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資源論文范文10篇
時間:2024-01-05 12:08:24
導語:這里是公務員之家根據多年的文秘經驗,為你推薦的十篇水資源論文范文,還可以咨詢客服老師獲取更多原創文章,歡迎參考。
水資源保護分析論文
一、我國目前水資源的現狀
今年入夏以來,川渝大旱,百年一遇。中國水情一再告急,在傳統的北旱南澇、江河斷流或泛濫成災的水情之外,豐水地區全線城市缺水、水體全線污染。目前,我國水資源總量為2.8億萬立方米,人均2200立方米左右,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4;水資源在區域上分布不均,南方多、北方少,華北地區人均水資源量只有400立方米左右。按照國際通常說法,人均擁有水量在2000~10000立方米時,將出現干旱季節的用水問題;人均年擁有1000~2000立方米時,會出現缺水問題;少于1000立方米時,會出現嚴重的缺水局面;按現狀用水(正常年份)農業每年缺水300億立方米,城市缺水70億立方米。據預測到2030年我國人口將達到16億,人均水資源量1700立方米。
二、微觀層面——公民對水資源的認識
水資源保護是個大的話題,我們需要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來分析。首先在微觀層面,最基本的主體就是公民個人,而這也是水資源保護中最重要的一環。無論是報刊雜志還是新聞媒介都一直報道我們國家水資源的緊缺情況,但對于普通公民來說,仍未強烈意識到水資源的危機。對于經常出現旱情的北方地區的居民,許多只是在停水斷水的日子里才會意識到水的重要性,但在平常的日子里,人們似乎感受不到水作為一種資源的價值存在。另外,在近幾年,無論是社會輿論還是理論學界,更是將關注的眼光更多的投入到對水污染的關注,而對于水——作為一種自然資源的價值存在,并沒有給予很多的關注。
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蘇力先生在其一本著作的序言中這樣寫到:“什么是我的貢獻?”現在,當我們搖旗吶喊“水資源保護”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反問一下自己的貢獻呢?無論我們從事哪一個行業,我們首先是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公民的身份存在的。我們可以捫心自問一下,在日常生活的細節中,我們有沒有餞行節約用水呢?!對于我們每一個公民來說,先不要談怎么去為我國的水資源保護怎么樣獻計獻策,如果可以首先在實際生活中做到這些即可。
據《水資源公報》統計,根據現狀用水分析,全國總缺水量近400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缺水約300億立方米。目前全國約有7333.33萬hm2耕地面積沒有水利設施,農村還有2400多萬人飲水困難沒有得到解決。全國城市、工業缺水約60億立方米,直接影響工業產值2000多億元。全國668個建制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08座嚴重缺水。18個主要沿海城市竟有14個缺水,1.5億城鎮人口的日常生活因缺水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據不完全統計,2000年由于限量、限時、限壓,全國有136座城市發生了水危機或出現供水緊張狀況,尤其是京、津等大城市,在連續遭遇枯水年時就會出現嚴重水荒。
水資源規劃技術內涵分析論文
論文摘要:針對水資源綜合規劃中涉及的水資源、水資源可利用量、水資源和水環境承載力、需水預測方法、生態環境需水量、水資源短缺、水資源合理配置、水資源配置一般原則等概念或方法的內涵進行了分析,探討性地提出了這些概念或方法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和需要深入研究的主要內容。
論文關鍵詞:水資源;水環境;規劃;可利用量;承載力;短缺;合理配置
2002年,水利部和國家發展與改革委員會頒發了<關于開展全國水資源綜合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隨后又陸續了指導水資源綜合規劃的若干技術文件。這些文件對于指導水資源綜合規劃的順利開展具有重要意義。由于新時期國家治水思路和理念的改變,文件中出現了部分新名詞術語,部分原有名詞術語(或計算方法)也賦予了新的內涵。在水資源綜合規劃的技術文件中,有一部分名詞術語比較模糊。本文根據國內專家、學者的最新研究成果和水資源綜合規劃技術文件的規定,對他們的內涵進行分析,對現行的確定方法提出個人看法,對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提出建議。
1水資源
到目前為止,什么是水資源還沒有一個公認的非常嚴謹的文字描述。<大不列顛百科全書>中水資源定義為:自然界一切形態(液態固態和氣態)的水都算水資源。直到1963年英國國會通過的<水資源法>中,改寫為“具有足夠數量的可用資源”。即自然界中水的特定部分。198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IINEScO)和世界氣象組織(WMO)定義水資源是“作為資源的水應當是可供利用或可能被利用。具有足夠數量和可用質量,并且可適合對某地為水資源需求而能長期供應的水源”。
