疊合型構件凹凸面廠內加工技術研究
時間:2022-04-18 08:42:09
導語:疊合型構件凹凸面廠內加工技術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裝配式疊合型構件結合面粗糙度控制技術是通過在疊合型構件混凝土澆筑前及澆筑后工藝處理相結合的方式實現的。對于構件水平無模板面,使用特制拉毛耙子,將耙釘插入構件中,勻速拉毛,實現結合面粗糙控制。對于有側面結合面,使用緩凝劑原漿均勻涂刷在邊模內側,澆筑混凝土前重新檢查緩凝劑確保均勻無流掛、漏涂現象。待構件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時拆除邊模,使用高壓水槍沖刷結合面,將水泥和砂子沖掉,露出粗骨料,形成粗糙面。
關鍵詞:預制裝配整體式;結合面;緩凝劑;拉毛耙子;高壓水槍沖刷
1引言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建設的高速發展和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規模不斷擴大,國家提出了裝配式建筑市場的相關政策,鼓勵裝配式可持續建筑的發展,為大量、快速的住宅建設提供切實有效的保障,從根本上全面推進了綠色建筑行動。在國家大力提倡節能減排的政策之下,隨著相關政策標準的不斷完善,我國建筑業正向著綠色建筑和建筑產業現代化發展轉型,作為建筑產業化重要載體的裝配式建筑將進入新的發展時期。因此裝配式構件作為裝配式建筑發展的細小基礎構成,構件的制造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裝配式建筑的未來發展速度;構件的凹凸面粗糙度作為構件生產質量的一個關鍵指標,對構件凹凸面質量的控制尤為重要。構件凹凸面粗糙度控制技術應用的顯著優勢所在:①成型質量好、環境污染小整個控制過程都在工廠內完成,節約了大量后期處理時間,成型質量可控性強,同時減少了對環境造成噪聲、揚塵等污染,對于環保而言是很有好處的,符合綠色施工的要求。②觀感效果好,經濟效益高整個凹凸面凹凸均勻,形成觀感效果極好的凹凸面,出車間前即全部成型,杜絕了后續處理造成的粗糙度不均勻,以及凹凸面粗糙百分比不符合規范要求的問題,縮短生產周期,經濟效益顯著。③安全保障度提高裝配式疊合型構件凹凸面質量控制方法的應用大大降低了現場所需勞動力數量,降低了安全風險。
2技術組成
構件凹凸面粗糙度控制技術主要由兩方面組成:①構件有側模截面位置凹凸面的技術控制;②構件上部水平凹凸面的技術控制(主要包括疊合板、疊合梁、雙皮墻構件)。
3技術原理
對于疊合板、疊合梁的上部水平凹凸面及雙皮墻內部豎向凹凸面,因生產時上部水平面無模板,使用特制拉毛耙子,待構件混凝土初凝前,從構件上表面將耙釘插入構件中,勻速拉毛,待混凝土凝固后凹凸面深度達到5mm即可,拉毛形成的凹凸面面積不小于整個構件凹凸面面積的80%。對于構件截面方向的凹凸面巧妙地采用涂刷緩凝劑來實現,主要適用于疊合梁、疊合板、預制剪力墻、預制柱、預制陽臺、預制空調板等構件的截面方向凹凸面的凹凸度控制,使用混凝劑原液均勻涂刷。在構件本身強度達到75%后脫掉邊模,使用高壓水槍對緩凝劑涂刷面進行均勻沖刷。緩凝劑用量與高壓水槍壓力值的完美結合,使得凹凸面的成型效果達到最優;不同強度的混凝土構件采用不同的組合值,高壓水槍壓力調節為0.75-0.8MPa,可滿足各類構件的生產要求。
4工藝流程
見圖1。
5技術控制重點
5.1模臺清理、放線
將鋼模臺表面浮渣、雜質清理干凈;依據圖紙設計要求在模臺上放出各類構件幾何尺寸定位線,放線偏差控制在2mm以內。
5.2邊模安裝、涂刷緩凝劑
根據定位線對邊模進行拼接組裝,施工強力磁盒將模板牢牢地固定在模臺上,在拼縫位置打膠密封,防止漏漿;然后在邊模內側人工涂刷混凝劑原液,涂刷應薄厚均勻,無流掛及漏涂現象。圖3邊模安裝、涂刷緩凝劑
5.3鋼筋、埋件安裝
根據圖紙設計要求布置鋼筋及埋件、預留洞口等,主要檢查構件型號是否與圖紙一致,幾何尺寸、鋼筋型號、甩筋長度、埋件、線盒預埋位置、吊環吊點加強鋼筋等是否滿足要求。
5.4構件混凝土澆筑
全部安裝工作完成后,混凝土澆筑前,對側模內的緩凝劑重新檢查一次,避免施工過程中的污染及遺漏;澆筑完成在振搗臺上完成振搗,直到開啟前對強力磁盒再一次檢查,防止脫模。圖4構件混凝土澆筑
5.5構件無模板凹凸面粗糙處理
對于無模板接觸的預制構件凹凸面,混凝土澆筑后振動臺振動后不進行抹面處理,形成自然的凹凸面,并在構件混凝土初凝前使用拉毛耙子,在構件上表面勻速拉毛,形成拉毛深度5mm。
5.6側模拆除、構件截面方向凹凸面沖刷
待構件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時拆除邊模,此時邊模凹凸面因緩凝劑作用強度僅為設計強度的30%~40%,使用高壓水槍正對著凹凸面進行沖刷。將水泥和砂子沖掉,沖刷的深度控制在6mm,露出粗骨料粒徑的1/3為宜,形成凹凸面。圖5凹凸面沖刷通過以上技術控制對不同類型的構件凹凸面處理,粗糙度滿足規范、標準的要求,構件成型后質量極佳。圖6側模拆除
6結論
對于無模板接觸的預制構件凹凸面,在混凝土初凝前使用拉毛耙子插入上表面10-15mm深度,混凝土凝結后凹凸深度差可達到5mm;對于構件有側模位置,先進行混凝劑涂刷,待構件強度達到設計強度的75%時拆除邊模,使用高壓水槍正沖刷截面,沖刷的深度控制在6mm或漏出粗骨料粒徑的1/3即可。此項技術適用于所有類型裝配式建筑的疊合型構件的生產,操作便捷,質量控制有效,凹凸面凹凸均勻,觀感效果極好;出車間前即全部成型,杜絕了后續處理造成的粗糙度不均勻以及凹凸面粗糙百分比不符合規范要求的問題,縮短生產周期,經濟效益顯著。
參考文獻
[1]GB/T51231-2016,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技術標準[S].
[2]JGJ1-2014,裝配式混凝土結構技術規程[S].
[3]DB21/T2572-2019,裝配式混凝土結構設計規程[S].
[4]靳鳴,方長建,李春蝶.BIM技術在裝配式建筑深化設計中的應用研究[J].施工技術,2017,46(16):53-57.
[5]魏江洋.淺析預制裝配式混凝土(PC)技術在民用建筑中的應用與發展[D].南京大學,2016.
[6]蘇楊月.裝配式建筑建造過程質量問題及改進機制研究[D].山東建筑大學,2017.
[7]劉永欣.裝配式建筑不同混凝土樓板的優化選型[D].聊城大學,2017.
作者:張偉光 許明珠 張燁 王盛 馬雷平 單位:中建二局第四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 上一篇:信息化在農業經濟管理的應用
- 下一篇:藥房拆零藥品質量風險管理效果