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仿詞例說教學論文

時間:2022-08-15 05:09:00

導語:語文仿詞例說教學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語文仿詞例說教學論文

仿詞是根據特定的語境,臨時仿用一詞來改變原來特定的詞義,從而起到意想不到的修辭效果。如魯迅先生《這個與那個》中的句子:“一個闊人說要讀經,嗡的一陣一群狹人也說要讀經。豈但‘讀’而已矣哉,據說還可以‘救國’哩。”句中“狹人”是仿照“闊人”而造出來的。闊人指反動統治集團的權要人物,“狹人”指他們的應聲蟲。運用仿詞,尖銳地揭露了一批反動文人的丑惡嘴臉,辛辣地諷刺了反動集團內部互相勾結的卑劣伎倆。

常見的仿詞種類包括反義仿、諧音仿、否定仿。這些都容易理解。本文著重說說仿詞的四種特殊形式:

第一種是多層仿。如:

1、妹妹你慢慢地往“錢”走。(《光明日報》)

例句是仿“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這一句歌詞。“慢慢”是“大膽”的仿用,屬反義仿,“錢”仿“前”音,屬諧音仿。這種意義和讀音的多層仿用,使表達情趣倍增。

第二種是輻射仿。如:

2、正如“水感”特好的人有可能成為世界級游泳運動員一樣,讓有“球感”的人去打球踢球,有“生意感”的人去擔任廠長經理,有“新聞感”的人去當記者,“群眾感”特強的人當干部,這于本人于國家于事業都大有好處。(《文匯報》)

這一段文字中的“水感”、“球感”、“生意感”、“新聞感”和“群眾感”等是仿“手感”一詞而創造出來的,讀后頗能讓人領略到一種“好戲連臺”似的獨特的幽默情趣。

第三種是雙關仿。如:

3、如果對柯云路這樣的為“胡”作倀禍害人民的可恥行徑無動于衷,不置一辭,相安無事,從道義上講不是“同流合污”是什么?(〈〈雜文報〉〉)

這是對作家柯云路鼓吹偽科學、為胡萬林借行醫為名行騙錢之實作幫兇一事的評論。其中的“為‘胡’作倀”是仿詞,在“胡”和“虎”讀音相近的奇妙組合中,又隱含了“胡萬林類吃人的虎”的影射,其雙關之妙令人叫絕。

4、費新我老先生一次對客揮毫,寫孟浩然〈〈過故人莊〉〉,當寫到“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一句時,不留神漏掉了一個“話”字,旁觀者竊竊私語,皆有惋惜之情。費老這天喝了點酒,而酒后容易失話(言),于是費老拍拍腦袋連聲說:“酒后失話!酒后失話!”并在詞尾用小字補寫了這四個字,以示闕如。(〈〈演講與口才〉〉)

“酒后失話”一說,是對“酒后失言”的仿擬之筆,然其妙處在于:“酒后失話”這一仿詞,既含酒后容易“失手”之意,又指“酒后寫字,漏失了一個‘話’字”一事。一語雙關,音意相諧,含蓄巧妙,真可謂神來之筆。

第四種是語體仿。如昆明華亭寺一石碑文:

藥有十味:好肚腸一根,慈悲心一斤,溫柔半兩,道理三分,信行要緊,中直一塊,孝順十分,老實一個,陰陽全用,方便不拘多少。用藥方法:寬心鍋內炒,不要焦,不要躁,去火理三分。用藥時切忌:言清行濁,利己損人,腸中毒,笑里刀,兩頭蛇,平地起風波。

這段碑文目的是為勸惡揚善,教人達觀處世,行文卻不正面說教,而是巧借藥方體式,讀來令人耳目一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