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地區燕麥飼草栽培技術研究

時間:2022-04-14 16:46:10

導語:高寒地區燕麥飼草栽培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高寒地區燕麥飼草栽培技術研究

摘要:通過對燕麥栽培環境條件、種子處理、施肥、播種和收獲等田間控制關鍵技術的規范,為高寒地區建植和管理高產優質人工草地提供技術支撐,引導區域經濟發展。

關鍵詞燕麥;高寒地區;栽培技術;整地;播種;田間管理

燕麥為禾本科燕麥屬一年生牧草。主要分布在東北、華北、西北的高寒地區,是優良的飼用麥類作物。草產量與營養價值高、適口性好等特點讓其成為高寒地區最常見的人工栽培牧草之一,深受廣大農牧民群眾的喜愛,也是高寒地區冬春枯草季節牲畜補飼牧草的重要來源。近年來,隨著生態保持力度的加大,人工草地的建植,燕麥作為生態脆弱地區的主栽作物大量種植,高寒地區牧民群眾利用“圈窩子”種植的飼草全部為燕麥品種,發展燕麥產業在高寒地區具有較大的潛力和前景。但目前該地區燕麥種植技術粗放、品種混雜嚴重,標準化生產水平低,燕麥生產廣種薄收、管理粗放、收獲原始、單產較低,品質差異較大,經濟效益極不理想。通過對燕麥栽培技術的規范,為高寒地區建植和管理高產優質人工草地提供技術支撐,引導區域經濟發展。

1產地環境條件

產地空氣質量應符合GB3095的要求。土壤環境應符合GB15618的要求。水環境質量應符合GB5084的要求。

2栽培技術

2.1種子及其處理

2.1.1品種選擇選擇適應當地生態條件,經審定并經過區域試驗推廣的優質、高產品種。2.1.2種子質量播前要進行種子清選,質量要符合GB6141、GB6142規定的二級以上種子。2.1.3種子處理播前選擇晴朗無風天,攤厚約3~5cm,曬種3~4d,殺死種子表面的病菌,提高種子發芽率。播前用內吸性藥劑拌燕麥種子,用60%吡蟲啉懸浮種衣劑按種子重量的0.3%或2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按種子重量的2%進行種子包衣,防治燕麥紅葉病。用2%戊唑醇按種子重量的0.1%~0.2%或50%多菌靈按種子重量的0.2%~0.3%拌種,防治燕麥堅黑穗病。拌種用藥應符合GB4285和GB/T8321.5的規定。箭筈豌豆種子用干燥器溫熱處理,處理溫度為30~35℃。

2.2整地

種植地需在上年收獲后早秋深耕,翻耕25~30cm后耙茬,耙深12~15cm,做到上虛下實,深淺一致,地平土碎,土壤細綿,活土層深厚,以利于播種、早出苗和出齊苗。

2.3輪作倒茬

種植燕麥必須輪作倒茬,忌連茬,做到不重茬。根據當地種植的作物(多數為豆類、馬鈴薯、小麥、青稞)進行選擇,燕麥耐貧瘠、抗逆性強,對于前茬要求不嚴,以馬鈴薯或豆科類植物較好。

2.4施肥

2.4.1燕麥單播結合秋耕施農家肥(有機質含量大于8%)或等效生物有機肥30000~45000kg/hm2,也可施112.5kg/hm2磷酸二銨做基肥。結合播種施氮肥60~80kg/hm2。2.4.2燕麥與箭筈豌豆混播結合播種施112.5kg/hm2磷酸二銨做種肥,生長期內不再追肥。肥料的使用應符合NY/T496的規定。

2.5播種

2.5.1播種時間高寒地區寒冷陰濕,適宜播種期為5月中下旬至6月上中旬。2.5.2播種密度燕麥單播:播種量185~225kg/hm2。播種密度以出苗500~600萬株/hm2為宜。燕麥與箭筈豌豆混播:播種量175~215kg/hm2,燕麥與箭筈豌豆播種比例為7∶3。2.5.3播種深度播種深度為3~5cm,要求播種時種子均勻,不漏播,不斷壟,深淺一致,播種后必須鎮壓以利出苗。2.5.4播種方法燕麥單播:用機械條播或人工撒播,條播行距為15~20cm左右。燕麥與箭筈豌豆混播:將兩種種子混勻后人工撒播。

2.6田間管理

2.6.1除草分蘗期前后中耕除草一次,也可選用化學除草劑,每畝用75%巨星干懸浮劑1~1.8g兌水30kg,選晴天、無風、無露水時均勻噴施。藥物使用應符合GB4285和GB/T8321.5要求。2.6.2追肥單播燕麥在燕麥分蘗期或拔節期結合降雨,追施氮肥75~150kg/hm2。

3收獲

①用小型割曬機或人工收割;②單播燕麥草地應在灌漿期至乳熟期刈割;③)燕麥與箭筈豌豆混播草地應在燕麥孕穗期或乳熟初期刈割。

作者:劉漢麗 李鵬霞 丁考仁青 石紅梅 馬桂琳 趙元芳 楊江海 宮玉霞 徐才讓 單位:甘南州畜牧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