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系統范文10篇

時間:2024-04-16 22:22:3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智能交通系統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智能交通系統

小議智能交通系統的發展對策

摘要:智能交通系統是現在交通運輸發展的趨勢,本文就智能交通體系在國內外的發展狀況做了簡要的介紹,對中國如何發展智能交通系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發展狀況對策

智能運輸系統(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的主要思想是將傳統的交通系統看成是人、車、路的統一體,運用計算機、通信、人工智能、傳感器等領域的先進成果來徹底改變目前被動式的交通局面,使人在駕駛過程中可以隨時通過GPS/GIS、廣播、信息板等手段了解目前的交通狀況,而交通管理部門則可通過道路上的車輛傳感器、視頻攝像機等設備隨時了解各個路段的交通情況,并隨時對各個交通路口的交通信號進行調整以及對外界進行信息,使整個交通系統的通行能力達到最大。

一、智能交通發展的現狀

對智能運輸系統的研究許多國家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并成為繼航空航天、軍事領域之后高新技術應用最集中的領域。目前已形成以美國、日本、歐洲為代表的三大研究中心。

在美國,對ITS的研究雖然起步最晚,但由于投入較多,目前已處于該領域的領先水平。1991年,美國開始對ITS研究進行投資,僅1994~1995年就確定了104項研究項目,并成立了專門組織,著手制定ITS的研究開發計劃,到1997年投資近7億美元;1998年6月9日美國總統克林頓簽署了“面向21世紀運輸權益法案(TransportationEquityActofthe21thCentury)”。該法案的確定為美國公路系統的繼續發展和重建帶來了創紀錄的投資。法案跨度為6個財政年度(1998~2003),撥款總金額為2178.9億美元,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用于支持ITS的進一步研究與開發。歐洲在ITS的研究方面采取整個歐洲一體化的方針,由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面共同出資進行智能運輸系統的研究,著名的項目有PROMETHEUS和DRIVE等,其中DRIVE工程是目前世界上交通運輸界規模最大的合作研究計劃,共有12個國家的700多個單位參加,經費達5億歐元。日本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對汽車交通綜合控制系統的研究,并成立了全國性的ITS推進組織,是對ITS進行研究最早、實用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目前已建立了較為完備的交通控制、信息服務等綜合體系,并基本完成了覆蓋全國的電子地圖的繪制工作,有400萬臺汽車導航儀在使用,其中120萬臺可接收信息。

查看全文

我國智能交通系統發展

一、中國發展ITS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1.ITS的概念及其意義

ITS(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是以信息通信技術將人、車、路三者緊密協調、和諧統一,而建立起的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準確、高效的運輸治理系統。

ITS將有效地利用現有交通設施、減少交通負荷和環境污染、保證交通安全、提高運輸效率、促進社會經濟發展、提高人民生活質量,并以推動社會信息化及形成新產業受到各國的重視。目前已形成世界二十一世紀的發展方向。

2.發展中國ITS的必要性1)中國是一個經濟持續發展的發展中國家,改革開放以來,城市化與汽車化發展十分迅猛。改革開放前,城市化水平不足19%,目前已經發展到超過30%,猜測2010年將接近50%;機動車擁有量目前已達6000萬輛,并以每年10%以上的速度增長,預計2010年達到1.3億多輛;

2)中國城市交通的特點是混合交通,目前自行車擁有量超過1.8億輛,假如公共交通服務水平不提高,城市交通結構不改善,自行車擁有量將會有增無減;

查看全文

我國智能交通系統研究論文

摘要智能交通系統是現在交通運輸發展的趨勢,就智能交通體系在國內外的發展狀況做了簡要的介紹,對中國如何發展智能交通系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智能交通運輸系統

智能運輸系統(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的主要思想是將傳統的交通系統看成是人、車、路的統一體,運用計算機、通信、人工智能、傳感器等領域的先進成果來徹底改變目前被動式的交通局面,使人在駕駛過程中可以隨時通過GPS/GIS、廣播、信息板等手段了解目前的交通狀況,而交通管理部門則可通過道路上的車輛傳感器、視頻攝像機等設備隨時了解各個路段的交通情況,并隨時對各個交通路口的交通信號進行調整以及對外界進行信息,使整個交通系統的通行能力達到最大。

