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工方案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4 16:34:59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施工方案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換流站調相施工方案論文
一、施工要求
1.施工人員組織
本次施工共有施工管理組織和現場人員組織兩個組織。其中施工管理組織配備項目經理、項目副經理兼材料管理、項目總工、施工隊長各1名,施工隊成員若干名。現場人員組織共配備調相工程現場總負責1名、門構架Ⅰ回負責人1名,安全監護1名;門構架Ⅱ回負責人1名,安全監護1名;N1塔位Ⅰ回負責人1名,安全監護1名;N1塔位Ⅱ回負責人1名,安全監護1名。
2.工期目標
本工程的工期為9天,從2010年4月3日開始,到2010年4月12日結束,主要分為兩個階段:施工準備階段(人員、工具進場)以及調相工程階段。施工準備階段從2010年4月3日起始,到2010年4月9日結束;調相工程從2010年4月10日起始,到2012年4月12日結束,主要為以下三個內容:安全保護塔設、完成一相導線(2010年4月10日1天)、完成三相導線(2010年4月11日1天)和完成兩相導線、人員撤離(2010年4月12日1天)。
二、施工方案描述
特殊地段架梁施工方案論文
1工程概況
全線需改建既有車站7個,新建車站1個,關閉既有車站2個。在以上改建車站施工中,炎方車站需在進站端架設1跨32m橋梁(炎方2號雙線中橋,橋梁型號為通橋2005(2101)梁型)。現場配備TJ165架橋機1臺套,由于受其他專業制約,特殊地段架梁通路只能選擇由昆明向貴陽方向架設。該特殊地段架梁工點位于既有車站進站端道岔咽喉區附近,既有線間距僅5m。特殊地段架梁施工時工程列車牽出、頂入對車站行車干擾大。倒轉橋梁龍門架工作狀態時,線間距不滿足作業尺寸要求,線路上方有接觸網,作業面高度受限。由于以上諸多因素的影響和限制,該特殊地段架梁施工成為本線鋪架工程的難點之一。施工難點主要為:
1)貴昆鐵路行車密度大,如何最合理地組織施工,把對營業線的行車干擾降低到最小。
2)接觸網導線高度5.7m,架橋機工作狀態高度7.36m,凈高受限制;現有車站(Ⅱ),
3)道線間距5.0m,橋梁倒裝龍門架工作狀態外輪廓尺寸長×寬=5.10m×6.15m,超寬、超限,線間距不足。架梁施工時面對眾多不利因素,如何確保架梁施工和人員作業安全十分重要。
4)施工時必須在“天窗點”內進行,天窗點內工作項目多,并需要電務、信號、接觸網相關專業配合。涉及配合專業多,施工時間緊,組織難度大。
長隧洞施工方案論文
1工程概況
根據輸水線路工程方案二線路布置,線路總長度46.34km,由0.78km長的輸水箱涵和單條長32.61km穿越主峰的長隧洞組成,其中隧洞總長度32.61km,前段砂礫石段長6.1km,中后巖石段長26.51km,輸水線路縱斷面布置如圖1所示。受限于地形條件,無布置和開設施工支洞的條件。設計擬定采用無壓輸水隧洞,凈洞徑4.0m,開挖洞徑4.8m,圓形斷面,埋深200~1559m。方案二全洞長32.61km的隧道采用的施工方案為“土壓平衡+雙護盾TBM”的雙模護盾式全斷面掘進機方案,前段6.1km砂礫石洞段采用土壓平衡盾構機施工,圓形斷面,凈洞徑D=3.0m,C50預制管片鋼筋砼襯砌結構。中后段長26.51km的巖石隧洞段采用TBM掘進機方案。本文論證的是長隧洞的巖質部分(樁號:6+970.0~33+480.0)的施工方案選型,對采用TBM方案和TBM+鉆爆法聯合方案進行技術經濟比較,確定施工方案。
2工程地質條件
