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監測范文10篇
時間:2024-04-09 12:24:06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疫情監測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動物疫情監測預警模式分析
摘要:寧夏中衛市以市、縣、鄉三級動物防疫體系為主體,整合執業獸醫、鄉村獸醫和村級動物防疫員等獸醫社會化服務體系為輔助力量,創建了“一主兩輔”動物疫情監測預警模式。通過設置動物疫情固定監測點,開展獸醫技術合作服務,推行獸醫社會化服務改革,聘任動物疫情測報員,建立動物疫情舉報獎勵機制等舉措,多方位、寬領域、深層次、全覆蓋開展動物疫情監測,有效解決基層動物防疫機構人員編制不足短板,疫情監測頻次覆蓋面低,早期揭發能力不足等突出問題,把“疫控”與“醫治”緊密結合,突出監測預警作用,實現“早、快、嚴、小”應急處置疫情,有助于基層動物防疫工作實踐和改革創新。
關鍵詞:動物疫病;疫情監測;預警;模式;效果
動物疫情監測直接關系動物疫病的防控效果,做好動物疫情監測預警工作對畜牧業健康發展和畜產品質量安全意義重大[1-2]。寧夏中衛市轄沙坡頭區和海原縣、中寧縣,屬半農半牧區。近年來,全市生豬、羊、雞年存欄量分別穩定在70萬頭、300萬只、800萬只,奶牛、肉牛發展勢頭較好,2019年存欄量分別為6.5萬頭、40萬頭。市、縣、鄉三級動物動物防疫機構體系完整,均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機構、人員、經費基本滿足動物疫病防控和監測工作需要(表1)。獸醫社會化服務體系逐步健全完善,執業獸醫和助理執業獸醫在動物診療機構、獸藥經營企業和養殖企業從事獸醫技術服務工作,鄉村獸醫和村級動物防疫員(以下稱,村防員)在獸醫社會化服務從事獸醫技術服務工作(表2)。
1“一主兩輔”模式介紹
2013年起,寧夏中衛市整合動物防疫體系與獸醫社會化服務體系獸醫人力資源,創建“一主兩輔”動物疫情監測預警模式。所謂“一主兩輔”,是以市、縣、鄉三級動物防疫機構為動物疫情監測的主體力量,形成“一主”,充分發揮其技術優勢和獸醫實驗室條件優勢,主要負責監測、檢測、診斷、流行病學調查及疫情信息收集、整理、報告、預警等工作;以執業獸醫、鄉村獸醫和村級動物防疫員兩支獸醫社會化服務體系為動物疫情監測的輔助力量,形成“兩輔”,充分發揮其廣泛接觸畜牧養殖場戶的優勢,主要負責疫情監測報告及協助采集樣品、收集疫情信息等工作。經過多年探索實踐,實現了動物疫情及早發現報告、及時檢測診斷、快速有效處置,疫病發病率和死亡率顯著下降,動物疫情監測預警指導疫病防控和應急處置工作成效明顯,保障了畜牧業健康穩定發展和畜產品質量安全。
2模式構建
衛生疫情監測信息報告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時、科學的防治決策信息,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以下簡稱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以下簡稱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傳染病防治法、應急條例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中規定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工作。
第三條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堅持依法管理,分級負責,快速準確,安全高效的原則。
第四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對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實施監督管理。
肺炎疫情環境應急監測預案
1總則
1.1編制目的
為加強區應對肺炎疫情期間環境應急監測工作的組織和指導,提高疫情期間應急監測的快速響應和現場環境應急監測能力,切實做好應急監測工作,完成應急監測任務,為政府和有關部門處置因肺炎疫情導致次生環境事件最大程度地提供科學依據,維護社會穩定,保障環境安全,特制訂本預案。
1.2指導思想和工作原則
1.2.1加強領導,明確責任。高度重視應急監測工作,切實加強對應急監測工作的領導,做到分工明確,責任到人,措施到位。
1.2.2充實裝備,提高能力。加大對肺炎疫情突發性環境污染事故應急監測的投入,全面加強應急監測能力建設。充實必要的儀器設備、防護用品和交通通訊工具,尤其要結合危險源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加強重點應急監測防護物資和裝備,提高應急監測能力。
農委有害生物疫情監測與防控方案