交通問題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交通擁擠造成了巨大的時間浪費,加大了環境污染。我國大多數城市的平均行車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于車輛速度過慢,尾氣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氣質量進一步惡化。交通問題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據研究報道,美國每年因交通阻塞造成的經濟損失約410億美元,日本東京每年因交通擁擠造成的時間損失相當于

1000多億美元,歐洲每年因交通事故、交通擁擠和環境污染造成的經濟損失分別為500~5000和50~500億歐元。為了緩解經濟發展帶來的交通運輸發面的壓力,盡量的利用現有的資源,使其發揮最大的作用,各國都加大了對智能交通系統的研究和建設的力度。

1智能交通發展的現狀

查看全文

城市智能交通系統研究論文

1.國外交通信息系統研究現狀

許多發達國家近年來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對先進的交通信息系統進行研究、試驗和開發。下面就歐洲、美國及日本等一些國家有代表性的ATIS作一簡要介紹。

1.1歐洲的代表性系統

歐洲的代表性系統有:SOCRATES、EUROSCOUT、Trafficmaster。

SOCRATES是一種有效發揮傳統的蜂窩無線電話的基礎設施(地面站)的作用,使交通指揮中心與行駛中車輛進行雙向通信的系統,它的下行線路可通過“廣播方式”向行駛在各種地面站的網絡內的裝有SOCRATES車載裝置的車輛提供道路交通狀況的詳細數字信息。上行線路利用多頻存取協議經過基地臺向交通指揮中心發送信息。

EUROSCOUT是以紅外線信標為媒體的動態路線引導系統。車輛和信標間的紅外線通信是雙向進行的,汽車就變為一個探頭,將旅行時間、排隊等候時間及OD信息等交通信息數據傳輸給中央引導計算機。

查看全文

我國智能交通系統論文

摘要:智能交通系統是現在交通運輸發展的趨勢,本文就智能交通體系在國內外的發展狀況做了簡要的介紹,對中國如何發展智能交通系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發展狀況對策

智能運輸系統(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的主要思想是將傳統的交通系統看成是人、車、路的統一體,運用計算機、通信、人工智能、傳感器等領域的先進成果來徹底改變目前被動式的交通局面,使人在駕駛過程中可以隨時通過GPS/GIS、廣播、信息板等手段了解目前的交通狀況,而交通管理部門則可通過道路上的車輛傳感器、視頻攝像機等設備隨時了解各個路段的交通情況,并隨時對各個交通路口的交通信號進行調整以及對外界進行信息,使整個交通系統的通行能力達到最大。

一、智能交通發展的現狀

對智能運輸系統的研究許多國家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并成為繼航空航天、軍事領域之后高新技術應用最集中的領域。目前已形成以美國、日本、歐洲為代表的三大研究中心。

在美國,對ITS的研究雖然起步最晚,但由于投入較多,目前已處于該領域的領先水平。1991年,美國開始對ITS研究進行投資,僅1994~1995年就確定了104項研究項目,并成立了專門組織,著手制定ITS的研究開發計劃,到1997年投資近7億美元;1998年6月9日美國總統克林頓簽署了“面向21世紀運輸權益法案(TransportationEquityActofthe21thCentury)”。該法案的確定為美國公路系統的繼續發展和重建帶來了創紀錄的投資。法案跨度為6個財政年度(1998~2003),撥款總金額為2178.9億美元,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用于支持ITS的進一步研究與開發。歐洲在ITS的研究方面采取整個歐洲一體化的方針,由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面共同出資進行智能運輸系統的研究,著名的項目有PROMETHEUS和DRIVE等,其中DRIVE工程是目前世界上交通運輸界規模最大的合作研究計劃,共有12個國家的700多個單位參加,經費達5億歐元。日本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對汽車交通綜合控制系統的研究,并成立了全國性的ITS推進組織,是對ITS進行研究最早、實用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目前已建立了較為完備的交通控制、信息服務等綜合體系,并基本完成了覆蓋全國的電子地圖的繪制工作,有400萬臺汽車導航儀在使用,其中120萬臺可接收信息。

查看全文

我國智能交通系統發展論文

摘要:智能交通系統是現在交通運輸發展的趨勢,本文就智能交通體系在國內外的發展狀況做了簡要的介紹,對中國如何發展智能交通系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發展狀況對策