該隧洞全長32.61km,其中中后段巖質隧洞長26.51km,最大埋深1559m,平均埋深約800m,地層巖性繁多,巖質軟硬不一,從硬質巖-軟質巖均有分布,地層時代從N1~O1共9個地層單位9種地層巖性,從巖質隧洞進口至洞出口依次為:志留系下統下巖組(S1a)片理化鈣質砂巖、中巖組(S1b)千枚狀板巖夾石英砂巖,侏羅系上統(J3)礫巖夾泥巖,泥盆系上統(D3)紫紅色變質砂巖夾礫巖,志留系中統下巖組(S2a)變質安山玄武巖夾凝灰砂巖,石炭系下統(C1)白云巖夾炭質頁巖,奧陶系中統(O2)淺變質砂礫巖夾板巖,奧陶系下統(O1)結晶灰巖,上第三系中新統(N1)黏土巖夾砂礫巖。在強烈的構造應力和外應力作用下,形成了一個復雜的地質環境,埋深大、軟硬巖兼具,巖性以沉積巖和變質巖為主,受構造影響,共分布有17條斷層破碎帶。巖石物理力學性質差異大,單軸飽和抗壓強度15.4~80.6MPa,巖石縱波速1500~5100m/s,完整性系數0.2~0.5(破碎的除外)。圍巖類別以Ⅲ、Ⅳ類為主,局部Ⅴ類,其中:Ⅲ類圍巖段長11.9km;Ⅳ類圍巖段長11.2km;Ⅴ類圍巖段長3.4km。洞室位于地下水位線以下,地下水類型主要為變質巖類裂隙水、碎屑巖類孔隙-裂隙水,局部白云巖及結晶灰巖段存在巖溶水。隧洞穿越17條斷層,斷層寬度數米~200m,均為壓性斷層,受斷裂構造影響,擠壓隆起作用較為強烈,斷裂、褶皺較發育,地應力水平較高,以構造應力為主,主應力方向與洞線近于平行,主應力方向在NE30°左右。工程地質條件和水文地質條件較為復雜。根據隧洞TBM施工適宜性判斷,巖石完整性及圍巖條件相對較差,受不利巖體地質條件組合對掘進效率有一定的影響,地質條件適應性一般至較差,適宜性分級為B、C級。
3施工方案選擇因素
針對工程地質條件與規劃工期,并結合工程區高寒、高海拔及長隧洞等特點,在隧洞施工方案的選擇上主要考慮以下因素:
管廊吊裝施工方案論文
1工程概況
根據設計資料,管廊橫跨河面寬度約49m,兩端支撐點為柱頂標高+11.000m的鋼結構支架,管廊與河道水面凈空約14m。管廊由型鋼制作而成,縱梁為H450×250×9×14,斜桿為雙肢L110×8,截面尺寸5m×4.42m,長度56m,總重約82.5t。河道水深約10m,中間沒有工作面進行現場拼接作業,因此不能采用分段吊裝。經現場實地考察,結合吊機性能參數,采用250t吊機作為主吊裝設備,停位河道右側;130t吊機作為輔助吊裝設備,停位河道左側。250t吊機利用河道右側空地進行整體拼裝后,在河道中設置“浮船”作為可移動支撐點,通過吊機起重臂移動,將管廊自右向左整體水平平移;平移至左側130t吊機起吊范圍內后,兩吊機抬吊,將構件吊裝到位。
2工程難點
(1)管廊跨河道,兩支架之間缺少現場拼裝作業面,無法采用整體提升或分段吊裝。
(2)鋼結構管廊跨度56m,總重約82.5t,安裝高度11m,構件幾何尺寸較大。一般采用抬吊,需在河道中間設置臨時支撐點便于移動鋼絲繩綁扎點,具有較大吊裝難度。
(3)多機抬吊危險性大,選擇綁扎位置和吊點時,應對兩臺吊機進行合理的荷載分配,否則極易出現吊機傾翻、折臂等事故。
0號塊施工方案論文
1工程背景
廈門至成都國際高速公路湖南省汝城(湘贛界)至郴州公路黃家壟特大橋由中鐵十三局集團公司承建,該橋左幅長1376m,右幅長1336m,樁基全部采用鉆孔灌注樁,主橋采用45+5×80+45m連續剛構;引橋部分全部為40mT梁,全橋共215片T梁。主橋每個T構由4×3+3×3.5+3×4m共10個梁段組成。其中0號梁段長9m,其余1#到10#梁段分段長為4x3.0m+3x3.5m+3x4.0m。0號塊頂板寬12m,橫坡2%,平均厚0.28m;底板寬6.5m,墩頂0號塊底板厚0.7m;翼緣板長2.75m,厚度由端部0.2m變到根部的0.8m;0號塊腹板厚0.7m;0號塊設4道0.7m厚的橫隔板。0號塊混凝土共136.19m3。合攏段長2m,邊跨現澆段長3.76m。黃家壟特大橋0號塊本橋0號塊具有長度短,且長度方向與墩柱齊平的特點。
