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畫一體研究論文
時間:2022-11-24 02:30:00
導語:詩畫一體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摘要:文章對徐渭題畫詩的藝術功能進行了較全面的解析。指出徐渭大力改造題畫詩,使其具備了闡發創作心態、創作主旨,抒發筆墨意趣等諸多功能。
關鍵詞:徐渭題畫詩筆墨意趣
作為詩人型畫家,徐渭大量創制題畫詩并對其構成畫面、修飾畫面的傳統功能進行改造,使之具備了闡發創作心態、創作主旨,抒發筆墨意趣等諸多功能。
一、闡發創作心態、創作旨歸
作為大寫意創始人的徐渭,其畫面往往具有強烈的主觀抒發特點。情動于中而為畫,畫不足繼之以詩,故其題畫詩往往與畫面互相生發,成為特定時刻創作心態的寫照。
如《畫菊二首》其一:“身世渾如拍海舟,關門累月不梳頭。東籬蝴蝶閑來往,看寫黃花過一秋。”這首詩表明,畫家借畫面中搖曳秋風中的那一叢蕭瑟黃花及花間一只單薄的蝴蝶吟唱出的是一曲孤寂落寞、漂泊無定的身世之歌。
以下幾首詩形象地刻畫出畫家作畫時細微的情思心緒。“畫成雪竹太蕭騷,掩節埋清折好梢。獨有一般差似我,積高千丈恨難消。”這首《雪竹圖》告訴我們,他畫雪竹,畫出的是心中之恨。在此詩意的引領下再去讀畫我們會發現,我們看到的不是畫,而是積聚于枝枝葉葉之間左沖右突、縱橫排宕的磊落不平之氣。“適逢重九又逢公,卻苦提壺掛碧空。欲寫黃花無意興,亂題湖石數竿風。”(《九日題自畫竹》)九九重陽本該吃蟹飲酒賞菊,可家里窮得不要說蟹,連酒壺都空空如也,哪里還有興致畫菊!這不合時令胡亂點畫的湖石與風中微顫的幾桿瘦竹透出畫家心底的苦澀與無奈。再如《筍竹》:“客里鹽齏無一寸,家鄉筍把束成柴。盡取破塘聊遣興,翻引長涎濕到鞋。”這是一幅“望梅止渴圖”。作客京師,連寸把長的咸菜都吃不到,遂想起故鄉那滿山遍野成把成把當柴燒的竹筍。畫出來吧,以解相思之苦,但萬萬沒想到,這一畫反引得長涎翻山倒海、洶涌而下,打濕了鞋面,苦也!
徐渭有題畫詩云:“莫把丹青等閑看,無聲詩里頌千秋。”在此,他把丹青稱為頌千秋的“無聲詩”,表示自己要用這一管霜毫、一方素麻,一青、一白兩種顏色去書寫歷史、社會、人生,去涂染他精神的家園、心靈的世界。二、抒發筆墨意趣
在用筆上,徐文長創簡筆大寫意。作畫喜用粗筆、簡筆,乘興涂抹,抓住與自己心境最契合的某一點,作極度的強化與夸張,筆到,神到,氣到,恣肆狂縱,勢如風雨。在題畫詩中,他常用“涂”“抹”“狂掃”等特定詞匯對此加以形象表達。如《畫與許史(許時許我摹黃鶴山人一幅)》:“君言寫意未為高,自古磚因引玉拋。黃鶴山人好山水,要將狂掃換工描。”以“寫意”“狂掃”來代指自己的作品。
在《畫百花卷與史甥題曰漱老謔墨》中他說:“葫蘆依樣不勝揩,能如造化絕安排。不求形似求生韻,根撥皆吾五指栽。”在《墨花卷跋》中他說:“只開天趣無和有,誰問人看似與不!”他不在乎別人看了是否像,只遵循著造化的絕佳安排,在他看來,這就是自然,是“生韻”,是“天趣”。
這樣的追求使他的畫超越了似與不似的淺表層面而進入到奪其神韻、攝其魂魄的最高層面。如《雨竹》:“枝枝葉葉自成排,嫩嫩枯枯向上裁,信手掃來非著意,是晴是雨恁人猜。”晴的氣息、雨的味道都已滲在筆尖,隨你去聞去嗅去猜。
他要畫出竹之影,在《畫竹》中他說:“萬物貴取影,寫竹更宜然。”以下兩首詩形象地表達出在繪畫中他對于光影的重視。如《寫竹贈李長公歌》:“山人寫竹略形似,只取葉底瀟瀟意。譬如影里看叢梢,那得分明成個字。”葉底瀟瀟,影里婆娑,斑斑駁駁中竹韻溢出。如《書劉子梅譜二首》之二:“江南風物在新春,筆底生花幻水村。似月付將千片影,因風欲動一窗痕。”水村朗月,梅影窗痕,繪出亦真亦幻之境。
他還要畫出竹之魂。文長曾以竹寫扇贈人曰:“送君不可俗,為君寫風竹。君聽竹梢聲,是風還是哭?若個能描風竹哭,古云畫虎難畫骨。”畫出竹梢間風流過的聲音還不作罷,還想畫出風竹哭泣的神情,真真要寫出斑竹之魂。
他有《萱花》詩云:“庭前自種忘憂草,真覺憂來笑輒緣。今日貌儂歡喜相,煩儂陪我一嫣然。”可見,他要把草木畫成有情的生命,會喜會憂,會顰會笑,笑語嫣然,一派天然。
在用墨上,文長作畫極少用彩色,而偏愛一青一白、霜毫素麻的感覺。如《薔薇芭蕉梅花圖》所言:“芭蕉雪中盡,那得配梅花?吾取青和白,霜毫染素麻。”即使畫牡丹,也不用色彩,只用潑墨,清空一氣,富麗全無。如《墨牡丹》詩云:“五十八年貧賤身,何曾妄念洛陽春?不然豈少胭脂在,富貴花將墨寫神。”在《蘭竹》詩中他說:“仙華學杜詩,其詞拙而古。如我寫蘭竹,無媚有清苦。”“清”是他生命的主調,也成為他畫面追求的主調。
他還喜用潑墨,追求墨色淋漓、煙嵐滿紙的效果。如《畫百花卷與史甥》:“胡為乎,區區枝剪而葉裁?君莫猜,墨色淋漓兩撥開。”如《蟹》:“涂時有神蹲在手,墨色騰煙逸從酒。無腸公子渾欲走,沙外漁翁拗楊柳。”如《雨竹》:“齋中一夜雨成河,午榻無緣遣睡魔。急搗元霜掃寒葉,濕淋淋地墨龍拖。”這幾首詩表達出他墨法的靈活多變,真是干濕濃淡,淋漓潤活,生意盎然。
由此可見,在徐渭的改造下,題畫詩成為畫面意蘊的有機組成,從而擺脫掉其舊有的附屬地位進入到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
參考文獻:
[1]徐渭《徐渭集》[M].北京:中華書局,1983年。
[2]周時奮《徐渭畫傳》[M].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3年。
- 上一篇:質監踐行科學發展觀活動總結
- 下一篇:戲曲舞蹈藝術特征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