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質教育質量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24 06:00:00

導語:素質教育質量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素質教育質量管理論文

促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有機結合,推動課堂教學改革與創新,努力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是貫徹《國務院關于基礎教育改革與發展決定》的重要舉措。就此問題,本報記者日前專門采訪了北京教科院基教研中心主任鐘作慈研究員。

整合的目標

記者:信息技術作為一種高技術輔助教學手段,如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是近些年來教育界的一個熱門話題。但對于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整合什么,目標是什么,則是一個全新的話題。請鐘主任談談您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鐘主任:我們講的整合就是以信息技術為先導,以系統論和教育技術理論為指導,根據學科教學規律而進行的學科教學改革。其宗旨是通過在各學科教學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術,促進如下幾種方式的變革:一是信息技術與教學內容呈現方式的變革。這方面包括:1.信息技術不僅可提供多媒體的手段,而且多媒體教學軟件可以呈現教科書以外的豐富的教學內容,教師根據學科教學的特點,將這些教學內容集成在計算機中隨時供課堂教學選用。2.信息技術可提供超文本特性,實現對教學內容最有效的組織與管理。3.在教材建設方面,可開發多媒體電子教材、教學資料。4.信息技術還可提供網絡傳遞方式,實現教學內容的實時或超時空開放。二是信息技術與學生學習方式的變革。運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引導師生運用信息技術,其一,可以有效促進分層教學和個別化學習的真正實現;其二,作為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工具,不僅可以提高普通學科課程的學習效率,而且有助于完成研究性學習任務;其三,利用網絡特性,幫助學生實現協作式學習。三是信息技術與教師教學方式的變革。這方面不僅包括信息技術應成為21世紀教師教學的重要工具,而且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創設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進入自主學習狀態,同時還要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呈現教學內容的質量和效率,豐富教師間的學習與交流方式。四是信息技術與師生互動方式的變革。其內涵是指借助信息技術信息傳遞快速、靈活等特點,豐富師生互動方式,開展更廣泛、更民主、更有針對性和不受時空、不受人數限制的互動交流。整合的思想是以整體的、聯系的、發展的、變化的觀點,去分析、研究、解決學科教學中現存的問題,實現教學目標的綜合化、教學過程的民主化、教學方法的多樣化和教學技術的信息化,為解決過去在學科教學中面向全體學生、因材施教、師生互動等問題創造新的途徑。

整合的現狀

記者:多媒體教學、網絡教學已經進入了學校,有些學校還形成了一定的氣候。但從面上進展來看,信息技術用于教學的現狀遠不如人意。究竟問題在哪兒?

鐘主任:為了摸清問題的現狀,從今年2月至9月,我們對北京市中小學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整合的基本情況進行了調研。總體情況是我市中小學計算機配備數量逐年增加,尤其是隨著今年各區縣信息傳播中心的建立和辦學標準的提高,信息技術硬件環境有了顯著的變化,為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但從管理和使用的現狀來看不容樂觀,其主要的問題是:計算機分布不均,校際間差異較大;管用矛盾突出,校園網的利用率不高;軟件總量不足,適用對路的更少;網絡的超文本特性沒有很好開發利用,制約了學生的創新;師資培訓缺乏"整合"思路,教師的信息素養亟待提高;管理工作表面化,缺乏科學的評價管理機制支撐。由于這些問題的存在,信息技術在教學中的優勢遠未發揮出來。如從中小學教師應用計算機教學統計情況看,平均有83%的教師不用計算機進行教學,能經常用的僅占8%左右。只有9.29%的教師利用計算機開展交互式學習。學生利用信息技術進行自主學習、合作學習、研究性學習所占比例僅占14%(注:調查報道詳見本月5日5版《教師:能否跨越"數字鴻溝"》)。因此,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這是我們在基教課改中必須著力抓的一個重要問題。

整合的對策

記者:信息技術是一門高技術,要把它作為一個教學要素科學地整合到學科教學中去,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北京市要取得整合的突破性進展,不知打算采取哪些相配套的對策和措施?

鐘主任: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的確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涉及到課程改革、教材建設、教學模式重組、教師培訓,以及信息技術硬件、軟件的建設、配套、使用、管理、評價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必須采取一系列的對策。這里我想強調三點:首先是課程設置和教材建設。從"根"上來說,"整合"首先要體現在課程和教材的整合上。當然,這不是兩三年內就能全辦成的事。不過,在這方面有所作為的空間依然很大。我們打算"三管"齊下:1.針對現存課程標準和教材,制定有關信息技術的教學要求;2.以21世紀課程改革為契機,建立新的課程標準,引入信息技術有關課程目標;3.開發新學科教材,把信息技術融會貫通于教學內容。二是教學模式改革。當前學科教學在整合教學模式改革上要實現兩個目標:其一,突破單一的教學模式,使信息技術真正成為學生自主使用的認知和探究的手段以及解決問題的工具;其二,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的環境,提高學生自主獲取信息和加工、整理、應用信息的能力。從教師角度說,要進一步完善以教師使用信息技術為主的演示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對硬件配套不足的學校和計算機操作技能一般化的教師,用于新授課、復習課、習題課,通過一定的努力是能夠實現和普及的。從學生角度說,積極發展以學生使用信息技術為主的自主學習型教學模式。其中包括:1.學生通過網絡進行學習的網絡化教學模式;2.計算機輔助教學實驗的模式,即采用計算機、無線數字通信技術和多媒體技術,實現實時控制、實時測量、數據處理、實驗評價等多功能教學模式;3.以學生使用軟件為主在開放式學習環境中的自主學習模式,即允許學生自己決定需要什么信息,采取什么方法解決問題,教師作為指導者、促進者為學生提供必要的支持。三是加強對教師的培訓和指導。在這方面要著力抓四件事:一是在分析教師現有技術水平和教學實際需要的基礎上,按學科設計出不同層次的培訓內容,采用案例教學,對教師進行分層次的培訓;二是加強對教師在教學中應用信息技術的指導,為教師創造更多校內外交流互學的機會;三是堅持硬件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同步發展,盡可能做到信息技術培訓先于裝備到位;四是充分發揮高校、教育信息網、校園網的資源優勢,大力開展中小學教師在職培訓,建立層次多樣、形式靈活的培訓機制。通過各級各方面努力,預計在以后的三年左右時間北京市會有突破性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