2.0號塊初步施工方案的選擇
2.1初步方案簡述
由于0號塊長度方向與墩柱齊平,為解決掛籃后錨問題,初步方案擬計劃0、1號塊均采用牛腿托架進行施工。承重梁采用3道I40a工字鋼,牛腿斜撐采用I20a工字鋼,每個0號塊約采用型鋼13.7T。
2.2初步方案的利于弊
隧道地表注漿施工方案論文
1工程概況
瑞杭高速胭脂板隧道左線進口ZK88+720~ZK88+740段地表為沖溝,雨季地表水豐富,旱季土體中含水量豐富,隧道在此處埋深淺,約在6~8m,沖溝內為沖積物,成分雜亂,穩定性差,暗洞施工易造成“冒頂”;同時山體橫向高差較大,形成隧道左線偏壓段。胭脂板隧道進口右線YK88+810~YK88+840段同樣為超淺埋地段,埋深5~10m,地質條件為全風化花崗巖,在該段施工易引起坍塌。基于此種情況,采用對左線進口ZK88+720~ZK88+740段、右線YK88+810~YK88+840超淺埋段進行地表注漿加固處理。
2地表注漿施工方案
2.1地表注漿錨桿作用機理
地表錨桿一般采用全長砂漿錨桿,錨桿與砂漿共同組成錨固體,即它的錨固作用是通過錨桿與砂漿之間、砂漿與巖土體之間的摩擦阻力來實現的,這可以從加固時的施工過程和施工完成后錨桿與砂漿共同發揮作用兩個階段來認識。其中前者的主要功能在于提高巖土體的整體強度和剛度(C、φ值),后者的主要功能則在于增強巖土體的摩擦阻力τ和抑制巖土體的沉陷滑移,進而達到減少山體壓力的效果。在往錨桿孔中灌注砂漿時,由于灌漿壓力,會使部分漿液以一定的擴散半徑r順著巖土體的裂隙或孔隙滲透擴散,當錨桿孔間距布置合理時,會使各孔的注漿擴散范圍相互搭接,形成網狀膠質結構體,從而提高巖土體的強度和剛度,使巖土體的Rb、C、φ值有明顯提高。由此也可以認為,為保證較為理想的加固效果,錨桿的布置間距Sr應保證在注漿擴散半徑范圍的兩倍之內。在隧道開挖過程中,錨桿通過砂漿對它的握裹力,以及砂漿與周圍孔壁的粘結力,使錨桿產生串掛固結作用,形成一個以錨桿為中心的加固區,使得錨桿周圍巖土內的抗剪強 度大為提高;另一方面,由于錨桿的彈性模量遠比巖土體高,因而錨固體還可以約束巖土體內由于剪切引起的剪漲作用,從而使巖土體與錨固體之間的摩阻力提高。正是由地表錨桿群組成的這種整體串掛固結效應,才有效地抑制和阻礙了地層的下沉滑移作用,使地層整體性和穩定性得到加強。
2.2地表注漿施工工藝
砼工程試驗施工方案論文
一、目的
確保珠海電廠4#機清水鏡面砼施工工藝嚴格按計劃、程序進行,符合設計要求及后期工序開展需要。
二、清水鏡面砼施工工藝及清水鏡面砼標準
1、清水鏡面砼施工工藝
清水鏡面砼施工工藝運用的模板體系是大塊木膠合板模板,方木作模板背棱材料,按圖紙設計尺寸定型制作,然后在現場整體拼裝、支設;模板面上粘貼1mm厚PVC內貼板,以確保與砼接觸面光滑;柱梁角設置木線條倒角,木線條采用小釘固定在柱梁模板角部,木線條在固定前要用膠帶紙全面粘貼,保證木線條面光滑;采用槽鋼、鋼管箍及對拉螺栓等進行砼構件加固,通過計算選定適宜的加固方法。
砼配合比要優化設計,工程施工前通過試配試驗選定適宜的砼顏色和與該顏色相配套的配合比。
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論文
1土石方及邊坡支護工程安全專項施工方案
1.1施工準備階段的安全措施