智能運輸系統(IntelligentTransportSystem)的主要思想是將傳統的交通系統看成是人、車、路的統一體,運用計算機、通信、人工智能、傳感器等領域的先進成果來徹底改變目前被動式的交通局面,使人在駕駛過程中可以隨時通過GPS/GIS、廣播、信息板等手段了解目前的交通狀況,而交通管理部門則可通過道路上的車輛傳感器、視頻攝像機等設備隨時了解各個路段的交通情況,并隨時對各個交通路口的交通信號進行調整以及對外界進行信息,使整個交通系統的通行能力達到最大。

一、智能交通發展的現狀

對智能運輸系統的研究許多國家都投入了巨大的人力和物力,并成為繼航空航天、軍事領域之后高新技術應用最集中的領域。目前已形成以美國、日本、歐洲為代表的三大研究中心。

在美國,對ITS的研究雖然起步最晚,但由于投入較多,目前已處于該領域的領先水平。1991年,美國開始對ITS研究進行投資,僅1994~1995年就確定了104項研究項目,并成立了專門組織,著手制定ITS的研究開發計劃,到1997年投資近7億美元;1998年6月9日美國總統克林頓簽署了“面向21世紀運輸權益法案(TransportationEquityActofthe21thCentury)”。該法案的確定為美國公路系統的繼續發展和重建帶來了創紀錄的投資。法案跨度為6個財政年度(1998~2003),撥款總金額為2178.9億美元,其中有相當一部分用于支持ITS的進一步研究與開發。歐洲在ITS的研究方面采取整個歐洲一體化的方針,由政府、企業和個人三方面共同出資進行智能運輸系統的研究,著名的項目有PROMETHEUS和DRIVE等,其中DRIVE工程是目前世界上交通運輸界規模最大的合作研究計劃,共有12個國家的700多個單位參加,經費達5億歐元。日本從20世紀70年代就開始了對汽車交通綜合控制系統的研究,并成立了全國性的ITS推進組織,是對ITS進行研究最早、實用化程度最高的國家。目前已建立了較為完備的交通控制、信息服務等綜合體系,并基本完成了覆蓋全國的電子地圖的繪制工作,有400萬臺汽車導航儀在使用,其中120萬臺可接收信息。

查看全文

解析智能交通系統在我國的發展狀況與對策

論文摘要:智能交通技術是一項起源于美國的新興技術,各個國家在引進的時候都必須考慮本國的實際情況,充分考慮引進技術與本國文化的整合,考慮技術位差。任何新技術如果沒有現有技術對之消化吸收就是失敗的,所以各個國家在制定本國ITS發展內容時,必須對本國現有技術進行整合,然后再把與現有技術相近的內容作為自己的近期發展目標。本文就智能交通體系在國內外的發展狀況做了簡要的介紹,對中國如何發展智能交通系統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議。

關鍵詞:智能交通運輸系統發展狀況對策

交通問題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問題。交通擁擠造成了巨大的時間浪費,加大了環境污染。我國大多數城市的平均行車速度已降至20km/h以下,有些路段甚至只有7~8km/h;由于車輛速度過慢,尾氣排放增加,使得城市的空氣質量進一步惡化。交通問題也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為了緩解經濟發展帶來的交通運輸發面的壓力,盡量的利用現有的資源,使其發揮最大的作用,各國都加大了對智能交通系統的研究和建設的力度。

交通運輸是國民經濟的基礎產業,對于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具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公路交通運輸以其機動性好、可以實現“門到門”直達運輸以及運送速度快的特點,成為我國城市和城間中短途客貨運輸的主要方式。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綜合運用檢測、通信、計算機、控制、GPS和GIS等現代高新技術,提高交通基礎設施和運輸裝備的利用效率、減少交通公害對加速發展我國公路交通運輸事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是公路智能交通運輸工程需要解決的關鍵問題。

一、智能交通技術在我國的發展現狀

中國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交通運輸基礎設施短缺,需要加快建設,另一方面也存在交通設施利用率低、管理技術落后、交通安全形式嚴峻等問題。鑒于我國道路在未來20年內仍然處于建設期(根據“五縱七橫”公路主骨架的布局框架,建設12條約35000公里以高等級公路組成的國道主干線),而這一期間正是智能交通技術在全世界進入全面實施階段,中國也需要根據中國公路運輸的實際需求探討在中國公路運輸網中應用智能交通技術來提高運輸效率、保障安全和保護環境的可能性。2000年,國家交通部、建設部,公安部聯合全國各大科研院所和多家高校制定了符合我國國情的《國家ITS體系框架》規定我國ITS發展主要集中在不停車收費、出行者信息服務、城市交通管理、公共交通系統、智能公路系統等9個方面。