在我國,對水資源的理解也不盡相同。1991年<水科學進展>編輯部組織了一次筆談,就水資源的定義和內涵進行了討論。最后認為:水資源是水體中的特有部分,即由大氣降水補給,具有一定數量和可供人類生產、生活直接利用,且年復一年的循環再生的淡水。
水資源分配探討文論文
一.問題的提出
水利工程建成后,預計2010年年調水量為110億立方米,主要用來解決沿線20個大中城市的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和綜合服務業的用水,分配分別為40%、38%和22%。這樣可以改善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推動經濟發展。用水指標的分配總原則是:改善區域的缺水狀況、提高城市的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用水效益、改善城市環境。根據2000年的統計數據,各城市的人口數量差異大,基本狀況和經濟情況也不相同,各城市現有的生活、工業和綜合服務業的用水情況不同,缺水程度也不同(如表所示)
二.問題的分析
2.1關于背景的分析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且分布很不均勻,南方地區水資源較為豐富,占到全國的80%以上,而處于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區,水資源十分匱乏,許多學者調研提出要徹底解決中國北方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不需采取跨流域調水,即“南水北調,南水北調工程2002年末正式動工,此舉將極大化解北方城市的供水壓力,在為工業服務業提供水資源的同時,也將大大提高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環境,它不僅可以長生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其長遠的社會和生態效益更無法估量。
2.2問題一分析
水資源分配論文
一.問題的提出
水利工程建成后,預計2010年年調水量為110億立方米,主要用來解決沿線20個大中城市的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和綜合服務業的用水,分配分別為40%、38%和22%。這樣可以改善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推動經濟發展。用水指標的分配總原則是:改善區域的缺水狀況、提高城市的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用水效益、改善城市環境。根據2000年的統計數據,各城市的人口數量差異大,基本狀況和經濟情況也不相同,各城市現有的生活、工業和綜合服務業的用水情況不同,缺水程度也不同(如表所示)
二.問題的分析
2.1關于背景的分析
我國是一個水資源短缺且分布很不均勻,南方地區水資源較為豐富,占到全國的80%以上,而處于干旱半干旱的北方地區,水資源十分匱乏,許多學者調研提出要徹底解決中國北方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不需采取跨流域調水,即“南水北調,南水北調工程2002年末正式動工,此舉將極大化解北方城市的供水壓力,在為工業服務業提供水資源的同時,也將大大提高居民的生活和城市環境,它不僅可以長生巨大的經濟效益,而且其長遠的社會和生態效益更無法估量。
2.2問題一分析
水資源狀況及對策探究論文
汾陽市隸屬山西省呂梁市管轄,位于呂梁山脈中段東麓,汾河中游西岸,晉中盆地西南邊緣。東順磁窯河流向與平遙縣、介休市接壤。西依呂梁山脈與中陽縣、離石縣相連,北沿石樺崖、龍洞梁走向與文水縣毗鄰。南與孝義市交界,市境南北寬45km,東西長52km,總面積1160km2。2007年總人口41.16萬人,其中農村人口32.75萬人,城鎮人口約8.41萬人。工業有釀酒、化肥、水泥、化工、造紙、等行業。
1水資源狀況及開發利用現狀
1.1水資源基本情況
根據山西省呂梁市第二次水資源評價成果,汾陽市1956~2000年多年平均水資源總量為9838萬m3,其中河川徑流量為2890萬m3,降雨入滲補給量8478萬m3,河川基流量為1530萬m3。地下水資源量1956~2000年多年平均9587萬m3,其中平原區7404萬m3,山丘區5491萬m3,降雨入滲補給量8478萬m3,重復量4418萬m3[1]。
汾陽市水資源可利用量:河川徑流可利用量為1439萬m3,地下水可開采量為7383萬m3,(其中平原區盆地孔隙水4787萬m3,巖溶水2500萬m3,山丘區空隙裂隙水96萬m3),重復計算量為4016萬m3,水資源可利用總量為4806萬m3,可利用率為48.9%[1]。
1.2水資源特征
水資源分配研究論文
論文關鍵詞:線性規劃logistic模型平均分配
論文摘要:為了研究20個城市的分配水問題,首先我們假定生活,工業以及綜合服務業用水的增長率保持不變,然后使得每個城市個人生活用水標準都一樣,這樣可根據人口加權計算,即生活用水(r為2010年個城市的人口,Q為總的掉水量110億立方米,為第i個城市生活用水),為了讓北方的經濟發展盡量的快,我們在此把總的經濟效益當成目標函數,由此得第一種模型,然而考慮到污染的問題,設每種水的污染程度不同然后減掉污染情況,我們采用單位體積污染水的凈化成本來衡量每種水的污染程度,由此三者對單位體積的水所帶來的污染程度(污染后單位體積的水的凈化費用)分別記為