為及時監測、防控及撲滅紅火蟻、桔小實蠅、葡萄根瘤蚜等重大植物有害生物疫情,保護我市農業生產安全,根據全國重大植物疫情防控工作的總體部署和農業部《關于加強紅火蟻等重大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具體要求,結合**地區實際情況,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加強植物、植物產品的產地、調運和市場檢疫,防止外來檢疫性有害生物入侵;開展重大檢疫性有害生物定點監測和普查,摸清疫情發生區現狀,為科學防控撲提供依據;采取綜合防控技術措施,基本控制和撲滅疫情發生危害,將為害降低到最低限度,促進農業生產,保障廣大人民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二、重點工作
(一)開展宣傳培訓。一是開展宣傳。要采取以電視、廣播、明白紙為主的宣傳工具,切實做好農業植檢法律法規和農業檢疫重要性的宣傳工作,提高社會關注度,增強疫情防控工作緊迫感和責任感,形成全社會防控農業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的良好氛圍。二是組織培訓。切實加強農業檢疫人員的法制和技術培訓,提高自身監測與防控水平,同時,要加強對進口、調運的企業及科研教學單位相關人員開展檢疫培訓,樹立檢疫的思想意識,提升全社會依法檢疫水平。
(二)實施疫情普查。一是重點對象。主要普查以紅火蟻、葡萄根瘤蚜、桔小實蠅、三葉斑潛蠅、黃瓜綠斑駁病毒和梨樹枯梢病為主的六種重點檢疫性有害生物;同時,兼顧水稻水象甲、瓜實蠅等其他檢疫性有害生物。二是普查方法。針對疫情普點,要應用GPS定位系統,開展定位監測與普查,標注調查地區和疫情“新老”發生區范圍,并且,對各發生地區有關農戶、基地、企業進行摸底調查,登記造冊,為疫情防控提供依據。
肺炎疫情常態化監測預警工作方案
根據《市肺炎疫情常態化監測預警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進一步做好肺炎疫情常態化監測預警工作,提高監測敏感性和分析預警能力,做到早發現、早報告和實時警有效采取針對性防控措施,防止疫情發生和擴散,結合農業農村局工作實際,在重點場所和重點領域與衛生部門的監測系統結合、按照常規監測與強化監測結合的方式,開展肺炎疫情常態化監測預警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加強人群監測
加強重點場所的人群監測。對活禽交易市場、屠宰場等重點場所要做好機構內人員及從業人員健康監測,每日檢測體溫,觀察詢問是否有發熱、干咳等呼吸道癥狀或腹瀉等消化道癥狀。對于出現上述癥狀者,要及時與市疾控中心聯系并及時轉送至市醫院發熱門診進行核酸檢測。同時與市疾控中心聯系,定期抽取一定數量的活禽交易市場人員、屠宰場工作人員進行核酸檢測,并根據疫情特點和疫情發展形勢,調整監測點位和監測頻次。
二、加強環境監測
加大對屠宰場的生產加工、貯存、運輸以及肉類及水產品經營場所環境采樣和核酸檢測力度,將屠宰場(含冷庫)的從業人員信息推送至市疾控中心定期組織從業人員到市疾控中心進行檢測,同時加強疫情防控措施落實的監督檢查。
三、強化組織領導
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制度
第一章總則
第一條為加強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工作,提供及時、科學的防治決策信息,有效預防、及時控制和消除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和傳染病的危害,保障公眾身體健康與生命安全,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以下簡稱傳染病防治法)和《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條例》(以下簡稱應急條例)等法律法規的規定,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于傳染病防治法、應急條例和國家有關法律法規中規定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管理工作。
第三條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堅持依法管理,分級負責,快速準確,安全高效的原則。
第四條國務院衛生行政部門對全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實施統一監督管理。
縣級以上地方衛生行政部門對本行政區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與傳染病疫情監測信息報告實施監督管理。
交通局疫情防控監測預警方案
為認真貫徹落實縣委、縣政府的工作安排,切實做好病毒感染肺炎防治工作,全力確保人民群眾生命安全、身體健康,維護社會穩定,根據有關文件,結合我局工作實際,特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標
