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教案詞二首

時間:2022-02-14 06:01:00

導語:高中語文教案詞二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中語文教案詞二首

教案示例

教學重點:

初步理解這首詞在意象選擇上的特點及意義,從而把握詞人的寬廣胸懷和深沉的思緒。

以語言為依托,抓住關鍵詞語,引導學生深入挖掘出這些詞語的豐富含義。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教學難點:

上下闕的景、情、志如何和諧地統一。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溫故知新《沁園春·雪》的內容,教師有感情的朗讀,學生朗讀。師問:你今天重讀這首詞感受如何,以一句話表述。

二整體感知

1.明確本節課學習內容及學習目標

板書課題

板書:誦讀、領會;品味、鑒賞

1.誦讀

生自讀、生齊讀,大家對某生的朗讀作評析,看該如何準確把握節奏和感情。

老師范讀或朗讀較好的學生范讀。

2.視教師和學生情況,可采用就本詞的內容、寫法或理解有困難之處質疑,根據質疑,迅速梳理,組織學生討論作答。或直接以任務驅動的方式,直接組織學生學習。

①詩歌語言的跳躍性很大,為了表達的需要,語序往往倒裝,而且常省略一些成分,就需要我們借助想象把詩意組合起來。看看開頭三句“獨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頭”怎樣調整就更順暢一些,請具體表述出來。(深秋時節,我獨自站立在橘子洲頭,望著湘江水向北滾滾流去。)

②“看”這一領字,一直控制到哪里?這幾句視角和寫景順序極有特色,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特色何在?(遠眺,近觀,仰視,俯察;先勾勒出群山、層林、江水、船只、雄鷹、游魚……,然后染色“盡染”“碧透”色彩鮮艷豐富美麗,最后賦予動態“擊”“翔”“競”……)動詞用得好,為什么好?作者筆下的秋景給我們的總體感覺是什么?(絢麗多彩、充滿生機)

③聯系我們曾經學過的馬致遠的小令《天凈沙·秋思》、郁達夫的散文《故都的秋》筆下秋景,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差異?(作者對景物的選取,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于立益,同時也與作者的身份、性格、胸襟、氣度、經歷關系密切。是叱咤風云的一代偉人,是胸懷大志的杰出政治家。他有博大的胸襟,崇高的風范,奮發向上永不消沉的樂觀性格,所以他的詩詞也不同凡響,充滿豪情壯志。)

④有同學說“上闕就是純寫景”,你也這樣看嗎?請結合課文具體分析?(宇宙萬物給在秋天里生氣勃勃地自由舒展、蓬勃生長,給人以積極向上的感覺。面對此景,詩人不由發出“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通過詢問大自然的盛衰榮枯應由誰來主宰的問題,自然聯想到人類社會。形象地寫出了詞人關注國家命運,寫出了詞人對當時革命形勢的深切感受。寫景中融入抒情,景中寓情。)

⑤上闕提出“誰主沉浮”,下闕怎樣回答的?(小組討論明確)公務員之家,全國公務員共同天地

(“攜來”兩句,寫出就在這橘子洲頭,詞人曾與許多戰友聚會、游覽,度過了許多不平凡的歲月。自然從上闕的舊地獨自重游,自然引起對往昔生活的回憶。“恰”統領中間7句,形象地概括出早期革命者雄姿英發的戰斗風貌和豪邁氣概。最后三句,以設問作結,形象含蓄的回答了“誰主沉浮”。主宰國家命運的,應是以天下為己任、蔑視反動統治者、改造舊世界的革命青年。蘊含著意氣風發的豪邁之情,抒情中顯露出主宰沉浮的凌云壯志。)

⑥聯系“時代背景資料”,突破難點,體會本詞景、情、志如何和諧統一的。

齊聲誦讀全詞。

所謂“意”是指詩人(創作主體)的思想感情,所謂“象”是指所寫的客觀物象(創作客體)。詩歌的意象就是把情感化為可以感知的形象符號,就是詩人的思想感情和客觀景物的融合。

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