施工單位為了在施工過程中加強過程控制及施工工序的協調與配合,針對工程實際施工需求建立了后勤保障工作隊,其主要職責是保證施工設備、施工機械的正常工作,并要保證工程施工材料的及時補給及工作環境的及時協調等工作。該項目在施工前建立了完善的現場施工質量管理及安全管理責任制,并針對工程實際施工中的各項管理工作制定了完善的管理制度,將工作職能、權限、獎懲以及利益落實到每一個人身上,這對加強施工現場管理人員及項目管理人員的管理質量有著重要作用。要求參與施工的各單位要每星期舉行一次施工生產協調會議,要求與會人員要通過參與、協調、配合等手段解決工程施工中的各項實際問題,并要求每半個月要對工程項目施工進行一次生產進度監督檢查工作,通過核實施工進度情況來確定加快施工生產的措施,在檢查過程中要督促各項質量、安全和管理制度等措施的執行,這對加強施工單位安全施工制度的執行力度有著重要意義。施工單位與業主、監理單位以及設計單位擬定了全面配合的合同文件,可以根據工程實際施工情況向各方提出優化施工和設計的建議,這對提高工程建設質量、縮短工期以及降低成本投入等方面有著重要意義。在完善管理制度的同時將技術管理工作做為重點內容,將新工藝、新技術以及新材料都能應用到工程實際施工中,根據施工生產制度要不斷加強現場指揮、協調及管理工作,這樣才能將安全施工生產深入到每一個施工人員心中。
1.2工程施工階段的安全措施
要求施工人員在進入施工現場時必須帶好安全帽,扣好安全帽的冒帶,并要求每個施工人員都要正確使用勞動防護用具,針對部分勞動強度較高及技術性較強的崗位,不僅要求施工人員或設備操作人員要具備健康的身體,更要求其在上崗前要進行專業培訓,在取得有關部門頒發的操作證或特殊工種操作證后,才能按照相關施工機械設備的正確操作流程來獨立操作,這對保證施工人員的安全及施工整體安全有著重要作用。工程實際施工中的鋼筋斷料、配料以及彎料等工作,都必須在地面施工場地中進行作業,不允許施工單位或施工人員為了提高生產效率,在高出違規從事鋼筋斷料、配料以及彎料等工作。施工人員在搬運鋼筋過程中,要注意搬運路線上是否存在障礙物、架空電線以及其他電氣設備,如果有的話需要施工人員在搬運過程中要避開此類物品,避免鋼筋搬運中的回轉動作使其碰到電線,這會導致施工人員在工程實際施工中容易產生十分嚴重的觸電事故。切割機在施工前操作人員必須確定其運轉是否正常,機械在運行中是否存在漏電現象,并要求切割機等施工設備在使用中必須將電源線進漏電開關,在使用后不允許其隨意擺放到易燃物品堆中。施工人員在進行高空作業過程中不允許其將鋼筋集中堆放到模板或腳手架上,同時也要求其不能將工具、鋼箍、短鋼筋等物品放在腳手架上,避免其因施工人員操作失誤而滑下傷害其他人員。
1.3木板制作安裝的安全措施
混凝土施工方案管理論文
摘要:三峽主體工程的混凝土總量達2800萬m3,其中大壩混凝土約2000萬m3。大壩混凝土施工是三峽工程能否按照總進度的要求達到計劃目標的關鍵。根據總進度安排,其年最高澆筑量要達到500萬m3,月最高要達到40萬m3,日最高應達到2.0萬m3以上。經過對施工手段的多方案比較分析,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決定選用以塔式皮帶機連續輸送澆筑為主,輔以大型門塔機和纜機的綜合施工方案。在倉面工藝設計中,采用了平澆法和臺階法,同時,改革傳統工藝,提出并運用塔(頂)帶機新工藝。關鍵詞:混凝土;快速施工;方案及工藝;三峽工程1概述三峽工程大壩為混凝土重力壩,最大壩高181m,樞紐工程混凝土澆筑總量達2800萬m3。如此巨大的混凝土工程施工總量,導致了三峽工程混凝土施工澆筑的高強度施工。1.1混凝土施工強度三峽工程混凝土澆筑高峰集中在第二階段工程,其混凝土澆筑總量達1860萬m3。根據施工進展及總進度的安排,1998年為118萬m3,1999年為458萬m3,2000年為548萬m3,2001年為403萬m3,2002年計劃完成142萬m3。施工高峰時段主要集中在1999~2001年三年間,其中,以2000年的混凝土澆筑強度為最高,要求年最高澆筑量達到500萬m3,月最高達到40萬m3,日最高達到2.0萬m3以上。