構,實際上是一種傳統中國樂器與西方音樂創作結合之后的產物。從旋律與節奏來看,現代阮樂表現得更加多元。既有以張昕創作的《〈臥土聽風〉——為中阮和達甫而作》為代表的現代性十足的作品,也有《云南回憶》、《沙漠駝鈴》、《西域行》這樣吸融匯我國少數民族地區音樂旋律。但整體來看,即使是《〈臥土聽風〉——為中阮和達甫而作》這一將西方現代音樂貫穿性節奏保持始終的作品,也依然具有強烈的新疆維吾爾族音樂特點。對少數民族音樂元素的借用,使現代阮樂從旋律與節奏又表現出強烈的中國民族風味。
二、阮樂的民族音樂元素
流行演唱對民族音樂元素的融入
摘要:在當代社會中,流行音樂已經得到了非常迅猛的發展。而這,也已經成為了人們享受精神生活的重要象征,是人們追求時尚藝術的一種重要體現。而在流行音樂唱法方面,需要融入不同的元素,促進其發展,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在這個方面,傳統音樂元素就成為了一個良好的選擇。在本文中,就針對這方面的內容進行了一系列的分析,探討了流行音樂演唱中傳統音樂元素的融入,以其為相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流行演唱;民族音樂元素;傳統文化
在社會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如今的時代也已經成為了一個創新性的時代。在這個時代中,產生了很多的新的元素,而流行音樂,也在這樣的時代中得到了迅猛的發展。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流行音樂也開始逐漸被更多人接受、被更多人喜愛。如今,流行音樂已經成為了人們享受生活的重要方式,也是音樂中的一條重要分支。在流行音樂演唱中,若是能夠合理地融入民族音樂元素,不僅可以為流行音樂注入新鮮的活力,而且還可以促進流行音樂的健康發展。
一、在流行音樂演唱中融入民族音樂元素的重要性
從本質上來說,不管是任何一種音樂形式,其在形成和發展的過程中,都是具有著自身獨特的特點的。而對于流行音樂而言,其是在經濟水平和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在生活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人們對于生活的追求也發生了很大的改變,開始注重對精神層面的追求。流行音樂憑借著自身簡單、生動、活潑、多樣性等特點,也獲得了人們的普遍認可和喜愛。在當代社會中,流行音樂已經成為了音樂文化中的一大重要組成部分,為了能夠更好地契合社會群眾的審美體驗,很多流行音樂演唱者也開始在音樂演唱的過程中融入其他類型的音樂元素。從實際情況來看,在很多流行音樂中,也包含著很多民族音樂元素,或者是古典音樂元素。在我國的流行音樂演唱中,融入得最多的其他音樂元素就是民族音樂。從實質上來說,中國的民族音樂,其實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一種具體化的表現形式,具有著非常濃郁的中國特色,其類型也十分豐富。將這些民族音樂元素融入到流行音樂演唱中,不僅能夠促進流行音樂和民族音樂的共同發展,而且還能夠達到對傳統文化的發揚。
二、民族音樂元素在流行音樂演唱中的有效融入
音樂元素掌握藝術論文
摘要通過聽覺、合唱這兩種適應群體訓練的音樂手段,培養學生對元素性音樂的敏銳感知,激發他們對諸音樂元素不同結構的構成及運動變化產生濃厚興趣,使他們了解這些運動變化對于表現人們的思想、抒發感情的獨特功能作用;并使學生在音樂生活中能迅速獲得與音樂作品的情緒相一致的內心體驗。這不同于傳統單純技術訓練代替音樂教育的作法,是音樂教育觀念上的一個進步和突破。
關鍵詞聽覺、合唱、音樂元素、掌握。
音樂元素,指構成音樂藝術的最基本的成分,分解為音高、音色、節奏、力度、和聲等。掌握音樂元素,就是培養學生對音樂元素敏銳的感知,激發他們對諸音樂元素的不同結構的構成、運動變化產生濃厚的興趣,幫助他們了解這些運動變化對于表現人們的思想,抒發感情的獨特功能作用,從而使學生在日后的音樂生活中能迅速獲得與音樂作品的情緒相一致的內心體驗。這不同于傳統的用單純技術訓練代替音樂教育的作法,是音樂教育觀念的一個進步和突破。
學生掌握音樂元素,可從以下兩個方面訓練著手。
1聽覺訓練
音樂靠聽覺感知,是一門“聽覺藝術”。后天的音樂教育決定音樂才能。這一才能是先天具備,還是后天教育的結果,曾經是一個有爭議的問題。我認為,人的才能主要是后天受教育形成的。人們很早就開始注意到聽覺訓練是音樂教育的基礎工程?!稑酚洝氛劦搅巳说穆犛X感官與音樂的關系,指出:“審聲以知音,審音以知樂……。”孟子則說:“至于聲,天下期于師曠”。這兩句話再好不過地道出了音樂之聲的本質和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