查看全文

數學建模對智能交通的影響

摘要:隨著城市交通的不斷發展,交通問題成為各大城市面臨的主要問題。為了有效減緩交通壓力,建立智能交通系統成為迫在眉睫的工程。由于交通信息的時空性和不確定性等,要想有效的建立智能交通系統,必須先對系統進行數學建模。本文將簡要分析運用了計算機通信和電子信息技術的智能交通系統需要數學建模的重要性及其影響。

關鍵詞:交通問題;智能交通系統;數學建模;計算機通信和電子信息技術

一、智能交通系統發展現狀

(一)城市交通的發展與面臨的問題。據國家統計,我國大部分客運依靠高速公路,貨運的主要模式仍然是汽車運輸,汽車的交通是我國經濟發展的生命線。但隨著汽車運輸量的增長,交通擁擠、能源消耗高、交通事故等問題也隨之增加。盡管引入了新的道路交通設施等方法,但遠遠不能滿足新增車輛的交通需求。如何利用現有的道路數量來緩解交通壓力是交通面臨的主要問題。汽車社會造成的交通擁堵不僅將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而且汽車排放造成的環境污染也將對人們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據統計,中國車輛排放的氮氧化合物排放量占總排放量的30%,中國各大城市出現的空氣污染部分原因也在此。交通事故造成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也是很大的問題,據統計,中國每年因交通事故死亡人數約20萬人。由于交通問題日益嚴重,各地的交通部門從許多方面對城市交通系統進行了改善。傳統的方法收效甚微,隨著計算機技術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發展出智能交通系統。借助計算機通信以及電子信息技術,城市的智能交通正在給解決交通問題提供更多幫助。(二)計算機通信與電子信息技術在智能交通系統中的應用。智能交通經過多年的普及和發展,目前已經建成了比較完善的智能化道路交通指揮系統,包括交通檢測、交通信號控制、電視監控、交通違法檢測系統等。智能交通中計算機技術的應用包括了物聯網技術、傳感器技術、通信技術、GIS技術等。物聯網技術是將每一輛車、監控中心、路邊傳感器等集成在一起,形成一個通信的巨大網絡。物聯網技術的主要作用是采集車輛實時信息,實現車與車、車與人的通信傳輸,還可以感知行駛環境,實現車輛之間的通信漫游,給交通管理部門提供車輛的加工處理信息。傳感器技術在智能交通中已經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傳感器具有體積小、能耗低等特點,在數據采集和信息傳輸上有很大的作用。通過wifi網絡、移動網絡等可以將傳感器采集的信息保存到服務器,進而對信息進行存儲、匯聚、轉發等操作,從而用于智能交通上。傳感器還可以利用攝像頭、電子芯片等對車輛周圍信息進行采集,并以文件、圖片等格式傳給服務器,實現智能交通的管理。智能交通中還有許多通信技術,不僅包括傳統的光纖通信,還有藍牙、RFID等技術。這些技術可以有效實現點對點通信,完成短距離內車輛與車輛、車輛與人之間數據的發送和接收。這些技術都利用了頻率多址方式,可以有效提高頻段的利用率。最新的TD-LTE技術還能實現多個方向上的信號發送與接收,利用并行通道為用戶提供信息,對于用戶接受各類型資源有重要的作用和意義。RFID由于其非接觸式特性在智能交通中也得到廣泛應用,比如在高速收費站實現了即時繳費功能,在物流倉儲運輸中可以管理貨物的流通、車輛的流通、實現車輛的定位通信等。智能交通中的GIS技術應用也有許多。包括了遙感、衛星導航和數字網格等。利用地理信息系統(GIS),智能交通可以實現網格化操作,實現車輛精準定位,保證系統正常運行。智能交通的許多方面也運用了電信技術,比如鐵路交通、地鐵監控、高速公路收費等。在鐵路交通上,火車上使用無線上網不再只是夢想,利用廣域網VPN技術,加上WIFI的安全認證功能等,火車已經能給乘客提供高速安全的移動寬帶服務。鐵路WIFI將支持上電自動撥號、保持鏈路在線、自動開關等功能。未來的鐵路交通將是服務更加人性化的智能化交通系統。在地鐵的視頻監控上,用網格化、智能化的視頻監控技術,可以實現視頻監控在地鐵上的全方位覆蓋與應用。智能的視頻分析系統將自動分析監控視頻中的信息,擺脫了傳統的由人員值守的弊端。對視頻信息進行數據挖掘和數學建模,可以有效的實現便捷的事中管理和事后分析,第一時間聯動報警,提高地鐵安全等級。在高速公路收費方面,電子信息技術可以用于不停車收費,一方面,允許了車輛高速通過收費站,減少了時間成本,另一方面,讓公路收費變得電子化,減少了車輛管理成本,也可以大幅降低收費處的噪聲水平和廢氣排放。不論是計算機通信技術,還是電子信息技術,對于建立智能化交通系統來說,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就是數學建模。比如物聯網技術中對道路交通進行數學建模、傳感器技術對傳感信息進行挖掘并建模、地鐵監控中對監控視頻信息建模等,模擬出最合適的信息處理模型對提升效率有至關重要的作用。