1.2混凝土施工手段根據對澆筑強度和施工場地分析,采用傳統的門塔機澆筑施工手段是不能滿足澆筑強度要求的,必須尋找新型高強度的澆筑手段。另外,大型門塔機澆筑方案從拌和樓出機口到澆筑倉,均采取間歇式給料方式,供料的中轉環節多,供料效率低下,多座拌和樓與多座門塔機再與多個澆筑倉之間生產組合錯綜復雜,易于錯料,更增加了施工管理的難度。1.3混凝土施工工藝三峽大壩沿縱向分若干壩段,沿壩段分若干壩塊,沿壩塊分幾十個升層,每個升層又分若干澆筑層。一個升層即構成混凝土的一個澆筑倉位。一個混凝土倉的施工全過程是從兩個同步進行的流程開始的,一個流程是混凝土澆筑的倉面準備;另一個流程是混凝土生產及運輸,當兩個流程匯集到一起時,便形成倉面混凝土澆筑流程,緊后的流程則是混凝土護理。如此循環推進,三峽第二階段工程高峰期大壩施工部位將出現20多個倉面同步澆筑的景象。由此可見,采用傳統的混凝土澆筑工藝如散裝鋼模板,人工手持式振搗等已遠不能滿足如此高強度和十分復雜的混凝土澆筑需要,必須相應采取新的施工倉面配套和施工工藝。為了幫助工程監督、檢測從業人員不斷提高專業技術水平,
2大壩混凝土快速施工布置及方案以塔(頂)帶機為主,輔以大型門塔機和纜機的施工方案總體思路是:塔帶機澆筑一條龍作業,生產效率高,適應于連續高強度的混凝土施工,承擔混凝土澆筑的主要任務;配備大型門塔機、纜機等作為輔助設備,負責金結安裝、備倉、倉面設備轉移和澆筑部分混凝土等任務,避免因塔(頂)帶機的工況轉換而影響效率。拌和能力的配備留有一定余地,以利塔(頂)帶機效率的充分發揮。塔(頂)帶機供料線布置為一機一帶,確保塔(頂)帶機運行的可靠性。2.1混凝土拌和設備4個混凝土拌和系統,共7座攪拌樓,常態常溫混凝土總生產能力為1960m3/h。各拌和樓均能生產7℃冷混凝土。(1)布置在基坑下游79m高程拌和系統設置2座4×4.5m3自落式拌和樓,每座樓生產能力為320m3/h。此系統主要供應泄洪壩5#~23#壩段混凝土澆筑。(2)布置在左岸廠房壩段上游面90m高程拌和系統設置2座拌和樓。4×6m3自落式拌和樓生產能力為320m3/h,4×3m3自落式拌和樓生產能力為240m3/h。此系統主要供應泄洪壩段1#~5#壩段、導墻壩段及左廠壩段11#~14#壩段混凝土。(3)布置在左非泄洪流壩段下游120m高程拌和系統設置2座4×3m3自落式拌和樓,生產能力為2×240m3/h。此系統主要供應左非泄洪流壩段及左廠1#~10#壩段混凝土。(4)布置在左岸進廠房公路左側82m高程拌和系統設置1座4×3m3自落式拌和樓,生產能力為240m3/h。此系統主要供應左岸廠房混凝土。2.2混凝土澆筑設備主要設備有6臺塔(頂)帶機,塔帶機與拌和樓連接的6條總長3800m的膠帶混凝土輸送線,4臺胎帶機,7臺MQ2000型高架門機,2臺25t擺塔式纜索起重機,1臺K1800型塔式起重機,1臺MQ6000型門機,2臺300t履帶吊。(1)泄洪壩段在壩軸線下游76m順壩軸線方向布置4臺塔帶機,主要用于該部位的混凝土澆筑,在壩軸線下游121m順壩軸線45m高程的軌道上布置1臺K—1800型塔吊和1臺MQ2000型高架門機。其工作任務是,前期協助混凝土施工,后期以吊裝金屬結構為主。(2)廠房壩段壩軸線下游44m順軸線布置2臺頂帶機,主要用于左廠7#~14#壩段混凝土澆筑,壩軸線下游65m順軸線120m高程的施工棧橋上布置2臺MQ2000型門機,專門用于輸水壓力鋼管和水輪發電機埋設件的吊裝。(3)廠房部位在廠房下游面距壩軸線195m的30m高程順壩軸線方向的軌道上布置4臺MQ2000型高架門機,用于左岸廠房部位的混凝土施工。(4)纜索起重機的布置2臺擺塔式纜索起重機為廠壩第二階段工程施工提供了一個空中走廊,主塔設在左非泄洪8#壩段185m高程上,副塔設在導流明渠縱向圍堰壩段160m高程頂部,跨度1416m,在壩軸線長度方向可控制整個廠壩第二階段工程的長度,寬度可控制從壩軸線以上15m至壩軸線以下65m,即2臺纜機可控制上下游方向80m寬度且在工作區域寬度方向相互搭接20m。