嚴格落實縣委、縣政府工作部署,有重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督查工作,確保應急預案到位、文件會議精神落實到位、組織人員到位、防控排查到位、疫情監測處置到位、醫療救助到位、法律和輿論監督到位、后勤保障到位,提高應急處理能力和水平,做到統一領導、分級負責、協調聯動,建立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病毒肺炎應急處理機制。
二、督查對象
縣交通運輸局各科室、各基層單位。
三、督查方式
布氏菌病監測結果分析論文
布氏菌病(簡稱布病)是由布魯氏菌(簡稱布氏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的傳染-變態反應性的疾病。布病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的乙類傳染病。布病在吉林省流行歷史較久,危害嚴重[1]。我省布病疫情從1995年開始回升,人間布病疫情呈逐步上升的態勢,特別是2002年以后,布病疫情急劇上升。為更好的掌握疫情動態,及時發現和處理疫情,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根據近年來吉林省布病疫情的實際情況,2007年在全省9個市(州)設立12個監測點。現將監測點的疫情監測情況分析如下。
1監測點布局
根據監測工作需要,結合吉林省布病監測實際情況,2007年選擇洮南、白城市洮北區、長嶺、乾安、雙遼、梨樹、遼源市區、梅河口、靖宇、敦化、磐石、農安等12個縣(市)開展布病監測工作。
2監測對象與方法
2.1對象監測對象主要是固定監測鄉(鎮、場)的7歲以上和60歲以下與牲畜及畜產品有接觸的重點人群,如獸醫、飼養員、接羔員、育羔員和皮毛、乳肉加工人員以及與種畜和陽性畜有接觸的人員等。其他非固定監測鄉(鎮、場)也要調查部分重點人員,以供疫情分析。
2.2方法
農業局植物疫情阻截工作方案
一、指導思想
根據國民經濟和現代農業發展的需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面向經濟、面向國際、面向未來。樹立“公共植保、綠色植保”理念,貫徹“預防為主、突出重點、科學監測、有效阻截”的方針,以有害生物風險分析為基礎,跟蹤周邊地區重大植物疫情動態變化,明確阻截對象,規范監測阻截措施,構筑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提升我市疫情監測預警能力和疫情防控能力,有效防止重大植物疫情傳入和擴散蔓延,保護我市農業生產、生態和農產品貿易安全。
二、阻截對象
按照《**省重大植物疫情阻截帶建設方案》確定的主要阻截對象包括:首次在省內發生的全國農業檢疫性有害生物;從國(境)外新傳入,可能會對我國糧食、經濟作物造成毀滅性危害的有害生物,或可能導致我國優勢農產品出口貿易被迫終止的有害生物,或對人、畜健康或植物產品質量安全有特別重大影響的有害生物。重點阻截對象:一類是口岸經常截獲的進境植物檢疫性有害生物以及其他通過風險分析具有較高傳入風險的潛在檢疫性有害生物。通過嚴格檢查和監管,防止其入侵。通過嚴密監測,在其傳入后能夠及時發現,將疫情撲滅于萌芽狀態,防患于未然。另一類是國內已局部發生的重大植物疫情。通過采取監測、檢疫、封鎖和鏟除等措施,將其封鎖在局部地區,防止其進一步向其他地區擴散蔓延。
1.需阻截的潛在重大植物有害生物。有效阻截蘋果蠢蛾、馬鈴薯甲蟲、菜豆象、大豆疫病、小麥1號病等境外和省外重大疫情。
2.需阻截的局部發生重大植物有害生物。控制黃瓜綠斑駁花葉病毒、稻水象甲、蘋果綿蚜、番茄細菌性潰瘍病、花生根結線蟲、水稻干尖線蟲等重大疫情危害,撲滅局部疫情,將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
農委疫病監測工作計劃
一、指導思想
認真組織和規范開展動物疫病監測和流行病學調查工作,通過病原監測全面掌握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等主要動物疫病的病原分布和流行趨勢,及時消除疫情隱患;通過抗體監測有效評估高致病性禽流感、口蹄疫及豬瘟等主要動物疫病的免疫效果,為科學免疫提供監測依據;定期分析評估動物疫情,把握疫情動態,科學判斷防控形勢,開展預警預報工作,為科學防控提供技術支持。同時,根據動物疫病流行特點及防控情況,積極探索主要動物疫病凈化模式。
二、基本原則
1、市級監測和縣級監測相結合。市級計劃由市農委按照全省計劃統一制定下發,各區縣要做好監測所需采樣工作。市動物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心按照市農委的部署,對各區縣重點區域的重點動物疫病開展直接采樣監測和分析。
2、定點監測與全面監測相結合。各區縣應根據本行政區域動物疫病流行特點,設立固定監測點,實行定時、定點、定量和定性持續監測。在春秋兩季集中免疫后,分別開展一次全面集中監測工作。
3、主動監測與被動監測相結合。市級和區縣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在接收匯總分析各縣監測數據和資料的基礎上,根據動物疫病流行趨勢、疫情特點,做好動物疫病主動監測,設置主動監測點,同時,加強對染病及不明原因死亡動物的檢測診斷與報告,提高疫情報告的準確性和時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