二、數學建模對于智能交通系統的影響

(一)原因分析。隨著技術的發展和革新產生了智能交通系統其利用先進的信息技術,數據通信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和計算機技術,從而建立起全面綜合的道路運輸系統。就智能交通系統本身而言其具有以下特點:(1)交通信息來源廣泛,形式多樣,信息量大。傳統的統計分析方法很難處理非數字或非結構化的數據。傳統的基于數據庫的方法很難對于不斷增長的海量信息進行有效處理。(2)信息具有較強的時空相關性,交通信息只有在某個時間某個特定場合才能起作用,因此對于及時性處理要求比較高。(3)信息與主題十分相關,不論是關于交通流量還是交通信號燈的控制等。(4)信息具有生命特性,就像生命一樣,交通信息也具有從誕生到發展到毀滅的過程。可以看出,智能交通系統存在動態性,不確定性,時空相關性,主題相關性等特征。如何建立一個能滿足要求的、完備的智能交通系統首先需要的就是利用數學方式對數據進行模擬。傳統的數學公式和傳統的建模方法已經不能滿足現實世界的信息分析需求。因此人們迫切需要采用新一代數學建模方法。隨著數據融合和分析工具的不斷進步,數學建模的方法也在不斷的改進。綜合運用人工智能,數據挖掘等技術對數據進行分析,并對分析的結果進行建模,模擬系統的各種狀態,才能充分挖掘系統的潛力,為動態管理交通提供科學準確的依據,加深智能交通對交通管理作用的深度。(二)數學建模在智能交通系統中的應用。(1)涉及的數學思想。智能交通系統中的數學模型的運用其思想大致分為三個步驟進行:首先是必須將整個智能交通系統作為滿足一個物理系統的模型。其次是通過在這個系統中輸入一定的概率分析運用數學知識中的統計學或者微積分以及模糊數學等方法從而尋求系統最優解提供給用戶。第三是假定條件即在尋找最優解的過程中交通參與者需要遵循求解者的假設條件無條件的執行。然而,需要強調的是由于現實中交通參與者并不會完全去遵循所以就會導致整個系統的運行在客觀上其可用性較低。(2)動態交通分配--DTA問題。DTA問題簡單來講就是通過對道路上的交通流進行預測通過預測交通流分配結果來對其進行分解讓交通道路上的交通流實現均衡,從而解決交通擁堵。對DTA問題,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人們就對此問題進行了多方面的研究而且提出了數學上很多類型的模型,這些模型大體分為數學規劃模型、最優控制模型和變分不等式三種。雖然人們對上述的模型進行了不斷的完善并對相關算法進行了很多改進但是其核心是對于交通流中的不確定性這個問題的回避處理方法上仍沒有突破傳統的方法。而這個問題不能有效解決對于DTA問題就不能實現。(3)交通流的管理誘導與控制。要利用數學建模的思維解決交通流的管制等問題,要針對交通信息和交通系統的不確定性,需要利用數學的思維解決這些問題,突破傳統的數學模型和思路。對此我們可以采用數據倉庫聯機分析、數據挖掘以及專家系統的有關理論與技術構建出新一代的智能決策支持系統模型。具體而言,對于具體模型而言可以采取數據挖掘方法、統計模式識別以及多源復雜信息、知識挖掘等技術來構建適合交通信息發現和挖掘的模型;而對于交通信息技術的分析方面,可以通過引入先進的計算方法如神經計算、進化計算等方法突破傳統計算方法,讓數學建模真正為解決交通問題提供可行方案。