(5)公用設備第二階段工程廠壩部分分3個標段,由3個施工企業負責施工。4臺胎帶機、2臺300t履帶吊等業主擁有的移動性強的設備不固定在一個標段使用,根據施工需要可靈活調配。3大壩混凝土快速施工倉面配套及工藝采用塔(頂)帶機澆筑混凝土,其澆筑強度將成倍地提高,因此,對澆筑倉面各項資源配置無論是容量還是數量都將明顯增加,對倉面組織管理水平的要求也將顯著提高。3.1塔(頂)帶機澆筑的倉面配套3.1.1倉面設備配套(1)平倉機:一般每1個塔(頂)帶機澆筑倉配置1臺平倉機和平倉鏟,死角部位輔以人工平倉振搗。(2)振搗機:對于素混凝土或鋼筋不太多的混凝土澆筑倉,通常配備1臺8頭平倉振搗機加3~4部手持式振搗棒或者1臺5頭平倉振搗機加4~5部手持式振搗棒。對于鋼筋非常密集或有水平鋼筋網和過流面等比較特殊的倉位,振搗要求比較高,一般不配平倉振搗機,直接配5~8部手持式振搗棒用人工振搗。(3)噴霧機:在高溫季節澆筑混凝土時,每倉配備2~3部搖擺式噴霧機。3.1.2倉面人員配套(1)施工人員應按照倉位情況進行合理配置,一般素混凝土倉、少筋混凝土倉配備8~12人,多筋混凝土倉、水平鋼筋網倉、過流面混凝土倉配備11~16人。(2)倉面配備值班木工、鋼筋工、預埋工、電工和止水專職人員。各工序值班、帶班人員至少1名到位,并掛標識牌。(3)倉面上配置專人分散集中的粗骨料。3.1.3倉面工具配套(1)每個澆筑倉至少配置2桶、2瓢、3鍬用以倉面處理。(2)為防止混凝土澆筑過程中的骨料分離及骨料集中現象,每個澆筑倉至少配備2把專用耙(3)配備2~3只真空吸水管,用以隨時吸除倉面的混凝土泌水或集水。(4)配備2臺灑水器,用以收倉后對倉面灑水養護。3.1.4其它器材設施配套(1)在混凝土開倉前,保證風、水、電通暢。(2)采用平鋪澆筑法施工時,澆筑倉應準備保溫被待用,隨著平倉振搗的進展,及時覆蓋保溫被,保溫被之間應有10cm的搭接長度,以確保保溫效果。(3)雨季施工時,倉面配有彩條布和鋼筋等材料,搭設活動防雨棚等。3.1.5倉面組織管理為保證塔帶機澆筑混凝土一條龍正常運行,需建立一個組織嚴密、運行高效、信息反饋及時的倉面組織管理系統。(1)綜合協調系統:對混凝土一條龍施工提供技術、質量、安全、機電設備保障,確定拌和樓、澆筑手段及開倉時間,協調澆筑過程中出現的各種矛盾,組織處理突發事情。(2)澆筑系統(倉面指揮):倉面指揮由澆筑隊長擔任,負責澆筑倉面的組織指揮,對倉位的要料、下料、平倉振搗、溫控、排水等負責,確保混凝土澆筑質量。(3)操作系統:由調度室負責組織、協調,確保各操作系統正常運行,拌制合格的混凝土,并使混凝土準確、快速入倉。3.2倉面工藝設計3.2.1設計原則倉面條帶布置要盡量簡化,標號切換次數盡可能少,塔帶機運行線路要短且易于操作,整個下料過程要易于實現,資源配置要充分,來料流程要優化。3.2.2澆筑方法及強度要求(1)平澆法:該方法適合于塔帶機高強度、快速運送混凝土的特點,在低溫季節,除倉面鋼筋特別多、結構特別復雜部位外,均采用平澆法澆筑。在高溫季節對于倉面面積小于500m2采用塔帶機入倉時,亦采用平澆法施工,澆筑時鋪層厚度可按照35~55cm下料。(2)臺階法:對于倉面面積大、鋼筋密集、結構復雜的倉位,經監理批準后可使用臺階法澆筑,以滿足溫控及覆蓋前混凝土不初凝等條件要求。臺階的一次鋪料寬度控制在8~10m以上,接頭部位臺階寬度不小于3~4m。