,則總的污染損失最后得到第二種模型的目標函數
結果證明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快速的算出分配水的方案。
一.問題的提出
水利工程建成后,預計2010年年調水量為110億立方米,主要用來解決沿線20個大中城市的生活用水、工業用水和綜合服務業的用水,分配分別為40%、38%和22%。這樣可以改善該地區的生態環境和投資環境,推動經濟發展。用水指標的分配總原則是:改善區域的缺水狀況、提高城市的生活水平、促進經濟發展、提高用水效益、改善城市環境。根據2000年的統計數據,各城市的人口數量差異大,基本狀況和經濟情況也不相同,各城市現有的生活、工業和綜合服務業的用水情況不同,缺水程度也不同(如表所示)
水資源安全論文
1水資源安全的模糊綜合評價
模糊數學是近三十年發展起來的一門嶄新的邊緣學科,它不僅擴充了經典數學的內容,而且在人工智能、信息處理、自動控制、系統分析、預測預報和經濟管理等科技領域中有廣泛的應用。模糊綜合評價用于模糊數學對受到多種因素制約的事物或對象作出一個總體評價。
1.1綜合評價模型建立當評判中因素較多時,采用多層次綜合評價法較佳。具體步驟為:
第一步,對因素集合X進行劃分,將其分成k個子集X={X1,X2,…,Xk},當然它們應當滿足Xi=Xi,且XiⅠXj=φ(i=j)
這樣,我們得到第二級因素集合Xi(1≤i≤k),并記Xi={xi1,xi2,…,ximi},Xi中含有mi個因素,且mi=m。
第二步,就每個Xi的mi個因素,按模糊六種評價法之一作單因素評價,得Bi={bi1,bi2,…,bin}=Ai·R(i)
水資源承載能力分析論文
自20世紀以來,新疆隨著土地開墾面積的擴大和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人口不斷增長。1909年新疆總人口201.79萬,總耕地76.6萬hm2,人均耕地0.37hm2。解放后,新疆進行了大規模土地開發,到1990年,耕地面積達到308.68萬hm2,較1949年增加1.54倍。同期人口增加到1515.58萬,較1949年增加2.49倍,人均耕地面積為0.203hm2,較1949年減少0.073hm2,但糧食單產卻由1342.5kg/hm2增加到3705kg/hm2,人均占有糧食由196.3kg增加到447kg,居全國各省區第五名,較為充分地保證了人口增加對糧食的需要。
顯然,隨著生產技術的改進,新疆水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在提高,資源的人口承載能力也在提高。按照現在的技術條件,在水資源得到可持續開發的條件下,在生態環境得到良性循環的條件下,新疆的社會經濟能發展到一個怎樣的程度?人口的承載量是多少?其生活水平又如何?
1生活水平的期望值分析
衡量水資源的承載能力大小的主要依據是承載的人口數量和人口的生活水平,而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主要決定于人民群眾對工農業產品的占有量。因此未來人口對工農業產品的占有量則必然影響水資源的承載能力的計算。
為了更客觀的分析新疆水資源的承載能力,有必要對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消費水平的變化趨勢進行詳細分析。農業產品可以分為糧食、棉花、蔬菜、油料、肉、蛋、奶等消費品,相對來說,簡單而一致;工業產品產品種類繁多,且與歷史年代有關,相對復雜,為簡單起見,用人均GDP描述工業產品的消費水平。
1.1主要農產品生產狀況
水資源合理配置研究論文
摘要:水資源合理配置淺析。
關鍵詞:水資源合理配置
一、水資源合理配置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水資源合理配置可以定義為:在一個特定流域或區域內,以有效、公平和可持續的原則,對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資源,通過工程與非工程措施在各用水戶之間進行的科學分配。
實際上,水資源合理配置從廣義的概念上講就是研究如何利用好水資源,包括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與管理。在中國,特別是華北和西北地區。實施水資源合理配置具有更大的緊迫性。其主要原因:一是水資源的天然時空分布與生產力布局不相適應,二是在地區間和各用水部門間存在著很大的用水競爭性,三是近年來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已經導致產生許多生態環境問題。
水資源配置探究論文
摘要:水資源合理配置淺析。
關鍵詞:水資源合理配置
一、水資源合理配置基本概念
1.基本概念
水資源合理配置可以定義為:在一個特定流域或區域內,以有效、公平和可持續的原則,對有限的、不同形式的水資源,通過工程與非工程措施在各用水戶之間進行的科學分配。
實際上,水資源合理配置從廣義的概念上講就是研究如何利用好水資源,包括對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保護與管理。在中國,特別是華北和西北地區。實施水資源合理配置具有更大的緊迫性。其主要原因:一是水資源的天然時空分布與生產力布局不相適應,二是在地區間和各用水部門間存在著很大的用水競爭性,三是近年來的水資源開發利用方式已經導致產生許多生態環境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