查看全文

交通物聯網智能技術運用思索

1引言

近年來,互聯網的普及和發展給社會經濟建設和人們生活帶來了巨大的變化。隨著“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物聯網”新概念的提出,普及先進的智能技術,推動各方面產業的升級和轉型,使各個領域又面臨一場新的技術革命。在《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和“十二五”規劃中,智能交通(ITS,IntelligentTransportationSystems)已被列入交通運輸業優先發展主題,在交通運輸領域廣泛采用智能技術建立交通物聯網絡,已成為發展智能交通的優先途徑,也是各級政府和交通專家最為關注的話題。打造國際一流的人性化、捷運化、信息化和生態化的交通物聯網,應用智能技術能解決哪些問題?物聯網建設中如何推廣智能技術?這些問題都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和深入研究。

2交通物聯網的構成和特征

2.1交通物聯網的構成交通物聯網是在較完善的交通設施基礎上,將新一代智能技術充分運用于交通運輸系統所建立的一種實現。即把智能傳感器件裝備到各地公路、水路、公交、地鐵各相關系統的基礎設施中,把車輛、船只等運動設施,還有橋梁、大壩、隧道、車站、港口等固定設施,網絡、視頻、廣播、通訊、遙感等各種媒體設施,在互聯網的支撐下經過互聯構成“物聯網”。而后通過超級計算機系統、智能交通系統以及云計算將物聯網軟硬件資源整合起來,構成一個完整的交通物聯網體系。智能交通系統是交通物聯網中的核心系統。人們通過它能以更加科學的智能的和動態方式管理和控制交通。

2.2交通物聯網的特征⑴全面物聯:智能傳感設備將交通所有基礎設施物聯成網,通過專用技術對網絡系統實時感測和智能的控制,全面實現交通網絡智能化管理。⑵充分整合:物聯網與互聯網系統完全連接和融合,將軟硬件資源最大有效的整合共享,資源分配更加充分和合理。為低碳環保、減少資源冗余浪費,提供最佳的基礎設施。⑶協同運作:有效地利用基礎設施的潛能,各個關鍵環節進行和諧高效地協作,監管保障進一步到位,不斷消除自身的隱患,達到智能交通的最佳狀態。⑷學習創新:立足系統本身的知識學習、積累和更新,不斷地進行科技創新和應用,加快交通智能系統的研發和升級,提高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3智能技術在交通物聯網的應用成果

查看全文

城市建設理論研究中的科學實踐

摘要:為了保證城市建設規劃的合理性,增強城市交通的服務功能,需要對智能交通的相關內容進行充分地了解和掌握。城市建設理論體系的完善,在具體的實踐過程中對智能交通的研究較多。不同的研究方法實際的應用價值有所區別,需要從多個角度分析智能交通先進的技術優勢。

關鍵詞:智能交通;規劃建設;服務功能;理論體系

機動車輛的持續增加,為城市交通的有效管理帶來了巨大的工作壓力,對于相關的管理系統構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做好城市建設理論方面的研究工作,需要提高對智能交通的認識,采取合適的分析方法理解智能交通的內涵。城市交通問題的有效解決,依賴于智能交通相關作用的充分發揮。同時,智能交通體系的完善,對于我國道路交通管理水平的提升起著重要的保障作用。

1智能交通系統的相關內容

1.1系統的主要組成部分

為了環境城市的交通壓力,需要構建可靠的智能交通系統,提升交通部門整體的管理水平。常見的智能交通系統主要的組成部分包括:a.通訊定位技術。為了實時地監控不同路段的道路交通狀況,需要充分發揮信息化技術的相關優勢。其中,通訊定位技術在智能交通系統中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它主要利用了光纖傳輸技術、智能化系統定位技術、濾波頻分復用技術,提高了系統中的信息傳遞效率;b.實時監測技術。交通車流量的大小、道路的質量狀況等,通過衛星定位、紅外探測、傳感器感應等設備的共同協作,為道路交通圖像信息及數據信息的分析提供必要地保障;c.信息數據處理技術。智能交通網絡基礎設施的完善,必須加強對系統中監控信息、路況分析等方面工作的控制力度。這些目標的實現,需要發揮出信息數據處理技術的相關優勢;d.自動化控制技術。智能交通系統最大的優勢在于它的信息采集能力強、智能化程度較高。道路中交通信號控制系統、信號燈控制系統等重要控制系統的構建,需要采取可靠的自動化控制技術,完善智能交通系統的服務功能。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