3.2.3倉面設計的內容倉面設計標準格式包括以下內容:①倉面情況,包括倉面所在壩段、壩塊、高程、面積、方量、混凝土級配種類要求,倉位施工特點等;②倉面預計開倉時間、收倉時間、澆筑歷時、入倉強度、供料拌和樓;③倉面資源配置,包括機具、工具、材料、人員數量要求;④倉面設計圖,圖上標明混凝土分區線,混凝土種類標號,澆筑順序等;⑤混凝土來料流程表;⑥對倉面特殊部位如止水、止漿片周圍、鋼筋密集、過流表面等重要部位指定專人負責混凝土澆筑質量工作;⑦對特別重要部位,必須編制專門的施工措施;⑧倉面“澆筑情況評述”,收倉后,由質檢人員和監理工程師對該倉混凝土澆筑情況進行簡要評述,對可能存在的澆筑質量問題提出處理意見。倉面設計由澆筑單位提出,一式六份,經監理批準后除班長、質檢員及監理隨身帶外,還應視情況復印送給有關部門(如拌和樓試驗室、塔帶機操作人員等)。3.3塔(頂)帶機澆筑新工藝混凝土快速優質施工,給澆筑工藝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除對模板工藝、鋼筋工藝、預埋工藝外,對許多傳統工藝進行了改革。3.3.1供料工藝(1)供料皮帶上設置遮蓋或保溫措施。(2)建立有效的樓(拌和樓)—帶(供料皮帶)—機(塔帶機)—倉(澆筑倉)之間的通訊聯系或自動監控系統。(3)皮帶卸料處設置擋板、卸料導管和刮板,以避免骨料分離和砂漿損失。(4)塔帶機輸送系統裝置沖洗設備,卸料后及時沖洗供料皮帶上所粘附的水泥砂漿。沖洗時采取措施防止沖洗水流入新澆混凝土中。3.3.2布料工藝(1)布料層面處理:用塔帶機澆筑四級配混凝土時,為便于塔帶機運輸,第一層層面處理一般不采取傳統的水平層面鋪砂漿的方法,而改用小級配混凝土或同強度等級的富砂漿混凝土。具體為:迎水面至排水管前緣區域,采用20cm厚二級配混凝土;其余部位(包括中塊)采用三級配富砂漿混凝土,層厚為一個澆筑坯層,約40cm。(2)布料方向與次序:當平澆法澆筑時,迎水面倉位鋪料方向與壩軸線平行;上塊澆筑方向從上往下,下塊澆筑方向從下往上,中間倉位視倉面情況確定起始下料點;基巖面、凸凹不平的老混凝土面及斜坡上的倉位,由低到高鋪料;倉內采用多種標號混凝土時,原則上先高標號后低標號的下料順序,保證高標號區達到設計寬度要求;有廊道、鋼管或埋件的部位,卸料時,廊道、鋼管兩側均衡上升,其兩側高差不得超過鋪料的層厚。當采用臺階法澆筑時,從塊體短邊一端向另一端鋪料,邊前進、邊加高,逐步推進并形成明顯的臺階。澆筑壩體迎水面倉位時,采取順壩軸線方向鋪料。(3)鋪料厚度與寬度:鋪料厚度視混凝土入倉速度、鋪料允許間隔時間和倉位大小決定。勞動組合、振搗器工作能力等要滿足澆筑的需要,必須保證下層混凝土初凝之前覆蓋上一層混凝土。采用平澆法時,鋪料層厚度一般采用50cm;采用臺階法澆筑時,鋪料層厚度一般采用50cm。對于升層高度1.5m的倉位,鋪料寬度取10~12m;對于升層高度2.0m的倉位,鋪料寬度取8~10m,臺階寬取2~3m。3.3.3下料和振搗工藝對沒有鋼筋的倉面,塔帶機下料時,下料導管卸料口距倉面應不大于1.5m,并均勻移動布料,堆料高度不宜大于1.0m,以免骨料分離。布料條帶清晰,并有足夠寬度。在模板周圍布料時,卸料點與模板的距離保持在1~1.5m,人工分散粗骨料后,再用平倉機將混凝土就位。在止水、止漿片和預埋件部位布料時,嚴禁下料導管直接下料,由人工送料填滿。在進行水平鋼筋網澆筑層混凝土下料時,盡量降低下料高度,一次卸料的堆料高度控制在50cm以下,澆筑坯層厚度不大于30cm。豎向鋼筋部位卸料時,卸料部位應離開鋼筋0.5~0.8m,并加強人工平倉。臺階法澆筑時,平倉振搗機站在中間(第二層)的臺階上,覆蓋范圍比較理想;平層法澆筑時,平倉機一般站在層面上,緊跟下料接頭,隨時下料,隨時振搗。混凝土澆筑應先平倉后振搗,嚴禁以振搗代替平倉。振搗時間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顯著下沉,并開始泛漿為準,以避免欠振或過振。使用塔(頂)帶機澆筑的大倉位,應配置振搗機振搗。使用振搗機時,振搗棒組應垂直插入到混凝土中,振搗完應慢慢拔出;移動振搗棒組,應按規定間距相接;振搗第一層混凝土時,振搗棒組應距硬化混凝土面5cm。振搗上層混凝土時,振搗棒頭應插入下層混凝土5~10cm;振搗作業時,振搗棒頭離模板的距離應不小于振搗棒的有效作用半徑。3.3.4養護工藝(1)長期流水養護:根據現行水工混凝土施工規范,混凝土澆筑后養護時間一般為14d,重要部位養護到設計齡期;但三峽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體工程普遍采取了長期流水養護。針對這一要求,再采用傳統的人工灑水養護工藝已不能滿足要求,必須推行新的養護工藝。旋噴灑水養護適合于28d以內的較長間歇期倉面養護。方法是在澆筑倉面按一定間排距d設置360°旋轉式噴水嘴,若噴水嘴噴射幅度為B(m)則取d=0.8B保持旋噴嘴始終不停地工作,即可做到長流水養護。噴淋管(花管)養護適合于正常上升倉位的四周垂直面或長間歇期倉面養護。方法是沿倉位邊線在模板上口(用于對倉面養護)或支腿(用于對側立面養護)上鋪設花管。所謂花管即在管壁上均勻布鉆一排細孔的口寸鋼管,使用時,將管兩端封堵,水霧通過細孔噴出,灑在養護面上。給花管不停地通水,便可保持長流水養護。(2)倉面覆蓋養護:覆蓋保水養護。該方法適合于大于28d的長間歇倉面養護。方法是在養護倉面全面覆蓋養護材料,如隔熱被,風化砂或土等,給覆蓋材料浸水并始終保持覆蓋材料處于水飽和狀態,即可滿足養護要求。覆蓋灑水養護適合于夏季正常上升的倉面養護。由于倉面蒸發快,僅采取灑水養護不能滿足要求,因此對倉面覆蓋材料灑水養護效果較好。(3)養護組織管理:在三峽混凝土施工中,養護與鋼筋、模板、預埋件和澆筑并駕齊驅,已經成為一項工程。澆筑倉均配置專職養護人員,實行掛牌上崗。養護實施的記錄由養護專業人員及時記載,并做到真實、詳盡。4結論(1)根據三峽工程混凝土工程量巨大,施工強度特高的特點,混凝土澆筑選定以塔(頂)帶機澆筑手段為主、大型門塔機、纜機澆筑為輔的方案,經過1999~2001年三年的工程實施,年澆筑強度均在400萬m3以上,2000年實現了年澆筑548萬m3、月55.35萬m3、日2.2萬m3的一系列世界記錄。(2)為了與選定的快速施工方案相配套,確保混凝土澆筑進度和質量,相應的施工工藝和倉面配套必須變革。經過大量的研究、論證、試驗和實踐,全面推行倉面工藝設計,制定一整套嚴密的澆筑施工工藝,配備與入倉強度相匹配的倉面資源,形成了三峽工程所獨有的混凝土快速施工工法。該施工工法既有工藝硬件的突破,也有管理理念的創新,體現了澆筑工藝與澆筑手段的高度協調與融合。
會展中心施工方案論文
1會展中心工程概況
在會展中心四周部分設置鋼框架平臺,在H4-8~H4-18交H4-G、H4-H軸間設有地下鋼結勁性柱。勁性柱截面為口900×30。其余地上柱截面有口1100×50、口900×50、口800×40、口700×40、口1000×700×50×50等方管柱。框架梁截面有H700×420×20×40、H600×300×14×32、H500×470×20×25。該結構桿件和連接板材均采用Q345B級鋼材,預埋螺栓采用Q345B級鋼材。當鋼板厚度大于40mm時應滿足《厚度方向性能鋼板》Z15級相關指標。鑄鋼材料選用ZG310-570。
2會展中心工程難點和重點
(1)焊接質量及工藝要求高。本工程鋼結構構件間連接基本采用焊接連接,選擇合理的施工工藝及順序并采取有效措施,控制焊接變形及焊接應力,確保焊接強度滿足設計要求和規范要求。
(2)本工程最大板厚為60厚,如何確保超厚板的切割和加工質量要求。
(3)構件的型號較多,要求在制作、運輸和安裝過程中嚴格管理,制作時按照安裝順序進行制作,按先后順序進場安裝。以免造成不能安裝的構件先進場而要安裝的構件未進場,影響施工進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